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2-12-06 16:02:1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

  10-8 = 2 8 + 4 = 12

  2 + 2 = 4 12–8 =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数实物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结合"先估计再数"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估计的习惯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老师想给好朋友写封信,于是我就去买了一个信封,写好了信放在里边,贴好就去邮局邮信了,你们猜我的信邮出去了吗?

  (学生说结果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说不出是因为没贴邮票,教师加以引导。

  2、教师继续刚才的.故事:咱们书中有各种各样的邮票,小朋友帮老师选一张好吗?

  二、教学新课。

  (一)数邮票。

  1.教师出示邮票图片,学生帮老师选一张自己认为漂亮的邮票。

  2.这么多漂亮的邮票,有多少张呢?咱们来猜一猜。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猜猜有多少张)

  1.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张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

  2.小组交流数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邮票的摆放是很有规律的,可以一排一排的数,即:10张、20张、30张、、、、100张。

  (二)、比赛的形式数珠子。

  师:小朋友们,咱们来比赛,看谁的眼睛和脑子最快。好不好?

  1.教师出示3组珠子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

  2.评出数的快并且对的,评出前三名。

  3.全班交流,让前三名同学先说己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自己的数法。

  (三)、数花生。

  1.教师提出题目要求。

  2.小组之内完成,并交流自己数的方法。

  三、练一练。

  1.出示图片,学生数。教师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可以适当给予指导。

  2.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再实际数一数。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连减、混合加减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算式。

  2. 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 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判断一些连减、加减混合算式能否简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小熊要购买学习用品。

  出示:蜡笔7元 尺2元 铅笔盒12元 故事书8元 字典15元 橡皮3元 铅笔4元 书包45元

  1.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来编题(小组内交流)。

  2. 如果这些学习用品小熊都要买,它要准备多少钱?比一比,谁算得快? 交流不同算法。

  (1)按顺序把每个数加起来。

  (2)12+8=20 45+15=60 3+7=10 20+60+10+2+4=96 你喜欢哪种算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已经发现了这个好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数的两个数先加起来,这样计算既快又正确。)

  二、探索新知

  1. 现在小熊有64元,想买铅笔盒和故事书。它列式算出还要找回44元。

  板书:64-12-8=44 它列了一个什么算式?

  出示课题:连减

  (1)按照小熊的连减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板书:一看运算符号。

  (2)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算?

  讨论、交流算法:12+8=20 64-20=44 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小熊不明白为什么结果都是44元,为什么我们比它算得快?

  板书:二看数有什么特点。

  完成板书:64-12-8=44

  (3)同桌合作,一人按运算顺序计算,一人用好方法计算。

  64-45-1564-7-364-2-15

  最后结果一样吗?好方法好在哪里?

  (两个减数凑成整十数)

  为什么64-2-15用这个好方法就不行呢?(2和15不能凑成整十数)

  (4)64-2-15,修改其中的一个减数,使它可以用好方法计算。 把题写在纸上,用好方法算出结果,同桌互相检查。

  2. 判断:把可以巧算的题圈出来,算一算。

  91-18-6478-16-4892-31-1971-8-5465-38-981-46-27

  小结:在计算连减算式时,如果减数能凑成整十数,可以先把减数凑成整十数再减。这样计算又快又正确。

  3. 改题64-12+8

  (1)审题: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算式? 加减混合

  (2)大家符号看得很仔细,试着算一算。

  交流:64-12+8=60 64-12+8=44

  (3)为什么结果不一样?说说是怎么算的`?

  (4)为什么不能用刚才连减时的好方法?

  (5)64-12+8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加减混合运算也要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6)练习

  27+28-3939-13+4752-29+846+12-1644-25+1543+28-61

  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数的特点,还要看清符号。

  三、应用拓展

  1. 计算(能用好方法的用好方法计算)

  57-24-638+23+1278-39+2167-43-1741+19-2834-18+1666-37-2635+36+17

  2. 下面各题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45+18+1545-18+1545+18-1545-18-15

  动脑筋,这些题能巧算吗?试一试。

  总结: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注意什么?

  (注意运算顺序,一看符号、二看数的特点,再确定能不能巧算)

  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计算结果正确是最重要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做练习十第3题

  2、做练习十第4题

  3、做练习十第5题

  4、做练习十第6题

  5、做练习十第7题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练习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四、练习小结

  练习十第8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2学情分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十几间8、7、6。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同学们会计算了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口算题,生抢答,师适时鼓励)

  口算比赛:15-9= 17-9= 12-9= 13-9=

  8+6= 8+3= 8+7= 7+6=

  12=10+ () =8+ () 15=10+() =8+()

  你们真是太棒了,算得又对又快。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十几减8.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看!熊猫老板在卖风车。(出示例2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熊猫老板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学生列式:12—8.

  2、 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出来或画出来吗?

  小组同学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演示,教师观察巡视,适时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如下: 数一数:从12根小棒中一个一个地拿走1.2.3…….共拿走8根, 还剩4根。

  破十法:把12根小棒分成两部分——10根和2根,从10里面减去8.把剩下2和2合起来就是4

  连减:从12里面拿走2根,再拿走6根,还剩4根。

  (4)教师用课件演示“破十法”计算过程。

  (5)让学生根据“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数。

  先算 -8= 再算 +2= 所以12—8=

  (播放课件)

  3、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

  刚才我们计算十几减8和上节课所学的十几减9都是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都是先算10—8或9,这样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破十法”

  还有一种方法(课件播放)因为8+( )=12,所以12—8=( ),叫“想加法算减法”

  师小结:破十法、连减法和想加法算减法,都有它的优势,小朋友觉得哪种方法更快就用哪种。

  4.小练习(播放课件)

  (1)教材13页1题

  (2)教材13页2题

  (3)10-8 11-8 12-8 13-8 14-8 15-8 16-8 17-8 18-8

  (师重点引导讲解此题,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

  最后1题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1)都是先算10—8=2,十几减8,就再算2加几。

  (2)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随着增加几,(从上向下)

  教学十几减7、6

  1、出示图能写一道加法两道减法的图

  你能从这幅图中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8+6=14 14-8=6 14-6=8

  2、同学们做题这么出色,老师继续带大家逛游乐园,瞧,那里有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赏金鱼.(出示14页例3)

  鱼池里有13条金鱼,菲菲发现黑色的有7条,红色的有几条?你能帮菲菲列式吗? 13-7

  明明发现红色的有6条,黑色的有几条?你能帮明明列式吗? 13-6

  想一想,如何帮助他们二人求出得数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充分回答,体现算法多样化)

  (播放课件)还可以这样算: 7+6=13

  13-6=7

  13-7=6

  3、习题对十几减7.6.加以巩固。(课件)

  (1)看图写出2到减法算式

  (2)8+9= 9+6= 7+9=

  17-8= 15-9= 16-7=

  17-9= 15-6= 16-9=

  (3)7+( )=11 8+( )=13 ( )+6=12

  11-7=( ) 13-8=( ) 12-6=( )

  三、巩固加深练习

  (此环节把男女生分成两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最后获胜组有奖励)

  1、找座位游戏。(课件出示教材15页1题情境图,把15页1题和4题适当改改,变成一道题,可以设计多找几次,每次6个学生,3男3女,对的给自己组加分,错的给对方加分)

  2、我来考考你。把题写在卡片上,男女生随意指名互考,答对了给自己组加分,答错的给对方加分)

  12-7= 18-9= 14-6= 11-8=

  16-7= 8+9= 13-6= 7+5=

  11-6= 15-7= 17-8= 15-9=

  3、找朋友。(播放儿歌《找朋友》,教材16页第6题适当改改,找7男7女,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找到朋友)

  4、教材17页7题、8题(播放课件,因时间而定,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少做一道。)

  5、智力冲浪

  一个数加上7,它的得数比15小比11大,请问这个数可能是几?(播放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有剩余;6+8>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

  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三)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体验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正确填写统计图.

  3.培养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并能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统计图,对可能性做出判断和决策.

  教学准备

  每人一张条形统计图和正方形纸片.教师准备一张大张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要开展庆“六·一”的活动,要作什么准备?我们的教室呢?

  2.你用什么来布置我们的教室?

  3.老师买回了一些气球,你们认为挂什么颜色的气球教室才最漂亮,为什么?

  4.气球很漂亮,但是小朋友只能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色的气球,把它举起来.

  5.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但老师还是不能很准确知道哪种颜色的气球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吗?

  二、新授.

  活动一:讨论解决办法.

  1.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之间说)

  2.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解决办法.(指名说)

  3.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待会就请用你们用询问的方法进行统计.

  活动二.认识统计图.

  1.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统计图,谁是小老师说一说统计图上有什么?每种颜色的'气球用什么表示?每个格子代表什么意思?统计图该怎么填?

  2.统计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统计开始.

  活动三:分析统计图.

  1.请观察你的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说给你的组员听.(小组成员之间)

  2.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向全班汇报.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小组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3.你想把你从统计图中知道的告诉大家吗?请你拿着你的统计图,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听.

  活动四:统计全班情况.

  1.刚才我们统计了各小组的情况,下面让我们来统计全班的情况.

  2.请拿出小红纸,下面请同学分组上来贴.

  3.观察这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谁勇敢,上来做小老师说给同学们听.

  (1)从统计图中知道我调查了______人.

  (2)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______颜色的人数最少.我们班最喜欢______颜色的气球.

  (3)喜欢红色的有______人,喜欢黄色的有______人,喜欢蓝色的有______人,喜欢绿色的有______人.

  (4)喜欢______颜色的比喜欢______颜色的多(少)______人.

  4.通过刚才的统计,你知道我们班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吗?

  5.你能根据统计图猜猜班主任老师最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吗?为什么?

  6.寻求答案.

  三.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布置家庭作业.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与复习,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

  2惫低识的前后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3.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及时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知识

  教师:同学们,第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已经全部学完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说出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数数和数的组成、写数和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认识人民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部分一部分地对本单元所学的这些知识进行与复习。

  板书课题:与复习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我们先来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请同学们数出27根小棒。

  学生独立数小棒。

  教师:你们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回答:先数出2个10根小棒,再数出7根。

  教师:其他同学赞成吗?谁能归纳出我们数数的方法?

  要求学生说出:数数的时候我们应该把一十一十地数和一个一个地数结合起来数。

  教师:那么27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要求学生回答:27是由2个十和7个一组成。

  教师:对了,一个数的十位上是几就说明这个数是由几个十组成,一个数的个位上是几就说明这个数是由几个一组成。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上2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抽学生汇报。

  三、复习写数和读数

  教师:下面我们来复习写数和读数。读数和写数都要到数位,能说一说我们学习过哪些数位吗?

  引导学生回答学习过百位、十位和个位。

  教师:这些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从右面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在黑板上贴上算珠图(如右图)

  教师:你们所说的数位上的十位和个位是这样排列的吗?

  教师:这幅算珠图上的算珠分别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呢?

  引导学生回答:十位上有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有3颗算珠,表示3个一,合起来就是23。

  教师:那么23怎样写呢?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写的。

  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对着算珠图的数位写出23,一边写一边要求学生说出先写十位上的2,再写个位上的3。

  教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数?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读的。

  抽一名学生来读数。并说出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我们在写数和读数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知道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读数和写数时,都从高位起。

  教师:对,我们都是先读写百位上的数,再读写十位上的数,最后读写

  个位上的数。下面请同学们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这些数。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学生读数。

  同桌两个同学一个说数,一个写数。

  四、复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书上30页第7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填的'吗?你是怎样填数的?在数的排列顺序中,哪条排列规律比较重要?

  要求学生回答:我是一边数数一边填的,在100以内数排列顺序中“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这个排列规律非常重要。

  教师:对,“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是100以内数排序顺序中一个重要的排列规律,这样一个排列规律可以很直观地比较出数的大小。现在请同学们完成第6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汇报答案,并说一说每一道题的规律。

  教师:请同学们按第30页第9题的要求分别写出3个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和3个十位上是5的两位数,并比一比哪个数最大,那个数最小。

  学生写完后抽学生回答,先说自己写的是哪几个数,再说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下面以学生写的25,35,45和52,55,59为例:

  教师:在第1组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

  要求学生说出:45最大,25最小。

  教师:你是怎样比较的?

  要求学生回答:比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教师:那么第2组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呢?

  要求学生回答:59最大,52最小。

  教师:你又是怎么比较的?

  要求学生回答:先比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相等就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教师:其他同学赞成这个同学的意见吗?对了,在我们比较数的大小时,先从十位开始比,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如果十位上的数相等就比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这个数就小。

  五、复习认识人民币

  教师:最后我们复习认识人民币。请同学们翻到28页第3题,这里都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除了这些人民币,还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那么这里每一组人民币组合起来又是多少钱呢?请同学们完成第3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那你们对人民币的换算掌握得怎么样呢?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1角等于多少分?1元等于多少角?10元等于多少个1元……

  可以抽学生回答,也可以要求学生集体回答。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30页第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个别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换算的。

  六、课堂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上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三个球——篮球、排球、网球,让学生观察。

  师:比一比这三个球的.大小。

  师:篮球比网球大多少?你能形容一下吗?篮球和排球呢?

  2.揭示课题。

  师:球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出来,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比较几个数量多少的时候,经常用到“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说一说。

  [板书课题:比较大小(2)]

  自学共思

  1.估一估。

  (1)课件出示装有10个黄球的瓶子。

  师:数一数有多少个黄球。(10个)

  (2)课件出示装有15个蓝球的瓶子。

  师:猜猜蓝球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猜的?

  合学共研

  课件出示装有58个红球的瓶子。

  1.师:估一估有多少个红球。

  2.比一比,说一说。

  (1)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师: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

  师:请同学们任意选两瓶比一比,并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比的结果。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展学共享

  1.交流展示。

  教师指定任意两瓶进行比较,由学生说出比的结果。

  师:红球和黄球比呢?蓝球和黄球比呢?

  师:同样都是和黄球比,为什么蓝球就“多一些”,红球却“多得多”呢?

  师:黄球和其他两种颜色的球相比呢?

  师:同样都是拿黄球去和其他两种颜色的球相比,为什么和蓝球比就“少一些”,和红球比就“少得多”呢?

  2.小结提炼。

  师:两个数比较时,什么时候用“多得多、少得多”?什么时候用“多一些、少一些”?

  延学共促

  1.完成教科书P43“做一做”。

  (1)任选两种进行比较,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多少关系。

  (2)指名学生说一说。

  2.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4题。

  (1)师:从题目主题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给出的数据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正误。

  3.数学游戏。

  (1)以教科书P45数学游戏为例,教师指名两名学生上讲台示范。

  (2)同桌两人玩游戏。

  检学共长

  1.小强做了72道口算题,小林做了27道题,小刚比小强算得慢,但是比小林快一些,小刚可能做了几道口算题?(画“□”)

  36

  96

  62

  2.猜谜语比赛中,小华得了75分。

  小军可能得了多少分?(画○)

  小红可能得了多少分?(画△)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解决问题

  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口算练习:

  3+2 = 4+5 = 8-4 = 1+2 = 3+5 = 6-2 =

  30+20 = 40+50 = 60-40 = 10+20 = 30+50 = 60-20 =

  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一、学习内容

  课本第24、25、26页整理和复习。

  二、学习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整理的过程,进一步了解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通过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和方法的归纳,以及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掌握方法,并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难点:能按照解题的一般步骤,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学习设计

  (一)课堂设计

  师:在前面的第二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1.口算复习。师: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9= 13-6= 15-7= 16-8=

  11-7= 17-9= 15-6= 13-9=

  11-9= 12-6= 13-5= 14-7=

  18-9= 15-8= 11-3= 12-4=

  2.知识整理,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这些都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如果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排列,你会怎么排?跟你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学生交流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晶晶同学是如何整理的?

  (1)师: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横着看,被减数相同,减数依次少1。

  预设2:横着看,后面一道算式都比前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后面一道算式比前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生:因为被减数不变,减数依次少1,减的越少,剩下的也就越多,所以差反而多1。

  (2)师: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1:竖着看,每一列的减数相同。

  预设2:竖着看,每一列的被减数依次多1。

  预设3:竖着看,下面一道算式都比上面一道算式的差多1。

  师:为什么会出现下面一道算式比上面一道算式差多1的情况呢?

  小结:因为被减数的个位依次多1,减数不变,差也依次多1。

  (3)师:斜着观察呢?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规律?

  小结:斜着观察,每一斜行算式的差相同。

  师:得数相同的算式是怎么排列的?比如11-7,12-8,13-9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被减数和减数都不相同,差相同。

  预设2:被减数和减数都依次多1,差不变。

  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我们通过自己整理20以内所有的退位减法算式,对这36道算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还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了这么多算式排列的规律,太棒了!

  (4)巩固练习

  师:看着这张表,指出任意一道算式,你能很快的说出得数吗?谁能说出差是3的算式?差是4的呢?把差是9的算式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解决问题:第24页第2题。

  师:小林的`老师见我们班同学那么能干,她有问题要考考大家,接不接受挑战?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小丽得了12朵,小林得了9朵。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

  师:小林得了9朵花,这个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解决“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这个问题,与小东得了几朵有关系吗?

  师:“小东得了几朵”这个信息与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所以是一个多余信息。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告诉你的同桌你打算怎么列算式?

  12-9=3(朵)

  师:算式中的12、9、3分别表示什么?

  生:12表示小丽得了12朵花,9表示小丽和小林得的同样多的一部分,3表示小丽比小林多得的一部分。

  师: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同桌互相提问并解答。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女同学认真思考,男同学积极回答,都挺棒的,下面我们男女同学进行个比赛好不好!

  宣布比赛要求:比赛时,男同学回答的时候,女同学要及时做出对或错的判断,女同学回答时男同学也要及时做出对或错的判断,听清楚了吗?

  第一轮1.夺红旗。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二轮2.想一想,算一算

  (1)桃子比西瓜多几个?

  (2)西瓜比桃子少几个?

  独立完成,集体对改。

  小结:求“桃子比西瓜多几个?”或“西瓜比桃子少几个?”这两个问题都是从桃子的个数中减去和西瓜同样多的部分,求剩下的部分(也就是多或少的数量),所以都用减法计算,因为求的同一部分,所以算式都是12-7=5(个)。

  第三轮3.跳绳比赛。

  (1)小明比小丽多跳了几下?

  (2)小玉比小明少跳了几下?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有用信息,排除多余信息。解答之后要注意及时检查。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那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在百数表上认识100以内的数。

  2.在百数表上进行数的定位练习,探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WwW.xkB1.cOm

  教学难点:能运用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正确地填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数学王国开运动会了!7娃娃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7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7娃娃还没来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隐藏在7娃娃方队中的秘密吧!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分组观察。

  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看看表里藏着什么秘密。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表上的数。

  看着这个表,你有什么问题?能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

  选一排读一读。(可以选横排,也可以选竖排)

  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斜看有什么规律?

  从左往右横着看:每一行横着的数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上往下竖着看:每一竖行的数的个位上的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

  从左上往右下斜着看:每一斜行的数的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对应数位上的'数大1(100除外)。

  55的前一个数是多少?后一个数是多少?

  谁还想考考大家?你还发现了什么?

  :通过探究,发现了百数表上行和列排列的一些小秘密,每行都是挨着次序排列的,从左往右依次大1.每列也是依次排列的,但它的次序是从上往下依次大10。

  3.大家在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棒!这里有一些“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中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课件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中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小组里交流。

  (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百数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外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小熊写门牌号。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2.“练一练”第3、4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3.游戏:猜猜我是谁。

  规则:在百数表上用用圆片盖住一些数,猜一猜圆片什么数。可以一次猜一个,也可以一次猜几个。要求说出猜测的理由。

  四、课堂。这节课小朋友们有哪些收获?补评:

  板书设计:

  做个百数表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图钉、小棒、纸……

  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

  生:上面的边和下面的边一样长?

  师:也就是两条长边一样长,你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动手折)。你说的很正确,两条长边一样长。你们能说说两条短边会出现什么现象吗?

  生:自己动手折一折。

  师:除了用折纸的方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知道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一样长?(用直尺或绳进行测量……)

  3.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长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长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得到一个猜想,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证明他们的猜想,体现了观察→猜想→证明的认知过程。对于学生可能用的多种方法,教师都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师:你们同意吗?那就用你桌上的白正方形纸折折看吧,可以和旁边的同学商量商量。同样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

  [学生动手证明,可用不同的方法,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5.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正方形的折痕。

  师:看,这是我们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这还有一种刚才折纸时留下的痕迹,老师用笔把它描出来。(师动手用红粉笔描)快看,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换句话说,如果有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小三角形就可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三、动手实践,拼组图形

  师:说了半天了,你们想不想动手拼一拼。快看看你们手里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1. 师:左面4列的同学拿出2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右面4列的同学拿出四个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正方形。要求求你们用手中的图形拼组出一个大的平面图形,看谁拼的方法多,还能最先拼好。开始。

  生

  短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长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长方形。

  边与边相接拼组成一个大正方形。

  角与角相接组成的图案。

  2.选一些形状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平面图形?

  [利用图形卡片的拼组,体会图形间的联系及边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对于学生的不同拼法,教师应给以鼓励,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理念。]

  四、游戏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图形进行的拼组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图形的拼组,同学们表现都非常好。(板书课题)

  1. 拼图案。

  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一个忙。老师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四块地板砖就能拼成一个图案,现在老师这儿就有四块地板砖的样本,请你们发挥想象为老师家设计地板图案,你们愿意吗?

  [以帮助老师设计地板砖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以地板砖的样本拼组,感受图形的对称之美。]

  2. 拼熊猫。(第30页的第6题)

  老师非常感谢你们,要送给你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出示熊猫图),你们喜欢吗?不过这件礼物需要你们进行拼组才能得到。(指导学生进行拼组)

  五、动手操作,体会图形间的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还帮老师设计了地板图案。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漂亮的小风车?这里有做风车的过程(出示分解图),你能说说怎样做吗?(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

  怎样在正方形的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

  可是老师想出个难题来考考你,老师手里有张长方形的纸,你能用它做一个风车吗?(把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经纸再做。)

  怎样将长方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出示圆形,问:这是什么形状?用圆形纸做风车,先做什么?(把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再做。)

  怎样将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的纸?

  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各种图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注意: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图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谁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生:我先把一张长方形(或圆形)的纸剪成正方形,在正方形纸上剪出四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时就是一个圆。

  [让学生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体会多种图形间的转换和联系。]

  六、总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32+5 42+7 84-4 75-3

  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

  39-( )=31 49-( )=42

  二、新授:

  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

  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

  三、小结。

  板书: 青蛙吃害虫

  56+30=86 56-30=2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是堂遗憾的课,不得不说,同学们并没有在这节课中成长。会的依旧会着,不会的依旧不会,即便是我也想办法教了他们,可不会的还是不会。其实,这节课,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应该借助上学期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同学们想办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其实这样的过程是有必要的,更易于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我想我必须再重新上一节动手操作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从实际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没有过程的学习,何来生成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案02-2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05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8-24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11-0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02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07-2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01-29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