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慈姥矶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慈姥矶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3-01-10 12:00:31 诗婕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慈姥矶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慈姥矶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慈姥矶诗

  南北朝: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译文: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

  注释:

  暮(mù)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安流:平稳的流水。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自已: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

  慈姥矶,在慈姥山麓。慈姥山,又名慈姆山,在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南、安徽省当涂县北。《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江宁府”条下云:“慈姥山,府西南百十里,以山有慈姥庙而名。积石临江,崖壁竣绝。一名鼓吹山,以山产箫管也。山下有慈姥溪,与太平府当涂县接界。旧志:慈姥港泄慈湖以东之水入江。近湖又有慈姥矶,今曰和尚港。”

  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时值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他望着远去的船儿,但见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面对这无穷的大自然,客居异乡的游子眼睛湿润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他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所以沈德潜说:“己不能归,而望他舟之归,情事黯然。”这是最令人难堪的了。

  沈德潜又说:“水部名句极多,然渐入近体。”像这首诗的五、六两句,就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杜诗“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即脱胎于此。“野岸平沙合”是近景,“连山远雾浮”是远景,写景状物,细微贴切,对仗工整,声韵合谐。特别是“合”字、“浮”字,用得极为精当,可谓形象传神。这也是何逊常用的句法,如《春夕早泊和刘咨议落日望水》诗云:“草光天际合,霞影水中浮。”而就整首诗的声律格调而论,已俨然唐律了。难怪沈德潜说:“五言律,阴铿、何逊、庾信、徐陵已开其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辞家远行,友人送他到慈姥矶(在今安徽当涂县北)后即乘舟归去,诗人远望友人归舟,思乡之情油然浓烈起来而写下这首诗。

  文学赏析

  早在晋初的左思,就表达了六朝人对山水的美学观点:“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在六朝人看来,自然山水比“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的音乐,更能渲泄人内心的痛苦,产生审美愉悦。因此,六朝人不仅创立了山水诗派,而且真正创造了山水的意境美。何逊这首《慈姥矶》正是如此。

  “喜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在这里,山水的境界与人生的境界是相通的。在羁旅思乡的忧愁中,诗人信步来到江边,眼前蓦地出现了一派轻柔静谧、的丽多彩的暮天景象:蔼蔼而升的暮烟,宛如轻风托起一块白纱,婀娜娇柔、奇幻多姿、朦胧淡远。宁静的江面上,艳丽的夕阳撒下一片红宝石,晚风徐来,波光粼粼、光彩夺目。大自然敝开她那母亲般的怀抱,轻轻拥抱抚慰着游子弧独的心灵。在这一瞬间,诗人暂且忘记了羁旅的忧愁和悲伤,只觉得内心一片恬静和安然。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随着诗人心情的豁然开朗平舒,自然境象也随之阔大展开起来。诗人遥看一望无边的沙岸和重叠起伏的山雾,不由心旷神怡,如醉如痴。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江面上出现了一叶归舟。它使诗人陡然回到现实中来,又沉浸在不尽的思乡忧愁。

  陆时雍曰:“何避以本色见佳,后之采真者,欲之不及”。这可谓切中肯肇,概括了何逊创作的美学特征。从这首《葱姥矶》可以看出,何逊的山水诗,善于以猜丽浅近的文辞,状写触日可见的自然景物,并在其中寄高深擊真切的人生感谓,读之使人觉得“语近情遥”,“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而这,正是中国诗歌美学推崇的最高境界。因此,何逊清新隽永的山水诗深为人们喜爱。齐梁时代虽然崇尚绮文风,但当时的文坛领袖沈约就称,每读何诗“一日复,犹不能已”而后代有些评论家,更是将何逊与谢眺、陶濬、鲍照相提并论,显示出对何诗的特别赏爱。

  作者简介

  何逊,南朝梁诗人。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何承天曾孙。少为范云、沈约所称赏。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未几病逝。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何逊诗与刘孝绰齐名,号称“何刘”,诗风明畅,多清丽佳句,声律上已接近于唐代近体诗,其诗对后世诗人有较大影响。有集八卷,已佚。著有《何逊集》。

【慈姥矶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慈姥矶诗原文及赏析01-10

雪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5

琴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临终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8

秋日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7

牧童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8-14

幽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9-09

娇女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