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教案

时间:2023-03-02 16:04:4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功》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功》教案

《功》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论述的观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作品的创作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脉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背书”在写作中独有的地位和积极意义,唤起学生的背书意识。

  难点:分辨各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综合运用。

  教材分析:

  如今是教育改革的时代,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代替了硬记硬背的教学,但在具体实施中又步入另一片面极端的误区:必要的背书被否定。被冷落的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应给予传承,语文的文学、人文特征应给予张扬,有鉴于此,作家梁衡的这篇文章,从写作的态度给“背书”以应有的地位,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大有益处。

  文章开篇明义,提出观点,然后紧扣“基本”二字,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指出背书对于理解——运用——创新有着很大益处,文章语意紧密相联,层层深入,气势贯通。

  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法

  教学工具:录音机、投影、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放歌曲《一条大河》。

  2、教师简介歌曲词作者:乔羽,五岁前就能写三千多汉字,七岁前就能背诵几百首唐诗宋词。可见多背诵一些文学诗篇,对以后的工作生活很有好处。引出课题。

  学生听歌曲

  通过听歌曲,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学生了解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生读学习目标

  (目标略)

  明确学习的目标方向

  教师范读课文。

  小黑板出示听读要求

  1.给读不准的字注音。

  2.勾画喜欢的词句。

  3.了解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

  1.指读听读要求。

  2.学生听读勾画。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检查听读

  学生按听读要求逐一落实。

  扫清阅读障碍,初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明确作者的态度观点。

  研讨(一)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

  读(3—5)段,思考:围绕作者的观点,作者从哪三个角度具体深刻地阐述了背书对于写作的三大好处的。

  2.师生交流。

  学生读书勾画,学生交流勾画内容。

  了解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研讨(二)

  1.背书对于写作有这么多的好处,作者没有板起面孔来说教。他在讲这些好处时,都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使你信服的?结合3—5段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学习讨论。

  2.师生交流

  3.教师小结

  本文短小精悍,说理透彻,又无枯燥乏味之感,这完全得益于作者高超的论述技巧。文中生动的举例论证、贴切的比喻论证与鲜明的对比论证,相映成趣,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量。

  学生分组讨论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述作用的注解,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感受力。

  研讨(三)

  1.纵观全篇,看看作者在生活中通过背书得到了哪些益处?今天需不需要背书?结合②段。

  2.你对“背书”怎么看?内容谈一谈。

  结合课文内容,自由发言。

  学生结合②段内容,畅所欲言。

  了解作者的情感脉落,并自然转入到学生自己身上,树立“背书”的思想意识。

  学生实践:

  把你在听范读的过程中勾画的好词好句,记在一个专门的本上,给它起个名字,如“精言妙语集”,并把他们背下来。

  学生摘录,背诵

  激发学生背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拓展延伸:

  赏读美文,摘录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学生读文,摘记、背诵

  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背书”兴趣。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想一想,做一做”第二题。

《功》教案2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论述的观点。

  2、仔细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增强语感。

  3、能区分文章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学法指导:

  前面已经学过几篇议论文了,学习本文要善于用学过的议论文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通过学习本文除了掌握有关知识点以外,更得要真正认识到背书对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今后在学习过程中要真正落实。

  学习步骤:

  一、积累下列字词:循规为圆,依矩成方 失之东隅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反刍 渚 搪塞 孤鹜 庾平行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标调(3分)

  ①失之东隅

  ②参差披拂

  ③葛藤

  ④反刍

  ⑤烟渚

  ⑥搪塞

  2、解释下列词语(5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融会贯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搪塞

  3、找出下列词语中表现“飞”的意思的字。(2分)

  (I)燕剪春风:

  (2)鹰击长空:

  (3)雁横烟渚:

  (4)莺穿柳浪: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来的?

  2、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背书的好处?使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

  三、研读课文

  1、第②段中指出语文学习可分三步,请用简洁的语句加以概括。每步不超过8个字。

  2、第③段中“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句中的“干柴”、“火种”和“会看”,在文中分别具体比喻的是什么?

  3、背书对于写作有这么多的好处,作者没有板起面孔来说教。他在讲这些好处时,都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使你信服的?结合3—5段的内容,以四人为一小组,学习讨论。

  平行训练: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1、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2、见文章第四段。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背书与理解”或者“背书与创新”的看法。50字左右。

  附:达标测评:愉快是基本标准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分)

  16.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③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2分)

  17.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④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的诚实态度。(2分)

  答案:1.(2分)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也对)。

  2.(2分)离开了物质利益的追求,(1分)只追求精神的享受(只出于真性情而读书)。(1分)

  3.(2分)感兴趣(感到愉快)的书就读,(1分)不感兴趣的书就不读,不做不懂装懂人人云亦云的事。(1分)

《功》教案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2、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怎样练好舞蹈基本功

  一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二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三推脚背组合

  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3—4拍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5—8拍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双脚背练习亦同。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

  五踢后退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在踢后退的过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姿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

  六劈腿跳

  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意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怎样练好舞蹈基本功

  七大踢腿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得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经常自己练习,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

  八劈腿

  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意脚背不能松弛。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训练:

  1左脚在前劈腿,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

  2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

  3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的竖叉。重复动作。

  九小跳组合

  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可以由简单的一二五位小跳,发展到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复合型小跳。小跳过程中,双膝直立,双脚背向外推开。着地时,脚尖先落,落地要轻,上半身不能前后摇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绷紧向下,臀部夹紧。

  十舞蹈教学

  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和脚要往哪里摆,眼睛看哪个方向。示范之后,要帮助学生摆好动作造型。每个课时保证2—3个新动作,复习上一课时的动作。

  1局部组合训练比如手关节的训练——转指,培养四肢协调能力的训练等等,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自己编排

  2背肌在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趴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直,手脚同时抬起,用腰和腹部作为支撑点,做背肌训练。每组10—20个,一般一至两组即可谁说成年人就一定腰腿硬来着?我希望通过科学而循序渐进地练习,能开个好头。

  成人不比少儿的韧带弹性好,由于少儿的韧带尚有一定的弹性,而且出于生长发育期,具有可塑性;而成年人的韧带往往更“牢固”,所以想要提升软度,一定要在充分热身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之后再进行。

《功》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

  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

  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

  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二)功的计算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 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

  练习题:

  1、用100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4000N的物体,使该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前进了3000m,拉力做了多少功?

  三、课堂小结:

  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即W=F×s注意:F≠0,S=0时不做“功” ;F=0,S≠0时不做“功”;F⊥s时不做功。

  3、功单位:1焦=1牛×1米,即1J=1N·m

  四、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1、“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功”新概念引入,学生比较难理解。

  2、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区分日常功的认识和物理学中功的概念。

《功》教案5

  ——新授课

  整体设计说明

  本课由生活中大量实例建立模型,引出功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只有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时,该力才对物体做了功。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了解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教材分析

  各种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都与功紧密相连,而且功的计算能够为能量的定量表达即能量的转化提供分析的基础,可见该节内容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本课有两个内容: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能正确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很多学生对于功的计算只关注力和距离,而忽略了物体移动距离是否沿力的方向,这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大量实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出一种模型,即物体在受到力时,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力才对物体做了功,让学生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再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如铅球、哑铃等让学生体验,感受做功的多少与作用在物体上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都有关。在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之后,再让学生体验测量直接提4个钩码上升5cm做的功。这样的探究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功的'概念,使思路清晰起来,并逐步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受力分析、力的测量、判断物体的移动距离及其测量方法已经了解,但往往对两者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并不清楚;常导致功的计算产生错误,本课通过对大量生活实例的归纳,及实验测量,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功,将有利于学生对功的理解。

  学法引导

  放手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动手做实验,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别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实验器材

  教师器材:哑铃(大小各一对)

  学生器材:每组一套共20组:弹簧测力计1把、刻度尺1把、钩码4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约7分钟)

  播放一段大力士拉车的视频,观察两位大力士的拉车情况。

  教师:掌声送给取得胜利的亚诺,但我认为掌声更应该送给明知道已经失败却坚持到底的汤米。其实在人生的旅途上,到处充满着各种比赛,希望大家向汤米一样,勇于面对困难,永不放弃。

  【设计意图】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培养熏陶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凡事有锲而不舍的勇气和决心。

  教师:(展示两幅图片,①拉汽车水平运动,②提起重物)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时,是什么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拉力。

  教师: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物体受到绳子施加的拉力,且物体运动方向与拉力方向一致。

  教师:(再展示两幅图片,①搬石头却没搬起,②拉汽车却没拉动)人对物体施加了什么力?

  学生:拉力。

  教师:这个力是否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物体虽然受力,但未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移动距离。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头顶西瓜的神骑哥;图片:学生背书包行走)在物体匀速运动的过程中,人对物体施加了什么力?

  学生1:神骑哥给了西瓜向前的摩擦力。

  学生2:因为西瓜已经匀速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不受力,

  神骑哥给西瓜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补充,并明确学生2的说法是正确的。)

  学生3:学生给书包施加了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足球比赛视频;图片:子弹离开枪膛的瞬间)不计阻力时,球离开脚后(子弹离开枪膛后)水平运动过程中,竖直方向受到什么力?

  学生1:足球在草地上受重力和支持力。

  学生2:子弹受重力。

  教师:它们的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两个物体运动方向都与受力方向垂直。教师:(用课件将以上四种情况展示在一张幻灯片上)请将上述四种情况对应填入下表。

  是否受力 运动距离 两者方向

  1

  2

  3

  4

  学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一系列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思考,通过学生讨论相互启发,发现这些现象中的异同点,从而提炼出物体受到力且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这一模型,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新课讲解

  1.功的定义(约8分钟)

  教师:在物体学中,把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的情况提炼出一种模型,这种模型叫做功。

  (板书功的定义)

  教师:由定义可知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必须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

  教师:对,这也就是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用哑铃完成一些动作,大家一起判断他是否对哑铃做了功。

  动作1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平举在手中,从讲台左侧匀速慢慢走到讲台右侧。

  动作2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小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

  动作3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至与肩齐平。

  动作4要求:请学生A将一对大哑铃从地上拿起并慢慢举过头项。

  学生:判断A是否对哑铃做了功。

  教师:请A同学谈谈将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时,是举哪一对哑铃更累?

  学生A:举大哑铃。

  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更累说明了什么?

  学生:学生A将大哑铃举到与肩齐平时要做更多的功。

  教师:请A同学谈谈都是举大哑铃时,举到与肩齐平还是举过头顶更累?

  学生A:举过头顶。

  教师:请大家思考,学生A将大哑铃举过头顶更耗体能说明了什么?

  学生:学生A将大哑铃举过头顶时要做更多的功。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强化学生对于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的理解。同时意识到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

  2.功的计算(约4分钟)

  教师:通过以上的体验活动,大家知道了功是有多少之分的,且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及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多少都有关。物理学中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W=FS

  教师:介绍功的单位及焦耳生平。

  板书:功的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史,进行人文教育,并学习这位伟大科学家为了科学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教师:请大家想想,刚才所举的事例中,另外三种情况为什么没做功呢?

  学生1:第2种情况物体受力但没移动距离。

  学生2:第3、4两种情况物体受力也移动了距离,但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刚刚建立的功的概念,反推不做功的情况,强化学生对于做功两个必要条件的理解。

  3.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约5分钟)

  教师:请大家设计实验测量直接用手提起四个钩码上升5cm所做的功。

  要求:

  (1)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选择实验仪器

  (3)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并根据方案选择仪器,设计数据表,然后进行实验。

  教师:请大家在实验时必须沿力的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并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数据表格,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确定实验方案及仪器,并设计数据表,如下表: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钩码上升的距离S/m 做功的大小W/J

  直接用手做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选择仪器并动手实验,练习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三、课堂小结(约2分钟)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例题(约5分钟)投影

  1.虽然司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汽车还是纹丝不动,司机对汽车做的功是多少?

  2.如图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a到b,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从b到c,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从c到d,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从a到d,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让学生快速思考回答,老师做适当点评。

  五、达标测试(约8分钟)学案

  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达标测试的8道题,对学生错误的题目进行讲解。

  六、布置作业(约1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以及达标测试演练、课后作业等方式,运用不同的手段来考核评价学生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定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二、功的计算:

  1.公式:W=FS

  2.单位:J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并从生活实例中熟悉的受力分析和与移动距离找出共性与差异,提炼出要研究的物理模型,符合STS的理念。提炼出模型之后,再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得出功的计算公式。为了化解本节课的难点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从学生身边的场景设问,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破“外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及做功多少”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功》教案6

  一.功

  1、做功的含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离

  ②③

  2、功的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

  单位:焦耳 (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

  ②。

  3、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理想机械就是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

  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公式:P= W/t

  单位:瓦特(w)

  千瓦(kw) 1kw=1000w

  注意:功率是由功与时间共同决定的,与它们的比值有关

  3、推导公式:

  推导过程:P=W/t

  =(F·S)/t

  =F·V (V表示速度)

  功与功率专题训练

  1、下列关于功的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C )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B.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物做了功.

  C.苹果从树上落下,重力对苹果做了功.

  D.小球在光滑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2.下列几种情况,力对物体做功的是(B )

  A.人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

  B.人从一楼上到三楼

  C.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D.起重机吊着重物沿水平方向移动

  3、两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则(A )

  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同

  D.甲、乙做功相同,乙的功率较大

  4.使用杠杆、定滑轮、动滑轮、轮轴等简单机械,将同一重物匀速提升.若机械的摩擦

  正确的是 (D)

  A.因为定滑轮不能省力,所以使用定滑轮比使用杠杆做功多

  B.因为动滑轮费距离,所以使用动滑轮比使用定滑轮做功多

  C.因为动滑轮要费距离,所以使用动滑轮比使用杠杆做功多

  D.使用它们做的功一样多

  5.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和自重均不计,下列说法中

  B、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工作时做功越快

  D、机械的功率越大,机械工作时能量转化越快

  6.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哪一次所做的功多?答:一样多

  7.三辆汽车用相同的大小的牵引力和速度行驶,甲沿上坡路,乙沿水平路,丙沿下坡路,都行驶相同的.时间,哪辆车的牵引力做的功多?答:一样多

  8、起重机把8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5m,然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在这一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对重物做功是多少焦?答:4000J

  9、一个人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小车前进2m,如果小车受到的阻力是50N,求这个人对车做的功是多少? 答:100J

  10.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5t,起重机在10s内把它匀速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 答:20xxJ

  11.质量为50kg的物体,用50N的水平推力使它在粗糙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匀速移动10m。问(1)推力功率多大?(2)重力的的功率多大?

  答:100W,0

  12.用一台水泵把50m3的水提升到距水面30m的水箱,水泵需做多少功?若做完这些功用时50min,这台水泵的功率是多少瓦?(g=10N/kg)答:15000000J,5000w

  13.一支步枪,枪筒长0.8m,火药燃烧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对子弹的平均推力是20xxN,子弹离开枪口在空中飞行了500m后落在地面上,求高压气体对子弹所做的功是多少?

  答:1600J

《功》教案7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4.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

  1.2过程与方法 :

  1、经历“探究滑轮的使用方法及工作特点”过程,运用实验归纳法得出结论。

  2、通过将定滑轮抽象成等臂杠杆、将动滑轮抽象成省力杠杆的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

  2.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

  2.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3.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

  2.2 教学难点

  1.会根据滑轮的挂线判断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2.掌握滑轮组的规律及公式,能应用做题

  教学工具

  弹簧秤、钩码、动滑轮、定滑轮、绳、小木块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定滑轮在生产、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每周一早上升旗时就要用到滑轮。目的就是要改变动力的方向,人站在地上就可以把国旗升到旗杆顶。

  生活中的定滑轮:旗杆的顶端、起重机、打桩机等。

  6.2 新知介绍

  【师】情景创设:

  工人要装修三楼的房子,他们需要把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工人甲在底楼地面,工人乙站在三楼。他们都想利用一根绳子和一只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工人甲,你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如果你是工人乙,你又该怎么使用滑轮,将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生】可以用滑轮。

  【师】那么用什么滑轮呢?我们刚看到的升国旗,是人站在地面上,把国旗升到上面去了,那么刚刚说的,如果人也在上面呢,这个时候怎么把货物运到上面呢?

  所以我们不能用定滑轮,但是可以使用动滑轮。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滑轮的几种类型:

  1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 (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师】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1.按右下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师】综上,定滑轮的好处就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那么现在,如果沿着不同方向拉绳子,一样可以将物体匀速举高,那么力的大小会一样吗?

  【生】通过分析力臂,在斜拉的时候,力臂仍然是等于滑轮半径,所以力臂不变,力也不变。

  【师】结论:

  定滑轮特点:①F=G,即不省力,也不费力;②s=h,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③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2.动滑轮

  【板书】

  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1/2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F=1/2(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师】生活中的动滑轮:起重机、打桩机等。

  探究使用动画滑轮的特点

  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板书】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二倍的省力的杠杆

  动滑轮: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分析:当提起重物的时候,支点在哪里?

  在绳子和轮接触的地方这是动力作用线,这是阻力作用线,(边讲边用手比划)把动力臂和阻力臂画出来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为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先用手比划)动力臂等于直径,阻力臂等于半径,即l1=2l2。

  3 滑轮组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定滑轮与动滑轮,生活中的吊车(下左图)其实就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其示意图如下右图。

  【师】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由两根绳子共同承担重物,因此每根绳子各承担物重的一半。定滑轮的好处是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好处是可以省一半力。如果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动力的方向,怎么办呢?

  【生】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我们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称它们为滑轮组。

  【板书】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的方法

  在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开,只计算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1/nf物。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1/n(f物+f动)。

  2.拉力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高度h的关系

  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 =n倍的重物移动的速度VG。

  3.省力情况的确定方法

  1)滑轮竖放时,在不考虑摩擦及动滑轮受到的重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根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重物的几分之一。

  2)滑轮组横放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几分之一。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时,F= f物,此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移动的距离S物的关系为:S=nS物

  4.组装和设计滑轮组

  【板书】由省力情况判定绳的固定端位置

  1. 利用F= G总,求出承担总重的绳子股数n,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2. 判定绳子固定端位置:n为偶数,则绳子固定在定滑轮上;n为奇数,则绳子固定在动滑轮上

  3. 动滑轮个数为N,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为n=2N或n=2N+1时,使用的动力最小,即最省力

  课后小结

  定滑轮特点:

  ①F=G,即不省力,也不费力;

  ②s=h,即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③作用:改变用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动滑轮特点:

  ①F=G/2,即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

  ②s=2h,即动力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两倍,动滑轮是一种费距离的机械;

  ③不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特点: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

  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利用滑轮组提起物体时,动力F通过的距离s与物体被提高的高度h的关系是s=nh(n表示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F =n倍的重物移动的速度vG

《功》教案8

  一. 功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课前预习学案:

  一、温故知新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用细绳水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 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4、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二、自主预习

  1、仔细阅读104页的“想想议议”体会力学中的做功。

  2、在力学中,那种情况是力对物体做了功?小明与爸爸分别去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同一辆小车,爸爸轻松地就将车推走,小明累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推动,父子二人都对小车做功了吗?

  3、力学中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

  另一个是: 。

  4、在物理学中,把 叫做功。在力学中计算力对物体做的功的公式是 ,功的单位是 。

  三、我的疑问: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学习、合作探究

  (一)力做功的必要因素:

  1、下列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1)小孩的拉力F拉小狗移动了一段距离S米

  (2)叉车的举力F将货物移动了一段距离h米

  (3)锤子对钉子的锤力F使钉子移动了一段距离S

  2、力对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是: 。

  小试牛刀:

  请同学对下面的实例分析,并从实例中体会一下“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运动员用力将杠铃向上举起的过程,举力是否做功?

  2、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水平前进,牵引力是否对汽车作功?

  3、一物体举在头顶上,人(或人的举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4、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滑行是否有力做功?

  5、运动员踢足球,球离开脚后飞出10米远的过程,运动员是否对球做功?

  6、人抬着物体在水平面上行走,人的支持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二)功的计算:

  力学中做功的计算公式是: 功的.单位是:

  例1:如图,重为10N的物体沿这长为2m,高为1m的光滑斜面自顶端滑下,求重力做功。

  例2:课本P105页的例题

  小试牛刀:

  1、课堂作业P82页课堂作业第3题

  2、某同学要把重为60N的水桶缓慢匀速的提起0.5m的高度,他需要做多少功?

  三、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将整理学习内容后小组交流,小组长汇总本节课的学习还有哪些疑问,并主动举手提问!)

  四、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课堂作业P84页第4、5、6、7、8、10

  五、课后延伸学案:

  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1、测出:(1)体重G;(2)楼层高h;(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1)上楼所做的功,(2)两次登楼过程中,每秒钟做的功。

《功》教案9

  (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要求

  (l)常识性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具

  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2.课本章后习题2,由学生板演,其他同学自己演算,最后教师讲评。

  说明:机车牵引力对这列火车做的功也可以说成机车克服阻力做的功是1.08×107焦。又如用手匀速竖直向上提起重1牛的钩码,通过的`距离是1米,则手的拉力对钩码做的功就是W=F·s=G·h=1牛×1米=1焦。这时也可表述为手克服阻力做的功是1焦。

  二、进行新课

  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是不是也能省功呢?

  2.组织学生完成课本本节实验l、2。

  学生自己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明确实验目的是研究使用杠杆(或滑轮)提升重物时能不能省功?即手对杠杆(或滑轮)做的功与杠杆(或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2)明确实验中动力就是手的拉力,阻力的大小等于钩码重。

  图14—4,实验是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算出手对杠杆的拉力。图14—5实验中手对动滑轮的拉力由动滑轮的特点得出。

  钩码重G=mg。

  (3)测量砝码提升的高度和手移动的距离时,把两个刻度尺分别竖直放在砝码及手旁,记下砝码和手的起始位置。当用杠杆(或动滑轮)提升砝码到一定高度时,再记下砝码和手的终了位置,求出砝码升高的高度h(米)和手移动的距离s(米)。

  (4)实验中,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5)按课文实验1、2,并参照图13—4、图13—5组装实验器材,将实验结果填入课文表格中,写出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结论

  ①学生报告实验记录数值和实验结论。教师将几组数值记于黑板一或事先画好表格的小黑板)上。

  ②实验表明:

  利用杠杆提升砝码,使用杠杆所做的功F·s(焦)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焦)相等,即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利用动滑轮提起砝码,使用滑轮做的功F·s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相等,即使用动滑轮也不能省功。

  总结出功的原理并板书:“二、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3.提问: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为什么人们还要使用机械呢?(课文后“想想议议”)

  要求答出:可以省力,或省距离,或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方便等好处。

  4.例题:课本章后习题5。

  教师板演讲解。首先弄清已知条件、物理过程。

  三、布置作业

  1.填写课文章后“学到了什么” 2。

  2.课本习题6。

  3.自学课本“斜面”。

《功》教案10

  11.3功

  第( 2 )次与第(1)次相比,做功数值上的关系?

  2、如图4,将重2N的物体匀速提升0.2.不用滑轮组做的功W不用机械 () ?

  【课堂反馈】

  1.一个人用100N的力往下按某一杠杆,把一个物体举高了0.5。如果人手下降的高度是2,在这一过程中,人做的功是____,被举高的物体重_____N。

  2.用1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60N的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3.5,拉力做的功为__,重力对小车做的功是__。

  3.某同 学用20N的力将重50N的铅球沿水平方向扔出,球在地面上滚动了10后停下。在铁球滚动的过程中,人对球做的功是____,重力对球做的功是___。

  4. 举重运动员把重1500N的杠铃举在2高处静止不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既用了力,也做了功 B. 人既没用力,也不做功C. 人在用力,但没做功 D. 无法确定

  5. 对于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做的功越多

  B.物体通过的距离越长,对物体做的'功越多

  C.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时,没有力做功 D.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就一定做功

  6.一个人把5N的砖头沿冰面水平抛出, 砖头在冰面上滑行20停下来, 则砖头在滑行的过程中( )

  A. 人对砖头做功100 B. 惯性做功100 C. 重力做功100 D. 上述均不正确

  7.起重机的钢绳将500牛顿的物体匀速提高6米后,又 水平匀速移动4米,钢绳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 3000焦耳 B.5000焦耳 C.20xx焦耳 D. 1000焦耳。

  8.质量为40千克的物体受到100牛的水平拉力,移动了50厘米。求:(1)拉力对 物体做了多少功?(2)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9.如图3是在水平面上移动重物的装置,若物重为600N,在阻力为重力的0.2倍时,匀速移动物体,使其以2/s的速度前进,经过5s钟,(滑轮内部摩擦及滑轮重不计)试求:

  (1)拉力F的大小。(2)拉力F所作的功。

  【作业布置】

  预习11.4功率 完成补充习题相应作

《功》教案1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认识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示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下列空格: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察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原因:

  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本第二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情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部分的内 容,然后填写下列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功.

  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 功 -----_________( )

  F----____-----_________( )

  S----____-----_______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 ____,距离的单位是________,功的单位是_________,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 做_________,简称_______,符号是______,且1J=____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________J.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_______J,重力做功为_______J.

  3.马拉着质量为20xxk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______m.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_____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________J.

  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功》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三、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谁对谁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如图1所示,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如图2所示,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 cos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从cos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90时,cos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90时,cos=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180时,cos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功》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知道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6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7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一.复习,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什么?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

  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甲同学把一桶水提到3楼用了30秒,而乙同学把同样的一桶水提到3楼却用了40秒,问谁做功快?如果甲物体1分钟做了300J的功,而乙物体40秒钟做了240J的功,问谁做功快?从而提出物体做功的快慢用功率表示来引入新课。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例题(P215),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而W=Gh、G=mg、m=ρv

  9.绍额定功率(铭牌上的功率)。

  四小结及测试。

  五.布置作业。

《功》教案14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能及其单位。

  ·知道电能表的作用、读数方法。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知道电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过程和方法

  ·体验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有节约用电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节是第十八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电功,教材没有给出电能明确的定义,而是从社会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获得电能和使用电能的例子来引出电能和学习电能的,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教材从电能的来龙去脉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学习电能。教材举了大量的例子,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来说明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现代化中起着的重要作用。然后从不同家庭使用电能多少的不同,来引入电能的单位,从而介绍单位的换算关系。在此基础上介绍电能的测量工具──电能表。介绍电能表的时候先说明怎样读数,再给出电能表铭牌上的一些参数及其意义,给学生进行学习与探究以一种途径和方法上的指导。然后介绍新型、现代化的电能表,把现代新技术及时地引进教科书。最后介绍电功的知识,让学生加深印象。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从电能的各种来源和应用来学习电能。

  ●教学难点

  (1)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单位的理解.

  (2)对电功的理解。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 (一)、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资料:乌鲁木齐标志性建筑的夜景图,将学生带入意境,然后提出问题:乌鲁木齐如果停电,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引入本节内容.

  板书:第一节电能电功

  活动2【讲授】(二) 、进行新课

  一.电能

  教师提问:电力有如社会的动脉,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今天我们所用的电能是从那里来的呢?

  学生:发电厂或电池.

  学生讨论:有哪些发电厂,这些发电厂的电能又是由哪些能转化而来的?

  教师结合图片总结:常见的有水利、火力、风力、核能。有些地方还有用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燃烧垃圾发电。

  教师引导:除了电厂提供电能,同学们说还有电池,那同学们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吗?

  学生:干电池、蓄电池

  教师展示图片和实物并总结

  板书: 1.电能的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鼓励: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在工作.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学生: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学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教师结合图片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应用的方式

  板书:2.电能的应用: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二.电能的单位

  教师:我们去市场买菜要说买几斤(克、千克),老师或同学们用的桌子有多长,我们可以量出是几米、几厘米.用了多少电该怎样量?

  板书:3.电能的单位

  总结:"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板书: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练习: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并做相关练习:

  补充:1J的能量有多大呢?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投影]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又有多大呢?

  可以炼钢1.6 kg生产化肥0.7 kg

  采掘原煤105 kg可以使电车行驶0.85 km

  一次灌溉麦田330 m2机织棉布11 m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三.电能的计量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学生:电工每月都去家里查电表,算每个月用多少度电交多少电费,所以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教师总结:测量电能用电能表.

  板书:4.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电能表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电能表的使用情况,重点是电能表的几个重要参数

  “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 kW·h.

  展示电能表的使用。

  做相关的练习

  展示常见的几种电能表。

  四、电功

  电能可以转化为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得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

  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所以

  W=UIt

  (三)、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电功

  (四)作业:1.讨论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1节电能电功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1节电能电功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 (一)、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资料:乌鲁木齐标志性建筑的夜景图,将学生带入意境,然后提出问题:乌鲁木齐如果停电,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引入本节内容.

  板书:第一节电能电功

  活动2【讲授】(二) 、进行新课

  一.电能

  教师提问:电力有如社会的动脉,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今天我们所用的电能是从那里来的呢?

  学生:发电厂或电池.

  学生讨论:有哪些发电厂,这些发电厂的电能又是由哪些能转化而来的?

  教师结合图片总结:常见的有水利、火力、风力、核能。有些地方还有用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燃烧垃圾发电。

  教师引导:除了电厂提供电能,同学们说还有电池,那同学们能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吗?

  学生:干电池、蓄电池

  教师展示图片和实物并总结

  板书: 1.电能的来源: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教师鼓励: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在工作.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怎样工作的?

  学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学生: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学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教师结合图片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出电能应用的方式

  板书:2.电能的应用: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二.电能的单位

  教师:我们去市场买菜要说买几斤(克、千克),老师或同学们用的桌子有多长,我们可以量出是几米、几厘米.用了多少电该怎样量?

  板书:3.电能的单位

  总结:"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板书: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练习: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并做相关练习:

  补充:1J的能量有多大呢?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投影]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又有多大呢?

  可以炼钢1.6 kg生产化肥0.7 kg

  采掘原煤105 kg可以使电车行驶0.85 km

  一次灌溉麦田330 m2机织棉布11 m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三.电能的计量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学生:电工每月都去家里查电表,算每个月用多少度电交多少电费,所以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教师总结:测量电能用电能表.

  板书:4.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电能表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电能表的使用情况,重点是电能表的几个重要参数

  “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1 kW·h.

  展示电能表的使用。

  做相关的练习

  展示常见的几种电能表。

  四、电功

  电能可以转化为多种其他形式的能量,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得过程也可以说是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即电功。

  电流做功的多少跟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所以

  W=UIt

  (三)、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电功

  (四)作业:1.讨论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Tags:1节,电能,电功,教案,板书

《功》教案15

  课题:电功和电功率

  课型:新授课

  设计:何xx

  编写时间:20xx年12月5日

  执行时间:20xx年12月8日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3、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及其关系。

  教具准备:

  36V40W电灯1只,洗衣机、电动机铭牌若干,电流表、

  电压表各1只,变阻器、电源各1个。

  教学方法:复习引入、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3、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

  电流通过电扇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电流做功72 000J;电流通过起重机的电动机,通电2s,做功40 000J,电流通过哪一个电动机做功多?

  二、讲授新课:

  1、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P表示。

  注: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根据定义:P=W/t,W=UIt

  所以,P=W/t=UIt/t=UI

  上式表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3)单位:瓦、千瓦,1 kW=1 000 W

  由公式得W=Pt得

  W=Pt=1 kW×1 h=1 kW · h

  =1 000 W×3 600 s=3.6 ×106J

  即:1 kW · h = 3.6 ×106J

  一盏电灯边在电压是220V的电路中,灯光中通过的电流是68mA,这个灯光的电功率是多少瓦?一个月总共通电100 h,电流所做的功是多少焦,多少千瓦时?

  (4)演示实验:(运行课件)

  实验数据比较:

  2、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1)定义: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2)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关系:

  当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容易损坏

  U实

  三、小结:电功和电功率的比较

  四、作业:

  1、课本本节的练习3、4。

  2、预习下节实验:

  ⑴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⑵必须测出哪些物理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

  ⑷实验中为何要用滑动变阻器?它和灯泡如何连接?

  ⑸怎样组成电路?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⑹怎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⑺在什么条件下测出的功率才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功》教案】相关文章:

功和能教案03-07

电功和电功率的教案09-17

足球运球基本功教案11-24

物理《电功》教学反思03-29

答张十一功曹原文及赏析08-30

教师基本功的竞赛总结02-03

教师基本功训练计划03-20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教学反思06-10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原文及赏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