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3-03-08 11:10:2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总复习》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

  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三、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根据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选择正确的算式。

  学校九月份办公费开支是1200元。

  (1)十月份办工费用是九月份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2)是十月份办公费用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3)九月份比十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4)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开支80%元?

  (5)九月份比十月份节约开支,十月份多少元?

  (6)十月份比九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要求学生选择算式后说明选择的理由。)

  2、提问: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一样吗?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3、小结: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一样的,都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解答时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是量,单位“1”的量是已知数,还是未知数,再确定解题方法。

  4、练习。

  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了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

  (1)两天共看了如指掌50页,全书共有多少?

  (2)还剩下140页未看,全书共有多少?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0页,全书共多少?

  (5)940未看的比已看的多60页,全书共多少页?

  (6)第二天看了9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练习后比较这5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为什么列式又不同?

  四、 作业

  1、119页6、7题。

  2、124页13---15题。

《总复习》教案2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

  (1)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

  (1)要注意进位问题;

  (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

  (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

  (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

  (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复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乘、除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总复习》教案3

  一、代数初步知识.

  教学指导

  本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掌握这一阶段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及知识规律,对于全面复习和巩固知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三课时

  数的整除;

  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

  练习十六第7~12题。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2.思考

  :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练习:

  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

  4325+379 47.5-7.65 18.4×75

  84× 587.1÷0.57 ÷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三、随堂练习.

  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43×0.78=0.43×7.8=

  33.54÷0.78=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五、板书设计

《总复习》教案4

  教学内容:

  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每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量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

  (1)上半月完成了月计划产量的58%。

  (2)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大20%。

  (3)经检验,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9.8%。

  2画出线段图。

  一 本书已看了80页,还剩全书的40%没有看。

  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数能用百分数表示的化成百分数,哪些不能用百数表示,为什么?

  (1) 一块花布长 米。

  (2)另一块红布长0.6米。

  (3)花布长度是红布长度的 倍。

  (4)红布长度是花布的 。

  二、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1、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列出算式。

  一本书,已看了25页,还有20页没有看。求______百分之几?

  可以做下列补充:

  (1)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百分之几?

  (2)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百分之几?

  (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几?

  (4)未看的页数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几?

  (5)已看的面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6)未看的页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2、提问:

  这几道题都是哪一种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哪一种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与这种应用题又有什么不同?

  3、小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时都要抓住问题部分,弄清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用比较量÷标准量。但是,这两种应用题结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样,求几分之几的用分数表示,求百分之几的用百分数表示。

  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学生解答后提问: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是哪一种应用题。)

  5、 小结:求百分率应用题实际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但是求百分率应用题在书写格式上有它的特点即在列式的后面添上“×100%”。

《总复习》教案5

  1教学目标评论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的组成。

  2、进一步巩固数位的概念和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习,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评论

  1、六、七岁的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数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是缺乏在生活中的运用。因此让他们更加巩固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很有必要。

  2、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以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难点: 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评论

  一、导入:跳跳虎悄悄地告诉我一个秘密,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智慧岛上,藏有一个智慧宝箱,听说打开宝箱的人就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今天跳跳虎想带着大家一起寻找宝箱,你们愿意吗?但是智慧岛上机关重重,让我们一起闯关吧!

  二、练习

  1.第一关:填一填

  我们来到游乐场,闯入第一关填一填,在做题之前,你想提示大家注意什么问题?

  请大家拿出题单,动手填一填。汇报:谁上来填第一组,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表扬(你很有条理)和他结果填的不一样请举手

  第4组:2个+15。表扬:你很会思考,满十进一,方法用的很好。

  2.按规律填一填:

  刚才我们顺利的`闯过第一关,要进第二关,必须要来乘坐刺激的过山车,要想让过山车开动,我们必须按规律把这些数填完整,在填数之前,你们要先判断什么?顺数还是倒数,几个几个数。请大家动手填一填。

  汇报:和它们填的不一样的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语言准确)

  过山车已顺利开启,你们做的好进入第二关准备了吗?

  3.送小鸟回家

  我们进入爱心城堡,这里有一群迷路的小鸟,我们只有把这些小鸟按要求送回各自的家,才能顺利过关。

  汇报: 小鸟给大家爱心竖起大拇指。

  4.第三关:比一比

  离开爱心城堡,我们来到池塘边进入第三关:比一比。

  青蛙兄弟俩正在捉虫子。小青蛙说:我捉的虫子比38条多一些,大青蛙说我比小青蛙多的多,但比90条少些。小朋友,你们能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吗?

  动手画一画,和上面小朋友画得不一样的小朋友请举手。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第四关:拨一拨:

  小朋友对100以内的数大小比较掌握得非常好,所以我们才顺利的进入第四关:拨一拨

  看:这一关的题目是,在计数器上拨4个珠子,可以表示什么数?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像这样只用4个珠子,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组成13。谁上来拨一拨?还有其他答案吗?

  小结:不同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6、想一想 试一试?

  用三张卡片中的两张组成两位数,2 5 8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7.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闯关成功,我们一起打开宝箱吧!

  你们每一队派1个代表上来,领取你们的神奇力量吧!

  三、小结:

  你们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总复习》教案6

  一、学习目标

  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知识梳理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达方式等。

  1.表现手法

  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描写类: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

  其他: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反衬)

  2.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用典顶真等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前预习

  (一)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

  4.杨柳岸晓风残月。(借景抒情)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互文)

  6.樯橹灰飞烟灭。   ( 借代  )

  7.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白描   )

  (二)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代,对比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代,设问

  3.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夸张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关对偶拟人

  5.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

  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问

  7.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拟人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含蓄有味。(借景抒情)

  2.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典故)

  四、考点剖析

  《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

  (一)试题类型(常见的有判断手法型、评析手法型、比较异同型)

  1.判断手法型

  20xx年全国卷一)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其中“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归纳答此类题的步骤:

  (1)呈现表达技巧的名称;

  (2)解说表达技巧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

  2.评析手法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

  (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归纳答题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③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

  3.比较异同型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案: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温馨提醒:

  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

  归纳总结:

  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

  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

  五、巩固练习:

  1.(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答: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总复习》教案7

  课题数的运算(二)第 1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顺序,整理运算定律和一结规律,能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2 经历概括、计算、比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定律和性质,并能根据题目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使计算简便。

  教学重难点运用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设计意图教 学 过 程

  通过复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掌握,为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巩固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认真学习的态度。一、运算顺序(教材第76页例6)。

  1、说一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算一算:(710-18×4)÷2=

  2、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一样吗?

  3、算一算: ×[ -( - )]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外面的.

  4、组内交流算法:

  (1)( - )÷( ×42 ) (2) ÷[( + )× ]

  5、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

  二、运算定律(教材第77页例7)。

  1、根据表格,填一填。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2、算一算,学生说说简算过程及应用的运算定律。

  ①2.5×12.5×4×8

  =(2.5×4)×(12.5×8)……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10×100

  =1000

  ③(21- )× ④5.03-2.14-1.86

  3、完成教材第77页例7下面“做一做”。

  三、出示例8估算的应用

  1、学生交流、讨论。

  2、完成例8下面“做一做”。

  四、巩固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7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

  课 后

  小 记

《总复习》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平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总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表内乘除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复习所学过的内容。。

  3、通过独立完成练习小组交流思考等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整理的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熟练利用表内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口答。

  6 X9= 8×8= 72÷9= 36÷6= 28+4=

  18-9= 18÷3= 7 X4= 17+43= 20÷5=

  10÷7= 58-28=8×1= 9×3= 6 X0=

  40÷8=44+55=4×3= 5×6= 14÷2=

  2.同学们,通过“回顾整理”我们复习了“乘除法等知识”,知道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从譬中发现了一些规律。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导人: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我们所学过的内容。

  二、课堂练习

  1.同桌之间互背乘法1:3诀。

  2.分组练习。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混合运算(一名学生出题,其他学生计算,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成综合练习。

  (1)让学生完成综合练习的第1题。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进行列式计算。

  (2)出示第2题。

  引导学生理清题意,互相说说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再进行填数。

  (3)出示第3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4)出示第4题。

  这是一道口算题练习,让学生快速作答该题,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

  (5)出示第5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互相说说,再列式计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1)每8个放一个盘子,需要准备( )个盘子。

  (2)老师有15枝鲜花,每3朵扎成1束,可以扎( )束。

  (3)老师有15枝鲜花,平均扎成5束,每束( )朵。

  (4)小陈要折21个纸鹤,每天折7个,折( )天就折完。

  (5)小陈要折21个纸鹤,要3天折完,平均每天折( )个。

  2. 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15○5=3 3○3=9 24○6=4 16○4=4 5○5=10 18○6=12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总复习》教案10

  教学内容:

  复习圆和轴对称图形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弄清概念,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解答问题。

  复习步骤:

  一、基本练习

  口答:

  1、分别说出从1――9的值。

  2、求1的平方――15的平方分别等于多少?

  二、概念

  1、圆、圆心、半径、直径。

  2、圆周率、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环形。

  三、弧、圆心角、扇形。

  熟记:

  (1)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

  (2)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打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打对称轴。

  (3)圆的画法。

  (4)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四、公式

  1、求圆的半径r

  (1)已知直径d,求半径r

  (2)已知周长C,求半径r

  2、求圆的直径d

  (1)已知半径r,求直径d

  (2)已知周长C,求直径d

  3、求圆的周长。

  (1)已知半径r,求周长C

  (2)已知直径d,求周长C

  4、求圆的面积。

  (1)已知半径r,求圆面积S

  (2)已知直径d,求圆面积S

  (3)已知周长C,求圆面积S

  5、求环形的面积

  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五、作业:

  课本第120页9、10题。

  课本第123页11――12题。

《总复习》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98-99总复习第5、6、7题,102-103练习第十八第3、4、5、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具的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富有思考的习题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最初步的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总复习第5题的口算卡片、第7题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纸一张。

  教学步骤:

  一、复习口算:

  1、师拿出装有口算卡片的纸盒,随意指名上台口答。

  2、出示练习十八第3题。

  (1)13连续减2:13、11...

  (2)15连续减3:3、15...

  生读题并解题。

  3、指名学生上台汇报结果。

  4、出示练习十八第4题、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代表上台汇报。

  二、复习加、减混合计算

  1、出示43+20-7=62-9+11=

  生上台计算并说出运算顺序。

  2、出示总复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复习用数学解决问题。

  1、多媒体课件演示总复习第7题。

  学生观察思考。

  2、师:“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概括图意。

  3、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分组计论提出数学问题并一一列在纸上。

  4、请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讨论结果。

  小组汇报交流。

  5、多媒体出示题目(1)蝴蝶和蜻蜓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蜓有多少只?

  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6、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算?”

  生--用减法计算。

  7、师:“为什么用减法算?”

  生:因为要求蜻蜓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8、出示题目(2)有蝴蝶8只,蜻蜓16只,蜻蜓比蝴蝶多几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算?

  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

  生:蝴蝶比蜻蜓少几只?

  师:为什么也用减法算?

  9、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解答。

  10、出示练习十八第6题。、

  学生读题并解答。

  11、出示练习十八第7题。

  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加减法的意义,同学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能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表现得真不错。

  五、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复习

  (1)13连续减2:13、11。

  (2)15连续减3:3、15。

  43+20-7=62-9+11=

《总复习》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一)(p12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比较熟地进行

  计算。

  2、进一步掌握连除、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教学重点:复习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比较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混合运算及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要复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复习,要使同学们更好地熟练地进行解答。

  二、复习运算顺序

  1、提问:有哪几种计算?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2、请学生归纳:(运算顺序及小括号)

  3、练习复习(一)第2、3、4题。

  (1)各自独立完成。

  (2)校对,讲评2、3题,校对后讲评第4题。

  三、复习应用题。

  1、各自分析,解答第5、6题。

  2、完成后,说说分析思路解题步骤。

  3、引导归纳: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四、小结:(混合运算顺序,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二)(p12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所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解答。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分析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熟练地解答。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练习第8、9题题组练习。(观察比较得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强调解题时认真审题)。

  2、练习10、11、12题,独立完成,逐题讲出思考过程,讲评。

  3、练习第13题,明确题意,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答。

  4、第14题是移多补少的逆向应用题。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

  5、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应注意什么?

  6、作业《作业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三)(p127)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并能比较熟地进行解答。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渗透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训练,投影仪显示下列题目

  1、根据下面问题联想条件,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两个鸡场一共养鸡多少只?②两个鸡场养鸡的只数相差多少?

  ③平均每个鸡棚里养成鸡多少只?

  ①第二养鸡场要给第一养鸡场多少只鸡,两个鸡场的鸡同样多?

  2、根据下列条件提出问题,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①有桔子2500千克,苹果是桔子的3倍。

  ②有苹果7500千克是桔子的3倍,桔子有多少千克?

  三、重点训练:围绕上面第1题联系第15题训练。

  四、独立完成其余几题。

  五、引导完成思考题

  六、作业《作业本》

《总复习》教案13

  应用题专项练习。

  1、杨教授要领会稿费4300元,根据有关规定,超过800元的应按收入的5%交个人所得税,他应交税多少元?

  2、京华超市有草鱼180千克,卖出它的后,剩下的草鱼重量相当于虾的90%,超市中有虾多少千克?

  3、A、B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已行了 ,再行多少千米正好到达B地?(4分)

  4、某饮料厂六月份生产饮料180箱,比原计划超产30箱,超产百分之几?

  6、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后,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不变的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剪开的圆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分)

  7、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甲比乙早小时到达A、B两地的中点,当乙车到达中点时、甲车又继续向前行驶了25千米到达C点,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一座桥实际造价2100万元,比原计划多用了 ,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9、扬桥村要挖一条48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60%,第二天挖了 ,两天共挖了多少米?

  10、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4,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 ,这堆煤有多少吨?

  11、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如果从外地调入5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一车间的人数是二车间的 ,二车间原来有多少人?

  12、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先写出切合题意的关系式,再列方程,不用解答)

  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列方程,不用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一箱香皂,卖去24块,正好是全箱的 。这箱香皂有多少块?

  线段图:

  只列综合算式,不用计算:

  14、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然后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总复习》教案14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基本方法,能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解答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写出等量关系式

  (1)二月份生产的洗衣机比十一月份的2.5倍少1500台。

  (2)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8千米,2.5小时相遇。

  2、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

  (1)一个数与7.6的和的2倍是24.8。求这个数。

  (2)一个数除1.6等于2300减去2.8乘以450的积,求这个数。

  一、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辆汽车装运大米和面粉。大米装了X袋,每袋重90千克,面粉装了52袋,每袋重25千克,共运大米和面粉4吨。

  (2)百货公司进一批羊毛衫,进货价X元,出售价是进价的1.2倍,每件得毛利36元。

  二、复习指导。

  1、红星机械厂用9千克钢材制造一种机器,每台用钢材52千克,制造80台后,改进工艺,每台只用刚才45千克。余下的`刚才还可以制造这样的机器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

  (1)学生独立解答。

  (2)交流反馈。

  A、算术方法。

  (9-52×80)÷45

  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B、列方程解答。

  52×80+45X=9

  请说出相应的另几个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

  (3)比较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什么不同?

  2、按照解方程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1)四、五年级同学工植树187棵,五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是四年级的1.2倍。四、五年级同学各植树多少棵?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175.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驶52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汽车的1.25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引导

  今天复习了什么内容?说说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

  三、独立作业。

  复习五的其余题目

  四、布置作业

  作业本[81]

《总复习》教案15

  课 题:

  相似形(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 知识要点:

  1、相似形、成比例线段、黄金分割

  相似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特例:全等形。

  相似形的识别: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长度的比相等,即(或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将一条线段分割成大小两条线段,若小段与大段的长度之比等于大段与全长之比,则可得出这一比值等于0·618...。这种分割称为黄金分割,点P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较长线段叫做较短线段与全线段的比例中项。

  例1:(1)放大镜下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相似吗?

  (2)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3)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相似形的例子吗/

  例2:判断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是否成比例:

  (1)2厘米,3厘米,4厘米,1厘米

  (2)1·5厘米,2·5厘米,4·5厘米,6·5厘米

  (3)1·1厘米,2·2厘米,3·3厘米,4·4厘米

  (4)1厘米, 2厘米,2厘米,4厘米。

  例3:某人下身长90厘米,上身长70厘米,要使整个人看上去成黄金分割,需穿多高的高跟鞋?

  例4: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

  矩形都相似吗?

  正方形都相似吗?

  2、相似形三角形的判断:

  a两角对应相等

  b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c三边对应成比例

  3、相似形三角形的性质:

  a对应角相等

  b对应边成比例

  c对应线段之比等于相似比

  d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

【《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总复习计划02-26

语文总复习教学反思02-17

语文期末总复习计划03-19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11-08

初三数学总复习计划04-09

初三语文总复习计划07-02

语文总复习计划(精选5篇)05-13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02-23

小学毕业班总复习计划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