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3-02-23 09:31:1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推荐】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推荐】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

  设计意图:

  这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意浓浓。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的可热闹了,我悄悄的走过去想偷听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李乐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时,在田埂边发现了青蛙的卵,几个孩子正热闹的讨论小蝌蚪呢。于是我决定选取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展一次活动。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3、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充分想像合理的故事经过,锻炼自己口语的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创编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饲养的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并谈论小蝌蚪。

  二、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白鹅速度较快,嗓门,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蝌蚪变成青蛙的挂图。

  活动思:

  由于是园教研活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查找资料、记背故事、找图片、在别的班级试上。活动一开始我按照自己的思路一个个过程下来。第一遍故事的时候我边出示图片边讲,幼儿听的还挺认真,到后来几个环节幼儿就没多兴趣了,提了好几个问题幼儿都不是按照我的思路来回答的,整个课堂显得有点乱。教师教的很累幼儿掌握的.也不好。经过课后其他老师的探讨才明白中班的幼儿已经能仔细的观察事物,但缺乏持久性,也比较盲目、肤浅,容易受干扰。枯燥乏味的东西他们兴趣不,就像我在课堂上让幼儿看图讲述,第一遍还好,到后来就像在唱“角戏”。这年龄段的幼儿对动植物等有生命的物体较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和同伴共同操作和探究,并进行相互商议和交流以满足好奇心和活动的愿望。在第二次自己班硷开展教研活动是,我做了相应地调整,增加了难度,幼儿不再是枯燥的一遍又一遍的看图片听故事,而是先让孩子自己动手排图讲故事,然后再是集中听故事,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较的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教学要求: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指导写甩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4.渗透遇事主动探索思想。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动画,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的动画)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一)情境设置:有一天,池塘里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黑鱼,它们滑溜溜的身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导出小蝌蚪。

  (二)揭示课题:17 小蝌蚪找妈妈

  (三)指导读课题。

  ⒈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⒉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⒊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二、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一)质疑,激发读书兴趣。

  ⒈指出小蝌蚪与妈妈区差别。

  ⒉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把描写小蝌蚪每个时期外形的句子划上横线。

  ⒊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二)了解小蝌蚪各个时期外形特点,指导学生朗读。

  ⒈课文写了小蝌蚪有哪些样子?

  ⒉课件展示学生所描述的小蝌蚪动画。

  ⒊引导说出小蝌蚪有的特点。

  ⒋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要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⒌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分别说出小蝌蚪另外几种形态和特点,引导学生读时一要读出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二要读出小蝌蚪的快活、乐观。

  (学生在找小蝌蚪外形变化的词句时,可能不是按生长过程顺序进行的,不必强求。)

  (三)理顺小蝌蚪生长过程,分角色演读各个时期的小蝌蚪。

  ⒈按小蝌蚪的生长顺序排列小蝌蚪的照片。

  ⒉学生与老师配合读小蝌蚪四个时期形态的句子。

  三、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一)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找谁打听妈妈了,怎么打听的?用波浪线作记号。

  ⒉学生边读边作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二)生汇报自学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句的在文章中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⒈遇到鲤鱼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

  ⒉遇到乌龟部分

  ⑴ 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⑵ 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⑶ 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⑷ 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

  ⑸ 照样子,说一说。

  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看见 在 。

  ⒊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⑴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用感叹号说一句能表达小蝌蚪心情句子。

  ⑵ 分角色朗读。

  ⑶ 分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蝌蚪长大了。

  ⑷ 理解小青蛙外形特点。

  四、课文延展,深化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讨论:你从小蝌蚪身上学到什么?

  讲礼貌,任何时候都要有信心,遇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多动脑,善于观察

  (二)课外思考:要是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与父母走失了,你会怎么办?

  (三)课外调查:一只青蛙一年要吃掉多少只害虫,我们小朋友就怎样保护青蛙。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

  活动目标:

  1、关注画面的安排,尝试变化小蝌蚪与其他故事角色之间的大小和位置。

  2、体验安排故事画面的乐趣。

  活动难点: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齐白石作品:小蝌蚪

  2、故事人物: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

  3、铅画纸、油画棒、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回忆关于小蝌蚪的已有经验)

  1、回忆小时候画的小蝌蚪。

  关键提问:“我们以前都会画小蝌蚪,以前画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是怎么画小蝌蚪的?”

  2、欣赏齐白石画的蝌蚪。

  引导语:“我们小朋友都会画小蝌蚪,今天我们来看一看齐白石爷爷画的蝌蚪。”

  教师小结:齐白石爷爷画的小蝌蚪很逼真、很灵活,小蝌蚪看起来简单,但要画得灵活可不容易。

  二、操作尝试(感受画面布局)

  1、出示动物图片,将其放置不同的位置,请幼儿观察。

  过渡语:“我们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中遇到了谁呀?”(幼儿讲述故事情节,教师摆放故事角色到不同位置。)

  2、共同分辨摆放的位置是否平衡,适当将其调整。

  关键提问:“小蝌蚪遇见了鸭妈妈,小蝌蚪们游到了鸭妈妈的身边,你们看,小蝌蚪游到鸭妈妈的身边了吗?鸭妈妈看得到小蝌蚪和他们说话吗?”

  关键提问:“这一次小蝌蚪遇到了大鱼,小蝌蚪游了过去,小蝌蚪要游在哪里?”(变换故事角色)

  小结:小蝌蚪可真灵活,游到东来游到西。游啊游,游到动物的`身边找妈妈哦!

  过渡语:“我们今天也来创作这个故事,来画一画小蝌蚪找妈妈。”

  三、幼儿创作(体验创造故事画面的乐趣)

  要求:

  1、画之前,确定动物的位置并和小蝌蚪相呼应。

  2、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3、用颜料创作画面背景。

  四、评价作品

  鼓励幼儿大胆向同伴介绍自己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

  设计意图:

  在看了小班孩子的美术活动《小蝌蚪》之后,我发现刚入园的小班孩子还不能够很好的握笔去画小蝌蚪的尾巴,我萌发了上2研的课的想法。在设计好活动思路之后,结合我的教学设计,上网搜索了精美的荷塘图片,自己录制了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教学目标:

  1.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和成功感。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小蝌蚪找妈妈》、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小蝌蚪的歌曲。

  2.幼儿学具:和幼儿人数相等的手指印泥、餐巾纸、画有青蛙的a4纸张(上面画有小蝌蚪的尾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ppt第一个画面:荷塘的图片:“今天有个小动物来我们班了,你们看——”

  2.教师操作小青蛙手偶:“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宝宝不见了,请小5班的'宝宝们和我一起去找我的小蝌蚪宝宝好不好?”

  3.播放ppt课件第二个画面,请幼儿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青蛙妈妈和小蝌蚪的录音,感受故事情境。

  4.播放小蝌蚪变出来的动画,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数有几只小蝌蚪,在发展幼儿的点数能力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5.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小蝌蚪是怎么变出来的吗?请你们猜一猜。”

  幼儿:“画出来的。”

  教师:“让何老师来教你们。”播放小蝌蚪指纹印画步骤的微课程。

  二、幼儿创作

  1.教师:“青蛙妈妈找到了自己的蝌蚪宝宝,太高兴了,青蛙妈妈要请小5班的宝宝们再帮他们找蝌蚪宝宝,请你们去帮助青蛙妈妈吧。”

  2.幼儿自选学具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小蝌蚪的歌曲)

  有的孩子开始还不敢去动手,看到别的孩子动手了,也尝试着,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很快就完成了。

  三、评价作品

  用数码相机拍摄两个幼儿作品,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孩子们感受帮助青蛙妈妈找到小蝌蚪宝宝的成功喜悦感,让孩子们给自己鼓掌。

  四、播放歌曲做《小蝌蚪》律动

  播放《小蝌蚪》歌曲,教师戴青蛙头饰带孩子们一起表演《小蝌蚪找妈妈》的律动,感受小蝌蚪慢慢长大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提问: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说话的语气应该怎样?动物妈妈们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又会用怎样的语气和小蝌蚪讲话?它们找到最后妈妈了吗?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幼儿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6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曲调,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2.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会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活动难点:

  能大胆地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青蛙妈妈的孩子是小蝌蚪,了解小蝌蚪的样子。

  2、与歌曲内容相关的图示,音乐《小蝌蚪找妈妈》。

  3、场地准备:将幼儿椅子排成半圆形,教师坐在幼儿前面。

  活动过程:

  一、结合故事,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提问:青蛙妈妈的孩子是青蛙吗?(不是,是小蝌蚪)

  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脑袋,细细长长的尾巴,全身黑油油的等)

  一开始,小蝌蚪知道妈妈是谁吗?(不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师以歌曲内容进行小结:小小蝌蚪游游游,圆圆脑袋黑油油,细细尾巴扭呀扭,小河里面转圈游。转呀转,咂咂咂,游呀游,咂咂咂,妈妈妈妈在哪里,妈妈妈妈在哪里?

  二、理解唱歌曲内容。

  1、师:小蝌蚪真可爱。老师还可以把它唱出来呢,认真听哦。

  幼儿安静倾听。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回忆歌曲内容,讲述。

  3、教师结合幼儿讲述,出示图示,引导幼儿有节奏的学说句子。

  4、教师组织幼儿有节奏的完整学念歌曲内容。

  三、学唱歌曲。

  第一遍教师清唱,幼儿倾听。

  第二遍教师弹琴唱歌,幼儿跟着唱。

  第三遍教师弹琴,鼓励幼儿把声音放出来。

  第四遍教师弹琴,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歌表演。

  1、师:我是蝌蚪姐姐,你们是小蝌蚪。

  2、提问:小蝌蚪怎么游?谁来试试?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上前作小蝌蚪游的动作。

  3、师:看看蝌蚪姐姐是怎么游的?小蝌蚪们,我们一边唱歌,一边在水里游游,去找妈妈吧!

  幼儿跟着教师一边唱歌,一边扮作小蝌蚪游游。

  4、提问:小蝌蚪是怎么吃东西的?

  幼儿尝试做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

  5、师幼一起完整歌表演。

  课后反思: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孩子模仿小蝌蚪的游动,用身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蝌蚪的不同动态,为后面的绘画环节做好铺垫。在课件的运用上,能调动幼儿的情绪,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华,更加深了孩子对亲情的感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7

  教学目标:

  ·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

  (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活动过程:

  一.宝宝和妈妈

  1、提问: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鸭的妈妈又是谁呢??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一位喜欢自己的妈妈。他们长得真想象。那小蝌蚪的.妈妈又是谁呢?

  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

  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

  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

  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

  2、玩表演游戏

  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

  三、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8

  活动目标:

  1、幼儿产生喜欢创作的欲望。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3、进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用简单的笔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难点:熟悉故事的角色与情节,并尝试制作成连环画。

  活动准备:

  1、白纸裁成32k,数量7倍于幼儿人数、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水彩笔、连环画、动物图片、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回忆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情节。

  “你听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吗?它都讲了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提问:小蝌蚪刚生下来是什么样子?小蝌蚪把哪些动物当成自己的妈妈了?”

  “小蝌蚪去找妈妈,先碰到了谁?后来又碰到了谁?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小结:小蝌蚪遇到了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2.、讨论:怎样制作连环画?

  “小朋友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连环画就是由一张张连续的.画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连环画。)

  “你们知道什么是连环画吗?怎样来做连环画呢?”(幼儿讨论)

  3.教师讲解连环画的制作过程。

  “这么长的故事我们可以怎么画?(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时怎么分工?一共要画几张?有哪几张?”

  4.播放故事,幼儿绘画,制作连环画,老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帮助。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情节的发展表现完整的画面。

  三、结束部分:

  1.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交流。

  “你画的是什么?用到了那些技巧?用到了什么颜色?”

  “你觉得谁画的最好?他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小结:每位小朋友都画出了自己的特点,你们都是出色的小画家。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9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青蛙的特征及蝌蚪与青蛙的关系。

  2、学习角色对话,初步分角色演示故事情节。

  3、感受故事优美的意境及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活动图片、活动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

  2、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白鹅妈妈、青蛙妈妈头饰。

  3、录音机、音乐磁带《好妈妈》 、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播放歌曲《好妈妈》幼儿随教师搭火车进入教室进行韵律活动。

  二、谈话引题

  提问

  1、小鸟们都在妈妈的怀里睡着了,他们幸福不幸福啊?

  2、有妈妈的疼爱好不好?

  3、那么,你们的妈妈都是什么样的呢?平时都给你们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小朋友们回答的都很棒,每一个妈妈都是非常爱自己的小宝宝的,但是妈妈很辛 苦每天下班以后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宝宝。 所以小朋友们要帮助自己的妈妈, 帮妈妈做一些自 己能做的事,好吗?) 教师:我们小朋友都幸福快乐的在妈妈身边成长,可是呀,老师有一个好朋友她确找不到 妈妈了,你们看他是谁?(出示小蝌蚪) 教师:让我们一起帮她去寻找妈妈好不好?

  三、感知故事、理解故事、知道小蝌蚪的成长历程

  教师播放教学课件《小蝌蚪找妈妈》 ,幼儿欣赏一遍故事后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的小蝌蚪找妈妈时都遇到了谁?

  3、小蝌蚪找到的妈妈们长的一样吗?

  四、教师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

  提问

  1、小蝌蚪看见了鸭妈妈,是怎么问鸭妈妈的呢?鸭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小蝌 蚪听了鸭妈妈的话后就去找自己的`妈妈, 它找到的第二个妈妈是谁?鱼妈妈是怎么 说的?

  2、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乌龟妈妈是怎么说的?

  3、小蝌蚪找的第三个妈妈是谁?白鹅妈妈是怎么说的? 最后,小蝌蚪又看见了谁?它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五、情景表演

  1、幼儿分组学说角色对话。

  2、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随音乐做活 动,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六、活动延伸

  养蝌蚪

  活动后在自然角和幼儿一起养蝌蚪,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生长变化的过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4、幼儿了解青蛙是益虫,我们要爱护益虫。

  二、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图册、动物头饰

  三、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出一个谜语,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猜到?好不好啊?)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A、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B、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

  C、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D、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3、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课件第二段。遇到鱼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放映相应的幻灯图片或出示图片)。小蝌蚪遇到龟妈妈时又会说些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说一说小蝌蚪和每个遇到的动物之间的对话~~

  4、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

  5、小蝌蚪们长大了,每天都跟着妈妈抓田地里的害虫,帮助农民伯伯保护了庄家,是益虫,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小青蛙,保护为我们做贡献的益虫,和澳门做朋友,好吗?

  6、活动延伸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那我们来模仿小蝌蚪,一起来表演一下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好吗?)

  让孩子们在表演区进行角色游戏。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1

  活动名称:

  《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形式:

  棉签绘画

  准备材料:

  绿色青蛙头形状材料、底纸一张、墨汁、棉签、折叠形纸

  活动步骤:

  1、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帮助幼儿了解青蛙和蝌蚪的外形特征。

  2、将折叠形纸的一端粘贴在绿色青蛙头形状的纸上,一端粘贴在底纸上,使青蛙的头具有立体感。

  3、用棉签蘸墨汁添画小青蛙和小蝌蚪,完成画面内容。

  4、幼儿看图复述故事内容,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部分:

  青蛙头形纸可变化成不同的形体,如:狮子、小熊、小猪、娃娃的脸等。

  教学反思:

  1.教师自我评价:

  ①优点:在上好一节课时,我们一定要做好活动准备,包括了物质准备,我做了40个小蝌蚪的头饰,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模仿蝌蚪的乐趣、画好了40幅彩色的池塘背景图,让每个孩子在视觉上体验美的乐趣,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要做好经验准备,课前我问孩子们,看过《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和故事吗?没想到有的幼儿从来没有看过、也没听过这个故事,虽然是少数的孩子,但是在课前需要孩子们都能了解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于是我在网上找到了这个动画片,还是我小时候看的上海制片厂的水墨画的动画片,没想到每个孩子都聚精会神非常认真地观看,并且要求再看一遍,连我都和他们一起重温了我的童年了。现在的`孩子只看《喜洋洋和灰太狼》之类新的动画片。我问孩子们见过小蝌蚪吗?大部分的孩子只是从动画片、图画书上见到过,所以我决定在上课时要给孩子们拿几只活的小蝌蚪,他们一定很感兴趣、很开心。感觉孩子接触活的动物太少了,接触大自然的也太少了。我让家长回家带孩子了解小蝌蚪进化青蛙的过程,有条件的话,家里养几只小蝌蚪,让孩子亲身观察,没有的话可以看图书和上网了解,虽然这个知识点不是活动目标的内容,但是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加强家园联系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也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都教育什么。老师也要有经验准备,做好预设问题,熟记教案,把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预想到,做好相应的准备和方案。孩子们上课积极性很高,兴趣很浓厚,尤其是让两个孩子到前面做示范,画蝌蚪,两个孩子都不想回去了,孩子没有用过棉签画画,所以很好奇,兴趣很高。美术活动,一定要把要求提明确,画画要求,卫生要求,把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要想到,对幼儿要提出要求。

  ②缺点: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再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这是我提出了要求:“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孩子们看的很认真,回答问题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踊跃的回答,并且回答的都很棒。由于班级面积比较小,加上课的尾声比较急,最后的歌表演有些仓促了。

  2.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挺满意,预设的活动目标都完成了。就是课后怕时间紧张,歌表演《小蝌蚪找妈妈》唱的太仓促了。

  3.课上有出乎意料的事发生,在课前预设问题时,没有想到在拿出活的蝌蚪时,孩子们那么的兴奋,课前准备时,我知道很多孩子都没见过活的小蝌蚪,他们也很希望能见到,于是我找来了活的生物,这样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观察的更仔细,当时孩子们都很兴奋,以至于课堂都有些混乱了,有的孩子还下坐看,其余孩子都跟着效仿,以至于都到前面来拥挤了,当时有些慌张,这是我没有预想到的,老师提的要求孩子们也听不进去了,但是回头一想,这说明孩子们对蝌蚪的兴趣很高,很喜欢它们。于是我做了一个“嘘”的手势,以静制动,很难过的说:“小蝌蚪好像很害怕了,你们都在前面拥挤,大声说话,吓到它们了,这时有的小朋友回到了座位,我提出要求:“让孩子们都回到座位上,不要吓到小蝌蚪,老师保证轮流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看清它们,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每个孩子都安静的回到座位上了。

  4.如果再重新上一次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用手指画蝌蚪,体验不同的乐趣。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2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像材料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应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⑴ 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⑵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的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2、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3、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上述学生通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一定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范读。

  3、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况。

  4、出示词语,检查识字情况。(见课件)

  (1)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2)谁愿意当小老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5、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其他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理想。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老师就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四)、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 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 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4、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有趣的事,而且身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地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小蝌蚪的身体变化的句子。

  5、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后…”来介绍一下吗?

  (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搞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介绍,既训练了语言,又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一箭双雕,扎实而有效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五)、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通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检测题

  1、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 碧绿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长长的尾巴 长长的(  )  大大的脑袋 大大的(  )

  2、填空。   (  )里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在阅读中理解动词“迎”、“追”,了解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的意思和构词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愉快的学习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思维有所开拓,口语有所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课文的生字宝宝想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愿意吗?他们一个个躲到句子里了,看小朋友还能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1、今天,阿姨给我讲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清早,我们一家人披着晨露,迎着朝霞去爬山。一开始,我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但我使劲追赶,终于爬上了山顶。爸爸妈妈都为我鼓掌,连连说:“你真行!”

  (设计意图:生字的巩固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之中复习本课的生字,从而提高阅读水平,于自然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学习“小蝌蚪样子”的部分

  池塘里,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1、小朋友能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吗?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根据你的体会来读一读。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设计意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可他们也是有个性的生命体,所以在阅读时,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知,再以这种体会与感知去指导自己的朗读。)

  (三)、学习“青蛙妈妈样子”的部分

  多么可爱、快乐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知道吗?小蝌蚪常常会不快乐,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知道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请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关的句子来告诉小蝌蚪。

  1、指名说。出示句子: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教师贴出青蛙的图片。老师这里有一张青蛙妈妈的照片。如果你们是小蝌蚪,妈妈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呀?圈出“碧绿”、“雪白”、“大”。

  3、你见过“碧绿”的什么?“雪白”是怎样的白?那么,像金子一样的黄?像火一样的红?像天一样的蓝呢?

  (设计意图:语文重在点点滴滴地积累,在这里,教师就很浅显地使学生掌握了颜色词的构词特点,并能灵活地迁移。)

  4、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多美呀!你能通过朗读把她的美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5、青蛙还会捉虫呢!小朋友知道吗?课前我们已经去收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6、听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你对青蛙妈妈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带着这份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四)、研读“找妈妈”的经过

  看了妈妈漂亮的照片,知道妈妈那么能干,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见到妈妈了。然而妈妈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1、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

  2、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在谁的帮助下找到妈妈的?

  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迎”。谁能给它扩词?“迎”的偏旁是什么?“走之”与什么有关?看图片,“迎”是怎样走?

  (2)师生分角色朗读。

  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中,也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追”。你追过别人吗?找个小伙伴追给大家看看?现在,你觉得“追”是怎样走呢?

  (2)引读。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以为是自己的妈妈,连忙追上去,叫着——乌龟笑着说——

  (3)在人物、动物的语言前面或后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动作、心情、神态、语气的词,这些词叫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朗读语言。看,小蝌蚪的话前有“叫着”,你能像他们那样叫叫吗?乌龟的话前是“笑着说”,你能笑着说说这番话吗?

  (设计意图:朗读与理解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鼓励学生用看插图、做动作等直观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迎”、“追”。提示学生在朗读角色的对话时,留意角色语言前后的提示语,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

  第五自然段:

  (1)小蝌蚪在鲤鱼阿姨、乌龟的指引下,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妈妈。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2)妈妈见到自己的心肝宝贝,心情又是如何呢?谁来读一读?

  (3)就近找伙伴分角色读。

  (五)、演一演

  现在我们把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来演一演。在演之前,老师有两个建议:1、尽量把小蝌蚪身体的变化表现出来。2、在扮演角色时,好好地想象一下角色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1、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试演。

  2、指定一小组在班上展示。

  3、学生与老师评议。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童话故事,如何在文学性中凸现其科学性,是相当重要也是相当不易的。运用演童话剧的方式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蝌蚪的成长过程,又不露痕迹。)

  (六)、说话练习

  小青蛙长大后也结婚生子了,可庄稼一天也缺少不了她,所以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孩子。青蛙忘不了小时候寻找妈妈的经历,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顺利地找到自己,她决定在临走前给孩子写下一张留言条。请你帮她想想,她该写些什么?

  (1)指名说。

  (2)评议。

  课堂检测: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及青蛙的成长过程。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汇报

  1.我会认:认读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先在小组内汇报,然后指名汇报。)

  2.我会读: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读课文,了解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组学习活动:

  (1)将描写青蛙和小蝌蚪外形特点的词句混在一起,请学生认读。

  (2)观察并发现这些词句与什么有关,接着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整理、排列这些句子。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特点的句子。

  2.看动画,给动画配音,了解小蝌蚪怎样找妈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交流(先小组内交流,再指名交流。)

  (3)汇报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4.小组学习活动我会摆。

  让学生将3张小图按照青蛙的成长过程重新排列,然后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5.谈一谈:你喜欢小蝌蚪和它的妈妈吗?为什么?

  6.朗读全文。

  三、拓展

  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青蛙的资料进行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4

  活动目的:

  1. 学习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 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及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 感受故事的优美意境以及孩子爱妈妈、妈妈爱孩子的情感。

  活动准备:绘本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动物?

  幼:蝌蚪。

  师:对了!在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从没见过妈妈,它们很想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题目叫《小蝌蚪找妈妈》。

  二、完整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第一遍。

  教师提问,通过挂图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1.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哪几位妈妈?(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鹅妈妈)

  2. 小蝌蚪为什么把鱼妈妈错当成自己妈妈?(因为鸭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而鱼妈妈刚好有两只大眼睛,嘴巴有宽又大)

  3. 小蝌蚪为什么把乌龟妈妈错当成自己妈妈?(因为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而乌龟妈妈刚好有四条腿)

  4. 小蝌蚪为什么把鹅妈妈错当成自己妈妈?(因为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而鹅妈妈刚好肚皮是白的)

  三、 分段讲述故事第二遍,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 1.1段-6段(2段小蝌蚪的模样,3-4段小蝌蚪遇到鸭妈妈)

  (1) 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呢?(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长尾巴)

  (2) 问:鸭妈妈与小蝌蚪说了什么?(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

  (3) 幼儿模仿鸭妈妈与小蝌蚪的对话。

  2. (7-8)小蝌蚪遇鱼妈妈

  (1) 问:鱼妈妈与小蝌蚪说了什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2) 幼儿模仿鱼妈妈与小蝌蚪的对话。

  3. (9-10)小蝌蚪遇乌龟妈妈

  (1) 问:乌龟妈妈与小蝌蚪说了什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

  (2) 幼儿模仿乌龟妈妈与小蝌蚪对话。

  4. (10-11)小蝌蚪遇鹅妈妈

  (1) 问:鹅妈妈与小蝌蚪说了什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

  (2) 幼儿模仿鹅妈妈与小蝌蚪的对???。

  5. (12-17)16段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1) 问:小蝌蚪是怎么样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 问:谁能具体地描述一下青蛙妈妈的样子呢?(青蛙妈妈又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白白的肚皮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

  (3) 问:小蝌蚪和青蛙妈妈为什么长得不像?(因为青蛙是完全变态动物,这些动物在发育的过程中,外形会出现变化,小时候和长大后差别很大。就像蝴蝶小时候是毛毛虫一样,青蛙小时候是蝌蚪。)

  四、 再次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体验故事情感。

  师: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小朋友们,如果你们自己找不到妈妈了,会怎么样呢?

  ……

  师:老师看出来你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就像小蝌蚪爱它们的妈妈一样,不仅孩子爱妈妈,你们的妈妈,也像青蛙妈妈一样,非常地爱你们。

  暖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柳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青蛙妈妈在泥洞里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它从泥洞里慢慢儿地爬出来,伸了伸腿,“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生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着,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暖和了。青蛙妈妈生下的卵,慢慢地都活动起来,一个一个都变成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非常快乐。

  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小鸭到池塘来游水,小鸭子们跟在妈妈后面,“嘎嘎嘎”地叫着。小蝌蚪看见了,就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来了,小蝌蚪们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

  他们一齐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它在哪里”

  鸭妈妈亲热地回答说:“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好孩子,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面游去了。

  一条大鱼游过来了,小蝌蚪看见大鱼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心想:一定是妈妈来了,就迎上去叫:“妈妈!妈妈!”大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儿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好孩子,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鱼妈妈!”小蝌蚪又向前面游去。

  一只大乌龟在水里慢慢地游着,小蝌蚪看见乌龟有四条腿,心想:这回可找到妈妈啦!连忙喊:“妈妈!妈妈!”大乌龟笑着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好孩子,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面游过去。

  一只大白鹅“戆戆”地叫着游过来,小蝌蚪???见了大白鹅的白肚皮,高兴地想:这回可真找到妈妈了,大声喊:“妈妈,妈妈!”大白鹅笑着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好孩子,快去找她吧!””小蝌蚪继续向前游去。

  这时候,正好青蛙妈妈游过来了,它追上小蝌蚪,说:“娃娃,娃娃,好娃娃,妈妈来了。”

  小蝌蚪朝着妈妈瞧了又瞧,想:她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四条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白白的肚皮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怎么跟我们一点也不想呢?就奇怪地说:“为什么我们一点也不像您呀?”

  青蛙妈妈说:“好娃娃,你们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像妈妈了。”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斗来,一面还大声喊:“啊,我们找到妈妈啦!”青蛙妈妈“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和它的孩子小蝌蚪们一块儿游水去了。

  一天又一天,小蝌蚪儿慢慢儿长大起来了,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它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呱呱呱,呱呱呱!”小蝌蚪跟着妈妈跳到岸上,跳到田里。它们整天忙碌地吃害虫,不让害虫害庄稼。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5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同学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同学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同学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生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考虑: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考虑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局部;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由四组同学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同学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同学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身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身——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同学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身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同学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同学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考虑: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和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同学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维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同学,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同学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和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和时对同学进行褒扬)

  四、总结课堂。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3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26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04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10-20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12-15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09-1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推荐】03-18

【推荐】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20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