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案

时间:2023-03-12 09:23:4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条形统计图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条形统计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表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知道在统计图中,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过程与方法: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表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知道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生日歌)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师生交流)那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比如这个月(10月)有多少人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来数一下举手)

  师:我们班本月过生日的人都有谁呢?(师生交流)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分别记录下来,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类的方法对小朋友的生日做统计的。

  前情复习,引入课题

  师:像这样同一个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月份到底有多少人过生日了,那我们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好朋友来记录呢?(统计表)

  出示记录表

  信息收集与整理

  信息反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字比较)

  师:从这张完整的统计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数一一对应起来,但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才能得出过生日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结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观察这张图,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个格子大小一致,横轴上表示月份,纵轴上表示人数)

  师:下面看老师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1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的?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课件演示)

  问题1:对准横轴的哪一位置开始画的?

  问题2:画了几格?对准纵轴上的哪一个数?

  师:那现在你知道在这幅统计图中1格表示几呢?(1格表示1)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1格表示1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问题1:几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问题2:11月过生日的人数比10月的人数多几人?

  小结

  师:今天学的统计图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补充课题)

  巩固知识,拓展练习

  师:小胖和小丁丁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他们分别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胖的条形统计图

  小胖统计的是什么?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格表示几人?

  问题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问题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人数多几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统计图。

  师:小丁丁统计的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喜欢蛋筒的有几人呢?(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请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预定下次冷饮的数量呢?

  五、精彩小结,展示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统计表(本班最爱吃的水果的统计表)

  同桌讨论,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作品展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板书:(条形)统计图

  标题

  横轴条形统计图:直条长度数量的多少

  纵轴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条形统计图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提高学生看统计图和分析统计图的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3.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成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难点:经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条形统计图

  1.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几幅。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幅图分别出示)。

  2.提问: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纵轴每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多少?

  3.小结:看来在绘制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设计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4.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2【导入】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李明

  141

  35

  王鹏

  138

  33

  张明

  139

  32

  高洁

  143

  40

  田凡

  142

  36

  2.用什么方式能更清楚直观地看出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情况?

  活动3【讲授】出现矛盾,学习新知

  1、猜想:

  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应该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厘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50厘米)

  板书:每格表示

  2、验证: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纵轴上标出每格表示的数量,再画出条形统计图。

  3、分析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分析

  (1)每格表示单位量为10、20……情况?

  这种方法画图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把每个格平均分太麻烦)

  我们用电脑帮忙,看看用这些方法画出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按学生想法做好的统计图。分别是每格10、20、30、50厘米)

  因为同学们身高都比较接近,所以当我们选择每格表示单位量大时,条形的差距就不明显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位量大 差距不明显

  (2)每格表示单位量1、2、5……情况

  我们再看看1厘米、2厘米、5厘米的情况,选择这些数量的同学画出的统计图是什么样的?

  老师帮你们完成了这样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

  因为同学们的身高数量都比较大,所以选择每格表示的单位量小时,条形就会很长。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位量小 条形太长

  4、思考:

  有什么好方法既能清楚表示同学们身高间的差距,又不需要画这么长的条形?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下面很长的部分都是相等的,只观察上面的部分就能比较出身高的差距了,这些相等的部分可以不可以省略呢?

  (1)出示准备好的已经折叠一部分的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折叠部分:老师把统计图怎样了?为什么折叠起来?折了多少厘米?上面的部分每格表示多少厘米?

  板书: 137厘米 1厘米

  (2)折叠的部分在统计图中怎样表示呢?

  (折叠的部分从侧面看就是一条折线,所以条形统计图的第一个格就用折线来表示省略的长度。)

  我们把这个格叫做统计图的“起始格”。板书:起始格

  这个格表示多少厘米?为什么用折线表示?其他格表示多少厘米?板书:其他格

  (3)完善统计图

  5、对比:

  今天我们使用的统计图和以前使用的有什么区别?

  板书: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单位量不同

  要根据数量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图中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活动4【练习】应用新知,尝试画统计图

  1、制作体重统计图

  (1)现在我们观察几个同学的体重在什么范围内?最轻的体重和最重的体重之间相差多少?

  (2)根据这样的特点,你能用今天学习的这种统计图来表示五位男同学的体重情况吗?起始格表示多少千克?

  其他格表示多少千克?(如果每格表示1千克,格数不够,所以上面每格表示2千克)(课件出示数据)

  学生应用白板画图工具补充完成体重统计图。

  2、分析数据

  (1)观察身高和体重统计图,能观察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2)我们发现同学们身高和体重有些差异,我们国家公布了10岁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值,为了能清楚直接地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在统计图上用虚线,表示标准身高和体重,请你对比观察,有什么发现?你想对哪些同学提出建议?

  3、对比归纳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应用这样的统计图?

  活动5【测试】巩固应用

  我们了解了同学们的身体情况,我还知道他们都喜欢游泳,这是他们的游泳成绩,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1、学生边填空,边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这幅图起始格表示多少?其他格表示多少?

  3、思考:观察统计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他们之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

  (六)拓展总结

  1、出示其他内容的条形统计图。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同学们在今天这节课中,经历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都能积极大胆地克服困难,学到跟多的本领。

条形统计图教案3

  一、导入:

  1.[课件显示图片],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

  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观念变了,过节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将来迎来6年的新春佳节,你们准备怎样过好6年的春节呢?

  指名学生回答。(5~6个)

  2.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大致作了一下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课件显示]

  请两个同学统计一下人数。(每个同学选择一种)

  [操作课件,师按统计结果填好人数]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了这张统计表,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二、新授

  (一)绘制方块图

  1.如果老师准备用这样一个方块表示5人,你能把表中的数据用

  这样的方块表示出来吗?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请各小组组长打开①号信封,信封里的每个方块纸张表示5人,小

  组合作在职操作纸上把方块摆一摆,如果遇到问题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决?

  2.交流。

  (二)绘制条形统计图

  1.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看几个图。[课件展示一组统计图]

  观察最后一幅图,比较看统计图和看统计表我们获得的信息的质量有什么不同?

  [定格最后一幅]类似这样的统计图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指

  名回答]

  说明:这样的统计图叫(板)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读题。

  2.学习画法:

  指方块图:

  ①我们将这样的方块直接画成直条,就形成了条形统计图。

  [课件]如果将这样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5人,表示x人的.就应该是这么高,按序把四种情况说完。添上横、纵轴,这就是条形统计图了。

  ②从这张统计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怎样看出来的?[多指名几位学生说说]

  ③学画法:

  a、a、那么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请各小组组长打开②号信封,自学自学材料,了解它的一般画法。

  b、教师展示画法:指名一生读步骤,师同步骤操作。(电脑显示)

  c、详细讲解第一个直条的画法说明可涂颜色,也可打上斜线。(用阴影表示)

  c、学生完成后第三个直条,教师巡视,画完后小组交流。

  e、说明:最后根据统计图所反映的内容,简明地写上统计图的标题以及制图日期

  d、提几个问题:(1)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_____人。

  (2)______的人数最多,是____人,_____的人数最少,是_____人。

  三、练习

  1.P81.1

  2.P80练一练

  四、应用:

  周校长喜欢登山,近几个利用暑假的时间游览了的五岳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把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的数据带了回来,成了统计表,想请我班的同学完成条形统计局,先画泰山的直条。(其余几山记学主选择)

  五、: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将全班同学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喜爱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整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调查的?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 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1:我是用的单式的统计表和单式的条形统计图。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懂得学以致用!

  3、 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第五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性别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女生

  师:(指课件)除了用统计表来描述这些数据,还有没有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横轴),再画(纵轴),接着画出直条标明数据,还要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的练习卡,拿好了,听清要求:同桌合作分工完成,看谁画得又快又对。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4、评一评

  生上台展示作品。

  (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上下放)

  师:好,先停下手中的笔(停顿片刻,环视教室),我们先来看看这组同学画的统计图。这是一张男生人数的统计图(师指着标题),谁来评价一下画得怎样?好在哪?

  生:每个年级的间隔相等;每个直条的宽度相同;有标明数据;还有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你对他的评价满意吗?

  师:点评得很到位,真像个小老师。再来看看另一个同学画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怎样? 师:嗯,很完整。

  师:老师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四年级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还可以怎么看。

  生:直条上的数据。直条的长短。

  师:哦,先看看上面男生的数据,再看看下面女生的数据。

  先看看上面男生的直条,再看看下面女生的`直条。

  师:三年级呢?五年级呢?六年级呢?

  二、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老师发现要比较一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都是先看看上面的男生人数,再看看下面的女生的人数。总是这样上看看下看看,你觉得怎样。

  生:很麻烦。

  师:嗯,老师也有同感。谁能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

  生:可以将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

  师:也就是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画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吗?(投影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个方法怎样?

  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赞同你们组的画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起来更方便。 生回答。

  师:怎样的统计图可以合并在一起?

  看来表达起来有点困难,老师给你们提个醒,(回到课件)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横轴都是表示年级,纵轴都是表示人数。

  师:所以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现出来。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师:那刚才比较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多少时,不方便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男女生的直条隔得有点远。

  师:是啊,所以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把两个直条并列画在一起。

  师:怎么知道哪个直条表示男生,哪个直条表示女生?

  生:用颜色区分。

  师:哦,用颜色区分?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绿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

  生:用不同的条纹区分。(阴影和空白)

  师: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什么,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为了更清楚地区分,我们可以用图例表示,通常在把图例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和文字加以说明。

  师:像这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进行统计而制作成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写明名称,注明图例,间隔相等,宽度相同,直条并列,表明数据。) 师:现在你们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了吗?请大家动笔继续完善刚才的统计图,把它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展示3幅作品)

  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老师也请电脑小博士绘制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相同点: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 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明图例。

  师:是啊,当我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板书:形象直观 便于比较)这正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口答) 问题:

  1、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2、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3、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就让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制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哪年城填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某超级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 、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种饮料的厂长,看到这张统计图,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3、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根据上表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梳理知识,感悟作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从收集、整理数据,再到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最后到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直观形象 便于比较

条形统计图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

  (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

  (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

  (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

  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有“平均”这个词。(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

  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

  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生: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

  生:怎样计算平均数?

  生: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

  ……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讲授:

  (一)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

  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课件出示相关情景和统计表,学生读题。

  师:你看到什么信息?

  生:我知道了这个小队有四位同学。

  生:我知道了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12个、小亮11个、小明15个。

  生: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什么是平均?

  生:平均就是指每个人一样多。

  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生:可以通过画图表来解决,每个人先都画出11个,然后将剩下的8个平均分下去,每人就是13个了。

  生:把他们每个瓶子用一个圆圈表示,再进行移动,使每个人的瓶子一样多为止。

  生:可以把所有的瓶子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

  2、方法总结

  师: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简单统计图,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吗?

  生:他们不一样多。

  师: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通过移动瓶子来解决。

  师:怎样移动?

  生: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最后每个人都是一样多。同时利用书本等器材进行简单操作,并交流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想一想:你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瓶子移给小兰?

  生:小红的多,小兰的少。

  师:他是把多的移给少的,这样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就怎么样了?

  生:同样多。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法”。

  (板书“移多补少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请说一说。

  生:有,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决。

  师:怎么算呢?

  生:先算他们的总数再除以4。

  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并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吗?

  生:(14+12+11+15)÷4=52÷4=13(个)

  师:指着算式(14+12+11+15)÷4,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先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总数加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或我是先算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再算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瓶子。

  师:听懂了吗?谁和他的`方法一样?再给大家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会用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结果是多少,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52表示什么?

  生:4个人收集瓶子的总数。

  师:是呀,是把小红他们4人收集瓶子的总数量先求出来,是52个。(教师板书“总数量”)

  师:为什么要再除以4?

  生:把总数平均分给4个人,就是求出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

  生:平均分成4份,4表示总份数。

  师:4就是总份数,除以4表示平均分成4份,这13个就是他们每个人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师:那么用式子怎么表示呢?

  生: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师:真不错,大家鼓励一下,向他学习。师小结: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都得到了平均数是13个。板书:平均数的求法:(1)移多补少。(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利用活动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兴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动手算一算,发现求平均数的方法,经历数学概念、方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求平均数的两种不同方法。]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1题。理解怎样使每个花瓶里的花相等是求平均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小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法”和平均分的方法算出平均数是多少。

  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二第2-3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条形统计图教案6

  一、统计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4、讨论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2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教案

  课题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三、巩固新知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条形统计图教案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推测。

  2、在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推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周末你们喜欢干什么呀?好的。看来大家的周末生活非常丰富,老师事先进行了小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情况吧。

  二、探究学习,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1、收集整理数据,唤醒已有学习经验。

  师:你知道我们班同学喜欢做的事分别有几人?我们可以进行统计,请大家拿出学习单,把统计的过程详细记录下来。现在开始。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统计。老师也选取几张有代表性的学习单,我们看一下,这是谁统计的跟大家汇报一下。展示学生作品:1、画正字表示,2、用数字表示(以前学过的统计表),3、象形图表示(同意的举手)

  师:这位同学用的是象形图的方法,请你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师:谁用的是这种方法,你们的想法和他一样吗。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挺有创意的,想法比较一下这两幅,你更喜欢哪一幅?同学们,老师把大家的想法整理了一下,做了这样一幅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横着的这条线叫做横轴,横轴上的格子表示活动种类,竖着的这条线叫纵轴,纵轴上的数据表示人数。统计图中一个格子表示一个人。

  理解图中信息,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它最高也就是表示的数量最多,还有什么发现?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善于观察,关注的图中的每个细节,那刚才那位同学画的统计表不也能表示出谁最多、谁最少、谁一样多吗?

  师:你说的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什么意思啊?是不用比,直接就能看出来,就是说条形统计图是直观的,便于我们比较出谁最多、谁最少、谁一样多,(板书直观,便于比较),那这种情况这个象形图也能做到呀?怎么看的?到前面讲给大家听一听。师:他说的方法,谁听懂了,那咱们得考考他们,看他们是不是真明白了。我来问一问。

  师:看来,根据条形统计图,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出每个直条表示的数量是多少,(板书数量的多少)。同学们刚才通过交流,我们不但发现了条形统计图的这些特点,还从图中得到一些数据信息,能结合这些数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3、经历统计过程,渗透数据分析观念。

  师:这只是我们一个班级的情况,那二班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师:和我们统计的数据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你们赞成他们的想法吗,也就是说,虽然调查的种类相同,但由于调查的人群不同,所以各个班级出现的统计数据也就不同,那么,在这些不同的数据中能看出四年级同学们最喜欢干什么?到底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我们把两个班的统计数据汇总一下。以我们班为基础,把二班的统计数据叠加到上面。

  师:出现什么情况啊?是怎么办?

  师:她说的这个办法,你们觉得怎么样?真善于思考,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办法,有了这样的方法,条形统计图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他不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一个单位,还可以根据数据的大小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

  师:老师也按照这样的方法汇总了两个班的情况,

  师:这里的一个格子代表几个人?四年级的同学最喜欢哪项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不仅能发现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还能够挖掘统计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太了不起了,根据这样的信息,你们能推测一下我们全校同学最喜欢的活动吗。同学们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做出了有根据的推测,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三、巩固练习,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师:不过不管喜欢什么活动。充分的休息都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老师想了解我们同学的睡眠情况。现在进行一个现场调查,首先想一想你的睡眠时间属于图中的哪个时间段,在表格的下面画上√记录下来。(100页)

  师:老师,请三位同学来统计,采用起立的方式,你是记录员,你们两个是调查员,负责请同学们起立,然后请他们坐下,你们三个参与统计的时候要举手,你们两个都要清点人数,核对好请他记录。

  师:下面的同学,同桌之前看到刚才记录,相互监督,每人只能取得一次,不重复,不遗漏,是统计过程中应有的严谨态度,好,现在开始。

  学生统计调查,验证人数后记录。

  师:能把这个统计结果用条形统计图绘制出来吗?赶快动手画一画吧,看看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请画得比较快的同学生介绍经验。

  师:结合统计表上的数据,你画对了吗?医生专家建议小学生睡眠时间应该不少于十小时,对照自己的睡眠情况有什么想对自己说?

  师:对于睡眠不足的,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睡眠时间少于八小时的同学,你们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这位同学说的真好,有了他们的建议,我们就能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了,这样既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又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看来统计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啊。

  师:那你知道人在什么年龄阶段,睡眠时间最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睡眠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统计被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为我们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极大的方便服务和规范我的生活。以后我们将认识更多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案8

  一、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年制作方法,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谁知道它有哪些优点?

  2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基本练习

  1、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

  出示统计图,提问: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指点。

  教师追问:你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出示两个讨论题:

  A你觉得哪种果汁饮料更好喝?

  B你觉得这家超市的经理在下个月会多进哪一种果汁饮料?。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女生更喜欢什么玩具?

  你觉得男生更喜欢什么玩具?

  什么玩具男女生都比较喜欢?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三 综合提高

  1、引入。

  谈话: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下吗?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喜欢的兴趣活动,各组汇报本组同学各项选择情况,其余组记录。)

  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写作绘画电脑数奥唱歌

  男

  女

  完成统计表后,展示学生作业,核对数据是否准确一致。

  教师提问: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呢?请先自己试试看。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评讲,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条形统计图的:每一项数据应该画在哪里?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2。 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4题。

  教师提问:这些数据反映了什么情况?你会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教师组织评价。

  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分析比较:

  完成这个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感想?

  你对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总结归纳后。

  四 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又有了哪方面的进一步的认识?

  学生谈感受,老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除了条形统计图,生活中还有许多种的统计图,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新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

  (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教师出示本班学生出生月份的记录表,先统计各月份出生的人数,然后完成条形统计图,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再独立填写在教材上。

  2、教材“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调查,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完成统计图,小组汇报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新的收获吗?

条形统计图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经历读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中的数求平均数的过程。

  2.能读懂条形 统计图,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统计图上了解数学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掌握的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开心词典对某个答案的统计情况、挑战主持人对某个选手的'支持情况等等都利用了统计图。统计图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

  二、新授:

  出示课本56页的例题,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数量的统计图。

  1.让学生读图,说说从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张红云收集的最多,是19枚。

  马波和李云萍收集的一样多,是16枚。

  李强收集的最少,是11枚。

  ……

  2.算一算: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张?

  (1)让学生先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

  (11+19+16+18+16)÷5

  =80÷5

  =16(枚)

  在计算加法求和时,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

  ①把16作为基准数,多加少减。

  ②把11作为基准数,多加。

  ③把19作为基准数,少减。

  三、议一议:

  收集最多的比平均数多几枚?收集最少的比平均数少几枚?

  要让学生实际比一比,进一步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四、练一练:

  课本57 页第1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重点交流(2)、(3)两个问题。

  五、作业:

  课本57页第2题。

条形统计图教案11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平均数

  一、教学内容:

  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后反馈: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汇报预测: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

  方法二: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

  (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平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教师追问: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6)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

  ①把52个矿泉水瓶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2、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18+20+19+19)÷4 =76÷4 =19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求平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几个数据的总和再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即为平均数。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略

  平均数

  求平均数的方法:

  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常用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调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发现

  1、教学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这个地区这几年城镇和乡村的人数变化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统计图来表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提出问题: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与xx年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那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并列排放来比较,并思考怎样把它们合并起来。

  2、教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试着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复式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区分两个内容,采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来表示。

  (4)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小结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近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同时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3、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教材第96页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独立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请你说一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怎样绘制?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画出的条形是横向的。

  (3)分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比较纵向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即: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统计图,思考: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当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方便。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统计图后的问题。

  (三)巩固发散

  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请你动手绘制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你是超市的经理,下个月应该怎么进货?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本节课学习并掌握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五)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六、教学后记

  略

  第3课时

  营养午餐

  一、教学内容

  营养午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常识,培养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确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平时喜欢吃哪些菜?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营养午餐。

  (二)探索发现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一份菜谱。

  (2)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学评判。

  (1)介绍科学的配餐要求: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不应低于”、“不超过”是什么意思?用数学符号应该怎样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情况。出示每份菜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

  3、小结。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都不超量时才能算是营养的午餐。

  (三)巩固发散

  1、学习合理搭配。

  如果让你动手搭配菜谱,你会了吗?每人只搭配一组就行。要求:在这十种菜中任选三种搭配一起,营养一定要合理。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各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搭配方案。

  2、小结。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营养搭配的要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3、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菜谱。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收集数据,教师记录。

  (2)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g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六、教学后记

  略

条形统计图教案1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能在统计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体会数据的作用。

  3、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体育课上同学们都玩过投球游戏(投影两张投球图片),根据你们的经验,投球时单手的投的远,还是双手投得远一些?怎样可以知道我们班的情况?(举手统计)很好刚才我们统计出了两个数据,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单手投球远的.同学更多一些。那么其它班是不是这种情况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去统计每个同学的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去统计一下每种远的人数)

  下表是六(1)班一组同学投球情况的统计表(出示)从这个表格中你能比较出结果吗?

  有没有更直观更直观的方法?你认为该怎么画,同学们可以先想一想?

  (二)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自在方格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2、展示学生的作品,完善复式条形统计图。

  (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观察这张统计图和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有图例?

  2、说一说从这张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四)、练习:说说下面的统计图缺少了什么?

  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1、这幅图缺少什么?这样行吗?

  2、从这幅图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为什么会这样?

  3、小结

  我们刚才一起认识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什么分析刚才的这些数据要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呢?它有什么好处?

  (五)应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1、试一试

  1995――1999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很快,城乡居民平均每年旅游的消费迅速增长。下表是1995――1999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情况。

  2、从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3、小组合作制作一张全班同学身高统计图(书本65页)

  A、合作要求:小组长分工,先收集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再制成统计图;

  B、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何特点,什么时候应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合理。

条形统计图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新授

  1、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2、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3、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75页的“做一做”

  注意:画出的直条要准确;直条顶上注明具体数量。

  小结: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是什么?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看书并质疑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2题。

  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哪些知识?

条形统计图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2.交流展示学生完成的统计图。

  三、小组合作探究

  尝试研究一

  出示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组长组织本组成员有序进行交流,确定好组员的发言顺序。2、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发言,对他的发言内容进行评价,组内达成统一意见。3、组内分工,为班级展示提升做准备。

  【设计意图:给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一个思维的碰撞。】

  四、班内展示交流,建构新知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2、试一试,学生读统计表,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观察不完整的统计图,找出这幅统计图的特征。(用一个格表示4个人)

  3、学生试着补充完整统计图,师巡视指导,交流时,让学生说明不够整格时怎样想的,是怎样处理的。(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关注学生能否发现每个格代表4人,如果学生没有发现教师予以提示。)

  小结: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较大时经常采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方法。

  4、鼓励学生根据统计图提问并解答。交流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对知识一个内化、提升的过程。】

  五、挑战自我

  1、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第1题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

  2、数学书92页练一练的2题。自己设计一张调查表,记录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情况。

  六、盘点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谈收获环节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既可以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的梳理,能让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梳理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反思建构的良好学习习惯。】

  课后

  反思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的教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条形统计图教案】相关文章: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02-09

折线统计图教案01-17

《折线统计图》教案03-12

《扇形统计图》教案12-07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16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案03-21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2-28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3-11

《折线统计图》教案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