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时间:2022-11-08 20:43:2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1

  活动目标:

  1、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旋律a b C乐段。2、熟悉乐曲旋律,能用身体动作表现小奶牛的动作。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听音乐A段

  1、手指律动:

  师:伸出小手来,收回小手去。

  有一个美丽的农场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奶牛,奶牛妈妈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小奶牛做早操。

  2、幼儿随着音乐做早操,律动音乐

  师:小奶牛们每天早晨都会早早起床来一起做早操,她们每天锻炼什么身体,强壮极了。

  二、听音乐B段

  1、师: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牛奶工来啦!农场里有个好吃懒做的牛,他每天什么都不做,每天都会来偷奶牛的.牛奶喝。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小奶牛不会让他得逞的,让我们都来找找小奶牛们都在哪里?

  师:有一只小奶牛想了一个好办法,它要变成一颗圆圆的石头,当牛奶工来的时候他一动也不动。

  4、师:小奶牛们都变成石头一动不动,看谁会变成石头?

  哎呀,本来可以有牛奶喝的,可是这下什么都没有了。

  三、在听音乐C段,幼儿学变石头

  1、教师:小奶牛们,牛奶工已经走了,有了这个办法,牛奶工就不会得逞了,让我们一起来玩小奶牛这个游戏吧!

  2、师:请幼儿先休息吧

  四、完整听音乐,幼儿学玩表演游戏

  师:你是小奶牛吗?老师试探小奶牛

  师:动的小奶牛就会被牛奶工取走自己的牛奶。

  师:奶牛妈妈发现我身边的小奶牛丢了自己的牛奶,为什么?再有牛奶工来了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五、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

  1、第A部分:小牛乖乖们,要做操了。

  2、第B部分:牛奶工来了,取牛奶,小牛们快快跑到合适的位置变成石头。

  3、第C部分:牛奶工找奶牛,你是小奶牛变得吗?推一推小奶牛看他动不动

  4、小结:奶牛在变成石头的时候不管牛奶工怎么推怎么骗都要不能动,也不能发出声音。

  5、师:狡猾的牛奶工发现我们的秘密,这回不能变石头了,我们要变成别的躲藏起来,你想变成什么来躲避牛奶工呢?

  6、师:听音乐,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准备休息!

  六、小结

  牛奶工没有找到牛奶,很饿,说好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小奶牛们给自己鼓励下吧!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2

  主持人: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这次的活动幼儿成果展,共同见证小一班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成果。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欣赏孩子的表演,参观孩子的作品,同时为我们的活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活动流程:

  一、欢迎爸爸妈妈的到来,在音乐声中邀请爸爸妈妈入座。

  二、歌曲欣赏:

  1.集体表演:《我家有几口》、《亲亲热热在一起》、《快跳起来》、《哈哈笑》。

  2.个人表演:《雨小雨》、《两只小象》。

  三、古诗欣赏

  1.集体背诵:《江南》、《清明》。

  2.分组背诵:《所见》、《绝句》。

  3.分句背诵:《咏柳》、《春晓》。

  四、舞蹈欣赏:

  1.集体表演:《春天》、《庆祝》。

  2.个人舞蹈:《我真棒》,有韩雅倩、房雪莹等进行表演。

  五、故事表演:

  1.房腾宇《愉快的一天》

  2.董雨萌《小松鼠的伞》

  3.刘元昊《太阳生病了》

  六、儿歌欣赏:

  1.集体表演:《小老鼠》、《小柳絮》、《布娃娃》、《小眼睛》、《小水杯》、《宝宝的房间》。

  2.分组表演:《动起来》、《轮子歌》、《夏天的太阳很顽皮》、《小水洼》。

  3.个人表演:《彩色的梦》、《给妈妈过生日》、《拼小人》、《我会骨碌碌》、《鱼来小鱼来》、《钻泥巴》。

  七、数学内容展示:

  1.唱数120、点数1-5。

  2.展示对图形的认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

  3.2、3、4的形成极其意义。

  4.按形状、颜色、小等排序。

  八、参观孩子的作品:泥工、折纸、图画,希望家长肯定孩子的作品,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

  九、结束

  再次感谢家长的到来,祝各位家长身体健康,工作顺心,祝小朋友天天开心,过一个快乐的暑假,成果展到此结束,希望家长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3、小班亲子礁小班亲子礁四则

  钻山洞

  游戏目标:

  1.训隶觉和四肢着地爬行的`能力。

  2.训练听觉和提高辨别声源的能力。

  游戏准备:山洞玩具

  游戏方法:

  1,中的一人趴在地上,腹部和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小山洞”,另一人在“山洞”的一边用小铃等发声玩具吸引幼儿,让其从“山洞”中钻过来。

  2,根据幼儿的情况,可以增加难度,出示山洞玩具,和宝宝一起排队从山洞内爬过,或在另一头逗引幼儿爬过来。

  拾豆豆

  目标:训练孩子拇指与食指捏拾细小物品这一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有利于促进脑功能的发展。

  准备:每位幼儿自带干净的瓶子23只,各类豆豆(请家长忙带)

  方法:

  教师准备一些干净的豆豆放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用手去拾,并放入瓶子内,家长加以引导和必要的助。

  注意:孩子捡豆豆时,妈妈或家人应在一旁照看,以免孩子将豆吞入口中。

  水果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与家长共同操作的兴趣。

  2、初步尝试使用固体胶。

  活动准备:

  1、水果花篮图人手一张

  2、各种水果造型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漂亮的水果花篮引题

  2、演示使用固体胶

  3、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水果花篮。

  4、展示作品,分发奖品。

  兔子跳圈

  目标:练习双脚离地连续跳,2岁半以上的宝宝可以连续跳2米,不宜距离太长,以免宝宝疲劳。连续跳是练习弹跳力的方法之一。

  准备:呼啦圈,事先画好起点和终点

  玩法:1、带兔子的胸饰或者竖起两个手指放在头上代表兔子耳朵,双足离地跳跃,跳到终点。

  2、在起点另一头放置呼啦圈作兔子的家,让宝宝离开圈2米,用双脚跳到兔子的家。家长在“家”等待宝宝。

  3、、幼儿与家长合作,每组两个呼啦圈,家长忙放呼啦圈,幼儿跳圈,直到到终点。给予贴纸奖励。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手指小肌肉活动,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不同身体部位的名称。

  2、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3、体验听音乐玩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小跳蚤

  三、活动过程

  1、《手指变变变》的游戏导入活动,变出小跳蚤引起幼儿兴趣。

  2、通过游戏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

  (1)师:小跳蚤一种很小很小的虫子,这小虫子不会飞,喜欢跳来跳去,爬来爬去。(师用两个手指在自己的身上爬了起来)

  (2)与幼儿互动,了解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看,我的小跳蚤还想到宝宝们的身上来爬一爬呢,看它爬到哪了?(师当“小跳蚤”爬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并快乐地和孩子们互动起来)。

  “小跳蚤”跳到不同幼儿的身上,并提问“在XXX的哪里?”教师把“小跳蚤”爬到了孩子们的头顶、肩膀、腰、膝盖和小脚丫上。

  3、感受歌曲,体验音阶的上行和下行。

  (1)引导幼儿根据歌曲的节奏念歌词。

  师让“小跳蚤”回到了自己的脚上问“看,小跳蚤又到哪里了?”,(老师脚上!)“哈哈,它现在要爬咯,爬啊爬啊爬啊爬啊,看它爬到哪了?看看。你的小跳蚤是不是也爬到这里了?”

  带领幼儿边边有节奏地念歌词,同时配合手指动作。幼儿跟念,并在最后一句“最后咬到了小脚丫”时轻轻地捏自己脚趾,并轻轻地发出“啊”的声音。!(每到歌词中的一个身体部位手指就停一下,观察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停在相应的部位,也可以问孩子们现在小跳蚤爬都什么地方了。)

  (2)教师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上行和下行

  A、教师唱起歌曲《小跳蚤》,引导幼儿地边听边做起了动作。

  B、引导跟着老师边唱边玩

  师:“听,我的.小跳蚤都快乐地唱起了歌,你的小跳蚤快乐吗?”孩(快乐)“那让你的小跳蚤也快乐地唱起来吧!”

  4玩《小跳蚤》游戏,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1)师幼互动

  师:“哈哈,我的小跳蚤很调皮,它呀还喜欢跳到快乐的宝宝身上,谁唱得最开心,我的小跳蚤就要到他的身上去爬一爬哦!”

  (2)分角色表演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只调皮的小跳蚤?谁想来试试?请到的小跳蚤起立,去找你的好朋友爬一爬吧!小跳蚤爬到你身上时请你快乐地唱起来,好吗

  (3)交换角色表演唱。

  3、游戏结束:

  小朋友当小跳蚤到客人老师和爸爸妈妈身上爬爬。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4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处于懵懂时期,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探索世界不妨从幼儿自身开始。身体是每个孩子都有的,却很少有机会去仔细观察它,创设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感受,在游戏中萌发对身体的初步探索兴趣。

  在活动形式安排上,我考虑到了幼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动"的.特点,通过看、说、摸、跳等形式,让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充分地感知、体验、表达,在发展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获得保护身体的粗浅知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初步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运用身体各部位积极参与活动,感受身体的重要性。

  3.体验游戏的乐趣,萌发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初步的认识人体的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10个呼啦圈,一块大布,每人一张拼图,三首奥尔夫音乐。

  活动过程:

  一、韵律导入,认知身体"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部位吗?"(有脚、头、肩膀……)"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一下它们,从头开始吧!"

  二、摸摸猜猜,学说儿歌过渡:"小朋友真棒,身体的各个部位:头、手、脚都协调地动起来了。现在先请小朋友坐下,我们来玩个猜猜看的游戏。"1.幼儿触摸,进一步认识身体。

  "这块大布下藏着一个人,我们来摸一摸,猜猜你摸到他身体的哪个部位。"2.揭示人体部位名称,学说"我的xx"。

  3.完整说儿歌。

  三、呼啦圈游戏,协调动作"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呼啦圈游戏。"1.介绍游戏规则。

  2.听音乐(奥尔夫--开始、停止的音乐。)玩游戏,适当增加难度。

  四、模仿想象,迁移经验过渡:我们认识了身体的这么多部位,好能干啊!你的身体平时都干些什么事,谁能表演一下?(洗脸、刷牙、打电话……)

  1.模仿生活动作。

  2.归纳提升保护身体的办法,升华爱惜身体、珍爱生命的情感。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5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重和音乐强弱的对比。

  2.能完整演唱歌曲,并自主选择角色参与游戏。

  3.体验玩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大猫小描》音乐

  3.“猫妈妈”头饰

  活动过程:

  1.话题导人。“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喵喵喵喵喵是谁呀?”(带领幼儿学说喵喵喵喵。)

  2.听辨两段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不同。

  (1)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听一听,是大猫来了还是小猫来了?(教师分别弹奏两段音乐。)

  (2)你是怎么知道的?大猫的声音怎么样?小猫的声音又怎么样?

  (3)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的声音。

  3.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

  (1)大猫想认识你们,和你们做朋友。大猫先要介绍自己,听!“我是一只大猫,我的声音很大,喵喵喵喵喵。”这是谁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

  (2)小猫也想来介绍自己呢!小猫的声音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

  (3)一起学一学大猫和小猫。

  4.玩“找妈妈”游戏,加深对音乐和歌词的印象。

  请幼儿分别扮演“大猫”和“小猫”,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听音乐,根据强弱的不同,判断是大猫还是小猫,然后边唱歌边做动作跑到老师的跟前。

  5.音乐游戏“找小猫”。

  游戏规则:大家听音乐一起边表演边唱歌,唱完小猫“喵喵喵喵喵”之后,请扮小猫的幼儿赶紧找个地方躲起来,扮演大猫的幼儿捂住眼睛数“1.2.3”之后,将小猫找出来。

  活动延伸:

  将游戏迁移至户外,扩大游戏场地,鼓励幼儿在玩的时候自主选择角色,请幼儿扮演猫妈妈,增加游戏情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进行游戏。

  课后反思:

  《大猫和小猫》这首歌曲歌词的内容、形象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曲调结构简单、象声词多且两段之间有较大的重复,幼儿没有记忆歌词的负担,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歌唱和表达歌曲的强弱关系。因此,我在活动中非常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让幼儿通过说说、看看、听听、学学、唱唱等多形式的感官活动,努力营造“爱学、乐学、会学”的教学氛围。从整个活动情况看幼儿活动的兴趣很浓,基本能够控制自己的音量来表现歌曲,并且积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去。

  在活动开始时,先请孩子们完整欣赏乐曲,让幼儿猜测是大猫来了还小猫来了,这一设计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强弱对比,为后来的`控制音量学唱歌曲做好铺垫。然后通过和大猫、小猫打招呼的情景设计,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并学唱歌曲,为音乐游戏做好准备。

  在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我采用了小班幼儿比较喜欢也非常乐意参与的躲藏游戏“找小猫”。意在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会唱、乐唱。教学游戏趣味与否,是取决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与游戏目的的达成,过于花哨的情节安排给予孩子的可能只是兴奋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兴趣。因此个人感觉游戏的安排是适合小班孩子的认知水平的,在实践过程中孩子的参与兴趣很高,意犹未尽,只是在落实过程中师幼互动可以更加细腻,教师小结提升时可以更加具体。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首要前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歌曲学唱中实现教学目标是我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和谐自由的情境中进行歌曲学唱,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乐意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和幸福。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6

  活动目标 :

  1.感受乐曲欢快的曲调,在循环“猜同伴”游戏中自然学唱 歌曲。

  2.通过创设游戏氛围,迁移生活经验,尝试用有节奏的身体 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3.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具有“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经验,会用“我是×××美羊羊”的旬式自我介绍。

  2.小猪胸饰、盖布、彩虹伞。

  3.曲谱《小猪爱睡觉》(附)。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猪胸饰,简单创设小猪家开会的故事情境,提问并引导幼儿用“我是×××的小猪”的句式在集体中介绍自己。

  2.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创编身体动作。教师范唱歌

  曲,对小猪的可爱造型和幼儿创编后的动作进行反馈,并引导幼儿倾听、学唱歌曲。

  3、教师一边引导幼儿唱歌曲,一边带领幼儿游戏。唱到“闭上眼睛打呼噜”时,引导幼

  儿轻轻打呼,睡觉时要像个木头人。

  4.加入“猜同伴”游戏,教师引导幼儿猜出同伴的名字。

  5.师幼共同边歌唱边游戏2-3次,请大家反思自己歌唱的情况,如是否会唱?引导幼儿用

  好听的声音唱出歌曲。

  6.教师引导幼儿玩彩虹伞的游戏,加入“狗熊”角色进行游戏。全体幼儿手握彩虹伞,

  唱完歌词“打呼噜”后躲进彩虹伞中。

  (备注:第一次大熊来的.时候,不要带走小猪,免得引起幼儿的害怕情绪。)

  活动反思:

  1.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性

  在歌唱游戏《爱睡觉的小猪》中,幼儿的情绪能非常积极地投入,这与游戏情境的创设息息相关。活动中所有的规则不是源自教师的要求,而是结合游戏情境自然生发的,如请幼儿创编可爱的造型时,教师说:“妈妈来看看小猪的可爱样子”,这样小猪与妈妈是互动的关系。另外,此游戏中为了躲避大熊,教师鼓励幼儿“不睁开眼睛”,有了这种游戏情境的支持,幼儿便能自发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2.循序渐进的游戏形式,发展幼儿的感官能力

  活动中,我们先是固定位置进行游戏,然后加入彩虹伞游戏。游戏难度的逐步累加,能够挑战幼儿的感官能力。有了适宜的挑战幼儿才会更明显地感受到游戏的趣味性。

  3.基于游戏过程的反思

  在歌唱活动过程中,师幼共同玩彩虹伞游戏时,孩子们的情绪都比较兴奋。但当“狗熊”出现时,可是被“狗熊”问话的幼儿略显紧张、害怕,不知道该说什么。游戏中孩子们不明确——只要大声说“我是×××的小猪”就会“获救”。

  出现此情况与教师在与孩子们第一次玩“猜同伴”游戏时没有建立好游戏规则有关。在前期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游戏规则时,如果教师强调,当有一只小猪藏起来以后,要大声地介绍自己“我是×××的小猪”,别的同伴猜测他是谁,并用“×××小猪,快回来”的句式回应他,就可以成功解救小猪。这是一种涉及前期积累、迁移并运用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师忽视了前期游戏经验的积累和迁移,造成了在后期游戏中,这种对白性游戏语言没有能够有效使用。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以后坐在椅子上玩游戏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练习并建立稳定的游戏结构。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7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会音乐游戏。

  2、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并在最后一句歌声中,把皮球送给同伴。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皮球一只 幼儿围成圆形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皮球,引起兴趣。

  师:看看这是什么?今天大皮球要和小朋友来玩游戏。你们喜欢大皮球吗?为什么喜欢呢?(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念个大皮球的儿歌吧!

  二,念儿歌,传皮球。

  师带领幼儿一起边念儿歌边传皮球。

  师:小朋友念得真好听,我们先来玩个传皮球的游戏,小朋友来传皮球,一个一个传过去。

  三,听音乐传皮球

  师:想不想再来玩一次,这回我们要听着音乐来传皮球,皮球在哪个宝宝手里,哪个宝宝就要上来,对皮球说一句好听的话:皮球皮球我爱你。

  四,做动作,学唱歌,在最后一句中传皮球。

  师示范边唱边表演。

  带领幼儿一起学,听歌曲集体做动作。

  选3—4个幼儿拿皮球表演,传给别的小朋友。游戏2—3遍。

  五,结束,今天皮球和小朋友玩的真开心,抱起大皮球,我们回教室,传给其他好朋友吧!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歌唱活动应该是生活化、游戏化的'歌唱活动,是集多种领域相互渗透式的歌唱活动。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使幼儿边玩边唱,轻松主动地学会了歌曲,使歌唱活动显得如此自然和顺理成章。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8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完整演唱歌曲;

  2、尝试学习用圆舞板的音效为“咔擦”伴奏,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钢琴、幼儿围坐半圆形。

  三、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导入语:我听你们的老师说,你们的牙齿都很厉害,会吃很多的`东西。今天我带来一首夸小牙齿的歌,听一听,歌曲里厉害的小牙齿都吃了什么呢?

  (二)学唱歌曲,尝试用圆舞板为“咔擦”处伴奏。

  1、教师范唱,幼儿倾听并回答问题;(在咔擦处用动作和声音进行强调)小牙齿,真厉害,你们觉得它吃什么最厉害?为什么?(引出咔嚓声)

  2、请幼儿模仿啃骨头的音效;

  3、教师再次范唱,请幼儿在“咔擦”处模仿声音和动作。(可以站起来唱一唱,学一学)

  4、教师再次范唱,在“咔擦”处用圆舞板进行伴奏。过渡语:小牙齿真厉害,有个乐器也想来为小牙齿助威,我们来看一看。

  5、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圆舞板的演奏方法。

  6、请小朋友一起演唱,在“咔擦”处做拍圆舞板的模仿动作。

  7、请一部分幼儿拿圆舞板演奏,一部分幼儿演唱歌曲。

  8、交换角色演唱演奏。

  9、跟随钢琴伴奏,所有的幼儿一起演唱,一起演奏圆舞板。

  (三)尝试替换歌词“骨头”进行演唱。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9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音乐的进行和停止迅速做出身体反应,培养倾听音乐的注意力和对音乐的快速反应能力。

  2、尝试在身体律动中感受音乐的重拍。

  3、在游戏情境中培养定力并体验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巫婆头饰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山谷里生活着一群非常可爱的小精灵,他们生活的自由自在,可有一天突然来了一个老巫婆,他想捉小精灵为她干活,但小精灵也很聪明,不断躲着他,你们想知道巫婆最终有没有抓到小精灵呢?

  二、动作示范与游戏规则:

  1、教师跟音乐完整示范动作。

  2、介绍AB二段故事发展内容。

  3、介绍游戏规则。

  三、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1、提问:

  “巫婆共出现了几次?”

  “在每次巫婆出现之前精灵们要躲几次?”

  “精灵们是怎么庆祝战胜巫婆的?”等问题加深孩子对动作的记忆。

  2、在感受音乐中加入“木头人”游戏锻炼孩子的定力:

  巫婆出现、音乐停止时小精灵们要定住,不然就会被巫婆发现捉走。

  四:结束语

  这一次,小精灵战胜了巫婆,但巫婆不会放弃的,不知道下次小精灵还会不会这样幸运呢?要想知道结果,下节课告诉大家。

  微反思:

  《巫婆与小精灵》是经过多次的探讨与实践才最终确定,按照最后的方式呈现出来。这首音乐节奏较快,孩子不容易把握,但因为故事内容很有意思,也可以将孩子们最喜欢的“木头人”的游戏融入其中,还是选择了这个音乐素材。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是很享受的。因为喜欢,感兴趣,因此当时因为节奏快孩子不容易把握这样的顾虑,其实是不存在问题的。通过设置“让孩子们担任小精灵的保护使者”,这样的内容,那么她们就会主动学习保护小精灵的技巧,当然也会注意倾听音乐,所以跟过几次音乐后,孩子们很快能够跟着音乐做“躲”及“看”的律动。最后将真正的巫婆引进来,更加激发孩子的兴趣。

  因为时间只能设计在15分钟之内,原本活动还可以设计的更深入、稍复杂些。后期还可以将此次活动课的素材加以扩展和延伸。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10

  活动目标:

  1、能跟随音乐的节拍做鱼游的动作,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

  2、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做游戏。

  3、初步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跟随音乐的节拍做鱼游的.动作,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

  活动难点:根据对音乐的了解,能随音乐的节奏来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宝宝们去海里捕鱼,现在我们一起去捕鱼,好不好?

  2、教师示范鱼游的动作,幼儿跟学。

  3、教师邀请一位小朋友一起把手拉好,作渔网,请部分小朋友做小鱼,边唱边游戏,突出快快捉牢的时候把手放下,捉住鱼,捉住的小朋友回到位置上。

  4、请两名幼儿作渔网,其余的小朋友作小鱼,进行游戏。

  5、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以游戏的形式展开的幼儿歌曲,歌曲朗朗上口,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和记忆。所以幼儿的参与性较高,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感受了音乐节奏的快慢,从中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在学会歌唱后,就可以让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相应的动作,让幼儿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参与游戏。

  游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钻渔网的时候,幼儿们没有按一定的顺序来游戏,出现挤对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部分幼儿玩游戏的次数不够多。没有兼顾到每个幼儿。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11

  一、活动来源:

  在我园的园本课程中,《我把眼睛藏起来》是小班上学期“认识自己”主题中的一个歌唱活动。歌曲轻快、幽默,乐句重复、简单,歌词是孩子们身体的部位的认知,又加上了一些“藏猫猫”的游戏元素,经过多次实践,孩子们都很喜欢。但是这学期同一时期在新接手的小班开展了这个活动,却发现有不少孩子参与度不够,有的连玩“藏起来”的游戏环节也兴趣不高。是什么原因呢?执教的人还是我,活动组织也经过多次验证,那么就要考虑孩子自身的原因了。这个新班老人带孩子的多,造成孩子和外界互动相对少,缺少集体游戏的经验和能力,再加上还没有完全融入新环境等因素,活动开展遭遇了“冷场”……

  这个“冷场”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不玩,不动,但是透过现象,我看到的是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水相对较弱,对外部世界不好奇,没兴趣的本质。拘泥于原来的教学环节,唱一唱,玩一玩,看起来是行不通了。因此,我决定调整活动目标,针对这个班级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把原来主要定位于歌曲的演唱,身体部位认知的目标调整为倾向于音乐感受、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多元目标。

  正当我在脑子里快速思考对策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在教室角落里的工作毯。我灵机一动,对!借用道具试一试,创新参与度更高的游戏方法,孩子们一定喜欢!于是就拿过工作毯,一边唱“我把自己藏起来,谁也看不见。现在‘自己’又出现,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边用工作毯藏住自己。看见我一边随着演唱一边“躲猫猫”,孩子顿时来了兴趣。接着我又走到孩子身边,一边将孩子藏起来,一边将歌词替换成孩子们的姓名进行演唱。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开心地加入进来。我一看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马上让孩子们去拿工作毯,跟着伴奏音乐玩起了藏自己、藏同伴的游戏。最后我又加进师幼合作、幼幼合作的环节。孩子们参与度变得很高,乐此不疲地和同伴游戏,笑声不绝于耳。一个歌唱活动改变了“初衷”,就这样调整成了音乐游戏。在游戏的、开心的气氛中,孩子们愉快、顺利完成了原本的目标之外,还收获了更多元的价值——同伴之间有了主动的身体接触,增加了合作、交流机会的同时感受到同伴的合作的快乐,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并且拓展了创编的维度。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大胆表现“藏起来”、“又出现”,体会躲藏的快乐;

  2、能够听辨和大胆用各种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

  3、愿意尝试合作和交往,感受同伴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1、工作毯人手一块

  2、音乐(原唱、伴奏)、播放器

  3、幼儿围坐半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倾听、感受歌曲的快乐、幽默,尝试唱一唱,藏一藏。

  1、教师清唱原唱《我把眼睛藏起来》,引导幼儿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轻快的风格,尝试唱一唱,藏一藏。

  欣赏后提问:我把什么地方藏起来了?你们能不能藏得起来这些地方呢?(和孩子一起藏一藏歌曲中演唱的身体部位)

  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表情伴随小幅度的动作清唱,请幼儿仔细倾听,认真观察。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老师对于歌曲准确的把握和表现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孩子感受、理解、欣赏并爱上音乐的首要素养。

  2、继续唱一唱,藏一藏,引导幼儿大胆用肢体和表情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1)老师继续清唱歌曲,用丰富的表情和轻快的演唱感染和引导孩子,感受歌曲幽默轻快的风格。引导孩子尝试模仿和跟唱。

  比如说,在“我把嘴巴藏起来”这一句的表达时,老师双手捂住了嘴巴进行演唱,声音的音色就发生了改变,本身就有奇怪的效果,配合丰富的表情,就能让歌曲的游戏性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孩子感到有趣并且很快融入,忘记是在学唱歌曲,而是在做一个游戏。

  (2)播放录音,引导幼儿倾听,只在倾听到“藏起来”“XX又出现”的时候跟随动作。

  录音使音乐更加完美,立体,孩子能够更好地感受曲风。在这个环节,更多的是对音乐完整的倾听和感受,并且在引导倾听的过程中,老师凸显身体部位的藏和出现,在欣赏的同时,为创编埋下伏笔。

  3、跟随录音边唱边玩,大胆用声音、肢体和表情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游戏《我把藏起来》。

  1、尝试替换原歌曲中的歌词,继续游戏。

  引导语:孩子们,我们除了可以藏起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还能藏起什么地方呢?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教师将孩子找出来的部位替换仿编,带领孩子演唱;也可以请个别幼儿带领孩子将自己创编的歌词进行演唱;最后请所有的孩子跟随伴奏音乐将自己找到的部位替换仿编。视情况而定)

  教师示范喊出“我把藏起来”,双手藏住身体的某个部位,让孩子模仿。然后引导孩子尝试寻找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大胆发挥想象,替换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身体部位的认知,又让孩子大胆发现身体上任何可以“遮盖”的部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初露萌芽。

  游戏激发孩子说的愿望,同时又将歌唱中进行替换词创编的难度前置解决。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说出很多很多的身体部位,甚至奇奇怪怪的想法。

  2、创新玩法,将歌词替换成“自己”,借用道具玩“藏自己”的游戏。

  (1)教师示范“藏自己”的游戏。

  取工作毯一张,教师一边随伴奏歌唱“我把自己藏起来,谁也看不见。哦,现在‘自己’又出现,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边和小朋友玩“藏自己”的游戏。并且在“藏起来”和“又出现”这两个地方着重用动作和语气、表情来强调,突出游戏的玩法和乐趣。

  (2)提问:这一回,老师把什么藏起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藏起来呢?

  (3)幼儿取工作毯,跟随音乐玩“藏自己”的游戏一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藏猫猫”非常感兴趣,物体消失又出现的游戏本身就很吸引孩子,更何况是自己和小朋友们随着音乐一会消失一会出现,这样游戏性增强,更加充满趣味,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尤其是自己出现时那种惊喜和满足的表情,让教室里充满了欢乐。

  3、合作游戏:我把“好朋友”藏起来。

  小班幼儿游戏以平行游戏为主,但长期的平行游戏不利于社会性的发展。而音乐游戏中增加互动、合作的环节,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观察、模仿、协商、肢体接触等等,为社会性发展提供机会。

  (1)教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和小朋友互相之间找好朋友进行游戏,歌词替换为“我把好朋友藏起来”。

  (2)提高游戏中合作的难度,创新游戏玩法。

  a、师师合作游戏,请幼儿注意观察游戏玩法。

  这个部分着重倾听和掌握前奏和间奏,前奏的时候教师互相眼神交流,中间的部分一名教师藏另一名,间奏的.时候交换工作毯,然后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b、师幼互动,合作游戏。

  请个别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请其余幼儿观察玩法。在进行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老师突出“藏”、“放”和间奏交换的动作,引导孩子观察合作的要点。(第一段音乐,老师随着音乐“藏孩子”和“放孩子”,间奏时老师把工作毯交给孩子,第二段孩子“藏老师”和“放孩子”。)

  c、幼幼互动,合作游戏。

  相互合作对于小班孩子们有一定的挑战,需要相互协商,相互交流和配合。但是三岁以后的孩子渴望同伴游戏,只不过同伴游戏的水平较低。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语言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三)工作毯归位,结束活动

  (曲谱附后)

  五、教学反思:

  预设和生成的取舍……

  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沉浸在喜悦之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个生成,让孩子们收获很多,我也同样获得成长。

  同样的课程,我开展过很多次,几乎都比较顺利,但是今天的情况,让我思考课程预设是否要考虑更为周全,以及什么样的生成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原本的预设,考虑到了孩子的知识经验以及年龄特点,但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级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不同的家庭背景,致使我碰到了预想不到的不少孩子不唱,不玩,不参与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不是着急他们学习不会歌曲,而是担忧这些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性格不活泼,不开朗、大胆,不敢于参与集体活动,和外界互动的能力和意识比较弱。

  因此,我很快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做出目标的调整。原来只要唱一唱,玩一玩,第二步进行身体部位替换次的创编就完成了这个歌唱活动的目标。但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认为应该把社会性发展作为重点。多让孩子们和老师以及同伴有互动的机会。那么,什么是孩子最爱的方式?——游戏!什么是好的媒介?——道具。我借用了工作毯这个道具,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孩子们灵动起来,积极热情地参与进来。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完成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还完成了前奏、间奏的听辨,和老师、同伴的合作也非常成功。不笑的笑了,不唱的唱了,不玩的也玩的不亦乐乎。

  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的材料选取的适宜,就如虎添翼,为游戏插上翅膀,载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放松、思维开拓地玩中学,学中玩。与其说我们是孩子的老师,不如说是我们要向儿童学习。我们要学会观察儿童,通过科学的观察判断孩子的需要,判断什么是此时此刻教育的价值所在。不要拘泥于原有的预设,敢于判断和选择,敢于创新,真正做孩子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勤于思考和积累。

  这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后续的活动还要继续。比如,还可以发动孩子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藏起来”的物体,做后续的创新游戏。可以扩大孩子们游戏的范围,在家里和亲人做,到平行班甚至到大班和哥哥姐姐做,开阔孩子思维,同时也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在短板上弥补起来。

  另外,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预设可能要考虑更加全面,这样,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能够很好的“应对”。有好的预设,积累多了,就会有好的生成。善于取舍、判断和反思,久而久之,就是教育的“智慧” ……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12

  【教学目标】

  1、在寻找米奇妙妙屋的情景中辨别不同的音乐,并能通过动作来表现。

  2、乐意和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游戏。

  【教学准备】

  PPT、音乐、视频

  【设计思路】

  我发现我班幼儿非常喜欢米老鼠这个动画形象,因此我把动画片《米奇妙妙屋》中出现的米奇人物形象放进了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游戏《米奇妙妙屋》,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以去妙妙屋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幼儿倾听、感受音乐并时刻引导孩子跟着音乐做动作,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第一环节激发幼儿兴趣,请出幼儿熟悉的动物朋友—米奇并激发幼儿去妙妙屋。

  第二环节在去妙妙屋的情景中,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音乐并爬过大山、躲过怪兽。本次活动幼儿在听听、看看、说说、玩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内容。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时刻引导孩子跟着音乐做动作。

  第三环节分享到达妙妙屋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米奇引出活动,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是谁?

  你们想不想去妙妙屋?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出示孩子喜欢的米奇,激发幼儿去妙妙屋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不同。

  1、爬山游戏,感受音乐节奏的快慢。

  看,前面是什么?

  高山挡住了我们去妙妙屋的路,该怎么办?

  米老鼠是怎么样爬过大山的?(倾听音乐)

  音乐是怎么样的?为什么音乐比较慢呢?

  (集体听音乐尝试爬山)

  米老鼠是怎么样下山的?

  (集体听音乐尝试下山)

  音乐是怎么样的?为什么音乐很快?

  小结:上山时很累,爬不动,所以音乐很慢,下山时速度很快,所以音乐很快。

  2、感受音乐,躲怪兽

  听听看,谁来了?

  你为什么觉得是大怪兽来了?

  在森林里,有一个大怪兽,怎样才能不让怪兽抓住我们?

  躲哪里?

  有危险的时候要躲起来。怪兽走了,我们继续出发。

  集体表现。

  (设计意图:在听听、看看、说说、玩玩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内容。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时刻引导孩子跟着音乐做动作。)

  三、分享到达妙妙屋的快乐

  我们终于来到了妙妙屋,你们看!

  看看妙妙屋的朋友可以教我们什么本领?

  (设计意图:集体分享快乐,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13

  一、活动目标

  尝试用动作表现三拍子的音乐,体验强拍的感觉,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二、活动准备

  1、感受过春天的美景。

  2、三拍子音乐《红蜻蜓》。

  三、活动过程

  (一)春雷

  T:春天来了,春雷声声,你们听春雷是怎么打的? (老师击鼓,幼儿拍出强拍。)

  (二)春姑娘

  1.初步欣赏音乐

  T:春姑娘穿着绿色的长裙来了,她跟着音乐为春天的到来跳舞,听听音乐有什么感觉。(完整欣赏音乐《红蜻蜓》,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2.再次欣赏

  T:春姑娘跳舞很稳当,一步步跨出去,她是在什么时候跨一步的呢?在她跨的时候我们用动作表示。(引导幼儿在强拍上用动作表示。)

  3.拍手表示强拍

  T:春姑娘请我们用拍手来帮她伴奏,强拍上拍手。

  4.春姑娘的舞蹈

  (1)脚步表现三拍。

  T:春姑娘邀请我们一起来跳舞,跟着音乐跳,强拍上跨步,跳得稳当。(引导幼儿在强拍滑出一步。)

  (2)手脚配合表现三拍

  T: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引导幼儿说春天的景色用动作表现,例如:春天柳条飘、蝴蝶飞等等。)

  T:和春姑娘一起跟着音乐,边跳舞边告诉大家有什么春天的美景。(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动作表现强拍。)

  操作提示

  整个游戏可以根据自己幼儿的实际音乐经验决定一次活动解决还是分几次活动进行,每一个环节都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老师重视观察幼儿,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给予鼓励与帮助,共同达到目标。例如:在幼儿步伐表现强拍时,走步到点子上,老师可用动作暗示加以帮助,拉一下手、托一下腰、摸一下头,引导他们将听觉和运动觉结合。教师在活动中重视启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身体动作解释听到的音乐。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14

  一、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的活力和活力。

  2、专家的眼睛配合音乐来做一些动作,比如打蚊子、搔痒、擦药,并尝试创造性地执行这些动作。

  3、愿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4、孩子们通过活动学习玩耍,感受玩耍的乐趣。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规则。

  二、活动准备

  三、自制大蚊子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

  1、老师:夏天,当一只昆虫嗡嗡叫时。刺痛,发痒。你猜怎么着?(蚊子)

  2、老师:当你看到蚊子时,你会怎么做?(杀死它)

  3、老师:你们都能杀死蚊子!今天,我带来了一首关于抗击蚊子的.歌。让我们一起听。老师:这音乐说什么?(打蚊子)你能打蚊子吗?我们一起玩蚊子游戏好吗?

  (二)展示蚊子道具。老师拿起蚊子道具,不断变换方向。孩子们追赶蚊子。

  '嗡嗡。'谁来了?过来打它,爸爸!

  老师:(蚊子的声音)哎哟,开枪啊!哎哟,我们杀了蚊子,把它扔掉了。

  (三)老师改进孩子们打蚊子的动作。所有的孩子都练习打蚊子的动作。

  老师:哦,孩子们,不,又有很多蚊子了。蚊子很高兴看到我们,“呵呵呵,这么多孩子,我又能吃饱饭了!我们该怎么办?

  老师:“巴斯。爸。(四次)哦,我们打了很多蚊子,数一数,还有一些蚊子,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还有,在这里,让我们再数一次,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哦,蚊子太狡猾了,我打不到他,哼,生气,哦,你生气了,告诉那些蚊子我们有多生气,生气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四)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打蚊子。

  1、老师:许多蚊子被我们杀死,有些藏了起来。我们静静地坐回去,看看哪里还有蚊子。蚊子藏在哪里?

  2、老师:哦,刚才我被蚊子叮了。它太痒了。抓住它,我被蛰了。发痒,抓住它,臭蚊子。该死,杀了他!啊,上面,爸爸,下面,爸爸,这里,爸爸,那里,爸爸!

  3、老师:你被蚊子咬过吗?让我们一起抓住它。

  4、请让孩子们找他们的好朋友,做些痒的事情。

  5、老师:挠你好朋友的背!找到你的好朋友,“痒,抓住它!”

  6、老师:抓痒,我该怎么办?(擦药)给你的好朋友擦药怎么样?(来源:屈原,教师教案网)擦药,闻起来不错,睡吧!

  7、孩子们在音乐的伴奏下玩一个搔痒和擦药的完整游戏。

  8、老师:我们一起挠痒痒,然后擦药睡觉好吗?

  9、老师:蚊子真恶心。让我们一起消灭蚊子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15

  活动目标:

  1.能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仿编歌词。

  2.能动作协调地进行表演唱。

  3.喜欢参加歌唱活动,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子琴;图谱;各种动物图片;绿草地;动物头饰等。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鸟》。进入教室。

  2.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我唱歌》,重点引导幼儿与老师互动演唱。

  3.创设情境,激发幼儿仿编歌曲的愿望。

  (l)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为幼儿仿编奠定基础。

  ①出示背景图。指导语:“今天我请来了几个小动物,你们看这是谁蹦蹦跳跳地出来了?”依次出示动物图片,帮助幼儿回忆歌曲内容。

  ②在老师的伴奏下,引导幼儿有表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③指导语:“今天小动物来到小五班和咱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不高兴呀?”师生扮演不同动物,表演唱《走路》,鼓励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扮演,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

  (2)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自主仿编的欲望,体验仿编的快乐。

  ①以游戏的口吻拓展幼儿仿编思路。指导语:“真不凑巧,今天这几个小动物马上要参加动物比赛,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走路蹦蹦跳跳的?摇呀摇呀摇?慢吞吞?静悄悄?”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根据幼儿的表述出示相应的小动物图片。重点指导幼儿抓任动物走路的特点进行想象,按节奏匹配歌词。(注:幼儿仿编内容不在教师准备范围内时,教师可随机在白板上画出相应内容,满足幼儿自主仿编。)

  ③教师帮助归纳汇总。将幼儿仿编内容以图谱的形式出示,帮助幼儿记忆。

  ④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仿编歌曲。体验参与仿编的快乐。

  ⑤根据幼儿仿编内容提供丰富的头饰及道具,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大胆地进行表演唱。

  ⑥听音乐换角色表演唱。满足幼儿扮演不同小动物的欲望。

  4.音乐游戏《小金鱼》、《幼儿园里真快乐》,结束活动。

  重点引导个别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小朋友互动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将动物图片或头饰投放到表演区,鼓励幼儿在扮演动物角色时,大胆表现动物的走路姿态。

  2.在节奏乐活动中,将幼儿仿编的歌曲内容制作成图谱及节奏条,在老师指挥下边唱边使用乐器演奏,从中体验创编的成功感及合奏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参与的兴趣较浓。特别是以游戏的形式导人活动,孩子们的创编欲望一下子调动起来。由于前期铺垫环节做得比较扎实,因此在创编环节,多数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创编。例如:在创编时,当我问“哪个小动物走路慢吞吞”时,徐金阳马上回答说:“蜗牛、小蛇、毛毛虫、熊猫……走路慢吞吞。”通过孩子的语言可以看出,前期经验的储备对创编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在创编活动中教师准备丰富、适宜的图片同样可以支持幼儿很好创编。活动前,栽收集了许多与活动相关的动物图片,当幼儿说出哪个小动物走路……样时,我便出示其图片。既帮助幼儿直观记忆,同时也可支持能力稍弱幼儿,丰富他们创编经验。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从中也获得了参与的快乐。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发现其中的不足。我把关注重点只放在能力强和能力弱幼儿身上,却忽视了个别动作协调性差的幼儿。有的幼儿在创编过程中能积极创编,但在表演时表现欲较差。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教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多关注此类幼儿,多为这样的幼儿创设锻炼动作协调性、大胆表演的机会,使其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活动评析:

  教师给小班幼儿设计的`歌曲学唱活动,注意了动静交替,从律动开始,接着发声练习,观看图片,欣赏歌曲与教师表演、学唱,最后又以两个音乐游戏结束,在安排上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形象性、游戏性等特点。教学方案的流程清晰、简洁,其中对小动物动态特点的描述,是引领幼儿进行联想与创编的关键,教师都做了很好的准备,例如:“哪个小动物走路慢吞吞?”“哪些小动物走路蹦蹦跳跳的?摇呀摇呀摇?慢吞吞?静悄悄?”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活动反思:是教学活动后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从本案教师的活动反思:,可以看出教师对活动中幼儿的关注,包括幼儿的兴趣点、语言表达、活动中的情绪、个体发展情况等,甚至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幼儿的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规划。做好活动反思:既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成长,也有利于教师教育技能的提升。

  (点评: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王麒)

  附谱例:

  走路

  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相关文章:

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02-17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15篇01-06

吹泡泡小班音乐游戏教案01-31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15篇)02-15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小手爬01-13

小班音乐游戏《开始和停止》教案11-16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12-07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集锦15篇)02-23

小班音乐游戏草原上的舞会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