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时间:2022-07-02 09:32:3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三篇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P49l。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具准备:

  课本主题挂图,圆形纸片(4—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复习导入

  1.填空。

  6表示( )。

  7(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10(1)

  2.问题引入

  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探索研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主题挂图,读题后,指导学生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2.讨论:1 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讨论结果:

  生:我解答这道题的列式是1÷3,可以把一个蛋糕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111来表示,1个蛋糕的就是个,所以,1÷3 =。 3333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3 =

  (二)教学例3

  1.出示主题挂图,读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

  2.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引导学生边分边思考:我们把谁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3.汇报演示分得的过程及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不同的分法。

  方法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先把每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块可分得4个

  个11(个)答:每人分得个。 331,3块月饼共分得124113,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可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

  3块月饼,4方法二:可以把3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

  所以每人分得3块。(如图)

  板书:3÷4 =

  4.理解。 师: 33(块)答:每人分得块。 443块月饼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说清理解:表示把3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师:去掉单位名称,你能说一说3表示的意思吗?

  可以放手让学生说一说,归结明白:可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篇2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庭作业

P93 .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 篇3

  一、借助实物,初步理解。

  1、创设情境,出示问题:老师出示一个苹果,提出问题:如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谁来分一下?

  生:用小刀把苹果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

  说明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二分之一。

  师:谁能列式?

  生:1÷2=0.5(个)。

  师:谁能用分数来表示商?

  生:二分之一。

  师:计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数商时,除了可以用小数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评:开头点题,节省了时间,用学生熟悉的事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观察实物,探索原理。

  师:如果我们把这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该怎样分?

  学生上台分一分。学生边分边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四分之一个。

  评:借助实物操作与演示,学生很容易直观理解一个的二分之一就是二分之一个、一个的四分之一就是四分之一个的道理。并且能够迁移类推得出结论:一个的几分之几就是几分之几个。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讲故事,提出问题。

  昨天晚上,老师做了3张饼,可香了,刚要吃饭的时候,对门家的小姑娘来了,进门便是客,我们一家三人热情地邀请她与我们共进晚餐,吃完饭后,我一看,三张饼全吃完了,你能计算出我们平均每人吃几张饼吗?

  评:简短的小故事,吸引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⑴想:教师出示三张圆形纸片,说明:用三张圆形纸片代替三张饼,现在如果要平均分给你们组四个人,你该怎样分?每人想出一个办法。

  ⑵评:小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带领下,评选出你们认为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

  ⑶分:根据刚才选出的办法,利用手中的学具(三张圆形纸片、剪刀、彩笔)剪一剪、分一分,并且把组长的那份涂色。

  ⑷汇报:小组间交流汇报,争论、补充。

  生1:我们小组是一张饼、一张饼的分,把每张饼都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一份。三张饼都吃完后,就是每人吃了3个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张。

  生2:我们是把3张饼摞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四分之一,再拼起来就是四分之三张。

  生3:我们是先把2张饼从中间切开,每人分半个饼,再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一份,又分了四分之一,前面的半个是四分之二张,一共每人吃了四分之三张。

  ⑸评价:自由发表意见,评价哪组的分法最好。

  生1:我认为第一种分法最好,因为我们吃的时候就是这样分的。

  生2:我认为第2种方法好,因为这样分简单,而且先分好了再吃更显得公平。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很有道理,而且你们说的清楚明白。说明我们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了。

  师生一起板书出答案。

  评: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不单是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小组合作过程是本节课的创新之处,也是学生求知的内在需要和渴望。小组合作过程分:想、评、分、汇报、评价五步完成,要求具体,分工明确,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交流、操作的时间,使各个环节都高效有序地进行。体现了小组学习的实效性。

  3、观察比较,寻求规律

  师:观察黑板上三个算式,找出被除数、除数与商中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师:如果用字母a、b表示,该怎样表示?

  生:a÷b=a/b

  师:在除法中,对除数是怎样规定的?

  生:除数不等于0。

  师:那么,分数中应该谁有限制呢?

  生:b≠0。

  评:打破原有学习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公式,这样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阅读课本102—103页内容。

  2、练习题略。

  四、学生回顾,全课小结。

  师:在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编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来吗?

  总评:“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也已有的生活经验。课始就设计分苹果,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直观容易理解。这样在课的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相关的数学知识。

  教学整个过程注重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主动性的参与,在小组合作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与别人交流,动手操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是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03-03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教案03-07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12篇03-29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11篇03-03

《分数除法》教案02-23

分数与除法的教案03-05

《分数与除法 》教案03-08

分数与除法教案12-15

分数除法教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