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伊索寓言》教案

《伊索寓言》教案

时间:2023-02-21 18:41:0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伊索寓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伊索寓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伊索寓言》教案

《伊索寓言》教案1

  《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萨摩斯岛上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叫伊索的奴隶所作。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没去帮助他;《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每则寓言都以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3、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揭题:大家听过《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里选出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寓言中的另外三则故事。

  2、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

  二、感知三则寓言大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

  3、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

  4、每人选择其中一则故事朗读,思考:

  (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

  (2)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

  (3)每则寓言故事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

  5、指名了解学生朗读思考情况。

  (1)指名三组有感情地朗读三则寓言。

  (2)指名学生对故事主人公、主要内容的掌握

  6、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从整体上抓住每则寓言的主要意思。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3、课文中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给同学、家长讲一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一、复习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主人公狐狸很喜欢吃葡萄,“谗得直流口水”;“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3、结果怎样?他应该怎样想,怎样做?

  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

  (哪里有什么狼?)

  3、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以为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怎样骗的?(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三、理解寓意

  (一)

  1、齐读第一则寓言的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1、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2、拓展:(1)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2)男女生分组读第(3)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三)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四、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五、总结

  1、启发学生把握文章结构: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2、本课通过学生朗读故事、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意、拓展想象,使学生不但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六、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葡萄:诱人狐狸:谗得直流口水(揭示道理是什么?)

  “牧童和狼”

  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

  “狐狸和蝉”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2、选读〈伊索寓言集

  教学后记:《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

  故事集。相传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动物故事。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言简意赅,平易近人。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作剧,狼来了,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教案2

  一 阅读这两则寓言,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询问雕像价钱的经过。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但却一钱不值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讽刺了那些能够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二 下边两题任选一题,展开想象,在课堂上口头作文。

  1.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一个续篇。

  2.给《蚊子和狮子》安排一个与课文不同的结局。

  这一题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下边是一位同学就蚊子和狮子安排的一个结局,可供参考。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刻。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三教学建议

  1、这是学生上中学以后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看看所选文章是怎样体现寓言的特点的。

  2、寓言读起来很有趣味,但是不能满足于了解故事情节,重点还在于引导学生揣摩想象的合理和巧妙,研究故事在短小的篇幅中怎样构思得有起有落,甚至大起大落。因此,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以下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合理想象,进而让学生概括课文的寓意。

  (1)商店中一定有不少雕像,赫耳墨斯问了哪几座雕像的价钱?为什么要问这几座?

  (2)为什么赫耳墨斯对自己雕像价值的估计与雕像者的回答有那样大的差别?

  (3)蚊子临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表现出来的?

  (4)前两则寓言在结尾处都有较大的转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或《蚊子和狮子》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伊索寓言》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

  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

  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打开书)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

  察觉有诈粪便戒心

  (其中“粪”和“戒”为红色)

  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

  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

  (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生自由读悟课文)

  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

  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

  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

  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说明狐狸的言行举止是假心假意的。

  生:蝉的叫声从来就很难听,夏天时总让人觉得烦躁,所以这里的“多么美妙”也体现了蝉虚伪的夸赞。

  生:我觉得说蝉是“歌唱家”也太夸张了。

  师: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

  生:狐狸的最终目的是把蝉骗下来,因为它说“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另外“见识”也体现出它对蝉的歌声的羡慕。

  生:我觉得狐狸为了骗得蝉的信任,对它很尊重,用了四个“您”。

  师:说得真棒,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师:你们还能读出狐狸的什么?

  生:我还能读出狐狸的贪婪。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读出来的`。狐狸把树叶当成蝉,“猛地扑了过去”,说明了它很贪婪,早已迫不及待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狐狸说了这么多花言巧语,但它的本意却是——骗蝉下来,吃掉它。你们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这个坏家伙吗?

  生:心怀鬼胎、居心不良、居心叵测、口蜜腹剑。

  师:说得太棒了,狐狸给大家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蝉给你们的印象如何呢?

  生:它很聪明,它能察觉出狐狸的话中有诈,并当机立断扔下树叶来试探。(板书:察觉有诈)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引导学生读)

  生:我觉得蝉听了狐狸的话后,一定思考过,继而察觉其中有诈,所以我认为它很爱思考。

  生:我认为蝉的警惕性很高,很机智,它扔下树叶来试探,说明它没有轻易地相信狐狸,对它保持着警惕,并且很短的时间内就想出了对付它的办法,所以它很机智。

  (引导学生说说蝉扔树叶试探前的想法。)

  师:这还是一只怎样的蝉呢?

  生:这还是一只善于观察和吸取教训的蝉。因为它注意观察,所以发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同伴的翅膀。这恰恰告诫蝉:不要上狐狸的当而被它吃掉,所以蝉对它一直怀有戒心。

  (板书:怀有戒心。出示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

  师:说得真好!大家对蝉的认识也很深刻。这是一只聪明的、善于观察、警惕性高、机智的并且善于吸取教训的蝉。[

  点明寓意

  1.文章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

  (出示幻灯片):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齐读)

  这也是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板书:聪明、吸取教训)

  2.生活中不总有灾难,蝉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人,要善于从别人的错误、失败中吸取教训。

  3.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人的错误或失败能给我们提供教训?(生说: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

  4.同学们说得真棒,那让咱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来读读课文吧,男生读狐狸,女生读蝉,老师为你们读旁白,好吗?(读课文)

  5.学到这儿呀,老师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出示幻灯片)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师引读,生跟读)

  6.是啊,狐狸使出它的老办法来骗人,乌鸦上当了,而蝉却没有,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谁来说说看?(指名回答:乌鸦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蝉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所以没上狐狸的当。)

  7.大家说得真好。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共享,想不想听?(生齐答:想)但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故事后,请大家动动笔,写一写。

  (出示)

  乌鸦听说了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围绕“受骗”这个话题,它们会说些什么呢?

  乌鸦说:

  蝉说:

  乌鸦说:

  蝉说:

  (生练笔,师行间巡视,寻找写的较好的展示用。)

  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练笔情况,并红笔批改,边改边评边肯定好的地方。

  四.介绍书籍,课外延伸。

  1.(出示:《伊索寓言集》实物投影展示)。上节课给大家介绍过这本书,咱们今天学的《蝉和狐狸》就选自这本书,这里面精彩的故事一个接一个,想不想好好读读这本书呀?(生齐答:想)那通过咱们今天的学习,你觉得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注意些什么呢?(点明读法。)

  ①每则寓言的最后都以一句话点明寓意,应好好体会它的寓意。[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应随手写下自己的感想。

  2.师总结:

  同学们,《蝉和狐狸》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吸取教训,它出自《伊索寓言集》,而像《伊索寓言集》这样的一本一本的经典的书籍,仿佛广阔的森林,仿佛无垠的大海,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贝,但愿我们从书籍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快乐。让我们——热爱读书吧!

  板书:

  伊索寓言

  蝉和狐狸

  察觉有诈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故意赞叹

  聪明吸取教训

《伊索寓言》教案4

  教材分析:

  《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是《伊索寓言》中的两则小故事,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学情分析:

  这是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再通过朗读以及结合生活谈谈就能理解寓意。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渎自说自悟来领会寓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两个寓言,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1精读两个寓言,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1理解寓意,教育学生从寓言中学到如何做人。

  课程资源的组织和利用:

  使用配套的教学课件朗读磁带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狐狸和葡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学习《牧童和狼》

  1、自读课文,思考: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村民

  们前后为什么有不同的表现?

  2、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适时提问“惊慌失措”的意思)

  好几次

  后来

  牧童

  大叫狼来了

  吓坏了,慌忙大叫

  村民

  闻声赶来,惊慌失措

  没有人来

  3、比较朗读两次“狼来了”,指名读,师生评,再读。

  4、牧童好几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牧童?

  5、师述:这样一位爱说谎的牧童,使得村民们再也不相信他的话,最后他的羊怎么了?

  6、齐读第三自然段。

  7、交流: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

  8、自读课文,指名读,要读出牧童前后迥异的心情。师生点评、齐读。

  三、学习《蝉和狐狸》

  1、自读课文,这则寓言故事有两个角色:蝉和狐狸,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和什么样的狐狸?从课文哪

  里可以看出?画出有关的词句,再有感情地读读。小组合作学习。

  2、生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表现蝉的聪明、狐狸的.阴险。

  指名读、师生评、再读。

  4、齐读最后一节

  5、交流:你的身边有像这只蝉一样聪明的人吗?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蝉和狐狸不同的语气。

  四、拓展延伸:

  1、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看过《伊索寓言集》中的其它故事。

  五、作业

  1、选读《伊索寓言集》

  附板书:

  牧童和狼

  (一贯说谎没人相信)

  蝉和狐狸

  (聪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教学反思:

  蝉和狐狸这个寓言上得较好,学生通过找重点词句以及朗读这些词句来理解寓言,学生对寓意理解比较

  深刻,都结合了自己的例子来谈。课堂气氛较活跃。

  在上牧童和狼中,我对“一贯”这个词突出得不够,使学生对一贯说谎和偶尔食言有些混淆,

  这主要是课前备课不充分,没有深挖“一贯”。看来今后在备课时还要想得更多。

《伊索寓言》教案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伊索寓言》教案6

  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导学

  1.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u 庇护bì 粘住 zhān

  释义: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 ,了解作者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 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导入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指名说,教师补充并明确: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伊索寓言》教案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学习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初读寓言、读通读顺。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伊索寓言》导学案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二、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2、初读寓言《蝉和狐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四、当堂检测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伊索寓言》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钱钟书先生的观点。

  2、理解《读〈伊索寓言〉》中部分寓言的寓意,掌握分析寓言的方法

  3、体会文章幽默反讽的效果和作者对人性中的各种伪善现象鞭辟入里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把握寓言的引申义并联系现实

  教学设想:

  1、顺着作者对《伊索寓言》的评断一说到底,然后点破它,以期有顿悟的效果。

  2、对文中许多颇有意味的难句,不在理解内容时一一碎讲,待点明作者意图后集中看,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介绍: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要讲一个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希腊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普通的希腊妇女生下了一个男婴,全家欢天喜地。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发现这竟是一个哑巴。可怜的小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去世后,哑巴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但是不幸很快又降临在他的身上,命运多舛的哑巴被人抓去当了奴隶。

  这个哑巴在黑暗的日子里没有绝望,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热情。有一天,他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同时,他也获得了一种非凡的叙事的才能,从而,赢得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这个人就是伊索。这个故事当然不是史实的再现,它只是一个故事,一个寄予了人们对伊索无限敬意的的美丽传说。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而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其实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2、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作者钱钟书。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代表作: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和《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鬼?兽》和长篇小说《围城》。

  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是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

  比如小说中,性感的鲍小姐是穿红色抹胸、蓝色短裤,漏空白皮鞋出场,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改为“局部的.真理”。

  钱钟书先生为文洒脱、幽默,大量使用反讽手法,给我们的阅读平添不少享受智慧的乐趣,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理解课文带来了难度。智慧的乐趣只有积极开动脑筋的人才享受的到。

  二、把握内容,整体感知

  1、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看过《伊索寓言》?请简单评价一下这本书。

  2、钱钟书又是如何评价《伊索寓言》的?他认为这本书好不好看,有没有意义呢?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

  3、为什么钱钟书既说“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又说“《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4、拿到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理清脉络”,下面青一位同学来讲讲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一)1—3节:提出伊索寓言大可读的

  (二)2—12节:纠正九则寓言

  (三)13节:总结伊索寓言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

  5、哪一部分是重点呢?

  第二部分

  三、让我们从重点突破,分析九则寓言。

  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同学把九则寓言的本意和作者的纠正之义和同学分享一下。

  故事名称;故事寓意;讽刺现实中人

  蝙蝠的故事;刺善变者;随机应变,处处“与众不同”

  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享乐者挨饿活该;在死人身上当“寄生虫”

  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戒贪得;不自知者不要对镜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眼睛总朝上必摔跤;地位沦落仍想“上进”

  乌鸦的故事;伪装者终现本相;大家都伪装,你我都一样

  牛跟蛙的故事;戒狂妄自大;有缺点也自视为优点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戒之在贪;富人往往吝啬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得不到的东西都是不好的;诉苦经可免旁人分甜头

  驴子跟狼的故事;错行仁义反受其害;行医者时或草菅人命

  小结:中间部分为对九个寓言故事所作的“眉批”式“翻案”。这一散文结构章法,大概最相宜于以上所述的作者的写作主张和风格特色了。具体说来,作者对这九个寓言故事作的“翻案”文字,又有“反对”、有“引申”。“反对”体现“两柄”观,就是说寓言故事本身里面包蕴了一“柄”,作者拉来与之相反相违的另一“柄”作对照看。“引申”体现“多边”观,就是将寓言故事本身里包蕴的一边,或“应用到旁的方面”,或续“上下文”,不待说,这里的“引申”,既有方位上的挪移,又有程度上的深化。属前者“反对”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驴子跟狼的故事”等;属后一类“引申”的有“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家的故事”“乌鸦的故事”“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等。

  四、难点突破。

  1、作者在一一纠正了这九则寓言的寓意之后,得出“这几个例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的结论。为什么作者这么说?

  (1)卢梭说,寓言里有坏心术,会给小孩子造成反面影响。会把纯朴的小孩教的复杂。(拿赵本山卖拐的小品,试探学生,类比说明)

  (2)引申并纠正卢梭的观点,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简单、幼稚。

  2、文章开头讲伊索寓言“大可读得”,文章末尾又讲“寓言要不得”且“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这里不是矛盾了吗?如何解释。

  (三重安慰)

  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进增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的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

  第三,这部书大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明友,衣锦还乡的感觉。

  安慰一;对比古人,今人更文明;古今

  安慰二;对比儿童,今人更成熟;老幼

  安慰三;对比动物,今人更进化;人兽;今人是发迹的禽兽

  补充:如何理解“慕古只是卖老”?

  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身处现代的我们自然是老辈

  老辈喜欢比自己小很多的小辈使因为年长增添老辈的尊严,可以卖老

  因此,现代人思慕古代,其实是可以在古人面前卖老。

  五、课堂小结

  “世界是一个寓言,而我们正是寓意。”

  《伊索寓言》像一面镜子,它的正面是明白地要告诉读者的东西,一般读者也只从正面看;而本文作者偏偏转到镜子背后,要从看似没有东西的地方看,结果真的给他看出来了──只是这已不是《伊索寓言》本来要说的意思,而是作者自己的看法,是对《伊索寓言》的别解,或是对它的延伸,或是对它的深化。共同点是它们都来自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的体察。

《伊索寓言》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 揣摩难句含义,探讨文章主旨。

  2、 通过本文的学习,加深对复杂社会的认识。

  3、 通过本文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

  揣摩难句含义,探讨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

  大家小时侯读过寓言故事吗?(回答:读过)

  那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寓言中的故事都是讽喻和比况,具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它所写的人或人格化了的物,大都是反面的或性格有缺陷的;不注重形象的具体描绘,篇幅短小。)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寓言的特点:带有讽刺和劝戒性质,主人公多是人格化的物,篇幅短小。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几则《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

  2、 讲析

  ⑴关于“伊索”

  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善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的寓言陆续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其中《农夫和蛇》、《狼和小羊》等寓意深刻,常被引用。有各种文字译本,对欧洲文学的语言创作,影响很大。

  ⑵引导问题:大家都小时候也都读过《伊索寓言》,那么它到底是一本成人读物还是儿童读物呢?如果你要看一些为人处世的书,是选择《伊索寓言》还是选择一些现代读物,譬如《心灵鸡汤》,为什么?

  (大家各抒己见)

  讨论得出:《伊》内容比较简单,而现在社会比较复杂,不太适用。

  ⑶针对这个问题(是否适宜做儿童读物),作者也有自己的观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段。大家看最后一段共有几个人的观点,他们的观点是否相同?

  结论:观点相同(不适宜)但理由不同。

  卢梭:认为将小孩变得复杂了。

  作者:将小孩变地幼稚了。

  ⑷下面我们就返过头来看看体现作者观点和理由的例子。教师带领分析第一个故事《蝙蝠的故事》,其他教给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3、 作业:

  ⑴思考分析其他几则寓言故事

  ⑵掌握字词、文学常识。

  第二课时(讨论点拨为主)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讲解、分析后八则寓言。依次指出寓言原寓意、作者对此寓言的体会、自己对这则寓言的独特体会。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拨。分析完,引导学生再回到最后一段,进一步明确中心思想。

  3、 思考:前三段有何作用?提出引导问题:《伊索寓言》既然不适合儿童去读,不适合当今社会,那为什么人们还要去读呢?

  明确:有三重安慰。

  4、 讲析前三段

  第一段

  两类人

  }→长辈喜欢小孩(卖老)

  两种关系

  第二段

  古代

  }→现代思慕古代(卖老)

  现代

  第三段

  “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第一,增进我们对现代文明的骄傲

  { 第二,愈觉得我们是成人,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 }→三重安慰

  第三,从禽兽到人,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

  5、 小结:

  《伊索寓言》是一篇不大好懂的文章,作者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考虑古老的寓言,将它赋予了现代的意义,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

  6、 作业:

  完成本课相关练习。

《伊索寓言》教案10

  一、文思导引

  本文从读《伊索寓言》有感起笔:一感人事上的关系多么具有普遍性;二感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以此纠正好多浅薄的见解。钱先生或在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引伸和发挥,或对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读来令人兴趣盎然。文中引的故事,或讽刺趋炎附势的两面派;或揭露靠别人而生活的“寄生虫”、“嗜血者”;或劝人力戒贪得;或嘲笑“只管高处看,不管脚下结果”的一种人;或说明实质是掩盖不住的,孔雀的羽毛虽然美丽,却不能代替乌鸦的躯体;或鞭挞那种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或讽刺那种不愿付出,只想索取,索取不得,又寻找种种借口的行为,文丰而意厚。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本意,要造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孩子们读寓言的目的是在于使孩子们具有明辨是与非、区分善与恶、公平与不公平,邪恶与正义的能力,长大以后能够很好的生活。

  二、粹语品析

  大凡语言大师总是同赋予语言以新的生命,总是以审慎的态度,巧妙的手法给语言带来不寻常的气势。我们读钱先生《读〈伊索寓言〉》一文,便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本来,《伊索寓言》由三四百个古希腊民间流传的散文体动物故事组成,以拟人化的手法,精练的语言和生动恰当的比喻,描写了一个个动人传神的艺术形象,揭示了深刻的道理。钱先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引申和发挥,不仅有了对故事的新见解,而且还激发人的奇思异想,使本文的思想更具有深刻性,语言也具有了更鲜明的特色:

  1,幽默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是钱先生散文语言艺术的主要特点。

  它通过影射、讽喻、双关、夸张等修辞手法,揭露生活中不合情理和乖讹之处,在引人发笑的同时,善意批评某些社会现象。例如:在分析人事关系普遍性和年辈资格问题时钱先生写道:“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又说:“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的少女们就批评得不留情面了。”还有“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的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等等。这些有感而发的议论,深刻地揭露了在年辈资格问题上的厌恨、嫉忌,进而感叹我国古代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沦丧,引人发笑,发人深省。

  2,针对当时生活中错误、荒谬或腐朽的东西,用讥讽和嘲笑的笔法,通过比喻、反语或夸张的手法,突出可笑之处或矛盾所在,达到贬斥、否定和批评的目的,这是钱先生散文语言艺术的另一个特色。

  文中所述“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用以讽刺当时有些权贵,发迹后得意忘形、沾沾自喜、自我或人前炫耀的情态。再如:“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卖风雅,向文人装作英雄;在上流社会他是又穷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间,他又是屈尊下顾的文化分子”,将蝙蝠行骗的故事反过来施用,用反语讽刺某些人傅粉施朱,附庸风雅,以贪图富贵荣华、名誉地位的丑恶行径,读来尤见深刻。

  3,寓言本身的语言特点就是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深刻的道理,给人以警策和激励。

  本文在有感而发的议论中,或反问、或延伸、或换位、或生发、或换质,突破原意,阐明新的思想观点,其语言也充分体现了寓言的语言风格。如“假如他是一只很感满意的狐狸,这句话他对旁人说,因为诉苦经可以免得旁人来分甜头”句,故事的原意本在于指出有的人求而不得,反过来安于现状,不再追求的一种心态。钱先生因此生发开来,揭示出有的人言不由衷,其实掩盖着自私自利的灵魂,进而扩展为“与其羡葡萄,不如造梯子”的思想。再如:“这当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道医生也是屠夫的一种”,作者根据“驴子和狼的故事”,由拔刺想到治病,又从治病想到医生,再根据当时的社会现象,产生“医生也是屠夫”的联想,进而揭示“狼终究是狼,任何时候都不会发善心”的道理。

  三、疑难解答

  本文开头,认为古代是“小孩子”,现代是“老年人”,这是从什么角度得出的认识?文章结尾,作者又和卢梭唱反调,钱先生和卢梭的观点各是从什么角度得出的.?“小孩子”是简单天真好,还是复杂“狡猾”好?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疑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一一解析。

  一般人是从时间先后来定老幼的,钱先生则从知识累积的多少来定老幼,比起简单地按时间角度考虑,这种认识更准确地把握了老幼的本质,所以钱先生的新见解能够言之成理。

  卢梭从孩子们“羡慕狐狸”的事例出发,认为读寓言“有坏心术”,所以要不得。钱先生从寓言一般是静止地简单阐述某个道理的普遍现象出发,认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所以要不得。他是从大人所面对的社会为出发点的。卢梭考虑的是孩子们的现在,钱先生考虑的是孩子们的将来。二者由于出发点不同,所以,结论也完全相反。

  至于最后一个疑难点,可提供学生讨论。但无论持何种观点,都必须讲清楚出发点,即认识问题的角度,不要流于空洞的说教。只要针对性强,就是好的见解,不求统一的标准答案。

  教学建议:其一、课外参读《伊索寓言》和《钱钟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其二,课文融广博的知识与新颖的见解为一体,应从发散思维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品析文章语言蕴含的思想内容,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伊索寓言》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2、总结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4、学习一定的寓言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交流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2、掌握一定的寓言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仔细阅读《伊索寓言》

  2、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我们读了《伊索寓言》并做了读书笔记,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对这本书了解了多少。

  看下列图片,你能回忆出是哪个故事吗?

  我们所说的这些故事都出自《伊索寓言》,

  1、通过阅读和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请学生简要介绍伊索和《伊索寓言》。

  伊索,古希腊寓言作家。传说是奴隶,后凭借聪明才智获得自由。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和散文的形式发表,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

  2、《伊索寓言》故事会:讲述《伊索寓言》的故事

  3、说说你发现了《伊索寓言》有什么特点。

  (故事中的人物大多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频率最多的如:狼,狮子,狗……牧人、渔夫……)

  [板书:①形象——动物、与动物打交道的人、神

  ②结构特点——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

  ③语言生动幽默,善于讽喻。

  4、检查知识掌握

  (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__,少部分以__人或___神__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一句话画龙点睛地_揭示蕴含的道理_。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__拟人化_手法。

  (2)作为古人智慧和结晶,《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如《狼和小羊》《_猫和鸡_》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_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_。《伊索寓言》还有不少故事是_借动物形象讽刺人类缺点_、像《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

  (3)下列关于《伊索寓言》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B、《伊索寓言》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如《蚂蚁和蝉》就讽刺了好逸恶劳的人,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C、《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作品及“龟兔赛跑”“狼来了”的故事,均出自《伊索寓言》。

  D、“守株待兔”“龟兔赛跑”“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都出自《伊索寓言》。这些寓言既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说起寓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

  [板书提示:寓言:故事——道理。]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在创作上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三、边读边聊,汲取营养

  1、我来找寓意

  读《两只口袋》《驴和狼》《马和驴》《狐狸和狗》《衔肉的狗》几篇寓言,同位交流理解,概括其寓意。

  2、欣赏同学作文,比较寓意的深刻性与新颖性。

  ①水滴与大海

  ……大海对水滴说:“我非常强大,比你们任何一滴

  水都强大,我是不可战胜的!”小水滴不服:“成功在

  于坚持,而不在于强弱。”大海大笑起来:“不可能,

  不如我们来比赛吧。看谁先将石头打碎。”

  ……

  大海认为这件事自己一瞬间就可以完成,所以…

  这一天,水滴终于滴穿了石头。大海慌了,猛力向石头

  扑去,可是,除了阵阵浪花,石头一点变化也没有。

  ②水滴和石头

  一座废弃的.工厂里,水池里一块粗糙的石头对水管滴

  下的水滴说:“你这些水滴,对我的作用就是冲冲凉而已,构

  不成伤害。”水滴没有做声,不过加快了滴水的速度。

  ……

  比较内容:从“水滴石穿”这一成语中得到启发,改编而成。

  出示寓意:

  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做一件事,必须经日久积累。

  ②这个故事说明歧视那些弱小的力量,最终你会被这力量打败。

  3、小结:概括文章寓意需注意

  寓意要正确;寓意要有新意;寓意要切合时代;……

  四、推理情节,辨析寓意

  1、比较阅读原文与改后文章的区别有哪些。

  ①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又问自己的雕像值多少钱,知道可以做赠品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②蚊子向狮子挑战。比赛开始,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转身飞走了。一不小心,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①中缺少心理和神态描写;②中缺少语言和动作描写。

  2、思考: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有变化,缺少讽刺意味。

  寓言要用简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或动物的特征,从而达到讽喻性的目的。

  3、比较学生习作,缺少什么:

  毛毛虫与小白鸽

  一天,一只小白鸽和伙伴们出去玩,他们在空中打闹嬉笑着。忽然,小白鸽似乎听到有人在叫。于是,他独自离开了队伍,飞下来看个究竟。小白鸽越飞越低,叫声似乎从河边传来的。小白鸽立刻加快速度,到了河边看到一只溺水的毛毛虫,原来就是他在叫。小白鸽立刻把毛毛虫从水中救了出来。毛毛虫非常感激,想着一定要报答小白鸽。终于机会来了,有一天毛毛虫走在路上,发现一个人在捕鸟,而捕的鸟正是他的恩人——小白鸽。毛毛虫爬到捕鸟人的脚边,咬了他一口,放走了小白鸽。最后,小白鸽和毛毛虫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

  狮子与报恩的老鼠

  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然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

  这故事说明,时运交替变更,强者也会有需要弱者的时候。

  比较后,讨论习作与原文有什么差别?(生交流回答。)

  4、读习作,提意见。

  鼻子和眼睛

  有一天,鼻子问眼睛我们谁最美丽。眼睛说应该是我,我能看见世界的美丽,所以说起来我是最美丽的,如果人们没有我,就会什么都看不到。我是最有用的,也是最美丽的。眼睛一直在强调。鼻子说我是最美的,我高高在上,如果人们没了我就闻不到东西了,就不完整了,所以我最重要,我最美。眼睛和鼻子一直在争说自己最重要,最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干什么事情都要比,每个东西都有自己的作用,不要和任何人作比较,自己是独一无二的。

  同学讨论交流,明确修改意见。(加神态描写)

  5、总结:

  读寓言还要了解故事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刻画形象的,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能鲜明生动的刻画形象。

  五、意犹未尽,特别推荐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简单走向复杂,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

  阿里斯托芬:“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

  作业:

  1、继续阅读《伊索寓言》,另外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克雷洛夫寓言全集》、《希腊寓言》。

  2、修改作文(丰富语言,明确寓意)。

《伊索寓言》教案12

  教学目标: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内容,并学会用归类法来领悟寓意。

  重难点:通过把寓言按内容归类的方法来领悟寓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寓言世界

  l 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动画,谈话导入:这部动画片一播出就深受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喜爱,还获得最佳国产动画片银奖,我想它之所以风靡全国,不单是那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健康向上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简单的动物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传达乐观、自信、勇敢的精神。可以说喜洋洋的世界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

  它也是通过动物故事影射社会生活,并且教人处世、做人的道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在西方人眼中,它的重要性甚至被认为仅次于《圣经》,这本书就是《伊索寓言》。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的世界,一起感受寓言故事中的'生活智慧。

  l 在了解《伊索寓言》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出示板书: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

  二、你了解吗?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下面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多少。

  l 小测(2分钟):

  1、《伊索寓言》产生于 希腊 (国籍)的古典时期,相传是由 伊索 (作家)编的。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 动物 寓言,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 蕴含的道理 。它们篇幅 短小 而寓意 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 拟人 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

  3、《伊索寓言》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举出三例:《龟兔赛跑》, _《狼来了》_,《狼和小羊》。

  要读懂寓言,就必须理解寓意。《伊索寓言》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那么,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我们能否通过内容去弄懂故事的寓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两个问题。

  三、你发现了吗?

  l 阅读三组寓言故事,归纳《伊索寓言》的内容精要:

  l 引导:每组的两个故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或者结局上有什么相似点的?

  1、默读第(一)组的两个语言故事,自主完成练习题。

  2、自由朗读第(二)组寓言故事,小组合作完成。

  3、第(三)组寓言故事,第一个齐读,第二个分角色表演读。男女生比赛,看哪队完成得最快又回答得最准确。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3)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

  四、你找到方法了吗?

  l 划出每则寓意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寓意的方法。

  1、揭露……表现…… 2、告诫……不要……警示……说明……

  3、讽刺……批评……嘲笑……

  五、何不尝试一下?

  请用内容归类法概括下列故事的寓意。

  《赫剌克勒斯和财神》揭露许多有钱人往往做不义之事。(表现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

  《蝙蝠与黄鼠狼》提醒我们遇事不要一成不变,要随机应变方能避免危险。

  《牛和蛙的故事》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狼来了》嘲笑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内容归类法来概括寓言故事的寓意,其实概括寓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边读边总结,只有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提高!

  七、作业:

  完成阅读题

《伊索寓言》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葡萄”“慌”“谎”的读音。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复习学过的寓言故事,进一步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难点:进一步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文中插图,帮助学生想象故事内容。

  2、《我读书我快乐》中的内容与课文联系紧密,可以整合起来,重组教学。

  3、有关伊索的资料。(见附录)

  4、学生经验——《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牧童和狼》这些来自《伊索寓言》的短小有趣的故事,学生都很熟悉,也很喜爱,课堂教学中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预习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每一则故事(读2遍)。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读准划到的词语,并认真抄写一遍。

  3、通过查字典或查阅其他工具书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写在书上):无能为力、惊慌失措、戒心、掺杂。

  4、完成《补充习题》一、二部分。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5分钟)

  1、学生交流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

  2、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3、齐读三个题目。

  4、以主要人物为题。

  5、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伊索其人以及和他有关的一些内容。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

  ●预习作业2: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指名读。

  2、理解词语意思:

  惊慌失措:惊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无能为力:力量够不上。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或解决某个问题。

  戒心:戒备之心。

  掺杂:混杂。

  3、齐读词语。

  4、学生展示,组内批阅。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展示。

  3、在教师指导下练读。

  4、自由练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15分钟)

  学程单:

  1、自读三篇寓言故事,完成下面表格。

  课题

  地点

  人物

  故事

  2、小组内交流。

  3、学习时间:5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2)学生展示。

  1)《狐狸和葡萄》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所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喊“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页没有去帮助他。

  《蝉和狐狸》讲狐狸想吃蝉,便假装赞美蝉的歌声美妙,但蝉看穿了狐狸的诡计,没有上当。

  2)每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伊索寓言。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两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除了这两则寓言之外,同学们肯定也读过不少寓言故事,能不能说说看,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2、回忆一下,寓言故事都有哪些特点?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个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分别是:

  《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4、你发现这三则故事题目共同的特点了吗?

  5、题目中的这几位,也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这三则故事都出自一人之手,他的名字叫伊索。

  板书:伊索【交流、了解伊索其人】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预习作业2:

  1、出示词语:

  狐狸牧童蝉

  无能为力惊慌失措怀有戒心

  馋酸一贯掺杂说谎葡萄

  粪便喉咙

  2、导学

  ①指名朗读词语。

  ②理解词语意思:惊慌失措无能为力

  戒心掺杂

  指名一名学生展示交流《补充习题》第一题。

  ●预习作业1:课文朗读

  1、把你喜欢的一则寓言读给大家听,注意读正确、流畅。教师巡视、观察学生合作学习。

  2、学生展示朗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

  【出示学程单】

  导学:

  1、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填写的表格。

  2、再读故事,并想一想这三则故事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完成《习字册》的生字部分。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后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会想出哪些办法够葡萄?

  3、 “白费劲”说明什么?狐狸绞尽脑汁想办法,结果却白费劲。此时此刻,狐狸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这就叫什么?——无望。

  4、默读故事第一、第三小节。想一想两个成熟的不同含义。

  5、狐狸本来是想尽办法取够葡萄,结果却没有够到。心里很沮丧。为什么还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自己安慰自己,其实是自欺欺人。)

  6、带着理解读出狐狸的酸葡萄心情。

  7、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思考在课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8、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呢?

  9、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曾经有过的“酸葡萄”的经历。那么学过这则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10、交流。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第六题。

  1、选择课文中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家长听。

  2、自己选择几则寓言故事读读。

《伊索寓言》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对比阅读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时主旨。并应用所了解的思维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独特的思维方式,尝试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分析文学作品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2.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做个文明诚信的人。

  2.学习作者读名著的方法,即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重新读解原著,并获得新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提出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比较自己对寓言的看法与作者的见解有什么区别。

  2.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理清寓言故事本义和作者赋予的含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启发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教学难点】

  试用多角度思维的方式分析问题,尝试将这种质疑、探究的精神运用到读名著中去。

  【课前准备】

  以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对比阅读的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引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以及一些短小的文学著作,捕捉与本课时主题研究的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教学方法】

  1.利用网页大容量的优点,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2.提供充分的'信息、补充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启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和探究的动机。

  3.讨论交流法。利用好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书籍使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得以延续,自从有了书,人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又生动,我们可以以读书的方式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可以以读书的方式和英雄对话,和伟人同行。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待我们所看的书呢?中国有句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也有一句“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本著作,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都存在着差异,是什么原因呢?(适当地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教师再做引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什么是思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先生在《普通心理学》中的表述为“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一个心理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现实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那么对于我们读书而言,通俗一点讲,就是我们的头脑对作品不同层次的反映。

  二、介绍思维方式的基本理论

  先让我们看看思维方式有哪几种?

  思维有多种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通常根据思维时的凭借物或是载体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思维由低级到高级的三种形式。

《伊索寓言》教案15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的有关文学常识。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联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教学用具:导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案

  一、资料助读: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被后人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二、扫清字词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赫拉 ( )宙斯( )庇护( )饶头( )

  2、解释下列词语:

  爱慕虚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庇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懂课文:

  1、了解《伊索寓言》。

  2、了解故事大意。

  四、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 梳理情节:

  1、朗读课文,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内容。

  2、思考: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3、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4、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说明了说明?

  5、结果令赫耳墨斯满意吗?他值得同情吗?

  二、感受人物:

  1、说说寓言中刻画的赫耳墨斯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三、探究寓意:

  1、请从不同角度谈谈对寓意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则寓言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或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续编情节:

  赫尔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当饶头只作白送之后,他的心情神态会怎样?他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的感悟与收获:

  训练案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朝狮子脸上专咬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却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这个故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的表现作用。A.较量较量: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B.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出蚊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情。2.“要说不是这样”中的“这样”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概括蚊子战胜狮子的主要原因是_ ____________。4.文中在描写蚊子叫声时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5.“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 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句比第 _____句强。6.文中写狮子与蚊子的“战斗”时主要运用了( )和( )的描写手法。A.对话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E.心理描写7.在文中最后一节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以上学习寓言的方法自学<<智子疑邻>>与《塞翁失马》。

【《伊索寓言》教案】相关文章:

《寓言》的教案03-03

《寓言》教案07-29

《寓言》教案(精选15篇)03-02

寓言二则教案12-09

《寓言》教案15篇01-23

《寓言》教案(15篇)02-08

《寓言》教案合集15篇03-07

寓言教案(通用21篇)12-22

寓言七年级上册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