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物理教学反思>《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07 14:03:38 物理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荐】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荐】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

  首先,学生对于实验的心理准备工作没做好,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目标。

  在进行实验探究一:什么是浮力?这个问题时,只有一两个小组顺利完成了实验,其他的小组只是机械的模仿,却没有真正的去贯彻实验精神。

  把所有的时间放给学生去完成根本不可能,有很多学生面对提供给他们的实验器材,却不知道怎么进行实验。

  如果我提前讲解一下实验步骤的话,可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可是在实验之前如果都告诉他们了,还有自主探究的.必要么?这也是很难两全其美的。

  第二,在做第二个实验学生对于怎么去承接溢杯流出的水不知所措,怎么去处理实验数据上也是感到很茫然。

  我本以为学生在经历了第一个试验后会把“称重法”测浮力的计算方法学以致用到“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的实验数据处理上,可是仅有极个别学生想到了。

  在我的一再引导下,学生才慢慢的明白了。

  还有在处理排开水所受的重力时又被卡了一下。

  有很多学生不知道杯、水总重减去杯子的重力就是要求的结果。

  第三,时间控制上还是不够合理。

  上课之前备课的时候,我本来打算把时间全部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自己动手完成,自己探索会让知识的吸收和发现更有成就感。

  可是在这一节课却让我改变了一些看法。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放给学生就可以了,在放手学生时应该做到“有所放有所收”,这样才是良策。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学生实验时做好指导工作。

  最后,课堂引导方式要更具体化。

  在上完一个班的课后,我发现笼统的提问引导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无所是从,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

  比如刚开始,“你怎么去验证一下你所做出的猜想呢?”问完这问题后,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做了,不知道自己学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设计实验计划。

  之后我换了一种方式“如何去收集溢杯排开的液体并测出它所受的重力呢”。

  这样一来,学生会有目标,有目的去做了。

  其实从我这个角度来看并不觉得这一节课是失败的,因为从中我有所收体会和收获,更多的是教训,这对于我以后教学能力的提高会极有帮助的。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2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我们搞教育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我认为,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科学、社会生活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进行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对教学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沿袭,其效果是很不理想的。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系统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较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反思以下观念是否落实: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秉承精英教育的观念,只注重尖子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忽视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忽略了对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往往只关心物理的相关知识的传授,而忽略相关学科的知识的联系,尤其是极不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乃至割裂知识与生活的必然联系;往往只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忽略了问题意识的保护和培养,忽略发展其对科学的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如在学习“第十六章 热和能”的内容时,我对教材中的“地球的温室效应”并没有轻易放过,而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物理学科和现实世界的广泛联系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好物理的兴趣。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如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进行物理教学实践时,有时会发觉物理教学效果或目的与预期的设计有较大差异,课后细细分析一下,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设计的实践反思,因而也就难以使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时发挥出所预想的作用。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合适,及时看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断探求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物理新教材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等结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而且其推导过程是不完全归纳法,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按教材的体系、线索平铺直叙的讲授,则学生没有深刻的印象,相应的结论内化成学生的世界观也成为空谈,要学生死记结论效果也不佳。在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中,我经过对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最终决定让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让学生们充分思考,让各种观点充分碰撞,让他们接受以上结论。

  三、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我们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问题意识是否具备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新课标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培养学生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学习“浮力的应用”的时候,我让学生先放“孔明灯”(市场有售)玩,然后要求他们探究“孔明灯”升空的原因。学生们热情很高,并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重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行为。之后,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科学、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这样学生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笔者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设计富含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展开多端性、创造性思维的课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对教学过程有充分的估计,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系列要求使物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四、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从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是否有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丰富的感情,以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例如,在讨论“物质是可分的”这一结论时,有个别学生提出了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可分,我当时作了批驳。在课后反思中我深感这样扼杀了该同学积极思考的兴趣、大胆创新的勇气。于是,在下一堂课中当全班同学的面作出了自我批评,并在后来的教学中注意宽容各种观点,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在后来的探究“孔明灯”升空的原因时,有学生提出了“孔明灯”升空的原理与火箭升空原理一样,这时,我就不慌不忙,又提出了下一个观察探索的问题:观察“冲天炮”的升空过程,探索其升空原理。这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得到培养,把深奥的物理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

  众所周知,过去为了巩固“双基”,我们教师的教学往往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教参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置疑、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简单否定的做法。这样大量地进行反复操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意识和问题意识,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谨慎处理自身的教学行为,要能积极肯定学生的“别出心裁”,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引申。

  五、对教学反馈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要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在信息反馈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获取全方位的体察。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有许多困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做以下题“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为什么说他们是相互平衡的?”的题目中,有些学生对“为什么说他们是相互平衡的”不理解,我不急于解释,而是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验,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产生的问题更值得我们反思,给我们更多的启发,更是我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有效资源。

  例如,前面所叙的探究“孔明灯”升空的原因中,有学生提出了“孔明灯”升空的原理与火箭升空原理一样,这不正是我们引入新知识教学的重要契机吗?

  物理是一门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形式最一般规律和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要完成新课标中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总结规律。还有目前最直接的反馈就来源于作业练习。作业练习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探索获得知识的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的物理作业必须是科学的,多样的、开放的,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使学生完成作业而教学,而要教给学生“对其终身发展的能力”,所以要侧重对学生物理技能和方法的培养、科学素质的养成。多一点教学反思的细胞,就多一些教学科研的智慧,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益处多多,其乐无穷!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3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

  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 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新课程下,以物理学科来说,其实平常物理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总之,虽然新课程下关于物理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许多的反思问题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物理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更会促使物理教师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教师。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英语教学反思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主要是想通过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并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经历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培养研究探索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

  重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重力的有关知识的再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活跃于课堂。パ生在初中已经知道重力的大小既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也可以根据G=mg来计算.但是学生对这一问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因此借助多媒体帮学生理解和掌握它们:

  (1)借助同一物体在地、月的重力不同这一图片使学生知道g的大小随地理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并直接告诉学生在g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g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取值不同,赤道上g值最小,两极g值最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2)在重力的方向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使学生弄清“竖直向下”的'方向到底是一个什么方向,教进而培养学生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重心”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等效代替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现旧知识,补充新知识,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应使学生明白: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内部,也可以在物体外部.物体的重心位置取决于自身质量分布和形状,与物体放置的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

  初中物理难学一直以来困扰着每一位物理教师,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知,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并适时引导,使其理性化,从而提高其逻辑思维,我想我们学生的物理成绩会较大的提高。

  这节课同学们很容易就掌握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并能利用公式G=Mg计算出G 和M的值。能区分重量和质量是不同的物理量。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利用公式 G=Mg计算出G 和M的值时,单位没能很好“统一”,导致计算结果错误,以后在教学中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5

  回想上课之初,虽然时间很短,我还是认真的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前一天临时通知我,人数比较多还包括家长。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和最终的评比结果来看,效果很满意。应该好好总结一下:好在哪些方面?哪些环节处理得恰当?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改进的?为今后的公开课留下一点值得借鉴之处。

  一、成功之处

  1、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在引入环节,我做了一个小魔术:听话的小鱼。这是魔术表演常用的一个道具,其实魔术很多用到物理知识的,播放或演示一个魔术,然后又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其原理,学生会有很浓厚的兴趣。(我并没有过多解释原理,设置了一个悬念,其实后面课程有潜水艇模型,和这个很类似,我只是把它调到这里来演示。)一开始,就把学生和大多数听课者的兴趣激发了起来。(下课后,还有家长向我了解原理呢。)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教学的目标,学习知识后能立刻解决问题,学生的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

  2、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这节课我安排了一个活动:生活中的浮力。学生不仅要说出浮力的应用,并要思考其原理、原因。通过这一个环节,我不仅调动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大致了解了学生对浮力知识已有的掌握程度,确立最佳反应区。整节课的效果后来在学生的周记作文中,都有很好的反馈,如:印象非常深刻……,不由自主上网查原理……,自己回去也动手也做一个……,做得比老师的还要漂亮……,把自己的父母也问住了……等等。

  3、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通过浮力的举例,我了解到这个班级学生对浮力知识已有的较深认识,我做了临时调整,对称重法不做过多的介绍,而是把时间放在为什么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把浮力测出来。时间还是原来的计划时长,效果却比我预料的还要好。我觉得要做到积极的应变,一定要准备充分,事先准备的素材一定要充分,那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4、课后小结。这个环节我并没有做教师总结,预留的时间也不是下课前2、3分钟,而是留出了十二分钟,仅仅在投影上打出两个问题:(1)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内课外不限);(2)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最好举例并说明理由)再留出3分钟考虑时间,我走下去和学生单独交流,聊这节课的收获。由于有了前面活动环节的积极回答,加上我在单独交流时的一些提点,这个环节成为我最为满意的地方。实践证明学生的小结:知识更完整、气氛更热烈、拓展更具体、效果更明显。

  二、不足之处

  过后通过回放录像,我还是发现了存在一些值得改进之处。

  1、由于是临时变为对外开放,所以听课人数超出原计划很多,不仅教室里面显得拥挤,外面走廊都站满人。学生的课桌都连成了个整体,我只能走到第一排的几桌位置,在单独交流的环节,只能顾及到为数不多的.几位学生,导致后面的小结时段,前排同学的小结效果比中后排同学好得多。在演示实验时,也无法走下去让后排的同学观察清楚。

  2、在引入环节之后,学生提出要求老师说明这个魔术的原理。原计划是设置悬念的,而且学生也还没有学到气压知识,在这节课暂时讲不清楚原理的。在下课前禁不住学生的再次请求,说明了一下,但是绝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过后想想,知识还没有达到,说了也不理解,还是不说的为好。

  3、没有考虑到实验观察的效果。本来以为演示的实验,可以走下去,顾及后排学生的观察角度,但是临时听课人数有变,无法走下去,准备的器材无法保证后排同学也能看清楚。以后的公开课,要考虑这种情况,最好还是安排在实验室,位置足够宽,实验器材临时更换也方便。

  4、有个环节被临时取消。本来在小结之后,我还安排了一个环节:思考题。本意也是准备在学生小结不充分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补充。但是后来发现学生小结已经超出我的准备的内容,就临时取消了,把时间都放在小结去了。后来觉得,我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也低估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几点收获

  1、时间不足还能临时调整,空间不足则无法临时解决。

  2、准备的问题要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3、不要低估学生积极性,只要引导得当,他们的热情超出你的想象。

  4、放心把时间留给学生,你会有惊喜的。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6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在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需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此我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写几点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物理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物理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础材料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在车上竖直向上抛东西时,为什么车子在快速开动,人却站在车上不动能够接到抛出去的东西?同学们会想,是的,东西抛上去了,我们和汽车一起在快速前进,怎么还能正好接到被竖直抛出去的东西呢?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想象的原因。

  在讲声学和光学时候,可以问为什么打雷和闪电明明是同事发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见打雷的声音?

  地球时刻在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笔直向上跳时,地球走了,我们落下来怎么还会落在原来起跳的地方呢?

  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候,可讲述为什么溜冰时候,你向前推墙壁,自己却反而是向后运动了,人划船时候,怎么是要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

  这样学生通过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二: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

  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三:善用学生实验及趣味实验。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仪器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有趣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

  例如:在讲述压强一节时,我用以玻璃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然后倒过来,发现玻璃片并不会象我们所想的一样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样被紧紧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惯性一节时,我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惯性小球的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一下,来体会一下,把笔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张纸上,迅速抽出纸张时发现放在纸上的物体并没有随纸一起运动,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其回到课本中找到答案。

  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可让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咙,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原来每天都听到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7

  一、引入新课

  展示课件“舞台灯光”视频,在展示过程中也不断调节音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灯光的变化和音量的变化。展示调光台灯的应用,灯光的亮度同样发生了变化。

  让学生思考:调光台灯为什么能够调节灯的亮度?是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呢?(让学生各抒已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教学

  1.自制调光台灯电路实验

  学生根据看到的调光台灯实物,利用手边的器材,连接一个调光台灯的电路。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电阻丝、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

  学生动手实验接电路,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

  实验成功的学生讲述自己的实验电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电灯的亮度发生改变,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观察什么因素改变了灯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变了什么从而使灯的亮度发生了改变。

  答: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我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灯的亮度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操作中是如何改变电阻的?

  答:用导线一端固定,导线另一端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教师讲述:像这种能够通过改变长度从而改变电阻值的电学元件叫做滑动变阻器。

  提问:结合刚才的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答: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教师讲述: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演示幻灯片):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2)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认识滑动变阻器

  教师提问:在刚才的实验电路中,对于灯的亮度的改变还不够多,是因为电阻线太长了不方便,如果还要进一步改变电阻值的大小比较多,那么滑动变阻器该做成什么形状?

  答:将电阻线密绕成螺旋状。

  各组分发滑动变阻器,学生仔细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试说出各个构成部件的作用。

  提问:根据对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猜测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

  答:变阻器上所标规格的含义:最大电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3.滑动变阻器接法的探究

  学生实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接法。

  器材:电源、电珠、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要求:电路必须串联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并且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的亮度的变化情况。滑动变阻器在连接时只能用两个接线柱。实验同样要达到调光的效果。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接法,教师对学生进行部分指导。(在指导、巡视的同时,将某些接法对于改变电流无效的进行全班探讨)

  提问:如何接滑动变阻器才能有效地改变电流,让灯的亮度变化明显。

  学生总结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两种不能改变电流的接法。滑键位于远离下接线柱的位置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为滑动变阻器编写一份说明书(包括结构及接法)

  四、教学反思: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花,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根据这种教学理念在教授“变阻器”这个内容时,我就充分注意到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

  滑动变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的一步步认识。教学的手段&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下面列举教学中具有意义的几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课程却是要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所以引入的视频是一位歌星的演唱会片断,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具有兴趣的,再联系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调光台灯,所以更加激发学生想了解调光台灯的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血色和那个的学习热情,是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教师本人给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学生能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的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乐是教师所包办不出来的。

  3、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1)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2)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在本节课的引入以及两个实验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自己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

  总之,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责任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列举缺点,营造一个活跃合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性的学习,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间,帮助学生尝试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8

  这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它是我们后续学习电磁感应的基础。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难点是用右手螺线管判断磁极和电流方向。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复习引入处理的恰当过渡自然,从复习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场方向的规定入手,学生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相关内容,又为新课引入做了垫铺。以提问:是不是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其它物体周围是否也会存在磁场?为学习新内容买下了伏笔;成功的第二点在于奥斯特实验的演示,由于实验器材的小磁针弱、乱磁等原因,我事先考虑到了这一点,我将每个小磁针进行了磁化,但是磁化的效果不太好,加上讲座上有金属的影响,小磁针不能准确地指出南北方向,但是方向大概差不多,能够将实验进行下去。在演示实验中明确地要求学生要观察的电源的正负极从而判断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当改变电流的方向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有啥变化。实验用视频展台投影到电视屏幕上,将实验器材及现象放大,便于学生观察,于学生观察目标明确,观察细心实验进行的成功顺利,效果较好。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磁场的方向也发生改变。至于磁场的方向判断,不是初中学生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未将这部分内容向学生介绍。

  不足之处:

  1、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的判断。由于上微型课的时间只有30分钟,在前面做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导致学习后面一部分内容时间紧,处理的有点仓促,没有体现出重点,突破难点,仅仅告诉了学生如何用右手定则判断螺线管的`N、S极,至于用右手怎么握住螺线管,什么情况下正握、什么情况下反握没有详细介绍,导致学生在判断时握手容易出错。

  2、在使用视频展台时,数据线为固定,在移动中数据线松动导致投影在电视屏幕上的画面呈现红色,看不清楚。改进:对于用右手判断螺线管的N、S极,首先要求学生搞清楚落线管的正面和反面,即我们能看得到螺线管半圈的这一面为螺线管的正面,看不见的一面为反面。其次,弄清电流的方向,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哪一端流入,螺线管的正面中的电流时沿着哪个方向流,电流时向上(或者向右)流则正握(手心向前手背朝向自己),否则反握(手背向前手心朝向自己),判断即可有正面电流也可用反面电流,这样学生就可以知道怎么握手轻松地判断N、S极或者电流的方向。很容易突破难点,这也很好的突破后面螺线管的绕制这一难点。对于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应急处理还有待学习和加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下次的教学要注意借鉴这节课的成功之处。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9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务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教学的资料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此刻有用的有价值,有用的资料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此刻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此刻学生普遍反映,此刻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简单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用心了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0

  物理一直以来就是中学阶段学生普遍反映难学的一门学科。尽管物理学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到教材的编写都进行了多方位尝试,降低了难度,但就目前来说,这种现象仍没有根本性改变。学生在初学物理时,充满着好奇,学习过程中也感到不难,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以至于越来越对学习物理失去了信心。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教师是值得反思的。在教学中,你是否改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念;是否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要求了学生要“咬文嚼字”;是否充分发挥了探究性活动的学习的作用,就以上几点,我作了以下反思。

  反思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展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课改精神,那么物理教师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会接踵而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教师的备课与原授课思路和改变,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改变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学,珍惜每次培训机会。只有自己的素质和基本能力提高了,才有能力应对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反思之二: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更自然地走进物理。物理学是有趣的,物理学也是有用的。在教学中,如果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实际,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授《光的折射》时,可以提出以下一些问题:透过老花镜看紧靠镜子的物体,显得比原来怎么样?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这又是为什么?桌面有一大片水,透过水面看字,则字的大小不变,为什么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片上滴一滴水,再透过水看字,就能看到放大的字。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从而得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又如在学习《电阻和变阻器》这一节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幕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的情景设置,就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完理论课后再让学生到实验室(或家中)亲手做一下实验,验证一下所学的知识,不但能巩固所学到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反思之三: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也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物理知识掌握牢、掌握透,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因为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或名词、术语往往只是一字之别,这样貌似相同,实质却大相径庭。如“物体的质量”的物体与“物质的密度”的物质。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占有一定的空间的个体,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粗心的学生往往认为它们没有什么不同,不太考究的教师在口语中对些也往往不分,认真体会知道它们含义相差甚远。只有认真的咀嚼后,把“物体”与“物质”区分开来,对“物质的密度”和“物体的质量”才能有真正的理解。再如:在欧姆定律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把定律的表述成“一段导体的电阻,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表面看,此说法与定律的表述只是“电流”与“电阻”的用词对调了位置;从数学角度来看也无误,因为由定律的表达式I=U/R,用等式变形的知识易推出R=U/I。但细心咀嚼不难得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大小无关,R=U/I只是计算R的表达式,不能反映出物理规律。总之我们在学习中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都认真研读,仔细推敲,用心体会,就一定能学好物理。

  反思之四:新课程教学方式是多样的,开展探究活动的学习是其中一种。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尝试应用所学知识的喜悦,培养了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探究活动”的作用呢?我作了如下反思:一是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应真正充当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一起探究的合作者;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实施探究性教学,应性别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群体的表现。因此这此学生由于基础和能力的积累不够,往往课堂上的表现一般,不爱动手,不爱发言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让他们乐于参与,日有所进,才能使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1

  1、课前:将学案落到实处;如果第二天有物理课,则在第一天晚上发下学案,要求我所任教的三个班的同学必须在第一天晚上预习课本相关内容,然后将预习检测的内容做好,或多或少地将自已的问题填写在相关位置,下晚自习之后由课代表收上来交由我批阅,我主要是看学生做预习检测做得如何以及提出的问题,将他们提出的问题写在我的学案上,想出第二天应如何讲解才能使学生明白的方法,将之写下来;同时,对学案的内容重新进行思考,该学案的优点在哪,不足之处在哪,如何调整,该补充的内容还是要补充;另外,将课后作业认真批改,错误较多的地方,重点摘录,以便第二天进行集中讲解。

  2、上课中:主要是同学们探究问题(特别是在283班),小组合作,共同总结,最后由我归纳知识要点以及得出知识的来龙去脉,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发言积极,课堂活跃,能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方面,289班的情况弱一点。

  3、课后:布置作业;第一个作业就是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做适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个作业就是预习第二天要上课的内容,就是做学案;同时要求学生整理好错题本,将错题本内的习题经常看看,经常更新和增加,我定期检查。

  做得欠佳的方面有:

  1、对学案中内容,还没有达到最大优化;对习题的设置,个别偏难,针对性不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事先没有认真思考,反复推敲;设置的内容的多少和位置欠妥当,与学情有点偏差;对内容的设置层次不明显,梯度不够,不能满足各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2、对学案中的习题,还是有点放不下,总希望班上所有的同学能将所有的习题都做完,实在做不出,抽时间也要给他们在课堂上讲解,这样一来,又成了全班一个样,没有了层次。

  3、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成绩好的同学还是后进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不能够主动地与同学互相讨论,也不会主动地向老师请教,三个班的情况基本差不多,尤其是289班和290班,这个问题一直是这样,暂时还没有想到一个妙方,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4、十月份学习不够,向同行听课偏少,一个月只有2节;十一月份都加油。

  5、课后对个别学生的辅导做得还不够,有待加强。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2

  物理复习课教学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学习的钥匙,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而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 例如在复习浮力分析题时,可以根据解答浮力分析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方法”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

  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在章节复习中,通过以实验的复习为载体,把相关的物理各知识点的复习引入,同时把基本技能和概念等加以复习,感觉效果还不错。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实验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实验问题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 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初中 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

  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复习题,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3、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但在我所教的三个班级中,都存在有十几个学生做作业时态度较差,对于知识公式的应用的基础题不记知识和公式,随心所欲瞎做,填空和选择随便乱写,而对于实验和计算就干脆不做,上课时,尽管把是什么知识?怎样使用知识解决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但学生也不改,这种情况一直在困扰着我,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今后还需在这方面加以研究,力争找到解决的方法。

  4、一组题目解完后,应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用到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5、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3

  本学期我们物理组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落实学校领导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教材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而争取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初三物理备课组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件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由于新教材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师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其次,我觉得加强自我培训、提高自我素质也很必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我们在自修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式分析,参与分享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定出阶段性学习努力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步骤,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长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第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的。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第四,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务实,重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

  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

  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授课后及时总结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质量。重视集体备课。我们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顺利毕业,合格升入新的学校,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将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复习计划,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段段清、课课结、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孩子,更要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更上一层楼。四月份我们物理就进入全面复习阶段,我们将进行系统复习,单元测试,综合练习。以过去中考和模拟考的测试卷为准,整理一系列题反复练习,巩固再巩固,争取有新的突破。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4

  本学期即将过去,作为初三毕业班的物理教师,我深感压力之大,形势之严峻。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两个活跃因素,回顾这学期的教学,我有很多感触:

  1、这学期主要学习了电路和电路计算,一部分特别是中等和中下游的学生上课明显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学习物理非常吃力,究其原因是基础薄弱,连贯性较差,理解能力差,而电路的连接状态和连接方式,是电学的核心问题,学生对于这类的'抽象问题,往往掌握不好其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2、语言表述能力的欠缺,生活阅历的狭窄是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蕴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研究的科学方法不能抓住要点分析的根本,因而学生也就很难找到物理规律的本质。

  3、过份的依赖于计算器,是造成学生计算能力偏弱的一个根本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教学中,要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从感知上认知知识点、公式等;在习题精讲精练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技巧和方法,一题多解的思路引导,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注重多种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2、课堂上注意课堂节奏,尽量让中下游的学生跟上老师的步伐,在现象解释和语言表述过程中,切忌不可替代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从课本中找出相关的,真正用好课本。

  3.优生辅导势在必行,查缺补漏不可忽视,在计算过程中,要督促学生摆脱对计算器的依赖,提高解题的效率。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重点是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分类和应用。难点是对瞬时功率的理解。

  以前讲课的'时候就是照本宣科,书上怎么说就怎么讲,由功和力、位移的关系,由位移和速度、时间的关系,来得到功率和速度的关系,感觉还挺顺畅。现在细细想来,那样太浅显,只是纯粹的理论推导,缺乏从理解其含义的层面上去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会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就说平均功率对应一段时间间隔,粗略地描述做功的快慢;而瞬时功率对应某个时刻,能精确地描述做功的快慢。

  有学生问到,力做功要有位移,而发生一段位移必须要经历一段时间,而瞬时速度对应的是某个时刻,哪来做功,那就更谈不上做功快慢了。细细想来,是因为讲瞬时功率时没有渗透极限思想。由 可知,当 很短时,求出来的功率就是瞬时功率。而 很短时, 就是瞬时速度,此时 ,其中v为瞬时速度时,求出来的功率即为瞬时功率。瞬时速度能精确的描述运动的快慢,那么瞬时功率也能精确的描述做功快慢。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5-12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热】07-11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反思07-19

【推荐】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7-20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推荐】07-26

【热】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8-20

【荐】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8-21

【热门】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8-22

【精】初中物理教学反思08-23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