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单位》教案

时间:2023-03-07 11:33:0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体积单位》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积单位》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单位》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能正确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不同。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3.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

  课件、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教具、1立方米的模型框架、一次性塑料杯、沙子、水、石块、木块、铁球、汽球。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看图给大家讲一讲。

  问: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子放时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二、动手实验,引出概念

  师:究竟是因为石块有重量,还是因为石块占了空间?咱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

  实验一:

  出示有水的玻璃杯,在水面处做记号。在水杯中放入一块石头,在水面处做一个黄色记号。拿出石块后,再放入大一些的石块,在水面处做一个红色记号。

  观察:在水杯中两次放入大小不同的石块,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师小结:水杯中放入石块后,石块占据了空间,把水面向上挤。水面向上升,石块占据空间大,水面上升得高;石块小占据的空间小,水面上升得低。

  实验二:

  拿出装满细沙的石子,把细沙倒在一边,把一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把杯子的沙倒出,把一些大的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

  观察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放入小木块,外边剩的沙少;放入大木块,外边剩的沙多。这说明木块也占据杯子的空间。木块大占据空间大,木块小占据的空间小。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发现石块、木块都占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也能说明物体占空间呢?

  (学生演示吹气使塑料袋膨胀……)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体积”的.含义。[板书]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谁能说说什么是电视机的体积?什么是影碟机的体积?什么是手机的体积?它们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三、解决问题,引出单位

  1、出示教材39页上的两个长方体,请学生比较。

  刚才的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大家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得出它们的大小。对于这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看来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为什么前面几件物品你们一下子就能确定,而现在争来争去却不能确定呢?

  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用正方形来表示,你们猜想一下,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呢?

  对!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请你们猜一猜1cm3、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们想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

  师:这个猜想对吗?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对的。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学具中找出1cm3的正方体。

  学生找到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的。

  2、请你们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cm3。

  请找出1dm3的正方体,与1cm3的正方体比较一下,看它的体积大多少,你能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dm3吗?

  1m3有多大?

  你能想像出1m3有多大吗?这里有3根1米长的木条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我们把它放在墙角,看看1m3有多大,它和你想像的大小一样吗?

  3、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验证

  哪些物体计算体积时使用立方米比较恰当?

  教师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

  4、p40做一做第1题。

  师:我们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5、p40做一做第2题。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选择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是12(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电冰箱的体积约是0.27()

  数学课本的体积约是200()

  2、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摆一摆:用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小结: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五、情感体验,本课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体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2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体积单位》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P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实践活动,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体积、容积单位之间换算。

  2.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展示问题:

  ①常用的长度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那些?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顺式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师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提出问题。

  2.探究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出示例题:“体积单位的`改写”

  4.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P51第一题

  2.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2题。

  3.教材第51页“练一练”的第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全课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P54-55:有趣的测量。

《体积单位》教案4

  机的体积约是120( )。

  (4)一辆冷藏汽车冷冻箱的体积约是9( )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看板书说一下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对体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比较、观察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谁愿意将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意思。

  师: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呢?能通过实验来说明吗?

  生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面升高了。

  师:是瓶中的水增加了吗?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水的位置,把水挤上去了。

  师:说得非常好!如果乌鸦口渴得厉害,想尽快喝到水,你有办法吗?

  生激动地:放大的石子。

  师:为什么要放大石子?

  生:大石子占的位置大,水上升得快。

  2、讲授新课。

  (1)建立“体积”概念。

  出示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实物演示:火柴盒、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

  师:出示书中插图,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生比较。

  (2)教学“体积单位”。

  1、师:有的物体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它们的体积大小,那下面两个长方体,你能比较出大小吗?(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长方体)

  生:不好比较。

  教师将它们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现在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生:能,左边的长方体比右边的体积大。

  师: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充分感知,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2、解释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并结合周围的物体来感受它们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这三个体积单位的表象。

  师: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师:通过自学课本,你知道了什么?

  生: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1立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师:太抽象了,怎样记住它的大小呢?

  生:1立方厘米就像1枚股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刚才做实验的小石子那么大。

  生:1立方厘米就像手指尖那么大。

  师:我的头脑中已经有深刻印象了,谢谢你们。1立方分米有多大呢?

  学生介绍并举例。1立方米有多大?

  师用三根木头米尺做成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放在墙角,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并让前两排学生钻进来,正好容纳十四个人,

  接下来,老师可任意指定一些物体,让学生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进一步巩固对体积单位的大小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喜欢的物体体积大约是多少。

  生1:一沓作业本的体积大约是2立方分米。

  生2:我家洗衣机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40页的做一做。

  第一题,帮助学生理清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区别。

  第二题,用教具小方块来演示。用同样数目的小方块组成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出体积是多少。重点指出这些立体图形里面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就是多少。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个正方体,它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表面积是6( ),体积是1( )。

  (2)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6( )。

  (3)一台电视机

《体积单位》教案5

  一:总体说明:

  《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二:说教材

  1、内容:《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材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再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最后教材说明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2、目标:通过《体积和体积单位》本节课的教学,

  (1)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

  (3)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3.教学重点:掌握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教学难点: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立方米的空间观念。

  5.教学准备:烧杯、石块、体积单位、课件。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采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乌鸦喝水》的小故事。

  2.揭题:师:你知道乌鸦是通过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吗?这蕴涵了什么道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体积”概念。

  师出示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说明:物体 占空间]{板书}。

  师再出示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烧杯中,你又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请生读题,分组操作。

  师:通过这个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说明:通过2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实物演示:橡皮、铅笔盒、书包。

  师:观察这三个物体,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大?哪个所占的空间比较小?

  书包与讲桌相比,谁占的空间比较大?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生概括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生齐读。

  师:桌上这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你知道体积比书包大的物体吗?你知道体积比火柴盒小的物体吗?[说明:体积的意义十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里的第一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占有空间”。再通过第二个实验,让学生形成“空间有大小”的鲜明表象,帮助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便于建立“体积”的概念。]

  2、教学“体积单位”。

  师出示图,请生比一比谁的体积大?[说明:教师通过两个长方体体积大小的比较,学生发现不好比较,从而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入“体积单位”的教学]

  师:为了更准确的比较图中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们切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只要数一数,每个长方体包含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就能准确地比出它们的大小。

  请生数一数,告诉老师谁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数的方法)。

  师:像计量长度需要长度单位,计量面积需要面积单位,我们计量体积也需要有“体积单位”。为了更准确地计量出物体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像图中这样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请生读一读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出示自学要求,“v自学课文15页内容。

  v自学体积单位。用看一看(是什么形 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摸一摸(它有多大)、说一说(它的定义)、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可以用这个体积单位来计量)的方法,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和交流。”

  请生分小组自学“体积单位”,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上台汇报自学成果。[说明:教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开展讨论和交流,并让学生自我展示自学成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并且知道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各有多大?

  今后,我们在计量物体的体积时,就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用合适的体积单位

  3.教学“计量体积单位”的方法。

  师出示图。师:已知每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这个长方体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构成的?它含有多少个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请生说一说。

  师(小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学生操作:

  请你用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还能摆成其它形状吗?它们的体积又是多少?[说明:这里的操作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认识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二是可以通过摆小正方体看体积,为后面学习体积的计算做准备。]

  4.反馈

  ( 哪个是长度单位,哪个是面积单位,哪个是体积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课本中练一练的作业)

  [说明: 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强化对长度、面积、和体积计量单位的认识,更好地构建认知结构]

  (三):知识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师:学习了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棱长1立方分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立方米:棱长1立方米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体积单位》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现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材出示了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一个棱长标注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他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通过计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

  二、课标要求

  1、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并掌握高级体积单位与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体积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三、知识体系

  1、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与长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区别。

  3、高级体积单位语低级体积单位间的化和聚。

  四、核心内容与价值

  这部分内容教学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的。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内容是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于应用,学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单位的题作,能更好的运用不同的体积单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体积,能很好的区别于以前的面积和长度单位,能很好的运用进率计算不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学情分析

  1、从学生平时接触过得单位间的进率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脑中形成网络。在一个教学环节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机会,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2、在学生能很好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学习这一内容,能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的方法独立探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进行验证,,学生最终自己发现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3、本节内容学生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认知的障碍点是:不能区分开以前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在互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互化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转化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体积单位》教案7

  一、教学内容

  体积单位(教材43页,45页练一练1,2)

  二、教学目标

  1、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认识体积单位、建立表象

  四、教学难点

  感受体积单位的意义

  五、教学具准备

  剪刀、透明胶、米尺、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选单位填空:小明身高150教室的面积为40

  富民到昆明的距离是24

  游泳池水深2占地面积250

  这是以前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二)、教学实施

  老师:在实际生活中和工作中,有时只要凭感觉就能判断出谁大谁小,但有时也需要知道物体到底有多大,比如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多少?一个手机盒的体积是多少?一个游泳池的体积有多大等等,就要用到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板书:课题

  1、认识1立方厘米

  (1)出示1立方厘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交流,然后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一看:1立方厘米的体积比较小

  量一量:1立方厘米正方体棱长是1厘米

  说一说:棱长为一厘米正方体体积为1立方厘米

  想一想: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物体有多大

  做一做:橡皮泥做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拼一拼:2立方厘米、5立方厘米、10立方厘米

  举一举:生活中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厘米(如蚕豆﹑玻珠、手指末节等)

  2、认识1立方分米

  (1)出示1立方分米模型

  (2)分组观察、探究、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看(大小)量(长短)说(概念)想(有多大)做(正方体)拼(体积)

  举一举:柚子、菠萝等

  3、认识1立方米

  (1)学生分组探究

  根据以上的体积单位推测,什么样的体积是1立方米(板书)

  (2)四个同学围成1立方米空间,用米尺在墙角搭一搭

  (3)哪些物体体积约为1立方米?(电视箱子、太阳能水塔)

  (4)课外延伸

  你们知道一吨水的体积是多少?一吨水的体积就是1立方米,教师教育水资源有限,节约用水。

  4、互相讨论:这三个体积单位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都是正方体、棱长不同)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距离大小)(表面大小)(空间大小)

  6、练一练:P45第一题

  7、练一练:P45第二题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三)、头脑风暴

  10002=100×100×100 10000-0=10000(打两个成语)

  (四)、课堂作业

  1、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2)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2、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填在括号里。

  (1)一块巧克力的体积约是6()

  (2)一个成人鞋盒体积约是6()

  (3)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4)一载重汽车车厢体积约是8()

  (5)一把椅子高90()

  (6)一张单人床的面积约是2()

  3、连线

  学校主席台的体积24立方厘米

  书包的体积24立方米

  碳素墨水盒的体积24立方分米

  4、说说身边物体的体积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想一想,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体积单位》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练习十一第7--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更深入,能熟练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全班学生共做用手比划1cm3,1dm3,1m3的大小,并举例说明。

  2.填空

  1dm3=()cm3 1m3=()dm3

  1L=()mL 46.5m3=()dm3

  1350dm3=()m3 2145cm3=()dm3

  750mL=()L 76dm3=()L4?

  2L=()cm3 1m3=()cm3

  学生齐练,集体订正,订正时抽生说一说做4.2L=()cm3和1m3=()cm3的思考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练习

  1.练习十一第7题

  (1)题分析题意时,

  引导学生明确花盆的容积为512mL,就说明这个花盆里可装512mL的泥土,但问题中的单位却是dm3,即:512mL=()dm3

  (2)题方法同(1)题:816L=()mL

  2.练习十一第8题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抽生说一说读题后有什么收获(了解自己每天饮水量为1100mL),再把盛满1100mL水的瓶子拿给学生看一看(帮助学生产生感性上的认识),在读题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这个题有3个问题要解决),你准备怎么去做?(逐个解答)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3.思考题

  (1)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多少个?

  (2)组内交流你的数法。

  (3)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用学具摆一摆书上的几何体,数一数小正方体的个数,验证自己刚才数得对不对。

  (4)说一说: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

《体积单位》教案9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3、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

  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

  (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

  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第二课时

《体积单位》教案10

  设计说明

  体积单位的换算是在学生认识了体积单位,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进行教学的。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实际模型理解立方厘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自主猜测、主动探究。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想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再通过验证发现常用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转化、推算等方法。

  为了让学生明确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本节课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借以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类推的方法,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通过合作验证等活动得到结论,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小正方体木块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提出问题。

  (1)回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米、分米、厘米 10)

  (2)回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常用的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00)

  (3)提问:我们认识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设疑引入。

  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并提出问题——你能猜出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再现问题。

  大胆猜测一下,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学生猜测进率可能是1000)

  2.探究验证。

  师: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不是1000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下面请各小组合作探究“1分米3=1000厘米3”。

  (1)学生6人一组进行探究。

  (要求:①各组长拿出体积为1分米3的小正方体,各位同学拿出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②先讨论探究的方法,再共同找出答案)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操作验证——摆:我们发现1分米3=1000厘米3。我们把10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摆10排正好是一层,这一层小正方体的体积和就是100厘米3。摆这样的10层就得到一个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0个100厘米3,也就是1000厘米3。

  (学生汇报后,用课件展示摆的过程)

  ②操作验证——切:我们组的想法是把体积为1分米3的大正方体切成若干块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我们比了比,沿着大正方体的长、宽、高各可以切成10块,10×10×10=1000(块),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③推理验证——算:我们小组是算出来的。把体积为1分米3的正方体的棱长用厘米作单位,棱长就是10厘米,根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10×10×10=1000(厘米3),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④利用知识间的联系进行验证——想:1分米3=1升,1厘米3=1毫升,而1升=1000毫升,所以1分米3=1000厘米3。

  (3)教师小结:大家已经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想一想,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米3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全班交流,然后教师指名说一说推导过程。

  [板书:1米3=(1000)分米3]

  师:你能说一说,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小结: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3.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摆、切、算等方法验证了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共同验证了“常用的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这个猜想。

  (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1米3=1000分米3)

  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液体的体积单位:1升=1000毫升,1L=1dm3)

《体积单位》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求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伴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操作中进一步巩固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小盒,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一节我们对第四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

  二、复习

  1.师: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

  抽生回答。

  2.师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一定要求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1)做一个长方体(正方体)的油桶,需要多少材料,是求这个长方体(正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2)求做长方体排气管道,需要多少材料,是求长方体的几个面的面积和?

  3.师: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求长方体菜窖挖出多少土,是求这个长方体的什么?

  (2)挖出的这些土能垫多长、多宽、多高的领操台,是求这个领操台的什么?

  4.如果求火车的一节车厢能装多少吨煤,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动手实践

  (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准备好的6个同样的小盒子,设计一个包装盒。

  设计的.包装盒要美观、大方、实用。

  尽可能地节省材料。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用多少纸板。

  列式计算出你设计的包装盒的容积是多少。

  (2)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求图形的体积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

  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应用体积单位的进率、单位换算等知识来判断。

  3.练习四第4题,填上适当的体积单位。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适当的单位,进一步感受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

  4.练习四第5题:通过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体会虽然结果相同,但表面积和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可以结合实物指一指、说一说。

  5.练习四第7题:使学生理解两个图形所占的空间就是这两个图形的体积。

  6.练习四第8题:注意要把4厘米化为0.04米。

  答案: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作业设计:

  练习四第2、6、9、10题、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练 习 四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第8题 45×28×0.04=50.4(立方米)

  50.4÷1.5 = 33.6(车)

  考虑实际情况,需要34车。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调整板书内容)

《体积单位》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计量单位?它们相邻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有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质量单位间的进率、。

  3、思考回答:你觉得他的整理如何?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如何进行单位间的互化?

  4、猜想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探究立方分米与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1、指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究,

  ①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②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③1立方分米与1000立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课件提供

  ①教师提供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标上棱长1分米,一个标上棱长10厘米,供学生观察。

  ②让学生可以观察分析,从而为得出结论提供感官上的支持。

  3、交流学习结果,分组汇报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也可以看作是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1分米1分米1分米=1立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厘米=1000立方厘米

  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4、让学生在回顾一下思维的过程,再说说自己的理解。

  a、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b、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学生讨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111=1立方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也可以想成10厘米,体积101010=1000立方厘米,所以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教师课件演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每层有1010=100(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10层有10010=1000(个),所以是1000立方厘米。

  (二)独立探究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教师提问:立方米与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也是1000,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呢?

  教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教学方法同上观察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3、交流各自的思维过程

  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10分米10分米10分米=1000立方分米。

  所以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4、小结: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5、比较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三、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方法

  1、教学例1:3.8立方米是多少立方厘米?

  2400立方厘米是多少立方分米?

  (1)学生尝试练习,在书上完成。

  (2)交流方法: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对应的位数;低级单位的数 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小数点要向左移动对应的位数。

  2、完成47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业时。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请学生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八2题。5题

《体积单位》教案13

  一、设计与理论依据

  多年来,很多老师都反映《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课比较难上好,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大小等问题都不易理解。新课标指导出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体积的意义,会用体积单位度量一些常见的物体。”我的理解是: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实物,感知这些物体体积的大小。为此,将试图通过这节课的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多样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着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为学生了新的学习内容,也为教师

  了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了新的平台。现在恰逢龙岗区教研室举行教学基本功比赛,为了锻练自己和突破这类课题的瓶颈,我毅然决定用这一课参加比赛。

  二、教学背景分析

  由于这是一节比赛课,要充分了解赛场学生的实际情况比赛困难,所以本人只能根据现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为此本人设计这一节课时采用了《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做实验、摸抽屉、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深刻体会什么是物体的体积,然后通过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让学生真正领会体积单位的大小,再通过有趣的练习让学生

  进一步熟练掌握体积单位的含义及其应用。

  三、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内容:人教版P30-31体积和体积单位

  2、、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际,使学生感受什么是体积.2、通过操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不同。

  3、教学重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观念。

  4、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经历体积是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

  的表象的形成过程,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物体的体积。

  5、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具: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模型,实验用的量杯两个,石头两块,大盒子两个,足球一个。每组学生准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各一个,常见的物体各2个,每人一个学具盒。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体验体积的概念。

  1、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会说的同学小声跟着说。

  2、 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呢?我们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老师动手实验,把石子放入瓶中)。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3、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进空的课桌抽屉里摸一摸,感觉…….?将书包放入抽屉中,再用双手摸一摸,感觉……?

  4、 生活中像这样占有空间的物体还有哪些呢?

  5、 对了像这样的物体所占空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体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体积和体积单位(用纸条出示课题)

  6、 你会判断空间的大小吗?你会判断体积的大小吗?(出示课件)

  (二)探究常用的体积单位

  出示两个长方体盒子,提问:这两个盒子的`体积谁大?猜猜看。老师故意的往一个里面装大一点的方块,一个里面装大小不一的方块。学生说不行要一样大小的,要统一标准,对了,这就要请出裁判长:体积单位来帮忙了。(板书:体积单位)

  要想学好体积单位我们先来回想一下体积单位的两个老朋友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根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你能猜出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吗?对了,这是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课件出示下列思考题: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体积单位朋友研究一下它的大小。(用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

  学生自学后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探究

  1、我会发现:引导学生用以下的语言连起来说: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2、我会辨认,让学生把老师准备好三张体积单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闭上眼睛想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有多大。给学生准备好一些日常常见的物品,估计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先估计一些有数值的,再估算一些没有数值的。)

  3、我会联系。让学生比较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并懂得它们的联系。

  4、我会用。(用智夺五星的游戏把以下练习串起来)

  ①请你做个裁判长。

  (1)、一个1立方厘米的物体一定是正方体。( )

  (2)、一千克重的铁块和棉花的体积也一样大。( )

  (3)、小明口渴了一口气喝了2立方米的水。( )

  (4)、一张长方形的纸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有厚度,所以它也有体积。( )

  ②、用多么大的体积单位表示下面物体的体积比较适当?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8( )

  一台录音机的体积约20( )

  运货集装箱的体积约是40( )

  ③ 填上适当的单位

  B组、1、一间教室所占的空间约是190( )

  3、一大捆铁丝长24( )

  2、一个鸡蛋约重是50( )

  A组、1、数学课本长20( )。

  2、语文课本的占地面积约是300( )

  3、一个成年女性的体积约是( )

  ④ 通过对上的一组图片、数据的欣赏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体积单位的大小,同时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⑤ 用你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体拼成你喜欢的形体,并说说它的体积是多少?

  五、学习效果设计

  1、用笑脸进行:你的收获是什么,你的困惑是什么

  附:

  学习研究单

  我们组研究了(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立方米), 摸的感觉(很大、很小、中等),量的结果:棱长是1( )的正方体,体积是1( ),比后发现( ).我们找到了生活中的( )体积是1立方( )。

《体积单位》教案14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直观依赖性,而图形的外显性属性特征比较容易感知,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触摸、测量、类比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厘米3、1分米3、1米3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积累经验,有助于以后计算和估算物体的体积。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三个体积单位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学习方法的迁移。

  在认识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的新知教学中,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首先引导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举例子,认识并学习1厘米3。然后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认识1厘米3的方法在小组内自主活动,认识1分米3,最后认识1米3。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尝试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一个骰子、一粒花生、三根米尺、量杯、纸杯、酒瓶、饮料瓶

  学生准备 若干个1厘米3和1分米3的正方体模型、收集的几种瓶子、针筒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体积单位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我们以前学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回答,师板书)

  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将一块小橡皮擦、一瓶墨水、一个粉笔盒放在讲台上。

  师:请按体积的大小将它们排列起来。

  (生汇报)

  2.引入新课。

  师:物体有大有小,如果要测量它们的体积,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像计量长度有长度单位,计量面积有面积单位,计量体积就需要有体积单位。(板书:课题体积单位)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然后引出体积单位,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区别,同时让学生明确统一体积单位的重要性。

  ⊙操作感知,获取新知

  1.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厘米3。

  ①出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棱长,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厘米3。

  ②得出结论: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记作1厘米3(cm3)。

  ③摸一摸: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1厘米3的大小。

  做一做:用橡皮泥切出一个1厘米3的正方体。

  看一看:小组内拼一拼2厘米3、4厘米3,感受一下有多大。

  ④举例: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反馈:一个骰子、一粒花生等物体的体积接近1厘米3)

  (2)认识1分米3。

  师: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举例子等方法认识了1厘米3,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1分米3呢?

  ①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明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分米3。

  ②用硬纸板做一个1分米3的正方体盒子,摸一摸,感受一下1分米3的大小。

  ③举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分米3?

《体积单位》教案15

  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投影仪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教学重点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知识。

  二、探索研究

  1.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加深理解:

  (1)你知道什么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较小?

  (3)做第30页的做一做。

  2.教学体积单位。

  (1)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1立方米、1立方分数、1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

  1立方厘米:①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并量出它的棱长。②看看我们身边的什么的体积大约1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出示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分米。

  1立方米:出示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让同学们上来看一下1立方米的体积的大小。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1立方米?

  (3)建立表象,感知大小

  投影显示第36页的第2题,让学生口答。

  3.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投影显示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说。

  三、课堂实践

  1、做练习七的第1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体先摆后说。

  2、做练习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体积单位》教案】相关文章: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02-04

体积单位教案02-28

《体积与容积》教案03-08

圆柱的体积教案11-18

圆锥的体积教案02-13

《圆锥的体积》教案03-18

《圆柱的体积》教案01-02

体积与容积优秀教案03-01

圆锥的体积教案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