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2 18:27:58 公开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1

  1、这一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切勿任意拔高。

  2、本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

  这节内容虽然是认识原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当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整体全面的看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点。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2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学校继续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模式,并在基础年级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中全面展开。对我来讲,是第一次接触,凡是得从头开始。

  我通过以前听说过导学案的情况,又认真学习了县编材料——《教海引航》中有关导学案的理论知识及精神,特别是关于化学学科对于实施导学案的模式及过程或程序。学校也不时的统一打印有关材料集中学习。虽说有了大面的认识,但具体实施到每一节课中,这是一项既艰巨又重大的工作。慢慢摸索了近半个学期,可以说现在设计一节导学案比较得心应手,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下面我就《原子的结构》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这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知道分子、原子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对于原子是否再分,学生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既然分子可分,原子就一定可分;也有的同学认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可分,原子应该是最小的粒子。对于这两种想法,不要盲目给出结论。可以通过再现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使学生感受认识物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对权威质疑的科学态度。所以本节的起点应建立在了解人类原子结构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上。

  二、建立本节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三、导学案具体导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2)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2、自学: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己学习本节内容。

  (1)原子能否再分?有哪些化学家参与了发现原子结构的过程中?

  (2)谁的观点更科学?为什么?

  (3)请你描述出原子的结构?

  (4)原子的结构中,粒子之间的关系又怎样?

  (5)学生以自己发现原子结构的身份,能简单描述过程?

  根据导学案的实施,我认为还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起原子的微观结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原子的结构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是很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只凭课本彩图和文字描述,学生对原子的发现过程没有很好的在脑海中建立,只是填压给学生,为了起到更好的效果,最好加以幻灯片或动画演示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这样的问题进行设计:

  1、道尔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提出了一个什么论断?这个论断对吗?

  2、你如果是汤姆森,你该怎样反驳道尔顿?

  3、汤姆森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符合实际吗?

  4、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他的预期效果怎样?这样预期的根据是什么?最终结果又怎么样?

【初三公开课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物理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04-03

物理分子和原子教学反思4篇04-04

公开课教学反思04-07

公开课个人教学反思04-01

公开课教学反思范文04-01

历史公开课教学反思04-01

麻雀公开课教学反思01-08

【热】公开课教学反思01-15

【推荐】公开课教学反思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