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素养

时间:2022-11-03 09:34:11 职业素养 我要投稿

职业的素养15篇

职业的素养1

  一、勇敢沉着的果断。

职业的素养15篇

  中层管理者的第十项必备素质是处事果断,风格鲜明,决不拖泥带水。日常工作中的果断体现在对制度的熟悉和坚持,对责任的分析和承担,对不合理现象的明确和批评,尤其是在关键时刻,作为直接面对员工、外界甚至危机的直接责任人和处理者,必然要求中层管理者具备勇敢、沉着、果断的作风,给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一个赏罚分明、有章有度、责任明确的形象。

  二、决不彰显的奉献。

  面对各种升迁、学习和表彰的机遇,中层管理者要能够表现出决不彰显的奉献精神。其实奉献是一种精神,但决不彰显的奉献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素质。从组织整体的发展 来讲,这种奉献素质有利于协调整体的利益,增强组织成员的工作动力。但是,我们中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是——不彰显,否则容易被别人误认为故作姿态、炫耀 而已,非但达不到奉献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

  三、合理适度的创新。

  中层管理者并不是优秀的技术人员,也不是精英式的市场人才,更不是一呼百应的企业领袖,侧重于日常经营的常规性工作。所以,要在工作中以创新的思维开创新鲜的思路和方法,但不能过分的追求创新的程度和数量,保持合理适度的创新,既活跃了工作的基本程序,又不会靡费太多时间。把创新交给钻研创新的人去,把精力放在耗费精力的事上。

  四、坚定不移的执着。

  执着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对中层管理者来讲,坚定不移的执着尤为重要。相信很多管理者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关键的时刻还有自己一如既往的执着。执着就是要对组织的长远目标清晰认识,对领导的战略规划坚决支持,对部门的.各项事务合理安排,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厌其烦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和所在部门设定的目标要自始至终的坚持,面对诸如市场状况的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力资源的整合等现象,大胆的声明自己在事业中的执着态度,决不放弃个人和组织既定的目标。

  五、必不可少的宽容。

  睚眦必报者不能管理。所以,作为中层的管理人员还要有必不可少的宽容之心。这里强调的必要的宽容是对同事和下属的疏忽大意、不重细节、方法迟钝甚至妄言是非的宽容,但又不能无限制的宽容,尤其是不能对那些消极应对、满腹牢骚的工作态度予以宽容。方法不先进可以磨砺,态度不端正确不能容忍。在必要的宽容中,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周围的这些方法落后人,以坚定的勇气批驳那些态度倾斜的人。不但如此,中层管理者还要宽容那些团队中性格张扬、才华卓越的人的某些做法,无论是不拘小节言语唐突,还是能力非凡气质昂扬,其实需要的恰恰是别人的宽容,给他们必要的宽容则收获惊诧的成就。

  六、长期共同的学习。

  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个人的概念决非一个时髦的词语,而是要管理者无时无刻不管注的一种理念。对中层管理者而言,只有长期不断地学习才能保证自己地管理方法先进、管理技巧灵活,能亦合乎时代的思想启发上司、带动下属。另外,我们更关注的是管理者带动全体的共同学习思潮,特意组织和安排相关的人员参与集中式学习,在日常工作中采取现代多媒体手段实施日常化学习,让组织及其成员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和学习的巨大能量。

  七、灵活贯通的关照。

  中层管 理者的首要素质不是所谓的学习、创新、执行力等,而是对上层领导、下层员工和同级别其他职能管理者灵活贯通的关照。这项素质要求中层管理人员对所有的同事 都给于充分的关心和照顾,能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赞扬和鼓励,包括对各个层次人员的事业发展、生活琐事、学习计划都给予关注,,站在他人的立场关心他 人的长远发展上,替他们筹划谋略。这样作的效果是更多的同事会在工作中保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之心的包围中,每位同事都会站在你的立场中,协助你完 成计划,主动的努力工作,积极的解决困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八、近乎偏执的仔细。

  近乎偏 执的仔细是中层管理者的一件法宝。管理者,管人理事也。管人无大事,理事不可轻。对工作的仔细,近乎偏执的仔细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松下幸之助 语)",从细节中关注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从细节中分析任何一件事务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对于企业制度的建设、企业文化的锻造、突发事件的处理、危机 管理的实施,我们不能粗劣地对待任何一个环节。

  九、大智若愚的智慧。

  领导者自有谋略,管理者无缺智慧。对于广泛接触各个层面的中层领导者而言,更需要智慧,而且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而不是精明算计的智慧。这种智慧表现在对上层保持本色不谄媚,对下属中正仁和不摆谱,对惊喜之事由衷地欣赏不遮掩,对烦扰的事保持冷静不厌烦。体现出这样地智慧会让所有的同事都坚信你在管理岗位的合适和必要,既能找到和睦的归属感,又能看到组织环境的稳定。

  十、融洽欢畅的沟通。

  中层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沟通,应该如此讲,能否在一种融洽欢畅的氛围中和上下层进行沟通反映出管理者的基本能力。工作计划的传递、执行困难的反馈、日常经营的现状都必须在沟通中反映出来,更要在沟通中不断地加以解决。融洽欢畅就意味着思路开阔、代表着不急不躁,,管理者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协调,创造沟通中地融洽和欢畅。

职业的素养2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教学中的应变能力。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因为体育课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实践练习为主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谨慎,以免突发状况,体育教师不能一味地机械式教学,导致遇到问题毫无对策。比如说学生在练习体操港式运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谨慎,要做好学生安全工作,要保护好学生,如果遇到意外的伤害,教师要及时处理,以免伤势的加重。这样的应变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于平时的经验积累和自己的知识积累。

  2.教学研究能力。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者,应该让自己上的每节课都要生动形象,让学生们感到体育课的生动形象以及让学生们对体育课充满兴趣。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要研究出不同的授课方法和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在一节课的.刚开始,可以带领学生们做一些小游戏,这种小游戏既可以带动大家上课的氛围,也可以起到热身的作用,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吗?那下节体育课就可以采取其他的手段,这样每节不一样的内容更加会吸引学生的兴致。假如说自己带队比赛的时候,这时的体育教师一定要有临场指导的能力,分析场上的形势,合理地运用战术,这其中也能展现一名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

  3.创新实践能力。

  体育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也一定要具备。不仅仅靠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也要多借鉴一些书本或者网络的知识,这样知识面广泛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就以现在体育活动中薄弱的体育准备活动来说,体育准备活动的不新颖导致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致不高,在这方面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要有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编一些让学生觉得很欢乐、很有兴趣的操,一旦学生们的兴致调动起来了,那么整节课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了。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受到学生们的认可,那么这就是一节体育课成功的一部分,所以说创新实践能力也是体育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4.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上课的时候,课堂上什么学生都会有,所以这时候又是考验体育教师的时候了,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就要有不一样的管理方法,对待学生的态度也要好,不能乱发脾气,对待学生的语气也要好,不能一惊一乍的。在上课期间,管理好一个班级的课堂纪律也是一个老师最起码的职责,千万不要发生什么意外的事情,也要保护好学生的安全问题,课堂的表达也要清晰流利,不能发生跟学生之间的语言障碍,一定要让学生们知道你在传达些什么知识,说了些什么重要内容。

  二、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下,体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了,对一名体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培养青少年树立健康的体育意识是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的社会责任。体育教师一定要有自己专业的体育水平基础,积极地培养自身的体育素养。当然,不仅仅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泛,不能局限于自己所知道的内容里面,这样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要多去阅读一些书本或者网络上的知识,促进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或者也可以跟其他体育教师多沟通,借鉴一些其他老师更好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总之,要活到老学到老,要做一名合格的、受学生爱戴的体育教师。每位体育教师都是辛勤的工作者,也是新课题的执行者,所以都需要在实验中成长,不断地去完善和丰富新课题。体育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一直走在体育教育知识的前头。

职业的素养3

  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大市民与外界沟通、联络、表达主张的主渠道,成为市民群众认识世界、辨别是非、判断真伪、支配言行的重要依据。都市类晚报的新闻编辑,其价值判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改变或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他们的职业素养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小至个人,大到地方甚至国家利益。这些编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保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编辑是随着报纸的诞生而出现的,对于都市类晚报来说,编辑部门在纸媒的生产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编辑工作在媒介运作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新闻编辑部门是都市类晚报报生产系统的设计和决策中心,是都市类报纸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是单个新闻产品的加工和组装中心,是该报纸生产系统与报纸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

  通俗地说: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指挥”与“总设计”,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是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新闻编辑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编辑应该具备和保持以下职业素养:

  1.都市类晚报编辑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水平

  健康的职业道德是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使新闻稿件真实、公正、及时,得到读者的良好口碑,就得要求都市类晚报新闻编辑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要求编辑们兢兢业业,精心编稿,一心扑在工作上。编辑队伍的思想不能保守,要敢于创新,支持记者写好稿,努力贴近读者需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更不能因为经济上的诱惑而丧失做一个新闻编辑应有的职业道德感,都市类报媒的编辑是要为广大市民读者说话的,不能成为有钱人的傀儡。

  都市类晚报大多数都是当地党报的附报、子报,在内容选编上当地党报党刊的补充,对于读者群体的阅读口味地调节。因此,其编辑群体除过具有锐意创新的思想外,还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坚决反对和抵制思想文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庸俗化、片面追求报刊“卖点”的错误倾向。编辑队伍要防止干扰主旋律,以致产生消极影响。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事业观,保持和发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要做到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自觉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反对“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不正之风。中宣部倡导的“走、转、改”活动不仅仅是记者群体要践行的,编辑还要深入生活第一线,在热情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创造力和奉献精神的同时,敢于揭露和批判社会腐败现象与一切不正之风,坚持真理,真正把舆论监督落到实处。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公正、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宣传政策、反映社会、引导舆论、传播新闻、介绍知识、开展监督的社会责任。

  2.都市类晚报编辑还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都市类晚报编辑必须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理论水平。编辑队伍要从思想上、政治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讲政治,讲大局,杜绝在党性原则、政治立场和舆论导向上出问题。某些都市类报刊编辑,选稿时喜欢追求吸引读者眼球的信息,追求所谓的“影响力”、发行量,曾因一度出现技术乃至政治问题而造成恶劣影响。归根结底,是因为新闻编辑人员的政治敏锐性与洞察力不强,总编辑的把关力度不够。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其政治敏锐性与政治鉴别力。新闻编辑发布的信息较之其他类型的编辑所发布的信息具有覆盖面广、即时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新闻编辑在发布信息时,稍有不慎,出现某种政治纰漏,将会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员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3.都市类报媒编辑应具备新闻策划能力和大型专题报道水平

  编辑应该具备对信息进行预先组织和重组的能力。新闻策划能力,是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重要新闻信息的预见性挖掘,策划报道方向、采访角度、并组织记者深入采写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本质上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众多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只要能用敏锐的眼光去感受、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生活方式、市场变化等各个方面的现象,选题策划就有了用之不竭的源泉。大型专题报道是编辑突破自身媒体的采访力量,利用外媒(包括网络资源),围绕一条新闻主线的进行信息重组,即编辑的“改稿”工作。对于空洞无用的事实,编辑要对其进行删减,以保证稿件的精练。对于内容较浅的稿件新闻编辑员就应该对报道内容进行从而达到主题的深化。新闻编辑应把好稿件导向关、事实关,除此之外应下功夫钻研编辑业务,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4.不仅具备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信息纷繁的时代游刃有余。当前,人类知识的增长非常迅速。有研究表明,当今人类知识量的增加,每5年就翻一番。而且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包容,这些因素影响着都市类报媒的内容,制约着编辑的文化知识结构。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应对新闻编辑员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不断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作为一名新闻编辑,一定要做到知识面广,不断用人类最新的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力求做到既有牢靠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功底,又具备广播的多学科知识,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新闻编辑对学科专业知识不能浅尝辄止,应该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对稿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察觉。新闻专业水平还表现在新闻编辑发现重大选题的政治敏锐性与娴熟的写作表现技法上,要从社会众多纷纭的复杂现实生活中提取能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素材,并能把选取的题材以新颖独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闻编辑工作的需求。

  5.编辑还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品格

  编辑应该具有甘为人梯、甘做嫁衣的品格,因为编辑工作就是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在外采访,接触许多的新闻人物或者新闻事物。而编辑队伍,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大部分工作时间在编辑室。忍受不了寂寞,就成不了新闻编辑。甘于寂寞,并非指新闻编辑的心理个性都是内向的、孤僻的,而是具有活跃的思维和刻苦耐劳、尊重他人劳动的品格。新闻编辑在新闻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能承担委屈的度量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品格,新闻编辑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品格。

  对于都市类报媒来说,其编辑队伍的职业素养,不仅事关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与读者的认可度,更关系到新闻队伍实力、尊严乃至报媒生存问题。必须不断提高编辑群体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扎实、真抓实干的高素质新闻编辑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舆论环境,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彭坤系《西安晚报》社要闻部编辑)

职业的素养4

  作为一名图书城经理,要管理、经营好图书城,开发、维护好客户,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打响书城品牌,形成经营特色,促进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必须提升职业素养。

  一、全面提升职业素养

  提升职业素养,我一是要坚持崇德修身。崇德要崇尚文化,重视教育,以学习为本,以知识为荣;修身要加强思想情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完善人格品行,做到爱岗敬业,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努力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取得良好工作成绩。二是要践行明礼诚信。明礼要知书识礼,讲文明、懂礼貌、知礼节;诚信要做到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以此塑造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取得客户的信任和认可。三是要切实转变作风。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昂扬向上、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心中要树立一个理念,我既然当经理,就要出以公心,不计私利,兢兢业业工作,做到履行职责,率先垂范,严以律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努力干出优异工作成绩,促进图书城各项工作深入发展。

  二、致力促进业务发展

  提升职业素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业务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我要充分履行经理的工作职责,全面做好工作,让上级领导放心,让员工群众和广大客户满意。一是抓硬件,营造优美环境。优美环境能够吸引客户,起到发展业务的作用。要搞好店堂设计,使卖场布局合理而富有个性,呈现优美环境。在空间布局、货架货柜的`陈设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处处从满足客户的需求出发,使得整个图书城文化气息浓郁,温馨和谐,让客户舒心惬意,愿意经常来图书城。二是抓服务,确保客户满意。抓优质服务,要以客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方向,以客户的满意作为追求的目标,要求员工树立“以书为媒,传承文明,服务客户,诚信至上”的服务理念,做好售前准备、售中服务、售后跟踪工作,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确保客户满意。三是抓策划,促进图书销售。要认真抓好策划,促进图书销售,提高经济效益。首先突出图书品种的宣传,设立各个类别的图书专柜,设立音像专区,增加图书陈列品种,充分利用背投电视、橱窗、宣传广告牌向客 户推荐新书,促进图书销售。其次开展送书上门活动,满足客户学习读书需要。再次是开展邮购服务,既帮助客户解决购书难的问题,又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我“提升职业素养,促进业务发展”的一些感谢和心得体会。今后,我将以此为动力,激励自己更加刻苦勤奋、兢兢业业工作,为提高图书城的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益,作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的素养5

  一、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取得的成就

  职业素养教育的环境得到改善。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高职教育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20xx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在财政、政策上加大了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并鼓励高职院校建设实践、实训基地,同时鼓励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同时,教师队伍中拥有实践经验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形成和发展又进一步改善了高职院校包括物流专业在内的职业素养教育环境。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提升。目前,能够提供综合职业素养人才的高职院校越来越受企业的信赖,自身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物流专业毕业生也更受企业欢迎。这就促使更高职院校以及学生去关注职业素养的培养。众多的高职院校将教学目标从原本单一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向职业素养教育。

  二、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念落后于实际需要。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及教师都会鼓励和支持学生去考取各种资格证,而对于知识的探索、实践的反复操作、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塑造等则流于形式甚至忽略不顾。那么,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构建和完善职业素养。这不仅仅浪费了大量时光,更会影响从业者、物流企业乃至行业的市场表现。师资队伍不能满足职业素养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首先注重的是规模的扩大,而对于教学质量则缺乏充分的重视。随着高中毕业生高峰已过,高职教育逐渐步入“买方市场”,但是由于前一个阶段遗留问题的影响,以及缺乏政策及资金的支持,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仍然缺乏合理的结构。高职院校的师资结构要达到年龄、知识、技能等层面的合理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职业素养教育的定位不能与时俱进。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不同类型。高职教育首先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技术性人才。但是,受“学优而仕”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之当前轻视专门人才的社会风气的渲染,公众对高职教育的定位就难免偏颇,而不是将其视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要对本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有一个精准的定位:就是要帮助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复合型的物流人才。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不够拓宽。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通常都简单地将职业技能等同于职业素养。在这种意识指导下,职业素养的实施途径就受到限制了:课堂讲授是主流,实习、实训、独自思考、团队讨论以及对抗竞赛等形式流于形式甚至“三年不见踪影”。

  三、结语

  物流行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拥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是当前和未来物流业的中流砥柱。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对行业的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有所裨益。

职业的素养6

  摘要:大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其顺利实现就业,因此在大学生培养时,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内容,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职业素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而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本文拟从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探究分析入手,结合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通过融入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开设的价值作用,从而探究基于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要求的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实施方式。

  关键词: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机制

  当前大学生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其需要进行整体优化和全面创新,尤其是要立足学生综合培养的客观要求,结合合适的文化元素内容的综合应用,从而实现大学生基本素养的最佳培养。结合我国所具有的优秀传统茶文化元素以及其具体应用价值看,通过开展完善的传统茶文化课程机制,实现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最佳效果。

  1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探究分析

  自21世纪初世界发展出现了全新状况,知识经济时代的成熟发展对社会劳动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部就结合时代要求,以及学生培养的整体性要求,实施了高校教学体系改革,在这一改革机制的整体实施背景下,大学生培养规模实现了全面增长,这在推动全社会人才素质结构调整、优化的同时,也为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带来了一定影响。

  尤其是对于学生培养来说,其掌握丰富完善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是对学生的要求,而只有实现学生顺利就业,才是实现学生自身培养价值的关键所在。

  当然,学生就业困难,不仅仅是学生规模上的剧增,更重要的是学生培养机制上的缺失和不足,尤其是很多大学生能力与水平无法与社会市场需要相匹配。

  因此,想要实现大学生的有效就业,就需要从整个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突破入手,结合综合培养理念的改革与优化,尤其是通过选择合适的理念内涵,从而实现学生培养的最佳效果。

  所以,对于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来说,改革、优化、丰富、创新,就是整个体系价值最大化的必然抉择。

  目前,各个高校都注重开展了就业指导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职业发展规划,但是就该活动开展实际状况看,由于很多学生缺乏深度认知,其更多情况下只是盲目设置自身发展规划,缺乏对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素养内容进行有效教学,进而限制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培养。

  2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

  对于大学生培养来说,想要实现最佳状态和效果,我们可以对整个培养体系、培养内容进行具体筛选和分类,其大体上主要分为:知识内容上的教学,综合技能上的教育,思维理念上的完善,可以说,这三类内容,实际上代表的是学生培养的三种层次,或者是三种要求,当然,结合学生培养教学的整体性看,各项内容之间也并没有完全独立,各项元素层次有着浓厚的融入性和结合性。在当前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其基本上都能做好知识内容上的教学,尤其是能够针对专业特色和学生的'具体培养要求,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也能针对具体要求,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满足知识内容培养要求。

  但是,在综合技能和思维理念的培养上,相对较为欠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多样性的,最明显的就是由于整个教学体系的欠缺,从而影响了技能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具体实施。

  综合技能和思维理念培养开展的基础是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核心则是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具体启迪。

  当然,技能和思维理念都是相对较为主观、抽象的元素内容,其不仅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借助具体的实践平台,同时在考核过程中,也很难有效予以把控,并且想要真正实现这一理想效果,还要做到持续、计划、体系性培养,通过教学机制的实质性丰富,从而满足其培养要求。当然,我们也要注重融入学生培养的应用性要求,结合对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的全面认知,通过选择合适的平台和机制,在具体融入合适素材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培养。

  不仅如此,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要注重对整个培养机制进行创新和优化,通过优化突出,从而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培养和综合提升。

  3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开设的价值作用

  当然,对于学生培养来说,其平台更多依靠课堂,无论是具体的校内理论课堂,还是校外实践课堂,都是借助课堂这一规范、系统化的载体,来传输学生培养的整体性要求,所以开办合理的课堂教学元素就极为必要。

  结合我国整个文化体系的具体状况,可以看到茶文化体系不仅是我国文化的核心要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通过充分融入时代元素和价值理念,从而全面完善的表达了我国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其通过完善思维的诠释和发挥,让整个茶文化体系的价值作用实现了最大化应用。

  可以说,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为我们开展高等教育活动提供了新的成熟视角,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其也为学生形成全面完善的思维理念提供了重要帮助,尤其是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中所诠释的思维理念和人文素养,正是目前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所要有效借鉴的元素。

  因此,开设这一课程,将成为目前学生素养培养难题破解的“锋刃”.但是,我们想要真正发挥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的价值作用,还要为该课程有效开展和实施寻找到一条良好的途径,从而确保其价值作用能够在合适的平台和基础上进行发挥和诠释。

  因此,开设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内涵,将为学生综合技能全面提升提供重要支撑。

  4基于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要求的优秀传统茶文化课程实施方式

  在传统茶文化课程开设过程中,就教学内容看,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必须注重融入和立足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当然,在整个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其基础就是丰富的物质元素,比如茶叶、茶具等等,这些都可以适当挑选,并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也要结合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茶道艺术、茶艺茶曲等文化艺术元素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丰富整个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涵。

  此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内涵,结合价值元素、精神理念的全面诠释和表达,让学生感知到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博大”和深厚。而在教学形式上,则应该注重教学机制上的优化创新,尤其是在教学板块设置过程中,要在丰富课堂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注重完善课堂实践环节的应用与完善。

  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感知茶的形成,以及茶文化的精妙。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各个高校也要结合自身特点,灵活开展和实施,不能盲目。

  具备丰富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具体的茶叶生产场地中,其接触茶。

  而不具备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品读茶艺表演,并且引导学生具体参与整个茶文化中,实地感知茶文化所在。

  当然,在利用传统茶文化课程,从事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要对大学生自身所需要的具体素养内涵进行分析和诠释,并且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机制和训练思路,从而实现学生素养的最佳培养状况。

  茶文化体系中包含诸多元素,将素养培养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最大价值。

  5结语

  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这一客观环境,如今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知识素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要立足职业发展的整体性需要,进行培养机制创新。

  结合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内涵要素看,其中所具有的积极理念和价值要素,能够在丰富学生学习素材的同时,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尤其是结合优秀茶文化课程的开设,将帮助学生更好培养自身基本职业素养,从而实现整个大学生培养机制的完善构建。

  职业素养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1]徐国庆。具有中国特色高职课程开发的探索---努力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J].职教论坛,20xx,(03):188-191.

  [2]李春苗。试论职业指导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现代技工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职业指导创新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xx,(15):232-236.

  [3]马晓芳。试论就业指导在推动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xx,(19):126-128.

职业的素养7

  高职英语教学主要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英语技能,在完成高职英语课程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在学好英语的情况下,才能在未来找工作时具备英语这项技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便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地方,通过完善学校学习的基础设施,改善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寻找当下教学资源方面的不足并运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对教学方面作出改进,使得高职院校具备较强能力来培养高英语水平的学生。

  1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像生源不足导致扩招,出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包括不同地区的学生,还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从各自不同的地方来到高职院校,当地的教学水平不一样,学生最开始来高职院校的水品也就不一样,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办法造成一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多,教师没办法做到每个人细致入微的教导,所以导致教学难度大大增加。其次是关于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配备不完善。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跟不上,学校的基础设施达不到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练习英语听力机会少,与人交流沟通不方便,而且学校也没条件提供高科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供学生们使用,在硬件条件上就比不了发达地区的学校,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教学模式落后也会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英语教师在讲课时,某种程度上达不到学生学习需求,许多教师在授课时还是只是停留在传授学生基础单词语法上,对于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的锻炼机会少,教学方法落后,教师个人素质不高导致学生学习进度缓慢。在英语课程教学教材配置上,教材内容通常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应用要求,在使用教材时不规范,造成学生讨厌学习英语,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能力自然会落后。

  2职业素养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

  高职英语课程是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的必修课,同样英语在初高等教育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学好英语课程对学生们来说无论将来继续学习还是工作、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一方面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和学习方面,培养学生掌握英语基本技巧,另一方面,英语课程与其他数学、体育等课程一起,共同为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做努力。英语课程的学习主要是通过锻炼语言能力,在教导学生正确使用语法语式的同时,发散学生学习思维,通过阅读英语材料锻炼学生英语理解能力,还能让同学们了解外国文化,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重要意义。学好英语,学生终身受益。在英语课堂上和课程设置上,通过加强英语语言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同时渗透多种文化交流,是英语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得到各种能力全面发展。

  3职业素养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路径

  3.1完善英语教学体系建设

  为了让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以职业素养为导向进行改革,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进一步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完善。对高职英语教师的选取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教师不但需要具备英语专业技能,还需要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方面,能够发挥其优势,努力为学生们服务;二是,连同社会、企业发挥协同作用。学校培养学生具备以职业素质为导向的英语学习技能,可以积极开展与企业和社会共同协作的方式,找到企业真正的需求,体现校方的优势,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做贡献;三是,改善传统教学方法,加强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尽量发挥英语课堂的特点,鼓励学生敢说敢做,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学生个人素质培养;四是,开办各种英语活动,包括英语角、学生英语节、英语听力训练和日常对话等等。通过各种活动,不仅吸引学生勇敢说英语,同时也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让学习英语变得简单有趣;五是,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够很好地协助学生学习英语,努力优化和改善英语教学资源既能够确保学生学得方便,也是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英语学习能力。将完整的英语教学知识体系与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办法,发挥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努力完成职业素养导向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工作。

  3.2注重对人才素质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化人才任务迫在眉睫。高职教育因其特有的教育属性,在培养适应社会和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上有其独特的优势。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较其他高等教育院校英语专业而言,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对学科本身的研究上,而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发挥辅助作用。在高职英语教育过程中通常对获取何种职工岗位和具备何种技能的训练具有针对性,如,商务英语、建筑英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等。学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的职业训练中获取职业所需英语技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岗位。

  4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必须在职业素养的导向下对学生进行特殊化的英语教学,以满足职业需求,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工作中去。由于精力有限本文只选取了英语教学的某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希望在今后能够有更多的相关教育者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以不断丰富职业导向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体系内容,使本课题研究更加深入化。

  参考文献

  [1]成娟辉.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输出型项目化教学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0)

  [2]王秀云.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教育.20xx(10)

  [3]吴江华.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民航商务英语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xx(31)

  [4]陈曼倩.岗位职业能力导向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3)

职业的素养8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高校培养人才根本任务的保证。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对待教育对象的道德”“对待教育同行的道德”。职业素养包括:“教师的知识构成”,“能力构成”和“心理特征”等。有计划为教师队伍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建立职业培训考核及竞争上岗制度等,使体育教师具备开拓创新竞争向上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培养出更多德、技双高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提高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工作越来越紧迫,已经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面前。20xx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第十四条中指出:“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养。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个组织者,他的工作还充分体现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与学的双边过程。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如何,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根本任务的保证。为此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1.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道德是人们心目中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体系,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在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时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既有与社会主义总体道德规范保持一致的一面,又有与职业性质相吻合的特色。

  1.1对待事业的道德

  1.1.1热爱体育教师工作和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职业道德。

  1.1.2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积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十分辛苦的'脑体综合性劳动。而劳动效果的模糊性,中介性又决定了其劳动不易被人们充分理解,而且得到的却往往低于他们所付出的。一名体育教师只有不怕辛苦,不计较得失,在这个平凡而又艰苦的岗位上发扬“蜡烛”和“人梯”精神,才是这种道德规范的生动体现而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

  1.1.3不断提高素质,努力进取创造一流的教学工作效果。

  体育教师的工作是以学生身心为对象,以教师自身的范例和感染力为重要手段的。一名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修养,充实体育学科理论知识,完善教育技巧,调整心理结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这个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对事业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决定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是体育教师所应遵循的重要道德准则。另外,努力进取,不断创新也应看作是体育教师道德规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1.2对待教育对象的道德

  对待教育对象的道德是体育教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

  1.2.1.热爱和关心学生

  一名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爱和关心也就失去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实践证明,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常常直接源于对他们的爱和关心。这种爱和关心可以开启心灵,消除隔阂和误会使他们体验到集体的温暖。

  1.2.2.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这种道德准则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体现。教师如果把自己的权力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必然会把斥责、讽刺、挖苦视为正常的教育手段而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我们应当倡导一种尊重人权崇尚平等,友爱互助的道德风尚。

  1.2.3.公正平等对待学生

  从社会各种关系网看,教师和学生可能存在亲疏之别。从教师个人的认识和观念出发,对学生的评价有高低之别。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排除这些干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成绩评定时要坚持原则不讲私情。出以公心,绝不拿原则作交易。偏心偏爱也是教师一种不道德行为。

  1.2.4.严格管理,严格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受社会委托,把他们培养成栋梁之才的社会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既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又表现出清晰的理性观念。因此,严格要求是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既顾及眼前的得失和辛苦,更看重未来的发展和前途。放松要求是违反教育道德的。

  1.3.对待体育教师群体和教育工作同行的道德

  教育学生成长不是一个教师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教育者群体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正确处理好体育教师间的关系,体育教师与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关系,体育教师与其它学科教师间的关系,不仅体现了体育教师本人的道德水准,而且还直接影响育人工作效果的好坏。体育教师对待教育者群体的道德主要包括:

  1.3.1.尊重和信任其他体育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尊重和信任教育同行,首先是尊重其人格和声誉。应坚决抛弃因个人恩怨而相互损毁拆台的行为。其次要尊重他人的劳动,妨碍其劳动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而贬低别人成绩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要特别防范相互猜疑相互贬低的旧习气,全面树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道德风尚。

  1.3.2.支持和配合同行工作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间的相互协作,教师与学生工作部门间的相互配合是经常的、多方面的。没有教师间和谐的交流,协调配合和相互支持,就不可能很好完成教育工作任务。因此相互配合是教师间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

  2.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2.1体育教师的知识构成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其一是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其二是体育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其三是心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前两种知识构成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内容,后一种是教师驾驭教育过程,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一个理想的教师来说其知识结构应具有下列特征:

  2.1.1.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

  2.1.2.扎实系统精深的体育学科方面知识。

  2.1.3.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

  教师需要具有上述知识结构是其工作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他只有掌握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知识,才可能为学生获得多方面知识提供机会,才可能及时发现有才能的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系统精深的体育专业知识,才可能培养学生达到较高水平。教师只有掌握心理学科知识才能正确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充分发展他们的各种潜在能力。

  2.2.体育教师能力构成

  教师的能力构成是与其工作任务,工作性质特点相关联的。从完成任务的角度来看应具有:

  2.2.1.对学生身心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能力

  2.2.2.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能力:包括处理好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能力,对学生思想特征动机等进行分析的能力,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能力等。

  2.2.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群体活动,维持正常生活管理制度等。

  2.2.4.较好的表达能力:教师的表达能力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手势”,“表情”,“姿态”等。其中语言表达是最重要的。语言能力包括准确选择用词和用字的能力,对表达内容进行选择和组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包括书写文字清晰准确,评语总结等简明扼要准确流畅。

  2.2.5.处理各种偶发事件能力:学校体育工作较为复杂,每位教师都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能否处理好偶发事件是教师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教师的机智来源于高度的自我控制力,来源于对实际情况的迅速判断和分析,来源于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和分寸感。

  2.3.体育教师的心理特征

  教师工作业绩好坏与其心理特征有一定关系。比较理想的教师应具有下列心理特征:

  2.3.1.良好的注意持久力和分配力。

  2.3.2.细致而深刻的观察力。

  2.3.3.良好的记忆力。

  2.3.4.敏锐和逻辑性很强的思维能力。

  2.3.5.创造性的想向能力。

  2.3.6.坚定的意志。

  2.3.7.丰富而又能恰当控制的情绪情感。

  2.3.8.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3.提高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教师素质状况直接影响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因此如何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要解决这一问题除提高教师的名分、待遇,为教师队伍总体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充裕的时间外。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进行职业培训考核和竞争上岗制度也是必要可行的。

  3.1.有计划有步骤提高各级教师的文化层次和学历水平。让那些文化层次高,在知识广度和专业理论上有成就的,教育理论教育技巧更先进更现代,技高一筹的骨干教师走上讲台发挥作用。

  3.2.实行定期的教师任期考核制度:目前各地已实行了教师年度考核、聘任考核等。通过定期的培训考核可以推动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和完善自我。

  3.3.对在职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训练学等方面。

  3.4.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师队伍中的作用。

  3.5.要建立和完善对教师的奖惩制度。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它必须具备以开拓创新竞争向上为鲜明特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做到人品第一,德才兼备,作风正派,坚持原则,为人师表。以诚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职业的素养9

  一、职业素养概述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从业者按职业岗位内在规范和要求养成的作风和行为习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人员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各有其特点,但一些共同的职业素养是所有职业必须具备的,概括起来包含三个方面。

  1.职业道德,也称职业操守,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狭义的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的、体现一定职业特征的、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职业意识与行为。职业意识是从业人员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职业理想、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等方面;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职业行为是由职业意识决定的,与职业意识相对应。

  3.职业技能,也称为职业能力,是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对于学生而言,职业技能就是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其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职业技能主要包括牢固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简言之,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

  二、会计职业素养

  会计是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较早、较多的专业之一。会计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人们从事会计职业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技能与职业情感等,主要包含胜任会计工作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以及会计职业技能等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会计既然是一种专业的职业,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标准或要求,这种道德标准既是一般社会道德规范的一部分,也应体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一般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二是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三是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四是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五是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六是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七是参与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八是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二)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

  会计职业意识是指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会计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会计职业行为是指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是职业目的达成的基础。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理想

  会计职业理想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会计人员对于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会计人员的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个人的远景规划,是个人的职业蓝图,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期待都密切相关。

  我国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等不同层级的会计人才评价制度。会计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的执业资格,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入门证”。 初级、中级、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评价的制度,其中取得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正确执行基本的财经法规;取得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专业知识,对本单位日常财务事项作出及时、准确的职业判断;取得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应当侧重掌握财务战略、企业并购、股权激励、衍生工具、金融资产转移、财务综合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取得正高级会计职称的人员,应当侧重掌握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控、资本运作、信息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准备往职业会计师、内部审计方向发展的会计人员,可以考虑注册会计师考试,根据企业特点,还可以考虑国际公认注册会计师考试。

  2.会计工作创新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人员的服务目标是为决策者的管理活动提供帮助,而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会计人员能力发挥的精髓在于知识的活用,知识的活用意味着突破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

  3.团结协作精神

  出纳、会计及财务主管等各个会计岗位的工作是相互关联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会计人员要具有分工合作的团队意识,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

  (三)会计职业技能

  会计职业技能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活动,承担会计责任的能力和手段。会计既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会计职业技能包含内容较广,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知识、会计操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交流能力以和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1.会计专业知识

  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的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会计专业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金融、财政、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完成会计业务处理。二是法律知识,会计人员履行职能,自始至终都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约,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的相关知识。三是计算机知识,计算机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工具,不仅会计核算要利用计算机,会计部门与企业内外部门的业务往来都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因而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

  2.会计操作能力

  会计操作能力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会计操作能力应建立在各会计岗位的职业背景之上。进行日常核算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会计核算的能力,如编制和传递会计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对账、结账,制表等,熟悉会计工作的基础规范,具备对我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条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成本计算与分析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成本管理业务能力,具备成本计算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进行财务分析管理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分析业务能力,有敏捷的计算能力,对影响财务报告分析的因素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3.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会计人员按照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及经营特点,灵活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企业发生的不确定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程序等做出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4.丰富的知识结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的工作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会计问题依靠单一的会计知识无法解决,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当前的会计工作。丰富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对历史发展、世界的不同文化和国际视野的理解;对人类基本行为知识的掌握;对思想、政治、社会差别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书面和口头交流能力以及正式或非正式地表达意见的技巧等。

  5.交流与沟通能力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只有在有效沟通下,才能发挥会计信息的沟通效能。由于会计核算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独立、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和财务状况,它不能因为企业领导或某些人的意志所左右,更不能制造假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运用尽责规律处理好与领导、部门、上级主管等内部人际关系,取得领导和各部门的信任和理解,主动与领导沟通,使他们掌握会计法,让他们增加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法律责任感。

  6.终身学习的能力

  会计职业是一个时间性很强的专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会计所处的环境。每年都有新的规范出台,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以适应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会计工作从会计核算到财务管理和财务预测等功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变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解决这些新问题、新情况需要知识与方法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因此,会计人员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和会计职业技能三者是相互作用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宏观上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学习提高会计职业技能;反过来,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意识与行为的提高,也会促进会计职业技能的发展。

职业的素养10

  1编辑的“编辑家”素养

  编辑首先必须是杂家,这样才是合格的,但停留在杂家的层面只是“编辑匠”,在杂家的基础上再做专家才是“编辑家”。一个称职且优秀的编辑在对文章的编辑加工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应付稿件,不是简单地执行编辑规范,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自己的策划,有目标地选择作者,运用自己的学术理解力按照编辑规范对文章进行“修饰加工”,与作者共同完成作品的创作,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编辑还必须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化的编辑手段,保证文章内容和版式的规范化、标准化。这些编辑手段不仅包括传统的编辑和校对工作,而且包括现代化的排版、版式设计和图表制作等工作。此外,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习惯于通过网络查询文献,因此,高校学报的编辑还要具备网页制作和维护的能力,能够将学报的文章及时上传到自己的网络平台或者知网、维普、万方等网络出版运营商的数据库平台,以便更多的读者查询、阅读和下载。

  2编辑的“学科专家”素养

  高校学报编辑要能编出好文章,除了具备编辑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对自己负责栏目的专业知识有很好的了解。一篇文章在所属学科领域是否具有开拓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文章刊登后能否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编辑是最初的判断者,这就要求编辑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只有编辑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才能具备与作者、读者对话的能力,才能鉴别、加工专业性强、学术性高的文章,才能策划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选题,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1992年,时任中国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理事长的杨焕章教授,在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学报编辑学者化”的口号。一时间“,学者型编辑”引起了编辑界的共鸣。可以说,学者型编辑是高校学报编辑出版中知识类型最全面、知识结构最合理的人才,是学报编辑努力的最终目标,也是学报对编辑的最高要求。这类编辑不仅是期刊界的优秀学者,是科技界优秀学者的组成部分,也是期刊界编辑加工能力的高手,他们架起的科学研究与成果交流及传播的桥梁才最合理、最科学、最快捷。数字化时代,作者投稿基本不用纸质版本,更多的是通过电子邮件或者学报对外开放的网络投稿系统,他们的投稿成本很低,很多作者有“一稿多投”的行为,因此学报的自由来稿很多。而如何在海量的自由来稿中甄别出符合自身学报要求的稿件,是学报编辑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作为高校学报中的学者型编辑,只有让自己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行家,才能识别出有潜力的“原料”,制造出有价值的“产品”,从而吸引更多有鉴赏力的“买家”,为学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3编辑的“外交家”素养

  传统的纸媒时代,编辑给人的形象是整天埋头看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数字化时代,高校学报编辑应该能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做好对内对外的联系工作以及学术信息交流工作,成为业界、学界的“外交官”。强调学报编辑的社交能力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学报作为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传递各学科研究信息的桥梁,本身就是一种交际工具。高校学报的出版包括收稿、编辑初审稿件、送专家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工作过程中要与作者、审稿专家、读者、编委、排版员、印刷员、发行员、国内外重要数据库的联络员等人打交道,要能保证期刊的正常出版,编辑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出色的社交协调能力能够保证学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学报的办刊实践来看,编辑与作者的关系贯穿于学报出版的全过程,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刊物成功的黄金法则。因此,编辑在文章初审时,对每篇来稿都要持客观、公正、平等的态度,并且及时处理稿件,将审稿结果及时告知作者,从而增加作者对学报的信任。稿件录用后,责任编辑在对文章的编辑加工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切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作者。文章通过初审后,编辑要将之送请专家审核。在这个过程中,编辑首先要了解审稿专家的研究方向及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多种方式邀请其担任学报的审稿专家,然后将文章送请其审核。待审稿意见回来后,编辑要认真研读专家的意见,有不懂或者有争议的地方要及时向专家请教,从而对文章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于与读者的“外交”,就是采用约谈、电子邮件、电话访谈、座谈会等方式与读者沟通或交流,了解学报的学术水平、编辑质量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交流,既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栏目策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稿源;又可以改进学报的形象,增加学报的亲和力,从而提高学报的办刊质量,获得更多读者的青睐。此外,编辑要与技术方案提供商、网络出版运营商等营销机构沟通与合作,及时将学报的内容呈现给读者。技术方案提供商为学报设计的采编系统必须符合学报自己的特点,在系统的设计与维护过程中,编辑要与他们保持联络,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保证采编系统的正常运转。而学报按期出版后,编辑要与网络运营商联络,及时将期刊的电子版本传至网络平台,供读者阅读和下载。

  4编辑的“经纪人”素养

  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报的市场特质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高校学报的编辑要树立商品意识,融入“经纪人”的色彩,在审稿专家、作者与读者之间搭建“经纪人”的桥梁,适应市场经济对编辑提出的新要求。编辑工作就是处理好学报与作者、读者之间的关系。作者是论文的直接生产者,读者是论文的直接消费者,编辑在其中起着桥梁和沟通者的角色。这种“经纪人”作用体现在两个环节,一是文章送外审阶段,编辑搭起了作者与审稿专家之间的桥梁,将专家的审核意见准确地反馈给作者,对作者提出的异议部分再次向审稿专家请教,这样的桥梁与沟通为学报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提供了保障;二是学报出版发行后,编辑搭起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编辑既离不开作者和读者,又有与他们不同的立场和视角,从而形成了比作者更了解读者需求、比读者更熟悉作者特点的优势。因此,编辑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要根据读者的需求策划选题;另一方面要向作者介绍读者的需求,引导作者创作出既符合作者的研究范围又能满足读者需求的作品,达到作者、读者与学报三方共赢的结果。

  5编辑的“企业家”素养

  目前,科技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度相当低,高校学报更是如此,其网络版和电子版一般授予网络出版运营单位,他们每年根据文章的下载量给予学报一定的稿酬,这些稿酬相对于学报的编辑出版发行成本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高校学报要想在数字化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注重学报的社会影响力之外,还必须关注学报的经济效益。而长期以来的政策性导向使得学报编辑的市场意识淡薄、学报的市场功能脆弱。因此,为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促进学报更好地发展,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营销能力,在生产文化商品———学报的系统工程中充当“企业家”的角色。期刊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有生产和销售的过程。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对高校学报这类学术期刊作过明确的解释:“新闻出版事业,除了它传递的信息、搭载的内容具有意识形态的作用外,它的所有环节都是一个产品生产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出版要兼顾学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要注重出版质量,做好创新性成果的.推介和转化,实现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高度统一,扮演“企业家”的社会角色。目前高校学报的办刊大多由学校全额拨款,经费较为紧张,而且出版成本逐年增加。要利用有限的经费办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具的学报,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学报在审稿、编辑、发行的全过程实行目标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一,目前高校学报对自由来稿和专家约稿大多执行严格的“双盲审制”,请专家审核文章需要支付一定的报酬,如果学报编辑对所有自由来稿都不加甄别地全部实行双盲审,这对学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就需要编辑在此发挥“政治家”“编辑家”和“学科专家”的作用,只将学术质量较高、编辑水平较规范的文章送专家审稿。文章犹如企业生产中的原材料,只有质量好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才能为学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文章的加工过程大多要经过4~5次的编辑、校对,在这个过程中,浪费最多的就是纸张以及排版工人的劳动。

  经验显示:优秀的编辑只要2~3次的修改就能达到文章“齐”“清”“定”的要求。而且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很多工作可以通过网络、运用各种软件来完成,这样就对编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编辑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能够娴熟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办公软件,加之精湛的编辑加工技能,就可以节省部分办公费用和排版人员的人力资源成本。第三,编辑要有商人一样敏锐的眼光,能及时洞悉读者的需求,并且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选题策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稿源,出版读者需要的期刊,实现企业运营中的“按需生产”,以减少生产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第四,学报按时按期出版发行后,编辑要做好营销工作,要像商人一样在选题策划时就要预测产品的市场定位、读者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可能的消费群体,并且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宣传、销售策略,争取更多的读者阅读、下载和订阅,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职业的素养11

  六月的职业化素养培训,首先通过残酷的"报数竞争"团建活动引出了领导的角色和团队建设及管理的重要性,接下从团队的认知、团队的建设和团队的管理三个部分进行了更为深入和详细的阐述,之后的绩效管理知识和最后的ppT编制和展示技巧,让所有参加培训人员又接受了大量的知识熏陶。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收获:

  一、"报数"团建活动———全力以赴,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本期培训的"报数"团建活动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次活动。我们所有参训人员被分为两队,我带领的二队和邵阳带领的一对通过报数决定输赢,输的一方队长要按要求做仰卧起坐接受惩罚。活动中我们队在几轮的报数过程中,不断加强训练,汲取教训,提高速度,最后与二队各输赢三场,打成平手。通过活动我体会到:

  1、作为队长,在接受惩罚时,我深刻体会到,作为领导,即使在最累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住,相信自己,全力以赴,永不放弃,才能带领团队坚持到底,走向胜利。

  2、作为组织,哪怕一个人报数出错,就会决定整个团队的成败。正如在工作中,哪怕一个组员的效率低了一点点,就会决定整个团队的`效率;同样,如果每个人都能提高一点点效率,组织效率就能迈出一大步。

  看着邵阳接受惩罚做仰卧起坐的背影,我觉得像极了工作中的领导。我们的董事长、总经理、分管领导和上司,他们表面上坐在高高的位置上,风光无限,但岂不知我们挨批评的时候,他们会因为我们的一点点失误和粗心大意,在被更高的领导斥责和痛骂。我们无法想象,他们又为我们企业的发展担负了多大的责任,承担了多大的压力和风险。

  由此,我深切的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应该牢记自己的职责和目标,尽最大可能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对团队最大的贡献;倘若作为领导,我会先燃烧自己,点燃团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带领团队,在如同黎明前黑暗的成功路上,勇往直前,全力以赴,永不放弃,直至成功!

  二、团队建设与管理———不同学习风格的实际应用

  通过培训测试,我了解了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接收和处理信息和知识的主观偏好方式,这就是学习风格,而我自己属于应用型的学习风格,这意味着我在学习中需要注意四点:一是要多注意锻炼自己的抽象概括和反思观察的学习能力;二是应该在平常多加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三是要加强逻辑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逻辑分析水平;四是要在解决问题时,多分析多提问,多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fsir)努力将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去解决各种问题。

  不同的学习风格并无高低、对错、好坏之分,也不涉及能力问题,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惯用方式,我也准备让女儿也测试一下,使她了解和认识她属于哪一种学习风格和学习倾向,使她在学习和接收新的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避免自己的不足,尝试不同的新的学习风格。

  三、冲突管理——实用而有效

  冲突管理节,使我们学到了冲突产生的原因和作用、冲突的解决策略、冲突风格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的不同结果以及各种冲突处理的策略和使用情境。

  在日常工作中,冲突问题客观存在,冲突的重要诱因就是竞争,我们应当正视团队中的冲突问题,看到冲突的积极一面,在团队中保持适当的冲突水平,使团队拥有创新的活力,更加灵活迅速的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

  先做人,后做事,企业的成长,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努力;而员工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这块平台。职业素养是员工对自身工作了解和适应能力的体现,体现了公司整体风貌,而本次职业素养的培训,使我们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到了很多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特别感谢苏萌老师的辛勤工作和精彩授,我希望这次职业化素养培训知识都能转化为实践和行动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得到更大的提升!

职业的素养12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的内涵和构成

  体育教师职业素养与教师职业素养的结构内涵一致,但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两者在结构外延上存在差异性。另外,体育研究者因所处环境和看问题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表述上也存在差异。汪国新认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崇高的思想品质,广博的基拙知识以及全面的业务能力[4]。张洁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应包括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健康的人格心理,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较高的科学素养,完善的知识结构,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指导学生训练和身体锻炼能力,专项训练和专项理论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敬业乐业等要素[5]。李翠琴认为职业素养是一个具有动态发展内涵的多维度概念。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和功能发挥的核心要素。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形象、职业道德、知识结构、示范导引技巧和科研能力[6]。蒋菠等人将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结构分为职业课堂善教、职业业务技能、职业仪表言行、职业法规遵守、职业协作配合5个维度[7]。汤利军等人从管理学角度,分析在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6种素质:远景规划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创建信任的课堂组织文化能力;培养学生终生锻炼能力;自身养成终生学习能力[8]。Reston认为一位称职的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体育价值观(values),体育知识(knowledge),体育技能(skills),组织激励学生的能力(manage),自我评价(assessment)和反省(reflection)的意识和能力[9]。

  关于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的相关研究

  陈海波的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紧密联系。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先决条件,没有体育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刻认识,没有先进的体育课程改革思想观念的配合,体育课程改革将是不彻底的,也不可能是长久的[10]。李聪莉研究发现美国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有:知识内容,成长和发展,学习和学习者,计划编制和指导,管理和动机,交流思想,对学习者评价,反思,协作[11]。孙琨懿的研究表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整个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12]。贺恒德关于中英体育院系师资情况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国在教师培养上的差异[13]。刘波分析了中德体育师资培养的异同点,认为差异的原因包括两国社会经济条件、文化教育传统、体育发展程度和对体育教师职业认识等方面[14]。张燕杰的研究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特色”缺失的主客观因素。客观上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特色”缺失的根源在于政策的引导,主要是以学位、科研论文作为唯一的提职标准,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上变成了一种“软指标”。主观上相关政策向着高学历、高科研能力的方向指引,造成教师为“进步”攻外语、考学历、写论文、拓展关系,教师的工作重点偏离教学活动[15].。格日勒从“作用理论”的角度调查了学生对体育教师的选择性取向,结果显示:学生最喜欢“知识全面、教学认真”的体育教师,最反感“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教师[16]。蒋菠等人通过对重庆市8所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教师职业素养存在部分失范的现象[7]。魏晓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重庆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状态进行了调查,归纳出体育教师的5种工作状态,即动机强一有能力一有作为、动机强一能力差一无作为、动机弱一能力差一无作为、动机弱一有能力一无作为、动机强一有能力一无作为[17]。

  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结合多学科,对“体育教师职业素养”这个概念进行了较广泛的讨论。但存在概念定义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缺乏层次性,逻辑性,以致与其它概念相混淆,影响研究的深入进展。对中小学和公办高校体育教师研究较多,但缺乏对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体育教师这个群体的职业素养的研究。多数研究是教师的自我评价,但缺乏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科学性和真实性会受影响。大多是定性的研究,缺乏定量的研究。

  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上趋向运用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为研究提供新的工具和视角。如“质性研究”,“作用理论”等。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范围更具选择性和针对性。如有针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有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有针对不同民族地区的研究等。研究的落脚点趋向与于对体育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中培训的思考。从体育教师素养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使得研究更为深入。比较国外体育教育的状况,借鉴国外教学理念和师资培养经验。

职业的素养13

  一、如何开展职业素养教育

  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素养,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完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一是制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案》,整体规划学生职业素质体系;二是实施职业素养教育进课堂,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其次,职校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要突出职业能力素质的训练和养成。熟练的专业技能与深厚的职业素质是职教培养人才的强项。在教学中突出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教育,力图使学生在校期间基本完成上岗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缩短学生走入社会岗位后的适应期,提高就业适应性和成功率。最后,在教学中职业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素养。事实表明,很多职校生在独立性、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校期间职校生就应有意识地主动培养这些职业素养。同时,要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二、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应从新生入学开始职业素养教育进课堂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根据不同年级确立不同教育内容、目标与方法,选择恰当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构建全程指导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认识专业的基础上完成职业素养教育。俗话说“十打誓言,不如一个行动”,教师要指导学生尽早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让他们在学生时代做好从“学校人”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准备,以便就业后更快适应职业生活,从容应对社会环境,更好、更快地在职业生涯的阶梯上攀登。

  2.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要丰富教学环节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要丰富教学环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如举办“我爱我的专业”演讲、征文比赛;在实习中开展“爱岗敬业”摄影比赛;定期举办“我怎样成为我心中想成为的人”等主题班会;增加案例故事;设计“学以致用”“名言”“问题聚焦”等,配合职业素养进课堂。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社会实践等能调动学生参与的方法实施教学,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教学。

  3.职业素养教育的真谛在于可持续发展开展职业素养进课堂,应围绕“发展”二字,教师要使学生懂得职业素养与人生职业发展的关系。针对职校生的特点,笔者学校通过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立、发展台阶构建、发展措施制定四个环节,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环节的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及成才观,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职业的素养14

  员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的要点

  1、提升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一般是指在道德品养方面上所具有的修养。作为一名石油企业炼制操作人员,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企业员工要敬业爱岗,要有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要有全心全意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精神,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将兰州石化也已形成的职业道德文化落实到工作中,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

  2、认真学习提升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知识三方面。作为一名石油企业炼制操作人员,要有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以利于全面完成素养教育的任务。既要努力做到有专长,又要广泛涉猎,既要精通一门岗位技能,又要研究与之相关的理论科学知识。在20xx年我要努力学习石油炼制科学知识,系统地掌握石油化工基本原理,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并把工作实践上升为理论,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水平。结合兰州石化创建“五型班组”活动,合理安排继续教育学习的时间,增长知识,拓宽知识面,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会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兰州石化发展服务。

  3、掌握较强的能力素养

  石油企业员工的能力素养,除了掌握一般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求具有开拓能力,这种开拓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第一,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包括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第二,具有创造能力。第三,具有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面对一个高科技、高节奏、高竞争和高压力的二十一世纪,企业不断在改革和创新适应新的形势,石油企业员工要具有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素养。只有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企业发展,我要做到:虚心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苦练基本功,多读书,勤做笔记,长期坚持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素养能力,并积极参加车间、班组组织的各种能力培训,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

  心理素养指表现在自身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养的心理特征。我要努力将自己的心理素养调整好,力争达到以下表现:

  (1)广泛的兴趣。

  (2)高尚的道德情感。对企业、对所从事的职业道德感。

  (3)坚强的意志。表现为明确的目的性;一贯的坚持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克服困难的勇气性。

  (4)良好的性格特征。要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与人为善,温和宽厚

  5)发达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5、健康的身体素养

  健康标志可分为:

  (1)精力充沛,能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

  (2)身体各部分发育良好,功能正常;

  (3)随机应变的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等。为了能更好的工作,我将根据自己倒班性养,制定出详细的锻炼计划,努力提升自身的身体素养。

  员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的途径

  1.做品德高尚的.人

  素养的第一要素是德,一名优秀员工,首先应该是一名品德高尚的人。没有“德”的“才”,不算“人才”,是“鬼才”,是“奸才”,会给国家或社会带来危害。

  高尚的品德比卓越的才华更可贵。对任何领域而言,道德是获胜的首要因素,光有能力无法形成力量,将高尚的道德品养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才能显出成效,“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所以我们要习惯于从生活小事提升自己的品德。

  做人要诚实、正直、助人为乐;做事要光明磊落,不要背后搞小动作;办企业必须讲究诚信,“诚信经营,顾客满意”,才能永续经营。

  2.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能力相对弱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受尊重的人。忠诚是最珍贵的情感和行为的付出。企业需要忠诚的员工。因为忠诚,员工才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因为忠诚,才能同甘共苦,同心协力;因为忠诚,才能肝胆相照,患难与共。任何时候,忠诚永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3.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命令

  大到一个国家、军队,小到一个企业、部门,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是否完美地贯彻了服从的观念。

  一个企业,如果纪律松懈,员工就会斗志松懈,反之,如纪律严明、赏罚有度,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就会油然而生。

  4.增强使命感,多提合理化建议

  使命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强烈的使命感可以改变一个企业并造就有才华的员工。与企业同甘共苦、荣辱与共。抛开功利思想,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会让你出类拔萃,会让你更优秀。

  5.顾全大局,将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个人无论什么原因,只要失去了职业道德就失去了人们对他最根本的信任,不要为自己所获得的一点眼前利益沾沾自喜。在任何一个企业,顾全大局、将组织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员工生存的根基,大局观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眼光要长远,不应只盯住工资,患得患失。一个人如果只为工资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那他的人生目标是灰暗的。事业上的成功者,往往并不是那些只为金钱而工作的人,而是那些有高尚目标的人,有高境界的人。

  6.要有忧患意识,关心企业发展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企业兴亡,员工有责。员工必须关心企业的发展,心忧企业兴衰,与企业一同成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高度的危机意识是一个优秀员工应具有的思想品养。企业员工的忧患意识更能决定企业的成败荣衰。所以“惟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

职业的素养15

  摘要: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但随着产业大军队伍的不断壮大,其职业素养可谓良莠不齐。据调查,大多职业院校以“高就业率”为己任,把技能教育放在核心位置,所培养的学生均有着过硬的专业基本功,但学校往往忽略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造成学生职业教育素养教育的严重缺失,已就业的毕业生普遍缺乏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这使得职业教育中的“素养教育”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职业;素养;疏导;实践

  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的专门研究,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策略。

  1语文教师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过硬的语文基础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应多关注职教前沿、多了解职教精神、多接触企业,成为“职教通”,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多.关注职教前沿,学习职教精神;多走进企业,领悟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多接触、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以中职语文新大纲为标准,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中职语文新大纲中,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设置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每个模块都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各模块中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是基础,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等语文基础能力,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是提升,侧重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职业模块,在教学内容上,多是关于职业定位、职业理想、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在学习中,学生可通过对文本的学习,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培养健康的职业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拓展模块,则是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提升,对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3依据教材,深入挖掘文本职业素养内涵。

  中职语文教学工作,要在遵循新大纲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时数,深入挖掘文本职业素养内涵,以达到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其中,零点起飞,启发学生放飞人生梦想;品读职业,引领学会恪守职业道德;直面社会,教育学生塑造其健康人格;走进经济,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寻物象,引导学生守望自然。

  4建立语文学科的发展性评价机制

  20xx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步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评价的重点应放在评判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上,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评判学生,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并以此激励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了建立语文学科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力求评价体系多元化,在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以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为主,分别从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测评学生的语文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由期末卷面分数决定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局面。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所采用的评价体系,平时表现和期末成绩的比例分别占65%、35%,其中,平时成绩的评价由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组成,确保评价的合理公平公正性。

  5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职业体验。

  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职业岗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良好形式。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到社会上实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以后学生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增强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优势。笔者所在的学校,于20xx年设立由语文教师和德育教师组成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学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职业体验,并要求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报告,再由领导小组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继而指导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一员,笔者总结得出,有益、恰当的社会实践,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6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疏导,使其形成健康人格。

  近年来,学生频发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不容忽视的现象,就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心理素质的疏导就显得更为重要。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学科教学,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疏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6.1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形成向上、积极、乐观、进取的健康人格。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语文”的观念,要明白语文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视和开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杨道麟先生在《语文教育学导论》中指出:“语文教育不应当仅仅是静静地传授知识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且应当是充满时代气息、跳动时代脉搏,反映人类智慧的场所。”为此,语文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要多向学生推介中外名人传记、名著作品,使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从作品中学到知识、读懂人文、汲取养分;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走入社会,通过鲜活的社会现象和实例,学生可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有机融合,有效避免自我认知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现象,从而进一步去读懂社会、读懂人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6.2通过批阅作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并对学生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干预。中职学生正处于十五、六岁的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他们往往比较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拼命封闭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不愿与家长、教师和同学交流,而往往把真情实感诉诸于笔端,在作业、周记和作文中流露自己的内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可通过批阅学生作业、周记、作文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助于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于如何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比如:如何通过德育课、心理健康课等公共基础课的共同作用,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师如何“以身示范”,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校如何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等等。笔者在此呼吁:希望更多地职业教育工作者能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问题,也希望更多地语文教师能投入到“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中,使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更上一个新台阶,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切实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Z].20xx.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20xx.

  [3]张玉荣.中职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xx(z1).

  [4]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Z].20xx.

  [5]杨道麟著.语文教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56.

  [6]张曼.浅议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J].中学生导报,20xx(28).

  [7]论语全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29.

【职业的素养】相关文章:

职业的素养11-02

职业素养的修炼04-21

职业素养的特征10-31

职业素养论文04-12

职业素养总结02-13

职业素养的总结02-13

职业素养的总结12-02

职业基本素养01-17

秘书的职业素养02-10

员工必备职业素养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