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时间:2023-12-19 14:07:36 赛赛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九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魏晋: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禾一作:耒)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译文: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人生归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谁能弃此不经营,便可求得自心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初春开始做农务,一年收成尚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居住山中多霜露,季节未到已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农民劳作岂不苦?无法推脱此艰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身体确实很疲倦,幸无灾祸来纠缠。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洗涤歇息房檐下,饮酒开心带笑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长沮桀溺隐耕志,千年与我息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但愿能得长如此,躬耕田亩自心甘。

  注释: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庚(gēng)戌(xū)岁:指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有道:有常理。固:本、原。端:始、首。

  孰(shú)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孰:何。是:此,指衣食。营:经营。以:凭。自安:自得安乐。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开春:春天开始;进入春天。常业:日常事务,这里指农耕。岁功:一年农事的收获。聊:勉强。聊可观:勉强可观。

  晨出肆(sì)微勤,日入负禾还。

  肆:操作。肆微勤:微施勤劳。日入:日落。禾:指稻子。一作“耒(lěi)”:耒耜,即农具。

  山中饶(ráo)霜露,风气亦先寒。

  饶:多。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而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风气:气候。先寒:早寒,冷得早。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弗:不。此难:这种艰难,指耕作。

  四体诚乃疲,庶(shù)无异患干。

  四体:四肢。庶:庶几、大体上。异患:想不到的祸患。干:犯。

  盥(guàn)濯(zhuó)息檐下,斗酒散襟(jīn)颜。

  盥濯:洗涤。襟颜:胸襟和面颜。

  遥遥沮(jǔ)溺(nì)心,千载乃相关。

  沮溺:即长沮、桀溺,孔子遇到的“耦而耕”的隐者。借指避世隐士。乃相关:乃相符合。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长如此:长期这样。躬耕:亲身从事农业生产。

  赏析:

  此诗开篇直接展开议论,明确表现诗人的观点:人生就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根本上,要想求得自身的安定,首先就要参加劳动,惨淡经营,才得以生存。“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起笔两句,把传统文化之大义——道,与衣食并举,意义极不寻常。衣食的来源,本是农业生产。“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诗人认为人生应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在诗人看来,若为了获得衣食所资之俸禄,而失去独立自由之人格,他就宁肯弃官归田躬耕自资。全诗首四句之深刻意蕴,在于此。这几句诗,语言简练平易,道理平凡而朴素,超越“获稻”的具体事情,而直写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与总结。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言语似乎很平淡,但体味起来,其中蕴涵着真实、淳厚的欣慰之情。“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微勤”是谦辞,其实是十分勤苦。“日入”,借用了《击壤歌》“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语意,加深了诗意蕴藏的深度。因为那两句之下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写出眼前收稻之时节,便曲曲道出稼穑之艰难。山中气候冷得早些,霜露已多。九月中,正是霜降时节。四十六岁的诗人,已感到了岁月的不饶人。以上四句,下笔若不经意,其实是写出了春种秋收、一年的辛苦。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稼穑愈是艰难辛苦,愈见诗人躬耕意志之深沉坚定。诗人对于稼穑,感到义不容辞。这不仅是因为深感“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而且也是由于深知“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魏晋以降,时代黑暗,士人生命没有保障。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何晏,司马昭杀嵇康,以及陆机、陆云之惨遭杀害,皆是著例。当时柄政者刘裕,比起曹操、司马,更加残忍。所谓异患,首先即指这种旦夕莫测的横祸。再退一步说,为了五斗米而折腰,在“质性自然”的诗人看来,也是一种异患。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农村劳动生活过来的人对这幅情景都是亲切、熟悉的。诗人是在为自由的生活、为劳动的成果而开心。“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诗人不仅是一位农民,还是一位为传统文化所造就的士人。他像一位农民那样站在自家屋檐下把酒开怀,可是他的心灵却飞越千载,尚友古人。长沮、桀溺之心意是说:“天下人都说天下是黑暗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黑暗的现状,又怎么能像归隐之人一样去归隐山林。”诗人自言与长沮、桀溺之心遥遥会合,意即在此。所以结笔说:“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但愿长久地过这种生活,自食其力,自由自在,纵然躬耕辛苦,也无所怨尤。诗人的意志,真可谓坚如金石。诗人的心灵,经过深沉的省思,终归于圆融宁静。

  此诗夹叙夹议,透过收稻之叙说,发舒躬耕之情怀。此诗的意义在于,诗人经过劳动的体验和深沉的省思,所产生的新思想。这就是:农业生产乃是衣食之源,士人尽管应以道为终极关怀,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仍然义不容辞。尤其处在一个自己所无法改变的乱世,只有弃官归田躬耕自资,才能保全人格独立自由,由此,沮溺之心有其真实意义。而且,躬耕纵然辛苦,可是,乐亦自在其中。这份喜乐,是体验到自由与劳动之价值的双重喜乐。陶渊明的这些思想见识,晚周之后的文化史和诗歌史上乃是稀有的和新异的。诗中所耀动的思想光彩,对人生意义的坚实体认,正是此诗极可宝贵的价值之所在。

  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在战乱背景下写就的田园诗。庚戌岁是陶渊明辞官归田的第六年,在这一年里,他平静的田园生活被战火打乱,他的家乡成了农民起义军和官军激战的战场,这场战乱持续了半年之久。这一年的秋天,诗人终于从西边的田里收获了早稻,于是有感而发,写作此诗。

  这一阶段,陶渊明虽然依旧躬耕不辍,但是他毕竟历经数年的辛勤劳作,深味衣食困顿之苦,所以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已经没有了刚刚辞官归来时的欣然和欢快,而多了几许沉重的感叹。“开春理常业”,春天一来便开始了一年的劳作,每天早出晚归,冒着山中的霜露和寒气,身体疲惫。陶渊明不得不感慨:“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陶渊明,他不是餐风饮露的神仙隐士,他也能感受到常人的痛苦和艰辛,可是他却一再地告诫自己:“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他是在用古人来鞭策自己,坚定自己归隐田园的志向。这种真实的表白恰恰是陶诗最打动后人的地方。

  你可以把这首诗与以前学过的《归园田居》(其一、其三)进行比较阅读,从中体会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陶渊明,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人物生平

  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他自述:“自余为人,逢运之贪。箪瓢屡罄,絺綌冬陈。”(《自祭文》)但物质生活虽然贫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鶱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而另一方面,匡庐山水和田园风景,也使他爱好自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学仕时期(29-41岁)

  晋代的门阀制度,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在那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最后一次为官是当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堪官场黑暗,“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辞官归田。

  归田时期(42-63岁)

  陶渊明归田之后,即在家乡过着躬耕隐居的生活,并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亲自撰写《五柳先生传》这一著名的文章,用以明志。这使他改变了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的共同劳动和交往中,对他们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在他晚年,生活贫困,“老至更长饥”,但他不受“嗟来之食”,拒绝权贵的馈赠,表现出君子固穷的志气。

  主要成就

  田园诗

  两晋时盛行玄言诗,思想内容空虚狭隘,浮浅乏味。而陶诗异军突起,平淡自然,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吹进清新的春风,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诗表现了淳朴的农村生活情趣,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表现出坚决与污浊政治决裂的情操。他的诗描写乡居生活,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学中所没有的,如《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咏怀诗

  以及叙写时事的诗,如《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表现了陶渊明归隐后对政治的关心。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其它诗作

  部分诗作有“乐天知命”,“委任自然”,消极避世的消极思想。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相关文章: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原文及赏析02-22

陶渊明《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赏析11-28

甫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1

西洲曲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19

西河·金陵怀古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0

田上原文、翻译、赏析05-26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20

登西台恸哭记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4-05

题西溪无相院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