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案

时间:2022-09-17 14:47:1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锄禾》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锄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锄禾》教案

《锄禾》教案1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及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老师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读读这两首古诗吧。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几遍。

  2.读句子,弄懂生字和“犹”“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朗诵两首古诗。

  注意正音:

  粟(sù)闲(xián) 饿(è)

  蚕(cán)归(guī) 泪(lèi)

  罗(luó)绮(q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农民种了许多粮食,还被饿死了;养蚕的人却穿不上好衣服。)

  (四)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风:就是古体诗,是模仿汉魏以来古诗的,不像近体诗那样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认为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常常用“四海”“海内”代表整个中国的疆域。“四海”在这里指所有的土地。

  3.蚕妇:养蚕的妇女。

  4.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二、简介《古风》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吧。学生齐声背诵《锄禾》,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绅,唐朝诗人。)这首《古风》也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他做过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他的这两首诗《锄禾》和《古风》就是在当时已广泛传诵,一直流传至今的《悯农二首》。悯,在这里是同情的意思。

  《古风》为中唐时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民,广大农民陷于极其困苦的'境地。当时有一些政治上较有远见,生活上又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对这种情况不平和忧虑。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出现。李绅就是非常接近人民的作者。他的《古风》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易记。

  三、朗读《古风》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句子的意思。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提问)

  粟:就是小米。这里指稻、麦、高粱、玉米等粮种。子:子实,这里指收获的粮食。诗中“粟”与“子”意思相同。“一”和“万”都是虚数,指许多。

  句意: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收到许多粮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略)

  闲田:闲,选择:(有空、没使用、与正事无关)闲田,是空闲的田地。

  农夫:农民。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农夫、渔夫等。

  犹,选择:(犹豫、如同、还)

  句意: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种的农民还是饥饿而死。

  (二)背诵全诗。

  四、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秋收万颗子”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2.“四海无闲田”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

  通过“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农民的辛勤劳动。种得广,收得多,理应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可是种田的偏偏没有粮食吃。

  (二)提问:为什么农民会被饿死?

  1.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很多地租。

  2.农民还要交许多种税。

  3.地主残酷地剥削农民。

  4.丰收年农民还饿死了,要是遇到灾荒就更悲惨了。

  5.辛勤劳动的农民没有粮食吃,不劳动的地主家倒是粮食满仓,太不合理了。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对当时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现实不满。

  2.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四)教师小结:这首《古风》,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有感情地背诵《古风》。

  五、比较每组字的音、形、义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车票,门票的“票”。

  “颗”是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一颗心

  “棵”是量词,指植物,如一棵树,一棵白菜。

  闲(xián),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木”

  闭(bì),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才”

  “闲”是空闲的意思,如闲田。

  “闭”是关上的意思,如闭口。

  六、默写《古风》,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风》

  二、指名朗读:《蚕妇》

  三、简介《蚕妇》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蚕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愈。张愈,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却不接受,隐居家乡。

  《蚕妇》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封建官僚机构臃肿,统治阶级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每年输纳大批绢帛、白银,使北宋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拼命的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蚕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诗句的意思。(提问)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 入:进到的意思。

  选择字义:

  “昨日入城市” 市:(1)集市 (2)城市

  (3)买卖(mài)

  提问:谁入城去?(蚕妇、养蚕的妇女。)

  住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

  (她住在乡下,从“入城”可以看出。)

  到城里集市上去做买卖,一般叫做什么?(赶集)

  连起来怎么讲?

  一个住在乡下的养蚕的妇女,昨天到城里去赶集。

  2.“归来泪满巾”。

  归:回来。 泪:眼泪。

  满:说明泪水流得多。

  巾:手巾或其它擦抹用的布,古代妇女多佩带在身上。

  句意:回来的时候泪水不断,走一路,哭一路,泪水把手巾都浸透了。

  3.连起来说说“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这一诗句的意思。

  4.“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全身上下。

  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罗绮者:就是穿绸缎衣服的人,泛指剥削者。

  句意:穿绸缎衣服的人,并不是养蚕的。

  (二)背诵全诗。

《锄禾》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锄禾》教案3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读懂诗句,知道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是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是教学重点。下面谈三点教学设想。

  一.看图联想,启发学生由感知引发感动

  教学本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从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诵读诗句和教师的讲述中来认识、感知,而应通过启发想象、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感到不已的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在师生谈话,板书课题之后,可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插图或挂图,想想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按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顺序概述图意。在学生按这样的顺序叙述以后,可让学生变换顺序口述,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之后,要求学生认真朗读诗句。

  教学开头的两行诗句,可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①看图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仔细看图(这位古代农民头发花白、衣着破烂、瘦骨如柴、频频擦汗),使学生从图象中认识到这是一位古代穷苦老农。

  ②学词教师有意突出日当午、滴、禾下土等词,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③读句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联想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朗读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⑤说句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而连贯地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以上的训练设计目的有二:

  ①落实大纲要求。大纲要求二年级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看图或观察事物以后,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②优化学习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易于操作的训练程序,使学习过程呈有序状态。

  二.读句悟法,引导学生从学会体验会学

  教学前二行诗句之后,可运用元认知原理,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两行诗句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再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然后,遵循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把刚刚获得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后两行诗句上,使学生半独立地从看图中加深形象感染;从学词中(重点理解盘、餐、粒粒、皆等词语)理解词义、明晰概念,扫清理解诗句的障碍;从读句中锻炼表情朗读,在情感驱动下再次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艰苦劳动的思想感情;从说句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这样的训练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一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时,要注意删繁就简,突出关键环节,引导学生总结出易于操作的几个学习步骤;二是针对当今幼童不怎么懂得爱惜粮食(包括其他劳动成果)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不仅要明爱惜粮食之理,更要行爱惜粮食之实,真正做到明理导行。

  三.读说写背,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措施之一,就是落实课后练习和保证课堂上学生练的时间。课后练习既规定了教与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也为质量评估提供最化目标。课堂上保证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外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当堂巩固知识,并逐渐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本课课后有三道练习题:

  1.读课文,说说这首诗的意思(读和说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2.读一读,再抄下来(要求学生读、写四个字和由这四个字组成的四个词,本题体现了口头与书面并重、学字与学词结合,务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

  3.背诵课文(是口头训练和培养记忆能力的重点题)。当然,还应重视本课6个生字的读认写记。

  下面就课后练习1和3两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读、说、背的训练。先谈读的训练。教学时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让学生读出重音、停顿和节拍。下面标出的供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谈说和背的训练。实质上读是说和背的基础和前提,而说和背则是读的延伸和巩固。指导学生读、说、背可按读一行说一行,读一句说一句;读全首说全诗背全诗的步骤进行。这种化整为零,积零成整的训练形式更容易被低年级学生接受,更有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锄禾》教案4

  教材分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二首》之中的一首,诗人语言朴实,写出了农民的辛苦,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一直受到 广大人民的喜爱。全诗四句,却描绘了丰富的内容。前两句形象逼真地描述了农民锄禾的真实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中午,烈日当空,农民还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汗珠滴落在禾苗的泥土中。两句联系紧密,把握了农民田间劳动的特点,最能启发人们的想象。使人深深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劳累。后两句是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了珍惜劳动成果的愿望 :有谁知道碗里的饭 ,每一粒都是农民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啊 !“粒粒皆辛苦”,成为人人传诵的名句,代代相传。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爱惜每一粒粮食,本课要求掌握的一类字有6个"当、汗盘、粒、辛、苦";二类字有4个"锄、餐、谁、知"。通过学习,掌握6个一类字的 音、形、义、读准4个二类字并理解字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会吟诵古诗,体会农民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2、写字。

  教学难点:吟诵古诗,体会农民的辛劳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示范法

  设计意图:

  《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因为现代的多数学生根本从未见过农民伯伯在田间劳动的情景,更别说是体会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滋味了。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吟诵的形式,在学生各种形式吟诵的基础上,看插图、课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表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诗中的意境。让学生闭上眼睛,背诵古诗,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

  1、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一定学过《锄禾》这首诗吧?咱们喊一名同学背一背。指名一生背诵古诗。交流:你能说说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明白什么吗?(初步交流,了解孩子对古诗的理解)

  2、今天咱们要以古人的方式走进《锄禾》,品味一下古诗的韵味,这就是------吟诵(齐读两遍)

  【通过谈话交流,把学生吸引到古诗中去。并用吟诵的方式激起了学生学习早已熟记于心的古诗的兴趣,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为继续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吟诵,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翻到119页,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后,圈出四个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

  (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指名学生读古诗,读准字音。

  3、过渡:古人吟诗可不像我们这样读出来。他是有调调,有情有境的。咱们怎么吟呢?先来介绍一下基本规则“平长仄短”

  ①标出古诗的声调符号

  ②介绍一二声调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③师生共同画出平声和仄声

  ④一二声长,三四声短而重

  ⑤师生吟出长短字

  ⑥指出诗中的入声字“日”“滴”“粒粒”,入声字为仄声。

  ⑦师生按照平长仄短来诵古诗

  【以一年级孩子的知识经验为主,用标调的`方式去找出平声字和仄声字。教师再示范诵出古诗,孩子的兴趣高涨。】

  三、理解诗题,练习吟诵

  ㈠吟诵理解第一句诗

  1、“日”为什么吟的短而重?结合图。“太阳给你什么感觉”、“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从哪看出”这就是“日当午”指名学生吟一吟,注意手势。

  2、火辣辣的太阳照耀着大地,像要将万物烤熟,此时的我们最想干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换位思考,让孩子体验夏季中午的炎热,说出自己在此时的享受与农夫的辛劳进行对比。】

  3、教师吟诵“汗滴禾下土”,是谁在滴汗?他为什么会滴汗?(他在农田里锄草、松土)这就是“锄禾”的意思。“滴”短而重,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这汗珠怎样?是呀,真的很热呀!那为什么在中午的时候锄草呢?(联系生活设实际谈谈,教师也可以告知)

  4、现在咱们将诗句连起来,看看诗,想想农民伯伯满头大汗锄草的图,吟一吟。自由吟,指名吟,教师适时评价(我感受到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真让人受不了!我仿佛看到老爷爷额头上的汗珠正一颗一颗地往下落呢!不好——听了你的吟诵,我感到这太阳光还不怎么热,你能吟得再热一点吗?我好像没看到老爷爷在流汗,想一想该怎么吟?等)

  5、这是我们看到的情景,多么让人感动呀!板书:看 你想说些什么?农民伯伯除了在地里给庄稼锄草,还要干些什么?

  【通过启发谈话,吟诵达意,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展开联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晒下在地里锄禾的古代穷苦农民的艰辛。接着,要求学生表情吟诵前二行诗句,让学生那激动的情感有以声传情,一吐为快的机会。】

  6、有感情地吟诵。

  是呀,我们都能体会到农民的辛苦-----

  ①夏天,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农民依旧-----吟

  ②渴了就喝一口凉水,热了就擦一擦汗珠,每天都这样辛苦----吟

  ③为了使庄稼有好的收成,农民们每天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着----吟

  7、过渡:大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的画面后,也和我们一样想了很多 板书:想

  ㈡吟诵理解第二句诗

语文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锄禾》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教案:《锄禾》02-22

教案教案及反思04-18

教案中班教案02-23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美术教案羊毛教案06-08

语言类教案中班教案02-27

科学教案模板教案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