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教案

时间:2023-03-13 17:03: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鲁教版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鲁教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教版教案

鲁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写上中下结构的生字,借助拼音,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调查能力和计划能力,提高学生写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从小掌握正确的书写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难点:

  学习填写小调查、小计划的表格。

  教具准备:

  小黑板、录音、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语文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写在左中右结构的字,很多小朋友写得非常漂亮,今天,我们学习写上中下结构的字,看看谁是“小小书法家”。

  (二)万花筒:练习上中下结构的字。

  1、生字卡片出示“意、害”两个字,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

  2、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一个字练习书写。

  3、小组讨论交流监察院的书写顺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书写时要先上再中最后下,注意安排好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比如:“意”在占格上,上中下一样多,但注意强调卧钩的写法。而“害”字中间的“丰”要占得宽些。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好另一个字。

  5、学生练习自己收集到的上中下结构的字。

  6、小组汇报交流,师生相互评议,选出“小小书法家”。

  (三)百宝箱:读读背背古诗。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课件出示古诗)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课件,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正。

  4、举行朗读邀请赛。,表演赛。

  5、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诗歌。

  6、课后你还积累了哪些古诗?请学生背一背。(对积累得多的进行鼓励,表扬)

  (四)大舞台:我能帮他做什么。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你们能将这种表现带到“大舞台”上吗?

  播放课件,揭示活动的内容,理解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有困难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

  2、学生观看录像,看看小女孩调查的事件。(出示课件:小女孩的`调查和计划表)学生分组,仔细阅读,想想这个小女孩的计划对自己有哪些启发。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在我们的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教师相机鼓励学生要多多观察,乐于助人。

  4、小组合作,共同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5、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调查计划表格,师生评议。

  (五)总结谈话,结束新课。

  同学们,通过过次语文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会读会背古诗,还学会了怎样填写调查、计划表并按照计划去付诸行动,我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积极地参加语文活动,获得更多的知识。

鲁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放、布"等12个生字,会写"今、正、雨、两"4个字。认识食字旁、牛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放"、"布"等12个生字和牛字旁、食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给妈妈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1.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

  2.教师在期间有意向一位同学借语文书翻看了一会儿,为揭题做铺垫。

  二.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教师很自然地一边将刚才借的语文书还给同学,一边说:老师平时留心观察,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热心,同伴一有困难,只要力所能及,都很乐意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是吗?……那你都借过什么东西给别人哪?

  2、师微笑:借书、借钱、借橡皮……,那么有借过生日的吗?……可确实有这么件希奇事发生了。(x课件揭题,齐读)

  3.质疑:咦,老师看到不少小朋友的脸上都冒着一个个大问号,你们在奇怪什么呀?(预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日,怎么能借?谁把生日借给谁了?为什么要借生日啊……)

  师简单板书,预设:借生日

  ?借给?

  为什么借?

  怎么借?

  三.初读感知课文。

  1.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一看题目就提出了一连串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被你们惹得好奇极了,我们赶紧一起去听听这个故事好不好?

  2.听教师范读,生自主圈出易读错的生字。

  3.学生借助学具卡片,从自读到同桌互读互帮,做到字字读准。

  4.自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带着课前的质疑(看板书)了解课文大意。

  5.小组学习(师巡回了解,指点)

  (1)选择乐意的方式合作读课文(齐读、逐段读、分角色读等),互相指正。

  (2)快速讨论一下课前提出的问题(看板书)。

  6.集体交流。

  (1)朗读反馈。

  A请事先选择逐段读或分角色读的小组汇报读,其他同学做小评委评价。

  B事先选择齐读的小组起立齐读(其他小组中仍想再读的小朋友仍可参加,鼓励其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勇气)。

  (2)试着交流课前的问题:课文中谁把生日借给谁?怎么借?小云为什么要把生日借给妈妈?(第三个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点到即可,无需深入,进一步的体会可以放到第二课时的朗读指导中去)

  四.认读生字,自学检查。

  师:小朋友刚才读课文一遍比一遍读的好,可是有好几个顽皮的生字宝宝就是想考考你们,瞧!它们从课文里逃出来了,你们还认识么?

  1、"小小正音师":出示几组音节,请学生当"正音师",选出合适的音节带大家认读,若选得不对,大家不读,请他重选。

  x课件:(正确的读音选中后字体下自动出现横线)

  放(fànfàng)正(zhènzhèng)礼(lǐnǐ)

  饭(fànfàng)怎(zěnzhěn)拿(nálá)

  2、"采果子能手":x课件出示一棵苹果树,上面挂满了有字的红苹果,请学生上来采果子(即用鼠标拖住苹果摘下来),要求是先能读准字音,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能干的还可以组个词。

  ("布、放、快、怎、礼、今、熊"等都可用熟字换一部分来识记。教师重点指导认记"饭"、"物",随生字认识"食字旁、牛字旁")

  五.实践活动。(结合课后的"读读说说,看谁说得多",巩固生字,增加学生词汇量。)

  1.师:小朋友们不仅能把生字念得又准又响亮,还能说清识记的好点子,真能干!你们还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么?x课件出示:

  放放心放松

  班上班班长

  正正在正常

  快快乐飞快

  2.留出1-2分钟让学生先自己说说,老师提示:给出的字可以做词头,也可做词尾。

  3.分小组比赛,选出本组代表参加全班擂台赛。打擂台可两两自由组合,选出题中一个字,如:甲说"放心"乙说"放学",甲说"开放"乙说"解放"……重复对方的词或说不出为输。

  六.结课。

  师:紧张的擂台赛到这儿就先结束了,老师看到小朋友们兴奋快活的样子就知道大家对"借生日"这篇课文充满了兴趣。我们先休息一下,至于小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有意思的事情--下节课继续去了解好么?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开动脑筋,发掘出更多的东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学会书写"今、正、雨、两"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3、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自由地)。

  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父母的生日又是哪一天;再说说自己生日一般是怎么过的,父母生日又是怎么过的。

  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语((开双人小火车再全班跟读),x课件出示:

  放学布熊快乐怎么早饭上班拿起正要礼物今天早晨可爱

  师:小朋友读得真棒,听!电脑老师要奖励你们什么了?

  2.x课件播放生日歌(按数字键"1",按"2"停止),引导学生轻轻跟唱。

  (音乐渐轻),这首歌我们也要送给小云--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课文的小主角,因为今天是她的生日。

  三.再读感知课文:体会小云母女间的感情。

  1.激情:小朋友喜欢小云么?为什么呀?(预设:她懂事/孝顺/天真可爱……)那小云的`妈妈呢?(预设:她关爱女儿……)

  既然你们都这么喜欢,想来扮演一下么?

  2.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回关注,偶尔询问一下为什么这样读。

  3.对话学习:边汇报读边评价,同时学习重点句。(以下两项指导是相辅相成的,可随机交叉进行)

  (1)朗读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分角色朗读--评价--师生示范分角色朗读--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分角色朗读

  (2)重点语句指导:

  Ax课件出示对话一。小云问妈妈:"你怎么从来不过生日?"(x点击"从来",字体变红)

  (因为没见过妈妈过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从来",读出纳闷的语气。)

  Bx课件出示对话二。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反问:妈妈真的忘了吗?(可以提问学生是否记得自己的生日,从中了解到妈妈并非忘记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女儿,没把自己的生日放在心上。)

  Cx课件出示对话三。小云()地说:妈妈,这个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礼物。您总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给您!

  a启发学生想想: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小云在妈妈的影响下,懂得关心妈妈了,让学生受到感染。

  b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语气的词语(预设:天真、认真、一本正经……),再读。

  Dx课件出示对话四。妈妈说:

  鼓励小朋友展开合理想象,想想妈妈听了女儿的话,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些什么。4.同桌再度配合读(可表演读,可将对话四也加入)

  5.指名同桌分角色配乐读(x课件)

  他们表演得多棒啊,那么多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举着手,都叫不过来了,我们一起来吧----

  男女生对读全文,老师读旁白(配乐)。

  四.拓展活动.

  1.欣赏古诗<<游子吟>>。

  (1)师:世上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每一个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什么辛苦也不怕。小朋友以前读过这首古诗么?(x点击课件,出示古诗)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请知道的小朋友起立读,简述大意。

  (3)师:在这首诗中,有一句名言流传至今,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激回报之情,小朋友能体会出是哪句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师领读生跟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2.想想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预设)

  师:老师了解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几乎每一位爸爸或是妈妈都清楚地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反过来,孩子却不太清楚自己父母的生日。而且爸爸妈妈还总会在你们生日那天尽力满足你们各种各样的愿望,可自己的生日却过得很简单甚至根本不过,是这样的么?那么学了今天这一课,你有什么新想法么?

  生:回去马上问爸爸妈妈的生日,并且要记住,等到生日那天送一份礼物给他们。

  师(先肯定):你已经在向小云学习了。那你们想送什么礼物呢?

  生:自己攒钱买些他们可能用得到的小东西/可以是自己取得的优秀成绩/可以帮助家人做些事情……

  师(赞赏孩子的多种想法):小朋友能想到帮忙做家务,非常懂事。可是生日才一年一度,那平时--

  生(恍然):平时也可以做的。其实只要尽了心意,是否在生日那天是无所谓的。

  师小结:你们的懂事、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会是爸爸妈妈最想得到的礼物。老师建议,今天下课,小朋友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你的爸爸或妈妈,可以夹一句祝福的话,也可以把你们刚才的感受写上去,好么?

  五.指导书写今、正、雨、两。

  1.发挥教材上范字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同桌小声交流。

  2.x课件出示写字指导,师有重点的指导。

  3.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师巡回,纠正写字姿势。

  4.典型作业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评价,学生自行改进写字作业。(x按"3",课件退出)

鲁教版教案3

  教学目标: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3、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重点:

  1、 能基本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2、 能理解本诗的主要内容和寓情于物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能通过对诗歌形象的感受,感悟母爱,领悟母女深情。

  教学准备:

  1、 引入材料:《千纸鹤》。

  2、 典型材料:《纸船》。

  3、 延伸材料:艾青《我爱这土地》。

  教学过程:

  1、 导入知识点。

  (播放邰正霄的《千纸鹤》,让学生感受歌手在歌曲中借反反复复叠千纸鹤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念。)叠千纸鹤可以寄托一个人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的《纸船》,诗人借叠纸船要给我们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诗以抒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纸船》是冰心1923年考上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赴美留学的途中写的。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无限的思念和远离母亲的惆怅。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纸船》。

  (听配乐朗诵,体会诗人的感情)

  (要求自由朗诵,注意:诵读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借助以前的诵读经验,试着划出节奏和重音。)

  (请同学诵读,师生共做评价)

  2、 知识点揭示。

  (诗的知识)讲解:新诗就形式而言,在格律上约束不大,形式灵活;就内容而言,多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诗歌表情较含蓄,常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借助形象来抒情。

  提问:这首诗共有三节,依次概括为:叠纸船——抛纸船——船入梦乡。在第1、第2诗节中,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怎样表达了对母亲思念的深沉而执着?第3诗节中诗人展开联想和想象,创设了怎样的情景?这一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在诗中标注,小组讨论)

  讲解并板书:“从来不肯”、“总是”、“一只一只”、“仍是”、“每天”等词语写出了思念之深、之执着(具体分析略);第3诗节创设了一个感人场景:自己叠的纸船飘进了母亲的梦里。“含着泪”、“爱和悲哀”形象地抒写了思念之苦、之切、之强烈,将全诗的感情推向**。

  讨论:诗题“纸船”有什么特殊含义?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纸船”来表达思念母亲的情感呢?(小组讨论并回答)

  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已经知道“纸船”形象有特殊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象征了漂泊无依、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故乡、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也表现出诗人美好的心愿。

  创作此诗时,诗人身处邮轮,面对茫茫大海,无法与母亲联系,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可想而知。大海复苏了诗人的童心,在中国民间,又有以放纸船寄托希望的习俗,诗人幻想小小的纸船能载着沉沉的思念到母亲身边,因此选择“纸船”这个具体事物,比较自然。

  3、 知识点强化。

  出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请同学们欣赏,按照“感受——共鸣——再创”的方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体会诗歌的情感和表现手法,写出发言要点。

  以每人选的诗歌为例,谈谈对诗的内容即形式的理解,请同学在全班作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冰心的诗,了解了新诗的形式和写法,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也被洋溢在其中的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深深打动。爱是相互的,母亲爱我们,我们更应该用心去报答母亲。

  4、 知识点延伸及回归。

  “诗言志”,它通过具体的形象、创设意境,表达作者的情感。请同学们饱含对母亲的爱背诵这首诗,再次体会诗人托船寄情的构思,体会那一只只用心良苦的纸船中盛满的无尽的爱与思念。

  对抒情性较浓的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诗歌的赏析方法一样,都需要在阅读中通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去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5、 知识点检测。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本诗采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爱,模仿这种形式,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也采用借物抒情的方法,抒发对母亲的爱。

鲁教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第一板块:复习词语,把握大意

  1、分步出示下列三组词语(指名读、齐读)。注意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想想每一组词语与什么有关。

  (1)气温骤降 风雪不止 满天飞舞 皑皑白雪

  (2)长途跋涉 疲劳 饥寒交迫 濒临死亡

  (3)冒着春寒 顶着大雪 踏着山路 四处寻找

  2、这三组词语分别与天气、燕子和人们的活动有关,这些词语你有不理解的吗?不理解的或理解不准确的,等一会儿我们送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你能在每一组中选一个或者两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意吗?

  3、孩子们,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些词语?如果要理解好、读好这些句子,我们应该将它们送到课文中去,相信你会有新的感受。

  (评析:将词语组成一个“集成块”,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训练读书的要求: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利用词语说课文大意,由“怎样才能读好这些词语”过渡到下一板块教学,实现了词语教学功能追求的最大化,达成了多个教学目标。)

  第二板块:理解词语、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组词语,感受天气寒冷

  1、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组词语,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样几个词“皑皑”、“骤”?诚如同学所说,可以运用查字典、问老师等办法。然而,理解这些词语还可以将它们送到句子当中,请同学们勾出描写天气寒冷的句子。

  2、老师根据同学们勾画出来的句子排列成了一首小诗(灯片出示下列句子),读着这首小诗,你仿佛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满天飞舞的皑皑白雪,覆盖着山间岩缝。

  3、角色移位,体验朗读。

  (1)如果你是一位来此地赏雪的人,你会怎么说?那就请你将此刻的感受送进去读。

  (2)如果你是此时此地的一只燕子,你会怎么说?我们读书不仅读出心里的想法,就是大家刚才谈的想法,而且还要读出态度。所谓读出态度就是你面对寒冷的天气是赞美呢,还是喜欢?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态度吧!(在指导学生读说的过程中,要理解“骤”、“皑皑”的含义。)

  (评析:怎样才能“有感情朗读”?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切己体察”读出心里的想法,如果仅限于此还稍嫌肤浅,教者进一步提出了“读出态度”,用声音的变化来表现情感。这样的“有感情朗读”才是实在的、扎实的。)

  (二)学习第二组词语,感悟燕子可怜

  1、小结过渡:是呀!燕子是一种候鸟,哪儿温暖它就飞向哪儿,可它们万万没有想到,在长途跋涉经过欧洲瑞士时,却遇到突然到来的“倒春寒”,请同学们默默地勾出第二组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哪一个词语打动了你?

  2、依据学生勾画的句子,排列成这首诗的第二节(灯片出示下列句子),你想说什么?你怎么读这些句子?它们长途跋涉,非常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3、想一想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燕子遇到的麻烦?围绕“饥寒交迫”,理解“饥”指什么?“寒”指什么?你能想像冻僵的小燕子是怎样的模样吗?请写一两句。

  4、你有过又冷又饿的经历吗?孩子们,如果你就是这些饥寒交迫的燕子(将诗句中“它”换成“我”),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评价:我感受到了疲劳,长长的跋涉,又冷又饿,气息奄奄、真使人潸然泪下呀!等)

  (评析:抓住有涵盖力的词语“前勾后联”,始终将词语置于“情境场”中,将感悟、理解、朗读、写话等语文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学习第三组词语,体会人类爱鸟护鸟

  1、这是一群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燕子,它们的遭遇让我们想起它们曾经是如此的可爱(灯片出示)。

  我忘不了──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

  加上剪刀似的尾巴,

  凑成活泼机灵的燕子。

  2、诵读,指名读。

  3、读着这些句子,你会情不自禁的想干什么?是呀,我们忘不了,欧洲的居民忘不了,小贝蒂更忘不了,请同学们勾出居民们和小贝蒂四处寻找燕子的句子,根据学生交流(灯片出示下列句子,将“纷纷”、“冒”“顶”、“踏”等字下加圆点)。

  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

  冒着斜峭的春寒,

  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

  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在皑皑白雪的册间石缝,

  四处寻找和救护燕子。

  4、读着这些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贝蒂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5、如果你就是贝蒂,找到了其中的一只燕子,你会对它说什么?是呀!风雪无情,人有情啊!(板书:真情)除了居民们和小贝蒂,还有谁在救助燕子?(灯片出示)

  燕子唧唧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

  (评析:将燕子的悲惨与可爱加以对比“互文解读”,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在“以情驭文”的氛围中体悟“纷纷”、“冒”“顶”、“踏”等词蕴含的意义与情感。)

  第三板块: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燕子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先看看人类为它们做了什么?出示灯片中诗句,配乐诵读。同学们你会为这首诗加上什么题目?

  2、如果你是燕子,让我们来这样读诗(将“它”改成“我”,“我忘不了”改成“善良的人们忘不了”,将“燕子”改成“我”,“居民们”改成“他们”,“燕子”改成“我们”,将“仿佛”改成“是”)。同学们你会为这首诗加上什么题目?

  3、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人爱鸟、鸟谢人的场景啊!(板书:人爱鸟、鸟谢人)

  4、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读读这三组词语,相信你们会有新的感受。

  5、是呀!这《燕子专列》坐着的哪里仅仅只是人与燕子?这分明是人爱鸟,鸟谢人的人间真情!这段真情会让寒冷的天气也变得温情,这段真情会让曾经饥寒交迫的燕子回忆起来感动、甜蜜。

  6、作业(自由选择其一):利用提供的三组词讲故事;朗读诗句;背诵课文2-4节中的两节。

  (总评:该设计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为主线,将教材划分为三个板块:天气寒冷、燕子遭遇、人类救护,开展了想象、诵读、说写、角色体验等语文实践活动,始终坚持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与深刻。)

  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人爱鸟 鸟谢人

鲁教版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顷刻、面颊、喷嚏、激荡、嘈杂、过滤”等词的读音、字形、词义,掌握“唠唠叨叨、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我们生活的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用心感受其丰富多彩;认识声音对我们成长的意义,学会倾听声音。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文意,把握内容要点,学习筛选和概括主要信息。

  2.欣赏本文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初步培养对美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3.通过课堂游戏,听想结合,听写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德育目标

  通过对声音和生活关系的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让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快乐、更充实。

  ●教学重点

  朗读,感受课文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蕴。

  ●教学难点

  1.探究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2.通过仿写句子和课堂游戏,学习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激发学生联想和想像,用“耳朵”细致地体味生活。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巧用辞格、善用整句,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感受其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美点寻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其独特的美,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教学磁带、音乐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课堂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多媒体显示冬雪纷飞的图景。

  同学们,你听过雪花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你一定听见过,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我们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课文,走进那神奇美妙的声音世界。

  设计(二)

  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学拉小提琴,孩子年幼,精力不易集中。老师教育她“用心听”,孩子满脸狐疑,稚气地问道:“老师,人是用耳朵听声音的,用心听怎么能听得见呢?”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用心听,你一定会听见的!”今天,就让我们用心倾听奇妙万千的声音。

  设计(三)

  眼睛,给了我们色彩,把我们领进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可是,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悠扬动听的乐声中感觉课文?的美。?

  教师强调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2.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积极参与。

  5.各小组选代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全班交流。

  明确:课文描述了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对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了可贵的探讨,强调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

  全文可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

  第二部分(9~13段):探讨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声音构成了丰富奇妙的世界(9~10段);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声音对我们的意义:声音充实人的生活,使人得到很多乐趣,并增长知识(11~12段)。13段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

  第三部分(14~20段):以游戏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再次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三、美点追寻,赏析课文的美

  1.学生齐读课文

  2.提问: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本文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

  文章的语言特别美,就像一首诗……

  文章的想象丰富、细微,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妙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作者智慧的光辉中……

  文章的结构特别美,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游戏,新颖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诱人猜想……

  3.教师分类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深入品评课文的美点。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的美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语言美、意蕴美、结构美。

  (1)赏析课文的语言美。

  提问:课文的语言美,美在哪里?

  学生明确:美在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美在排比句的运用;

  美在多种多样的问句;

  美在人称的选用;

  ……

  ①揣摩文中活泼风趣、优美形象的语句。

  选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读1、2、3段,其余同学听读,体味文句的诗情画意。

  ②品读文中的排比句,排比段,体味其表达效果。

  女同学齐读1、2、3段,用心品味细微的难以觉察的声音,并展开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

  男同学齐读5、6、7段,感觉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体味排比句富有节奏和气势的表达效果。

  教师要求学生模仿5、6、7段,仿写三个段落,以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为描写对象,三个段落应呈排比段,每段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③找出文中各具特色的问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生明确:文中的问句形式多样,有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如“你听过……的声音吗?”“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的声音吧?……你总听到些什么吧?”“你怎么会听不见呢?”“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些问句,不断引起读音的注意,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④提问: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改为第一人称“我们”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读时,仿佛作者就坐在我们对面和颜悦色、亲切随和地和我们谈心。

  (2)赏析课文的意蕴美。

  提问: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请说出其独特的意蕴。

  学生明确:声音,无时不在,无所不在。

  但由于感觉的迟钝,心的冷漠,如此神妙奇特的世界竟被我们忽略。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笔调为我们展示了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倾听,去感受。声音可以怡情,可以益智,让我们伴随着声音一同成长,在美妙声音的陪伴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更快乐、更有情趣。

  (3)赏析课文的结构美。

  ①提问: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如把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改为“用心倾听”或“奇妙的声音世界”好不好?

  学生明确:不好。原标题“你一定会听见的”寄予作者对读者的无限期冀和信赖,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②提问:文章开头共写了六种声音,前三种声音极细微,难以听见。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去掉前三个段落行不行?

  学生明确:开头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但如果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的“无声”写起,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如果去掉前三个段落,文意就略显单薄。用“耳朵”听,无人不能,但用“心”倾听,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是文章的精彩之笔,倾听心音,倾听天籁,从每一种声音里,感受喜怒哀乐,领悟其内涵。

  ③提问:文章的结尾有何特色?

  学生明确: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没有像惯常行文那样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4.学生齐读课文,再次品味作品的美。

  四、设计声音游戏,引导学生用心倾听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好的磁带,可以是一首音乐,也可以是冬日的风声、夏日的蝉鸣、春日的燕语呢喃,也可以是雄鸡的报晓声、深巷中狗的狂吠声等等,要求学生用心听,然后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

  教师宜以表扬为主,对感觉灵敏、思维敏捷,感受细腻的同学予以肯定,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鼓励他们用心倾听。

  五、课堂小结

  本文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美妙、其乐无穷的声音世界,启发我们用心听,用心感受,体会生活中令人醉心的奇妙。让我们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学会欣赏,学会微笑,成为一个生机蓬勃、活力四射、内涵丰富的生命体,让世界因我们而更加精彩。

  六、布置作业

  1.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提示:由乐声得到启发,展开联想和想像,写成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

  2.模仿课文前三段的写法,写一组排比段,描摹细微的声音。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课文中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提示:不是随意地用“耳朵”听,而是有意识地用“心”去听,从中感受喜怒哀乐,汲取有益的知识。切忌泛泛空谈)

  2.“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请写出你的成长中最动听的声音,好吗?

  3.课文结尾处写了5种声音游戏,请选择其中两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4.俗话说:“眼观六方,耳听八方”用心听,用心看,用心想,构成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请描绘一下你眼中的丰富奇妙的世界,好吗?

  二、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询有关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资料,较全面地了解这个奇妙万千的声音世界。

  三、开放探究

  阅读《“筷子”趣谈》,谈谈本文的“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筷子”趣谈

  黄丽春

  偶尔想起曾经听人说过,在中国,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嗑瓜子博士。至于吹煤头纸,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前,丰子恺老先生曾犀利地调侃国人嗑瓜子之劣迹,把光阴嬉耗在“咯嘣”声中,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吗?难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见瓜子就害怕。历史写到今天,这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已被埋没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惟有筷子,风风雨雨了两千多年,还是经历不衰。“民以食为天”,对于国人,筷子是进食的工具,少不得。

  古时筷子称“箸”,闽南话至今沿用此音。后来,据说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思是挟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

  当我们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时,筷子便与文明一起诞生了。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头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璟一双金箸,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生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是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来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连忙把这双筷子收起珍藏。

  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义,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呢。人们所说的“筹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来计算的一种方法。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也曾提到过利用“筹算”来计算体积和容积。总之,“筹”的应用使我国古代的数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来吃饭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体现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方人问时所说:“中国人从来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参考答案:

  本文是科学小品。“趣”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本文使用了一些理趣兼得的掌故;

  2.语言调皮诙谐;

  3.揭示了筷子所具有的深广的文化内涵。

  ●备课资料

  一、说明文知识短文推介(三)(四)

  说明文的表述形式:诗歌式、童话式。

  ●诗歌式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等优点。说明文借助诗歌向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又焕发了艺术性。

  我们的土壤妈妈

  高士其

  我们的土壤妈妈,

  是地球工厂的女工。

  在大自然的建设计划中,

  她担负着

  几部门最重要的工作。

  她保管着矿物、植物和动物,

  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她改造物质,发展生命,

  经营着无机和有机,

  两大世界的巨大工程。

  她住在地球表面的第一层,

  由几寸到几千米的深度,

  都是她的工作区。

  她的下面有水道,

  水道的下面是牢不可破的地壳。

  她是矿物商店的店员。

  在她杂色的柜台上,

  陈列着各种的小石子和细沙,

  都是由暴风雨带来的,

  从高山的崖石上冲下来的。

  她是植物的助产士。

  在她温暖的怀抱里,

  开放着所有的嫩芽和绿叶,

  摇摆着各色的花朵和果实,

  根和她紧密地拥抱。

  她是动物的保姆。

  在她平坦的摇床上,

  蹦跳着青蛙和老鼠,

  游行着蚂蚁和蚯蚓,

  蜷伏着蛹和寄生虫。

  她是微生物的培养者。

  在她黑暗的保温箱里,

  微生物迅速地繁殖着;

  它们进行着化解蛋白质的工作,

  它们进行着制造植物化肥的工作。

  我们的土壤妈妈,

  像地球的肺。

  她会吸进氧气,

  她会呼出二氧化碳;

  有时还会呼出阿摩尼亚。

  她又像地球的胃,

  她会消化有机物。

  地球上所有的腐物,

  几千万年人和兽的尸体,

  都由她慢慢地侵蚀。

  她又像地球的肝。

  毒质碰着她就会被分解,

  臭味碰着她就会被吮吸,

  病菌碰着她就会被淘汰,

  使传染病停止蔓延。

  我们的土壤妈妈同水

  有深厚的感情!

  她有多孔性和渗透性,

  她像海绵一样,

  能够尽量吸收水。

  我们的土壤妈妈同太阳

  有亲密的友谊!

  她能够接受太阳的热;

  当黄昏来到的时候,

  又把它发散出来。

  气候也会影响她的健康。

  冰雪的冬天,

  把她冻坏了;

  快乐的春天,

  把她解放了。

  在城市,有数不尽的垃圾堆,

  都要经过她的改造,

  才能变成美好的肥料。

  我们的土壤妈妈,

  完成了清洁队员未了的工作。

  在农村,有数不清的田亩,

  滴上农民的血汗,

  播下谷子、小麦和高粱。

  我们的土壤妈妈,

  从不辜负农民的希望。

  改造自然的伟大工程,

  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从荒芜走向繁荣,

  我们的土壤妈妈,

  更进一步展开她的工作。

  (选自高士其科学诗集《时间伯伯》)

  读了高士其的科学诗,大家对用“诗歌式”来说明事物的写法也许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要写好科学诗:一要熟悉科学知识,二要掌握诗歌写作技巧。一定要记住,科学诗,首先是科学,这是它的内容;其次才是诗,这是它的形式。科学诗,诗的艺术性,是建筑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这是不同于一般诗的地方。

  ●童话式

  “童话式”说明文,通过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读者一定的知识内容,情趣盎然,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小读者的欢迎。这就要求作者能够精心构思,巧编妙排。

  请看《对老鼠的审判》。

  对老鼠的审判

  “静,静……动物法庭受理人类控告老鼠大量盗窃国家人民资财,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传播瘟疫,危害人民一案,现在开庭审判。”审判长大象庄严地宣布。

  “传被告!”

  老鼠被押上审判台,它哆哆嗦嗦地转动着绿幽幽的小眼睛,神色仓皇。

  “由公诉人宣读起诉书!”

  老山羊清了清喉咙,高声朗读起诉书:

  “自从有史以来,老鼠危害生物界、危害人类,其年代之久远,范围之广阔,损失之巨大,性质之严重,实在骇人听闻。现在举其大端归纳为十大罪状。

  “一、老鼠经常出没粮田、粮仓,任意吃掉、毁坏大批粮食,影响国民生计。

  “二、老鼠经常潜入远洋船只,咬破船帆,咬断锚索,造成严重的航海事故,使许多人葬身大海。

  “三、老鼠经常咬坏电线,破坏变电设备,蓄意制造重大事故。

  “四、老鼠任意糟蹋森林,破坏植树造林。

  “五、老鼠经常传播瘟疫,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六、老鼠经常咬人们的衣物、家具,造成重大损失。

  “七、老鼠每晚聚众取闹,使人睡不好觉,影响治安。

  “八、老鼠潜入蚕室,吃掉蚕宝宝,影响纺织业生产。

  “九、老鼠到处钻洞,破坏堤坝,制造灾害。

  “十、老鼠无限制繁殖,十八日生一胎,一年中要繁殖一万五千只后代,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根据动物法典刑法,一百一十八条、六十四条、三百八十二条、一千二百零四条,老鼠犯有盗窃罪,放毒罪,破坏生产罪,破坏治安罪,破坏绿化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制造生产事故罪,破坏生态平衡罪。这了维护法制,因此本公诉人提出公诉,要求法庭对被告老鼠从严判刑。”

  审判长大象说:“被告,你现在有权可以为自己申辩,或者请你的律师代为申辩。”

  老鼠看了看蚊子。只见蚊子站起来,“嗡嗡……”不知道说些什么。大象说:“请你把声音提高一点。”但是仍然听不清楚。这时,旁听席上骚乱起来了。

  “响一点,请响一点。”

  “为什么不理直气壮地讲响一点?”

  “什么?蚊子在说什么?”

  蚊子听了有点慌乱,赶忙提高噪音说:

  “我是说,老鼠是有错误的。但小偷小摸,损失很小,构不成犯罪条件,应该重在教育。大家不是知道人类有一个成语叫‘鼠窃犬盗’吗?‘鼠窃’就是小偷小摸,何必小题大作?”

  “小偷小摸?真是岂有此理!”猫头鹰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翻着一本厚厚的大书,作证说:“根据《世界年鉴》所说,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老鼠吃掉和毁坏的粮食占全部收成的1/5。全世界人口44亿,老鼠一下子就夺去了近9亿人口的口粮,还说小偷小摸!”

  野兔也站起来说:“我可以作证,河北省蓟县谷强峪林场,种了1000多亩油松,死掉6000多棵,9/10是老鼠造成的。”

  大黄狗也站起来作证说:“1980年春,上海石化总厂热电厂,就是因为老鼠乱窜,窜入高压开关室,造成短路。几分钟之内电、水、气全停,损失1700万元。请审判长注意,一只老鼠就能造成这样大的损失,能说损失很小吗?”

  松鼠接着说:“老鼠传染20多种疾病。公元6世纪,罗马帝国在一次鼠疫中全国死了一半人。公元14世纪,鼠疫在欧洲流行,夺去了2500多万人的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老鼠还帮助法西斯分子制造细菌武器,杀死人畜多得无法估计。人们对老鼠恨之入骨,我虽与老鼠不是同类,也受到人类的怀疑,所以我建议法庭一定要判处老鼠极刑。”

  老鼠听了大家的证词,哆嗦着说:“上帝既然创造鼠类,我们要活下来,总要吃,不让我们吃,就是不让我们活下去,这是违背上帝意志的。”

  猫头鹰说:“谁不许你活下去,但是你不靠自己的劳动,而偷窃别人的劳动果实,这就构成了犯罪条件;再说你也不是完全为了吃,你咬断电线,你咬坏家具、衣物,是为了什么?你是破坏成性,完全是蓄意破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老鼠吓得瘫痪在地。这时蚊子——作为辩护律师,突然又站了起来,说:

  “各位,各位,你们的证词,我相信都是真的,但是我认为这些不能全怪老鼠。如果上海石化总厂的领导不官僚主义,生产有严格的操作制度,有严密的安全措施,高压开关室能让老鼠随便进去吗?现在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征服宇宙了,难道就不能防范鼠害?如果人类能互相友爱,又怎能求助老鼠制造细菌武器大批杀人。所以我认为人类自己要负主要责任。”

  蚊子律师的话使大家一惊。旁听席上议论纷纷,有的说:“鼠害这样严重,的确人类自己也要负责任。”有的说蚊子律师的话有意混淆视听,人类的事不是我们动物法庭可以审判得了的。有的说老鼠惊人的繁殖率,老鼠连原子辐射都不怕,看来人类也的确没有办法对付,包括蚊子、苍蝇等等。有的说目前有人推测,如果人类利用原子武器、激光武器互相残杀,人类最终必将在地球上被消灭,未来的世界再不是人类的世界,而是老鼠的世界了。

  议论声越来越响,越来越激烈,审判长大象几次摇铃叫大家静下来,大家就是静不下来。后来大象和几位陪审员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提了提嗓子说:“现在我宣布暂时休庭!”

  大象当审判长,形态威武;老山羊当公诉人,神态严肃;老鼠被押上了被告席,可恶可卑;蚊子成了辩护律师,嗡嗡唧唧;猫头鹰、野兔、大黄狗、松鼠都成了证人,个个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一个多么有趣的童话故事,引人入胜、逗人发笑。作者巧妙地将老鼠对人类的危害性这方面科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之中。

  运用“童话式”章法技巧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从科学性着眼

  “童话式”说明文,说到底还是一篇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的说明文,它的写作目的在于解说某一方面的知识,因此,作者心目中的目标应该十分明确,构思谋篇时应首先从文章的科学性着眼。

  (2)从文艺性入手

  “童话式”说明文是独具特色的说明文,其特色是:有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节和形象逼真的童话角色。作者应积极开动思维机器,运用童话创作的艺术手法,处理好故事情节,角色身份与科学的知识内容的关系。例文中以休庭为故事结束正是为了说明人类对鼠害处理尚存在一定技术问题,这样,童话故事的情节就较好地为旨意服务了;又如,作者让大象当审判长,让蚊子当辩护律师,就较成功地让角色特点与内容特点结合起来了。大象的高大雄武的形象和蚊子的絮絮叨叨的样子正为文章内容所用。

鲁教版教案6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

  2、加深对寓言的认识,尝试续编和创作寓言。

  3、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查字典注音释词,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对“祸福相倚”的认识,即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的哲学思想的理会。并能举出生活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例子来。

  教学方法

  1、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

  2、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用具:

  准备多媒体课件,内容切合实际,精简实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智子疑邻》学习

  1、全班朗读《智子疑邻》。

  2、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3、再读寓言,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并解释加点的词。

  4、问题讨论: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试概括。

  二、《塞翁失马》学习

  1、说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引出《淮南子》里《塞翁失马》。

  2、讲解课文出处,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淮南子》,故事精短,有较强的思想性,哲理性。

  3、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背诵要求。教师可亲自背诵课文,以作示范。以激励学生背诵课文的信心。

  4、学生分组研读课文,屏幕投影打出生字注音,重点词语的释义填空题。

  学生查字典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弄清字词音义,为下步分析和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屏幕上投出故事原文抽掉标点的《塞翁失马》,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样的好处,叫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并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5、请一个同学上台来主持,全体同学做图配文活动。

  电脑屏幕打出十幅剪纸《塞翁失马》图片。每打出一幅,请一个同学根据原文和画面,配套写出有关解说词。时间10分钟。

  6、学生在答出原文之后,主持人要学生口头翻译文言文语句。如果有困难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帮助之。要提醒同学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要通顺,字字落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要训练学生字字对译的能力。

  7、引导学生初步理清文意,概括《塞翁失马》的寓意。

  明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事物的祸与福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8、课文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失马——将马——堕马——保马(父子相保)

  情节一波三折。

  失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

  将马——贺之——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堕马——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它表明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祸福可以转化的。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四层。分别在其父曰“此何遽……乎?“之后,和最后。层意如线索而所归纳的,可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概括。

  ①下面请几个同学谈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塞翁失马”,可以放开来谈。不要局限于校园生活。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耳闻目睹的事。

  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教师要尽量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充分享受发言的乐趣。不要把学生思维固定在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这一个思维模式上

  ②讨论后,叫学生写寓言。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学了寓言四则后,寓言的特征。

  提供几个参考题目

  塞翁新传——可以发挥同学们的想像,写出课文之外的故事来。

  塞翁之子——可以塞翁儿子的身份,联想其后来跛腿之后的生活,他有没有继承塞翁的衣钵。也成为了一个“善术者”呢?他是不是也明白了生活中的祸福关系呢?

  也可以写其他的寓言故事。但是要求写出“祸福相倚”这样大致相当的主题。

  三、布置作业

  1、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思考和练习题,然后,课外阅读一本书《中国寓言作品选》可向学校图书馆借。

  2、收集学生作品归类整理,以便向学校推荐。

鲁教版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清冈卓行的美学观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见解。

  3、美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引导学生认识审美活动的主观特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见解。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残缺美”的涵义。(这是对作者美学观点的延展)

  【教学方法】

  引导研讨式

  【教学用具】

  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欣赏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谈感受。

  【展示石膏像,学生就有一个实体感受,他的想象就会有的放矢,毕竟审美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之上的'。】

  2、当学生发现“断臂”这个特点时,讲述“断臂”的来历。

  【讲述来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来的“补臂”想象作铺垫;二是照应课文的第二段,加深学生对“偶然”的理解。】

  3、让学生畅想“断臂”的原始模样。

  【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这既是一次审美实践,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审美活动的主观,但是教师不需要将此点明,在授课的尾声再进行总结,给学生一个体悟的过程。】

  二、研讨新课第一、二部分:

  1、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说出作者对“断臂”的看法。

  2、朗读课文前三段,找出作者的理由。

  【找理由也就是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理解上会有些障碍,所以化繁为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引导,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作者的理由。

  【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

  三、研讨“残缺美”的涵义:

  1、提问: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

  【作者在前三段里讲述残缺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审美效果,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定势思维,即残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学生质疑、发问,多角度的看问题。】

  2、追问:结合维纳斯的断臂谈谈怎样的残缺才是美的?

  【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可能学生的某些见解会稚嫩、不成熟,但是没有关系,这里重在发展学生的审美个。对于“残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即“部分”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可能,可将“残缺美”的涵义适当延展。】

  四、研讨新课第三部分:

  1、朗读课文第六段,找出作者“只能失去双臂”的看法。

  【在学生说过自己的想法后,来听听作者的看法,学生会对作者的理由更感兴趣】

  2、讨论第七段中谈到的理由,理解“手”的重要意义。

  【这是全文中最难理解的一个段落,原因在于语言表达上的曲折与含混,这大概出于本文是译文的缘故,所以在理解上主张不求甚解,只要能说出大致的意思即可。】

  五、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见解: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见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亮出那个或许最差的“小板凳”,但得到的却是一次开阔思维的锻炼。借此机会鼓励他们善于在生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也让别人听听自己的声音。所以老师不否定任何的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2、学生此时能体会到审美是带有创造和主观的个体活动,教师只需稍加总结,强化这种认识。】

鲁教版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重点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具题板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教后记

  优点: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好多同学做不到。

  缺点: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同学们做的不好。

鲁教版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及背景,理解全诗大意,领悟全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本课,初步掌握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古人的思想情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过故人庄》的阅读。指导古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个板块:选点突破

  一、快乐起跑

  导言: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学习古诗词就是继承和发展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提高文化素质,陶冶情操。由于年代久远,继承古代灿烂文化,重点应是诵读、背默、积累。难点是阅读及鉴赏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打开这扇古代文化宝库大门的钥匙,欣赏颗颗璀璨明珠的风采。

  二、预习考查

  顺畅朗读五首诗,考查字音。 强调:荒秽 huì 草木长zháng 鸡黍shǔ 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 场圃pǔ 重chóng阳 迷mí人眼 啄zhuó春泥 没mò马蹄 白沙堤dī 花木成畦qí 排闼tà 鸡豚tún 山重chóng水复 乘chéng月 拄zhǔ仗 叩kòu门 点拨2:选点《过》诗,整体感知。

  ①《过故人庄》作者是谁,哪朝人,选自哪本书? 明确:孟浩然,唐代人,《孟襄阳集》

  ②《过故人庄》一诗从诗题看的大意是什么? 明确:诗人被一位村居的朋友邀请到家里做客时对田园情趣的感受。过:访问;故人:朋友;庄:村庄。

  ③投影村庄、青山、绿树的简笔画,结合全诗内容联想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还来”——喜爱

  三、指导节奏

  节奏常识

  点拨

  1、古诗五言句按音节划分一般是:2/2/1。例如:绿树/村边/合。

  2、有破读现象时,要按意义划分。例如:故人/具/鸡黍。 训练:按音节兼顾意义的方法对《过》诗进行节奏划分,并说明理由。 明确: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强调:古诗节奏划分的标准是音节兼顾意义的。所以,懂字词,说译文是正确划分古诗节奏的关键。

  书读百遍

  点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要熟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考查:选2—3名背诵。

  四、熟读体会

  点拨1: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用四个字概括每一句大意。 附板书:明确:邀“我”作客——山村风光——把酒闲谈——重阳还过(访问)

  点拨2:语言美表现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判断哪些是叙述句,哪些是描写句,从情味的角度谈好在哪里? 明确: 叙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①老朋友准备好美味饭菜,请我到村居的农家做客。情味:“具鸡黍”、“邀我”——真挚的感情、愉悦的情趣叙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近处,绿树环抱着村庄;远处,城外青山连绵不断。 情味:“绿树”、“青山”——清幽恬静的`气氛 描写: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③轩窗一开,扑面而来的是谷场和菜地,远处是绿树,青山,知心朋友们喝着酒,谈谈农事,风儿送来阵阵泥土和庄稼的气息。 情味:“面”、“话”——令人陶醉的风味。

  ④重阳节我还要到你家,喝菊花酒。 情味:“待到”、“还来”——融洽的感情、喜爱的情趣。 描写: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点拨3: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闲适恬淡(景美情美,乐在其中,令人陶醉) 强调:析文句、品字词,是领悟作者情感的关键。

  五、品诗意境,创设情境,感悟情怀

  播放喜悦基调的古曲,老师同时饱含深情地诵读,学生闭目联想和想象美好田园画面。

  点拨1: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明确: 我看见了:青青的山,绿绿的地,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村民们在田间辛勤地劳动着;孩子们在捉迷藏、放牛

  点拨2: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听见了什么? 明确: 我听见了:鸡在叫:“喔!” “喔!”; 鸭在叫:“嘎!” “嘎!” 诗人与朋友举杯谈农事,互相祝福

  点拨3: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闻到了什么? 明确:稻香、菊花香、泥土的气息、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点拨4:同学们,透过诗,你们仿佛感受到什么样的情? 明确:朋友的热情,诗人与朋友之间纯朴的友情,诗人喜爱大自然的激情。 板书:热情 友情 激情

  讨论意境是指诗人写景叙事要表现的情怀,品读诗的意境的角度是什么? 强调:透过诗,你仿佛看、听、闻、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经验去想象诗人的经验,就会品味出诗的意境。

  第二个板块:指导学法

  点拨:通过《过故人庄》的学习,请你谈一谈阅读古诗的一般方法。 明确:(附板书,用投影打出) 读一遍,正字音; 读二遍,懂字词; 读三遍,说译文; 读四遍,明节奏; 读五遍,析文句;(每句的表达作用,作者想写什么。) 读六遍,品字词;(关键词语用得好在哪里。) 读七遍,作想象;(看、听、闻、触等官感悟出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读八遍,会背诵。

  家庭作业

  以诗的内容为素材,融入合理、丰富的想象,以《过故人庄》为题,绘风景画一幅。

鲁教版教案10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本文内容丰富,我认真准备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一、运用图片、音乐,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解金黄太阳,我出示金黄色的玉米、大豆、麦子、落叶和枫叶林,引导学生理解,秋天是一个成熟、丰收的季节,所以应该为秋天画一个金黄色的太阳。在讲解春天多彩太阳时,我出示春天花海的图片,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帮助学生理解那些盛开在春天的色彩斑斓的花朵,让春天成为了一个多彩的`季节。

  一年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用图片和音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二、字理教学丰富了生字教学的手段,也有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课课文比较长,生字也比较多,除了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生字,还可以用字理教学方法。

  “清”的部首是三点水,跟水有关,水会让燥热的空气略加凉爽。“凉”,两点水跟冰有关,“京”在造字之初写成一个房子状,“凉”的本义是屋外结冰,屋内冰凉。“甜”,舌头舔甘蔗,同时,在造字之初,“甘”的本义就是嘴里含一块糖,意思是甜。

  字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象、轻松地记住字形,还能够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字义、词义,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拓展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升华情感。背诵环节引导学生从自己最喜欢的太阳入手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和效率。

  不足之处:

  一、指导朗读方面不够到位

  1、朗读的方式太单一,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齐读,可以交替使用。一年级语文教学,朗读是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突出朗读的重要性,让孩子们爱上朗读。我这点做得不够。

  2、教师范读对学生的示范性不够强。

  一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师。因此,我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为学生做好朗读的示范。

  二、一年级语文教学应侧重于识字和朗读,课文内容不用做过多的拓展。本次我体现了识字和朗读,但朗读的体现还是不够。尤其是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朗读、背诵。在今后的课堂上,我的教学应再重视一下识字和朗读。

  三、课文讲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想画一个怎样的太阳,为什么。其实,这个环节学生完全可以说出自己各种各样的想法,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于课文内容,没有发散开,是因为我此处缺乏点拨。我应该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展开想象的翅膀,而不局限于课本。

  最后,感谢年级组各位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今后,我要多多向各位前辈们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鲁教版教案11

  教学依据:

  教读任何一篇课文一定要注意与作者、与编者、与作品三方面的对话。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他认为“美在生命”,虽身处于虚伪、自私、冷漠的都市,却醉心于人性之美,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就教材的编辑意图而言,根据单元开头的单元提示短文所说,是按照“民俗”的主题来编排课文的,所以,关注民俗文化因该是本单元教学目标的着眼点之一。

  研读课文本身,我们发现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鲜活滋润,各有风情,我们就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捕捉到沈从文字里行间所充溢着的活力,是一种自然本色的生命力。而这一切,正如他在原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中所说“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所以我们可以把课文的解读为是一曲“生命的颂歌”。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三种不同场合的歌会。

  2、品读作品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赏析能力。

  3、感受作者情怀,感受云南歌会的人之美、景之美、情之美,进而激励学生关注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个性研读文本的能力。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课文的朗读,语言的感悟积累。

  教学难点:

  激励学生感悟生命之美,关注民俗文化。

  教学构思:

  本文计划两课时完成。分为预习课与展示课。

  第一课时是预习课,主要以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疏通字词,完成导学案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对云南歌会有初步了解,并以小组为单位对研读的重点做好展示准备。

  第二课时是展示课,主要以小组展示、老师点拨等形式,对文本研读赏析,感受云南歌会的人之美、景之美、情之美,进而激励学生感悟生命之美,关注民俗文化。

  全班分为5个大组,每大组又分为A、B小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参与完成教学任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完成导学案二、三。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

  请认真默读课文两遍,完成以下任务:

  1、标划课前提示、课下注释、课后练习。

  2、中心句、关键词、自己喜欢的句子,对于特别喜欢的句子写一点点评。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的注音、理解。(重点“读一读、写一写”)

  二、美读课文。

  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可比赛或合作)

  三、研读课文

  1、借助资料,了解作者。(把重要信息整理在课本上)

  2、完成导学案二、三。

  附:导学案

  二、课文初探

  1、落实字词

  A、注音:

  迤( )西 譬( )喻 淳( )朴 蹲踞( )

  忌讳( ) 酬( )和( ) 铁箍( ) 熹( )微

  龙吟凤哕( ) 即物起兴( )

  B、释意:

  悠游自在:

  熹 微:

  2、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你对云南歌会有了哪些了解?

  个人探究:(可从演唱场合、方式、内容等方面考虑)

  小组合作:(对筛选的信息分析、汇总)

  你认为沈从文先生是带着怎样一种情感写这篇?你能否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个人探究:

  小组合作:

  3、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提出1-2个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探讨,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下面。

  三、文本拓展

  东莞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四、合作探讨

  1、各学习小组逐一讨论明确导学案二、三中的问题,把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起来上交老师。

  2、各小组认真研讨分组的预习任务,明确答案,小组代表做好展示准备。

  一组:研读全文,思考云南歌会有几种不同场面?演唱地点、内容、形式各有什么不同?

  二组:研读第一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选择这部分中你们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可以先想想哪儿最精彩,适合什么形式的展示。(温馨提示:朗读、语言赏析、表演、绘画、仿写等,鼓励有个性的表现)

  三组:研读第二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选择这部分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可以先想想哪儿最精彩,适合什么形式的展示。(温馨提示:朗读、语言赏析、表演、绘画、仿写等,鼓励有个性的表现)

  四组:研读第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选择这部分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做展示。可以先想想哪儿最精彩,适合什么形式的展示。(温馨提示:朗读、语言赏析、表演、绘画、仿写等,鼓励有个性的表现)

  五组:研读全文,你们能否从三种不同场合的云南歌会中发现共同点?如果有,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二课时(展示课)

  教学目标:

  1、品读作品语言

  2、感悟作者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作者、题目。(课前播放音乐《彩云之南》)

  师:同学们,“彩云之南”是哪里?

  ——

  今天,就让我们和沈从文先生一起走进风光旖旎的云南,领略生面别开的云南歌会。

  板书:题目、作者

  师:哪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沈从文?

  示例: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师:你怎样获取了这些信息?

  示例:看注释、查资料、上网搜索等等。

  师:请同学们注意学习这种自学的方法。老师也想补充一点,沈从文曾在云南生活长达8年之久,他像爱自己的故乡一样,爱上了云南的山水,云南的百姓,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体会到这种情感。

  二、小组展示

  师:预习课同学们已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今天就分小组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有请第一小组的代表。

  第一组代表发言(中心发言人先说,其他同学可补充)

  示例:我们探究的是云南歌会的三种场面的不同。演唱地点分别是山野、山路、山寨;第一种场合的演唱内容多是情歌酬和、也唱其他故事,第二种场合是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第三种是唱什么都不犯忌讳;演唱的形式有对歌、漫歌、传歌。

  (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原文寻找答案。)

  教师点拨

  1、师: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对三种场合加以概括?

  示例:山野对歌、山路漫歌、山寨传歌。(学生也可能有其他答案,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点拨、引导。)

  2、师:“对歌”“传歌”都出自课本,为什么第二个场合要概括为山路漫歌,而不用山路唱歌?

  你能否结合原文说一下你的理由?(引导学生注意研读文本)

  示例:不可以。从“一面——一面-----”等句子中可以感受到赶马女孩是轻松愉悦的心情,是随意的自由的歌唱,山路唱歌不能体现这一特点。

  3、师:提醒其他小组同学做好笔记。

  第二组代表发言(中心发言人先说,其他可补充)

  示例:我们展示的是第一个场面的歌会。我们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展示形式。A组赏析2节人物描写;B组仿写3节人物外貌描写。请A、B组的同学分别展示。

  A组示例:“一连”“三个”“逼”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轻女人对歌水平高;“轻轻”“理理”“拍拍”“笑笑”等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轻女人心情的愉快轻松。(学生也可能有其他答案,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点拨、引导。)

  B组示例:本班同学的一段肖像描写。

  教师点拨

  1、师:你能否把这种高超的技艺、轻松的心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

  2、师:“一连”“三个”“逼”是轻读还是重读?为什么?“轻轻”“理理”“拍拍”“笑笑”读时要注意什么?

  示例:“一连”“三个”“逼”需重读,可以体现年轻女人水平高;“轻轻”“理理”“拍拍”“笑笑”语速要舒缓。

  3、指导学生诵读“那次——去了”部分,老师倾听,相机点拨,指导,再让学生齐读。

  4、师:你认为3节的人物外貌描写有什么特点?能否结合原文来说?你们小组在仿写时注意了什么?

  示例:原文人物外貌描写抓住了人物外貌特点,写得比较细腻,如“黑中透红枣子脸”“白白的糯米牙”等词语真实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所以仿写时应注意这些。

  5、师:你知道这种外貌描写的方法叫什么吗?它的特点是什么?

  示例:人物描写中的工笔描绘,特点是真实细腻。

  6、师:范读3节,提醒同学进一步体会工笔描绘的特点。

  7、师小结:山野对歌,虽然是剑拔弩张的比赛,沈先生却着重渲染了它的轻松与快乐。

  第三组代表发言(中心发言人先说,其他可补充)

  示例:我们展示的内容是山路漫歌的场面,展示的形式是A组朗读加表演,B组语言赏析。

  A组示例:学生选择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一生朗读,其他模拟动作或唱歌(学生也可能有其他展示,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点拨、引导。)

  B组示例:“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而成的”写出了花的可爱。“矗起头顶花冠”的“矗”和“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的“瞪”动词写出了戴胜鸟的.调皮,可爱。(学生也可能有其他语句的赏析,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点拨、引导。)

  师:请其他同学点评、补充。

  教师点拨

  1、师:题目是歌会,为什么要花大笔墨写环境呢?是不是喧宾夺主?

  示例:用环境的美衬托歌声的美。(学生也可能有其他的理解,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点拨、引导。)

  2、师:还有没有更深的理解?广东本地有没有这种山歌呢?与山歌相比,广东特色的文艺有什么?

  示例:粤剧

  3、师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根植于它的土壤中,正所谓地杰方能

  人灵。请大家记住,正是因为有了云南的山灵水秀,才有了淳朴自然的云南民歌。

  第四组代表发言(中心发言人先说,其他可补充)

  示例:我们小组展示的是村寨传歌,A组同学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对村寨传歌的解读,B组同学用朗读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示参加歌会的人物。

  A组同学黑板展示简笔画,并对简笔画的内容解说、介绍。(如代代相传的特点、热情无私的精神等)

  B组同学一生朗读“我以——真不少”部分,其他穿插表演。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个性解读,老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都应该给予肯定、点拨、引导。)

  教师点拨:

  1、师:参加村寨传歌的都是什么人?多不多?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他们的身份?(引

  导学生感受村寨传歌场面的宏伟,气势的壮观,领悟云南歌会是民间的歌会、百姓的歌会)

  ——

  2、师:村寨传歌中大家仅仅在传歌吗?你能结合原文分析一下吗?(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

  体会歌会不仅传歌,更传递了热情与智慧)

  ——

  3、师:如果朗读这一部分,描写老吹鼓手的那一句如何去读?(引导学生体会“最当行出色”“早”“却”等词要舒缓、重音。)

  ——

  4、自由朗读:“集会表面——原来如此”部分,注意读出赞美欣赏的语气。

  5、师小结:有人说,心中拥有阳光的人,才能把阳光拨撒到别人的心理,老吹鼓手不仅在传歌,更传递了真诚与热情,这种情之美是最动人的!

  6、师:以上我们分析了三种场合歌会的不同,那么透过这些不同,我们能否发掘出他们的相同点呢?请第5小组的同学深入分析一下。

  第五组代表发言(中心发言人先说,其他可补充)

  示例:我们探究的是云南歌会三种场面的相同点。我们通过分析认为三种场合的歌会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学生可能有不同答案,老师都应该给予肯定、点拨、引导。)

  教师点拨

  1、师:你认为沈从文先生为什么对云南的歌会感兴趣?(引导学生认知歌会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

  ——

  2、师小结:在云南的歌会上,有轻松愉快、有淳朴自然,更有热情与真诚,就是这些深深吸引了沈先生,而他也早在课文的开头就以总领全文的两句话,表达了这种赞赏之情,请齐读课文第1节体会,注意读出赞美之情。

  3、生齐读课文1节。

  三、拟写副标题

  1、师:通过以上的品读、分析,我们已经对课文有了相当的理解,能否从不同角度,为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传达自己学完本文的独特感受?请独立思考,想好以后可以到前面板书出来,也可以和直接和大家交流。(自由发言,鼓励不同的答案,激励思维火花的碰撞)

  示例:“云南韵”“不同的歌会,同一种美”“情动云南”等等。

  师:以上同学的答案非常精彩,也触动了老师,在云南的歌会上,人美、景美、歌美、情更美,怎一个美字了得!而透过这些美,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一个个鲜活质朴热情的生命,所以沈先生也是用这篇谱写了一曲“生命的颂歌”!(板书)

  四、课堂释疑

  1、师:预习环节同学提出的有价值而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1-2个,大家共同释疑。(先请提出人谈看法,其他同学补充,老师引导、点拨。不一定要有完整答案,只是引导思考,探讨)

  ——

  2、师:最后,老师提醒同学们注意,任何一篇课文不能孤立地学习,我们应该了解编者的意

  图,本单元是民俗单元,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关注民俗文化。

  有消息证实,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藏族英雄史诗 《格萨尔》,目前也面临濒危抢救的问题;岭南文化的瑰宝——粤剧目前“铁杆”戏迷只有20xx多人。同学们,相信你们现在的心情一定和老师的一样沉重。所以老师特别希望通过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提醒大家注意:

  有些声音我们不能遗忘,虽然时间让它们沉下历史的河床,但当伴着田间嗒嗒的马蹄和奏响在山野村落的鸟鸣,民歌、腰鼓、戏曲、民间艺人悠扬的二胡,这些民俗文化的精粹在我们的耳畔隐约传来的时候,同学们,让我们驻足、欣赏,让这些天籁之音,把我们的智慧之灯点亮,让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五、布置作业

  师:想不想做民俗文化的守卫者?

  ——

  请课下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四。

鲁教版教案12

  教学目标

  复习本单无的生字词语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重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具

  题板

  难点

  复习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教学过程

  一、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二、 进行综合练习:

  1、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度( ) 瀑( ) 僻( )

  渡( ) 爆( ) 避( )

  Qiang( ) he( )

  强 和

  Qiang( ) he( )

  2、补充词语

  ( )逸( )出 ( ) ( )玉立

  望而( )( ) ( ) ( )大物

  3、补充诗句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 )。

  此夜曲中闻折柳,( )。

  ( ),此花开尽更无花。

  4、:

  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逐课复习第二单元的'生字词语句子

  形近字组词,多音字组词

  补充词语

  补充诗句

  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

鲁教版教案13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认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2、能力:能够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3、知识:知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知道如何增强法制意识。

  教学活动

  一、“新闻播报”

  [视频]电子眼避免司机选择性守法

  二、读书·自学

  环节一:知道法制建设的要求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52—P56,独立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青少年怎样增强法制观念?

  环节二:深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1、教师重点突破:设计两个问题加深学生理解

  ①这四项要求去掉其中一个会怎样?

  ②得出什么结论

  2、教师归纳:

  ①这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

  ②没有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就没有依据;没有执法和司法,所立的法律就失去权威,守法就失去了有力的保障。

  环节三:理解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的意义,树立法制观念

  1、课件展示

  案例一:法律家族的新成员

  案例三:观点大声说

  正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利大

  反方:守法出行可获奖金弊大

  ①小组争论,达成共识

  环节四、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教师:我们知道了加强法制建设的要求。我们中学生能为法制建设做些什么呢?

  案例四:视频:网友的积极建言体现了思品课的哪个道理?

  案例五:

  《人民日报》11月2日发表评论,题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文章强调,站稳群众立场,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

  “问于民”是源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权利?其法律依据。

  回顾总结:

  教师总结:我国的法制建设为人民,法制建设靠人民,法制建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公民,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现象依然存在。建设法治国家除了需要加强法制建设,还需要健全法律监督。

  演练·实战

  结束授课。

鲁教版教案14

  导入新课:

  音乐不分年龄,不分国别,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有的音乐哀婉低沉,有的音乐激昂慷慨,它让我们或悲伤,或喜悦。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法国作家乔治·桑的《贝多芬田园交响乐》,让我们徜徉于音乐的海洋,感受音乐的魅力。

  初步鉴赏:

  播放阿炳(华彦钧)的乐曲《二泉映月》,学生同桌之间或前后桌之间讨论,从音调、旋侓、感情三个方面加以鉴赏,初步领会鉴赏音乐的方法。

  学生讨论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音调:低沉 旋律:舒缓

  感情:幽愤、哀痛

  出示目标:

  1、学习本文作者运用形象化的景物描绘音乐的方法。

  2、了解音乐家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3、理解本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析:

  播放《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布置任务,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确定四个题目:

  1、贝多芬的交流

  ①这首交响乐的节奏是如何变化的?

  ②通过交响乐可看出贝多芬对田园有何感情?

  2、给乔治·桑的一封信

  ③文中写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④通过景物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

  学生作答:

  学生分组讨论后,写出60—100字的书面小文章,推举一至二名同学发言,其他组同学可修改、补充,达成共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适当点拨。学生作答成熟后,教师明确给出参考答案。

  ①节奏的变化:

  不太快→很快→快→快→较快

  总之,即欢快、悠扬、明澈。

  ②贝多芬对回归田园的感情

  到达乡村的愉快→独坐河边,聆听音响→参加舞会,兴高采烈→暴雨突降,惊心动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

  总之,即用心感受田园、感受自然,感受乡村。

  ③景物及特点

  平原:空荡平坦 光线:变化莫测

  天空:阴暗低沉 飞鸟:漫天舞动

  暴风雨:疯狂猛烈

  ④作者感情的变化

  迷惘→孤独→抗争→幸福(“变成白色的天使,成为了前者,满含着感激与欣慰赞美上帝。”)

  修改题目:

  本文题目为名词性结构,简洁明了地交代了写作的对象。请同学们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另拟题目,使之能形象化地揭示《田园交响曲》的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后作答,教师举例如《欢乐的交响曲》、《心旷神怡的旋律》、《催人奋进的号角》、《扼住命运的咽喉》……

鲁教版教案15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重点难点预见】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知识链接】

  了解作者牛汉。牛汉,原名史成汉,蒙古族,生于1923年,山西定襄县人,现当代著名诗人。有诗集十余本,散文集七本,诗话集两本。现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学习流程】

  自主学习

  一、基础积累:

  1、读一读,尽量结合语言环境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chān)和:掺杂混合在一起。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2、预习课文后,自我检测。

  给倾斜字注音

  凄( )惨 马鬃( ) 磨蹭( )

  酷( )似 塾( )师

  掺( )和 脊( )背 枉( )读

  3、根据课文填空

  (1)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 是一团纸。

  (2)他 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

  (3)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 。

  (4)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 。

  二、自读感悟:

  1、速读课文,回答: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把握课文的主要结构。

  把握课文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请一学生快速的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人物:我、乔元贞、“弄不成”、我的父亲

【鲁教版教案】相关文章:

鲁教版《夜书所见》教案03-09

鲁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24

川教版教案01-11

冀教版教案12-22

冀教版音乐教案03-13

川教版教案9篇01-11

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03-28

《鲁本的秘密》教案02-27

六年级英语冀教版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