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

时间:2023-01-10 14:11:1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9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写景时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鲁迅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1—8段: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

  9—24段: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你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的乐园?

  从优美的景物(乐景)、美女蛇故事(乐闻)和雪地里捕鸟(乐事)三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延伸

  (1)利用多媒体展示百草园的图片

  (2)齐读第二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思考:这一段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色彩——()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葚

  形态——()的黄蜂()的叫天子

  声音——蚰蛉在这里()蟋蟀在这里()鸣蝉在树叶里()

  (3)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3。思考: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阅读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探讨这一连串的动词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表现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

  (七)作业

  预习文章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对比百草园带给作者的“快乐”,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全国各地QQ交流群(点击进入加群)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2

  活动目标

  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活动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故事等。

  2。课前每位学生各剪三颗红五角星,以便上课时做游戏用。

  3。教师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

  导语设计:世界华人成功学激励大师陈安之先生说:“要成功就要和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说要和成功者交朋友。可见,我们要成功,交朋友很重要,交什么样的朋友更重要。为了同学们现在和将来的成功,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1。交流收获。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1)交友名句:①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②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2)交友故事:①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②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③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2。解读“朋友”内涵。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平等而友好的人际关系。平等意味着重视而非歧视对方;友好则意味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不会给他人带来伤害,带来痛苦,而且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益处。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

  1、请班同学以下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在我______的时候(横线上可填:考试、痛苦、生病、开心、获奖、生日……),朋友———————(横线上填写朋友的表现。)

  2、同学们听完故事后,一起来思考:故事中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为什么?

  3、教师个别提问,引导学生掌握辨别真假朋友的标准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体验交友经历,并从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辨别真假朋友,掌握甄别真假朋友的标准。为下一个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三、我评我选,体验互动

  1。教师教师活动规则:每位同学拿出三颗红五星,在红五星上写上班中最喜欢的同学姓名及喜欢的理由。全班四组同学依次开展送星活动,每位同学要将手中的红五星送给班里最要好同学。活动过程中同时播放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有一个朋友是你》

  2。比一比:班里哪位男、女同学得到的红五星最多(即:最具有人气),并请上讲台,在学生的掌声中给予颁奖,最后对同学们在红五星上写出的理由进行归纳。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最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不受欢迎的同学有什么品质?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4。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以下结论:

  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教学提示]通过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可以检验学生对“朋友”一词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朋友”这一。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实体验受人欢迎的快乐,从活动中归纳总结出受人欢迎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避免了“满堂灌”式的教学。

  活动四:活学活用,自我反思

  请你结合自身情况,思考一下,如何交到更多的好朋友,需要做哪些具体的改变?把这些具体的行为改变写在纸上,比如:“言行上应该变得更有礼貌”,并与大家分享。

  总结:交友看起来很难,如果你真正明白了“朋友”的真谛,并积极得在生活中去实践它,平等而友好的对待身边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多同学愿意与你为友!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交友之道也就在于此,后祝大家尽快交到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掌握交友的关键点,给涉世未深的学生提些改变一生的交友忠告。

  活动五、自我认识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了解了你,你对自己和同学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将活动中的自我介绍写成一篇文章,或为你的朋友写一段介绍文字。不少于400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3、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学习重点】

  景物描写、情感和主题

  【教学难点】

  情感、主题一些疑难词句的理解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二、作家作品简介。

  1、鲁迅简介(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朝花夕拾》包括:《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十篇散文和《〈朝花夕拾〉小引》《后记》,其中前文篇是鲁迅在北京期间写的,后五篇是在厦大期间写的。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1—7段)

  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9—23段)

  过渡段:(9段)

  四、研读赏析

  (一)默读1—7段

  (二)探讨下列问题

  1、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朗读第2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①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高大、肥胖、臃肿、小球

  声:长吟、低唱、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②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

  (分析写景的顺序)

  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学生找出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④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引导学生揣摩词、句,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单是”以后的内容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不必说数学12道题要做,也不必说英语20个单词得默,单是语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您想,我得什么时候睡觉呀!”此句是说学生的家庭作业太多。由此看出这个句式的特点是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之多。这一句式将儿童眼中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全都包容其中了

  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

  3、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

  布置作业

  1、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

  2、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或最要好的朋友,请打开记忆之门,描述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的举手投足。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由赤练蛇而写到美女蛇,这是什么表现手法?能否从学过的文章中再举出一两个使用这种手法的地方?

  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联想;《郭沫若诗两首》中《天上的街市》由地上的街灯联想到了天上的明星,再到天上的街灯和街市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捕鸟。

  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6、作者写百草园是围绕哪两个字来写的,试从文章中找出来?作者对百草园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乐园”两个字来写——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景),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闻),乐于捕鸟活动(乐事)。作者喜爱百草园。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7、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①学生齐读过渡段。

  ②“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③“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④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⑤作者对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⑥“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宽容态度和开明思想。

  ⑦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答案不求一致,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⑧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⑨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合理即可,要求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依据)

  二、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做第二课时补充作业。

  第三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①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②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③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2、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

  二、拓展延伸

  你认为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哪些方面需要改革?试谈谈你的看法。

  三、布置作业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校园里肯定更是一片欣欣向荣,请以“春回校园”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抓住景物的特点,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景物描写,同时运用联想手法,写出人的活动,以展现校园里春的气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4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1)范读录音;(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1.百草园生活。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百草园生活: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提示:从不同角度概括。参考: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教法学法:

  自读法,合作探究法,赏读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填空:鲁迅(1881--1936),原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    、    。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本文文体属于。

  散文属于记叙文体,是与并称的文学体裁。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轻捷(jié)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luò)攒( cuán)珊瑚( shānhú)高枕而卧(wò)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臃肿(yōngzhng)陌生(mò)鉴(jiàn)赏人迹罕至(hǎn)蝉蜕(tuì)人声鼎沸(dng)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三、感知课文

  (一)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文章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回忆百草园的生活。

  ⑴回忆百草园的缘由。

  ⑵百草园中的无限乐趣。

  ⑶离别百草园

  ⑴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

  ⑵写“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第二部分:回忆在三味书屋的经历。

  (二)整体感知,思考

  1、结合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序?(空间顺序)

  2、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字写三味书屋?百草园(1—8)三味书屋(10-24)

  3、第九节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4、百草园里有哪些好玩的东西?(有趣的动植物神奇的传说好玩的雪地捕鸟)

  5、作者写到了三味书屋中哪些人和事?(寿镜吾先生询问“怪哉”园内偷玩课堂游戏、画画)

  6、文章第一段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

  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

  第二课时

  四、赏读课文

  (一)片段欣赏一

  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从以下角度赏析

  1、写景的过程中采用了何种句式?

  2、描写哪些景物?

  3、写百草园的景物,既有静景,又有动景,试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的。

  4、采用了什么样的描写的顺序?

  5、描写的过程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

  6、描写过程中采用哪些修辞手法?

  ⑴从句式上看,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可见园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这是“以一概全”的写法。

  ⑵从描写的范围来看,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⑶从描写的景物来看,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⑷从观察的角度来看,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有好吃的(味觉)有桑椹,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难怪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⑹从遣词描写来看,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作者把百草园描写的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小结收获

  1、句式巧妙,方能有面有点、重点突出;

  2、观察有序,方能行文有条不紊;

  3、观察细致,方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景物;

  4、描写角度多种多样,方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精心遣词,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方能使行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

  6、描写中应该渗透自己的感情,方能以情动人。

  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二)片段欣赏二

  阅读课文第七自然段,从以下角度赏析

  1、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

  2、说说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3、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4、在上面一系列动词任选三个并加以其他动词叙述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

  5、请用最短的时间背诵这段文字,并把背诵方法介绍给同学们。

  表示捕鸟动作的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支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系撒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牵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一小段记叙,语序顺正而严格,绝不能任意调换。“扫,露,支,撒,系,牵,看,啄,、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中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对闰土父亲的描写中,则写出闰土父亲的善良,沉静,捕鸟经验丰富。

  作者怎样描写捕鸟的?为什么要写捕鸟?

  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写捕鸟抓住动作描写,引人入胜,使平白无味的百草园也显得生机盎然,令人快乐。写出了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的乐趣。

  手法及作用

  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

  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捕鸟活动。

  第九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九自然段中三个“也许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删掉了这些词语以后,句子的意思完全变了。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如果删掉,则由无法肯定变成完全肯定了,这违背作者猜测的原意,也不能表达“我”对百草园的依恋和对私塾的反感。

  第三课时

  五、研读第二部分

  1、关于寿镜吾老先生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2、三味书屋的教学教育情况

  先要行拜师之礼;

  上课时,单独上生书;

  课程只有读经、习字、对课;

  教材晦涩难懂;

  体罚学生:打手心、罚跪。但先生不常用,通常不过瞪瞪眼而已;

  学生问问题,先生不予回答。

  3、三味书屋教学宗旨

  “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醯是醋,醢是酱;调料。)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读经典史籍味如吃喝佳肴美酒;而读诸子百家学说之类的书,则味如酱醋罢了,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书屋柱之上还有一幅对联: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

  4、三味书屋教学内容

  “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大意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想得到仁,这仁就来了。(是宣扬孔子哲学思想“仁”的)

  “上九潜龙勿用”大意是:“上九”即初九,“潜龙勿用”即龙德而隐。意思是说,恶势力强大时,才高德重的好人就要隐居起来,暂时不出去做官,以免被害。(是宣扬消极避世人生态度的)

  六、分析探究

  人物探究一

  课文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并从文中找出你的说法的理由。

  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天真、烂漫的孩子。同时,“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求的精神。

  人物探究二

  从文中可以看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并说说你的看法的理由。

  信服、敬慕、爱戴先生。称赞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和开明。

  对先生既有信服、敬慕、爱戴之情,也有对其教育教学不满之处。

  问题探究一

  作者将百草园描绘成了自己儿时自由、快乐的乐园,但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到底倾注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你能够说说作者在这部分文字中所表达的感情吗,并告诉大家你所持观点的理由。

  三味书屋生活同样充满了乐趣,也表达了作者对其喜爱和留恋之情。

  三味书屋生活枯燥无味,表达了作者对其不满,甚至有厌恶之情。

  问题探究二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下面是三种不同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并说说你赞成的理由。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尤其是从文中对先生的主要感情来看,还谈不上批判。

  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从作者对先生的感情和三味书屋儿童生活的描写来看,似乎最为合理。

  七、归纳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幼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八、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比较起来,百草园的生活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在三味书屋,学的是脱离学生实际,艰深难懂的教材,内容陈旧,方式落后,束缚了儿童的心身发展。作者在记叙描写中渗透着他的思想感情。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段和第七段。

  2、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模仿课文第二段,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写景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6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6.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

  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习得语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思想情感。

  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人物、把握特色五种阅读方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手法新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标:

  ①介绍鲁迅,走进课文。

  ②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文章。

  三、自主学习

  1.鲁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断续在三味书屋;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记》: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联”;1936年病逝。

  详细介绍见附录一。

  2.或者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五倡会》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导入课文。

  鲁迅一向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3.《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怎样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样由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方法是:

  抓文题——明确思路

  寻过渡段——理清结构

  扣“乐趣”——把握内容

  具体分析如下:

  从标题看出,全文以地点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两部分内容。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9段为过渡段;10~24段写三味书屋生活。“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点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全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7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点

  1、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名人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二、快速阅读课文

  (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提问:

  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提问:

  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8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调,描绘了童年生活和学习的画面。作者用儿童的口吻叙述事物,以儿童的视角反映其主观感受。在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在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在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在严肃的学习中也有快乐。阅读本文,会唤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并生成很多切身的感受。

  这是一篇课文,无论是从布局谋篇,还是具体细致的描写等方面有都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得法的指导,让学生学友所获。

  本文篇章较长,适合于默读,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在生字词处不必字字深纠,只要能感知文意就可以了。

  这篇文章在绘景和写人上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教师也可以以此篇中写景写人的段落为例进行写景写人的专题指导。

  从整套书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上看,这篇文章也有着特殊的作用。读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消除与经典作品的隔膜,进而把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朝花夕拾》这部书上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升入初中第一次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文章内容比较丰富,有的部分还比较含蓄难懂,对学生而言,有些难度,但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同时,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教学目的应适中、集中。这个学段的学生还比较乐于交流,因此,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默读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圈画重点词、句,对景物描写做出自己的赏析与理解。

  (三)能说出自己阅读时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

  (一)运用默读和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二)学习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五、教学难点

  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多种手法增强语句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补充材料,学习任务单等。

  七、教学时数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导语:随着年岁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怀念那童年的美好,如诗如画,如醉如痴,童年真的在渐渐远离我们而去了吗?它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指间轻轻滑落,消逝无影无踪了吗?于是有人感慨:生命中的过往,匆匆地来,然后匆匆地去,如过眼的`烟云,霎时消散不见;但是,请大家记住他们(它们),因为他们也曾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某个阶段,哪怕是昙花一现那样的短暂,但那永恒的瞬间却能留给我们无限的怀恋。

  2.出示任务:同学们谈自己童年记忆中那些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以及你现在的感受。

  3.反馈指导:学生谈童年趣事,读书经历和感受,教师也谈自己读书时的经历和感受,帮助学生回忆,唤起每个孩子独特的感受,为后边的阅读教学做好情感地铺垫。

  4.小结:同学们,我们不同时期,不同的家庭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那么,今天我们就跟着鲁迅先生走进他的童年,去见识他儿时“乐园”——百草园和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去探求这位文化伟人的童年世界。

  (二)出示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限定10分钟时间,完成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导语:同学们默读课文,10分钟内读完全文。

  (2)出示任务:要求默读过程中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要求:1.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默读文章,以批注的方式概括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经历和见闻。

  (3)反馈指导: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指导本文些了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生活。在这个乐园中,儿时的鲁迅摘桑葚、听蝉鸣、捉蜈蚣、按斑蝥、爬爬石井栏、看看大黄蜂,还可以间或憧憬着成仙的美好心愿拔起何首乌的根,闲来无事在泥墙根听蟋蟀在弹琴、油蛉在低唱,抑或是品尝酸酸甜甜的覆盆子,即或是下雪的冬季,也可以在园中拍雪人、塑雪罗汉和捕鸟,还有就是长妈妈给他讲“美女蛇的故事”,也与这座百草园有着脱不开的干系。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也可以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等等。

  (4)方法指导:默读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学会圈点批注关键语句及相关信息。在交流环节,可采用集体口头反馈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文章结构思路图的方式来完成对内容的反馈。

  2.指导品读,走进百草园。

  (1)出示任务:下发任务单,学生自主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作者如何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②百草园里有许多乐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③大家的注意力好像都在于百草园的美景趣物乐事,那美女蛇的传说在文中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呢?

  3.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并用批注的方式简练概括出思考的结果。

  (三)学生交流成果,互相补充释疑

  1.出示任务: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小组成员交流,互相补充释疑。给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交流。

  2.反馈指导:学生展示本小组交流结果,教师调动各个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完善。阅读和交流中,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对重点段落中的好词好句做圈点批注,或者自由发言,举例说明自己对词句意境的揣摩与理解.教师可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帮助学生理清这段的脉络.最后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关键词复述,直至熟读成诵。

  以下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第①题:作者如何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分析指导:其一,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先写植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描写顺序层次清晰,同时采用排比的形式排列短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其二,利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从声音角度写蟋蟀和油蛉的叫声,采用动作描写写斑蝥的有趣和偶遇蜈蚣时的惊喜,从形态的角度写木莲和何首乌,采用比喻和对比的写法从形、色、味等多方面写覆盆子……由点映面,写出百草园中景物众多,同时丰富了我儿时的生活,给我带来莫大的快乐。

  第②题:百草园里有许多乐事,你觉得哪一件最有意思?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

  分析指导:雪地捕鸟的环节最有意思。作者对它的描写很生动,尤其是运用了细致的动作描写,将“捕鸟”的全过程用一连串的动词详实生动地描写了出来,充满了童真、童趣。

  第③题:大家的注意力好像都在于百草园的美景趣物乐事,那美女蛇的传说在文中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呢?

  分析指导:鲁迅借助这个故事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得百草园更加充满神秘色彩。更重要是的是它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满足了潜存于他们心灵深处的好奇。可以想象得出,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欢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这一插话是转描写为叙事,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园一渗入人情,就更具魅力了。

  (四)教师总结,板书归纳

  总结回归整体,百草园作为乐园的形象一目了然,并突出了“自由自在”的快乐,以便引出下面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分析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延伸思维

  设置思考问题:这篇文章的后半部分写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有人认为和百草园的生活相比是枯燥乏味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尝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思考问题的设置,为下一节课对三味书屋生活的赏析做好了铺垫。

  动笔进行仿写练习: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进行景物描写的练习,并进行交流,将仿写优秀的段落抄在卡片上,办成语文墙报进行展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9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一年级学生。

  2、学科:初一语文。

  二、学生课前准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解决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扫清障碍。

  3、结合课后研讨,找出本课的疑难问题、教学课题。

  三、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其写一句合乎语境的句子。

  2、了解作品及作者的相关信息。

  3、整体感知课文,沥青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过程与方法

  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出自其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一篇回忆作者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主要以场所的变换展示了不同的生活画面,表达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本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不难理解,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借助景物描写和故事的叙述来表达情感,由此可见,探究本文写景、抒情的技巧是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在处理教材时,我搜集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图片和文本,欲借此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拓展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熟读课文,并结合“主题学习”阅读丛书,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本文结构条理清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借助小组互助合作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并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

  借助小组,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自行解决字词障碍,教学过程中,再引导学生默读、浏览、精读课文,循序渐进地解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再借助“主题学习“丛书,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通过读、品、练等步骤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鲁迅先生的图片,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有关鲁迅的知识,引入本课学习。

  2、预习提问:本文出自何处?请同学们简单介绍。

  3、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预习检测:

  1、掌握读音:

  确凿(záo)菜畦(qí)斑蝥(wú)收敛(liǎn)脑髓(suǐ)攒(cuán)

  秕(bǐ)谷蝉蜕(tuì)书塾(shú)宿儒(rú)倜(tì)傥(tǎng)窦(dòu)

  2、释义: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沸,水开了,发出响声。

  高枕而卧:比喻无所顾忌。今多比喻不加警惕。

  拗:(ǎo),用力弯曲。

  (三)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题目,你可以获得哪些有用信息?

  本文讲述了几个地方发生的故事?

  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四)合作探究

  默读第一部分(1——9自然段),讨论以下问题:

  在作者眼中,百草园是什么样子的?

  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和故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课时教案11-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11-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1-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1-1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01-1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15篇01-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课时教案11篇01-1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复习课教案01-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5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