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

时间:2023-03-06 18:40:06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5篇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

  一、激发兴趣,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如果老师说“没登上长城的人,不能算到过北京”,那谁能完成这句话呢?[出示课件]“没攀登过( )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板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天游峰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想说一说呢?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高、险)。

  3、读一读,读出它的高、险。[出示课件]

  作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写它的高、险呢?(打比方、列数字)

  过渡: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数字,一下子突出了天游峰的特点。就是这样高、险的天游峰,一位老人,每天早晨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傍晚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们不禁要——(引读)倒抽一口凉气,这太不可思议了,他,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

  二、自读品析,交流感悟

  过渡:这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同学们,了解一个人我们可以“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貌”,板(言、行、貌)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中着重描写了扫路人的什么?(圈:貌、言)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出示学习单】

  默读课文,用“——”画出老人外貌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看看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选择其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写批注。

  时间:5分钟

  1.交流:

  你画到了哪些句子?(出示五句话)

  刚才我们也认真自学了这些内容,现在谁来交流一下你的学习心得?

  2、在外貌描写中交流感悟

  过渡:同学们通过自学,在脑海中已经初步建立了对这位扫路人的认识,我想,外貌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我们就从外貌入手,逐步地走近这位老人。

  出示:“这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我请一位同学读读这两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从作者对老人的这段外貌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交流,板:勤劳朴实

  3.通过作者细腻的笔触,就这样,我们认识了这位勤劳朴实的老人,读!

  (齐读句子)

  4.现在,假如咱们是一位位摄像师,手里拿着摄像机,我们从远处看见这样一位老人正慢慢向我们走来,与此同时,我们的镜头也一点点向老人推近,推近,再推近,好,停,此刻,你会将这个特写镜头定格在老人的哪个细节上呢?为什么?(手指课件)

  ①瘦削(老人为什么会瘦?运动了会怎样?——更健康)

  精瘦(这里还有一个形容老人瘦的词,是哪个?除了瘦,从这个词中,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精神。说明了什么?——常年的运动,使老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真应了那句“千金难买老来瘦”啊!你看,作者用词多精准啊!)

  ②“运动鞋”(老人是扫路人,穿运动鞋干起活来才能方便)

  ③“一套褪色的衣服”(没错,就是这套褪色的衣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质朴的扫地老人的形象,同时,也见证了老人风里来,雨里去,不知疲惫地忙忙碌碌的一天又一天,一年有一年)

  ④“黝黑”(皮肤晒得黑这说明什么?——常年的日晒雨淋,工作很劳累。虽然黑,却黑得——健康)

  “炯炯有神”(从这“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你又读出了些什么?)

  3、同学们,是什么铸就了这样一位精力充沛,健康向上的老人呢?

  (劳动、运动)

  没错,你看,咱们通过对文字的细细品味,又悟出了新的东西,来带着感受再次齐读这两段文字!

  (生齐读)

  4、学到这里,老师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同样都是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一处放在第三小节,一处放在第八小节呢?放在一块儿写不是更省事吗?

  我们学文章要做到前后内容相互联系,请同学们就两处描写,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描写老人的外貌的?

  预设: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第3小节描写外貌之前的句子,是什么让作者留意了这位老人?第一次作者是无意中听见“哗哗”的扫路声被吸引过去的,看到的是一个普通的天游峰扫路人,作者是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笔法。以后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那么作者第二次是什么情况下仔细打量老人的呢?

  【过渡:没错,两段外貌描写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可见作者描写的精准。我们知道,经过双方进一步的交谈,作者不由自主地又一次仔细打量起这位老人来。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话让作者忍不住又一次观察起老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我请一位同学来当一回老人读一读。】

  (三)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1.指名读。

  2.谢谢你的朗读,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到底是累呢?还是不累呢?有人开始持怀疑态度了。这样,不管你的观点如何,都要摆出一定的依据来,依据在哪?在课文中。累或不累?先找出理由来,然后在座位上试着讲讲自己的观点,待会儿咱们就来个小小辩论赛。

  【观点一:累】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吗?

  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你关注到了这一连串的数字。

  ①“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同学们,咱们也来做个估算,一层楼有大概22级楼梯,九百多级相当于几层楼?老师课前算了一下,天游峰大概有四十多层楼那么高,就这样一位老人,每天都要连续爬四十多层楼那么高,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2.还有也觉得老人累的同学有补充的理由吗?(师顺指文字)

  ②“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是啊,游客一般都是年轻力壮的居多,可文中一连用了哪四个词形容他们的呀?游客仅仅是爬山看风景,就累成这样,而老人呢?还要(学生重读: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

  师:说累的同学,咱们一起读读这段话,用朗读同样也能证明你们的观点。

  (生齐读)

  过渡:看来,老人的工作真是累啊,对吗?有不同意见的吗?

  【观点2:不累】

  (当学生说到喜欢这份工作时)

  1、你有何凭证?哪里看出他是喜欢这份工作的?

  出示:“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重点圈出“我能舍得走吗?”

  师: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你真是老人的知音,那你能帮老人回答,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吗?(交流)

  【还有说不累的同学有补充的理由吗?】

  小结:你看,就是这位老人,多少年了,他忘情于山水,习惯于劳动,习惯于生活,热爱了这样一份看似简单却又并不容易的工作,他不觉得累,反而享受于他的工作、生活,所以他才说

  出示:“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现在,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人?(板:热爱生活)

  2、过渡:听到这里,我们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生:崇敬之情)作者也是如此,你们看!

  (六)

  出示: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师:老人说

  出示: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1、同学们,30年后老人几岁了?(100岁)我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活到70岁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100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老人对自己活到100岁充满了信心,可见老人十分的豁达开朗)

  板:乐观、自信

  2、我们再来合作读读对话,感受老人的乐观自信

  3.学到这里,老师想问大家,老人的这份自信开朗,从何而来?

  (交流)

  三、总结写作方法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两段外貌描写,三段语言描写,字数虽然不多,却把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描写得栩栩如生。这样的直接描写我们在文学创作中把它称为(正面描写)

  如果我们的面前有一张画纸,老人的形象就在这张纸上,但是如何使他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呢?你觉得我们还可以在旁边画什么?(天游峰、游客)

  没错,背景的烘托更能凸显人物的个性和品质,比如我们刚才通过文中对天游峰和游人的描写感受到了老人这种热爱生活、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那么文中对天游峰和游客的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我们把它称为?(板:侧面烘托)

  四、赏词析句,体会作者的“情”。

  1、同学们看,这幅有山有人的画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有画得有名,你会给它取什么名呢?自己思考思考,斟酌过后就把想到的名字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交流)

  2、课文学完了,此时此刻,老师特别想感谢一个人,你知道是谁?为什么?

  3、其实老师更想感谢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我想对他说:(出示课件)

  4、你想对扫路人说什么?(交流)

  5、同学们,现在,你觉得这位老人还仅仅是一个扫路人吗?(交流)

  没错,他是一个智者,他像一位老师……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已经渐渐清晰起来,渐渐高大起来,他就是天游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已不在千里之外,他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那一位位“扫路人”吧!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天游峰的扫路人

  勤劳朴实

  热爱生活

  乐观自信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2

  第一课时

  师:头一次见面拘束吗?不拘束怎么脸上没有一点点笑容?敢说话吗?开始上课好吗?先别坐,先来两句对答。

  师:同学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神采奕奕。

  生:老师精神抖擞。

  师:同学们活泼可爱。

  生:老师和蔼可亲。

  师:同学们请坐。

  生:老师请坐。(老师请上坐。)

  师;谁敢露一手的,请举手!谁敢?

  师:大声地,响亮地把今天上课的课题说一遍。

  生: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真好,其他同学后悔吗?

  生:后悔。

  师:这也是一种竞争,我们要善于把握住机会。看我写字。(板书:天游峰)

  师:谁去过?在哪里?

  生:在武夷山。

  师:武夷山在哪?

  生:福建省。

  师:游玩后有什么感受?

  生:没有毅力的登不上去。

  师:你的意思是,“我登上去了,我很有毅力,我很自豪是吗?”

  生:是的。

  师:看我画,是这样的吗?

  生:不是。

  师:不是这样的,而是拔地而起。人们过去一般竹筏漂流过去。师画。人们从哪儿登的?画路。现在该写什么了?(板书:扫路人)谁知道扫路人是干什么的?

  师:你们觉得干这种工作的人怎么样?

  生:辛苦而光荣。

  师:加上个“的”,怎么看到?

  生:很幸运,能在天游峰扫地。

  生:我觉得很伟大。

  师:你们觉得课文好学不好学?

  生:还可以吧,不算太难?

  师:难在哪?

  生:要从字里行间体会出扫路人的高尚很难?

  生:文章短小精悍,但道理深刻,很难理解,很难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他的伟大与平凡。

  生:我觉得既难学也不难。说不难是因为我们是六年级,理解能力一定比五年级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师:这短短的文章里包含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道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好好地读一读文章,一边读一边想。

  (生默读)

  师:你们很会读书,我说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采用的默读,这种方式最有利于思考。

  生;武夷山那么高,扫路人应该很累,为什么他说不累?、

  师:问题有意思,把这个问题写上来。

  生:作者说过,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游人半途而返。而扫路人却轻轻松松。我更觉得他了不起。

  师:住过宅楼吧?一般有十八到二十级。

  生:书上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现在已经七十多了,三十年后已经一百岁了,很了不起。

  生:扫一程,歇一程,好山好水看一程。可以看出他的乐观。

  生:为什么写山游峰的景色。、

  生:这位老人了不起,一级级扫出来。

  生:我也想去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样七十岁时也去扫路,欣赏那儿的景色,锻炼身体,游人来了,我也跟他说:“三十年后,你再来,我请你喝茶。”

  师:如果要等到七十岁再去努力,你可能就爬不上去了。

  生:我会不停努力的。

  生:为什么这位老人对武夷山的景色这么留恋?

  师:写上去。(生板.书)

  生:读了这篇课文――

  师:不行,我的话筒离你这么近,你读一读扫路人的性格。

  生: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

  生: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开朗,乐观。

  师:他怎么这样的自信?

  生:真正体现他的乐观、豁达。

  师:还要读书,读书前我得提个问题,能回答吗?拿起书来。看第四自然段。

  大家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师:哪一句话最重要?

  生:荼很暖很热。很快把我们的心灵沟通了。

  师:希望你们也与老人沟通。进一步交流与沟通。体现出字里行间的真情。自己读,和同桌读。要多长时间?

  生:五分钟。

  师:先给五分钟试试。要想与老人沟通,看看哪个段落里哪些句子你有哪些感想。这就是与作者,与老人沟通了。

  (生默读思考)

  师:先不要说,先读一读,哪一部分你有感想,把你的想法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你们得注意了,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到了什么信息。

  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听出了吗?他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不说话。)

  师:说明语感不够,你再读一次。

  (生又读)

  生:相貌十分平凡,在他们中间也不乏像这些老人一样的相貌平凡却十分伟大的人。

  生:第十一到十二自然段。

  师:从他的读你听出什么信息来了没有?

  生:作者的三十年后不是诺言,但又不是开玩笑,而是尊敬。老人说三十年后,是谦虚。

  生:我不同意,说明老人很自信。

  (师范读,生齐读。指名读,自由练读两人的对话,师生对读。)

  师:这就是课文中的三个词。

  生:自信,开朗,豁达。

  师:谁再来读一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师:惊起宿鸟了吗?

  生:没有。

  师:谁能惊起宿鸟?

  (生再读)

  师:读得很好。下课。

  第二课时

  师:我们继续交流!可惜的是刚才的交流,我们的读没有让其他同学听出信息。

  生: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不把两段描写老人的话连在一起。

  生:因为两处不同的情况引起作者对他的不同的观察。

  生:我感受深的是第十自然段。

  师:你能把感受传达给大家吗?

  生读。

  生:我听出来了,他心里可能在想,没有人阻止他,他也自愿地留下来。

  生:说过了一半。老人被美景吸引了,与这儿有了感情,所以舍不得离开。

  师:看黑板上的.第一个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为了巩固理解,再读一读。

  (生指名)

  师:像不像老人,谁再来读一读。

  (再读。师范读。齐读)

  师:你觉得老人真正的心情是什么?

  生:轻松自在,悠闲自得。

  师:更深的呢?

  生:他热爱自然,不把扫路当作劳累,而是当作一种享受。

  师:你确实没有掉以轻心,读出深层的东西来了。读来享受一下。谁没读过?

  (指名读)

  生:(读时早晨的晨读音不准)

  师:如果你把“早晨”读准了,王小丫就是下岗了。

  师:要理解老人的生活态度,要参照哪一段来读,就能读得更好了。

  生:参照第二段。

  (指名读)

  师:你读得是险峰吗?(生再读)你读得不像“银丝”,像一根铁棍。(生读)看得清吗?(生再读)读得像风筝在眼前飘,不够远。(生再读)

  (指名读,师范读)

  师:谁再来试试,最后一个名额,没有读过的。

  (指名读)

  师:为什么我要让你们参照第二自然段来体会老人的生活态度。

  生:前面突出老人的了不起。

  生:课文通过描写天游峰的险来表现老人的了不起。

  师:是啊,这一对照,对老人印象更深刻了吧。

  生:第六自然段里有一段,“扫一程,歇一程”,如果天游峰不干净,就没有“好山好水看一程)

  师:点出刚才的问题,及提问的人自己解决。

  生:我觉得第七自然段。(生读)

  生:我重读了“游客”和“一级一级”,游客多是二三十岁的人。游人半途而退,老人很有毅力。

  生:一级级,好几个来回,老人看得很淡,他觉得和风景在一起,非常值得。

  师: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不准说伟大,有毅力。

  生:别人把它看成猛禽,但老人把它看成小绵羊,每天都要抚摸它。

  师:这个比喻非常精彩,每天都要去抚摸抚摸这只小绵羊。

  生:攀登不止,勇往直前。

  师:我们的享受都是吃些好的,穿些好的。写老人的服装是为什么,明白了吧。我们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

  (指名分段读)

  师:刚才我们与作者与老人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不管多少,只写最重要的一句。可以对作者说,对老人说,对自己说,若能写能一句格言,一句警句,铡

  生:老人,我希望您像天游峰的石阶,越活越长。

  生:老爷爷,你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生:您自信,乐观,自强不息,我对您产生了由衷的赞叹。

  生:对老人说,三十年后,我对作者说,三盾

  生:老人,你真该评为全国十佳劳模

  生:老爷爷,你可真棒!

  生:对自己说,享受生活,就是最大的快乐。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

  生:说我以前写错的字吧。“瘦”里面写了“白”

  生:“攀”字难记,中心的叉忘记了。

  师:一起来读书黑板上的名言。

  师:享受生活地读一读。这个问题还用答吗?

  师:应该下课了吧。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关键:课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拉近距离

  二、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问:谁来自信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题是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2、齐读课题。(留悬念:初看课题时,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写景还是些人的?让我们走进文本探个究竟。)

  3、出示生字:褪色(shǎi)打量(liang ) 不禁(jīn) 扑棱棱(lēng) 气喘吁吁(xū) 瘦削(xuē) 似(shì)的

  三、“亲历”天游峰,畅谈感受

  1、师配乐《迷情仙境》朗读句子,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你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所感受到的天游峰?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出示天游峰图片,指名说。哪些词语提示了你?

  (师相机板书:高、险)

  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天游峰的高与险。

  四、“接近”扫路人,积淀情感

  1、过渡:作者有幸顺着这根银丝上了顶峰,虽然“心里好不得意”但却无意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而是对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

  2、出示小黑板:老人外貌描写

  (1)指名读(相机更正读音)

  (2)你“听”出了这是个什么样的老人?哪些词语给了你提示?

  (褪色→质朴 炯炯有神→健康慈善→善良)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位善良、朴实、健康的.老人?(举手的齐读)

  3、聪明的学生一定发现了,作者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还从动作、语言、神态三方面刻画了老人的形象?

  a、要求:(1)快速浏览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做标记。

  (2)同桌互相交流:争取找全找准

  动作:“引进→沏茶”感受老人的热情好客。(烟是介绍信,茶是连心桥,老人的一杯浓茶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

  神态:“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地”体会老人的豁达开朗。

  语言:“不累,…好山好水看一程”→乐此不疲;

  “按说,…我能舍得走吗”→热爱生活、自强不息;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自信

  b、指名回答(进一步接触老人后,你发现了老人还有哪些品质?读出相关的语句)

  师板书:豁达开朗 自强不息

  4、天游峰高大险峻,年过七旬的老人,每天负责打扫石阶,他的工作到底累不累?

  5、小组合作探究,开展现场辩论会。

  正方:累 反方:不累

  6、师小结:老人本身的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有乐,因为热爱大山,热爱自己的工作,他把扫路当成了一种享受,一路扫来,风光无限,泪在身上,了再心里,身累心不累。

  五、模拟情景对话,感悟文旨

  1、引读:多么乐观的生活态度啊,作者忍不住紧紧抓住拉人的手说: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老人是这样回答的: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2、师:30年后,老人已是百岁寿星,如此自信的老人,谁有信心将他的品质通过朗读展现在我们面前?

  3、配乐《寂静山林》,师生合作朗读

  出示小黑板:

  “您老有60岁了吧?”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五、分课时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初步理解词义。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三、分课时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教具准备:录音机、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启发、揭题

  1、启发学生回忆: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去多名山风景秀丽,如: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四川的峨眉山、山西的五台山......它们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你曾经游览了哪些名山?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揭题、设疑:看了课题“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大家能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二、自读课文

  1、一读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三读要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三、检查自读效果

  1、点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答疑解难

  3、理清课文脉络

  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第一段(1、2)

  第二段(3)

  第三段(4-12)

  四、再点名分段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清静寂静)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了。(沟通畅通)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我回到住地。(跟着伴随)

  第2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能力。

  2、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3、学习外貌描写,知道外貌描写要抓住特点,反映性格或品质。

  二、分课时教学重点:

  理解老人不累的根本原因,掌握事实材料,学会辩论。

  三、教具准备:课件、挂图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板书:天游峰)

  过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天游峰的险峻

  多媒体:句子(板书:天游峰:险峰九百多级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2作者在险峻的天游峰上认识了一位扫路人,(板书:扫路人)这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

  当同学们学到这时,大家有许多的想法,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的台阶,我们简直不感相信,但他的确这样做了,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一辈子在这座山上清扫路面,难道他就没有一点儿厌倦吗?为什么老人能有如此的力量,是什么使他这样精力充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认识认识这位--(板书:的)(读题)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继续学习新课

  1、自由读课文,自己去认识一下这位老人,再介绍给大家。

  2、出示图片,学生介绍老人。(由总体到局部按顺序介绍)

  3、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对于老人外貌的描写为什么要分开写呢?这样写会不会显得写作没顺序?

  多媒体:仔细打量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

  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使他要仔细打量老人?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扫路人的工作累吗?再次朗读天游峰的险峻。

  他为何说“不累”?老人是如何说的?指名读。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老人对山的喜爱之情)

  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老人说的轻松自在,而作者却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他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引读)读到这,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段,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将第6自然段与第7自然段进行对比朗读,进一步感知理解,体会扫路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并提高认识,明白:只有爱一份事业,才会从中乐此不疲。

  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人那份开朗、自信,看出他对山的深厚感情?找找有关语句读一读。

  听到这,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引读)30年后,我再来看您!”

  多媒体出示,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怎么说的'?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老人有一颗对生活满自信、开朗、豁达的心)

  4、小结:作者对老人的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他深深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你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吗?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来读,现出老人的精神风貌。)

  5、总结全文

  6、四人小组分角色读全文。

  填空:本文讲述了一位老人已有()岁人,他每天早晨(),傍晚()。他早该退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而且还有()作伴。这是一位()的老人,作者从内心()他。

  三、作业设计:

  多媒体显示练笔要求:

  “30年后,作家章武又一次来到武夷山,看到那银丝一样的阶梯......”

  根据上面文字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四、板书设计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险峰

  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废

  扫路人不累扫上去扫下来

  开朗自信

  时间紧张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天游峰“高”和“险”的特点,并感知文中运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视频或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天游峰的`扫路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认识他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疏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划出本课生字,遇到长句子或难句子多读几遍;

  (2)如遇到不能理解的字词,可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帮助理解;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ppt出示交流内容)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1)疑难词语、句子,全班交流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强调重点字词。(指导书写:褪)

  (3)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

  三、默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2)思考: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着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

  (1)选择你最喜欢的描写天游峰景色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出示天游峰景色图片,介绍天游峰相关资料。)

  (2)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游峰,你会用哪一个字?(交流,板书。)

  (3)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天游峰扫路人的印象。

  出示句式:这是一位 的老人。

  四、小结。

  在又高又险的天游峰面前,许多游客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却每天扫一个来回,还说“不累”。是什么让他舍不得离开呢?下节课我们再仔细探讨。

  五、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读一读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抄写在摘抄本上,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描写上的特点。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险 自在悠闲

  高 豁达开朗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文中的图以及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其中4个只识不写,理解文中主要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一、二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以为老人呢?

  板书 13 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在不理解的词语上做好标记。

  3、把课文读通顺。

  4、交流。(1)字词的音形。(2)抽读纠音。

  5、读书质疑解疑。

  三:学习第一段。

  1、读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结你知道了什么?

  2、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3、用"天游峰( )"这样的句式介绍你了解的天游峰。

  4、你能把天游峰那陡峭的美读出来吗?

  5、指导朗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顾第一段的.内容。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险峰,一位老人每天清扫着九百多级台阶,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二:学习重点段。

  1、轻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的、语言、行为的语句。

  2、分小组学习画出的句子,体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什么?

  (1)"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从这里了解老人与山的感情之深。

  (2)"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表现了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中,可见他愿与大山终身为伴。

  (3)"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表现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以及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3、学生边汇报,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

  三:作业。

  1、摘抄你欣赏的词语。

  2、摘抄有关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3、请将这位老人介绍给你的父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

  2、仿照课文写一个身边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天游峰扫路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二:朗读课文。

  1、可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可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三:仿写。

  1、学习课文的写法。

  2、课文中是怎样刻画老人的?

  3、读一读,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

  4、开展"班级人物素描"活动。

  5、写一写。

  6、猜一猜。

  四:作业。

  选择你熟悉的一个人,抓住他的外貌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写一段话。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体会天游峰扫路人热爱大自然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3. 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进入文本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回答板书)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本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

  (1)、自读课文,用“-----”画出描写天游峰的语句,想想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用“ ”画出描写扫路人的语句,反复品读,说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全班交流(天游峰)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理解“一根银丝”(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这句话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天游峰石梯的陡峭和攀登的困难)

  理解比喻句、飘飘悠悠

  出示天游峰的图片课件,直观感受其险。

  天游峰是如此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峻来吗?作者登上顶峰时又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吗?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有关重点句子: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1)抓住“顶天立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这些词句,体会天游峰很高。这么高的天游峰一天要扫两次,应该是很累的。谁能把天游峰的“高”读出来呢?

  (2)理解顶天立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从这些词语中体会游客们登山很累。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扫路人)

  ▲“我循声迎了上去……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1)抓住“精瘦”体会老人的勤劳,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的节俭。

  (2)指导朗读。

  ▲“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1)抓住“瘦削”“黝黑”体会老人的勤劳。

  (2)抓住“慈善”体会老人的慈祥、善良。

  (3)“炯炯有神”说明这位老人眼睛很亮,很有精神。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老人有精神。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1)抓住“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体会老人很勤劳,对自己的工作很负责任。

  (2)抓住“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体会老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3)抓住“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体会老人的豁达、乐观。

  (4)指导朗读。

  小结:是呀,这位老人把工作看作是一种锻炼,一种责任,一种享受。这就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过渡:面对如此辛苦的工作,老人却说不累,可见老人的确非常豁达、乐观。

  ▲“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抓住“我能舍得走吗?”这句话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深情。指导朗读。

  (2)小结: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气和与他作伴的花鸟。在我们看来,老人的生活其实是很清苦的,但老人却以苦为乐,舍不得离开。这也是一种豁达、开朗。

  ▲“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

  (1)“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抓住这句话体会老人的自信和豁达。

  (2)学生交流老人自信、豁达的原因。(①锻炼;②环境好;③心情好、自信、乐观)

  ▲“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意思是(老人这么开朗,一定会长寿的)

  ▲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意思是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老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影响了我。

  小结: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有了这些前提,我们相信老人肯定能长寿。老人虽然七十多岁了,但他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这更是一种自信、豁达。

  同学们,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一个自信、豁达、开朗的老人。你们说,这样的人他普通吗?对呀,他看似普通,实际上却不普通。他那种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三、书写名言。超越文本

  1.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人的一生要充满笑声和快乐,这才是完美的一生。

  (2)大自然是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

  (3)世界上最伟大的是精神。

  (4)人要相信自己,坚定的信心会使一个平凡的人变成名人。

  (5)生命在于运动。

  四、拓展想象,延续文本

  老人说:“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老人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学习文中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人物的方法,续写30年后相见的情景。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 ) 瘦( ) 鞋( )

  眉( ) 慈( ) 宿( )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师述: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得响亮整齐、有感情。

  (二)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

  1、出示第一个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的特点。补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游峰高而险,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长城一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

  板书:

  天游峰;九百多级游客重而却步

  半途而返

  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学习外貌的语句:找出读一读,你觉得老人是怎样的人?(朴实、健康)

  (2)学习动作、神态的语句:重点理解“悠然”一词

  (3)学习体会语文的语句:“不得——————”

  “按说——————”

  “30年后,我们———”

  板书:

  扫跑人: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补充学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指导概括中心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感悟作者对这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敬佩之情。

  2、读写结合,迁移训练,指导学生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课文第3节至第12节的内容,如何指导学生很好地朗读,并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写”的迁移训练。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

  从“天游峰”入手,抓住一个“险”字指导学生朗读。

  二、分析课文。

  由“峰”到“人”,在朗读训练中完成对天游峰扫路人的清晰认识,体会作者内心的敬佩之情。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这个扫路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2、抓住作者对人物外貌的两次描写,在比较中,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⑴学生读两次外貌描写。

  ⑵启发提问:从这两次外貌描写上,你觉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⑶思考:两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

  ⑷是什么原因让作者“仔细”打量这个扫路人的?

  ⑸指导读好第6节、第7节。

  ①读出“轻轻松松、自在悠闲”的语气。

  ②抓住“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在朗读中感悟作者对扫路人的佩服。

  3、指导读好第10节,深化对扫路人的认识。

  通过反复读书,感悟“悠然”的含义。并在读、悟后,认识到作者对扫路人的敬佩。

  4、齐读11、12节。

  三、读写结合,迁移训练。

  回到住地的作者,对偶然相遇的扫路老人念念不忘,他会在心里叨念些什么呢?

  1、相互议一议。

  2、个别发言、交流。

  3、写写。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0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去玩天游峰时,途中遇到一位可敬的老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面对面地去认识这位老人。

  一、讲读课文

  引述:那天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寂静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这时,我看到一位老人,(出示图片)你们看这位老人正向我们走来,谁来说说他的样子。(先自己看图介绍)

  1、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用笔划出有关老人外貌描写的句子。

  交流:(1)介绍这位老人(有两处)

  (2)每说到一处,分别出示(这段话)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给你初步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理解:炯炯有神)(有精神、身体好、简朴)真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一下(如:精神焕发、老当益壮等)

  2、能把你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在介绍的时候,出示的话里,有些词换成红色)

  3、师述:这位老人就是游览区的扫路人,他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台阶。老人非常热情,他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理解心灵沟通吗?说说看。

  4、现在就让我们与这位老人面对面聊聊,来体会心灵沟通吧!

  请看下面的要求:(1)请你们自己默读(412)小节,用()括出与这位老人的对话。

  (2)读读对话部分,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师:自己思考完小组讨论,讲清要求,小组组员在发言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听完补充。

  5、交流:

  师:与这位老人聊好了吗?与老人的对话一共有几处?现在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

  (1)谁来把第一次对话给我们读读。谁读作者的语言,谁读这位老人?

  师:我倒觉得这位老人读得很累。老人是怎么说的,画出这段话的提示语(轻轻松松,自在悠闲)谁再读一次,齐读

  (2)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你从哪儿感受到的?自己快速浏览课文。(引到课文第7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A:当说到(第7自然段):相机出示我抬头望了望在半途而返理解(数字上游客表现:理解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说到这些词时,用红色显示)你们去过天游峰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看看天游峰(出示图片)

  师:感觉如何?累阿!谁来读读这段话。指名读,但听你的朗读爬天游峰悠宰悠哉,谁能让我听了你的朗读能听出爬得累?(一生读)你听他读,好在哪儿?顶天立地高,900多级,900多级,1800多级台阶真多,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也读得好,

  生:要稍慢点。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气喘得厉害,要慢些。(生读此句)谁来挑战?读得比他还好。

  齐读

  B:当引到(1、2)自然段时,出示第二段内容,自己读读,这天游峰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一个什么字?引导学生理解险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如;比喻句(像仿佛)(出示天游峰的一组图片)

  师:面对这样险的峰,我终于登上了峰顶,什么心情?(得意,)会怎么想?我好不容易登上一次山顶开心阿,而这位老人呢?你说说看?出示书中这句话(可是这位老人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什么感觉(敬意由然而升)能把你的体会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这后面一个省略号,此时作者又会怎么想?

  师:谈到这儿扫路人的工作累不累?(太累了)可这位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师生接读)老人是不是吹牛、撒谎?

  生:老人已经习惯了。

  老人根本没想到累,只想到把好山好水看一遍。

  师:我不同意,为什么游人累,不也看山水?

  生:老人只想扫地,游人想登山顶。不同的想法产生不同的感受。

  大汗淋漓也许是冷汗,老人老马识途,认识路。

  师:我不同意,上山就这么一条路。

  生:老人把上山下山当做快乐的事。

  师:老人扫干净了路,山水变得更好,老人心里高兴、快乐。我信服。(板书:开朗乐观有毅力)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会读这段话吗?(通过朗读,要把老人不累的这种感觉流淌出来。)

  师:此时,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开朗乐观有毅力)

  (3)下面我们继续来和这位老人聊聊,谁来读读这段话(文中第2处对话)

  A:请大家自己读读老人的话,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从哪儿感受到的,用笔划一划(如:可实在)

  B(最后一句反问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帮我们读读吗?谁再来读读,齐读什么意思?

  C:老人是怎样来说这段话的?(理解:悠然)这词与前面哪儿挺相似的?指名读,齐读

  (4)你想想,此时的我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想的?

  是啊,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谁来读读与老人的`对话(一人读作者的话,其他人读12小节)

  A: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从老人的话中,你又一次对老人又怎样的认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B:能把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吗?谁来读读

  C:本角色读(女生男生)

  齐读:(说罢回到住处)

  D:出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笑声怎么陪伴我回到驻地呢?

  生:笑声留在脑海,忘不掉,

  自信、爽朗的笑声刻在了我的新里。

  师:这笑声到了驻地就没有了吗?你能把你理解的把句子改一下吗?改一改,改得比作者更高明吗?(生写)

  生:我把句号改成了省略号。因为我不论什么地方都会记得这笑声。

  改成: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铭刻在我心中。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让我难以忘怀。

  师:这笑声永远藏在所有人的心中。这也许是我在游武夷山时一个意外而珍贵的收获,我从内心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二、小结:让我们再一次去回顾一下老人的外貌,语言吧!(幻灯打出老人:外貌语言的句子)

  师:这就是指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感想)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课文的设计上,为了让学生对这位老人有着深刻的了解,我抓住两方面一是:老人的外表,另外一方面就是老人内在的精神。如:从课文中两处对老人外貌的描写结合书中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老人的简朴、勤劳、老当益壮。为了让学生感悟老人内在的精神,我抓住了课文中与老人的三次对话,在对话中,抓住老人的语言从词、句中让学生感悟到老人的自信、开朗、豁达,并通过朗读展现出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如: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处对话,从老人的语言中,你对老人有了怎样的认识?围绕这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教师的指导,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从不同的认识相互排斥、冲撞、融合、到认同,最后全班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1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4、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对普通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重点、难点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散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因此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据题生疑

  1、[播放多媒体课件]天游峰的.美景。(侧重体现天游峰的高、险峻)

  2、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呢?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看后的体会。

  [设计意图:充满诗情画意的天游峰美景,让学生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为课题的出现作了铺垫,为学生生疑奠定了基础。]

  3、作者无意欣赏天游峰这迷人的景色,却对天游峰上一位普通的扫路人情有独钟。

  [课件出示课题]指名读课题,师进行点拨评价,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会写扫路人?扫路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疑是学生学习的指向标。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对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自由品赏,整体感知。

  1、是啊,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自由朗读课文,细细体会,找出你感性趣的语句细细品味。(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在书上写上自己的体会。)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具有很强的阅读自主权,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

  三、以疑促读,读中悟情。

  1、同学们,你们见到这位老人了吗?谁能说说他的外貌?(指名朗读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件出示老人图片与相关文字]

  齐读这两段话。看了这位老人,再看看这险峻的天游峰,你一定有问题想问这老人。(学生提问:老人扫天游峰累不累?看上去年纪很大了,为什么还在扫天游峰?……)[课件同时出示天游峰和扫路人的图片]

  [设计意图:要认识这一位老人,首先要从了解他的外貌,通过图文结合,通过学生的朗读体会,学生不仅对老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了解了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学贵有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为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老人作下铺垫。]

  2、你认为扫天游峰累不累?从哪里看出扫天游峰很累?(学生找出相关段落第二段和第七段。)

  ①[课件出示图片、文字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你认为哪些地方要强调。读出天游峰的险峻。(指名朗读,指名交流,再指名读,齐读。)

  ②[课件出示图片、文字第七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倒抽一口气的感觉。(自由练读,比赛形式读,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天游峰的高、险,能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打扫天游峰是件很累的事。这样,通过对比,学生学习老人说的话时,就能真切体会到老人对生活的乐观。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感悟的表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

  3、在我们眼中,天游峰又高又险,扫起来太难了,太累了。老人觉得累吗?从哪看出?(学生自由朗读,寻找。)

  指名交流。①老人不觉得累,他说得轻松自在,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可以感受老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读出轻松自在,读出老人对这份工作的喜爱。(指名读,齐读。)②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舍不得离开。感受老人对大山的喜爱。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读中感悟,采用多种形式入情入境地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老人乐观、开朗、攀登不止的精神。

  4、[课件出示第十自然段]老人退休了,为什么舍不得离开?指名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和老人的生活进行对比,我们喝的是自来水,吃的是买来的大米,呼吸的是污浊的空气,噪音,垃圾,坏人相伴。)感受老人对大自然的热爱。齐读第十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现在喝的、吃的、呼吸的,能让学生感受到老人所在自然环境的优美,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作者深深地为老人这种豁达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所折服,他紧紧抓住老人的双手说——

  30年后,老人多少岁了,老人真能活到那时吗?(指名交流,感受到这是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设计意图: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加深了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6、[课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学生齐读。指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相机指导朗读。读好第一句话,充满自信。(指名读,齐读。)

  ②“这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这笑声仅仅伴随我回到驻地吗?谁来改动一下!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对文章中心的把握。通过文中句式的改变,使文章的中心凸显出来。]

  ③改得真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四、扩展延伸,情感升华。

  1、老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貌不惊人的扫路人,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老人,看似普通,但亲近自然,热爱工作,自信的精神却深深留在作者心里。

  这篇课文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精练的话写下你的感受!(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适当表扬。)

  2、组织交流,作出肯定的评价。每一位同学写的都是一句小名人名言,希望你们把自己的话写在一张精美的书签上,夹在你书本里自勉,也可以送给你的朋友,与朋友共勉。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一句最精练的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说出来,既起到了概括中心的作用,又使学生受到了人文教育。虽是写、说一句话,却是学生对文章感悟的升华。同时,这一教学环节也更好的体现了阅读教学读、写、说有机结合的特点。学生的感悟是不同的,因此表达出来的语言也是不同的,用“小名人名言”的形式鼓励学生,对他们作出肯定性的评价,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2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乐观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板书课题(课题中“峰、人”两个字用红笔写,且写得很大)

  二、引导质疑

  师:看到老师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把“峰”和“人”写得那么大?“ 峰”和“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三、自读感悟关于天游峰的语句。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1:

  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关于峰: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过渡: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可他的收获却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在游览天游峰的过程认识了一位让他深受启发的老人。

  三、自读感悟关于天游峰的语句。

  1、多媒体显示学习要求2:

  找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仔细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课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4、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关于人: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 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引导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显示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

  练习感情朗读。

  四、拓展想象,体会人物性格。

  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3:

  联系课文展开想象:

  三十年后,作者章武先生又来到天游峰,会是什么情形呢?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讨论交流。

  4、完成小练笔。

  附板书:

  天游峰 高而险 台阶多 难攀登

  离不开

  扫路人 健康 不怕累 能吃苦 自信乐观

  【教后感】

  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效果不太好,课堂较为沉闷,且教学环节比较松散,不够紧凑。课后经过反思以后,觉得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教学准备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竟然连续出现低级错误,课前制作的课件中,连续两次出现输入错误,并且在一张幻灯片上出现了三处错误,这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课前必须仔细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2、教师的教学机智不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天游峰的特点,我让学生画出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学生在回答以后,我用课件出示了其中的一句,课时这句话中,我少打了一句话“下山九百多级”,学生指出了我的错误,我也及时更正了。可是在课后,我觉得在课堂上,我还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法,那就是让学生进行辨析的读,即让学生将课文的原句和省略了一句话的句子,分别读一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两句话虽然意思一样,都是说天游峰的石阶有一千八百多级,可是课文中的句子,给人的感觉石让人觉得天游峰的石阶特别多,然后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有一些比较好的地方,首先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语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中天游峰的特点和扫路人身上所体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以及自信乐观的精神,而不是单单靠老师的讲解。

  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以为戒,坚决不能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精瘦、运动鞋、气喘吁吁

  瘦削、眉毛、慈善、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傍晚、伴随、气喘吁吁

  瘦削、鞋子、慈善、自在悠闲

  宿鸟、眉毛、汗珠、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文中哪些语句写了,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请读读有关语句,细细地体会。

  3、出示: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跟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⑴这段话着重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⑵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⑶你能把这样一位干炼的老人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⑷谁来试试?

  4、这位老人是谁呢?

  板书:扫路人

  三、精读第三段。

  1、文章的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人物的对话。

  2、请自由轻读,说说读后的感受、体会。

  ⑴老人每天一级一级地扫石阶、多辛苦啊!

  ⑵“不累,不累,我每天……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老人的这句话,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可以看出老人与山的感情很深。

  ⑶第7节的第一句话写出了作者眼中的天游峰顶天立地,它用具体的数字告诉人们天游峰的石阶之多。

  ⑷文章的第1段已告诉我们天游峰的石阶又窄又陡又险,这里用具体的数字又一次告诉我们,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天游峰的险。

  ⑸“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倒抽了一口冷气。”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游客攀登之难,以及老人每天扫石阶的顽强,写出了作者对老人的敬意。

  ⑹“按说,我早该退休了,……我能舍得走吗?”这段话是写老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描绘,从最后一个反问句可以知道老人一辈子也不想离开大山。

  ⑺“三十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这句话表达了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⑻这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为的语句把一个自信、豁达的老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⑼“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写出了对老人的尊敬之情,作者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了。

  注:学生在讲述体会、感受时,要充分让他们朗读课文,要有感情地投入地读,或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磁带,或教者范读,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读好书的兴趣,在讲解人物外貌时,可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

  3、指名分角色朗读。

  ⑴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一位老人呢?

  (自信、爽朗)

  ⑵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老人的什么感情?

  (崇敬、仰慕)

  ⑶分角色朗读。

  四、欣赏佳句。

  这篇文章你们喜欢不喜欢读?请大家再读一遍,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⑵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⑶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

  ⑷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文章描写了天游峰的险峻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⑴课文第3、8小节都有老人外貌的描写,请认真读一读。

  ⑵学习文中这一方法练说一个你熟悉的同学。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附板书: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石梯、望而却步

  (险峰)、半途而返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轻松自在

  扫下山、自信豁达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学习15课,齐读课题。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词:游兴未尽、颇有节奏、循声、沏茶、自在悠闲、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望而却步、瘦削、面色黝黑、炯炯有神、豁达开朗。

  理解循声、望而却步

  二、感知天游峰的高和险。

  1、课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那么天游峰到底是什么样的山峰?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体会一下。

  (抓住关键字词来感受天游峰的特点。)

  出示:(第二节),指名朗读。

  (1)生交流。

  九百多级,具体的数据;(读)(板书:高)

  一根银丝,形象的比喻;(板书:险)

  师: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下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险。读好这段话

  (2)刚刚听你读,老师眼前真好象出现了又高又险的天游峰!他在朗读时注重了哪几个词?

  (3)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出示第七节)指名读。

  (1)生交流(九百多级、一千八百多级,具体的数据;游人的反应,侧面烘托)

  (2)师:说的真好,老师相信读的会更好。谁来?

  (3)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来看看天游峰。出示天游峰的图片。(师:天游峰真真,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又高又险的天游峰。 齐读句子。

  三、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过渡:天游峰又高又险,而打扫它的却是位(70岁的老人)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请同学们默读三十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划出文中的相关词句,在感触最深的句子旁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2、交流汇报。

  (1)外貌:

  文中有对老人外貌的描写,你找到了吗?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生交流(精瘦:很瘦;褪色:朴实;黝黑,健康;慈善:慈爱;炯炯有神,有精神)

  这是对老人的什么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是一位(板书:朴实)的人.让我们用心来感受这位老人。

  齐读句子。

  (2)动作:引我进了他的'小屋,沏了一杯浓茶。

  文中还有对老人动作的描写,在哪一段?(出示第4段)指名读。

  从中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很热情)

  师:是的,一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把老人的热情写活了,茶热,情更热;茶浓,情更浓。让我们一起把老人的热情读出来。(齐读)

  (3)文中除了外貌、动作的描写,还有对老人的什么描写?(语言、神态)

  (出示第一次对话)

  A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你觉得老人这样整天扫台阶到底累不累?可他为什么说不累?

  师:说的真好,正是对工作的这份热爱,让他忘却了疲劳。正因为他的乐观,所以他才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师:谁来试着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读一读

  分角色对读对话。

  B摇摇头,伸出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1)(出示第二次对话)读句子,说体会

  (2)这段话中老人离不开的是(雪花泉的水)其实他真正离不开的是(大自然)他对自己现在的这种生活很满意,所以他还离不开(自己的生活)我们说老人因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所以感到其乐无穷。

  师:我们一起读好这位老人的话。

  c、(出示第3次对话)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生说感受。(板书:乐观)

  师:30年后,老人多大岁数了?你相信老人能活到一百岁吗?

  生交流:(因为老人的生活环境好,而且每天都锻炼。老人很乐观。他吃的是自己种的五谷杂粮,没有污染。美丽的风景陶冶了他的心情,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对世界充满着热情。)师:是呀,我们相信老人能活到100岁!同学们,齐读12段,(课件出示12段)让我们共同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四、结尾转换,小结激情。

  过渡:老人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这充满自信、豁达的笑声回到住地就没有了吗?谁能把这句改得更好?(学生交流)

  (2)师:这笑声也会珍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3)现在你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位天游峰的扫路人了吗?(这是一位的老人)(这就是天游峰的扫路人)

  五、总结全课,提炼写法:

  1、既然是写扫路人,为什么要突出写天游峰的险峻呢?(体会反衬的写法)

  2、文章除了运用反衬的写法,还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向读者多角度地展现一位质朴、自信、豁达开朗的扫路老人,让我们牢牢记住这样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去。

  六、处理生字:

  出示生字。重点指导:夷 褪 帚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以及感悟“老人工作到底累不累”中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到老人身上的品质特点

  教学策略:品读赏句 先学后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师:能用上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3、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武夷山第一险峰-----天游峰 ------幻灯出示图片

  4、 这是一组游客登山时的图片

  5、 语言描述:文中的“我”终于登上了 ,心里好不得意。

  因为,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板书: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6、 过渡:天游峰高大险峻,作者通过天游峰赞叹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天游峰的扫路人。学习写人的文章,要注意研究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品质、写作方法)

  师:很好,同学们关注到了学习写人的文章的学习方法。

  二、 出示自学导读,导学

  1、过渡:这也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出示自学导读① 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划出有关语句,细细体会,简单地写下阅读感悟。② 思考:为了表现扫路人的特点,作者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哪些写法?

  3、引导交流

  师: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来描写扫路人的?

  生: 外貌 语言 动作 神态

  (1)、学习外貌描写部分

  A、①谁来读读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

  ②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朴素

  ③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位朴素的老人?*“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

  *我们往深处想一想: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④可见,无论是“褪色的衣服”“精瘦”“运动鞋”,都非常准确地反应出老人是扫路人这一身份。你看,只有这么一句话,但是作者用词多么的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B、①还有描写扫路人外貌的句子吗?

  ②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板书:慈善 健康 有精神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C、文章学到这,老师有个问题,对老人的两次外貌描写,作者为什么要分开写?

  提示: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描写的`?

  (2)、过渡:到底老人的哪些话语让作者产生了敬佩之情,让作者带着深深的敬意打量着他?

  ①、指名说,幻灯出示

  ②、同学们,你们觉得老人真的不累吗?真的一点都不辛苦吗?

  ③、生汇报:

  师引导

  继续汇报:

  引导:

  同学们,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这位老人,为什么在第 段中还写了游客?它有什么作用吗?(反衬天游峰的高,反衬老人的形象,像这种写法,我们叫反衬的写法)

  师:,文中还有哪句话可以说明老人热爱他的工作?

  师:指名读,齐读,你从中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豁达开朗)

  师:“我能舍得走吗?”这是个什么句?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生:我舍不得走)

  师:两个句子的意思都一样,哪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更好些?

  小结这一小节:

  (3)、正是如此,作者内心里对他涌起了一股深深的崇敬之意,幻灯出示句子“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情感的变化?

  同学们,30年后,老人多少岁,从老人的回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乐观自信)

  (4)我们从描写老人语言外貌神态的句子读懂了他身上的这些品质,哪个句子描写了老人的动作?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热情好客)

  (5)学完了课文,你在老人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自强不息)

  (6)结合板书小结全文

  4、总结写作方法

  a) 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请大家再来读读3——12自然段,把这位热情好客、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老人记在我们心中,也把作者的的写作方法记在我们脑中。

  三.拓展作业: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相关文章: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09-03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02-19

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案03-06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案15篇03-04

《天游峰的扫路人》公开课教案02-06

《天游峰的扫路人》公开课教案4篇02-15

《天游峰的扫路人》公开课教案(4篇)02-15

扫一室与扫天下的教案02-16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案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