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 教案

时间:2022-05-02 11:20: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桂林山水 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 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桂林山水 教案四篇

桂林山水 教案 篇1

  目 标:

  1、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搜集的信息,进行创造性阅读练习,深入地领悟文章语言内容及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锻炼语文实践能力,通过阅读,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发展。

  重 点:

  在阅读实践真正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难 点:

  把课文内容与搜集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作用,促进学习感悟。

  教学流程:

  1、观看录像引入,进行尝试读背。

  2、汇报搜集信息,教师吸收反馈。

  3、提出学习建议,小组合用学习。

  (小组学习建议:A.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练习感情朗读。B.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C.如果你是桂林人,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D.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试着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或自行设计题目。)

  4、学习成果展示,引导评价点拨。

  5、整体领悟内容,促进情感升华。

桂林山水 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组有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学生怎样做人。

  二、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特别要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使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在脑海中浮现。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本组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组教材的教学,要进一步训练学生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课时安排:

  1、桂林山水

  2课时

  2、林海

  2课时

  3、古诗三首

  2课时

  积累运用

  3课时

  1、桂林山水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紧紧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自学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想象的能力,使课文所描写的桂林山水的美景在脑海中浮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投影彩图,提问:谁知道这幅图画的是哪里的景色?(桂林山水)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风景区,素有“山水佳天下”的美名。

  二、板书课题

  三、边听录音边思考: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佳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桂林山水佳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

  2、你同意这种评价吗?为什么?

  先让学生在小组展开讨论,然后在集体交流。

  (桂林的山……桂林的水……)

  有图片的同学可以展示图片

  3、课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找同学读读。

  四、指导朗读课文,读后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桂林山水的特点)

  2、自由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读后讨论交流。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将漓江和大海、西湖作比较,强调漓江的美有它独特的地方。

  、漓江水有三个特点:静、清、绿。

  、写人们荡舟漓江上的感觉。

  B、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

  C、作者为什么在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的前面都加上一个“真”字,它起了什么作用?

  (真是“的.确”的意思。一个真字写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D、作者写的是漓江水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

  (通过比较,强调漓江水有它独特的美。)

  3、按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投影出示问题)

  A、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各是什么意思?

  (用泰山、香山与桂林山作比较,以突出桂林山的特点;

  具体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奇、秀、险。

  B、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C、作者为什么要在桂林山的“奇、秀、险”前面加上一个真字?

  D、作者写的是桂林山的特点,为什么要先写“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

  4、指导朗读第四段,读后回答?

  A、“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山?“这样的水”指的是哪样的水?

  B、“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

  (桂林有山有水,水是那样的静、清、绿,山是那样的奇、秀、险。而且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清水秀,一片诗情画意。)

  C、“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你感到像是走进了

  连绵不断的画卷?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因为桂林山清水秀,山中有水,水中有山,一片诗情画意。所以说……)

  D、“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中的“碧”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碧:碧绿。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爱。)

  E、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先小组讨论,然后再交流。(前后呼应)

  五、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去观赏桂林山水,具体描写了

  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比喻句。

  3、笔答P4第二题。

  七、板书计划:

  静……不流动

  漓江水 清……见沙石

  绿……是翡翠

  桂林山水

  甲天下 奇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山 秀 色彩艳丽、倒映水中

  险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桂林山水 教案 篇3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四、展开朗读比赛,再次领略意境,领会作者的情感。

桂林山水 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教学方法: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带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美景中。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思考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四、课外搜集写祖国名胜、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三课时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资料提供者:丘艾

【桂林山水 教案】相关文章: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桂林山水》教案05-18

《桂林山水》教案08-30

桂林山水教案11-02

《桂林山水》教案09-15

桂林山水教案11-04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02-25

《桂林山水》优质教案03-08

《桂林山水》优秀教案09-05

《桂林山水》教案(精选15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