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杨柳原文赏析

杨柳原文赏析

时间:2023-03-22 12:28:18 赏析 我要投稿

杨柳原文赏析(汇编15篇)

杨柳原文赏析1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宋]晏殊

  原文:

  杨柳阴中驻彩旌,芰荷香里劝金觥。小词流入管弦声。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3系人情。

  注释:

  1彩旌:彩色的车旗。这里代指车。

  2芰荷:荷花。觥:用兽角做的一种饮酒器皿,这里指酒杯。

  3雨条:形如雨线的柳条。烟叶:浓密如烟云的树叶。

  赏析:

  本篇是赠别之作,而词中行者、居者的身份与去向都无法确定,创作的`时、地也无从推知,仅从“杨柳阴中驻彩旌”一句可以推知,交际的双方大约都是官场中人,一方要走,另一方在郊外设宴相送、作词相赠而已。在写法上,与前两首不同的是,本篇并不遵循“上景下情”的常格,也不分先景物、次人事、后情感的层次,而是将景、事、情融合在一起来抒写,最后缴足“惜别”的题旨。杨柳为古诗词中赠别、惜别的象征物,本篇即用之作为贯穿首尾的抒情线索。开篇即写在杨柳阴中暂驻车马,中间铺叙杨柳阴中开设的饯别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于杨柳的“雨条烟叶”,使之成了离愁别恨的负载物。这样写,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蕴无穷,耐人寻味。

杨柳原文赏析2

  杨柳枝原文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翻译:

  ⑴御柳——皇宫中的柳树。九重——指皇宫,极言其深远。《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⑵凤凰句——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⑶景阳二句——写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赏析:

  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著新妆。

  “御柳如丝”句,写了一幅广阔的春柳画面:“凤凰窗映”句,绘出了富丽堂皇的宫室。“景阳楼畔”句,又将场面拉开:“一面新妆”句,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一派春色,迎风飘舞。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杨柳原文赏析3

  原文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

  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之词,是一种咏物的小令。词如一幅春柳图,春柳如画,画柳传神,画中寄情,令人遐想。此词与作者另一首咏柳词《杨柳枝·宜春苑外最长条》相比,柳所在地不同,内容亦有异,但艺术风格则相同:婉约、含蓄、绚丽。

  此词咏西湖之柳。暗寄对古代名妓生活的欣赏之情。头二句描写苏小小门前的柳树丽姿。“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苏小小家门前柳树很多,柳枝千条万条垂挂在西湖边,细长金色的柳丝轻抚着平桥。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毵毵,形容柳条细长。金线,指初吐芽的柳丝。将春柳与钱塘名妓联系在一起,使词中的春柳具有西湖之柳特色。春柳与美人相映,春柳自然更美。后二句写日暮时苏小小门内的柳树。“黄莺不语东风起,深闭朱门伴舞腰。”黄莺不语,指日暮之时。陆游《晚行湖上》:“高林日暮无莺语,深巷人归有犬随。”即其例。傍晚时候,春风吹来,苏小小家朱红大门已紧紧地关上,只有春风伴随着柳枝。末句“舞腰”实为双关,既指如腰之柳,同时亦暗指细腰美人,读者自可联想到其人。黄莺休息,朱门紧闭,只有春风无声地吹动柳枝,环境十分安静。作者对古代名妓艳情的欣赏,自在其中。这种情调是属于作者所属阶级的趣味的。

  这首《杨柳枝》在艺术上很有可取之处。咏物与写人和谐地结合,组成景与人统一的意境。“深闭朱门伴舞腰”,在写柳之可爱以后,结合写了古代的女性,既丰富了咏物的内容,又创造了不同的意境。作者只客观地咏物写人,而读者从中自可领略所咏之物的形象,感受作者所寄托的`情感。这两首词的咏物和表达情意,作者用了暗示、联想等手法来实现的。二、四句均在咏柳,描写柳,但并未点出柳字,而分别用了借代、比喻等修辞方法暗写柳。深闭朱门,东风伴柳,使人产生联想。这种手法既是造成这首词婉约含蓄风格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增加了读者想象的余地。作者在这首词中选用词语注意色泽的巧妙搭配,如朱门、金线、黄莺,包含了红黄二色。这些词语色彩绚丽,搭配自然,也是温词的特色之一。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杨柳原文赏析4

  原文:

  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一树衰残委泥土,双枝荣耀植天庭。

  定知玄象今春后,柳宿光中添两星。

  翻译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这样一株生机勃勃的柳树,却长在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只能顾影自怜,有谁来赏识关注它呢?

  垂柳一株,委身于永丰坊西南角的'荒园中,因柔条极茂,被东使取两枝植于宫中,从此荣耀百倍,无异升天。料想今春的天象,将会有两颗新星得蒙柳宿星的光芒惠泽了。

  赏析:

  《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作也。《本事诗》曰:“白尚书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乃作《杨柳枝》辞以托意曰:‘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辞。帝问谁辞,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时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因东使命取两枝植于禁中。”

杨柳原文赏析5

  【诗句】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出处】

  唐·白居易

  【译注】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

  【全诗】

  《杨柳枝词/永丰坊园中垂柳》。[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鉴赏】

  这是一首咏柳诗,作于白居易晚年居于洛阳时。当时河南尹卢贞对这首《杨柳枝词》诗曾有一首和诗,诗题为《和白尚书赋永丰柳》,诗前序云:“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在这个诏旨下达后,白居易还写了一首《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的诗。由以上情况来分析推断,这首《杨柳枝词》当属咏物。“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首联正面描写柳树的婀娜风姿。前句侧重描绘其整体的繁茂,诗人不说“春风一树”,而说“一树春风”,仿佛是因为有了这柳树,才把春天装点得格外迷人。“千万枝”,是极写其在春风吹拂下的繁茂景象,使人联想起唐初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名句。次句写其枝条的秀色与柔嫩,如果说用“软”来形容柳丝的柔软多姿是用词贴切的话,那么用“嫩”来形容“金色”则是属于“妙悟天开”的运用了。“金色”是诉诸视觉的结果,而“嫩”则是触觉的判断,作者将这二者扯在一起,更使得柳树充满生机的本质得以揭示。“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三四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叙写了这株柳树所处的荒凉冷落的境地。它生长在永丰园的角落里,无人理睬,无人欣赏,只好自个形影相吊,寂寞终日了。这两句极写其遭遇的冷落,与前二句极写其“风致翩翩”(《唐宋诗醇》)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惋惜与感叹。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宦海沉浮,所遭受的排挤倾轧,在他心中都留下极深的伤痕,因此,这末二句我们亦可视为是作者的有感而发的。

杨柳原文赏析6

  杨柳枝

  温庭筠〔唐代〕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皇宫翠柳绿千般,映照着九重宫殿。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

  注释

  御柳:宫禁中柳。九重:九层;九道。亦泛指多层。古制,天子之居有门九重,故称九重宫,特指皇宫。《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一面新妆:清一色的新妆。谓柳树清新若美人之新妆也。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可互参。

  赏析

  此篇咏皇宫中柳,以宫女媲美。作品笔法非常独特,首句交代御柳的整体形象。次句则转入对后宫窗户、帘帐的描写,重点偏向宫女风情的展示。三、四句既可指晨柳清丽之美,也可喻指宫女早起妆饰。这样的写法一石二鸟,产生了双层意蕴表达的效果,饶有含蓄蕴藉之美。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首起句,直人本题。以“御柳”二字,点明所咏对象。这是咏皇宫柳。再以“如丝”二字,表现柳条柔细轻盈,纷披下垂,如同丝线一样。虽然只两个字,就写出了柳的具体、真实、可感的形象。据史传记,南朝齐吴郡人张绪,美风姿,吐纳风流。而齐武帝就曾以“条甚长,状如丝缕”之宫柳,与张绪风流媲美,日:“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南史·张绪传》)所以,“如丝”的杨柳:最能显出其事物本身的魅力和感染力。 “如丝”与“御柳”紧紧相接,盖蕴含宫柳如文采之人那般可爱,温词化用典故,往往不着痕迹。“映九重”三字,勾勒御柳拂映皇宫的典型景象,格外显豁。这宫柳,与普通柳所不同之处,即在于以柔细清丽之姿影,与富丽堂皇的“九重”宫殿相映。这“九重”的意象,又给人以巍峨的联想。那么,杨柳越长得高,就要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丝丝飘垂,如绿色帘幕、绿色瀑布,更能传“御柳如丝”之神采。

  次句是承,以“凤凰窗映绣芙蓉”,宫中富丽艳美之物,衬托御柳的风姿,补充说明首句。此一句,极美的意象!雕饰凤凰的花窗与镶绣芙蓉花的绣帘,染着“九重”宫室的奢华,并透出鲜艳的色彩;它们与绿柳相映,愈显出柳丝的俏丽美好。所以,前辈谓:“凤凰窗”与“绣芙蓉”,“皆因柳而生色。”(华钟彦《花间集注》卷一)

  第三句又起新意。转向对景阳楼畔柳的描写。景阳楼,是宫内钟楼。据《南齐书·武穆裴皇后传》载,齐武帝置钟于景阳楼上,宫女闻钟,早起梳妆。所以,“景阳楼”三字,引出美丽的'宫女来。千条路,即路千条。是说景阳楼畔路边柳色葱茏,柳丝千条万条,迎风婀娜,情意依依。这里,千条杨柳,与景阳宫美女,已暗自相映。

  末句以“一面新妆”,呼应“千条路”作结。这“新妆”二字,即将杨柳化身为美人,如:“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那清风细柳丝丝荡碧的形象,好像美丽的宫女新妆一样,婷婷袅袅,清丽可人。“一面”,表数量,用于成片的景物,好比“有故城一面”、“有一面大草原”等用法。此以“一面”二字,形容柳树排列成行,路边有一面新柳,远远看去,恍如清一色的新妆美人!写景颇!。这“待晓风”三字,即描摹细柳沐浴在晨风中。用一“待”字,写柳含情伫立,若有所待。这一下,更把柳与轻盈多情的美女形象,紧密联在一起。五代词人孙光宪有《杨柳枝》:“着行排立向春风”之句,也写绿柳成行,迎风而立。但是比起温词“一面新妆待晓风”来,便逊色多了。其关键在于孙词还是由物及物,给人的还是物的感觉;而温词更以物拟人,写活了柳的风姿,引人联想。

  这样的词,虽着墨不多,却“工致天然,风味可掬。”(胡应麟《诗薮》)短短四句,起承转合,节奏舒畅,甚有唐人绝句韵度。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杨柳原文赏析7

  原文: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译文

  在杨柳依依的季节,我骑着骏马远行,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的方过冬的,只身在外,已经换了季节,有谁为我打点行装,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

  自古以来,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而我这一春幽梦,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必。刚刚寄走家书,只说自己离家太久。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

  古北口: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峻,在今北京密云县境,为北京与东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北来征雁:大雁每年春分节令前后从的方北归,以其前一年秋分时节由北的飞.故云北归雁为“旧的飞”

  春衣:春季穿的衣服,相对冬衣而言。

  终古:往昔,自古以来。闲情:悠闲、清闲之情。落照:落日之光。杜牧《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幽梦:隐约的梦境游必:飘动着的蛛必。晏殊《蝶恋花》:“满眼游必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刚道:只说。

  赏析:

  纳兰曾多次过古北口,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扈驾赴汤泉;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至五月,扈驾巡视盛京、乌喇等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七月,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至八月,出古北口避暑等。本篇究竟作于何时,很难确知。不过从词中“谁与换春衣”来看,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春末。这首词仍是表达了厌于扈从生涯,思念家园、思念闺中人的情怀。大约与本篇写作同时,还有诗《密云》、及词《采桑子·居庸关》等作。

杨柳原文赏析8

  原文:

  东风杨柳欲青青。

  烟淡雨初晴。

  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

  眉叶细,舞腰轻。

  宿妆成。

  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译文

  春风吹来,柳树发青芽,满眼春色。淡淡柳烟似有若无,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那闺中女子对这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

  眉毛弯弯如柳叶,腰肢婀娜如轻摇的柳枝,脸上仍是隔夜未整的残妆。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

  注释

  东风:春风。

  宿妆:指旧妆,残妆。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则在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 。词中化用金昌绪的《春怨》和王昌龄的《闺怨》诗,但有神无迹,如轻霜溶水,泯融无痕。诗词都写到莺声惊梦生恼,春柳触发怨情,但诗中闺妇听莺声而小庭追打,见柳色而直说悔意,明朗爽利,感情真切;词里的香阁女子却只是浓睡不起,宿妆不整,娴静温婉,含而不露。二者相比,感情表现上有隐显曲直之别,声情口吻上有坦露含蓄之殊,语言上有质朴明快和清丽优雅之异,意趣、韵味也自判然不同。

  上片起笔“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若无,自有一种迷濛意态;在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在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词意陡生顿挫。面对烂漫春光,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意趣索寞,“香阁浓睡”,情态异常。着一“恼”字,既是贯下,也暗暗承上。上两句描绘春景,是为了衬示香阁女子的.怨思,即以乐景而反衬哀情,从而形成鲜明对比,把离情怨思烘托得更加强烈。由于人物内心状态的异常,观景亦有异常之感:春色娱人,莺声悦耳,是常情;而春色恼人,闻莺心烦,则是变态。

  词中香阁女子所以对春色视而不见,恹恹无绪,黯黯思睡,听到莺声却生恼恨,实际是因春感怀,睹景伤情。莺声惊睡,也许还惊破了好梦。

  下片“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为人物描写。眉叶、舞腰,既是咏柳,也是写人,杨柳枝叶的纤细袅娜,女子眉腰的秀美窈窕,在词人生花妙笔的晕染下,相互叠印复合。柳如美人,美人似柳,形象隽丽,比喻贴切,既写出柳的风神,也显出人的韵致。

  “宿妆”,隔夜未整的残妆。词里的“宿妆成”,是指香阁浓睡的女子醒来,无心梳洗,懒于修饰。此处虽不明白言情,而从“宿妆”不整的容态中自然溢露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幽怨。结拍“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三句正面点示题旨。“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

  这三句意思是:柳芽茁长的春意,萦拂柳条的春风,以及柳枝上的莺啼,柳树间的烟锁,无不牵系着闺中人的情思。“牵系”二字,切柳丝。全篇明以柳起,暗以柳结,中间所及,关涉到柳,联想古诗词中常用的柳的内涵自知“人情”为何。

  全词在着意描写浓春烟景中,巧妙地将杨柳的丝缕和人物的纷乱心绪牵连绾合,衬写出香闺女子的春怨,情景交融,别具风情。

杨柳原文赏析9

  原文: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长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译文

  离恨啊常常萦绕在分手的杨柳前,梦魂啊总是忘不了美人庭院中那雪白的梨花,记得自己官微职冷时身穿青衫中曾得到她的赏识,一直玩到月色西斜才跨马沿着归路返家。

  美人啊常常在翠镜中照着自己憔悴的颜容,两袖上沾满了相思啼哭的泪花,当年醉后舞墨题诗红墙之上,美女仿效前人在题诗的壁上笼上碧纱。今日重新相逢说不尽平生心事,无限情思全都凝聚在传情的'琵琶。

  注释

  乌夜啼: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章台:本为战国时秦国宫名。汉代在此台下有章台街,张敞曾走马过此街。唐人许尧佐有《章台柳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

  玉鞭斜:这里指月色西斜才策马回家。

  啼:啼哭。

  醉墨笼纱(lóng shā):此用“碧纱笼”故事。唐代王播少孤贫,寄居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为诸僧所不礼。后播贵,重游旧地,见昔日在寺壁上所题诗句已被僧用碧纱盖其上。

  春思入琵琶(pí pá):把春天的情思付之琵琶而弹奏。用晏几道“琵琶弦上说相思”诗意。

  赏析:

  刘迎,金代词人,词风婉约。此词从内容来看并不稀奇,写作者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追忆,并写两人分别后,歌姬的款款深情以及终于有情人重又相聚不禁百感交集的过程。但读后使人对金词又产生新的认识,词中不见金国那种词豪爽之气,而却似宋朝的婉约词。

  上片写作者对一位歌姬的怀念和对于往昔冶游生活的回忆。“离恨”两句,写怀念人物却不直接点明对象,“杨柳”、“梨花”以两个形象优美的事物来比喻被怀念的歌姬,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美感。柳丝飘飘柔媚非常,使人联想到歌姬那婷婷的腰。而“梨花”也曾被白居易形容为“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杨玉环流泪的美容。杨柳,梨花使歌姬妖娆柔美,如花如柳的形象如立眼前。“青衫”二句,追忆往日情怀。“青衫”,唐时九品小官的服饰,这里借指作者本人。“章台”本为战国秦之宫殿,唐时许尧佐有《章台柳传》流传,后人便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处。玉马佳人,风流倜傥的形象使人艳羡。

  下片走旧地重游,两人重聚。“翠镜啼痕”两句,写歌姬不忘旧情,终日以泪挂面,啼袖笼纱描写歌姬的病情。这几句词既香艳又有书卷气,可称是“好色不淫”“艳而不靡”。最后两句“相逢”,写两人重聚,百感交集,为表深情,女子把满腔情思注入琵琶,以此来表达“说不尽的无限事”。

  全词选词之上下了功夫,词语塑造的意象和美艳丽,如杨柳梨花,啼痕印袖、醉墨笼纱等句使词焕发特异的艳美色泽。另外,词句对仗工整,语势流露,使人产生舒徐柳扬、顿挫流转的美感。因而贺裳《皱水轩词筌》言:“才人之见殆无分于南北也(金在宋之北)。”

杨柳原文赏析10

  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客中谁与换春衣。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信回刚道别多时。

  注释

  ①古北口:长城的'重要关口,地势险峻,在今北京密云县境,为北京与东北往来的必经之路。

  ②落照:落日之光。杜牧《洛阳长句》:“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③游丝:飘动着的蛛丝。晏殊《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赏析

  纳兰曾多次过古北口,如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扈驾赴汤泉;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至五月,扈驾巡视盛京、乌喇等地;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七月,奉太皇太后出古北口避暑;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至八月,出古北口避暑等。本篇究竟作于何时,很难确知。不过从词中“谁与换春衣”来看,可能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春末。这首词仍是表达了厌于扈从生涯,思念家园、思念闺中人的情怀。大约与本篇写作同时,还有诗《密云》、及词《采桑子·居庸关》等作。

杨柳原文赏析11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译文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边恣意观赏这春光。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注释

  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老树。阴,树荫。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说:我在一棵老树荫下拴住小船。它告诉我们,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好去处。古木成荫,又乘带篷的船,暗示了春来天暖,并会有风雨。

  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杖藜,藜杖,藜是一种草,茎很坚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实际是“我扶杖藜”。说藜杖扶着我,将杖拟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间的感情。意思说:我扶着藜杖来到小桥东面。这句写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虽然年纪老了,但游兴很浓。其实在乘船途中,他已经在欣赏春天美景了,现在又徒步游赏,可见春天景色的迷人。

  上两句主要写春游经过,于春游兴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么春光到底怎样美好呢?作者在后面进行了具体描述。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这首诗写春天美景,没有一般地描绘花开鸟鸣,主要写了春天的风雨。春风春雨也本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作者却写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表现了作者体察的细腻和笔下的功夫。看得出,看似浅显的词句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因而韵味十足。他重点从感觉入手,写自己春游的喜悦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也为读者展现出春天无限美好的世界。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赏析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杨柳原文赏析12

  [唐]杨炯《折杨柳》原文、注释、赏析

  边地遥2无极,征人去不还。秋容凋翠羽3,别泪损红颜。望断流星驿4,心驰明月关5。藁砧6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注释:

  1 《折杨柳》: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之一,内容多叙出征兵阵之事,词多哀苦。后更突出亲朋好友别离内容,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情辞凄伤。

  2边地:边境。遥:一作“迷”。

  3翠羽:本意为鸟类翠绿色的羽毛,这里指女子的眉毛。

  4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这里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流星驿:指马飞奔的样子。

  5明月关:指边关。

  6藁(ɡǎo):指稻草。砧(zhēn):指铡草时垫在下面的砧板。藁砧:是农家常用的铡草工具,藁置砧上,用鈇来剁,“鈇”谐音“夫”,因此这里的藁砧代指“夫君”。(责编按:据《通用规范汉字字典》,鈇现已有相对应简化字,可参看。)

  赏析:

  杨炯与“初唐四杰”其他诗人一样,在诗歌创作的题材上广泛开拓,有抒情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艳情诗、吊唁诗等,这就为“盛唐之音”的到来,提供了艺术表现的广阔天地,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杨炯的闺怨诗《有所思》、《梅花落》、《折杨柳》等,均系乐府旧题。诗中没有点明女主人公的身份,只写其对远征边塞丈夫的思念之苦。诗的开篇即慨叹“边地遥无极”,正因为没有言明女主人公的身份,反而成为众多思妇的'代言。结尾的“藁砧何处在”是思妇通过提问引出遐想。藁砧是农家常用的铡草工具。藁指稻草,砧指垫在下面的砧板,有藁有砧,却没有提及铡草刀——鳌!扳a”与“夫”两个字谐音,隐寓自己深爱的丈夫远在千里之外。“何处在”之问,隐含有丈夫“昔曾在”的对照意义。过去两情相悦,相亲相爱,现在却物在人去。这一问,与诗的开头“征人去不还”相呼应!心上人远赴边地,怎样辗转相思都不为过,岂一句“别泪损红颜”能说透?点点滴滴思妇泪中,厌恶战乱情绪一目了然。

杨柳原文赏析13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宋朝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译文

  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注释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弄轻柔:摆弄着柔软的柳丝。

  海棠三句:指春分时节。海棠常经雨开花,梨花开时似雪,故云。

  难重省:难以回忆。

  省(xǐng):明白、记忆。

  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

  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

  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赏析

  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杨痛苦和不尽杨深思。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轻柔”字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杨柔美,分外有出垂柳初萌时杨细软轻盈、盎然春意。以“烟缕”来形容轻柔杨杨柳,大概是由于四月杨时候,垂柳杨顶端远远望去,宛如一抹浅绿杨烟云。杨柳如烟这个比喻并不新鲜,但“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如烟杨垂柳和心中杨愁思并没有直接杨关系,却用一个“织”字将二者绾合,仿佛杨柳能通晓人性。“愁”字杨出现.为整首词披上淡淡哀愁杨羽衣。然而这忧伤从何而来,词人并未解释。只是在写完垂柳之后,他将笔触转向春日杨另两种花朵:海棠与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梦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杨意思是说,海棠杨花瓣还未像雨有般坠,。梨花杨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杨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杨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杨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杨值得怀念杨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杨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是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杨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杨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杨意思是说,尽管一切杨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杨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杨境界。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王雱为王荆公的儿子,他身体虚弱缠绵病榻,于是与妻子分居,让妻子单独住在楼上。王荆公做主把他的妻子重新嫁给了别人,王雱因怀念妻子而为她写了这首词。

杨柳原文赏析14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

  王雱〔宋代〕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杨柳在风中摆动着柔软的柳丝,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注释: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弄轻柔:摆弄着柔软的柳丝。海棠三句:指春分时节。海棠常经雨开花,梨花开时似雪,故云。难重省:难以回忆。省(xǐng):明白、记忆。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所居之楼。此指王雱妻独居之所。丁香:常绿乔木,春开紫或白花,可作香料。豆蔻:草本植物,春日开花。

  赏析

  这首词触眼前之景,怀旧日之情,此词为王雱怀念妻子所作,表现了伤离的痛苦和不尽的深思。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轻柔”字写杨柳在春风中轻摇的柔美,分外点出垂柳初萌时的细软轻盈、盎然春意。以“烟缕”来形容轻柔的杨柳,大概是由于四月的时候,垂柳的顶端远远望去,宛如一抹浅绿的烟云。杨柳如烟这个比喻并不新鲜,但“烟缕织成愁”,则出语新奇,耐人寻味。如烟的垂柳和心中的愁思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却用一个“织”字将二者绾合,仿佛杨柳能通晓人性。“愁”字的出现.为整首词披上淡淡哀愁的羽衣。然而这忧伤从何而来,词人并未解释。只是在写完垂柳之后,他将笔触转向春日的另两种花朵:海棠与梨花。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的意思是说,海棠的`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梨花的白色花瓣已经如雪花般纷纷飘落。由此知道,原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了。在韶华易逝的感喟中,词人不禁触目生愁。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王雱

  王雱(1044-1076年),字元泽,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文学家,道学、佛学学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之子。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

杨柳原文赏析15

  杨柳枝词

  唐代: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译文及注释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枝头嫩芽一片鹅黄,飘荡的柳枝比丝缕还要柔软。

  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ā)谁?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没有一人光顾,这美好的柳枝又能属于谁呢?

  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译文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枝头嫩芽一片鹅黄,飘荡的柳枝比丝缕还要柔软。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没有一人光顾,这美好的柳枝又能属于谁呢?

  注释

  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

  阿(ā)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白居易于公元842年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公元846年卒;卢贞公元844年七月为河南尹。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公元843-845年(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寓意诗,前两句写景,极写柳树的美态,诗人所抓的着眼点是柳条,写出了动态、形态和色泽显出它的材质之美。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对柳树遭遇及自己的评价,因为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而不能得到人的欣赏,寓意怀才不遇而鸣不平,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相关政府官员。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

  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杨柳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杨柳原文赏析02-14

杨柳原文、赏析06-24

杨柳枝原文及赏析08-23

折杨柳原文及赏析09-05

杨柳原文、赏析优秀02-14

杨柳枝词原文及赏析08-22

杨柳枝词原文及赏析02-20

杨柳原文、赏析15篇06-25

杨柳原文、赏析(15篇)06-26

杨柳原文赏析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