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计划>《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商业计划书

时间:2022-05-11 09:17:15 计划 我要投稿

项目商业计划书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项目商业计划书,欢迎大家分享。

项目商业计划书

  项目商业计划书1

  一、项目的简要介绍

  公司快餐项目是某公司进入多元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项目,运用三十年某公司的平台、资源、资金和分析市场行情、行业发展趋势开展此项目,公司快餐是集客户订餐、加工生产、快餐配送为一体的综合餐饮配送企业,她将通过建立B2C的电子商务订餐平台,使客户能通过此平台实现线上或者线下预订、预订信息传送达至加工厂、按照客户要求实现专业配送。

  二、项目的内容

  (一)立项依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餐饮行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步伐,也开始了向高效快捷的方向发展,快餐行业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排头兵。快餐行业以其适应大众化消费水平,快速应变能力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逐步成为餐饮市场的主力力量。快餐行业的高效便捷,在于快餐企业将生产和配送相结合,形成生产和配送为一条线的综合餐饮配送企业。某公司与时俱进,在稳做传统餐饮市场的同时适时的进入新的市场——快餐配送市场。

  (二)项目意义:

  1、快餐行业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主体力量,发展快餐行业可以更进一步方便广大顾客得需要,配合当下高效率、高节奏的社会发展。快餐项目是餐饮市场发展的另一增长亮点,推动餐饮行业稳健、持续发展,推动了产业的进步。

  2、某公司进入快餐行业,企业进入多元化发展,在不断优化和扩展的主营业务外,为企业增加另一业务,提升企业实力。

  (三)项目的内容及目标

  1、项目的内容

  运用某公司三十年的平台、资源、资金及分析市场行情、行业发展趋势开展此项目,此项目是集客户订餐、加工生产、快餐配送为一体的综合餐饮配送项目。

  (2)工作任务

  总负责人:①负责快餐项目的整体运营,对外与对内的协调;②负责账务的处理③负责产品的策划与包装④负责一切事务的处理。

  销售代表:①负责快餐的销售;②负责客户的维护。

  厨师:负责产品的制作。

  送餐员:负责快餐的配送。

  2、项目的目标

  成为某城市快餐配送行业的标杆企业并适时进入其他省会城市

  三、项目市场定位及分析

  (一)市场定位分析

  结合市场特点,通过市场分析,本项目的目标客户群定位于高档写字楼内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职工、产业园区、商业聚集区、会议餐、住宿酒店人员等。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采取无店铺中经营方式,提供中式快餐外卖和配送。

  原因分析如下:

  1、这部分人群通常购买力相对较强,对于价格因素相对不太敏感,只要送餐的质量、口味和服务好,他们乐于点外卖来的便捷与高效。

  2、区域企业通常中午休息时间较短,对于专业市场经营者来说,中午也是其经营活动繁忙时间,就近获得快捷而营养的快餐,是其最大需求。

  3、多数产业园区和商业聚集区就餐不方便,尽管周边有一些餐馆也提供外卖,采用点菜式服务,虽然菜品会多些,但菜品质量却较差,一旦进行中午用餐高峰期,这些餐馆往往不能提供外送,为客户带来了很多不便,也就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动因。

  (二)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数据分析,就目前某城市现有约1.5万家餐饮门店,大体上分为四个档次,高档(投资规模>1000万元)、中高档(1000万元>投资规模>500万元)、中档(500万元>投资规模>100万元)、大排档(100万元>投资规模>10万元)和小规模餐馆(投资规模国外快餐企业主要以麦当劳、德克仕、啃德基、必胜客和好伦哥等。这些企业经营规模较大,服务规范性好,深受广大儿童、青少年欢迎,但其消费水平也不算低,每次消费通常在几十元,一般针对中高收入家庭。目前啃德基与宅急送物流联手已开始开拓外送业务,而且发展很快。对于多数中国民众成年人来说,长期食用可能会不太适应,中餐快餐配送在国内将来发展必绝对占主流市场。

  因此,中餐快餐配送市场份额巨大,可以进入市场。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企业之内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及对外部之机会(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四个构面等做详细深入之分析,以了解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体制,准确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点,作为准确订定企业目标和对策的依据,并避免高估或低估目标值。

  1、优势(Strengths)

  某公司是专业的餐饮管理公司并且有在餐饮行业30年的发展历程,有六家直营门店。“公司”的品牌在某城市市乃至在安徽省都尽人皆知,客户资源丰富,菜肴质量及顾客认可度高,公司化规范管理,企业宣传平台广泛等。运用公司的内部管理机制及品牌效应开展快餐配送项目是很有优势的,某公司在快餐项目上是有平台、资源、资金的支持,这都是企业发展快餐项目的`优势。

  2、劣势(Weaknesses)

  某公司虽然从事餐饮行业近30年,但是从未真正意义上的从事过快餐领域,快餐提供给顾客得不仅仅是美味可口、超值的菜肴,更要为顾客提供快捷的送餐服务。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网络、电话等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B2C电子商务订餐平台,走信息化的预订、加工、配送管理。这是企业进入的新领域、新环境,对于企业目前来说,从组建的技术层面、维护层面、管理层面及费用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得从基础的传统的快餐做起,紧接着配套网络上线。但是这样操作会使新项目失去先机和最初展现给顾客得专业、一流等快餐领域的印象对企业后续发展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3、机会(Opportunities)

  快餐作为我国餐饮行业的生力军和现代餐饮的先锋军,成为现代餐饮发展的重要代表力量,对全行业的推动与带动作用不断突出,为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快餐业面临新的发展条件与机遇,如何推进中国快餐业科学发展和取得新的进步,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任务与挑战,这也是国家政策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性化,选择性增强,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位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便快捷。快餐的社会需求随之不断扩大,市场的消费大众性和基本需求性特点表现得更加充分。现代快餐的操作标准化、配送工厂化、连锁规模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理念,经过从探讨到实践的深化过程,目前已广为接受和认同,并从快餐业扩展到餐饮业,成为我国餐饮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与方向。

  据初步测算,2007年,全国快餐连锁经营网点100多万个,年营业额可达2000亿元,将分别占到餐饮业的22%和20%左右。某城市作为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与各地相比较强,近几年正在进行的特大区域性城市建设让省会城市某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人口增加、土地增加,写字楼、商业集中区、城市广场等递增,这为某城市的餐饮市场尤其是快餐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某公司应站在行业的最前沿,适时进入该行业。

  4、威胁(Threats)

  一提起快餐,人们自然就会想到肯德基、麦当劳等国际品牌;快餐企业在年度餐饮百强企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另外东方的饮食很难影响国际市场,就算是中国几大名菜在国外也寥寥无几;东方文化是非常深,但没有国际语言的支持,没有很好的理由来说服吃西食的人;东方的饮食是利用艺术技术支持,而西方是科学技术支持,艺术与科学区别在于艺术在个人行为,科学可以复制。

  目前某城市快餐领域已经有几家快餐企业正在发展当中,外地快餐企业也有不断挤进某城市市场的态势,目前某城市快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现在要进入该领域的企业要求更高。

  (二)就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进行分析

  针对以上的分析,企业在进入快餐行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有机会也有威胁,企业如何能扬长避短,运用最强的一面进入该市场是至关重要的。

  1、组建筹备小组,明确的分配工作任务及事务进度表

  2、企业需要进一步的市场调查,明确产品的定位、价格、宣传策略;

  3、培养一批电子商务领域专业的人员,开始网站的设计、维护等的操作;

  4、选址、组建团队进入行业营销宣传

  五、产品的定位及策划

  (一)产品的定位

  1、产品的名称:餐急送

  2、产品的定位:提供于各大商业聚集区、写字楼、公共事业单位、商务餐、会议等

  3、产品的定价:10元-30元

  4、产品附加值:体验各式果品及公司特色经典菜肴

  (二)产品的承诺(特色)

  1、快餐送达时温度不低于39.5°

  2、半小时内送达

  3、快餐持续更新,快餐品种多样,营养丰富,口味美味

  4、明档生产,视频直播,干净卫生。(网页中播放)

  5、配送服务一流,提供管家式的快餐服务

  六、市场和销售规划

  (一)市场的基本情况:

  目前某城市市场快餐领域市场份额巨大,但是竞争激烈,有西式快餐、中式快餐等,但是竞争还处于不稳定状态,没有出现垄断或者寡头竞争状态。

  (二)项目的生产能力、生产成本,单位销售价格、主要销售对象,和预计市场份额

  1、生产能力及生产成本

  初期,某公司将建设200平方的生产基地,一餐能累计生产1000份,基础售价成本率为40%,一份的成产成本5-10元。

  2、单位销售价格、主要销售对象

  (1)销售的价格:按照基础售价40%进行定价加上营销费用及绩效提成为最终的销售价格。一份的价格在10-30元

  (2)销售的对象:提供于各大商业聚集区、写字楼、公共事业单位、商务餐、会议

  (3)预计计划份额:预计计划份额为1000份(后期)

  (三)产品的客户情况,销售渠道的安排

  1、客户情况

  (1)客户需求一般在中餐,一般写字楼、商业聚集区、企事业单位中午提供就餐时间段、地段限制就餐不方便等情况,这类顾客会预订快餐

  (2)一些公司会议或者户外活动、展厅等,由于时间、场地、费用等限制,组织方会预订快餐

  (3)目前当下一些80、90不喜爱做饭,因而也预订快餐

  2、销售渠道

  计划在某城市市内每一个区域建立一个加工基地和预订平台,在各客户分布密集区建立配送网点

  (四)目前市场竞争情况

  目前快餐市场中竞争激烈,西餐有:肯地基、麦当劳、必胜客等,中餐有:

  老乡鸡、豆捞、福怡嘉、德利轩等

  (五)影响产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快餐行业竞争激烈,影响产品的竞争要素主要有:产品的品牌、产品的价格、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口味、产品的服务(配送和差异化的服务)

  快餐行业产品随着企业的发展,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从价格上的竞争不能长远的解决市场的问题,只有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配送的速度和差异化的服务)深入研究,才能使企业持续发展。

  七、投资预算、融资计划和效益分析

  (一)项目投资和资金安排

  快餐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00万元。资金安排如下:

  (二)项目的资金结构(就股东的股本投入情况、股东贷款情况以及银行融资数额进行阐述)

  某公司出资:占股份:

  个人出资:占股份:

  合计:

  (三)项目的财务预测

  1、资本投入预测

  预计投入资本60万元,预留资金40万元

  2、生产成本、销售计划、费用、利润预测

  按照日销售300份,每份单价20元为例,其中每份提取2元作为绩效。

  (1)生产成本:(20元-2元)*0.4=7.2元

  (2)销售计划:每日销售300份

  (3)月度费用:①月度房租费6000元;②人工基本工资:8000元;③水电费等:2000元;④投资资产回收:10000;⑤所得税:1.5万;⑥其他费用:5000元

  (4)利润预测:300*(18-7.2)*30-6000-8000-2000-10000-15000-5000=56200元

  3、资金流动、投资效益的回报进行预测

  (1)按照预测每月利润5万元

  (2)投资效益的汇报预测:投资回报率=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50000*12/600000*100%=100%

  (四)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

  1、销售不到位,未能达到既定的销售目标

  2、产品的成本控制达不到标准,造成浪费;日常费用超标

  3、用工成本加大

  八、风险评估

  1、投资有风险,但是只有高风险才能获得高收入,风险和收益并存。快餐项目风险在于1、未能按照项目的计划开展此项工作,措施市场先机;

  2、开展了此项目,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销售不到位造成毛利额不高,入不敷出;

  3、产品策划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项目商业计划书2

  1、项目概况(1P)

  简短地汇总介绍以下几个方面:战略定位、市场概况、服务及产品、营销推广、竞争优势、核心团队、运营现状及发展规划、融资金额及用途。

  2、战略定位(1P)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公司的战略定位(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和愿景(我们未来会是什么);这部分内容很多创业者很容易忽略,从而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看不清项目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毫无疑问,战略是随着外部环境动态调整的,但是大的主线创始人肯定要想清楚。用联想之星执行董事王明耀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试错和快速迭代,可以用于产品改善,但不适用于模式改变”。退一步来讲,模式可能也会有调整,但项目未来可供选择的战略定位最好能够大致想清楚。

  薯片理论

  关于项目定位的选择,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暂且叫做“薯片理论”),理解这个理论背后所表达的产业演进规律对于我们选择创业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帮助。

  个人观察发现,在某一个产业(领域)发展早期,首先是出现横向的分工,而纵向分工尚不明显,这是最初的“横向重度垂直”的创业机会,此时的市场格局是万马齐奔、“大市场、小作坊”。而随着产业发展相对成熟,产业内垂直领域的横向分工逐渐模糊,此时已经开始初步实现同一个“片层”内的范围经济效应(横向扩张),同时,出于效率进化的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纵向分工开始相对显著,即原来不得不由自己同时完成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几个职能中的一个或几个职能被分离出去,市场上出现某一个“片层”内的专业供应商。此时的市场格局是同一个“片层”内已经出现规模较大企业,而最终的纵向一体化尚未开始,这是产业内第二波纵向“纵向重度垂直”的机会,近年出现的达达配送、同城货运等项目均是这种产业规律的体现。而到产业后期,范围经济效应会引导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和协同,部分规模巨大的企业会朝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例如从事物流快递的顺丰切入电商就是范例。

  引导这种产业演进的本质规律其实是背后那只无形的手——社会综合交易成本最小化。用科斯的理论解释则是:用组织替代市场(内部化)还是用市场替代组织(市场化)是由综合交易成本决定的,交易成本(契约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市场和组织的边界(如无法准确理解这句话,建议参阅科斯写的《企业的性质》一文)。显然,当市场存在公有云服务的选择时,把企业内部的服务职能甩给市场的专业机构来做可能更有效率。就效率而言,通常存在这样的规律,资产专用性(资产或服务被某个部门或机构专用)不如“私有云”(资产或服务被某一个区域内的一大批企业使用)来得更有效率,而“私有云”又不如“公有云”(资产或服务被更大范围内的更多企业使用)更有效率。

  产业演进的终极状态通常是,整个社会的要素在同一个“片层”内整合以实现最大程度规模经济效应,为产业下游提供最富效率的“公有云”服务,而整个产业就如同一串被串起来的薯片,其中只有少部分规模巨大的企业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而他们一般通过并购来实现,这也是留给创业者的机会。

  在今天的互联网+领域,创业或投资,就要寻找这样潜在的“薯片”机会,当产业发展还处于还处在非常分散或者“私有云”状态,就存在着利用互联网来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薯片”的机会。

  顺便说一句,很多项目纠结到底是自营模式还是平台模式,思考逻辑其实很简单,从终极思维的角度来看,比较一下两种模式的管理成本和契约成本,尤其是实现规模化以后,或者说哪一种模式更容易突破“规模—质量—成本”的铁三角。

  关于“重度垂直”的定位,将另撰文《垂直领域的创业要“深沟高垒”》进行分析。

  3、市场分析(1—3P)

  对项目所处的行业细分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市场容量(及增长速度)、行业发展趋势、目标客户及需求痛点。这部分内容的分析非常重要,也是整个项目的逻辑起点。在对需求进行分析时,要着重从目前未被满足的痛点需求出发,分析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这部分内容的分析构成了“干柴烈火”投资逻辑的“干柴”。创业者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够以第三方权威数据引用和实际调研数据为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展示。值得注意的是,要注意区分找到的需求属于“Musthave(雪中送炭)”的需求还是“Nicetohave(锦上添花)”的需求,经常发现有些创业者容易根据自身的经验及感受对需求痛点进行了过分的自我强化,或者找到的只是小众需求,或者需求并不显性而需要顾问式营销,或者需求过于低频且客单价不够高,那么这样的创业项目从一开始就需要特别注意后续的发展延伸路径。因此,在分析需求时,建议参考九轩资本提出的“普遍、显性、刚需、高频”的“八字诀”。

  周鸿祎提到要有“用户思维,而不是客户思维”,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如何将用户对“工具”的使用延伸至高频的使用场景,把“短期”的“客户”变成有“长情”的“用户”,从而实现流量变现才是关键。否则,客户只是客户,想着羊毛出在猪身上,舍弃了羊毛却不知道猪在哪里,很多工具属性过强的智能硬件和APP工具一般都有这个问题,如智能家居产品、手电筒APP,名片工具、词典工具、天气工具、闹铃工具等等。因此,产品八字诀的前三点是客户思维,最后一点是用户思维。

  从刚需和痛点出发的需求才不是“伪需求”,从伪需求出发的创业都是耍流氓。好的产品不仅应该解决用户的“痛点”,更应该达成用户的“爽点”。

  这部分论述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说明“跑道足够长”、“干柴有很多”。

  4、服务及产品(1—2P)

  这部分内容要说明:我们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形态)是什么?针对的目标客户有哪些主要的特征?产品或服务解决的用户的核心需求是什么?产品或服务具有哪些核心价值?

  根据我个人的总结,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同的,虽然实际中产品和服务很难严格区分开,并且在实际形态中二者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但在战略思考层面进行区分非常有必要,因为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形态决定了在实际价值交付环节的边际成本是不一样的,从而也决定了项目最终能够做多大规模。

  严格意义上的“产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生产、交付和使用三个环节异步(可分离);2)可异地交付;3)可大规模复制;严格意义上的“服务”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生产、交付和使用三个环节同步(不可分离);2)属地化交付;3)高度依赖人,复制性差。

  按照以上定义,从交付环节的意义上(注意是交付环节)可以把产品和服务形态概括为以下五种形态(如下图)。在现实中,大部分2B的项目都处于下面两个象限,更偏服务属性,因此也更加难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由于服务的交付过程比较依赖人,因此这类项目通常很难摆脱“规模—质量—成本”这个“铁三角”的束缚,从而难以做大规模,而整个行业也容易呈现出“大市场、小作坊”的格局。

  现实中,大部分的项目都落在以上坐标系的不同象限位置。按照以上方法论分析“产品”和“服务”,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项目发展后期的收入成本曲线走向(决定了项目在扩张过程中的边际成本不同),从而了解项目的可规模化的程度。值得说明的是,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一个战略思考工具,在具体写PPT时其实并不需要如此“理论化”地进行区分。

  重点在于,我们提供的产品是否具有核心价值?能否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能否满足用户的爽点?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价值,或者准确地说,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有市场价值。如果你提供的产品不能为用户提供足够的价值宽度(功能宽度)、价值厚度(体验强度)和价值密度(价值在时间轴上的沉淀),从而对现有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形成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拐点(推荐参阅《刘亿舟谈智能硬件:你找到替代性拐点和第二场景了吗?》),那么即便面对一堆“干柴”,你的产品可能也不是那把“烈火”。

  这部分论述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说明“产品足够尖叫”、“烈火很烈”。

  5、商业模式(1—2P)

  这部分要说明近期和远期的盈利模式分别是什么?核心的业务流程是什么?拥有什么核心资源?

  前面谈到,一切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利润=收入—成本。所以,商业模式要考虑的问题是,项目的收入结构及成本结构在时间序列上是如何展开和延伸的。

  由于我们带着常识和逻辑去解构商业的本质,因此我本人拒绝一切商业模式神秘主义,说不清楚的商业模式一定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当然,有些项目当前不需要商业模式,但至少眼下的产品有足够的“替代性拐点”,必须是个“金钩子”。

  互联网本身没有创造任何新的东西,互联网的本质是改变了世界“连接”的方式。借用一个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则是,由于借助互联网的连接,交易成本被大大降低了,原来本无法发生的交易现在可以发生了,简单来说,互联网释放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便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信息红利。

  互联网是如何改变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人与信息之间的连接的呢?通常,大部分的互联网产品切入市场的第一属性都是“工具属性”,即通过这个钩子吸引大量的用户,然后通过各种法子留住用户,最后拼的是转化率。

  就成本结构而言,不同产品的属性决定了不同的边际成本。切中用户需求的点位不同以及产品自身的属性不同,决定了其在用户流量聚集方面是个“大漏斗”、“中漏斗”还是“小漏斗”。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如果其自身的产品特性能够越过用户的“替代性拐点”而持续地黏住用户,并且能够实现网络效应而自动自发地实现病毒式营销(如微信),那么这个产品就有机会打造一个“大漏斗”,从长期来看,就越容易形成内源性(或自源性)流量,其成本结构中,每新增加一个用户或者收入的边际成本就会比较低,那么这样的项目其流量聚合及转化效率就会较高。相反,一个项目如果一直需要外源性流量支撑,除非项目本身的服务非常具有粘性和增值能力,否则你看不到这个项目存在的理由在哪里。通俗一点讲,用户流量就像河道里的水,哪条河道的河床低,水就往哪儿流。

  就收入结构而言,互联网项目的收入计费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CPC(按点击付费)、CPM(按千次展示付费)、CPA(按下载付费)、CPT(按时间付费)、CPS(按交易佣金付费)。很多情况下,这几种收费模式可以并行组合。但大体上讲,越是能够做成“大漏斗”的平台,越是可以容许CPC、CPM、CPA、CPT等付费方式的存在,如果只能做成“中漏斗”或者相对“小漏斗”,则最好是能够形成交易闭环,按照CPS方式付费。

  同一个项目,其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放在时间序列上来看,就构成了其长期盈利性表现。只是不同的产品属性组合决定了不同的成本结构,同时也决定了后续盈利模式的选择空间。

  就我个人理解来说,MGC的本质是工具属性,人机互动,如万年历;UGC的本质是社交属性,人人互动,如社区,PGC的本质是媒体属性,人专互动,如自媒体。无论MGC,UGC还是PGC都是钩用户的手段,不同的是,如何能够将用户自然地延伸到第二场景并持续高频地黏住用户才是流量变现的关键。

  对于互联网APP项目而言,如果切入点是工具属性,通常这类项目需要闯过两道关:第一道关是,如何通过MGC、UGC或PGC(或其组合)来实现足够低成本的内源性流量;第二道关则是,如何将这些流量引导至交易环节从而实现变现(建议参阅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从工具到社区到电商到底有多远?》)。

  对于切入点直接是交易属性(电商)而言,前期肯定是依靠外源性流量,而后期则是考验整个体系的供应链、规模效应、服务体验等综合实力,从而逐渐形成口碑和品牌,从而过渡到内源性流量。如果一个电商网站永远依靠外源性流程,肯定是有问题的。

  既然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那么考验一个平台的连接效率(或者流量效率)就成为项目是否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对于最终需要靠交易来变现的互联网项目而言,其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获客成本、活跃率(留存率)、转化率、客单利、复购率”这五个参数的`函数。从长远来看,如何使得这五个参数的运行越过正向的拐点并走出一个“大开口”的收入成本曲线才是决定投资逻辑是否存在的根本。所以说,商业模式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利润=收入(R1,R2,R3)—成本(C1,C2,C3)。只不过对于互联网领域来说,这个公式要在一个相当长期的视角来考察,也就是说,你的项目现在可以不赚钱,但不可能永远不赚钱。创业者要想清楚并向投资人传递的是,为什么未来能够赚钱,并且能够赚大钱。

  一句话,商业模式部分需要展示企业未来如何赚钱,以及为什么现在的产品形态及发展趋势能够支撑未来的盈利模式。

  6、竞争分析(1—2P)

  如果说以上的分析根据常识和逻辑就可以得出分析结论的话,那么本部分的分析则取决于我们的视野(“常识、逻辑、视野”这六个字恰好也是九轩资本的投资哲学)。

  如果一个创业者,连自己直接的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都无法准确识别出来,那么我也只能呵呵了。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应该从对用户需求满足的可替代性选择的角度进行。打个通俗的比方,在同一条街上,卖河南拉面和兰州拉面的固然是竞争对手,其实旁边那家卖湖南木桶饭的也同样是竞争对手。当然,在项目发展早期,可以只选择那些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在思考竞争格局时,需要“站在未来看现在”,有些眼前不是你的直接竞争对手,但是随着项目的进展,过于垂直且“插桩”不够深的项目,在后期可能会遭遇大平台的横向狙击,从而遭受”垂直陷阱死”,比如有些拼车或者代驾项目,由于“插桩”比较浅,当滴滴快的推出拼车或代驾业务时,如果项目本身还没有“上岛”或者“上岸”,很容易半路上被拍死在海里。关于这一点,推荐大家参阅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初创企业:请警惕A轮死》中关于”垂直陷阱死”部分的阐述。

  分析竞争对手时,最好是以表格方式列出细分行业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以本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作为比较维度,针对本项目与潜在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可以从技术壁垒、核心团队、用户数据、资源优势、运营策略、融资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

  值得说明的是,项目面临的市场机会和选择的商业模式本身不可以作为竞争优势。这部分内容重在说明“烈火”为什么烈。

  7、营销推广(1—2P)

  这部分重点阐述公司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市场推广策略及竞争策略?具有哪些核心资源或合作伙伴可以利用?使用那些渠道和方法?

  酒香也怕巷子深,除了极少数互联网产品通过产品本身的设计以及越过临界点之后可以获得爆发式增长外,大部分的产品前期还是需要深入的营销推广的,即便是融到了大笔资金,优秀的营销推广经验及行业资源依然至关重要。

  这部分内容重在说明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核心团队(1—2P)

  简单介绍核心团队的从业经历及擅长的领域,除了核心创始人之外,最好还需要包括技术(或产品)、销售、运营等方面的核心骨干成员。重点强调团队成员的从业经验,团队的互补性和完整性。

  9、运营现状(1—2P)

  本部分需要介绍公司现有激活用户、注册用户、日活用户、日活率、留存率、日订单数、客单价、毛利率、近期销售收入、往年以及本年销售收入以及各项指标的增长率等指标。

  这一部分所提供的数据,实际上是反映公司目前所设定的产品定位及商业模式得到市场初步验证的情况。投资人会根据这部分数据“管中窥豹”、“以小看大”。

  创业者可以根据自身考虑的保密性要求选择适当披露。

  10、发展规划(1—2P)

  本部分需要在假设融资到位的情况下(特别注意此假设),公司未来3至5年的发展规划,以图表的形式直观说明公司在各阶段的目标市场、拓展区域、商业模式等战略计划。

  对于A轮以后的项目,最好能够另外制定一个规范的财务预测模型来反映项目在后续扩张过程中的收入及成本曲线走向。财务预测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基于时间序列而展开的收入及成本算法模型,其中包括收入及成本的计算方法、参数假设、增长预测等。财务预测模型通常包括收入预测、成本预测、固定资产投入、人力资源投入等基本表格,也包括基于以上预测所生产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通过跨表格的引用,这些表格通常形成了一个“连通器”式的整体。

  投资人通常会根据财务预测模型所提供的计算方法、参数假设、增长预测等数据来判断项目发展后期的运营数据实现的可能性,从而判断项目引入融资之后的理论增长情况。

  当然,模型永远是模型,没有一个投资人会完全根据模型来做决定,但是一份严谨测算的财务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帮助投资人将“拍一次脑袋”的分解为“多拍几次脑袋”,从而提高决策效率。同时,通过财务预测模型,创业者也可以更好地模拟剖析项目发展演进的关键因素。

  11、融资金额及用途(1P)

  充分说明以上各部分内容后,并且能够让投资人有满意的认可之后,基本上说明“我什么都不缺只缺钱了”,那么在本部分需要向投资人表明你的融资计划。具体包括两个重要内容,第一是本轮融资金额是多少,最好说明人民币或者美元,如果优先接受美元但不排除人民币,可以在美元之后的括号中注明“或等值人民币”。第二,需要重点说明本轮融资的具体用途,最好能够细化到具体项目。这部分内容需要创业者根据审慎思考的业务拓展计划制定具体的资金分配方案,需要充分体现创业者的战略规划能力,同时也需要体现创业花钱的能力。

  关于路演

  写好了商业计划书,只是融资的第一步。通常,投资人看到商业计划书之后,可以对项目做出初步判断。如果感兴趣,就愿意和创业团队见面沟通,通常是和CEO直接沟通,这种见面沟通也就是通常所谓的项目路演。项目路演通常分为公开路演与一对一路演,无论哪种形式的路演,我们建议创业者注意以下几点:

  1、要做行业的专家,要对自己所在的行业的痛点、格局有深入的洞察;

  2、不要害怕投资人的Challenge,不要在形式上迎合投资人,要乐观自信,对于投资人来说,不怕路长,就怕战略不清晰,走弯路;

  3、作为团队老大,要富有激情、坚定、执着,简洁表达,思路清晰,需要向投资展现出足够的“战略忽悠”能力;

  4、团队永远第一,尽量少用“我”,而是“我们”;

  5、尽量用数据说话,但不要夸大数据预期;

  6、不要回避投资人的疑问,有勇气接受你不能改变的,有能力尽可能改变你能改变的,有智慧识别这两者,“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你就是行业的权威!

【项目商业计划书】相关文章:

项目融资商业计划书04-12

项目商业计划书15篇12-11

项目商业计划书(通用20篇)10-31

项目商业计划书通用15篇12-11

商业计划书06-24

商业策划项目方案01-03

商业创业计划书09-10

商业计划书范文08-08

融资商业计划书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