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3-02-13 13:27:4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千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

《千米的认识》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千米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xx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

  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 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

  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真正地落实能力教学】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既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又促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通过完成刚才的课堂作业我们知道: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千米,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要用多长时间吗?

  教学反思

  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对此概念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教师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幼儿园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从而比较自然地认识“千米”。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1千米或几千米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

《千米的认识》教案3

  设计说明

  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的“可视性”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千米”。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围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2.注重交流,概括换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了千米和米的进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法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出“千米”

  1.在数学王国里,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教师伸出四根手指),猜一猜,这里住着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

  3.你能用手势告诉大家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分别有多长吗?(学生动手比划)

  4.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回想了长度单位中的四兄弟,那么拇指峰上住着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建立1千米的表象。

  (1)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2)课件出示例4,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1千米有多长。

  预设 生1:用米尺要量1000次。

  生2:100米的路,要走10次。

  生3: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20xx步。

  生4:绕200米的操场走5圈。

  生5: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2.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的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想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3)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逐步加深学生对1千米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1.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符号km表示。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摩托车的表盘上等)

  2.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出示课件)

  (1)世界上最长的河——尼罗河全长约6671千米。

  (2)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是884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引导学生小结: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或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重庆到北京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重庆到北京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千米到底有多长?

  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

  学生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半圈是200米,2圈是800米,2圈半是1000米。

  2.联系生活,再次建立“千米”观念。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10个)

  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

  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3.实践感知。

  我们现在一起去运动场上走去,去感受一下1千米到底有多长。

  围绕跑道进行教学,体验1米、50米、100米、1千米的长度。

  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小组交流讨论。

  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互相判断其他同学说的`是否合理。

  在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7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八的第1~4题。

  第1题,先说一说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再根据题目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2题,先想一想,再连一连。

  第3题,游泳池长50米,游2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00米,10个100米才是1千米,所以要游10×2=20个这样的长度。

  第4题,要学会利用1千米=1000米进行单位换算或简单的计算。

  四、课外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教学反思

  对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学生也并非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展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0-71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1、量出100米的实际长度,走一走大约有多少步。

  2、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几分钟?

  3、向家长了解一下从自己家到那里大约是一千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场上量出了100米的实际长度。

  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米)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一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

  (4)测量教室的长。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唐山吗?如果要测量乐亭到唐山的距离,可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学生讨论,得知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师:对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乐亭到唐山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学习千米的认识,你们最想了解千米的什么知识?

  提出学习目标: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千米的应用。

  [说明:从测量本地两个城市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世界,从而增强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1千米的长度。

  1、 同学们手里都有一把米尺是1米长,用你手中的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单位就是1千米。(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

  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4、小朋友,金融街你们一定很熟悉吧,请看屏幕:从县医院

  到夏日超市的距离大约就是1000米。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从家长那里了解到,从自己家到那儿大约是一千米。

  小结:1千米=1000米

  [说明: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主要街道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权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说明: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

  (二)千米的应用

  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乐亭到闫各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比较长的路程。

  [说明: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⑴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⑵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00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2、72页3、4

  六、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同学们学得很好。学校组织同学秋游,现在想请小朋友们帮助设计一条路线。

  要求

  1、从学校出发到游玩的最后一处景点之间的路程不超过 10千米;

  游玩的景点要尽可能多,四人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

  [说明:创设设计秋游路线的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再次把课堂教学推向。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意识和创新意识。]

《千米的认识》教案6

  学科:三年级数学 教师:王朝英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认识》教案7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我在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方案时,尽可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节数学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教学中不同层次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整体性的发展原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具体体现在: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取知识,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

  生活的道外区的变化,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好,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

  教学时,我大胆改变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采取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历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悉的6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了解了从哈东站到哈站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

  同时,在教学中学生的评价上还存在着不足。比如说:在学生的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些小组的测量方法重复、测量的方法不够丰富;还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增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对这节课如果重新设计,我只想改动一处地方,就是在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时,在原有的“用尺测量出1000米”、“先测量出100米,再推测1000米”“看脉路表”“询问法”然后感受所用的时间这种做法的基础上,增加数步法和回头观看的方法,增强学生对1000米的

  长度的感受。

《千米的认识》教案8

  师: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我们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间怎样换算呢?下面请同学们自学71页例1和例2,重点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71页做一做1,重点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间的进卒,即引导学生自学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活用教材,节时高效。

  三.千米的应用

  (一)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小圩到大圩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里程碑、指路标志、速度表、限速标志,让学生体会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的价值。

  (二)练习:72页2把每小时行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起来。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是4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办法证实?

  (一)生:利用摩托车的.里程表测量、走一走是否15分钟。

  (二)师:还可以这样证实:(结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离,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师:1千米,我们大约走20xx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

  五.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汽车每小时行40米。

  电线杆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飞机每小时飞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长3分米。

  一支铅笔长2千米。

  (二)72页3、4。

  教学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学生掌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

  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学生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学生的想象力有限,如果单单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认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认识1千米。结果学生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别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学生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考。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附近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学生想象1千米之后,带学生去实地目测一下

《千米的认识》教案9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

  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使学生记忆深刻)

《千米的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2、教师说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比较大的是米。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看到上面的情境图,学生一下子会调出已有的知识经验,他们会想到周围的路标。]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那么1千米的路程有多远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

  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出示学校操场的图片)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这里仅以400米为例说明大体教学思路,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教师:同学们上学,有步行的,有骑自行车的,有坐公交车的,还有父母开车接送的。人步行每小时可以走5千米,骑自行车每小时可行15千米,坐公交车每小时可以行40千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自己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吗?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米5000米=()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千米4千米=()米

  ()米=7千米9000米=()千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使用力量,教学时把重点放在千米的认识上,长度单位间的变换由于学生基本上属于“教师不讲就会”的状态,所以教师花费的教学时间相对就少一些。]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老师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来学校?为什么?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设计意图: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千米的认识》教案11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师: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势具体表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情景导入新知

  媒体播放:小明一家人坐车从重庆站出发上高速公路,路边的里程碑显示:重庆成都340 km

  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小明问妈妈:340 km是什么意思?

  教师: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340 km是340千米的意思。

  学生:我知道340 km就是340公里的意思。

  学生:它表示重庆到成都的距离是340千米。

  教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你们还想知道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吗?这节课,让我们和小明一起具体地认识千米。

  (板书课题:认识千米)

  三、探究新知识

  1、认识用"千米"作单位的必要性

  教师:这节课前,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什么?

  学生:我们学过的最大长度单位是"米"。

  教师讲述:如果重庆到成都的路程用"米"作单位就是340000米,(板书:340000米)这个数多大呀,不大方便我们记忆。因此,人们又采用了一种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计量比较长的距离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2、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

  (1)教师说明: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包含1000个1米。1千米也叫1公里,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

  (2)活动1:学习例1,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操场上,先将8个学生站成一排,告诉学生:这8个学生站成一排的长度大约就是10米。请你们推算一下,如果是80个人站成一排,有多长?800个人呢?

  学生:我猜80个人站成一排,可能有95米吧。

  学生:估计一下,8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长100米。

  学生:我推测,如果是800个人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左右。

  学生:哇,800个人好多哟!1000米好长啊!

  教师小结指出:如果8岁左右的小朋友站在一起,8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米长;8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长;800个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长。学生初步想象了1000米有多长。

  (3)活动2:学习例2,体验1千米有多长。

  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提供活动方案,要求学生作好记载。

  方案1:先用卷尺测量教室长()米,同学们沿着长走,数出共走()步,走()个教室长1000米,一共走()步是1000米。

  方案2:先测量教学楼长()米,()幢教学楼长1000米,沿着教学楼长走,一共走()步,用了()分,推算1000米要走()步,用()分。

  方案3:沿着学校操场400米的跑道跑1圈用了()分,跑两圈用了()分,跑1000米是()圈,用了()分。

  方案4:测量学校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长()米,如果按同样的距离,1000米可以种()棵树。

  学生自由选择方案,活动时间8分,然后学生回到教室汇报。

  学生1:我们测量教室长10米,我走了15步,100个10米是1000米,如果走1000米大约要走1500步。

  学生2:我们组量得教学楼长100米,10个教学楼长是1000米,大约要走1750步,应该走20分。

  学生3:我们组的张浩同学沿着跑道跑1圈大约用了3分,跑两圈半应该是1000米,估计要跑8分左右。

  学生4:我们测得林荫道上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200个5米就是1000米。所以按同样的距离种树,可以种200棵。

  学生汇报时,鼓励学生评判、争论。

  (4)教师小结:1000米=1千米(公里),并板书。

  3、认识千米的字母表示方法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

  板书:米 分米 厘米m dm cm

  教师:你们知道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略)

  教师:对。"千米"也可以用字母"km"表示,所以1 km=1000 m。

  板书:1 km=1000 m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教案1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1平方千米。

  【教学难点】

  感受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与平方米,公顷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1)4公顷=()平方米

  (2)73000平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

  二、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景,引入平方千米

  1、师:同学们,公顷大吗?其实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那就是平方千米,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同学们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平方千米。(板书:认识平方千米)

  提问:看到“平方千米”这四个字,你联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千米)

  2、既然大家觉得平方千米和千米有关,那你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来猜猜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呢?(学生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千米。

  3、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千米和米有关,还记得是什么关系吗?(1千米=1000米)那么平方千米和平方米肯定也有关系,你能算出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尝试探索后交流。

  板书: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4、推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进率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公顷和平方米的关系,是什么呢?

  既然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你能根据这些关系推算出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关系吗?

  学生自己探索后交流。

  板书:1000000÷10000=100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师叙述: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还可以用100公顷来表示。

  5、感受1平方千米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填一填

  1、让我们走进生活去感受平方千米的大小吧。完成填空,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我国著名园林北京圆明园的占地面积约350公顷,合()平方千米。

  (2)1997年,珠海建造的圆明新园占地面积约1.39平方千米,合()公顷

  面积单位的大小顺序排一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板书)说一说: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举例说说各自在那些场合使用。

  2、填面积单位

  (1)计算机屏幕的面积大约是780()

  (2)学校计算机房的占地面积是96( )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是1100( )

  (4)机场跑道约占地20( )

  3、试一试

  一架直升飞机在一片梯形松树林(如右图)上空喷洒药水。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合多少公顷?

  (4 + 2)× 2÷2 =6(平方千米)

  6平方千米=600公顷

  答:这片松树林的面积是6平方千米。合600公顷

  4、自我提升

  一个长20xx米,宽1500米的长方形果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千米?有一平行四边形果园与此长方形果园面积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底为3000米,求它的高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

《千米的认识》教案1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

  路程的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米=( )分米、 2厘米=()毫米

  50厘米=( )分米、3分米=( )厘米

  80分米=( )米、1米=(、 )厘米

  2.1米-7分米=( )分米

  25厘米+15厘米=( )分米

  1分米-4厘米=( )厘米

  23毫米+27毫米=( )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教材上的填空。

  (2)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试一试。

  (4)老师这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板书)

  4千米=( )米、 、7000米=( )千米

  9000米=()千米、12千米=( )米

  8千米=()米、10000米=( )千米

  2.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3.教学教材第27页例6。

  分析过程:

  (1)小明是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的。100米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的距离来估算的。从家到学校要经过3站公共汽车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所以就是500米。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6。

  (1)课件出示例6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3个小朋友说的话。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①李大爷100米大约要走300步,从家到公园他走了900步,大约走了多少米?

  ②王老师坐公共汽车从学校到教育局办事,每站约500米,王老师坐了4站,从学校到教育局大约多少米?

  2.完成第27页“做一做”。

  (1)弄懂题意,全班交流方法。

  (2)集体订正后,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9、10、13、14、15题。

  第9题,认真读题,独立判断,再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10题,从小伟家到体育场有3条路,先找出最近的.路线,再算一算要走多少米?

  第13题,王老师每分钟走100米,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从家到学校就有20个100米即20xx米,也可以说成2千米。

  第14题,根据要到的地方距离的远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再了解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第15题,12时-8时=4时,汽车需每小时行80千米,4时一共能行80×4=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所以中午12时能到达。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想去哪儿?准备怎样去?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缺乏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所以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肯定会使学生感受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应该把研究的目光转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重合的活力,让数学课堂与生活相融。

《千米的认识》教案14

  教学目的:

  1.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1千米=1000米)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十的第1、2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千米的认识》教案15

  课题三、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 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 羽毛球 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生: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等

  师: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锻炼呢?在跑步运动中最长的跑步运动同学们听过没有?——马拉松小结:对于马拉松比赛,让孩子们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马拉松的长度展开教学。马拉松为什么用公里作为单位,而公里又是千米都是比米更大的单位,大多少呢?

  生: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起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1公里原来有这么长!、、、、、、、、、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3个

  4、换一换

  6000米=()千米5千米=()米 ( )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 )米

  5、总结: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第三个课题,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习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对长度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 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1、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通过奥运会中的比赛项目马拉松展开课题。让学生自己推出米和千米的关系,感知1千米时,实际运用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上长度,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体验一千米的长度。

  2、重视估测,力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告知我们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让学生自己琢磨出1000米的长度应该跑几圈,并切实体会跑完后的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引入、感知——展开、体验——巩固、应用——总结、回顾”为主线展开的,分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第一个环节:引入、感知

  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定的引导,再

  根据实事消息暑假中的奥运会展开对话,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出公里。

  (二)第二个环节:展开、体验

  再展开了公里和千米的关系后,老师继续提问:米和千米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从

  已经学过的知识构架中猜想、推究出1000米=1千米这个公式,在知道这个公示后,老师提示咱们学校操场一圈又150米,那么再次让学生自己算出或者推算出要几圈才是1000米。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体验1000米长度。并分享感受。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

  分享完感受后继续展开对1000米=1千米公式的学习,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并系统的将所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做一个清晰的关系概述,让学生整体感知并强化记忆,通过一些有趣、生动的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从而让学生将内容尽量的吸收。

  (四)第四个环节:总结、回顾。

  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并完成课后的练习。

【《千米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千米的认识》教案02-02

千米的认识教案02-09

认识千米教案12-18

《千米的认识》教案优秀02-02

《千米的认识》教案2篇02-04

《千米的认识》教案(15篇)02-21

《千米的认识》教案(通用15篇)03-02

《千米的认识》教案合集15篇03-01

《千米的认识》教案集锦15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