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

时间:2022-04-04 11:44:2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有趣的发现》教案1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趣的发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趣的发现》教案14篇

《有趣的发现》教案1

  教材简解:

  纸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活用品,中班幼儿对纸的认识也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尽管如此,但平时的生活中幼儿很少会去留意关注纸的特性,其实在纸身上有着非常多的奥秘,这些奥秘与它们的用途也息息相关。中班幼儿有在小班学习的基础他们可以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更愿意喜欢以其它的活动形式来探索及发现纸在生活中的趣味性。《纲要》中也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符,这样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积累经验利于教学。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和符号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实验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常见纸制品的特征,感受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让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设计理念:

  生活中离不开纸,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用到纸,纸是我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之一。至今,纸仍被广泛的运用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孩子们时时处处也都能接触到纸。但是他们对之缺少系统的了解,本次课,通过让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比一比,讲一讲,动手实验的过程,自己去发现纸的不同质地,不同功能,在探究中孩子们发现纸的不同特质。

  设计思路:

  在认识纸的特性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且对触觉的探索又进行了细致的剖析,深入了解了纸的软度和厚度,层层递进地引导幼儿挖掘各种特性。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尤其是环保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知识性较强,较枯燥乏味,有些内容离幼儿的生活还比较远,要上好很难。综观平时对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由于其是形、声、色、知、情、意相统一的产物,并运用了声音、图片、文本等多种技术手段,更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认知对象,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着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因此将其应用到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中,对优化环保教育过程、提高环保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很大的作用。

《有趣的发现》教案2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课题:19 有趣的发现

  2、 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 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2)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 范读课文。

  三、 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 当堂巩固。

  1、 熟读课文。

  2、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有趣的发现》教案3

  教材分析:

  这个故事从“发现”开始,结束于无限的“发现”。

  可以说文章第二自然段描述的发现在于达尔文注意了别人根本不太介意的昆虫。也许别人注意了,但那么多的虫子,别人也无法一下子抓住要害来研究,作为科学家的达尔文就不一样了。他很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翅膀特别大的;二、没有翅膀的,并且“感到很奇怪”,因为按常理还有一类昆虫,即翅膀小的昆虫,它们为何不在?这一奇怪就奇怪出了一系列研究,也奇怪出了一个重大的生存规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正是这一“奇怪”,引出了文章第三自然段的“研究层面的发现”: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寻找答案的方法是逐一的寻找不同类型昆虫生存的方式。

  岛上的一个典型气候特点就是:经常刮大风。这也是研究昆虫的一个大前提。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因为能顶住大风,也生存了下来。

  那些翅膀小的昆虫,能飞起来却顶不住大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消失了。”

  这三种昆虫的生活方式的描述都是因果句式,前面是因,后面是果。对于这部分的内容理解不是难点,所以重点是因果句式的训练,虽然二年级学生对因果复句不作要求,但起码初步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逻辑关系,时文章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一种呼应关系,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章法结构接触得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有必要帮助学生梳理一下头绪,了解观察发现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科学研究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对因果逻辑的一种间接疏通。

  这样的文章留给了孩子们很多的发挥空间,如达尔文的“考察”、“研究”和“发现”让孩子们于无形中学到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过程。而文章结尾说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则留给老师和学生无尽的空间形成新的阅读期待和延伸。

  学情分析:

  对于本班学生来说,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这点他们都能做到。但对于课文中表现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可能并不能很准确的把握。其次,四人小组内讨论问题的学习方法并不陌生,关键是如何更好的配合,如何有效的自主学习,这些都学要加强练习。

  几点说明:文章中安排了一些句式练习,如“要么----要么---”“因为---就----”,这要求用别的句式来表达与其一样的意思,这对于他们要求过高了点,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教者就有意的安排了这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复述第三自然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都可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文第三段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知道怪现象的结论是本文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导入,引入课文。

  1、(出示达尔文图)关于达尔文,你都知道什么?(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2、出示: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叫达尔文。

  指生读,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著名”。

  3、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资料,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达尔文有了初步的认识,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指导学生读准平翘舌音,读通长句子。

  2、同桌合作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同桌读—指生读”等几个不同层次的训练,使学生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些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基础。】

  三、品读感悟,了解内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了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生汇报,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感到很奇怪。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奇怪的现象,然后用“要么…要么…”说句话。

  (4)(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达尔文感到奇怪的原因。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理解重点句子是学习课文的重要方法。通过用“要么……要么……”说话和观看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明白了这个奇怪的现象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生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达尔文是怎么做的呢?

  (2)生答,出示第一句:达尔文找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抓住“许多、反复、终于”等词语来体会这个句子。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自由读2、3、4句。你都知道了什么?再指生读,体会它们的写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提示:那些没有翅膀或翅膀残缺的昆虫,由于___________,就_________。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便————。)

  【设计意图:这个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通过逐句理解的方法,使学生明白这个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时也感受到了课文语言的严密性。】

  3、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生读最后一段。你知道达尔文一生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汇报资料)

  【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汇报,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能使学生意识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重要性。】

  4、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遵循从“整体—部分—整体”的学习规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过什么发现吗?(生自由说)

  2、有趣的发现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仔细细地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不会得到它。

  【设计意图:联系《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

  板书设计

  考察发现

  观察比较

  没有翅膀 淹不死

  翅膀大的 风 生存 得出结论

  翅膀小的 逐渐消失

《有趣的发现》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百达文反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像达尔文那样仔细观察事物,学习他认真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关词句,重点是词句训练。

  教学准备:

  挂图,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若干

  一、课前谈话,知识铺垫。

  1、小朋友,在我们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昆虫,它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瞧(出示昆虫图),老师这儿就有许多,认识他们吗?

  2、指名学生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些昆虫有一些相同之处。

  4、是啊,这些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翅膀特别小,还有的没有翅膀。(教师用笔圈出同类,并分别标上翅膀大翅膀小没翅膀)

  5、你还知道哪些昆虫是属于这三类中的一种?

  二、揭示课题,引发疑问。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读一个与昆虫有关的小故事,名字就叫

  (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

  2、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3、读了题目在你脑中是否出现了一些小问号呢?

  4、学生质疑:(谁发现?在哪发现?发现什么?怎样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三、逐段讲读,解答疑问。

  (一)、第一自然段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一的变调,英名后鼻音,达尔文英文名字多读熟练。

  3、从短短的这句话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这个有趣的发现与达尔文有关,是达尔文发现的。

  (2)、一百多年前。

  师加述:达尔文出生在1809年,去世时73岁,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3)、英国著名科学家。

  出示达尔文的肖像图,师加述:瞧,这位就是身穿英国绅士服的达尔文,他经常与各种动植物打交道,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博物学家。

  4、这样一位有名的科学家,谁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指名感情朗读。

  5、小朋友,你还会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达尔文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第二自然段。

  1、过渡:达尔文是在哪儿,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吧,同样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分句读:可以喊上你的同桌,也可以叫上你的好朋友和你合作读。

  4、哪个问题你能解决了?

  (1)、(在哪发现。)学习第一句。

  学生:达尔文在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发现的。

  教师加述:达尔文作为一名博物学家,经常跟着海军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岛上去考察。

  (2)、(发现什么。)学习第二句。

  学生:达尔文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教师出示插图:瞧,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达尔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会用这样的句式说好吗?

  句式训练:达尔文看到岛上只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不一会儿两个问题解决了,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6、学生:(1)、到底为什么岛上只有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却没有小翅膀的昆虫?

  (2)、什么是考察,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

  (三)、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1、过渡:还等什么赶快学习第三自然段吧!先来看看达尔文是怎样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读,正音。

  4、出示达尔文考察时的插图:小朋友,你觉得达尔文考察的时候态度怎样?

  5、学生:很认真,很细心。

  6、这句话中哪些词最能突出他的认真的态度呢?

  (1)许多

  教师:你猜想一下,达尔文会捉来哪些昆虫?

  学生:(蜻蜓、蝴蝶、蚂蚁、蜘蛛)

  教师:为了方便研究,达尔文捉来了这么做种昆虫,而且每一种的数量也很多。

  指名读好词语。

  (2)反复

  学生:反复说明达尔文观察比较了很多次。

  教师:是啊,科学家的许多发现,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找到答案的,达尔文也不例外。

  指名读好词语。

  (3)终于

  学生:达尔文找到答案很不容易。

  教师:没有反复的观察比较如何得来正确的答案呢!

  指名读好词语。

  7、齐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四、教学生字,授以方法。

  百达文反较

  1、认读。

  2、组词:想帮谁组就帮谁组。

  3、指导写法:除比较的较笔画比较多外,其余笔画都较少,写好笔画较少的词,关键在于找到,关键笔画。分析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4、描红,抄写。

《有趣的发现》教案5

  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与多样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懂,在读中去感悟,在读中去欣赏,得到潜能的教育。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会按课文内容表演,评议。

  教学程序

  一、复习

  1、 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2、我们继续学习《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领悟课文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细读第一自然段

  2、讨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著名”是什么意思?

  3、小结:小朋友,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着他的名字,这就是著名。

  4、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课文2至3自然段

  提问:课题是有趣的发现,那么达尔文到底有什么有趣的发现呢?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至3自然段。

  2、谁来说说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

  4、出示: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5、指名让同学读好这句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奇怪在那里?

  6、指名回答

  7、达尔文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达尔文,你正在小岛上考察。如果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会想些什么呢?)

  8、讨论交流

  是呀,为什么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那些翅

  小的昆虫哪里去了呢?

  9、朗读第二自然段

  10、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达尔文又是怎样做的呢?

  1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2、思考后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然后汇报。

  出示句子: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便逐渐消失了。

  13、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讲了哪几种昆虫?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清三种昆虫的情况。

  14、思考后讨论

  出示句式训练:没有翅膀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翅膀小的昆虫因为——所以——

  15、让学生表演2至3自然段的内容,集体评议。

  16、那么,达尔文是如何找到答案的呢?

  板书:反复 观察 比较

  1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

  是啊,达尔文通过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明白了“只有适应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来。

  即—适者生存,这才是达尔文最有趣最有意义的发现。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科学研究成果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学习生字

  “容 、 究 、 易 、 研”

  ①观察“容、究”两个生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学生发现回答

  ③说说怎样记住“易、研”这两个字。

  ④学生交流

  ⑤老师范写生字,学生监写、描红。

  四、复述课文

  1、老师指导复述

  考虑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2、学生自己练习复述

  3、同桌自己练习复述

  4、指名复述

  板书设计:

  7、有趣的发现

  反复 观 察比较

  达尔文 由于……就……

  终于 找到 答案 因为……所以……

  由于……便……

《有趣的发现》教案6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文本解读:

  课文的第二段只用了两句话讲述达尔文在岛上的考察发现,看起来太平淡无奇,很难找到学习语言的切入点。但其中的个别词语却是潜伏其中的很好的语言因素,如“考察”、“发现”、“要么……要么……”“奇怪”等。以这些词为空破口,进入文章进行语言学习,对于低年级来说是切实可行的。

  文本与社会生活:

  文中所提及的“发现”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却给我们一种启示:留心处处皆发现,寻找学习语言的因素,带领学生学习语言也是如此。

  文本与学生经验:

  文章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在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只存在两种昆虫:一种翅膀特别大的,另一种是没有翅膀的。科学家为了解开其中的迷,经过艰苦的科学研究,最后终于解开了其中的迷。

  尽管表面看来,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但仔细品味,却能发现,不论是一开始文章所预设的“谜面”,以及到后来揭示的“谜底”,都是十分有趣的。所以我们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语言学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充分感知、感受、感悟到其中的“趣”,也就是要充分借文章之“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兴趣”。

  学习目标:

  1、紧扣“发现”,让学生去发现自己学习上的疑难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读,用各种形式将自己的发现展示出来,并加以运用。

  教案:

  文章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结构,是按“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的顺序叙写文章,这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所以在执教本课第二自然段时,本人力求学生学习语言都紧紧围绕文章内在的逻辑顺序展开,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再把这些字词带进课文,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去读懂,加以吸收和利用。

  实施

  学习语言片断一:“两进两出”悟“考察”。

  师:我们常说,学贵有疑,就是说学习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能提出问题,现在请把你善于观察的眼光转向第二段,能不能从第二段发现问题呢?边看边用铅笔画出来。

  (师行间巡视,发现大多数学生划了“考察”、“奇怪”两个词语,板书于黑板上)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什么意思呢?就是书读得遍数多了,就能读懂,请小朋友们把第二段多读几遍,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这两个词语。

  (生练读第二段)

  师:谁读懂了第“考察”?哪个来读一读第一话,老师从他的声音里就知道他读懂得了没有?

  生1: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

  师:老师从你的声音里已经听出,你有一点读懂得了。如果能把“考察”用动作做出来,那就说明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可不容易呀,可要好好练习啊!

  (学生边读边练习加动作)

  师:谁来加上动作试试看?

  生2: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读后,往左右各看了两眼)

  师(模仿该生动作)述:有点像考察了,请小朋友们都看看图(实物投影展示图)上的达尔文是怎么“考察”的?可以边读边学着做一做,还可以加上你自己考察的动作。

  (学生练读中做“考察”的.样子)

  师:这次,谁愿意到前面来考察?

  生3(来至讲台上):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读完,该生做出象是在专心致志看一件什么东西似的样子)

  师:达尔文,你在考察什么呢?

  生3:我是在考察昆虫。

  师:发现什么了?

  生3:我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师:刚才考察的那位达尔文也来考察一下吧!

  生2上讲台表演读,这次较之第一遍,有很大提高。(师带头为他鼓掌)

  师:让我们跟着这两位达尔文也来考察一下。(用手示意)有一次,——

  (全体学生练习这句话)

  学习语言片断二:纵向拓展用“奇怪”

  师:我们用熟读课文,看课文的插图,用动作做一做的方法,读懂了“考察”,现在大家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或者其他的方法读懂“奇怪”呢?

  (学生各自练习)

  生4:他发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读时,满脸疑惑,并侧过脑袋,用一根手指指着脑袋。)

  师:请你上来为大家读一读。大家一边听一边看,看他有没有读懂奇怪?

  生4上讲台来再读,读时,两条眉毛几乎拧到了一起,表情较之刚才还要出色。

  师:他读懂了吗?

  生5:他读懂了,他脸上做出了“奇怪”的表情。

  生6:他读出了“奇怪”的语气。

  师:他用“语气”和“表情”告诉我们,他已经读懂了“奇怪”。你们能做到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读懂“奇怪”呢?还不快练!

  (学生练习得十分起劲,各自都做出了“奇怪”的表情,部分学生还兴致勃勃的表演了起来。)

  师指名读。

  生7边读边呈现出满脸疑惑的神色。

  生8边读边比划着昆虫翅膀的大小,读后做出一副愁眉不展的神色。

  生9读后,还喃喃自语:奇怪?怎么这儿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呢?

  师:是呀,只要我们像达尔文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奇怪的事情。比如:小红发现母鸡总是围着鸡窝转,感到很奇怪。还有:奇怪!太阳怎么不从西边出来呢?

  教师出示投影:

  ____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奇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句式说一句话。

  生11:我发现***头上有白头发了,感到很奇怪。

  生12:奇怪!我掉了的牙怎么还不长呢?

  生13:我发现我的声音从录音机里传了出来,感到很奇怪。

  生14:奇怪!今天我们上课怎么用话筒呢?

  ……

  总结:

  正如在“文本解读”中提到的,课文的第二段虽短小却是文章的一个重点段落,以抓关键词为突破口去学习课文的语言,是我所采用的引导方法。但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读得进,悟得出”呢?我想越俎代庖是绝对不是上上之策,告诉他去做做这个词的表情,那个词的动作,学生不但处于被动状态,最主要是学习兴趣大打折扣。于是我就想何不放手来个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不懂的字词,然后再通过自己阅读,将课文语言吸收进去,再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驾驭课文语言。最后,再将内化了语言加以运用。这种学习语言的方式与课文的叙述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所遵循的模式是:“发现语言因素——感悟语言因素——悟出语言因素——积累运用语言”。

  最后的学习效果正是应验了那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学得既主动,又轻松,创造性地吸收了课文语言,创造性地将他们演绎出来,更创造性地进行了运用。

《有趣的发现》教案7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学会本课堂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良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破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关键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3自然段,读中贯穿词语训练.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你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简介达尔文和《进化论》.

  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的,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文章.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和多音字.

  (2)读通文工中的长句.

  (3)标出文中的小节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一类生字词)

  一百达尔文反复比较生存容易研究

  1自已读读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

  文反研:都是前鼻音.

  存:读平舌音.

  容声母是r

  易,研:读整体认读音节.

  3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4

  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组成语,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2)(出示二类生字词)

  1自已读读生字词.

  2齐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后,会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5.指名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四句.

  6.齐读课文

  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

  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生字词,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看笔顺表,自学生字.

  (2)有熟字记忆生字.

  鸟---岛交----较穷-----究在-----存开----研

  (3)哪个字难写,哪个同学可以当小教师教教大家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有趣的发现》教案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学写五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吗?蔡伦(造纸) 、沈括(印刷术)、张衡(地动仪)、祖冲之(圆周率)、爱因斯坦(相对论)、牛顿(万有引力学学说)、爱迪生(发明大王)、麦克斯维(电磁)、诺贝尔(炸药)、达尔文(进化论)......

  (出示达尔文像)他就是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达尔文。小朋友对达尔文有什么了解吗?(简介达尔文)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是讲述达尔文关于发现的一个故事。这就是《7.有趣的发现》(教师边述边板书课题.)

  解题:

  (1)有趣是什么意思(有意思、好玩;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

  (2)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题目旁打小问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由练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2)读通句子。(3)标上自然段序号。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

  1、自读、正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去掉拼音齐读词语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长句子多读几遍

  6、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重点指导读通第3自然段中的第

  二第三四句。)

  7、我们一起听听课文的范读

  8、齐读课文

  四、初步理解课文汇报内容

  1.刚才我们提的小问号有哪个,可以擦去了剩余的问号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2.下面请同位互相检查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

  五、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巩固字音

  2.分析字形

  (1)自已先观察、自学生字

  (2)交流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

  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最后两撇要平行,最后一撇比前面一撇长

  达:里面的大最后一笔捺改为点

  较:车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应是提

  存:半包围结构,看准在田字格的位置

  4.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布置作业

  1、生字口头扩词。

  2、正确、流利地读好课文。

  精彩教后记:

  一、设计意图:

  1.丰富语言积累,拓展课外知识。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 语言的过程。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课外知识,积累有关词语。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2.重视朗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

  《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通过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读中思。

  二、反思不足

  在本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执教了《有趣的发现》第一课时。回顾执教的过程,自觉得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学中虽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读书要求,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但课堂中总感觉到缺乏读书的氛围,读书不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所谓“生成”,就是利用已有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体验成功的过程。“生成”源于学生的独特感受,是学生通过积极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所领悟到的。很多时候,教师的大脑转动还赶不上学生的奇思妙想,我们多么需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亮点,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要不断地学习、更新、充实和完善自我,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有趣的发现》教案9

  教学目标:

  1.把自己在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次有趣的发现写下来。

  2.把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有趣和自己在发现时想到了什么写清楚。

  3.题目可以用“我发现……”、“有趣的发现”,也可以自主拟题。

  4.突出“趣”字。

  教学重点:把怎样发现的过程写清楚,突出“趣”。

  教学难:恰当适用修辞手法和方法,将写得生动。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热身:(猜谜语)

  2.请同学们用我们这双明亮的眼睛观察现场,你发现了什么?再看看老师你又有什么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多美好自然的画面,都是通过我们的眼睛传递到了心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扇心灵的窗户去发现吧!

  3.老师想先考考大家的观察力,愿意接受测试吗?那好,请小朋友再睁大你们那会发现的眼睛,仔细观察我在做什么?看谁的发现多?

  二、观察老师做动作,教给观察方法、指导说话。

  1.教师做撕纸动作,边撕边数,撕碎纸片。(学生观察)

  2.指名说自己的发现。

  3.:观察测试合格,会发现的孩子不光用眼睛看(说完后板书:看)还会用耳朵听、用心想(说完后板书:耳朵听心想)有时候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方法可多了。

  三.观察学生做动作,指导说话。

  过渡:还愿意接受第二次观察测试吗?好,老师这有一支很有意思的笔,我想请一个同学上来配合老师完成实验?谁愿意来?

  师:请大家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这回你有什么发现?我先给点提示:要特别注意观察他的动作。(板书:动作)

  1.(请一位学生上台,师出示笔,递给学生,学生演示拿笔的动作。)

  2.你发现了什么?

  过渡:很好,我们继续观察。

  3.请同学快速摩擦头皮30下,一起帮他数数。生一做完,师:让我来先问问:这位同学,摸摸笔有什么变化?你的头皮有什么感受?有点麻,没关系的。老师现在想请这位同学再摩擦20下,然后马上用笔去粘这些碎纸屑,会怎样呢?同学们这回可要更仔细地观察了,再给个小提示:要特别注意观察他的表情哦。(板书:表情)我们会有什么发现呢?大家快等不及了,开始吧。

  4.学生做摩擦20下动作粘碎纸屑。(学生观察)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

  5.指名说。

  过渡:这个实验有意思吗?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我2分钟时间,自己边做边数边说动作,好好体会一下吧。

  四、学生自己体验,指导说话、。

  1.学生动手撕纸、摩擦、粘纸屑,边做边说动作并体会自己的感受。

  2.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导有顺序的把过程说清楚、完整。

  过渡:好,同学们通过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摸、用心想顺利通过第二次观察测试。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把刚才你发现的过程用一段话写下来。可以写那个同学做实验的过程,也可以写你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只写一个片段。听清要求,注意:不说话,不停笔,坐端正、认真写。时间5分钟。开始写吧。

  3.学生文。(教师巡视表扬习惯好的学生)

  4.讲评。

  (1)你写了多少行?相机表扬,请一个中等的和较多的学生说。

  (2)教师边听边停下指导。(用得准确的词语;写得通顺连贯的句子;写得具体、有趣的地方。)

  :写得不错。老师今天就是想通过写这个实验,帮助同学们完成我们习作六:《有趣的发现》的练习。(板书:有趣)什么是有趣的发现?就是你感到新奇的、好玩的、有意思的发现。怎么写好呢?请打开书,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读一读。

  其实,当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时,还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例如燕子低飞要下雨、冬天青蛙要冬眠等等。

  五、运用方法,完成发现。(练习写生活中的发现片段。)

  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自己生活中有趣的发现说一说。

  2.你认为谁的发现有趣,请她说一说。

  3.好的,同学们说的发现多有意思呀!请把它写下来。(学生习作)

  4.指名读习作,学生所说清的时间、地点、发现的过程(看到、听到、想到)、结果、感受等。

  5.有的同学还没有完成结果的,那你就可以回家查找资料,把发现的结果加在你文章的后面。

  六、:同学们,只要我们用眼、有耳、用心去体会大自然和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敢说,敢写,定能让每一个读者感受到你们笔下缤纷的五彩世界。我们期待着!

  板书:

  有趣的发现

  用眼看样子、动作、表情

  用耳听

  用心想

  ……

《有趣的发现》教案10

  设计意图:

  设计《有趣的发现》这一活动灵感主要来自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玩找空气的游戏。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抽象,所以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也能模仿老师利用杯子在水中玩“找空气”的游戏。但他们总会好奇的询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空气呀 ?”对此,教师也觉得对于幼儿来说很难用确切的、易懂的词来形容。针对这一现象,我反复推敲,在活动中又加入其它有关探索的环节,通过探索与实验的形式设计了此次活动,帮助孩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操作探索,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方法并与他人分享,体验探索的乐趣。

  2、探索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纸入水不湿的方法。

  3、初步探索杯口朝下扣入水底而纸不湿的方法。

  活动准备:

  饮料瓶、密封袋、塑料袋、海棉、小碗、泡沫纸、杯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纸片,引导幼儿讨论让纸入水不湿的办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实验:幼儿探索用多种辅助材料使纸入水不湿的方法。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a、充分利用辅助材料让纸入水不湿,方法越多越好。

  b、当你第一次实验没有成功,还想试第二次的`时候,一定把你的手与材料用毛巾擦干净,以保证第二次实验顺利进行。

  c、当倒计时秒表响起的时候,无论实验作品是否成功,带着它回到座位。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的方法,适当提示,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帮助。

  3、师幼共同讨论,说说你是如何让纸不湿的,用了哪些方法,帮助不成功的幼儿找到原因。总结:纸入水不湿的原因——密封原理,漂浮原理。

  4、观看利用此原理制造的水上工具幻灯片。

  三、实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不湿的方法。

  1、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纸入水而不湿呢?试试看!

  2、巡视,适当引导,及时奖励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讲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小结:是什么密封了杯子而让纸不湿呢?你想知道吗?这就是科学的奥秘,等待着你——去探索、发现……

《有趣的发现》教案11

  教材解读:

  课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表现了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严谨作风,同时揭示了这仪发现的重要意义。全文共4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

  综观全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考察发现—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既是文章的线索,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课文将二者融为一体,在有趣的发现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也是复述课文的难点所在。因此,要帮助学生了解第二自然段中“要么……要么……”句式和第三自然段中的因果关系复句并试着仿照例句说话。

  资源利用:

  相关材料

  达尔文(1809—1882)英国人,著名博学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代表著作《物种起源》。达尔文生于医生家庭,从小热爱大自然,喜欢收集贝壳和动物标本。1831年底,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了历时五年的环球航行。每到一处,他总是认真进行地考察。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发现“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以后,达尔文还发表了几部有关进化论的`重要著作,对生物学家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学生经验:

  动物,相信对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昆虫,看看有没有新发现,以激起对课文内容的共鸣。学生对达尔文了解甚少,但对“科学家”这个概念已存在一定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因此,教学是可从“科学家”这个概念出发,来引领学生了解达尔文的具体形象。

  目标预设:1、学会“容、易、研、究”四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写端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3、初步领悟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条理的复述课文。

  初步领悟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教学难点:

  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

  图片、卡片、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读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

  谁能读好“有趣”?指名读再次齐读。

  教师引读: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有一次,他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那他发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学生回答,

  随机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教师划出“要么”,“要么”,“奇怪”。

  3.你能不能给“要么”换的词呢?指名回答(或者)

  4.谁能把这句话读好,把奇怪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三、精讲第三自然段

  过渡:那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就知道了。

  1.小朋友一边读一边思考黑板上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课文写了几种昆虫?它们的结果怎么样?)

  名称

  原因

  结果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将图片(翅膀特别大的 没有翅膀的 翅膀小的)与卡片(生存 消失)贴在表格相应位置

  3.那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结果的呢?再次读课文,同桌之间说一说。

  4.集体交流,教师随机贴卡片(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 顶得住大风 顶不住大风)

  5.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将一种昆虫的结果以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说一说?指名学生回答

  6.现在我们来当一回这昆虫,好不好 ?女生做没有翅膀的昆虫,男生做翅膀小的昆虫,翅膀大的昆虫我们一起来读。(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读)

  7.那达尔文是不是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从哪儿知道的?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句子: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他花了很长时间?指名回答,教师划出“反复”“终于”

  8.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看来达尔文为了找到答案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我们小朋友在学习上也应这样,才有所收获。

  9.现在哪个小朋友能将这3种昆虫的结果以及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完整地说一说。

  指名回答。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读:这就是有趣的发现,为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齐读

  五、教学生字:

  1.出示卡片:

  容 易 研 究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书写是有什么要注意的),请告诉大家。

  集体交流

  2.组词

  3.描红

  六、作业

  完成《习字册》中的容,易,研,究 四字的描红,仿影,临写

  课堂实录:

  有趣的发现

  一、引读导入:

  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出示课题:有趣的发现)学生齐读。

  谁能读好“有趣”?指名读再次齐读。

  引读: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有一次,他乘船到海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那他发现了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教师出示句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划出“要么……要么”,“奇怪”。

  3.师:你能不能给“要么”换的词呢?

  生:可以换“有的”,变成“他看到岛上的昆虫有的翅膀特别大,有的就没有翅膀。”

  师:还有吗?

  生:把“要么”换成“或者”,“他看到岛上的昆虫或者翅膀特别大,或者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4.师:谁能把这句话读好?读出奇怪的语气。

《有趣的发现》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精读训练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提问:达尔文是谁?

  (他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是一位的科学家)

  2、什么是“”?你能换一个词来代替它吗?

  (有名,对,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他第一个对生物的进化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了上帝造人的谎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对生物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这就是“”)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达尔文的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插图,达尔文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在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考察)

  2、简介太平洋:它是世界上的海洋,面积达17968万平方千米。

  3、什么叫“考察”?(就是观察、调查)

  4、你怎么知道这是一个小岛?

  (四周是望不到边的海洋,达尔文站着的`地方是一片陆地。所以这是在一个小岛上。)

  5、那么,小岛上的气候怎么样?(经常刮大风)

  你怎么看出来的?(花草树木在风中摆动得很厉害,海上的风浪也很大)

  6、他考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研究昆虫)

  对,他面前就飞舞着许多大蝴蝶。那么。他在这个小岛上发现了什么现象?

  (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7、达尔文觉得很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为什么?大家讨论讨论

  (讨论后小结:除了“翅膀特别大”和“没有翅膀”的昆虫,就没有翅膀小一点的昆虫,这不是很奇怪吗?)

  8、出示句子: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

  “要么``````要么``````”两个连在一起用,表示在这两中情况中选择,你可以说一句这样的话吗?(如:我每天早晨起床,要么读书,要么背诗。)

  9、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接下来我们去看一看达尔文有没有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用笔标出这一段有几句话。(四句)

  2、指名分句朗读

  3、出示一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达尔文捉来昆虫,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

  (讨论后小结:第一句只是说了这么一件事,到底这项工作是容易还是困难,并没有说具体。第二句中的“许多”告诉我们达尔文捉的昆虫数量多、种类多。“反复”说明他观察比较了很多次,非常认真。“终于”说明他研究的时间很长,克服的困难很多,很不容易。)

  4、你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他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爱动脑筋。)

  5、达尔文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请读下面的三句话,看看介绍了几种情况。

  (一边指导学生读好这三句话,一边根据学生的归纳板书)

  翅膀刮大风结果

  没有的不会飞不大可能淹死

  发现特大的能顶住能生存下来

  小的顶不住逐渐消失

  (讨论讨论“不大可能、很容易、逐渐”等词语的含义)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讨论;你能从达尔文的发现中看出什么?什么样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来。)

  8、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段有几句话?(只有一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小结;达尔文进行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正是许多象这样的发现,才使他反复研究思考,发现了生物进化的奥秘。所以说这个有趣的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你觉得达尔文有那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四、拓展练习

  你还知道有哪些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伟大成就?

  五、作业

  1、练习复述课文

  2、准备好有关科学家的一个小故事,下堂课开一个小故事会。

《有趣的发现》教案13

  设计意图

  “基于《指南》科学探究领域爬宠类集体教学活动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是我园的区级研究课题。《指南》中提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极少能够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供幼儿感知,幼儿进行观察探究的对象非常有限。家庭动物的养育一般也局限于金鱼、乌龟、小狗、小猫、小兔等寻常的动物,对于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动物的接触相当缺乏。

  在本园的区级课题研究是对整个爬宠类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大班的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非常大,探索欲望非常强烈。豹纹守宫在日常生活动是一种不常见的爬宠,幼儿没有接触过豹纹守宫,对豹纹守宫有种陌生、恐惧感,所以前期我们设计豹纹守宫的“破冰”课。让幼儿认识豹纹守宫,喜欢上豹纹守宫。在“破冰课”活动后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更加强烈,我们便设计了《奇妙有趣的发现》科学领域集体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豹纹守宫活体,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点。

  2、通过与壁虎尾巴对比,让幼儿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重点难点

  1、观察豹纹守宫活体,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点。(重点)

  2、通过与壁虎尾巴对比,让幼儿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难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前期幼儿对豹纹守宫的了解

  物质准备:PPT课件、制作的守宫盒、活体豹纹守宫、豹纹守宫的尾巴再生的视频、玩具尾巴。

  活动过程

  一、复习“豹纹守宫舞蹈”唤起幼儿记忆,激发幼儿兴趣。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呼应上节课埋下的伏笔,唤起幼儿记忆,激发幼儿兴趣。

  师:你们还记得之前教大家跳的守宫舞蹈吗,让我们一起再来跳一跳。

  师:你们还记得上一堂课大家一起给豹纹守宫制作的家吗?

  师:我们把小动物邀请到之前给它制作的家里。

  【设计意图:教师上节课上了豹纹守宫破冰课,幼儿学习了一个豹纹舞蹈,幼儿比较感兴趣。于是活动一开始教师便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豹纹守宫。在豹纹守宫的舞蹈中唤醒幼儿的记忆,激发幼儿的兴趣,未后续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二、 观察活体豹纹守宫,初步了解豹纹守宫的外形特征。

  1、将豹纹守宫放在制作的家里,让幼儿观察豹纹守宫外形特征。

  师:盒子里的就是我们的朋友豹纹守宫,我们一起来仔细看看它的样子。

  幼:它有大大的头和眼睛,和我们人类不一样。

  师:介绍豹纹守宫的四肢和眼睛与体态,老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豹纹守宫。

  【设计意图:幼儿被图片上的守宫外形可爱之处已吸引,第一节课为守宫已制作好了房子,请出活体守宫朋友,引起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更有兴趣的.去观察,进一步让幼儿对守宫的形态进行了解。】

  三、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1、播放PPT、讲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尾巴的特点和功能。

  师:小壁虎和小守宫是好朋友,但是他们有一个地方非常不同,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幼儿:众说纷纭

  小结:豹纹守宫的尾巴和小壁虎的尾巴不同之处是它的大小,相同之处它们的尾巴都有防卫作用,如果遇到危险,尾巴会自动断掉。

  2、播放豹纹守宫尾巴再生的视频。

  师:豹纹守宫的尾巴会像小壁虎的尾巴一样长出来,当然守宫的尾巴可以用储存脂肪。

  【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调动幼儿的兴趣,去发现守宫和小壁虎尾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播放守宫尾巴再生的视频,幼儿观看尾巴再生的过程中,深入学习豹纹守宫尾巴的特点与功能。】

  四、延伸游戏,激发兴趣。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豹纹守宫尾巴的作用。

  1、认识了好朋友豹纹守宫,了解了豹纹守宫的尾巴的作用。玩掉尾巴的游戏。

  2、总结:好了今天我们就上到这里,我们的好朋友豹纹守宫要回家了,让我们期待他的下一次到来吧。

  【设计意图:在欢快的游戏中,教师通过幼儿最喜欢的揪尾巴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一边欢快的玩耍,使幼儿对豹纹守宫尾巴再生功能产生更多的兴趣。教师在指导中,应该注意幼儿的情绪波动。】

  活动总结

  对于大班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奇妙有趣的发现”。

  整个环节活动营造了探索观察豹纹守宫为主要情境,尤其对幼儿比较好奇的豹纹守宫和尾巴再生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放大。让幼儿进行“豹纹守宫”和它的好朋友“小壁虎”对比环节,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豹纹守宫和小壁虎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在观看豹纹守宫尾巴在生的视频中,让幼儿学习到豹纹守宫的尾巴再生特点及功能。

  在延伸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揪尾巴”游戏,此环节巧妙有趣的设计让幼儿感受到豹纹守宫尾巴再生的功能,幼儿更容易的去掌握此知识点。

  整个活动设计体现了幼儿对豹纹守宫的好奇,引导出了幼儿更大的探索欲望。目标的达成度比较高。

《有趣的发现》教案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教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7

  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要求:(1)标好小节号。(2)读准生字字音。(3)读通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词。(出示下列词语)

  有趣

  达尔文

  小岛

  昆虫

  翅膀

  观察

  比较

  因为

  生存

  研究

  重要

  指名带读,正音后,再指名带读,开火车读。

  (2)去拼音后,指名带读这些词语,开火车读。

  (3)问: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评议。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问:你听明白了什么?

  3、引导: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4、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5、齐读这个小节。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容、易、究。

  左右结构——较、研。

  半包围结构——达、存。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或用它来说一句话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

  岛

  因

  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总结课文,使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3、完成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朗读课文。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同座位练习复述课文,互相纠正。

  5、指名试着复述课文。

  三、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综合练习”本。

  2、课后完成《同步测试》。

  课堂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

  究

  ()

  观

  ()

  校

  ()

  白

  ()

  穷

  ()

  现

  ()

  较

  ()

  百

  ()

  二、一字开花。

  反

  ()

  ()

  ()

  容

  ()

  ()

  ()

  存

  ()

  ()

  ()

  研

  ()

  ()

  ()

  三、生字回家。

  石

  亻

  忄

  阝

  板书设计:

  7

  有趣的发现

【《有趣的发现》教案】相关文章:

《有趣的发现》教案03-09

《有趣的发现》教案09-08

《童年的发现》教案12-07

《我的发现》教案01-03

《美的发现》教案01-23

水中的发现教案02-05

童年的发现教案02-17

有趣的脚印教案06-09

《有趣的蜡烛》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