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分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3-02-27 11:37:5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分米的认识》教案 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米的认识》教案 ,欢迎阅读与收藏。

《分米的认识》教案 15篇

《分米的认识》教案 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于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前面我们学习了哪长度单位?(板书:米m 厘米cm)

  游戏规则:现在老师两手分开,你们觉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时候,找学生拿米尺测量一下。

  继续游戏,你们觉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检验一下。

  谈话:我们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长的多,那么,你们还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1米=100厘米)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米和厘米无处不在,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

  ( 展现例题)

  过渡:看来,大家学习的很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参观长度王国可是,守卫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数学书的厚度吗?

  提示:你能指一指数学书的厚度在哪里吗?

  二、新授

  1、认识毫米

  (1)产生需要,初步认识1mm

  追问:在刚才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你有什么发现?

  (大约1厘米,不到1厘米)

  介绍:是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见这样不是整厘米的时候,那就需要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课题:毫米)在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

  那么1mm有多长呢?

  (2)多种感官参与,感知1mm

  ①从直尺上感受1mm

  要求:请你从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确:1小格就是1mm

  ②测量感受1mm

  现在,老师这里有个回形针,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这样测量,明白了吗?

  请你把我课前给你们的物品请出来,量一量他们的厚度,好吗?

《分米的认识》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米的认识》教案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巩固复习米和厘米

  1.学生猜老师的身高

  2.告诉学生,老师的身高是168厘米,问,那是几米几厘米呢?

  3.问:这里有哪些长度单位?

  4.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5.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二、通过自身体验引出毫米

  1.过渡语:我们人有身高,我们身边的文具也有身高,同学们看看这两件文具分别有多长?

  2.是刚刚3厘米吗?那再仔细观察,估计一下,多余的地方有前面一样的几小格

  3.看来同学们的估计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现在说一说这块橡皮有多长了吗?回形针呢?

  4.用几厘米几小格来表示太麻烦了,今天我们就要学到一个比厘米更小,更精确的单位--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概念

  1.你们知道怎样的长度就是1毫米呢?

  2.在尺上找到一毫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一般会指从0刻度开始的)

  那尺上哪里还有1毫米,同旧之间互相指一指

  其实尺上每1小格都是一毫米

  3.你们知道了尺上1毫米的长度,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4.测量2分币的厚度

  5.用手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

  6.毕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7.你们现在已经认识了1毫米,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四、通过估计测量,建立几毫米的概念

  过渡:是啊,1毫米实在是太小了,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却真有用毫米作单位才能测量的物体。

  你们瞧!

  这幅儿童画里画的是什么啊?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有多长?一粒米又有多长呢?

  老师已经把它们画在了作业纸上,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它们各有多少毫米?

  现在测一测,看看你们估得对不对?

  你是怎么测量的?

  五、认识厘米和毫米间的关系

  1、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很聪明地从尺上找到了4毫米、6毫米,知道有几小格就.几毫米?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告诉我橡皮有多长,回形针有多长?

  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单位,那又该怎么说呢?

  3.你为什么说是33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出1厘米=10毫米

  4.请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数数它里面是不是有10小格

  5.那回形针呢?共有几毫米?为什么?说清理由

  6.即时练习

  (1)我们无意间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大发现,完成下面几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1米=()厘米=()毫米

  (2)测一测

  看来同学们已经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一用毫米这个单位?

  A.估一估,这个四边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只能用毫米作单位,再测一测,你估的对不对?

  B.测一测书本的厚大约有几毫米?先估后测

  C.说一说,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的时候要用到毫米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以前我们就知道如果乱用单位就会出错或者闹笑话,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运用这些单位,那同学们看看,在()里该填上哪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___

  粉笔长75____

  楼房高15____

  铁钉长50____

  大头针长3____

  大桥长200____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存在,以后我们还会学到

《分米的认识》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会用毫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

  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 )25( ),小猴子高98( )。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

  可是小猪身高1( )、小鸡身高10( )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评析:借助动物量身高的情景,唤醒学生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从小猪、小鸡的身高引出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自然贴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

  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二)认认毫米。

  1.引入毫米。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评析:这一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毫米在交流中归纳新知。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的特征。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

  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 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如果有学生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不正好是2毫米,2毫米少一些。引导: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你们是否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愿望呢?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想想做做第2题)。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

  3.填一填(想想做做第5题)。

  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想想做做第6题)。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分米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知道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3、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体念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教学准备:

  1分硬币、各种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你能用身体中的尺表示吗?

  3、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毫米的产生

  1、估一估

  师:【课件1、出示课本书图】请同学们拿出数学书估一估我们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发言

  师:谁来说说你估计的是多少?

  生:......

  师: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尺子在小组内进行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厘米?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卡纸上。

  生:测量并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哪一组测量的结果。

  生:数学书的.宽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师:数学书的宽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数表示呢?

  生:不能

  师:归纳,当我们在测量数学书的宽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时,要想量的更精确些,我们通常用毫米作单位【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认识毫米

  1、初步认识1毫米

  (1)直尺直观演示

  师: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师: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能用手比划一下吗?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长吗?【课件】

  生: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师:那也就是说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课件显示】

  (2)动手实践

  师:不好比划吧?我来教给大家一个好办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两个手指保持不动,把卡尺子抽出来。这时,我们两指间的这道缝大约就是1毫米。

  生:学生体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分的硬币、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师:那也就是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师: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用毫米作单位的物品?【课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

  2、探究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1)数一数

  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这样的几毫米呢?请在自己的尺上选择任意的1厘米数一数。先自己数,然后指给同桌看。

  师:有发现了吗?(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从数字几数到几的?大家数出来的结果怎样?(再指一两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师也来选1厘米,咱们一起数好吗?【课件显示】

  师:那也就是说(1厘米正好=10毫米【师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一遍)

  师: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师: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长16毫米吗?

  (2)量一量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识解决问题吗?(能)请同学们打开书的22页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题的线段各有多长。

  四、课堂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这些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能)那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一枝铅笔的长约18( ) (5)一枝粉笔长75( )

  (2)一分硬币的厚度约1( ) (6)小芳家到学校距离为200( )

  (3)教室的长约8( ) (7)一把钥匙的长45( )

  (4)玲玲的身高为125( ) (8)练习本的厚约3( )

  2、判断,请在对的后面打“√”,错的后面打“×”。

  床长2厘米()

  牙刷长约13毫米()

  小树高3分米()

  老师的讲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长约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4、拓展《小马虎的日记》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气:晴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5毫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8毫米、

  五、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个长度单位?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米--厘米--毫米。(板书)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还可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 6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长度观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 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难 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关 键:采用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 具:课件、米尺、学生尺 、线绳、各种小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每组的纸上都画有一条小线段,你们能精确量出它的长度吗?试试看!1、学生分组活动。2、汇报: 量不出小线段的长度。

  师:怎样才能量出小线段的长度?

  生:要是知道一个小格是多长就能量出。

  师:你想 怎样解决这个疑问?

  生:看书。

  师:请同学打开书60页,自学例1。

  点评:有疑才有思,通过量线段这个小环节,教师故意为学生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每个学生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疑问,积极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规律。

  师:谁能告诉老师一个小格是多长?

  生:一个小格长1毫米。

  师:你能具体说说是怎么规定的吗?

  生: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

  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教师自制课件动态演示)。

  师:这是一个放大的1厘米,咱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一边数,一边动态演示)这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2个小格是几毫米?5个小格是几毫米?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师:量一量,一分硬币有多厚?

  生:1毫米。

  师: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以小组为单位,量一量你身边的小物体的长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记录,分工明确。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师:当我们量的物体比较小或要求我们量的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当要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就要用一个比毫米大的多的长度单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吗?打开书61页,自学例2。

  ( 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

  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继续以小组为单位,看看那些物体可以以分米作单位来量一量。(1)学生分组活动。(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量出3分米长度的绳子给大家看。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些长度单位?

  (大屏幕出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

  师:观察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几?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吗?这节课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出题考考你好吗?

  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比如以毫米、分米为单位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既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并且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1)蜡笔长6( )。 (2)跳绳长2( )。

  ( 3 )课桌高7( )。 (4)粉笔长75( )。

  (5)别针长34( )。 ( 6)小红身高120( )。

  2、判断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绳长15分米。( )

  (3)一块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儿歌

  长度单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长,有的短, 有的不长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记,灵活用。

  点评:在巩固练习阶段 ,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选择、判断、儿歌等,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寓乐。

《分米的认识》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

  ③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随堂练习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布置作业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本单元中, 、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

  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体验 1 毫米、1 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策略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长度单位。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

  (2)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分别测量曲别针、铅笔的长度。

  (3)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2、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老师板书学生估计的结果。 提出问题: “究竟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据呢?”请同学分成小组对数学书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和厚。

  (2)组织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数学书长:不到 21 厘米,差 2 个小格。 宽:不到 15 厘米,差 2 个小格。 厚:不到 1 厘米,只有 6 个小格。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足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引出毫米:当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2、学习 1 厘米10 毫米。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从直尺上选定 1 厘米的长度,数数在 1 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有什么特点?(长度相等) 通过观察和数格从中得出,把 1 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个小格,长是 1 毫米。1 厘米10 毫米。

  老师板书:1 厘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长度,形成直观现象。

  (1)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宽或厚约是 1 毫米?然后动手量一量看你说的对不对。 (硬币、超市会员卡、钥匙等)

  (2)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算的?

  (3)说一说,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学生尺的厚度是几毫米?然后同桌同学合作验证猜得对不对。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页做一做

  2、第 5 页练习一第 1、2 题及第 3 题的前 2 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分米的认识》教案 9

  学习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2、5题。

  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并会用他们做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米尺;

  学生: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卡、小棒等。

  学习过程

  一、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有关长度毫米(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如上,(让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目标,还靠同学们的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同学们认真自学,下面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1.认真看21-22页内容,先看第21页情景图,拿出自己的书像他们一样估一估,你的数学书长、宽各是多少,请标出来。

  思考:当测量物体长度时,不够整厘米的部分怎样表示?认真观察第22页图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1厘米=()毫米。用字母怎样表示?

  2.观察1毫米的长度,思考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的运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师:自学时,比一比,看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自学。

  过渡:学完的请举手,指一名后进生,说一说1毫米有多长。1厘米=( )毫米,(错了其他同学纠错)板书1厘米=10毫米

  (二)检测(做一做):课本第22页“做一做”

  1.后进生上黑板做,其余学生写在书上。

  要求:字迹工整,坐姿端正。

  2、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四、后教

  (一)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可用不同色粉笔更正。

  (二)讨论做一做

  看填空,认为对的请举手。错的说出错在哪里?

  (1)通过刚才的练习,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

  (2)教师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先写整厘米数不够厘米的部分用毫米表示,有几个小格就是几毫米。1厘米很短,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一般在测量比较短的或小的物体要毫米做单位。

  五、巩固发展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测量的准确性,读数是不是正确)

  2、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作业:同步练习第9页1,2,3,4,题

  六、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课后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深究兴趣,创设情境,足进了迁移,是学生很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份硬币,身份证,一次性杯子。这物体的长度。厚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比划,“1分米”和“1毫米”时制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分米的认识》教案 10

  【片段一】引入毫米

  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大约5厘米长的小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在学生的学具盒里有若干根小棒,只有一根白色的是5、3厘米长)

  生:白色的小棒大约是5厘米。

  师:是的,这根白色小棒大约是5厘米长,但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学生独自测量)

  生:比5厘米长一点儿。5厘米多3小格。5厘米多3毫米。

  师:有同学说这根小棒长5厘米多3小格,也有说是5厘米3毫米,这说明现在我们用厘米已无法较精确地表示出这根小棒的长度。其实1小格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表示。(板书:毫米)

  【评析】三年级的孩子在课前对长度单位毫米已有所接触,但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还没有建立表象。教师以学生已知的“厘米”为切入点,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为使测量精确,不够整厘米时,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把毫米和厘米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教材编写的逻辑意图综合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较好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在估计小棒长度、测量小棒长度的活动中引出毫米,感受用毫米作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些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主地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

  【片段二】认识毫米

  师:尺子上3小格就是3毫米,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并和同桌说一说。(同桌指完后,请一位学生到课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师:(指着课件中放大的直尺图)这样1小格是1毫米,2小格是几毫米呢?3格呢……10小格呢?

  生:10毫米。1厘米。

  师:怎么有的同学说10毫米,有的同学说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中任选1厘米,数一数是否有10毫米?也就是10小格?

  师:你是选直尺上的哪个厘米来数的?

  生:刻度2至刻度3,是1厘米,有10毫米。刻度5到刻度6,1厘米里有10毫米。等等。

  (板书:1厘米=10毫米)

  生齐读:1厘米=10毫米。

  师: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是几毫米?(2厘米,20毫米。)从0刻度到刻度3呢?(3厘米,3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6呢?(4厘米,40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盒里找一找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学具有:1元硬币、电话卡等)

  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这两样物品的厚度。

  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度是2毫米。

  师:在学具盒里找出最短的小棒,量一量有多长?

  生:2厘米5毫米。

  生:25毫米。

  生:2厘米5毫米就是25毫米。

  师:你能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吗?估计好后把结果填入表内。再用尺子量一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

  数学书的厚度

  师:说说你的估计结果和测量结果,相差多少?

  生:我估计是1厘米,测量结果是7毫米,估多了3毫米。

  生:我估计是5毫米,测量结果是7毫米,少估了2毫米。

  师: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毫米作单位吗?

  生:我爸爸去划玻璃时,玻璃的长度要用到几厘米几毫米。

  生:工人师傅做的一些机器零件就是用毫米做单位的。

  生:一张纸(指着数学书的一页)的厚度是1毫米。

  师追问:一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吗?(学生马上开始测量验证。)

  生:一张纸没有1毫米。

  生:大约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师:像我们数学书里的纸张,大约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课件出示小资料:a、铅笔芯。教师介绍铅笔芯的粗细规格一般用毫米作单位。b、眼镜片的`厚度。c、播音员报气象预报:20xx年8月14日,第10号台风“珊瑚”带来大风暴雨,截止到当天下午5时,厦门平均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区降雨量均超过350毫米,小坪水库最大降雨量达587毫米。)

  师:请同学们不用尺子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再用尺子量一量,长了或短了多少?

  生:我画长了1毫米,就是画了11毫米或1厘米1毫米。

  生:我画短了2毫米,就是画了8毫米。

  【评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体验,当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不只是“文本学习”,而是“体验学习”。这一环节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创设了许多体验学习的情境,通过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认识毫米的过程中,有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毫米,在文具盒里找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摸一摸(摸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说一说(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估一估、量一量(测量物体的长度前先估计)、画一画(不用尺子画一段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体验过程,充分体验到1毫米的长度,建立了毫米的正确的表象。画一厘米长的线,把毫米的认识与厘米紧密联系起来,深化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平台”,将学生的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三位一体地参与,体验成为有效学习的基石。

  【片段三】认识分米

  师:不用尺子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

  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找出来与自己画的10厘米比一比,是画长了,还是画短了?(学生拿出10厘米长的红色小棒与自己画的进行比较。)

  师:这10厘米(拿着小棒)也是一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4页,从书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0厘米=1分米。(教师板书。)

  师:你能把1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吗?

  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

  生:从0刻度到刻度10。

  生:从刻度10到刻度20。

  生:从刻度2到刻度12。

  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呢?(学生举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约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长呢?(同桌两人把两根尺子拼到一起长大约4分米。)8分米有多长呢?(学生4人小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长大约8分米。)10分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师: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师:先估计课桌的宽,把结果填入表格,再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提供3根不同长短的彩带,让学生选择后估计,测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

  课桌的宽

  【评析】前一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引导多一些,而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学,体现方法的层次性。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学课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1分米度量的优越性。通过找1分米、比划1分米的长短等活动来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学会目测,间接运用工具得出物体的长度。追问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长,沟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联系。探究、自学等自主活动,强调把学习、读书等的时间还给学生,但不是“放羊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考方向,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片段四】解决问题

  1、量一量

  2、画一画。①1分米长的线段;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

  3、算一算。

  4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

  6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

  18毫米+42毫米=()厘米3分米+7分米=()米

  75厘米—28厘米=()厘米=()分米()厘米

  4、填一填。

  (1)我们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厚度约是8()。

  (2)一枚钉子的长度约54()。

《分米的认识》教案 11

  教学内容:

  第52—54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通过测量长度提高测量操作能力,进一步积累测量物体、线段长度的经验。

  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学构想:

  二年级上册教学了厘米和米,学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够利用这两个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长度,会用米尺或学生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体相当短,其长度达不到1厘米那么长;有些路程实在长,用米为单位计量其长度十分麻烦。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学生在认识分米时,必然会联系厘米和米。所以说,没有厘米和米的概念为基础,不容易认识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时,还能进一步体验厘米和米。同样,学生认识毫米要以厘米为基础,建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联系,既认识了毫米,也强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点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感知长度,单凭介绍、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体会,才能获得对分米和毫米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怎样可以知道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师:文具盒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像这样10厘米的长度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师:这个文具盒的长和宽还可以这样说:这个文具盒长大约2分米,宽大约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问:1分米有多长?直尺上就有答案。从哪到哪是1分米?(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几个1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2)你会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白纸上。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3)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粉笔长……)

  3、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1)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1分米?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数。(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4、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3题

  先用身体尺估一估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

  [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毫米)

  2、关于1毫米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3、体验1毫米。

  提问:你能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同桌互相比划,用5角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提问: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量小蚂蚁的身长)

  三、小结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学习了几个长度单位?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难题等着我们去挑战,有没有信心?

  四、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提问:平行四边形的哪两条边长度相等?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3、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

  (2)床长2( )。

  (3)大米宽2( )。

  (4)黄瓜长2( )。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六、课堂作业

  基础练习:

  1、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别是( )、( )、( )、( )。比毫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综合练习:

  1、在( )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张电话卡厚1( ) 一根黄瓜长2( )

  一支粉笔长8( ) 一本数学书厚8( )

  一张课桌高7( ) 一幢大楼高20( )

  教室门高2( ) 一支铅笔长约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长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 )。

《分米的认识》教案 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学具准备:

  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购物卡、银行卡、各长度的小金箍棒等。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你真了不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甜甜小朋友特别喜欢孙悟空。有一天,孙悟空就来到他的梦里(课件演示孙悟空图片),甜甜和他学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生:喜欢

  师: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生:金箍棒(课件演示金箍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来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新授

  (一)复习旧知

  师:(课件出示金箍棒变短)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

  师:老师手里也有这样的一根金箍棒,让我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

  生;大约1米

  师:找两个听讲最认真的同学上来量一量到底有多长?(师板书:1米 )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1米呢?(师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变短了

  师:现在在学具中找到这根金箍棒,先估计一下到底有多长?

  生:大约1厘米

  师:动手量一量是多长?

  生:不到1厘米

  师:这根金箍棒变得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准确地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师板书: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谁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 。

  生演示

  师: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师:我们以前学过,尺子上有好多的线,这些线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两条短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说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样这样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 。

  师:你现在会指了吗?下面在小组内指一下。谁愿意上来指一下。

  师:现在每人从学具盒中拿出1分钱的硬币,然后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 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 1毫米 ,你有什么感觉?

  生谈体会

  师:1毫米特别的短,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学生说出10张纸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等等

  师:现在你打开练习本,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5毫米的线段,再画出一条 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 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1厘米 = 10毫米 ( 课件演示 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准确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长度?试一试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生上讲台测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数一数一共有7个小格就是7毫米)

  师:像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我们来测量时就用毫米来表示,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谁来测量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

  生1: 2厘米3毫米

  生2: 23毫米

  师: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 2厘米3毫米 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要变成1分米长了)

  师:这会是哪一根?请你在学具中找出来。老师告诉大家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 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动手量一量

  生: 10厘米

  师:1分米就是 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 10厘米 )

  师:借助这根小金箍棒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分米(生说,师补充一次性纸杯、直板手机等)

  总结长度单位:

  师:请看黑板我们在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时,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是引导简单分析它们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

  生:在测量非常短的物体时用毫米,比较短的用厘米,比较长的用分米,长一些的用米。

  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

  请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实物展台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学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师: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孙悟空给大家出的题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体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钱的硬币的厚度

  ( )毫米

  ( )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

  ( )分米

  ( )分米( )厘米

  2、八戒听说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长度单位,他也来凑热闹了,瞧,这是八戒学完长度单位之后写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mm的鞋。吃过早饭,我走了6米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课堂上老师用大约长76dm的粉笔在长30厘米的黑板上写字。

  你感觉八戒的日记写的怎么样?我们一起帮他改一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师小结:今天,我们进入到甜甜的梦中,通过研究孙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实,孙悟空的金箍棒不仅能变得很短,还能变得很长很长(出示课件),这时候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同学们可以研究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下课。

《分米的认识》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师强调:硬币与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币捏在指间,再把硬币慢慢从指间抽出,指名说说指间留下的小缝大约有多宽?再把硬币塞回去检查一下。把硬币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说说这条小缝的宽约是多少?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 ) 桌子高( ) 从家到学校500( )

  橡皮长30( ) 文具盒厚4( ) 楼房高30( )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2、电脑出图:小蚂蚁爬房顶(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长?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和估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动画片?说说动画片里得人物。

  交流学生喜爱看的动画片及片中人物。

  二、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瞧,孙悟空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课件:孙悟空)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课件:金箍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短了)谁来回答悟空的问题?(课件: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1( )。)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米)。你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

  请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又变短了)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40( )。)厘米也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边说边板书:厘米)。你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那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评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件中呈现的'逐渐变短的金箍棒,增强了动感效果,旁边悟空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比划的方法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理解,较好地巩固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表象。】

  三、新授

  1、 认识毫米

  (1)引入毫米

  接下来,可要仔细观察了,你又看到了什么?(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那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学生积极参与猜测)到底有多长呢?老师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请大家动手量一量,量完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分米的认识》教案 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1分的硬币等。

  学具准备:直尺、1分的硬币、两支削尖的铅笔、1根10厘米长的小棒、纸条、剪刀、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课:猜一猜某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再实际测量出这个学生的身高。引出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

  2、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过程,突出直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新课教学:

  1、认识毫米。

  (1)引入:电脑显示不是整厘米的`一支铅笔,用直尺去量它的长度,该是多少呢?(7厘米多)。那么这支铅笔到底长多少呢?

  师: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

  (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支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师巡视)。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那么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长度。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

  (3)师:请同学们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请同学们像我这样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这条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

  (4)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填在书上。并向学生说明误差是存在的。

  (5)电脑显示小蝌蚪变青蛙图,分别得出: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2厘米6毫米(26毫米)、6厘米8毫米(68毫米)

  (6)电脑显示前面那支不是整厘米的铅笔图,让学生说出是多少毫米。

  (7)做书上第66页第3题。

  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

  (1)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在实际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1分米有多长呢?

  (2)学生自学教材,认识1分米的长度。

  (3)电脑显示10厘米的长度,10厘米也叫1分米。

  (4)同学们在尺子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引出:1分米=10厘米。

  (5)量一?的长度大约是多少?(1分米)

  (6)量准备好小棒,看是不是1分米长。

  (7)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然后请一人带上1分米长的小棒上台来实际量一量,引出:1米=10分米。

  (8)量出3分米长的纸条,剪下来,同桌互相检查一下量得准确吗?

  (9)以分米为单位,让学生估计下面物体的大约长度:水彩笔、钢笔、音箱高、课本长……再实际测量长度,并将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多少分米,填在书上。

  (10)将今天学习的毫米、分米与以前学习的米、厘米进行排序(从大到小排)。

  教师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三、巩固练习:

  1、电脑显示:在括号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

  钢笔长14()楼房高20()粉笔长75()

  电脑键盘长约5()图钉长10()教室宽6()

  2、做书上第69页第1、2题。

  3、请学生带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度。

  教师口述要求:

  ①测量时可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并作好记录。

  ②爱护公物,注意清洁卫生。

  ③当音乐响起就开始去测量,当音乐停止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请几个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1分米大约有多长。小朋友回到家里可以对自己的家俱、电器等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作好记录,下次上课再请大家汇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而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开始让大家猜测某一学生的身高,并实际测量,接着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使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2、主动探索,学会学习。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所以,我的设想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3、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通过直尺测量铅笔长度的过程、小蝌蚪变青蛙等生动有趣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并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分米的认识》教案 】相关文章:

《分米的认识》教案03-30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4-10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04-02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2-27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0-02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11-18

《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06-17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04-02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15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