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案

时间:2022-11-12 15:09:1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比较有标志性建筑物的图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图片)这些建筑物结构的形状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建筑物结构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出示课件中建筑物的轮廓)

  师:不只是建筑物的形状,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

  了解了我们身边这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就来更加深入的研究长方体这个立体图形。

  (贴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并贴出画有长方体平面图的卡纸)

  (过渡语)师:我知道同学们也带来了长方体的物品,请你们拿出来给同桌展示一下。

  二、探究新知

  (一)通过摸,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师:接下来跟着老师来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摸到了长方体的面,长方体的面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种感觉吗?没错像这样摸起来滑滑的、平平的部分就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师:那除了面,我们还能摸到长方体的其他组成部分吗?

  (预设1)生:我还摸到了长方体的棱。

  师:那请问长方体的棱在哪里呢?(请生上台指出长方体的棱)

  (预设2)生回答不出来

  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接着让生在自己的长方体物品里找出长方体的棱指出来给同桌看看。

  3.指导学生观察顶点。

  师:同学们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用手摸摸看。(板书: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4.师小结: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巩固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具体位置。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过渡语)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数一数,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请生朗读活动要求。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课件一步步出示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和面的数目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互相平行)及相交的棱、相对(没有公共边的面)及相邻的面(有一条公共边的面)。

  (2)若学生(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板书: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

  (出示课件,并让生把长方体的定义齐读一遍)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过渡语)师:为了对长方体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我们大伙动动手来制作了一个长方体的框架。如果我只给你细木条和橡皮泥,该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呢?

  请个别生读活动要求。

  小组讨论2-3分钟,请生回答。

  (预设)生:我要用细木条来当长方体的棱,橡皮泥用来黏住细木条,同时橡皮泥充当长方体的顶点。

  师: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的想法怎么样?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师:我也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材料开始制作吧。

  注意:请每组拿出一本书垫在下面再制作长方体框架。

  (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制作)

  (2)师:仔细观察长方体框架,你发现长方体用了几根细木条?

  生:12根细木条

  师:这些细木条其实就是长方体的`12条棱,如果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生1:分为三组,四条长,四条宽,四条高。

  (预设)生2:我想分为四组,每一组里有一长,一宽,一高。

  2.认识长、宽、高。

  (1)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渡语)师:你们刚才都说到了长、宽、高,请问同学们谁愿意带上你们的作品上台给大家指一指长、宽、高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2)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演示)

  3.课堂小结: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我知道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生:我还知道了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8个顶点,12条棱,并且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练习巩固

  1.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相同,但形状不相同。(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2.想一想,做一做

  书本第21面 练习五 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订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在社会的监督与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也做一个呼唤诚信的社会人。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诚信的事例,感受社会各种主体对诚信的期待。

  2、通过对社会生活中诚信与不诚信事例剖析和对比,懂得诚信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入WTO后,遵守相关规则的必然要求。

  3、懂得诚信是现代社会中的一条法律原则,是各行各业人们要遵守的基本法律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1、学生访问、观察、查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信誉卡、保修卡、合同等)。

  2、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

  3、收集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和格言。

  4、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社会生活中的信用到处存在。板书课题:社会生活中的承诺。学生齐读。

  二、社会生活的各种承诺形式

  课件出示20xx年“经洽会”签约场景图(是解说有关事宜)、政府向公民做出的承诺。

  1、分组思考、讨论:人们为什么要签订协议、合同和作出承诺,它们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2、汇报交流。

  3、小结:双方用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作出约定,并依据约定行事。违约要受到惩罚。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承诺,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1、信誉卡小展示。①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②说说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

  2、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思考:①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②谁来读读你的合同?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③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人们得到承诺和没得到承诺的感觉。

  3、政府、村镇、街道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作出承诺,说明了什么?当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的承诺,人们因为这些承诺得到兑现而对对方信任着,因没得到承诺而愤怒、失望。

  四、总结:现代社会生活中离不开信用,社会呼唤诚信

  五、作业: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他们。

  板书设计: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社会因诚信而美好,人们因各种承诺得以兑现而信任它们,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汇报交流上节课调查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的情况

  1、分小组汇报:①它们为什么能成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②顾客在这里买东西放心吗?生意怎么样呢?

  2、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小结:一个单位、企业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质量,而且也在于信誉。

  三、品牌的由来

  1、课件出示海尔砸冰箱事例。

  小组讨论: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如果放任冰箱流入市场,会出现什么后果?边讨论边思考:76台不合格冰箱的冰箱销毁会给厂家造成什么损失?如果将这批冰箱与合格冰箱一起卖掉,对厂家和消费者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降价卖掉与砸毁不合格产品,会对以后工厂打造品牌产品,保证产品信誉等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由于海尔冰箱重质量、重信誉,所以才打造出海尔冰箱的品牌。

  2、学生自读教材17页:温州鞋业的兴衰历程。

  讨论:问什么两千多双劣质鞋,就能毁掉温州的信誉,而重建信誉却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

  汇报交流:假如自己听说某地生产假冒产品,愿意不愿意买该地的'产品,当看到是这个地区的产品时,即使外观很好,会不会买,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从海尔砸冰箱和温州鞋业的兴衰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总结:一个单位、企业的生命力在于质量,在于信誉。在现代社会规则制约下,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时时事事以诚为本。

  五、作业:调查本地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诚信要靠行动来打造

  品牌的由来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汇报本地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把自己的家乡建立成诚信城市,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归诚信大行动开始了。

  二、建立诚信城市的几项措施

  1、要建立诚信城市,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①分小组讨论。②汇报交流。

  2、总结出建立诚信城市的几项措施。

  3、小品表演:假如我是市长……

  三、模拟活动:开办诚信商店

  1、在全班竞聘一名商店经理,由经理招聘店员。

  2、创办诚信商店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①假如你是经理,你怎么保证聘用的员工讲诚信呢?

  ②怎样保证商店不进假货呢?

  ③假如商店卖的食品过期了,你们会怎么处理?

  3、从这次活动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作业:1、开办诚信专栏:关注社会诚信问题,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来开办诚信万里行专栏。

  2、收集诚信有关的故事和格言。

  板书设计:回归诚信大行动

  诚信措施:

  第四课时

  一、谈话引入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以诚信为本,有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格言。我们开个故事会。

  二、讲与诚信有关的故事。

  1、学生演讲收集的诚信故事。

  2、听了这些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三、写诚信格言

  1、关于诚信的格言有许多,我们把这些格言写下来,看看是什么意思?

  2、我们每个人都来写一条格言,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出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你怎样理解?

  四、总结

  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要做到诚信,一方面需要个人的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依靠社会的完善规范。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在为自己打造诚信品牌,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

  板书设计:

  诚信故事会

  诚信格言: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体会九寨沟神奇瑰丽的自然景色,了解课文所介绍的珍稀动物,激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欣赏中品味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了解九寨沟的相关信息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九寨沟风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九寨沟风景图片(两三张),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追问。

  2、引出课题:九寨沟(美美地齐读课题)

  3、师介绍:九寨沟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九寨沟是我国的风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到那游览,九寨沟究竟拥有怎样的神奇魅力,作者又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绘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尽情地去享受吧!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把预习中遇到的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或向同学请教,然后再放声朗读课文。

  2、出示四字词语,学生练读,把字音读准确。(雪峰插云、林深叶茂、五彩缤纷、色彩斑斓、平湖飞瀑、高低错落、银花四溅、蔚为壮观、诗情画意、人间仙境)——开火车读、男女生读。

  3、老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别人知道它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4、师: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描写景色的)

  5、检查读课文。

  三、再次读课文,理清层次

  四、钢笔字描红。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提问:你们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九寨沟(齐读课题),在那儿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有许许多多的异兽珍禽,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再次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细细地欣赏。

  2复习: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九寨沟在什么地方 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出示课件2句式:九寨沟位于 , 因 为 ,所以人们称它为九寨沟。)

  学生口头填空。齐读课文课文第一自然段。

  3导入:教师引学生口述第二自然段内容"一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板书:童话世界)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整体感知:那是怎样的童话世界?一进入风景区,你能看到哪几个景点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景物名称的词,用笔圈出来.(学生读后汇报,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2导读: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景物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最吸引你的描写景物的语句,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想象描绘的画面.(板书:朗读,品味,想象),也可以和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

  3学生品读交流:

  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引导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想象雪峰高耸入云,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的景象.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这么雄伟的雪峰老师请男生来读。(读得真有气势)

  教师播放课件3,让学生欣赏.

  再引导学生说所看到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九寨沟三条沟谷,层层叠叠,山势挺拔,皑皑雪峰,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登上的尕尔纳山,眺望远方,还能看到云海连天,如波浪翻滚,峰顶再云海雾浪中沉浮升降时隐时现,似乎在天宇中遨游.)

  湖泊:①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播放课件4,学生欣赏,再说说看到的景象. 你看到了什么?(你看得真仔细!你不仅看得仔细,还能用这么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真不简单!)指名读描写湖泊的句子

  引导抓住"大大小小""颗颗宝石""镶嵌""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泊之多,湖水之清,湖石绚丽多彩,令人身临其境,真似到了"童话世界".

  ②这些湖泊还有好听的名字,是什么?("五花海","五彩池")为什么叫这些名字呢?书中是怎样说的?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

  引导体会"五花海""五彩池"之美和名称的由来.

  播放课件5,学生欣赏,再说湖泊的美丽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水, 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泊终年碧蓝清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彩.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雪山树木倒映在湖水中,"鱼游云端, 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经常出现,水上水下,虚实难辨.彩池中,鹅黄,黛青,绛红,翠绿等色彩组成各种图形,如同一匹五色锦缎,视角移动,色彩立即变化,走一步,变一态,真是变幻无穷.)

  感情朗读这两句话.

  (3)森林: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引导抓住"从河谷至山坡""遍布"体会原始森林到处都是.

  要求学生看课件3-6,再说森林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1500万亩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绮丽风貌.尤其是如今金秋时节,林涛树海换上了富丽的盛装.那橙色的黄栌树,金黄的桦树,绛红的枫树,殷红的野果子,深浅相间,错落有致,令人眼花缭乱.每一片森林,都有如天然大巨幅油画.)

  感情朗读这句话.

  (4)瀑布: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台阶.由此形成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引导抓住"白练腾空""银花四溅"想象激流直下的壮观景象.

  师:“白练”是什么意思?“银花”指什么?

  生:白练指的是象绸缎一样的瀑布,银花指的是飞溅下来的水花

  师:那白练腾空就是_ _

  生:瀑布就象一条白色的稠带从天而降,倾泻下来,水花四溅。

  播放课件7,学生欣赏,再说瀑布的景象,教师点拨补充:

  师,假如,你现在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用什么样的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多么壮观,多么美丽。愿意用你自己的朗读来读好它吗?

  感情朗读这句话.

  (这里所有的瀑布都从密密的树林里狂奔出来,就像一台台绿色织布机永不停息地制造着各种白色丝绸.这里有全国最宽的诺日朗瀑布,从高高的岩石上倾泻下来,似巨幅水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激流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气.朝阳照射,常常出现美丽的彩虹,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4引导学生再齐读第三段,感受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

  5鼓励学生尝试看课件8(全景),分四人介绍九寨沟景观,背诵第三段,配乐.

  6教师小结:九寨沟的湖水千娇百媚, 景色处处美丽如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引述过渡:"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作者为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稀动物,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出它们的名字,用笔圈出来.

  学生快读汇报(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看课件,简单介绍,重点区别大熊猫和小熊猫。

  2这些动物都有怎样的特点呢,再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四字次与概括出它们的特点.可以同桌交流一下.

  出示课件9,练习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走进九寨沟风景区,向林子的纵深处行进,你也许会看到( )的金丝猴,( )的羚羊,( )的大熊猫,( )的小熊猫.

  上面这些动物,你最喜欢哪种呢,请你们将描写自己喜欢动物的语句多读几遍,读出它的可爱.

  3汇报交流:(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动物,可以用书中的语句。)

  (1)金丝猴:体态粗壮,机灵顽皮 抓住"窥视""眨巴""攀吊"等体会.读出它的机灵可爱.

  (2)羚羊:善于奔跑 从"突然窜出"又"突然消失"体会奔跑速度极快,是长跑冠军. 读出它奔跑的本领.

  (3)大熊猫:憨态可掬 从"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地咀嚼"体会.

  (4)小熊猫:行动敏捷,爱美 从"行动敏捷""美滋滋地照镜子"体会.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些动物是不是只要进入九寨沟就能见到呢?为什么?(从书中哪些此可以看出来)。

  这些动物正因为很稀少,很珍贵,人们不常见到,所以称它们为异兽珍禽(板书:异兽珍禽)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4引读:让我们一起再进入原始森林,希望能遇上它们.有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5 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试背第四自然段。(看课件)

  5拓展补充: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还有许许多多,继续向前,也许你还会看到什么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教师引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人间仙境)

  2出示词语,同学们说说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象,前面文章有没有介绍过?同学们看老师板书,引读:联系前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

  3由此可知,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童话世界"前后照应)

  总结.

  播放课件12,教师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所有去过九寨沟游览的人回来都说,世上没有任何语言能够把九寨沟的美丽神奇都表现出来.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语句这么美,也不能把九寨沟的美丽全部表现,真正的九寨风光还要美得多呢!让我们用眼睛再次领略那童话世界,人间仙境的迷人风光.

  (学生欣赏)……

  同学们,你们向往九寨风光吗? 将来你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希望你们把这美景积极介绍给周围的人们,也希望所有热爱九寨沟的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珍惜爱护这片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地,让它永远成为我们祖国的骄傲.

  板书:童话世界 雪峰 湖泊 森林 瀑布 【朗读 品味 想象】

  九寨沟 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

  作业:

  课内:完成练习册习题:字词句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起承转合”法分析诗歌

  2、理解和感悟诗人豁达的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语:应该说每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人们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离别时,心情总是难过的,免不了要讲些祝福的话语,有的甚至做儿女态流下眼泪来。这当然时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诗作为艺术,如果把这些都写进去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别诗到底给人以怎样的意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文学常识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时应举及第,年仅14岁,尚是一少年,但因才华外露,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27岁那年到交趾探望父亲,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诗8句分4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根据每一联的作用,分别称为“启、承、转、合。

  二、读

  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赏析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起:首联,破题,交待送别的地点和时间。 ——起:就是开头,首联。首联的作用在于破题,即交待题目当中的主要因素。辅:辅卫三秦:长安附近关中一带的地方(点出了送别地点。)风烟:风尘烟雾(点出送别时间:早晨)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个渡口(点出了行人将要去的地方)“远远望去但见四川省一带风尘雾霭中苍茫无际。”

  2、首联描写了那些景物?第一句与第二句描写景物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城阙三秦风烟五津。一近一远,一明一暗,对比强烈,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真实的送别画面。

  3、诗的开头明说离别了吗?说了些什么?——没有,描写了这两个地方的形式和风貌。现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诗人与好友杜少府站在长安城下,抬头看看长安城,再张望一下蜀州的方向,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那送别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的问题,诗人站在长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不能。类似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诗人超常人视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开篇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壮阔的境界,这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杨枝、泪痕、酒盏是不同的。

  5、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承:紧承上联所描写的内容和方向加以具体化的描述。离别意:离别的情意;与君离别意:我和你离别的情意宦游人:为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时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成为游士或游学,离开家乡到异地做官称游宦或宦游)作者意在告诉杜少府此时我和你一样难过,但因为我们同是宦游人,命运相同,这次分别是别中之别,这两句诗很自然的把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共鸣写出来了。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句)——五六句笔锋一转,转而去安慰即将远行的友人。转:颈联,强调在内容上要改变描写方向。(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海内:四海之内,指全国比:靠近,挨着。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这既是对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对他的一种赞扬(点拨:知己)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挚的友情得到了升华。

  7、“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合:尾联,回应题目,回应标题。无为:不要,不需要歧路:分别得路口沾巾:挥泪告别(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泪,于是沾巾就可以用来代替哭泣。这种字眼叫做代词或代语)

  8、回顾全诗: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劝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来就劝他不要过于伤感。而是先用环境描写勾画出一个真实的送别画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样都是宦游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种因离开亲友远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说,山高水远并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沟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遂成为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后才劝他不要在分手的时候过于悲伤。这样委婉写来,杜少府一定会感到亲切,他那点缠绵悱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小结:

  这首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送别诗所有的缠绵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从齐梁到初唐,浮华艳丽的诗风一直占据着诗坛的统治地位。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扭转了齐梁的诗风,为诗歌创作开创了新的风气。

  课后作业:

  1、课后搜集有关初唐的诗歌加以分析比较

  2、背诵全诗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5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马古诗,谁来读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2、古人对马可谓情有独钟,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将士,还是尚武弄墨的文人,都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吟咏骏马的佳作不胜枚举。诗人杜甫又是怎样描写房兵曹的这匹胡马的呢?

  二、预习古诗,整体感知:

  1、请你认真听老师读这首诗,一边听一边想,这匹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范读。

  2、远观胡马,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走近些,再去看看吧。请你自己好好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

  三、品味古诗,感受意境:

  1、读了这么几遍诗了,那胡马到底来自何处呢?大宛是个什么地方?

  2、传说大宛产一种汗血宝马,日行千里,奔跑的时候脖子上会流出像血一样鲜红的汗水。为了得到它,汉武帝曾两次派兵远征西域。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也写到了汗血宝马。房兵曹的胡马虽然没有这样神奇,却也是一匹良驹。我们来看看胡马什么样。

  3、请你找出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好好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给同桌听。

  4、指名汇报。这匹马瘦骨棱棱好比山峰,怎么能称得上是一匹骏马呢?和杜甫同一时代的诗人李贺告诉了我们答案。

  5、(出示《马诗》)请四人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一起学习这首诗。先自读《马诗》,再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交流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6、指一小组汇报。

  7、通过这首《马诗》的补充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古人选马以两耳竖立,骨骼清峻挺拔者为上品。这里的“瘦”并非瘦骨嶙峋,而是指胡马体态俊健。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一起来读读描写胡马样子的诗句。

  8、这样一匹骏马跑起来什么样呢?这里的“入”字可否换成“吹”或者别的字?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骏马疾驰,似奔雷、似闪电,“入”字形象地将一匹夹裹着凌厉之风的骏马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不能不感叹,诗人用笔之妙啊!9、诗人用短短的`两句就将胡马之神之灵写得入木三分。来,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二句诗。

  10、这一句是什么意思呢?

  一匹战马竟然可以让主人将生死托付给它,这是怎样一种感情啊!我不由得想到了《三国演义》中那匹赫赫有名的赤兔马。这马浑身上下火红,只有四蹄雪白。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极言这匹马之神勇。但赤兔马在主人关羽死后,极度悲伤,数日不食而死。少年时候,每读到这个故事,我都会被马对主人的忠诚所打动。那么你在课外阅读中,又有哪些马儿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请拿出你的摘录笔记,和我们一起分享吧。

  11、马是忠诚的,马是高贵的,马是将士最值得信任的伙伴。所以杜甫感叹——

  12、杜甫还想对房兵曹说——(指名读)。

  他想说什么?房兵曹有这样的好马,当然可以横行万里为国立功。你知道吗?此时年仅29岁的杜甫更渴望骑上这样的骏马驰骋沙场、杀敌建功!我相信,当你了解了诗人的远大志向后,再读最后一句,一定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谁来读?全班读。

  13、诗歌的前两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神骏,诗歌的后两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灵感勃发,创作出了这幅形神兼备的“胡马”图。千年之后再读这首诗,我们仍然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壮阔胸襟。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还原这副雄壮的“胡马图”,好吗?

  14、自古以来,人们对马观察之微、刻画之细、感情之深,令人赞叹。人们还将马的印象延伸到艺术的各个领域,课前,你又收集到哪些关于马的艺术品呢?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6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完后,想想、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一部分?为什么这么读?

  生1:老师,我喜欢读的.是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总是问母亲:'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呀?'

  师:请你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一句子。

  生1:因为我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师:那你觉得该怎么读?

  生1:我觉得这个妈字应该读长一些。学生试读。

  师:谁有不同的看法?

  生2:我觉得这个妈应该读得短、快一些。

  师:为什么?

  生2:因为读得短、快一些才能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学生试读。

  师:谁还有不同的看法?

  生3:我觉得这个妈可以读得长一些,不仅可以读出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读出作者的撒娇。学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全体学生试读,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

  【教材分析】

  梯形而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编排特点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

  再求面积。因此教材的编写跨越了数方格的感性认识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己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时。对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的方法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迁移类推和新旧转化。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自行尝试学习,通过不同途径探究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进一步发展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讨论、争辩、操作和推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同样大小的梯形纸片(至少四弓长)。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探究情境

  1.教师谈话:请说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教师出示一个梯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看到这个图形大家想提出关于这个图形的什么问题?

  3.猜测:梯形面积计算能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进行计算吗?

  4.下面就请同学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实践。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

  通过义习。梳理学过的直线型图形的而积计算公式。并通过质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

  二、自主探究,寻求规律

  (一)推导面积计算公式1.谈话指导: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

  2.学生尝试探究验证。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小组。

  【设计意图】

  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利用旧知探求新知的.时间。把知识产生的过程创造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学会探究的方法。

  3.展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1)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转化推导的方法。

  (2)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用课件演示梯形是如何转化成己学过的平而图形的,并让其他同学质疑、评价(这里可能会出现拼一拼、割补、分一分等多种方案)。

  4.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公式。

  (”教师提问:“谁能总结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说明你的根据。”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5.根据推导过程和公式。让学生提出问题:

  (1)二上底加下底”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除以2"?

  (3)通过对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收获(让学生谈想法)?

  6.教师小结:(略)7.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更明确如此计算的原因。达到“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转化思想的内涵。

  (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1.出示例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个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生自己尝试独立计算。

  3.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公式应用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互相出题训练。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同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使训练多样而有趣。变苦学为乐学。

  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九的1-4题。

  3.灵活变换条件。联系实际进行练习。

  4.拓展尝试:下图是两个相同的汽角三角形补在一起。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设计意图】

  灵活的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联系实际能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因此。联系实际的练习才是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是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归纳、概括解决的。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发展。但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个体间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去积极地思考、讨论。另外。还应多提一些开放性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8

下面是其公开课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填空,想一想你能有几种填法。

  1、幻灯出示:圆明园是()。

  2、指名回答,教师出示: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齐读这三句话。

  三、组织学生展开自学讨论:

  这三句话是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学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节课我们首先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有一个旅行团要到北京去旅游,其中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圆明园。你愿意当他们的导游吗?好,李老师和其他老师就来当游客。现在你们可以准备一下。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课文2-4自然段,前后四人展开讨论。

  2、补充资料,看一段录像。

  3、提示:一般导游介绍一个园林的时候总是先介绍它的具体位置,然后介绍它的整体布局,即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介绍的、也是具体介绍的是这个园林的建筑特色,主要景观等。你们能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先向各位游客介绍一下圆明园吗?

  4、学生按教师提示的顺序作介绍,教师作相应的指导,并练习朗读。

  第二自然段: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出圆明园的整体布局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般地环绕"的意思。板书:规模:非常大。[

  第三自然段:句1:你平时见过的哪一个建筑也是金碧辉煌的,你能举个例子吗?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你能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举些例子吗?练习读句1,指名读,比赛,全班朗读。句2、3:讲解平湖秋月、雷锋西照是杭州"西湖十景"中的两处。句4,补充瑶台、武陵春色的出处。

  讲述: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圆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听了导游们的介绍,你觉的圆明园怎么样?板书:景观千姿百态。再让我们来投入地读一遍课文第三自然段,去想象圆明园中的辉煌景观。

  第四自然段:板书:收藏:最珍贵。

  5、各自朗读2--4自然段,并结合板书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板书:举世闻名)

  5、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想吗?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圆明园这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历经六代一百五十年的营建,堪称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惜,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却毁与英法联军的一把巨火!

  1、看录象。

  2、指名回答: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3、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想想你能不能?"不但……而且……甚至……"的句式来说说强盗们毁灭圆明园的经过。

  4、指名回答,板书:掠夺、毁坏、焚烧、化为灰烬。

  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酷。)

  5、再读第一自然段,板书:损失不可估量。

  五、体会文章的中心。

  1、课文学完了,读到这里,你又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讲,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二:对侵略者的仇恨。)

  2、这里,李老师还摘录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为什么说当"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我们这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这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以此问题来引导学生明白圆明园的毁灭正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规模:非常大掠夺

  举世闻名景观:千姿百态毁灭化为灰烬

  收藏:珍贵文物焚烧

  损失不可估量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9

  【课文简介】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俺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俺”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接着详细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说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关链接】

  1、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原名萨缪尔·克里斯曼。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主要作品有《镀金时代》《王子与贫儿》《哈里贝利·芬历险记》等。

  2、威尼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118个岛屿组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全城有117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道,靠400多座桥梁把他们连结起来。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大教堂,120座钟楼,64座修道院,40座宫殿,是著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红绿交通灯,小艇就是“公共汽车”。威尼斯的小艇威尼斯水城同样闻名于世。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介绍小艇的写作方法,并以次为依据给课文分段。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4、了解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艇的形态美。

  【学习重点提示】

  1、从几个方面介绍事物的写法。

  2、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直观语言,借助书中插图,丰富同学感性认知,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道即是马路。同学缺乏这些实际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难度,体味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就更难了。教学时,首先应适时适度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简要介绍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百岛城”、“桥城”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指导同学看书中插图,以此来丰富同学的'感性认知,通过与一般城市、马路、汽车的比较,展开合理的想像。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俺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观赏吗?那现在俺们就动身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

  26、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

  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船梢、簇拥、哗笑、残破、耸立、停泊、威尼斯、支配自如。

  3、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

  2、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梢”换偏旁记忆。

  艇:与“挺、庭、蜓、”换偏旁记忆。

  3、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艇、艄、舱、姆、祷、雇)的意思。

  4、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局部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耸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寂静: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支配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指名读课文: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作业

  1、誊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考虑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

  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

  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考虑: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考虑:

  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

  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样子奇特、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⑴ 小艇的样子奇特。

  ⑵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假如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

  (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俺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考虑: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 )”标出。

  3、讨论学习,明确:

  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支配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

  投影显示:

  ⑴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⑵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⑶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⑴ 人们:

  商人﹑妇女﹑小孩﹑保姆﹑老人 去:做生意﹑郊游﹑教堂﹑看戏﹑回家。

  ⑵ 关系:

  课文用威尼斯静寂的夜晚结尾,进一步烘托小艇的作用,说明人们与小艇的关系密切,整个城市的喧闹与静寂是以小艇的动与不动为前提的。

  3、归纳段意,想:

  小艇在哪些方面为人们起了重要作用?

  (段意:威尼斯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小艇。)

  五、总结全文

  1、快速浏览课文,考虑:

  为什么说威尼斯的小艇“等于街头的汽车”?

  板书:

  重要的交通工具

  2、作者是怎样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3、小结:

  细心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俺们今后写作文也要做到这些,才干把作文写好。

  六、作业

  1、誊写词语并复习。

  2、朗读课文,背诵并誊写第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完成书后练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检查背诵

  1、指名分读课文:

  回忆如何给课文分段,说出第二﹑四段的段意。

  2、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自由背第四自然段→二人互背→指名背→齐背。

  4、完成按原文填空: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 ),在( )的时候,他( )。俺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 )。俺们的眼睛( ),不知( )。

  5、听写词语。

  二、完成书后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前进 笔直──弯曲 散开──聚集 静寂──喧闹

  2、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以“XXX最讲卫生”或“XXX行动最敏捷”为重点句,练习写一段话。

  要求:

  围绕重点句,从几个方面写具体。

  例:

  在家里穿衣服“XXX最讲卫生”在学校怎么做或吃饭在公共场所洗澡学习时“XXX行动最敏捷”游戏时 劳动时。

  3、完成语训的有关习题。

  三、课后练习

  1、写出下列字的读音:

  艄( ) 矗( ) 残( ) 拐( )

  2、判断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尼( ) 具( ) 矗( ) 残( ) 斯( )

  3、组词:

  尼( ) 嘶( ) 货( ) 艄( ) 县( ) 残( )

  泥( ) 斯( ) 华( ) 梢( ) 具( ) 线(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倒退── 笔直── 散开── 静寂──

  5、填空并完成练习:

  船夫的( )特别好。在河上行船的时候,( ),来往( ),他总能( ),毫不( )。在( )的时候,他 ( ),在( )的时候,他( )。俺们看是( )的地方,( )能够穿过去,而且( ),两边的( )飞一般地 ( )。俺们的眼睛( ),不知( )。

  6、用“●●●”标出这段话的重点句。

  7、分层并说出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

  1、完成本课有关作业。

  2、背诵第四自然段。

  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案(二)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标志,同学们,看看这些资料,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播放课件,如:法国的艾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北京的天安门等,最后出示了威尼斯的小艇。)

  2.这是意大利的一座水上城市,出门见水。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师板书课题)

  3.谁来说说你在课前所了解到的威尼斯。(在意大利北部的亚德里亚海滨,蔚蓝色的海水中散布着一百多个小岛,勤劳勇敢的威尼斯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这些小岛上营建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园,整座城市内107条水道纵横交叉,117座桥梁横跨水道,连接着10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水城有“千桥之城”“水上城市”之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威尼斯 耸立 小艇 桥梁 纵横交叉 静寂 雇定 祷告 保姆 操纵自如

  2.自由放声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理请文章的叙述顺序。

  师随机板书:小艇样子,速度,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用途。

  4.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把你认为和小艇有关的句子画下来,并用笔画出小艇的简图。

  2.汇报: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像我们街头的汽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关系。谁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它连起来?(因为河道纵横交叉,所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3.威尼斯的小艇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小艇,画完并介绍小艇的样子。(威尼斯的小艇长长的,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向上翘起。)

  4.让我们目睹小艇的样子。(出示图片)找出课文中写小艇样子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5.(教师出示对比句)

  (1)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威尼斯的小艇很长,又窄又深,船头和船尾有点翘,行动轻快灵活。

  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讨论讨论,然后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6.你能用读的方式表示对小艇的喜爱吗?练习读,指名读,引导背。

  四、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一定感觉非同一般,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段话,说说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干些什么?感觉又如何?(人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感觉到很有情趣。)

  2.发挥想象,谈一谈,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着威尼斯水城两岸秀美的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的`想法?

  3.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坐在小艇里的情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练习背诵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威尼斯 小艇 纵横交叉 船舱 保姆 祷告 耸立 沉寂 桥梁

  2.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子的?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谁来说说。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画出中心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2.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在哪里呢?指名说,互相补充。(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3.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演示,边体会。把桌面当作河面,把书本摆放在“河面”上作来往的船只,用自己的文具盒作小艇,自己当船夫,根据课文的描述,驾驶小艇穿梭河面。

  4.作者为什么能把船夫的驾驶技术写得这样精彩呢?(作者一定留心观察,所以才写得这样好。)让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5.教师引读: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他操纵自如──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毫不手忙脚乱。

  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还能做急转弯。

  师:他速度极快──

  生: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

  6.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

  1.船夫技术这么好,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与小艇的关系一定非同一般。默读第五自然段。

  2.找出文中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然后填表:

  3.小结威尼斯小艇的作用。学生讨论填空题:白天(商人沿河做生意)需要坐小艇,(青年妇女交友)需要坐小艇,(小孩外出呼吸新鲜空气)需要坐小艇,(老人带全家上教堂做祷告)需要坐小艇。

  师:生活在威尼斯的人们一出门都离不开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让生接着:主要交通工具)

  4.白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夜晚也同样离不开小艇。我们一起去看看晚上的威尼斯。出示了威尼斯夜景图。

  5.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威尼斯的夜景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6.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

  师:学完《威尼斯的小艇》这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言)

  五、布置作业,扩展活动

  1.熟练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阅读《威尼斯之夜》。结合读了两篇文章的感受,把威尼斯这座美丽的城市介绍给你的家人和朋友。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2.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3.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浏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读了课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里?

  3.根据问题,再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指正。

  4.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风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请学生读读描写威尼斯风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纵横交叉,精巧灵活的小艇来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桥,耸立于两岸的古建筑,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深入课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写威尼斯小艇样子的句子。

  2.自由读这一段话,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里?

  3.交流指导:“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长?为什么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城市建筑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车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要想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是又窄又长。

  5.读出小艇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轮“新月”引起了我们的无限遐想。这弯“新月”飘进了清清了河里,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想不想坐坐这种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珑的威尼斯小艇里,舒服吗?为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适的小艇,穿梭于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4.小结:这真是“说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读写结合,复习引入

  1.听写“小艇、操纵自如”等重点词语。

  2.你喜欢威尼斯的小艇吗?读读描写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适的句子。

  二、读、说、想、演,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1.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船夫驾驶技术的句子。

  2.说:交流哪里写出了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

  3.想象这些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船夫在行驶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的拥挤场面,船夫会怎么做呢?

  4、演:造型独特的小艇带领我们浏览威尼斯风光,小艇随着浪花时起时伏,我们的心也随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坠入水中。如果此时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夫,你会怎样来帮我?(介绍自己的驾驶技术;唱歌助胆;介绍威尼斯风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乐……)

  5.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美”。

  三、感悟朗读,品味小艇与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1.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2.自由想象:人们还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么?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说话。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儿女,懂得欣赏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应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只“冈多拉”,沿着运河曲折的水道,让自己迷失在迷蒙的夜色中,领略这座水上古城永恒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静静地朗读。

  4.引出课文“阅读链接”,自由读后说感受。

  5.如果请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选择哪一类的音乐?(抒情的钢琴曲或小提琴曲)配乐朗读。

  6.小结: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但晚上,当小艇载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与威尼斯,与威尼斯的人们,与威尼斯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四、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3、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等。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看完了刚才的短片,大家一定学到了很多防震自救知识,假如有一天,灾难真的发生,但愿你们能把这些知识活学活用,保护自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和地震有关。请同

  学们打开语文课本,翻到第十七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录音,并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1、交流: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师:这确实是一场大地震。他发生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地震中,曾经宏伟壮丽的高楼大厦被夷为了平地,昔日繁华的商业大街倾刻间化为乌有,豪华的小轿车被拦腰截断,人们惊惶无措,四处奔逃。在灾难面前,人类显得多么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就在这场地震中,有一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主要内容) 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一个叫阿曼达的孩子被埋在了废墟底下,他的父亲凭着坚定的信念,徒手坚持挖掘38小时,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其他被埋的同学。

  3、课文中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子?(板书:了不起 父 子)

  三、并列行进,研读“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们的了不起?快速默读课文,请男生找出体现父亲了不起的语句,女同学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语句,边读边作上批注,还可以与别的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阅读体会,品读重点句,体会“了不起”。

  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关键句子找得也很准,正是这些语句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老师对其中几个句子感受颇深,让我们一起分享。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冲”体现了父亲在地震中焦急、担心,希望儿子平安的迫切心情。

  (2)、课文第5到9自然段中有一组对话,其中对父亲的语言刻画,深深打动了我。

  “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谁愿意帮助我?”

  “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好心人来劝,父亲多么希望有人能帮助他,可是,没有,当*长和警察前来劝阻,却依然没有人来帮他。人们为什么不肯帮助这位父亲?(因为这里已经成了一片废墟,他们都认为孩子生还的希望太渺茫了,而且这里还随时可能发生余震、大爆炸等险情。)父亲觉得呢?(坚信自己的孩子还活着,所以谁劝他也不肯离开,所以恳求别人的帮助)一想到儿子生死未卜,父亲心都碎了,他简直快要崩溃了!我们应该怎样读这组句子?带着焦急,带着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我们再读这组对话。

  在这样的情况下,假如你就是这位父亲,你为什么不走?是什么支撑着你苦苦挖掘?父亲曾对儿子有过什么诺言?

  四、情感升华,回归主题

  1、38小时的苦苦挖掘,38小时的耐心等待,这对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磨难之后,才换来这幸福相拥的感人一幕。是什么创造了这奇迹?是,是信任,是爱创造了奇迹!

  2、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与宽广。是父爱的力量教我们坚强,也是父爱的力量教我们从容面对挫折和一切灾难。其实,我们每一天都浸润在父母的爱中。父母的爱不是亮闪闪的水晶,不是甜津津的蜜糖,它只是我们在悲伤的时候一句简单的安慰,只是我们在寒冷时一个温暖的怀抱,我记得有人说过:父母的爱像是那一片大海,而我们则是那小小的帆,永远也走不出那片海。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珍惜这份爱,并努力去回报这份爱。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我们虽然没有过这样轰轰烈烈的经历,但浸润在平凡生活中的爱,一样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挖掘生活中那份深沉的父母之爱,感受这份爱吧!学完了课文,你会怎样表达这种感情?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11

  1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位置有关的问题。

  3、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而本节课就是对之中描述方式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对表示未知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难点:用数对的形式来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问题导学

  (一)问题导学

  1、初步感知,明确列行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板书:位置)

  这是11班上课时的座位表,你能说说张亮同学坐在什么位置吗?谁有不同的表述方法?

  (学情预测:1、用“第几组第几座”来描述;2、用谁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3、用“第几列第几行”来描述。)

  师:在数学中,我们有规范的说法。竖排称之为列,横排称之为行,列通常情况下从左往右数。请你指出第一列,第二列。行通常情况下从前往后数。指出第一行,第二行。

  (在确定列时,就是以观察者的左边为第一列。)

  师:现在你能用数学语言说说这个同学的位置了吗?

  学生发现“第几列第几行”的表达更简单明了。

  师再指图中的两个学生,说说他的位置:巩固第几列,第几行。

  师:第4列第3行是谁的位置?

  活动2【讲授】点拨助学

  (二)、点拨助学

  1、用数对表示位置

  师:老师用(2,3)表示这位同学的位置。你能看懂其中的含义吗?

  表示第2列,第3行(读法相同)。

  师: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她俩是不是坐在同一个座位上?(数字相同,但先后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不同)

  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2、拓展延伸

  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

  我们可以把这个图继续简化,用方格表示全班同学的位置,师:说出这一列同学的位置:(生说师写)(3,1)(3,2)(3,3)(3,4)(3,5)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用一个数对来表示这一列(3,几)引导(3,a)表示。

  那这一行的'同学该怎么表示?(a,5)(出示课件)

  活动3【讲授】交流互学

  (三)交流互学

  1、明确观察点

  师:现在我们回到教室,你能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吗?

  预测:(2,5)(6,5)

  生说各自的理由,师引导:要想看班长的位置,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面对面)请学生站到讲台上,说一说,第一列在哪里?班长的位置呢?指一生的位置说出数对。

  2、说出数对,全班找到他。

  3、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比如:电影院的座位,第几排第几号(课件)

  活动4【测试】检测悟学

  (四)检测悟学

  1、用数对(3,2)表示果盘的位置,那么樱桃的位置在(,),苹果的位置在(,),西瓜的位置在(,),香蕉的位置在(,)。

  学生观察图示完成练习

  2、下面是某学校教师家属楼的平面示意图。所在列就是楼房的单元,行就是楼房的层数。

  出示:某学校教师家属楼的平面示意图

  (1)如果用(2,5)表示王老师家所在的位置,则宣老师加在( ),马老师家在( ),张老师家在( )。

  (2)姜老师家与马老师家住在同一个单元,又比王老师家高一个楼层,姜老师家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3、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学生独立完成,做题中遇到困惑可以问老师或者同桌交流。做完后,课件出示答案,问:对那道题有困惑?评价自己的完成情况( )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方程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一)出示实物天平。

  师:认识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称物体的重量、使得左右平衡)

  (二)演示:出示三个质量分别20克、30克、50克砝码,(将未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师:它们的重量我们还不知道,如果要分别放在两个盘上,天平会怎样呢?

  (演示)学生观察后发现天平平衡(这时,将砝码标有重量的一边朝向学生)

  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指名回答。)

  板书:方程的意义

  2新知探究

  (一)出示课本例题(见PPT课件)

  说明: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板书: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二)引导分类,概括方程概念。

  1、学生自学(见PPT课件)

  要求:

  (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八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

  20+30=50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20="" 3x="150">100+50 100+2X>50×3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8道算式。)

  (3)把这8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A、想一想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B、把自己分类的情况,写在纸上?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

  第一种:相等的分一类,不相等的分一类

  ( 20+30=50 20+X=100 50+X=100 3X=150) (50+2X>100 80<2x 20="">100+50 100+2X>50×3)

  第二种:含有未知数的,不含未知数的

  (20+X=100 50+X=100 50+2X>100 80<2x 3x="150" 2x="">50×3) ( 20+30=50 100+20>100+50)

  2、比较辨析,概括概念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按自己的标准对式子进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A、教师指着黑板说: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板书:像X+100=250、这样xxxx的等式方程)

  B、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C、学生发言,概括出:“像20+x=100,3×=18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师(板书)

  师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

  生:“含有未知数”“等式”

  师:那X+10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们不是等式,

  师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生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ⅹ=0,ⅹ=a,ⅹ=a2是方程吗?

  生:是,因为它们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

  3、举例方程、理解概念你能例举出方程吗?谁能举的与刚才不一样吗?(用字母Y表示、有难度的方程)

  生列举:ⅹ+5=18 6(ⅹ-2)=24 6(ⅹ-2)=24 5ⅹ=30 ⅹ÷4=6 ⅹ+ⅹ+ⅹ+ⅹ=35

  (ⅹ+4)÷2=3 ⅹ+y=5等。

  师:同学们现在知道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

  生: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生思考汇报。

  3、巩固提升

  1、“试一试”

  (1)观察左边的天平图,说说图中的是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2)观察右边的图,弄清题意,列出方程。

  2、练一练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回事。 ( × )

  (4)X2不可能等于2X。 ( × )

  (5)10=4X-8不是方程。 ( × )

  (6)等式都是方程。 ( × )

  3、练习一

  1、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2、讨论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8x=0 6x+2 4+2>10

  2y÷5=10 n-5m = 15 17-8 = 9

  10<3m 6x +3 = 11+2x 4+3z =10

  是方程的是:8x=0 2y÷5=10 n-5m = 15 6x +3 = 11+2x 4+3z =10

  不是方程的是:6x+2 4+2>10 17-8 = 9 10<3m

  4、练习二

  1、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吗?

  2、用方程表示以下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1)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共重50千克,吃了3x千克,还剩30千克。 (3x+30=50)

  (2)赵华家距离学校240米,她从家到学校走了3x分钟,每分钟行60米。 (60 x 3x=240)

  (3)小明今年x岁,爸爸40岁,它们俩相差28岁。 (28+x=40)

  (4)小芳每天跑skm,她一星期跑了28km. (7s=28)

  (5)一罐糖有a颗,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a÷25=3)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是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我还学到了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板书

  方程的意义

  等式的概念: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

  (1)“含有未知数”

  (2)“等式”

  注意: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了解毕加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

  教学难点:

  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

  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

  1.齐白石(1)简介: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

  的至爱。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

  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

  2.毕加索

  (1)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1901年6月24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1973年4月8日在法国过世。

  (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

  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技艺上的,心态上的??

  三、巨匠童心的规律

  1.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2.游戏连一连:

  找出上面三幅图分别是哪幅作品构图空间布置。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

  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试一试

  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

  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讨论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

  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

  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像。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

  巨匠童心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上一节我们学到了哪些绘画方法呢?

  二、发现并解决问题

  1.在绘画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

  2.在学生中发现做的比较好的来讲述是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的?

  三、突破趣味如何才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的有趣味呢?

  1.脸部五官:正面和侧面组合,侧面和侧面组合,特殊的脸组合。

  2.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有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

  3.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辅

  五、作业展示

  1.各组推荐优秀的作品并粘贴于黑板。

  2.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六、结束语

  像卢梭这样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却成长为知名画家的事例不少,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将来在你们当中也可以出现大画家。

  七、课后反思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增强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休验成功的快乐,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表现出对世界名画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排笔、,调色盘,小水杯、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认识画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2.赏析作品

  学生欣赏后畅所欲言自己的感受。

  (作家所要表达的是欢快的、热烈的、积极向上的一种心态。)

  3.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教师归纳后提出今天学习的内容:

  ①学习调颜色;

  ②能利用颜色画一幅有层次的画。

  二、探究思考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合作交流

  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三、品读体验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性格:

  神志:聪明

  动作: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延伸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课堂练习

  1.说说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与象共舞

  不慌不忙

  聪明有趣善于表演

  人象共舞

  人——————和谐相处—————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独立完成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搜集资料,了解到有关泰国风情,增长了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教案15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洁,使同学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同学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身的习作。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布置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俺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身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身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身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身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一起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杭州市滨江区长河小学 冯琛莉)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俺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俺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俺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俺们童年时代捕获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

  2.同学交流翻看影集。

  3.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俺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俺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身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

  4.指名发言。

  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俺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身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相互分享。(同时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同学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同学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同学写一个自身认为最有掌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同学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缺乏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出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溢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同学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洁和美好。

  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

  4.生一起评议。

  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

  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同学评价。肯定优点,指出缺乏。注意不挫伤同学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同学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同学在小组内读自身的习作,先指出自身习作的优点和缺乏,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

【五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教案01-11

五年级体育教案04-07

五年级音乐教案11-10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8-28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08-16

五年级语文教案11-07

五年级《化简与求值》教案06-28

小学五年级的美术教案03-01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