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时间:2023-02-25 12:32:2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实验及实验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从生活视角观察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索式学习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教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民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2

  1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重点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3教学过程: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旧知回顾】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

  3、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

  5、根据以往的学习,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了解呢?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实验一:教材113页实验【6-4】,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实验注意:

  事项:

  交流讨论: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可知:

  1、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些久未开启的菜窖、干井、深洞,怎样判断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对人造成威胁?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吗?

  3、你能设计出哪些实验来比较二氧化碳和空气的密度大小呢?

  实验二:教材114页实验【6-5】,填写下表。

  现象:

  分析与结论:

  交流讨论: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溶解性。

  实验三:教材114页实验【6-6】,填写下表。

  (小资料)紫色石蕊试剂是一种色素,与不同的物质反应显示出不同的颜色,如变红、变蓝等。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

  Ⅳ喷水放入

  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经过第四次实验后的小花放在酒精灯上烘烤,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交流讨论:1、在小花上喷稀醋酸的目的是什么?

  2、干燥纸花接触水与干燥纸花接触水后又放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的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写出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四:设计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填写下表。

  实验方案: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交流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根据实际生产生活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性质:

  用途:

  知识点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115-117,小组交流合作并完成下列问题。

  什么原因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来越高?

  二氧化碳过多会造成什么后果?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3.物质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能不能通过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断判物质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

  5.你还能说出更多的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归纳与小结:列表对比两种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拓展与延伸: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现象来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呢?

  课堂检测

  :一、完成教材中习题。

  二、选择题

  1.生活中经常看到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大米酿酒B.家庭自制冰块.

  C.水变热沸腾产生水汽.D.用苹果榨苹果汁

  2.下列各组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2)粮食酿成酒(3)爆炸(4)碘的升华(5)植物的光合作用

  A.(1)(2)(3)(5)B.(2)(5)C.(2)(3)(4)(5)D.(5)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有能量的吸收和释放B.有新物质生成

  C.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D.有气体放出或颜色变化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三、填空题

  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

  (1)滴水成冰(2)钢铁生锈(3)汽油挥发(4)酒精燃烧(5)食物腐烂(6)动植物呼吸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判断依据是。

  6.以下是有关物质发生变化的问题的研究:

  (1)将水放入试管中加热,在管口用干净的玻璃片收集到水珠,是变化。

  (2)将胆矾放在研钵中研碎,是变化。

  (3)向胆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这是变化。

  (4)将石灰石投入到稀盐酸中会看到现象,发生了变化。

  四、简答题

  7.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蜡烛燃烧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课后反思: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堂检测:一、完成教材中习题。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题主要是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本课题也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介绍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奥秘,然后提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沽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得出二氧化碳含量高会使人窒息而死亡的原因,因此在进入上述场所时要做灯火试验。最后,也介绍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其中一种气体之一,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

  学情分析

  学生易错点及分析

  1、 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认识不够,在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或根据其用途推断其性质时,常出错。

  2、 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易产生片面的认识。如有的同学认为CO2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多越好。或者有的认为空气中的CO2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3、 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易混淆。CO2与CO都 会致人死亡,但其原因是不同的。CO2含量较多,O2的含量相对减少,使人呼吸不到足量的O2导致窒息死亡,但CO2无毒性。CO有毒,它能破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缺氧,以致死亡。

  4、 对CO2通入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认识错误。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学生误认为是CO2使其变红。要认识到CO2通入水中,一部分溶解,另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CO2。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关注温室效应 。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4

  (一)趣味问答

  引入新知

  视频“西游记嫦娥片段”引入

  现在我们就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奇妙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动脑动手

  实验探究

  〖提问〗

  1、研究物质的性质从几方面入手?

  2、研究物理性质从几方面入手?首先研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其色,态,味〖演示1〗

  ⑴向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迅速盖瓶盖,瓶子变扁

  (说明瓶内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状况下,1体积溶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2〗蜡烛熄灭

  〖课件〗实验烛熄灭

  a)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b)熄灭顺序(下面先灭,上面后灭)——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板书〗〖课件〗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

  〖板书〗

  干冰易升华

  现在来进一步探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登出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⑵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介绍一种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是一种植物的色素,它遇酸变成红色。 〖演示5〗

  取用石蕊试液染过的'滤纸,分别滴上少量醋酸、水,二氧化碳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水+石蕊→紫

  醋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碳酸+石蕊→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板书〗 CO2 + H2O = H2CO3

  c)在酒精灯上分加热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溶液→紫(由红变紫)(说明溶液不显酸性)〖板书〗 H2CO3 = H2O + CO2↑

  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提问〗

  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学生实验2〗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课件〗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课件〗

  一、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二、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也不助燃。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课件〗环境问题

  〖家庭实验〗自制汽水:

  取一个洗刷干净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积的冷开水,再加入2g白糖和少量果味香精,然后加入2g碳酸氢钠,搅拌溶解后,迅速加入柠檬酸,并立即将瓶盖压紧,使生成的气体不能逸出而溶解在水里,将瓶子放置在冰箱中降温。取出后,打开瓶盖就可以饮用。

  【作业】

  1、教材97-98页,1-6。

  2、探究作业:

  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或上网,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小论文。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案2篇04-01

《小数的性质》教案02-20

《减法的运算性质》教案02-22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09-1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01-24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案02-26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03-2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03-25

铁性质化学教案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