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总结>《研讨课活动总结

研讨课活动总结

时间:2022-12-12 19:40:56 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讨课活动总结

  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研讨课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讨课活动总结

研讨课活动总结1

  为促进教师加强学习、大练教学基本功,提高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水平,我校举行了课例研讨“有效教学”活动。本期活动由于广大教师支持和授课教师的辛勤努力,使活动中开展的有序、客观公平、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积极方面有:

  1.说课的程序日趋完善。说课教师们能结合教学进度,确定说课内容;通过研读教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分析学情,设计教法与学法;围绕目标构建教学流程。

  2.说课内容体现了课改深度。从“教学过程”这一环节可以看到“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已落户于课堂,并得到了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对学生评价分析已引起教

  师们特别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3、领导、教师的评课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强。以往听完课不认真评课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观,有部分教师能够对照课程理念来评议课堂中的具体表现,还能结合教学理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4、教师“课后反思”正趋于规范,而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教师对教材分析到位,说明了自己对教材的认识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教学环节,以及预期的效果。

  5、授课教师能依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教学设计。

  二、不足及建议:

  1、教师在说课中还存在说教案现象、理论支持较少。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要准确严密,一语到位。

  3、教学反思不够规范。完整的'教学反思应当包括“分析教材,说明自己对教材的认识以及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为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安排的教学环节,以及预期的效果。课后针对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就是否实现了自己的设想进行反思,既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也指出不足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设想”等。而教师的反思或只有前半部分、或只有后半部分,甚至部分教师还只是“应付”的说那么几句套话。

  3、教师的评课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在评课中只说优点,客套话,不提缺点,缺少在教育教学中好的建议性的意见。

  总的来说,在课例研讨“有效教学”活动中,尽管经过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的状况,距离教学评估的要求相差还甚远。每位教师都要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完善我们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构建,增强课改意识,提高评课议课能力,培养教学教研的综合素质。

研讨课活动总结2

  语文教研组于20xx年6月3日开展了本学期第三次线上教研活动。其主旨是:通过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开展以基于“线上教学进行有效复习的学习活动设计”为主题。更主要的是为语文组教师搭建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线上平台,进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一、活动概况

  这次教研活动,全体语文组16名教师相约云端。针对语文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按照《新常规》的要求,基于“线上教学进行有效复习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教学设计。观看两位老师的录播课后集体线上分享,研究成果自主汇报,分享研讨和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二、查找不足

  1.课堂教学

  研讨主题还给学生,但是有些学习材料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迁移,需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材料,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

  2.研讨

  有个别教师的评价缺乏理论依据。在点评之前需要更多地了解该课例。

  三、研讨反思:

  每位教师就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线上反思和汇报,交流成果,资源共享。学校领导鼓励教师深刻反思,积累资料,多出成果,写好相关教学设计,评课稿,论文或案例,及时推荐参评或发表;并建议我们加强科技手段,把活动过程拍摄下来,以便反复研究。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培训。

  以钉钉为平台,通过这样循序渐近的,持续的主题教研,老师们都认为:“其实不是我们没有什么可研究,而是我们对许多研究点视若无睹,就在我们教学中,就蕴涵着无限丰富的研究对象,以前是我们缺乏一种敏感性。”相信通过我们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主题教研将会更加出彩,我们的教学质量将会更加出色!

研讨课活动总结3

  区一中“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总研讨活动于20xx年3月25动员会启动,至20xx年4月25日结束,历时一个月,期间,参加活动的各备课组积极准备,授课教师精心设计,同科教师真诚交流,最后总结提升。现在就活动的情况作一个简要总结。

  一、指导思想明确,认识起点高,组织协调严谨

  这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从学校领导层到各年级,各位备课组以及每位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方案,安排工作。

  这次活动,旨在让广大教师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教师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

  二、教学研讨活动特点

  1、备课组积极参与。本次活动除规定的七、八年级15个中考科目备课组参加外,非中考科目的七年级美术和八年级音乐备课组主动参加,共计17个备课组参与。各备课组能在集体商议的基础上将授课教师名单按时上报教科室,保证了活动有序的进行。

  2、教师热情高。本次活动,语、数、外三个学科备课组各推荐3名执教教师,其他学科各推荐2名执教教师,共计40名执教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勇于担当教研先锋。在观课期间,观课教师不仅能认真去听、去看、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课。据统计,同备课组教师观课达185人次,跨年级、跨学科观课也比较踊跃,反映了大家虚心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教学研讨效果好。在时间安排上,充分利用集体备课平台进行课后评议,确保了本备课所有教师都能参与集体议课。研讨会上,教师能积极根据自己对教材、学生的理解,对执教教师的教学活动谈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通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够自由地交流与碰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营造更加和谐的教学研究氛围。

  4、认真自我总结,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评议结束后,各执教教师能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促进反思和实践的优化,促进教学效果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执教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等活动资料能按时上交教科室。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个别备课组和教师,对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备课组不能按时按要求上报各种活动材料。有2个备课组不能按要求推荐执教教师,最终由教科室和年级协调。有4个备课组不能按时上报执教教师名单。有3个备课组的3名教师没有上交教学设计、课件和课后反思,有一个备课组的1名教师迟交。

  2、少数教师不能按要求观课。据统计,观课缺勤共有28人次。八年级英语、七年级生物、八年级音乐和七年级美术是满勤。

  3、课后评议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人数多的备课组好于人数少的备课组。教学反思不到位,有待进一步加强。

  4、分析本次活动提供的教学设计,可以发现一些误区,如:教学设计变成了教学实录;太过花俏的问题情境;细致无比的问题设计;不相匹配的例题习题;目中无人的课堂预设;刻板机械的“以本为本”;虚无缥缈的思想方法。

  当然,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总体效果是不能否认的,问题只是少数、个别现象,有待于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逐步解决。学习提高素质,科研决定未来。从这次教研活动中,感受到了XX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XX的教学质量会不断提高。

研讨课活动总结4

  20xx年2月26日,xx市中小学名班主任xx工作室在南沙xx举行班会研讨课活动。来观摩班会研讨课的有xx市教科所、xx市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万副教授、xx工作室全体人员及xx中学全体班主任及德育线领导。

  班会课由工作室学员朱老师承担,班会课主题为:直面挑战,自信前行。上课班级是xx高三8班。班会课从目前班级出现的学生面临高考而感到巨大压力的现象入手,意图通过班会课,激励学生直面挑战,自信前行,在高考中取得胜利。班会课准备材料比较充足,有图片展示,有视频播报,有学生互动,形式多样,基本收到预期效果。

  课后,全体工作室人员进行了评课,每个人都畅谈了自己的见解。最后,工作室导师万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对如何上好一堂班会课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

  这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朱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堂有价值的班会研讨课,同时,通过评课和专家点评,每个工作室的'成员都从评课中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升了自我。收获颇大。

  这次班会研讨课得到了xx李校长及学校德育处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研讨课活动总结5

  教务处根据学校总体工作安排,认真组织了教研组长研讨课活动,老师们思想重视、准备充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此次活动的感悟总结如下。

  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

  老师们都能准确地把握课堂标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目标,在学校目标的制定上更具可操作性、可检测性,都充分考虑了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了有的放矢。

  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

  课堂效率与时间挂钩,离开了时间做参照系,就无所谓效率高低,每节课的学习任务都应当堂完成,课堂效率就是学科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研组长都能避免面面俱到,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课上时间。启发、引导学生去评价,去总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

  三、让学生怎样获得?

  七步导学是我校坚持实践学习基本模式,就是放手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学们根据学案的引导,带着问题去看书解决疑难点,自己不能解决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我们做的还有一定差距;纵观整个听课过程来看,存在三个需要我们今后注意的环节:

  (1)教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放到什么时间完成?假若不能放在课前预习来处理的话,课上就应留给学生时间去处理,教师还应检查落实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情况,做到诊断清楚: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掌握了,哪些是需要教师帮助才能掌握的。而我们的课堂上还存在不问实际情况就去讲解的环节,时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有待于我们花大力气去解决。

  (2)情景问题的设计上有待于细化。设计问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会知识和已有的经验,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激发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和热情。应避免单纯依据课本知识内容去设计一些不需要思考就能说出答案的白开水问题,从而利用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会提出问题。

  (3)互助学习、小组讨论有待加强。在听评课活动中发展,学生个体学习时间、回答问题机会多,但缺少了同桌互助、小组互助。学生学习形式单一,学生易于疲倦,缺乏调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到了学习目标。

  当堂检测环节较为薄弱,表现在:

  (1)只提问几个好一些的学生,就以为全班学生都达标了,这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议可采取合作小组互查的做法来弥补课上时间不充分的现实。

  (2)对学习困难缺乏补救措施,容易造成更多的知识负积累。建议:可采用同桌补救或合作小组补救的措施。

研讨课活动总结6

  听了以上四位学科主任的的总结,我非常感动,汤主任以亲切而专业的语言,概述了我校数学教学深入、扎实的教研状态,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宁主任紧扣课程标准,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地欣赏和评价了每一节语文课,温婉的叙述中展示了语文教研的可喜进步。张主任能以学习的态度走进学科教学的研究,审慎地评价每一节课,田主任的点评充满了对艺术学科的热爱和教师的欣赏。

  我校的教研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从上学期的语文、数学学科,延伸到本学期的全科教研,每一个教研组都在教研组长得带领下,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发扬集体的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开出了累累硕果,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是你们艰辛的努力,刻苦的专研,大胆的探索,给实验小学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提升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水平。

  刚才每一位学科主任的观点,是经过我们沟通和推敲的。常言说好,话不说二遍,我就不在这里就具体赞美每一节课了。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认真备课上课,敢于承担任务的教师们,归功于专业、敬业、勤业,把学校的教研活动当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组长们,归功于在百忙之中还积极参与活动并献计献策得教师朋友们,成绩的取得,既是个人风采的展示,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看着这些凝结老师们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们由衷地感动,老师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辛苦了!

  感动、感谢之余,作为教学校长的我深感身上责任之大。我们的研究是从下至上的,虽然我和学科主任也参与个别教学的研究,但是真正经历研究过程的,还是老师,老师们如此的尽心尽力地研究,我们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说句心里话,我们有的时候很忙,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忙就放弃了我们责任与思考,不给苦心研究的教师们一个引领。所以每一次我与上课教师交流的时间都很长,我常问老师:你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围绕重难点展开的,你感觉每一步目标是不是落实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泪听完焦仪老师的课的,她的课也许不那么光鲜迷人,不那么振奋人心,但是,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牵动着我的心,在教学设计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师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课堂评价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学效果上他不是精确的,所以,她的整堂课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常说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与真实,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她能够把这样如此常态的学生带到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芦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这就是课堂管理的艺术!在她的课堂中,我们真真实实地看到,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在老师的耐心引领甚至是手把手牵引着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学到会学的。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真真实实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耐心、爱心和课堂智慧!

  我们这19节课中,像焦仪老师的这样常态的课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到,有的课是因为平时学生训练很扎实,所以上出了常态的精品课,有的课是因为提前预设的太多了,包括学生的预设,顺利地展示了年组的教研成果。这些课都很成功,只不过有的是展示课,有的是常态课而已。

  展示课也是好课,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状态,其中包括教学设计和学生准备,是预设的智慧。我们看到的评优课和观摩课常有这样的智慧,那红红的果实我们不知道是怎么长得这么好,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效仿。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真实。

  我们这次活动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有效”,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产生真正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突发的随即变化的情景下立即采取的有教育意义行为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怎样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离不开教学机智。这是成功而精彩的预设之外,最为宝贵的看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们的常态课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实效也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打造出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教学风格,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一个老师能上一节个展示课不能代表他的教学水平,一节真正的常态课才能见到一个教师真正的教学功力。

  那么,除了真实以外,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呢?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有的很繁琐不便于操作,我简单地概括为:“三看、五性、八达成”,在这里与大家商榷:

  (1)看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

  知识目标——学生是否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运用。

  能力目标——教师的教法是否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学生是否乐学、善学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2)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五性”。

  学生主体的活动性。教学活动的目标性。

  师生和谐的互动性。内容方法的综合性。

  教与学的开放性。

  (3)看学生群体学习状态是否轻松和谐。

  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

  是否主动探究。是否乐于表达。

  是否善于合作。是否敢于否定。

  是否展开想象。是否兴趣盎然。

  从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看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学生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看主体作用的发挥。

  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有一下五个基本点与大家分享:

  1.清晰地授课;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3.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导向;

  4.能确保学生对学习的投入;

  5.及时地评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这次教研的基础上提醒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读教参,把握有效教学的关键

  功在备课,利在课堂。教材是教学的基本素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钻研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突破口。有的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喜欢借用特级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那些设计充满了教学智慧,但是因为学生不同不能生搬硬套,在网络上查到的课例在借鉴时更要谨慎。

  二、要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教材与学生、教材与资源、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我认为,在小学,知识目标是根本,在保住底线的情况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紧扣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四、要强化目标意识,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目标进行,目标制定要有准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五、要强化课堂教学写的训练,增加课堂教学练习和反馈的时间,做到堂堂清。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数学课比语文课做得好。今后的常态课要求每节课至少要有10分钟的书面练习,语文的每篇课文结束,数学课每一主题教学结束,都要设计简单易行的当堂验收的内容,努力做到堂堂清,并加强课后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教师朋友们,既然我选择了教书,我们就要为学生负责,以研究的心态迎接每一节课,有好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才能有积极的行动,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实现优秀课常态化,我想只有增强教师自身的内力,才能克服无效的忙乱。如果课堂效率不高,天天炒“冷饭”、课后补,你累学生烦。只有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压力和负担,真正达到“轻负担,高效率。”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实现教学的“优质教育”,这才是我们开展常态课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

研讨课活动总结7

  普天下凡是站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无不为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各出奇招各出奇谋,都在用各种方式去探索、实践,而教学研讨课可以说是展现自己实践成果的最好方式,从9月初至9月中旬,课题研究组开展了以“问题意识促进初中生数学思维”教研课活动,活动中,每位老师都展现了自己独有风采。他们有的立意创新,有的勇于突破,有的扎实有效,彰显出各自独特的教学风格,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立足课堂谈教学

  1、参与积极,效果良好。

  本次研讨课活动,各个课题研究老师都是提前准备、积极备课、勇跃参与,运用新型教学设备来设计课型。教师们不仅听课积极性高,而且评课时也是一针见血地进行指导和纠正,给授课教师提出宝贵的课堂教学建议。积极地推动课题研究者的研究工作。

  2、重视通过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以问题为依托进行训练,以达到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在这次研究活动中体现很明显,如: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表达推理能力、合作能力、抓关键信息分析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等。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根据学段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这是难能可贵,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以“思维”做例说明。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问题的解决就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最积极有效的刺激。数学教学工作者经过多年的积累普遍意识到“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本次活动中,大部分数学教师都能以问题促进思维启迪,通过问题来体会问题的核心;或抓关键信息来启迪思维破冰点,这点做得非常到位。如:刘莉莉等老师在数学问题方面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促进启迪、边提问边悟”的数学思维教学理念。每位课题研究老师都能带领学生充分分析问题,从不同思的维方式、不同的角度感悟数学、感悟生活。“问题意识促进初中生数学思维”尽显数学课堂魅力。

  3、在扎实有效听评课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以评促教,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在这次研究教学活动过程,学校同时组织了改变教育观念大实践活动,通过实践使得老师们能与先进的理念零距离接触,一方面给我们数学老师带来了丰盛的精神大餐,学习初中数学的新观点、新理念,同时在参与大实践的交流中对于平时教学的困惑亦有茅塞顿开之感,课题研究组内还安排了互动式评课活动。上课教师谈上课思路,教法学法,听课教师畅所欲言,既肯定执教老师亮点,又诚恳地提出了商榷之处,使听课、评课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XX老师执教的“有理数”一课,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的`评价语言优美,“让老师看到你可爱的笑脸”,“你很会倾听”“做对了给自己奖励一面小旗”等,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课程围绕着体会有理数分类规律——探索规律——应用规律三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通道和平台。

  XX老师的“整式乘法”一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在自主设计出教学文本的同时,发挥网上资源借鉴名家课例、丰富教材内容,提高课堂的实效。学生动手操作是本课的难点,刘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具,让学生自己选择。整堂课学生由感知分配的意义——操作——验证——应用,环节简约,环环相扣。教学效率明显有提高。

  成功处见经验,失败处看偏差。当然这次活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有的教师学了新理念,却失去了原来非常优秀的教学机智、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二是个别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研读不够,对本册教材的理解欠准确,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三是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1、启迪数学思维问题设置的不够科学

  在本次研讨课活动中,因为对于新课标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到位,因此在教学时没有根据学段特点只顾形式没有很好地估计学生的数学经验来合理备课,在课堂中出现了问题过于平庸、过多、过大,学生作了许多没有价值的回答或学生没有思考效度等不足。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重质疑的层次感,难易度要适中,将想问的问题用最佳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问题的能力有所掌握。

  2、课堂内容设计不够合理,评价语言不够及时、准确。

  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内容过多,从而出现一节课教学环节不完整的现象,亦出现设计内容过浅过少,没有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部分教师评价单一(好、棒等),激励性评价使用过多,未针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评价语。有必要加强备课的设计,内容安排要根据数学问题特点合理设计,多多学习不同类型评价语,评价语言要恰到好处。

  总之,不论什么样的课,都始终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置上;不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都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不论数学课堂如何组织,始终围绕着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纽带;不论什么样课堂,每时每刻不忘为师者传道解惑的责任。提升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这是我们共同追寻目标。前路漫漫,我们当持之以恒,不断反思总结,不断求索进取。

研讨课活动总结8

  本学期,我校为了提升老师们的专业素质,提高老师们的理论基础,更是为了让老师们从思想上重视课型研讨,真正的明白课型研讨的重要意义,我们继续开展了课型系列研讨活动。

  我们三年级语文组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制定了研讨计划,确定了课型和课例,刘梦悦老师主动的承担了授课任务。

  一、主题确定原因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确定的研究主题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是因为: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二、研讨课例的选择

  我们苏教版阅读课的形式多样化,童话篇的课文多是天真烂漫,充满童趣,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开学伊始,我们组认真研读了新课标,仔细翻阅了此教材,最终我们确定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露珠》一课作为这次研讨的课例。

  《小露珠》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全文共7个自然段。

  三、集体备课

  刘老师先独自进行了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设计出来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的教研。教研时,大家各抒己见,针对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刘老师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开始着手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拿出来大家集体商量,讨论,再修改,再研讨。反反复复,设计修订了5稿,课件也跟着改了5稿。最终,我们敲定了教案和课件。

  四、课例观摩,发现问题。

  刘老师开始第一次的试讲。试讲结束后,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学生不进状态;乐于讨论,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语言表达简单;课件出示的图片不够美观、形象,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评价语言不够;老师没有能够通过有效的点评,启发引导学生来说;老师提问的语言不准确……

  由第一次试讲我们发现,在进行创设情境阅读教学时,一定要能够借助课件或者老师富有感情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潜移默化中带领学生进入状态,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动起来。

  五、课例研讨,探究课型模式。

  对第一次研讨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激烈的研讨。从情境的'创设到过渡的语言,到对学生的引导、对课件图片的选用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刘老师立马开始一一修改。很快,设计和课件的第二稿出来了。并准备进行二次的试讲。

  刘老师第二次试课,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根据预设,在指导朗读时让学生借助图片理解关键词课堂效果并不理想。什么时机指导学生看图理解词语最有效呢?如何恰到好处的演一演分角色朗读?确实很有难度,我们组的老师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两天后,刘老师第三次试课,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在讲课文时有条理地引入,也逐步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来理解课文,既让孩子了解了小露珠的生长过程和外观美丽的知识,也明白了小露珠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样,从知识目标到情感价值观目标都兼顾到了。但整堂课下来,感觉课堂气氛还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带着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又一轮的研讨,老师们积极的出谋划策,

  1、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相信我们的孩子,真的放手,或许会有意外的精彩出现。

  2、老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次评课,我们教研组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认为在语文阅读课中要抓“四巧”,即巧导入、巧设问、巧用课件、巧用板书。

  刘老师再一次的备课又进行第四次试讲。这一次,一入课,激发兴趣,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朋友,我们一起把我们的朋友给叫出来吧(三次呼唤小露珠)出示小露珠图片。紧接着刘老师创设情境,分层导入。

  1、小露珠遇见了谁?

  2、他们是怎么和小露珠打招呼的呢?三个可爱的小动物来了,向他们打个招呼,对应贴图,这样学生脑中建立起了三个小动物的可爱形象,很快就进入到了文本中,能够有激情的投入学习中。然后老师巧设问题,现在老师是小露珠,谁来跟我打个招呼呢?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品味品味。这样通过品读故事,来读懂课文。在品读故事的过程中,刘老师巧用课件,让学生在观看、感悟的过程中,进行分角色练读,激发想象,进行语感训练,通过内化语言,激发想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想象力,而且更深入的感悟到文本所表达的情感。最后刘老师巧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段落,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知道小露珠不仅外在美,内在更美,我们要向小露珠学习,不仅要外在美,心灵也要美!

  六、课例展示,检验课型模式。

  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基本上明晰了童话课的课型模式: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课前看图回忆课文,触动学生心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整体感知小露珠有形成到消失的过程。

  精读课文,品读感悟----让学生明白动物和植物喜欢小露珠的喜爱,赞扬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朗读背诵,体会情感----理清文章脉络,从小露珠的形成

研讨课活动总结9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屏幕上出现了一片绿色的草地,孩子们在老师诗一般的语言引领下冥想着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场景,笑容出现在孩子们的脸上……6月11日下午xx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研讨活动正在秀城实验教育集团吉水小学报告厅进行着,来自吉水小学的罗伟老师带着201班的孩子精彩演绎了心理活动课《爱的“礼物”》。第二节课来自北师大xx附小汤林老师带来的《学会赞扬》,从暖身活动学做有趣的手指操开始,到团体辅导过程中故事表演,优点轰炸,在汤老师的引领下孩子感受着赞扬他人和被他人赞扬的.快乐……

  课后,在教研员陈老师的主持下,两位上课老师和xx实验教育集团的金老师以及实验小学的丁老师分别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点评。听课老师也畅所欲言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受。最后,教研员陈老师对两节课作了精彩点评,在肯定的同时指出心理活动课必须面向全体,体现孩子个体差异,并简单介绍小学低段心理活动课辅导的范围和特点和下学期拓展类活动课程如何开展提出了具体建议,让听课老师受益匪浅。我思故我在,我们思考着,探索着,“品”心理课堂,“享“快乐生活。

研讨课活动总结10

  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校内“课题研讨课”已结束。备课组教师围绕每节“课题研讨课”而进行集备、上课、评课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现对本学期开展的“课题研讨课”活动作以下总结:

  一、课题研讨课特点

  1、领导亲自参与,认真听评每一节课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向我们昭示了一条为人师者的真谛身教重于言教。在本学期开展的课题研讨课系列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它的含义,校领导在百忙的工作中都挤出时间听课、评课,给广大的任课教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也给大家传递了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教学为本的信息,在校领导的的带动下,我们的课题研讨课活动顺利进行。

  2、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在磨砺中提升自己

  本次课题研讨课,参与的一些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勇于承担研讨课的重担,勇于在多次打磨中历练自己,尤其是语文组的马文静老师,她执教的《搭石》三次试讲,不断地推翻,不断地重来;正是在这一次次认真的磨课中,他们对教材的认识一次次地深刻,对教学中细节逐步在意,对教学中的评价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对整个课堂的驾驭越来越娴熟,越来越轻松。

  3、其他教师认真听课,积极研讨。

  在组内备课试讲阶段,教师在组长的带领下,都能主动调课,参加本组教师的试讲活动,课后针对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认真的提出合理建议,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在研讨课展示过程中,每位老师能认真听课,积极思索。评课时,大家不分彼此,各抒己见,不仅能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优点,还能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研讨课的亮点

  这次研讨课,我们一方面是以集体备课来促使教师关注“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从而在切磋、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总之,通过这学期的研讨课,我感觉到了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的三大变化。

  1、教学理念的变化。在这次系列研讨课中我们感觉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象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教师的每一节课。

  2、教学模式的变化。这次的系列研讨课,教学模式体现出了生活化、开放化,多样化。

  3、师生关系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三、存在的问题

  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在发现优点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问题的存在。

  1、教法学法的`设置要注重有效性。千法万法都是一个目的,让学生学知识长智慧,所以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深入体会、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很重要,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授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

  3、数学是最美的诗学。所以我们的语言还要再锤炼,数学课堂的语言是严谨的,精炼的,简单明了但不失幽默。让学生在优美语言环境中感受数学的美,发现数学的美,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数学的学习应该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让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会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5、帮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会听课,会写作业,会说自己的想法,会和别人合作等习惯的培养,这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都是有帮助的。

  总之,通过本次研讨课活动,新课标的理念得到真正的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已经走进我们每节课中,课堂教学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想、听、说、练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创设情景,激励褒奖,赏识每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收获,都得到发展。尽管研讨课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的研讨却没有停止,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能多一些交流,多一些探讨,让我们的课堂处处有惊喜!

研讨课活动总结11

  非常幸运得到了本次参加鄞州区“幼小衔接”研讨活动的好机会,本次研讨活动的内容安排的较丰富,我分别听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蜈蚣叔叔的袜子》、大班美术活动《帽子畅想曲》、一年级语文课学习拼音和美术课《新朋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美术组的研讨,杨老师在研讨中提到学前儿童做好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准备,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和小学如何“为儿童作准备”,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产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转换,更存在着教师角色、同伴关系、行为规范和社会期望等因素的极大变化。

  1、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密密麻麻地排满了桌椅,几乎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2、教师角色的转换。在幼儿园,教师像母亲一样照顾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等,与幼儿有相当多的个别交流。在小学,教师固然也会去照顾儿童的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

  3、同伴关系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在幼儿园里熟悉的小伙伴很少有机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得面对陌生的新伙伴。而且他们在幼儿园游戏中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加了竞争的因素。

  4、行为规范的新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作为基本活动,孩子们可以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而在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有了新的规范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思维要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作业要按时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

研讨课活动总结12

  市教研室在“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从而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我校的教情与学情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学初,我校就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研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并落实于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我校于第七周开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研讨课开放周活动,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骨干教师开设教学研讨课,本次活动共开设研讨课24节,涉及三个年级9门学科,听课人次达400多人次。

  在课堂教学中,各位授课教师都能认真践行这一新的课程教学模式,每节课都提前印发相关学案给学生,学案能够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从而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内容需要,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几个模块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总体说来,文科类学科在交流展示、互动探究模块运用较多,理科类学科在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模块运用较多。但都建构起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较好地发挥。

  研讨课后,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听课教师对研讨课进行认真评课,与开课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听课与上课教师都对“‘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更深入的`思考。

  当然,对于这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处在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理科的部分学案内容偏难了些,完全让学生在课前自学解决不太现实,文科的自学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浅表层。另外,对学生的互动探究如何有效引导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去做好充分准备的,而不应放任自流。

研讨课活动总结13

  提起常态课,有老师就会说:常态课不就是我们天天上的课吗?是的,广义的说就是我们平时天天上的课,这样的课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常态课的高效,最能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本学期我们首先从40—45岁教师开始,进行全校的常态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以此做引领,促进常态课教学更正规,提高教师常态课的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对中年老师的课堂促一促。

  任务下达后,虽说是常态课,但这些老师十分重视的,不仅她们自己精心准备,连教研组也积极行动了起来,共同备课,研讨,修正,年轻的老师帮助她们准备课件等等,体现了教研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在闲谈中,有的老师告诉我:“刘校长,从接到任务,我就开始睡不好觉了,虽然你说的是常态课,但我们也不能不重视吧,不能在全体教师面前丢人吧。”可见,我们老师还是非常在乎的。所以课堂才会呈现出了高质量的课。赵瑞萍老师课堂上语言简练、干脆,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问题提的精确,各个环节的要求明确,学生听的明白,做的到位,并且能够围绕字词的理解展开学习,说明老师对课程标准中低年级的要求,理解十分到位;张青云老师的课,能够抓住课题展开学习,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说出自己的感悟,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功底;刘霞老师声情并茂的文言文范读与表演,相信给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时蕾、徐爱霞、张丽萍老师课堂的朴实、扎实;李亚老师的亲切,和蔼,让一年级的孩子能够无压力,童性大发;付军静老师作为音乐老师,对课堂常规的要求,值得科任学科老师学习;朱新会老师的语言简练、干脆,郑红青老师对字词的重视,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们积极听课,虚心学习。每次公开课,虽然学校没有严格要求,必须听课,但是,我们很多教师能够主动调课,进行听课学习,老师们听得专注、认真,有还几次,后面坐满了,大家站着听,很是令人感动。听课后,老师们能够积极撰写听课反思,把自己的思考形成撰写成博文,发到了博客中,如刘艳娜老师的博文上传及时,思考到位,还被“加精”。我想:只有认真学习,主动思考,我们的课堂才能走向更好,我们的教学才能提升的快。

  同时,在活动中,我们也还有一些地方值得我们改进与提升的。

  1、部分教师对课标的研读不够,没有搞清楚所教学段的要求,从而偏离了课标。如有语文课标中要求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到中年级要以句、段为主,高年级以篇为主进行教学,如果我们没有把握课标基本要求,偏离了,就会让我们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的。

  2、学习目标制定上还需要下功夫,学习目标叙写不标准,还出现了“培养学生……”的语句,说明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制定学习目标,还需要转变理念。

  3、有些教师心中没有目标,或教学环节没有紧扣目标进行,造成目标是否达成了心中无数。

  4、个别教师听课不积极,这样造成后续的撰写听课反思就无法完成,更谈不上向被人学习,找差距,以此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了。

  如何提升常态课的教学质量?是需要我们教师深入思考的。只有我们每天认真备课,把握课标要求,制定出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关注每节课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的课堂才是实在的,高效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教学,才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宰者,才能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提升,只有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人才能从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乐趣,才能让自己的劳动更有价值。我们努力着,不为别的,只为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让我们的教育生命更精彩。

研讨课活动总结14

  为了落实高考考纲要求,夯实基础,提高一轮复习课的实效性,XX高三学年从20xx年9月6--14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赛课活动,共有9个学科的9位老师参赛。通过研讨课活动,达到了展示、研究、学习、提升的目标,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躬行听课评课,靠前指导。

  在活动开始之前,学校领导小组召开了布置工作会议,提出了活动的整体要求和详细安排,要求各备课组要选派真正能代表本组教学水平的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为大家示范打样,杜绝随意性。同时在高三学年组会上又详细布置,从时间上,内容上,设计上和多媒体的使用上提高了细化要求,使老师们明确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方向。陈校长、主抓教学的李校长和主抓高三的孟主任靠前指导,听课评课,为老师们的一轮复习课把脉指导,提出建议,为今后的复习课指明了方向。

  二、参赛教师全心投入,精心设计,展示了精彩的一轮复习课。

  在备课组长的引领下,集体备课组群策群力,共同打造了一节精彩好课。9位参赛教师教学设计贴近高考要求,遵循考纲,从学情出发,通过基础回顾,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拓展训练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老师们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白板和实物展示台的使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即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营造了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

  历史学科的冯中华老师和语文学科的李劲松老师做为老教师代表,为老师们做出了榜样。她们教学经验丰富,学科专业素养功底深厚,但仍然能从学情出发,不断超越自我,力求创新和突破,通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课上只是集中解决学生在知识上的问题,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明显改善,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告诉大家,学习永远在路上,专业发展没有尽头,只要踏实务实的研究与打磨,年龄大不是劣势,反而会变成优势;

  化学组孙志男老师在教学设计上独具匠心,打破教材顺序,高站位、总统筹,使一轮复习课不仅拘泥于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夯实,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与体系,指导性强。

  数学组宋玖霞老师,教学理念先进,并在课堂上付诸实践,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她的精准的画图,漂亮的板书,展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政治组郭文霞老师和地理组张海静老师教学设计务实,学习任务明确,通过时政播报和学生自主讲题,注重学法的指导和体验式教学,并及时的鼓励和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

  英语组的蔡寒松老师、物理组的韩宇老师、生物组的刘金成老师的教学设计有思路有想法,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构建。

  总之,此次一轮复习课的赛课活动,达到了落实考纲,扎实考点,注重基础,讲练结合,构建体系,培养能力的效果,落实了学校一直要求的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独立表达、独立总结和独立反思的“四独立能力”要求,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加注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法多样,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善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强。

  三、教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形成互相学习共同提升的研究氛围。

  本次活动中,高三教师都参与听本组老师的课,还有跨学科听课,高一高二学年老师参与听课,听课人次达95次之多。评课环节,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各备课组积极组织评课,做课老师认真反思教学中的收获与不足,找准了自身提高的点,每位老师都进行了客观详尽的点评,抓准了问题的点,互相取长补短,智慧共享,大家感到收获很大。最后学校领导进行了全面的点评,从整体上提出了一轮复习的要求,达到了资源共享,团队共进的目标。

  四、本次研讨课活动的反思

  1、不足之处:

  (1)在落实一轮复习课的教学环节上还需下功夫。个别参赛课还不能很好的落实一轮复习的整体要求,缺乏完整的流程,如课前检测环节缺失,课后小结草草而过,势必会影响后续教学。

  (2)对学情和考情缺乏全面的认知和把握。教学设计环节对学情的研究和把握还不够细致,以至于课堂上出现问题不能灵活应变,导致启而不发,教与学不尽和谐,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影响。

  (3)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老师们还要研究激趣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改进措施:

  (1)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训,尤其是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与要求,从理念更新上使教师能适应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既要埋头干活,又要抬头看路。

  (2)集体备课常抓不懈,规范过程。集体备课是学校落实教学常规,教师团队整体发展、实力提升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在高三一直以来重视集体备课,统一时间、地点、人员、学校领导参加的基础上,还要规范备课流程,在怎么备和调动每位老师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研究策略和方法。

  (3)教学常规管理上严格细致。年轻教师听老教师的课是快速成长的捷径。要积极引导青年教师主动听老教师的课,并在组内听课的基础上,倡导跨学科听课。在听课检查上,要有反馈交流,对于听课次数少、听课不积极主动的老师要单独约谈,提出要求,引领指导。

研讨课活动总结15

  听了以上四位学科主任的的总结,我非常感动,汤主任以亲切而专业的语言,概述了我校数学教学深入、扎实的教研状态,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宁主任紧扣课程标准,引经据典,恰如其分地欣赏和评价了每一节语文课,温婉的叙述中展示了语文教研的可喜进步。张主任能以学习的态度走进学科教学的研究,审慎地评价每一节课,田主任的点评充满了对艺术学科的热爱和教师的欣赏。

  我校的教研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从上学期的语文、数学学科,延伸到本学期的全科教研,每一个教研组都在教研组长得带领下,人人参与,集思广益,发扬集体的智慧,创新教学方法,开出了累累硕果,留下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是你们艰辛的努力,刻苦的专研,大胆的探索,给实验小学的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提供了可操作的范本,提升了我校教学研究的水平。

  刚才每一位学科主任的观点,是经过我们沟通和推敲的。常言说好,话不说二遍,我就不在这里就具体赞美每一节课了。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认真备课上课,敢于承担任务的教师们,归功于专业、敬业、勤业,把学校的教研活动当做自己家事情的教研组长们,归功于在百忙之中还积极参与活动并献计献策得教师朋友们,成绩的取得,既是个人风采的展示,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看着这些凝结老师们心血和智慧的教研成果,我们由衷地感动,老师们,你们是好样的,你们辛苦了!

  感动、感谢之余,作为教学校长的我深感身上责任之大。我们的研究是从下至上的,虽然我和学科主任也参与个别教学的研究,但是真正经历研究过程的,还是老师,老师们如此的尽心尽力地研究,我们作为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做些什么呢?说句心里话,我们有的时候很忙,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忙就放弃了我们责任与思考,不给苦心研究的教师们一个引领。所以每一次我与上课教师交流的时间都很长,我常问老师:你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你是怎样围绕重难点展开的,你感觉每一步目标是不是落实到位了?“

  我是含着眼泪听完焦仪老师的课的,她的课也许不那么光鲜迷人,不那么振奋人心,但是,她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牵动着我的心,在教学设计上,他不是最精巧的,在师生配合上,他不是最精妙的,在课堂评价上她不是最精彩的,在教学效果上他不是精确的,所以,她的整堂课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常说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我十分敬佩她的勇敢与真实,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骨干教师,她能够把这样如此常态的学生带到大家面前,让大家看到,她是如何按了葫芦又起了瓢,又巧妙地把瓢也按了下去,这就是课堂管理的艺术!在她的课堂中,我们真真实实地看到,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磕磕绊绊在老师的耐心引领甚至是手把手牵引着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学到会学的。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真真实实的学习过程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耐心、爱心和课堂智慧!

  焦老师的课引发了我对研究主题的思考,既常态课有效教学研究。这里面有两个中心定位:一个是常态,这是最基础的定位,那么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呢,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家常课,如果说家常便饭最养人,那么家常课最育人。“常态课”就是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简简单单的教学。是一种亲切、朴实的教学。这样的`课堂也许不美,但很实在、实用;也许磕磕绊绊,但很有启示,值得借鉴。这样的课堂追求一种不确定性,生成性,弥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气息将使课堂充满不可预料的魅力,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场”。把那些真实的错误、那些蹒跚的思维脚步,那些细节中的种种意蕴收集整理后,变成我们的思考,变成我们的见解,变成我们完善日常教学的阶梯。

  我们这19节课中,像焦仪老师的这样常态的课还有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看到,有的课是因为平时学生训练很扎实,所以上出了常态的精品课,有的课是因为提前预设的太多了,包括学生的预设,顺利地展示了年组的教研成果。这些课都很成功,只不过有的是展示课,有的是常态课而已。

  展示课也是好课,它展示了理想化的课堂教学状态,其中包括教学设计和学生准备,是预设的智慧。我们看到的评优课和观摩课常有这样的智慧,那红红的果实我们不知道是怎么长得这么好,所以我们不知道怎么去效仿。常态课的首要条件应该是真实。

  我们这次活动的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有效”,只有真实的课堂才能产生真正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突发的随即变化的情景下立即采取的有教育意义行为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怎样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就离不开教学机智。这是成功而精彩的预设之外,最为宝贵的看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真正的研究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我们的常态课研究如果真正取得实效也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才能打造出我们所追求的真实、扎实、朴实的常态课教学风格,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一个老师能上一节个展示课不能代表他的教学水平,一节真正的常态课才能见到一个教师真正的教学功力。

【研讨课活动总结】相关文章:

研讨课总结01-26

新生研讨课总结01-25

研讨活动总结04-08

研讨课总结15篇01-26

小学数学研讨课总结01-26

小学课改研讨总结与反思11-25

新生研讨课总结5篇01-25

研讨会总结02-28

教学研讨交流总结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