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故事

时间:2023-02-12 11:44:45 文明礼仪 我要投稿

文明礼仪故事15篇

文明礼仪故事1

  文明礼仪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它可以表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虽然只是一住简单的问候;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可是却意义非凡。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行动。

文明礼仪故事15篇

  星期六,我跟妈妈去图书馆借书。刚上公交车:车子里面的人很拥挤。我好不容易挤了一个座位,就舒坦地坐了下来。这时一个老奶奶上车了。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叔叔立马用报纸把自己的脸遮起来了。其实:他不想让座。我正准备让座,被我旁边的一小女孩抢先了。她把老奶奶扶上座位,就自己站在旁边。

  小女孩还没站稳:突然司机叔叔来了个急刹车,让小女孩摔了一跤,这一摔就惊天动地了。乘客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她有爱心;有的说小姑娘要当心一点。这可说的那位叔叔心虚了。他把小姑娘连忙扶起来,座在自己的位置上。

  不知公交车上谁带了头。对他们鼓起啦掌声。这时我脸上火辣辣的,暗暗下决心要向小女孩学习。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从人人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请大家齐心协力让文明之花开篇每的人心里。

文明礼仪故事2

  一、不讲文明礼貌的孔雀

  在一个动物园里居住着很多很多的动物,有孔雀、水牛、象、绵羊、狗、猫等。其中有一只孔雀很美丽,它不讲文明礼貌,骄傲自大,整天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说自己怎样美丽,又怎样聪明。别的动物有困难,它从不乐意帮助,有时候还讽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动物们都很讨厌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当它焦急时,看见对面有头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边,展开它那美丽的尾巴,然后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没有理它,孔雀以为它听不见,又问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老水牛还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着大声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喂!听没听见?我在问你呢!”这时老水牛转过身来瞟了它一眼,没吭声,又转过身去吃草了。它看见水牛不理它,就甩着尾巴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棵大树旁,看见绵羊和一只狗在树底下玩,它又甩着尾巴走过去问:“喂!问你们两个,到附近公园怎么走?”绵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为它们玩得太开心听不见,又大声地问,“喂!到附近公园怎么走?”它们俩连看都没看它一眼,继续在那儿玩。孔雀只好走了,它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池塘边,看见一只大象在吃草。这时从远处走来一只猫。猫走到大象旁边,问:“大象爷爷,请问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转过头来,微笑着说:“小猫真懂礼貌。喏,就顺这路走到尽头,再向左拐就到了。”小猫向大象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孔雀在旁边想:为什么这只小猫一问它们就回答?为什么它们不告诉我?不行,我也去问问看!它走到大象面前,问:“喂!到附近的公园怎么走?”大象不理它,于是它便大声地说,“为什么你肯告诉小猫,却不告诉我呢?”大象转过身来微笑地说:“你一出口就是‘喂’这喂那的,到底问谁呀?刚才你不是看见了吗?人家那么有礼貌。你呀,尽会炫耀自己,别怪人家说你,你应该懂得讲礼貌啦!”

  孔雀听了大象的话,脸上发烧,低下头,说:“谢谢您的教导,我会改正的。”从那以后,孔雀再也不骄傲,再也不在别的动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别人打招呼时都很礼貌,动物们也和它一起玩了。

  二、小猴学礼貌

  小猴,没有礼貌。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不让路……猴妈妈很生气,他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学礼貌多麻烦,拿钱多省事。小猴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听后妈妈哭笑不得。仔细一想,就给了我一些钱。小猴拿着钱,高高兴兴低潮街上跑去……来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这儿买礼貌吗?”没人回答。来到比二家商店,小猴大叫:“喂,这儿买礼貌吗?”没人回答。一家、两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没有买到礼貌。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山羊伯伯开的。山羊伯伯平时对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帮忙,我一定能买到礼貌。他看见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会儿。“山羊伯伯,您这有礼貌卖吗?”小猴轻轻问。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礼貌是买不到的,只能学到。”小猴没有买到礼貌,低着头走回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没有买到礼貌。”听后妈妈乐呵呵地端出饭菜:“肚子饿了吧?快吃。“小猴早已饿极了,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心想:“还是妈妈好,我要谢谢她。”“谢谢妈妈!一句很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嘴里飞出来。听后妈妈笑了:“孩子,你没有买到礼貌,但你学到了。”

  三、程门立雪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非常好学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杨时。

  杨时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很用功,他常对别人说:“学习对我来说像吃饭一样,是我内心的'需要……所以不能放松。”

  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游酢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当他们赶到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

  不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他们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当老师一觉醒来,推门看见他们时,地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双深深的雪坑。

  四、让座的故事

  “哪个乘客请让座一下。”星期六,我和妈妈去张情姐姐家。去她家必须乘747公交车。一位老奶奶上来了,可车上没有空位子。售货员喊得嗓子都快喊哑了,还是没人让位子。这时妈妈抱着我站了起来,扶着老奶奶说:“您坐!”老奶奶笑嘻嘻地说:“谢谢,你真是个好人!”

  我看着这一切,随口吐了口香糖,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没座位了!”妈妈转头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声了,但心里还不服气。

  “下面是终点站,请全部下车。”

  我牵着妈妈的手,走下车。“哎哟”我突然觉得有一个东西粘在我脚底下,很紧,,我用力拨出,但还是粘在我的脚上。

  “怎么了?”妈妈关切的问。“刚刚我说让座不好,它不让我下车了。”车上顿时传来一阵笑声,可是又“嗖”的一下没了。我问妈妈:“他们为什么不笑了?”妈妈说:“因为他们也不让座,他们想了一下,笑声没了。”她看了一下我脚底,“原来是口香糖作怪!”妈妈抽出餐巾纸,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

  “谁这么缺德?”我生气地说,可又想到我刚刚吐了口香糖,脸刷得一下红了。妈妈问我怎么了,我转了一个话题:“妈妈,你为什么让给老奶奶坐?”妈妈笑了:“你听过‘孔融让梨’吗?孔融会让梨,我们呢?”听完这句话,我点了点头。

文明礼仪故事3

  列宁让路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团结的力量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吃鱼为什么忌翻

  在很多国家(地区)的餐饮礼仪当中,都讲究吃鱼时不要把鱼翻过来,而是在吃完鱼的上面一面后,把鱼大骨拿掉,再继续吃下面的鱼肉,忌讳“翻”。

  吃鱼时忌讳“翻”,这种忌讳始于渔家,翻鱼让人联想到翻船,是非常不吉利的事情。有时客人不知道这种忌讳,在吃鱼的时候把鱼翻了一面,主人会很生气,还要把鱼拿去重煮一遍。

  有的地方忌讳“翻鱼”的动作,有的地方忌讳说出“翻”字,当人们用筷子将鱼翻过来时,会说“顺鱼”(把鱼顺过来),还有的地方会说“正鱼”。有的地方,动作和语言都忌讳“翻”。

  内陆少水少鱼地区,从前多半并不讲究,可是后来开汽车的人多了,也渐渐开始忌讳翻鱼了。和翻船无关,和翻车有关

  在某些地方,人们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是出海安全回来的意思。

  有的地方吃鱼,还有鱼头朝屋里的讲究。因为鱼头朝外,“余”就从门口溜出去了。

  但是听说有的做股票投资的人喜欢“翻鱼”,果真如此的话,那是不是请他们吃饭的时候,不要点“跳水鱼”这道菜呢

文明礼仪故事4

  在我的身边有许多礼仪故事,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发生在我们太行小学的礼仪故事。

  来到学校,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欢腾的景象。自从学校开展讲文明、讲礼貌的活动,学校的每个同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学校有一些同学说粗话,根本不把礼仪当做一回事,现在学校的每个同学都开始讲文明、讲礼貌了,来到学校听到的'不再是粗话和打架现象,而是文明礼貌现象,看!他们一见面,就热情打招呼:“你好!早上好!”真有礼貌,老师来了,同学们连忙打招呼:“老师你好!”个个彬彬有礼。

  有一次,刚喝了奶,老师看见地上有点脏,提醒同学们注意卫生,每位同学都开始动手打扫起来,不一会儿,教室就变得焕然一新,这都要感谢讲卫生的每个同学,是他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塑造了更加文明的校园。

  还有一次,下课铃响了,我和同学们一起往教室外走去。同桌踩了我的脚,“哎呀,好疼啊”。我对他微微一笑,表示宽容。他急忙道歉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然后,他小心翼翼,生怕再踩着别人的脚。

  这就是文明,这就是礼仪。这样的事还很多,如果世界上到处都流传这种礼仪现象,每个人都加入这项活动。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丽。

  文明礼仪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弘扬我们的礼仪传统,树立良好的形象。只要心里播下这粒种子,它就会在我们的精神里生根、开花、结果,那么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我希望每个同学都真正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们把文明的种子撒遍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文明之花越开越盛,开遍家庭、校园和我们的社会。

文明礼仪故事5

  小学生文明礼仪手抄报:让座的故事——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没有文明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文明礼仪是人们在生活中养成的一种习惯。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外表;可对祖国来说,礼仪却是生活习惯,品德的反映。

  小学生文明礼仪手抄报:让座的'故事——小熊猫咪咪是家里的小霸王。有一天,黑熊嘟嘟来咪咪家里玩。嘟嘟很客气地说:咪咪好,阿姨好,叔叔好!咪咪说:我不好。咪咪的妈妈,也就是方方说:我很好,谢谢你,小嘟嘟。咪咪的爸爸,也就是大大说:我也一样。

  小学生文明礼仪手抄报:让座的故事——我看着这一切,随口吐了口香糖,不以为然地说:为什么?我没座位了!妈妈转头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声了,但心里还不服气。

文明礼仪故事6

  文明礼仪是我们每个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无论校内、校外,家里陈家乐都能时时、事事做到文明。

  在校内,他是一只“啄木鸟”,只要看见哪个角落有垃圾,无论有多脏,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来,把它扔进垃圾桶。同时他也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朋友。每当同学有问题或有困难时,他都尽力、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有同学身体不舒服时,他会陪他们去找老师;有同学忘带学具,他也会无私地将自己多带的学习用具借给他们。对老师他一向是个有礼貌的学生,见到老师他会主动问好。

  在校外,他依然能做到文明。有一次,他到广场玩,他吃完棒冰后还剩下来一根棒,但是周围平坦的场地上一时找不到垃圾桶的影子。他就拿出餐巾纸,把棒包在里面,装进口袋。他不会像有些人那样随手丢在花坛里或地面上,也不会随手扔在石椅子上“弃之不管”,等一直走到有垃圾桶的地方,他才将那根棒从口袋里取出来,扔进去。

  这就是文明,文明就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作为新世纪的儿童,他很愿变成一朵“文明”的蒲公英,把“文明礼仪”的种子撒播到我们生活的周围,让我们的学校更加文明。

  校园文明小故事六

  杨倬铭同学是三(1)班的一名学生,他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平常他主动保护学校环境卫生,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个美丽、干净的学校。

  有一次,他在课间活动时,发现一些小同学在小花园里转来转去,有的摘小树的叶子,有的摘花坛的小鲜花,有的在捉小蜜蜂,还有的扑捉美丽的小蝴蝶。他想: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小动物,保护有益的昆虫。他一想到这里,就马上跑过去,认真地对那些小同学说:“这些小树苗是有生命,我们不能摘它们的叶子来玩,小树苗会疼的呀!小蜜蜂、小蝴蝶在传授花粉,我们不能扑捉它们。”

  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都以他为榜样,个个都自觉爱护环境卫生,保护小树苗,保护小动物,争做校园的环境文明小卫士。

文明礼仪故事7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非常不礼貌。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非常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想一想,你有过小老鼠这样的举动或心理吗?

  礼仪教育分步走

  第一步:氛围

  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首先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例如在孩子的教室或者卧室等地方贴上关于文明礼仪的.绘画或者海报,平常播放一些古典高雅的音乐,多为孩子讲一些关于德育教育的故事等。

  第二步:榜样

  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孩子说话时一定要多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吃饭的时候不喧闹,坐下来的时候不要跷二郎腿等,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第三步:绘本

  一本简单的绘本拥有丰富的色彩、有趣的形象、简单的故事,让孩子对它充满好奇。所以,利用绘本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绘本中的小公主或者小英雄是孩子的偶像。

  第四步:游戏

  做游戏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事情,而且做游戏是团体活动,需要孩子去磨合,更能让孩子从中学到待人处事的道理。比如丢手绢或者二人三足的游戏,不仅好玩,而且非常考验孩子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文明礼仪故事8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文明礼仪故事9

  某一个地区,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二人是竞争对手。

  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是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去沿街叫卖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校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纸卖得更多,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越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

  为什么会如此?第二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第一,在一个固定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是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了市场,我发的越多,他的市场就越校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打击。

  第二,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零钱,明天也会一块给,文化人嘛,不会为难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报,肯定不会去买别人的报纸,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文明礼仪故事10

  小红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小红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小红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小红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文明礼仪故事11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面试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青年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 这些青年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青年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青年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青年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青年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青年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一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文明礼仪故事12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文明礼仪故事13

  我于20xx年7月毕业于河北滦县师范学校,同年8月在古河乡古河中心小学任教,一直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任劳任怨,热情耐心,以教师的职责和慈母的爱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爱护、理解、培养每一个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奋发向上的品格。

  班,是学校授课的最小单位,班集体则是学校为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以班为单位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整体。然而,这个集体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否成为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则是这个集体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班主任应该深思的问题。因此,在我担任五(一)班班主任期间,我就如何对全班学生实施多重管理、努力培养团结向上的班集体,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并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好评。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 实施目标管理,切实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行为指向目标。我在抓班集体建设中,从培养学生和建设班集体的需要出发,采取目标激励法,重视抓了目标管理。一是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根据办学方向的需要,我首先确定了班集体建设的总目标。即:“团结、互助、勤奋、向上,做文明标兵班。”开学初,我在黑板上写着“敬、静、净、竞”四个大字,告诉同学们这四个字既是我们班风建设的要求,也是我们每个同学本学期行动的规范。接着要求学生围绕这四字,联系自己的实际逐个开展激烈讨论,踊跃发言,谈谈对四字的理解和看法。最后班主任总结讲话,鼓励学生做好四个字,成为一名文明学生。这样,不仅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促进总目标的实现。我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了“我们生活在大家庭、我为集体做贡献”的系列活动,分为“我为集体献爱心”、“我为集体添光彩”、“我与集体共进步”等几个部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施目标管理,使全班同学有共同的`追求,集体观念强了,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争着为集体做贡献,出现了团结、互助、勤奋、向上的浓厚气氛。

  二、 实施集体管理,发挥班干部的骨干作用。

  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建设班集体的骨干力量,一个坚强的集体,只有建立一支得力的干部队伍,才能带动全班同学不断前进。我认为,得力的干部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培养,多数学生都可以当班干部,班主任应尽力为他们创造锻炼的机会。苏霍姆琳斯基说过:“教师只应当准备好建筑材料砖瓦、钢筋、泥

  浆等,而房子得由学生自己去造。”在培养和使用班干部中,我坚持把培养和使用挂钩,主要采用带、扶、放的办法,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更多的是让学生自治自理,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带就是发挥班主任的榜样、模范作用,为了抓好养成教育——创规范班级、无案班级,开展“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我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如:不让学生迟到,我首先做到早来晚走;要求学生尊敬老师,我首先做到尊敬师、长;总之,凡是学校要求的文明教师“十不准”,我样样做在前面。这样,给班干部做出了榜样,干部带动了同学,为干部做好工作创造了条件。扶就是为了提高自治自理能力,我把重点放在对班干部的培养上,帮着他们做工作。如:设计班会、拟定计划、批改发言、组织学习等,在实际工作中压担子、教方法、帮着干,使班干部尽快提高工作能力,抓好班集体的建设。放就是随着班干部工作能力的提高,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让他们大胆实践,独立开展工作。这样,不仅干部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而且同学们的组织性、纪律性也逐渐增强,为加强班集体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我根据班级工作特点,实行了班干部轮换制,按预定计划,每周轮换一次,每次二人,使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从实践情况来看,实施班干部轮换,既可以改变学生的性格,又能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既能使班干部树立职责意识,又能使同学们自觉遵守学校纪律;既可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又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大家关心集体,爱护班级,自觉管理班级、建设班级,做好事的多了,竞争的意识强了,上进的气氛浓了。

  三、 实施规范管理,建立整齐一致的集体秩序。

  严格班集体的常规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深入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所以,在班集体建设中,我结合学生的特点,主要抓以下几方面的常规管理。首先发动班集体全体成员,根据班级特点讨论制订目标;确定服务岗位,重温《小学生行为规范》;组织《规范》训练,进行对照检查;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督促学生不断进步。二是确定工作职责常规。班内成员都要明确自己在建设班集体中的工作职责,对班里的事,分工明确,事事有人做;对班级的人,全员参与,人人有人管。在学习中,我规定学生要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做作业;课上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必须独立完成作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做“两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努力达到锻

  炼标准;做到《行为规范》中提出的卫生要求,做到“三个一”,大家互相监督,健康成长。对于落实班级建设中的常规,我坚持从实际出发,严格要求,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充分发挥班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作用,发扬主人翁精神,使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步调一致地成长进步,使班集体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班主任岗位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深感到,争创优秀班集体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作为班主任的我,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更加勤奋地工作,不断提高班集体的建设水平。 上一页 [1] [2]

文明礼仪故事14

  有一位中国驻德国大使,他在德国工作生活了多年,回国后,根据他的经历,写了一本回忆录:《沿着易北河》。在书中写了许许多多“未曾想到,但常常令我深思的事情”。下面我们就看看几件令作者未曾想到而又深思的事情。

  1、排队——请尊重别人。

  过元旦的前几天,作者去邮局给家里汇款。由于圣诞节、新年来临,平时清闲的邮局也忙碌了起来。德国人也在忙着办理邮件。但是每一个窗口前都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伍,其间绝对没有大声喧哗、拥挤不堪的现象。观察了多时,令作者深有感触。叹服德国人的素质。但是也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令作者不明:每排队伍的第一个人与第二个人距离很远,足有一米远,每个窗口前地面上都有一道线,每排队伍的第一个人站在线内,而第二个人站在线外。在第一人没有离开窗口时,第二个人绝对不越雷池,这是为什么?当作者排在第二的位置时,才恍然清楚。在每个窗口前有一个警示板,上面清晰地写着,请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谢谢!在欧美一些国家,是不能随便询问人们的.年龄、职业、工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等这些小事,这些小事虽然不起眼,但已涉及到了个人的隐私,他们是非常尊重别人的隐私的,这是受法律保护的。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权,在需要排队的一些公共场所,都有这样的“一米线”,比如电话亭、银行、商店的收银台等等场所都是这样。每一个人都自觉地遵守这一规定,极少有人触犯。

  2、谁该站在右侧——照顾别人;

  作者经常出入公共场合。德国的公共场所都有电梯或扶手梯,每一次在扶手梯上,作者都惊奇地发现,无论人多、人少,无论结伴而行的人还是情侣,没有并排站在扶手梯上的。作者觉得不可思议,就询问了德国人,他们解释说,上楼、下楼时站在右侧,空出左边的位置,以便让有急事的人从左侧先行。这是多么为别人着想啊。虽然它不是一项法律,只是人们的生活习惯,但作者非常钦佩这一行为。这一左右现象到处可见:男的走在左侧,同行的女的走在右侧,怕的是车辆撞上女的;也有小辈走在左侧,长辈走在右侧,主人在左、客人在右。所有这些习惯,都是为方便照顾对方。

  3、主动开门——方便别人。

  在德国的公共场合,凡是有门的地方,总会有这样的现象,走在前面的人,进去后总要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进门。如果有,他就扶着门让后面的人进去,后面的人进去后,也总是要向扶门的人说声谢谢,很少有人进门后一甩门扬长而去的举动。令人感动的是,所有的人都这样做,而且是非常自觉。

  看到这一件件的小事,也令我深深地思索,我就慢慢地悟出了这样的道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时刻注意尊重别人,照顾别人,方便别人,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心中时刻想着他人,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这是一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正如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写到的:“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文明礼仪故事15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礼仪小故事:团结的'力量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文明礼仪故事】相关文章:

文明礼仪故事02-12

文明礼仪的故事03-03

文明礼仪小故事08-23

文明礼仪哲理故事12-13

文明礼仪小故事02-11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08-19

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01-24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09-29

关于文明礼仪小故事01-22

文明礼仪故事14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