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时间:2023-10-09 11:51:3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称象》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10篇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多思多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难点:

  1、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及优点。

  2、逐渐培养学生“多思多察”的好习惯。

  三、教具:小黑板、贴图、玻璃盆、纸船、玩具象、石子、天平。

  四、教程:

  (一)、齐读生字。

  (二)、学习第四段。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别人送给大官曹操一头大象,大象?(生:又高又大),身子?(生:像堵墙)腿?(生:像四根柱子)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难倒了官员们,同学们是谁想出了称象的好办法?(生:曹冲)

  2、他想出了一个什么方法呢?请在课文里用“波浪线”勾出来,再读一读。(生自读自勾)

  3、指名读勾画内容。师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曹冲真是个聪明的小孩,那么曹冲的话该怎么读才好呢?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再指名读,喜欢的人读。请小声读一读,看看曹冲的`方法可分为几步?指名说,师在黑板上标出步骤。曹冲的方法管用吗?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实验一下呢?在实验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称象的步骤。(生读,师贴大象图、石头图、木船图演示)为了验证实验结果,请在最后用天平称一称大象和石头的重量是否相同。

  4、生分小组做实验。汇报:指名说实验结果 。齐读第五段。

  (三)、学习第三段。

  1、实验中你们体会到曹冲的方法好在哪儿?(a、不用做大秤;b、不用宰大象。)

  2、曹冲是如何想出这个好方法的?指名答。(生:倾听大臣们的议论,从大臣们的话中找出可行的方法。)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生: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评一评,同桌互相练读,再指名读,指导读出大臣的语气来,全班齐读大臣的话,师读叙述人的话。

  (四)、你认为曹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愿意向他学习吗?学什么?(同桌互说,指名答。)

  (五)、齐读课文,再次体会曹冲的聪明。

  (六)、如果在今天,你会用什么好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小组讨论,指名说。)

  (七)、师小结:

  今天这堂课,老师有一个小小的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思考,开动脑筋,想办法,你们刚才想出的办法也很不错。同学们,只要肯多动脑筋,多观察,你也能和曹冲一样做个聪明的孩子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2

  课时目标:

  了解称象的办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能进行拓展想像,想出更优的称象方法。

  课前准备:

  玻璃皿、小木船、小象等实验器具及清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齐读词语,强调易错的生字:

  官员 秤杆 微笑 称象 一堵墙 宰割 下沉 搬运 砍树 (称 秤)(微)

  2、 齐读1、2段,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称象。

  二、 学习第3、4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3、4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出示表格;指名反馈,填表。

  谁官员们曹冲称象的方法砍树造秤称象借用船与石头来称宰割大象称象

  2、 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读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3、 学习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二分册T7;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 评价曹冲,体会“曹冲才7岁。”

  四、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五、课堂作业:完成二分册T4、5、6。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3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十、板书:

  称象

  ↙ ↘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宰大象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 ↓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十一、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二)、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画√。

  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枰。

  (1) de ( ) (2) de ( ) (3) dei ( )

  2、曹操听了直摇头。

  (1)不弯由( ) (2)把弯由的伸开( )

  (3)爽快( ) (4)一个劲儿地( )

  3、曹操听了儿子曹冲才七岁。

  (1)能力.( ) (2)一个劲儿地.( )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 )象一( )秤一( )船

  四( )柱子两( )树一( )线

  (四)、组词语。

  官( )沿( )柱( )

  宫( )船( )住( )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用学过的方法,认真读课文3------5段,联系上下文理解“直、果然”的意思,称象(第二课时)。会用“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2、理解曹冲称象的操作程序,能有条理地口述称象的过程。

  3、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懂得只有多动脑筋思考,才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曹冲遇事善于开动脑筋,能独创性地解决问题 。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理解曹冲称象的操作程序,能口述称象过程,知道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研读解疑

  (一)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3段,思考: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

  3、朗读课文,理解“直摇头”。

  (二)学习第四段

  1、朗读第四段,初步感知曹冲说的称象办法。

  2、自读、自悟。这个办法曹冲是分几步来说的'?每一步要人们做些什么?用“○”圈出主要的表示动作的词语。(借助课件,交流学习体会)

  3、找到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再……然后……”,学着曹冲的样子,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4、组织小组学习,进一步研读曹冲说的称象办法。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第四段,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开展小组讨论,大组交流。

  (2)指名学当曹冲,借助课件介绍称象过程,相机解答疑问。

  (三)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5段,边读边划,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一词。

  2、用曹冲说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场的官员们会说些什么呢?

  三、练习深化

  1、曹冲称象的办法到底好在哪儿呢?请小朋友边听、边看、边想。(课件演示:配乐朗读课文3、4、5段)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第5题,集体交流。

  3、小结曹冲能想出这个办法的原因,完成板书。(板书:船 石)

  4、今天,曹冲就来到了我们的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延伸创新

  1、小朋友,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你们能想出更好的称象办法吗?

  2、老师碰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学着曹冲那样给老师出个点子吗?出示难题。(自由组合学习对象,研究方法,并用上“先……再……然后……”练习说话。)

  3、选择性星级作业。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5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上课时同学们都做了实验,很多同学都能想出曹冲的这个办法,用它来用小秤称大物件。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读这个故事,争取能讲给别人听。

  二、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一边听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讲,指名讲主要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把你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组织学生反复读,弄清:要称出大象的重量,第一步怎么做?(赶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第二步怎么做?(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4、学生再读三、四自段,比较一下,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与曹冲的办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5、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其余的`四个二类字,“倒、艘、沉、止、微”。使学生结合课文理解。

  三、实践创新: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学习讲这个故事,讲出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先在小组内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6

  一、谈话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

  2、板题质疑:出示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

  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三、学生感知课文: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自己读读故事。要求读通句子。

  2、小组读:

  ⑴、交流认字情况。

  ⑵、有几个字特别难认,你怎么记?

  ⑶、读通课文。

  四、检查自读情况,巩固识字

  1、用猜字的.游戏检查认字情况。

  2、男女同学比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3、自愿读课文。

  4、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用横线勾出官员说的话,读一读。

  ⑵、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官员们的办法?

  ⑶、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曹操的态度怎样?理解“直摇头”。

  ⑷、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再读一读。

  ⑸、这个办法可行吗?从哪个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态度怎样?他会说什么?

  五、有疑就问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号,小组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思考理解:官员们同时做了哪两件事?从什么词语可以看出是同时做的? 想想我们可以一边唱歌一边还可以做什么?

  想想谁还可以同时做什么事?说说句子。

  2、梳理学生的问题。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有些问题留待第二节课解决。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7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3.提问:曹冲想用什么办法称象?

  二、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想办法记字形。

  (先自己想办法记,再同桌讨论,然后站起来发言)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

  上──止(停止)干──杆(秤杆)到──倒(倒水)

  你──称(称象)平──秤(大秤)像──象(大象)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生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让学生进行观察,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互相交流、提示。

  2.重点指导:

  “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美观;“再”字的后三笔笔顺是:竖、横、横,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一些,左右出头。注意比较“在”与“再”二字的'字义不同。

  3.学生自己练写,师检查,并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21.称象

  上船画线

  上岸装石头沉到线

  称石头

  石头一共的重量=大象的重量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懂得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生活中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你们见过大象吗?在你眼里大象什么样呢?学生说。

  2、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师:“象虽然这么大,但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能很容易地称出它的重量,可是古时候科技一点也不发达,用这么一杆秤(出示秤的图片)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吗?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自由练读,寓识于读

  1、学生根据要求自由练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出示要求:

  第一遍: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和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第二遍:放声读课文,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做到不丢字,不填字。

  2、检查指导、教读生字,为读通读扫清障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一遍,然后齐读。

  (2)去掉拼音读,男生读,女生读,开火车读。

  师:同学们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我把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谁起来带着拼音读读这些生词。然后齐读一遍。下面我增加难度,把拼音去掉,谁起来读?男生读一个女生读一个。--组开火车读,从—开始。

  3、交流同音字的识记方法。

  师:在我们今天认识的生字中,有两组同音字,你能区分它们吗?

  在再 象像

  4、检查指导、教读难读的句子。

  师:生字大家都认识了,课文中的长句子,你能读好吗?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师:议论是什么意思?

  2、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3、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4、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5、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三、熟读感悟,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这么短的时间就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那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呢?(曹操、官员们、曹冲)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一下课文,然后互相说说,课文介绍了称象的几种办法?你认为哪种办法好?说说你的理由。

  2、提问上面的问题。出示官员们的话,分角色朗读。

  3、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出示曹冲的话,读一读。数数有几句话,让四个孩子每人读一句。再读,注意红色的字。)曹冲称象用了几步?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板书。

  5、出示填空,曹冲的办法你记住了吗?那就来填一填吧。

  先把大象( )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 )水面,在船舷上( )。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4、听了官员们和曹冲的话,曹操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出示:(1)曹操听了直摇头。

  (2)曹操听了点了点头。

  师:从曹操的表现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那么多大人都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人家曹冲当时才七岁,真是聪明过人啊。

  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比较阅读:请你读读这两句话,加上才你读出了什么?

  你能用“才”说一句话吗?

  5、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同学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方法呢?

  6、师:像曹冲这样聪明的孩子你还知道有谁?(司马光)老师再告诉你一个,是明朝的徐文长,你回去搜搜他小时候的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四、读写训练,巩固练习。

  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

  1、填一填

  一头柱子 一堵大象 四根墙 一杆大船

  一条大秤 一艘线

  2、我会说

  (1)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2)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一边——。

  3、我知道

  在 再

  “在”和“再”都读zagrave;i,“在”是( )的“在”,“再”是( )的“再”。

  象 像

  “象”和“像”都读xiagrave;nɡ, “好像”的“像”比“大象”的“象”多了一个()旁。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9

  活动目标

  通过老师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幼儿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劝准备:

  相关的故事书、图片,了解在古代量具比较落后,科学不发达。

  活动过程

  1、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多想想,多猜猜还有哪些办法?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2、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3、如果你是曹冲,你会用什么更好的主法来称大象呢?

  4、观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5、看后问,你们看了录像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曹冲怎么样?为什么?

  6、小结:

  曹冲真聪明,想到了用石头来称大象。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办法就能想出来。

  活动结束: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发明了地磅秤、灌包秤、还有汽车衡和地上衡等,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提醒小朋友在今后要多用脑。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 10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曹冲称象》。本课通过折纸、描线、裁剪、粘贴、描绘来制作《曹冲称象》的纸模型,让学生体验如何把一个立体物变成平面图,再由平面图变为立体物的神奇过程,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习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习,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称象》第二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称象的教案04-01

《称象》教案03-07

《曹冲称象》教案04-09

曹冲称象的教案01-27

《曹冲称象》教案02-20

曹冲称象教案01-15

《称象》教案(15篇)03-07

《称象》教案14篇03-08

《称象》教案15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