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节气>《冬至节气如何养生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

时间:2023-03-27 09:08:12 节气 我要投稿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1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津城迎来一年中最冷时节。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主任刘炜介绍说,此时养生应坚持三个原则,多吃四种食物。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

  冬季补养坚持三个原则

  刘炜主任介绍说,中医学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合养藏之道。冬季五行属水,五脏属肾,肾藏精,肾脏通于冬气,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养藏、固精、补肾。饮食上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最好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适宜食物。此外,由于黑色入肾,建议多吃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黑枣、板栗等。

  冬季养生的第二个原则是饮食宜多温少寒,适量多吃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少吃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肉桂、辣椒、花椒、桂圆、荔枝、木瓜、石榴、乌梅等素食,以及鳝鱼、鳙鱼、鲢鱼、鳟鱼、虾、海参、鸡肉、羊肉等肉食。

  冬季养生的第三个原则是饮食应增苦少咸。刘炜主任说,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咸味食品,肾气更旺,会极大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冬季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推荐食物包括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槟榔等。

  他同时提醒,人参、阿胶等高档的滋补品并非适合所有进补者,这类补品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对老年人和体质偏弱的人来说,要根据身体情况确定进补方法,切勿盲目,选择食品、药品前,最好向专业医师咨询。

  这四种食物多吃有益

  特别推荐四样食材,无论男女老幼适量进食都有益无害。

  一是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男女老幼都适宜,有病无病都合用。

  二是核桃:取核桃仁捣碎同粳米同煮,有补肾、益肺、润肠的功用。

  三是栗子:栗子肉与粳米共煮,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用。

  四是百合:用鲜百合、杏仁与粳米放在一起煮粥,加白糖适量温服,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咳。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2

  冬至节气养生要如何做冬至养生攻略

  御寒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冬至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防寒保暖。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养藏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应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渡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补阳

  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注意生活规律,定时开窗换气,常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益阴

  《内经》有"秋冬养阴"的说法,而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晚上泡泡脚

  正所谓"寒从足下生",在中医的阴阳属性上,寒邪属阴,下半身属阴,所以冬天腿脚的保暖尤为重要。对于血寒的人,可以每天坚持用热水泡脚。泡脚的时候,最好选用高一点的`塑料桶或木桶,可是将整个小腿的下半段都泡到。

  预防感冒

  冬天除了用饮食预防感冒外,还可以食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来保护身体。比如将麝香虎骨膏贴于涌泉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这样可以起到预防感冒的效果。

  20xx冬至养生方法有哪些冬至养生秘诀

  1、清内火

  冬天是"上火"的高发期。吃了过多的热性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就会导致上火,称为"食火"。经常贪玩或加班熬夜,尤其是晚11点~凌晨1点不睡,容易导致体内的阳气持续亢奋,引发内脏出现上火症状,称为"情绪火"。

  2、饮大麦茶清食火

  冬至季节由于体内阳气开始萌动,容易上火,所以很多人过了冬至可能有很多不适。大麦茶刚好有清火功效,可以清除体内积累阳气转变成的火气。每天3杯大麦茶,饮食之火会渐消渐退。

  3、饮合欢花茶清情绪火

  中医认为我们日常的情绪都可以引起"上火",当喜怒忧思过度时,就产生了"情绪火"。这种内火出现后,脾气会变得非常烦躁,此时一盏解郁怡情的合欢花茶是很有必要的,合欢花是中医化解不良情绪的第一食材。每天20朵,泡在茶饮中,一天都会情绪愉悦。

  4、通肠道

  如果你经常精神不振,尤其每到下午三四点体力下降很快,到了夜晚却烦躁、疲劳不易入睡,这是因为体内痰湿代谢废物太多,需要"通肠道"。我们说的可不是简单的"排宿便",而是一种促进肠道内新陈代谢的方法,有利于深冬季节的体内储备更新和增加,不论是否有便秘都可以用。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3

  冬至

  冬至进补要因人而异

  古代的适合对冬至是非常重视的,这天还会举行庆贺仪式,朝廷也会放三天假的,君不听政,民间也会歇市三天,和过年一样的热闹。

  日前,国家级名中医、成都中医名医馆张勇教授如是说,冬至送出的“红包”,是进补福利。“冬至到,阴极阳始,人体内的阳气开始生发,易吸收外来营养,从中医角度而言,这是宜滋补的季节。

  阴阳气交宜进补

  “冬至,是一年中冷时节的开始。”“从中医学来说,冬至有个交替性,以阴阳观点来论,冬至前阴气盛,冬至后阳气回升,如何才能提升阳气?答案是进补。”

  我国民间一直都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那么为什么冬天是适合进补的呢?这是因为到了冬至,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消耗也会相对减少,冬至进补的话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储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就冬至而言,“它是天地阴阳气交枢纽,阴极必阳,从冬至开始,人体内的阳气开始生发,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所以冬令进补常选择于冬至日开始。”

  冬至节气

  进补之前先引补

  进补如何才能补到实处?答案是引补。

  “冬季进补时,好先做引补,给身体先打好底子,让肠胃有个慢慢适应的过程,以免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比如脾有湿邪的人,脾胃虚、消化差,进补不仅达不到补虚效果,反而容易出现腹胀、恶心,让身体更虚。”

  如果对体质情况不清楚,好进补前先看中医。“该养脾胃的先养脾胃,该去湿热的先去湿热,之后再进补。”一般来说,引补可在冬至前1个月进行,可选用芡实、山药、红枣、花生仁等食材,调整脾胃功能,做好引补工作,方能提高滋补效果。

  有的放矢好进补

  进补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按照中医理论,人体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所以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介绍到,“气虚的,容易出虚汗、说话乏力、精神疲乏;血虚的容易贫血、失眠、面色差;阴虚容易盗汗、燥热;阳虚容易手足冰凉、怕冷。”

  肾主蛰“厚味来补”

  补阳,是冬日进补的重头戏。“冬至后,阳气开始生发,肾主阳,是生命的源动力,人能不能长寿、免疫力高不高,与肾都有莫大关联。”,补阳要多吃板栗、核桃仁、韭菜、羊肉、狗肉、鳝鱼、虾类(基围虾)等,中药上可选用枸杞、巴戟、羊藿等调补。“我推荐一个老少咸宜等方子,它出自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有记载,叫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60克、生姜15克,配上1000克羊肉,炖两小时即可食用,我自己加了一点料,陈皮10克,可以增鲜、开胃。”

  12月21日冬至节气,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好时间。

  冬至

  冬至养生吃什么

  1、羊肉

  冬天有两次吃羊肉的大日子,一为立冬,一为冬至。羊肉中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钙、铁、磷等营养成分,有着益肾养肝、御寒祛湿的功效。因而苏州人坚信,一碗羊汤带来的温暖,足以抵挡一冬的严寒。

  羊肉经过炖制以后,更加熟烂、鲜嫩,易于消化。煮过肉的汤是滋补身体的佳品。如果在炖的时候再加上合适的中药或营养上能起到互补作用的食品,滋补作用会更大。

  不过羊肉虽好,但也不能吃太多。吃羊肉时,最好同时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如白菜、土豆等,以起到平衡的作用。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说,羊肉不宜食用。

  2、汤圆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的皮就是糯米粉制成,糯米粉白色,可养肺,适合“白色养肺”的五色进补。

  最好采用热水煮来吃,亦可使用花茶来煮味道更新鲜,放些低热量的蜜糖增加口味;而有馅料甜汤圆本身已具有甜味,可以不需要额外放糖。另外,可使用红糖及姜片煮汤圆以去除寒气,也可额外放些无糖冻、无糖椰果增加饱足感及减少热量摄取,或放入桂圆、红枣、白木耳等食材,增加营养素含量。咸汤圆可多放一些蔬菜,增加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摄取也是不错选择。

  汤圆

  汤圆虽好,但别贪吃。这是因为糯米虽然可以开胃调虚,但做成汤圆,质地细腻了,不宜被肠胃消化。吃汤圆时应细嚼慢咽,一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不宜餐餐连续进食,且不要食用过烫的汤圆,以防口舌烫伤。

  3、馄饨

  冬至吃馄饨,夏至吃面条,这是民间根据时令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相传,苏州人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纪念大美女西施。还有一说,汉朝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且不管传说不管真假,馄饨的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呢,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蛋白质种类齐全,有馅有皮,能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了单一食物的营养价值。

  馄饨的馅料一般以虾仁、猪肉、蔬菜、姜等构成。蔬菜种类可以是香菇、白菜、芹菜等,不妨能按照自己的口味随意进行选择。馄饨的汤料不妨能加鸡汤、紫菜汤也可以,也能是西红柿汤。早餐吃馄饨营养丰富,而且开胃。假如感觉只吃馄饨太单调,不妨按照自己的口味搭配一点小菜,营养均衡、能量充足。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4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我国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

  我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歌谣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歌谣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不同时间的季节变化;三九是天气最冷,因地面积蓄热量最少,所以也有“冷在三九”的说法。

  冬至时分,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当寒冷的气温作用于机体时,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为心脑血管病的`发作和加剧提供了条件。现代医学也认为,寒冷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失调,使细小动脉收缩,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同时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凝时间缩短,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引起血液淤滞或血管梗塞,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危重病症。冬季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较其它季节为高,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养生方法,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以后“阴极阳生”,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滋补功效。

  人体的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别,脏腑气血的盛衰千差万别,过去的疾患史也错综复杂,因此进补方案需因体质制宜、因病制宜。在吃补药前先要调理好脾胃,或先吃一些“开路方”,才补得进去。

  老年人冬令进补不能忘记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等各方面的平衡。她认为,老年人往往集多种疾病于一身,在服用进补的膏方时,应对膏方辅料的性能、饮食禁忌等有所了解,以防止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生萝卜;服用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水冲饮;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也应暂停服用膏方。

  中医学还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天气寒冷,会使人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淤血阻滞,从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几率。

  养生专家建议,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

  此外,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心态平和,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医学专家提醒,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来说,冬至以后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及时添衣,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于血液的流畅。此外,还应该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情绪稳定,保持良好的心境,切忌急躁和精神抑郁。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相关文章: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08-04

冬至节气如何养生4篇03-27

夏至节气如何养生09-05

大雪节气如何养生01-04

小寒节气如何养生01-11

霜降节气如何养生01-11

小暑节气如何养生12-14

关于冬至节气养生短信11-25

冬至节气养生要如何做方法有哪些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