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端午节>《端午节的文章

端午节的文章

时间:2023-03-31 15:47:54 端午节 我要投稿

端午节的文章

端午节的文章1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端午佳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今天,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吧!

端午节的文章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佳节,又称重五、端阳、端午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人们在这天还要悬菖蒲、洒雄黄水、挂艾枝、喝雄黄酒,杀菌防病。传说端午节源于屈原。他是楚王的'大臣,他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反对,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屈原悲愤,写下了绝笔之作《怀沙》后,投汨罗江身亡。他死后,有人打捞他的身体,有人投饭团,后来怕饭团被蛟龙吞食,就用栏叶抱起饭团,投下汨罗江,这就成为今天的粽子。

  我家也有过端午佳节的习俗呢!因为要吃粽子,所以妈妈要包粽子。首先把糯米用欗叶包成一个三角形,角要尖,然后放入3-4颗大红枣,用欗叶裹紧,系上五彩绳,一个粽子就做好了。妈妈一个个地做着,汗水无声的落着,终于,把粽子都做好了。接着就开始煮粽子,一般要煮一、两个小时才会又香又糯。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阵阵粽香向我袭来,我尝了一口,啊多么美味的粽子啊!这是妈妈用辛劳的汗水为我制作的美食,我永远都不能忘怀。这就是我家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文章2

  时令已进入了农历五月,卖粽子的忽然多了起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粽子,外面包着的曾经鲜绿的苇叶煮熟后已成了黄褐色,牢牢地裹着里面的糯米,还有各种各样的馅。虽说苇叶颜色已变,但那清香却逸散开来,那应该是粽子独有的味道,唤起人们心中的记忆,借此牵扯人们的视线。长大以后,我很少吃粽子,或许因为它既是一种甜食又是一种粘食吧,那过浓过腻的口味总让我敬而远之。虽然不喜欢吃粽子,但每每看到粽子,我还是忍不住好好端详一阵,把它们与自己记忆中的粽子进行一下比较,总是试图找出这些粽子的不完美,前些年每次都能如愿。

  近些年来,粽子的商品化已让它们身价倍增,它们的外观也空前漂亮起来,完美得让人几乎找不到一点瑕疵。无论那些粽子怎样精致,它们依然难与我心中的粽子匹敌,因为那是带着母亲味道的粽子啊,天下没有人能替代母亲在儿女心中的地位,母亲亲手包出的粽子,什么样的粽子可以比得上?小时候家里很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没有人会奢求吃上美味佳肴。那时的节日似乎只有春节家里才过,父母太高兴了,可能会在中秋节时给我们几个孩子一人弄上一块月饼,至于端午节,我们的思想里是没什么概念的。虽说家乡哪里都是池塘,池塘里生满了芦苇,但对苇叶与端午节的关系我们却一直都不知道。

  每年端午时芦苇已长得一人来高,苇杆粗壮,苇叶肥硕,宽宽的,厚厚的,泛着碧绿的油光,看着怪着人喜欢的,有时忍不住会摘上几片苇叶编上一顶帽子(命名为帽子,只是有个大致样子,那外形实在有愧于这个名字),装模作样地戴上,还得用手扶着,恐怕一个不小心,那帽子就会四处飞散。有时母亲会让我们多采一些苇叶带回家,她用来铺屉。但那时小小的我从不知道苇叶还能用来包粽子,甚至对粽子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何止不知道粽子,甚至那时还可笑地把“粽子”与“凳子”两个词混为一谈。知道粽子是从母亲的口中。母亲记忆力极好,口才极好,特别善于讲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到了她嘴里都那么生动有趣,总是让人听不够,我的童年似乎很多时候总是坐在母亲身边,听她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现在回想起那些时候,我常常疑惑基本不识字的母亲是从哪里得来那些故事的呢?或许有听来的,有些可能就是她自己编出来的,只是母亲健在时,自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更没问过母亲,如今想问也没处去问了,这也就永远成了一个谜。早已忘了是什么缘由,母亲会讲到粽子,可能是她回想起曾经的生活,回想起粽子的甜美吧。母亲绘声绘色地说着,于是粽子的香味在我们头脑里弥漫开来:香喷喷的糯米,粘粘的,带着韧性,一粒粒被丝丝缕缕纠缠着;红艳艳的大枣,甜甜的,裹在米中,咬开粽子时会从里面露出来;而粽子外面包的竟是碧绿的苇叶,家乡到处都是的苇叶,只是这扁长的苇叶怎么可能裹住米呢?虽说母亲已说得很详细了,但我们那有限的想象力仍然不能想出粽子是什么样的,何以苇叶能包住米。虽然还是不知道粽子是什么样的,但关于粽子的美味想象却异常丰富起来,看到芦苇时就会忍不住想到粽子,幻想什么时候家里也能包上一次粽子,也能真的尝尝粽子的味道。

  后来上学了,家里还是很穷,还是包不上哪怕一次粽子。可能是小学一年级吧,老师给我们讲了粽子的来历,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跳江而亡。母亲虽然有许多故事,但她毕竟没上过学,认字太少,她不知道屈原,也不知道粽子的来历。当我把这粽子和屈原的关系讲给她时,她认真地听着,就如我们听她讲故事一样睁大了眼睛。母亲生在那个年代,没能上学,上学一直是她心底的痛,也正因为那个原因,她对我们上学非常支持,她不想让她的.痛苦延续到我们身上。母亲听完我讲的粽子和屈原的故事后,非常郑重地说,哪年家里条件允许了,端午时一定要包许多粽子,既可以纪念那么好的官儿,又可以让我们几个孩子也尝尝粽子解解馋。

  没想到母亲说这话不久,家乡就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很快家里的吃饭不成问题了,那一年端午节前,母亲不知从哪买来了米和枣,于是家里第一次要包粽子。母亲吩咐我们兄妹几个采苇叶,告诉我们小心些,尽量找宽大些的叶子,别把苇叶弄劈了,想着粽子的甜美,我们几个兴高采烈地奔向苇塘。五月的苇塘如一片碧海,芦苇喜欢生得挤挤挨挨的,一颗颗颀长笔直,干相依,叶交叉相连,即使风来,也难钻入其间。我们拉开密密的芦苇,小心不把它弄断,拣肥大的叶片完完整整地摘下来,一片片码放整齐,在心里,这苇叶早已变成了粽子,裹满了白白的糯米,甜甜的红枣。母亲把我们采回的苇叶又检查一遍,洗净表面的尘土,放入开水中微微汆了一下,翠绿的苇叶成了深绿色,却变得柔韧了许多,用手卷动再也不裂开,母亲把汆好的苇叶放入冷水中浸泡,端来早在大盆里泡好的米和红枣,找来洗好的稻草,开始包粽子。

  母亲在左手中铺开三四片苇叶,用右手捞一把米,再加上几个红枣,上下左右折几下,扯过一颗稻草系上,一个严严实实的大粽子就包好了。我们几个在旁边看着,觉得母亲的手太神奇了,怎么那么几折苇叶就裹住了米呢?于是我们就吵着让母亲教,可能家里终于能包粽子了,母亲的心情也格外好,特别有耐心,一遍遍讲着,演示着,我们用心地学着,但终归是手太笨,不是苇叶根本包不住米,就是虽然勉强包在一起了,但不是这里漏了,就是那里破了。我们互相取笑着,互相鼓励着,于是满院子都是母亲的笑声,我们的叫嚷声。虽说我们包的粽子丑陋异常,母亲还是给我们留了下来,并做了记号,说等粽子熟了时,让我们自己先挑自己做的吃,我们觉得自己也会做粽子了,都很开心。粽子终于包完了,母亲把它们一个个码在大锅里,开始煮粽子。煮粽子可不是一件轻松事儿,五月天气已热了,母亲坐在灶前烧火,非常耐心地,身上都是汗。粽子里的米是生的,又被苇叶包在里面,要煮好久才会煮熟,包完粽子时已到了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了,母亲整个晚上就要守在灶前煮粽子。我们本来都在盼着吃粽子,就都围在母亲身边守着锅。母亲也不烦我们,一边烧着火,一边给我们说着谜语,讲着故事。我们的心情都在粽子上,母亲的故事再好也听不进去,总是不停地问母亲粽子熟了没有,还得等多久?母亲总是说过一会就行了,可是一直等到我们的眼皮开始打架,实在忍不住粘在一起时,母亲还在往灶里添火。于是粽子的香味飘进了我们的梦里。第二天早上,在母亲呼唤起床的声音中我们睁开眼时,母亲早已摆好了饭桌,桌上是剥好的粽子,我们爬起来,一骨碌下了炕,就要去抓桌上的粽子。母亲挡住我们的手,让我们马上洗了脸,一起来吃。那粽子真的是太好吃了,又甜又香,吃得我们的小肚子都胀起来了,母亲不得不喝住我们,告诉我们再吃会生病的,我们在不舍中住了嘴,但眼睛还在那些粽子上转。

  后来几乎年年都包粽子,我们对粽子也不再那么亲了,但还是喜欢吃母亲做的粽子,好象那粽子总带着母亲的味道一样。其实何止是母亲包的粽子呢,母亲做的任何一种饭,我们都觉得好吃,母亲确实手巧,似乎什么东西经了她的手,都会有滋有味的,只是后来母亲生了病,不能给我们做饭了,但她还会指挥我们做这做那,因了母亲的悉心指导,我们兄妹几个做饭的手艺都很不错。但母亲生病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工作了,没有时间去做那么麻烦的事,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不可能包出母亲那么漂亮那么好吃的粽子。家里不包粽子后,我也不再喜欢吃粽子了,本来我就不喜欢吃甜食,别人包的粽子与母亲曾给我们做的粽子好像味道差了许多,我对粽子也就彻底失去了兴趣。今天母亲离开我已快十二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好像还如昨天看到的一样清晰亲切。走在街上,看到粽子时,我还是忍不住去看,去与记忆中母亲的粽子比较,但我知道母亲的端午节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了!

端午节的文章3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

  话说端午节,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传说呢。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弟的强烈反对。后来,屈原遭到免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在外。当秦国把楚国京都侵占后,抱石投进汨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十分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民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尸体,还有渔民把饭团丢进江里,说要让鱼虾吃饱了,不吃屈原的身体。

  现在一到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有肉粽,有枣粽,有豆粽。我最爱吃米粽,加上白糖,味道好极了。妈妈告诉我,她小时候还要在胸前挂鸭蛋,装鸭蛋的彩袋是用五彩的`线织出来的。妈妈那时最自豪,因为婆婆织的彩袋最漂亮。而吃鸭蛋时,要用一个只有普通勺子十分之一大小的勺子,先用小锤子在蛋上敲一个小洞,再用勺子一勺一勺挖着吃。有咸鸭蛋、咸鸡蛋,也有淡鸭蛋、淡鸡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一种来吃。蛋吃完,蛋壳还完好无损,神奇吧!

  过端午节可真有趣,有的吃,有的玩。瞧!西太湖的龙舟赛快开始了,跟我一起去观“战”吧!

端午节的文章4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儿歌是关于什么节日的吗?哦,答对了,没错就是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端午节在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非常流行。许多学者都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为纪念龙神而流传了下来。其实有很多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其中有个传说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死了,人们听说屈原死了,就拿包好的粽子投进江河中,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端午节那天,南方的人们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在端午节这天,还要有雄黄酒洒在小孩子的头上画“王”字,还要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端午节还有许多习俗,如端午节这天人们要用红、黄、蓝、白、黑色丝线系在小孩的脖颈、手腕和足踝上,称长命缕。家家户户插“五端”:菖蒲、艾叶、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每逢重阳节,人们就把房子打扫干净,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滋生。

  每到端午节,我总要起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气四溢的一个早晨,家家粽子飘香,我家也不例外。我和妈妈先去菜场买原材料,接着我就跟奶奶学包粽子,经过几次尝试,我终于包好了几个四不像粽子,开始煮粽子了,不一会儿,粽子的香味就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厨房,我迫不及待地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咬一口美味无比。

  端午节不仅让我学会了包粽子,而且也让我品尝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端午节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节日。

端午节的文章5

  端午节,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节日就是在古代流传下来的,当时就是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因忠国爱民投河自尽了,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容貌,所以大家就动手包起了粽子,再把粽子丢进河里让那些鱼来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因此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都会包美味的粽子,也有的地方赛龙舟,有的举行粽子比赛……

  端午节这天,按照我们那里的习俗就就是杀鸡、包粽子、拜神。这天早上,我们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准备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种准备工作做好,此时我们就洗好手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就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请奶奶到他们家帮忙包粽子呢,做完后,自然也会送几个给奶奶。而我呢,但就是最喜欢吃粽子的,一见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馋起来。于就是,我丢下手边的粽叶,吃起美味的粽子。这个瘦肉拌小葱馅的粽子就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着,不一会儿就解决了好几个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着嘴巴笑了起来,我不知所措地难为情起来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们为什么都要在偷笑我呢?最后有个人肯要告诉我原因了:“看你这个大花猫,吃得满脸都就是。”说着把纸巾给我,我一擦,结果纸巾上全就是米饭粒,我也不禁笑了起来。

  最后把粽子做好了,这个时候已就是中午了,我们赶紧拿上鸡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见奶奶和妈妈双手合上,跪着,嘴里还在叽哩咕噜地说一大堆话,说完以后便烧起了纸钱,然后回家吃粽子去了。

  这一天,我过得十分开心,因为既有美味粽子吃,还能够听到古老的传说故事——包粽子的来源。

端午节的文章6

  以文化的阅读来鲜活民俗的符号

  ——《端午的鸭蛋》说课稿

  新乌江镇李桥中学 曹苏敏

  一、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是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学习这一单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了解民生,感受日常生活的无穷乐趣。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情趣,珍视传统文化。

  教学的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教学的关键:以“读”为核心和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积累语言。

  二、学情分析

  情感方面: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易受西方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有陌生感和疏远感,对此需要我们正确引导。

  能力方面:八年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设想

  整体上采用“杜郎口”的教学流程小组讲解来组织教学。

  在教法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教学器具:墙壁黑板,用来展示学习目标和预习思考题。

  四、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讨论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有六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忆端午

  教师提问: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哪些吗?

  2、你能说出在我们当地端午节都有些什么风俗吗?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课标中“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生活的联系”

  这一理念。 通过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带入端午的节日气氛之中,让学生了解端午,感受传统,感受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习俗。) 第二环节:明确目标、自学教材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字词句,对于有疑问的字词句可以举手请求老师帮助,用墙壁黑板展示自学思考题

  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理由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第三环节:质疑交流

  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然后选出代表回答思考题

  (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第四环节:精讲要点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明确思考题答案

  (第一题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明确文章的三个组成部分“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选材上松散,但结构严谨,体会作者“闲适自由”的写作风格。

  第二题主要引导学生品味归纳汪曾祺散文“平淡有味”的语言特点。)

  ①口语化,自然亲切

  比如“白嘴吃也可以”,这一句就使用了方言

  ②巧妙运用文言,增添典雅之美

  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③活用词语,绘声绘色

  比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第五环节:达标检测

  课后三道练习题作为达标检测题,第一第二题为必做题,第三题为选做题。 (前两题分别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语言风格的掌握情况,第三题是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作者写作风格两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三道题布置给学生要求独立思考解答,手脑并用,把答案落实到纸面上。教师通过巡视检查,了解达标情况。)

  第六环节:拓展迁移 诉真情

  1、一说起故乡,汪曾祺就想到了家乡的鸭蛋想到了儿时的过往种种??那么,一说起故乡,你们就想到了家乡的什么物件,这样东西又勾起了你怎样的儿时情愫.......

  学生扩句; 一说起故乡,我就想到了家乡的??

  2、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思考”、“材料的自我探究”来引发学生对民俗、文化这一主题的拓展探究与认识关注,以完成对这一课教学的外延延伸。

  课堂上我将出示一个问题,两则材料来引发思考:

  1.回顾你所了解到的民俗,你认为这些民俗中承载着什么样的.文化?或寄予 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情结?

  2. “韩国端午祭”捷足先登成功申遗。

  3. 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冯骥才的故事。

  (相信在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同学们在畅谈自己的民俗积累时的答案肯定会异彩纷呈。这些解读,正好向我们展示了“语文的文本价值与学生独特体验的完美结合。”他们可能会联系本地实际,谈五月初五的河面,粽子的甘甜、龙舟的轻盈、汉子的狂野、姑娘的火辣,人们在对屈子的怀念中逃离了现实的闷热的天气和封闭的樊笼,让人性的初衷裸露着浸泡在清冽的水中。那是最原始最深切最真实的快乐和感动。还有秭归屈原祠里继续燃着的高香,美味可口的粽子。游人一路走来,还有信天游、还有羊肉泡馍、七世的苦夫妻??红红的春联还贴在大门的两侧,凝望着清明时节断人魂的雨,飘飘洒洒着从古到今的爱恨情愁,淅淅沥沥??这种体验式的畅谈,不仅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更是学生对民俗文化观念、态度和思想的一次交流与碰撞。

  在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自然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端午的鸭蛋》已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鸭蛋、精神层面的鸭蛋,它更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它承载着作者自我的精神,更承载着一个民族应有的精神。只有用文化视野和生命的历程去解读它,人才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一刻,学生的情感在民俗的熏陶中得以升华。)

  作业布置:

  收集整理你所熟知的传统文化节日,包括名称、来历、习俗以及相关的诗词文章等材料,下一节课共同交流!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

  在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搜索整合信息能力、归纳复述知识能力、赏析能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鉴别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整个教学设计围绕几个基本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3、注重文本的学习,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抓住文学鉴赏的关键环节,反复品味语言。培养其美感和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情操。

  4、注意开拓学生思路,关注社会,进行反思。

  结语: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我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教学中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正如我的这节研讨课一样,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的艺术多种多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应做更多的探索,使语文能力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法宝。

端午节的文章7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文章8

  最喜欢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可多了,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有团团圆圆的中秋节,有祭祀亲人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热热闹闹的端午节,因为端午节不但有我喜欢观看的赛龙舟,还有我最最喜欢吃的美味的粽子了。

  那香软可口的粽子让我百吃不厌、回味无穷,可我还是在最近的学习中,才具体地了解到这美味可口的粽子,竟然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动人的来历呢!

  相传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他的祖国被秦国侵占,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自杀了。百姓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饭团、鸡蛋投入江中,好让鱼虾吃饱了,不去咬伤屈原的身体。后来百姓们又想出用树叶包饭团,外缠彩带的办法,这就和我们今天的粽子有些相似了。

  贵阳人包的粽子,又小巧又可爱,那形状就像一个个尖尖的冰激凌。每当端午节来临又正好赶上我们上学的日子,我的妈妈就会给我准备一小串用线连成的各种口味的粽子,有肉馅的、有花生馅的、有大枣馅的、还有绿豆馅的等等,还要为我精心挑选两个最厉害的煮熟了的鸭蛋去学校和同学们比赛,我们的规则是这样的:谁的鸭蛋撞不破,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那时的课堂欢声笑语,那声音简直成了一片欢乐而又兴奋的海洋,我们的教室也变成了一片狼籍的战场

  至今都好怀念过端午时教室里那片狼藉的战场,因为这战场里有属于我们的故事,故事中有欢笑、有兴奋,甚至还有我们的泪水

  快乐的端午节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耐人寻味的端午节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内心充满矛盾,充满无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得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被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沧桑,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

  到前路茫茫。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汨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 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端午节。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国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今天,我们仍然过着这耐人寻味的端午节,为的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难忘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大家都要吃粽子,这是谁都知道的。当然,还不止这一个习俗,还有:赛龙舟、挂香包、采艾篙、喝雄黄酒等。 回想去年的端午节,真让人难忘!

  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三口在家里准备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好奇又兴奋。看到妈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原料:有粽叶、糯米、红枣等。这粽叶又大又长,绿绿的;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这红枣又大又圆,红红的。光看着这些东西就已经馋得我垂涎三尺。一切准备就绪后,爸爸开始包了,只见他流利地把粽叶卷成漏斗状,然后把糯米和红枣塞到粽叶里,再把上面的叶子折下来,就成了个三角形状的物体,最后用绳子缠好,一个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说:“这么简单索,让我来包。”妈妈说让她在一旁给我指导,我连忙摇摇头说:“不用,不用,我已经会包了,你们就看我的吧!”我先学爸爸一样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可这个却难倒了我,怎么样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红枣塞到粽叶里,哪知这个粽叶不听使唤,一下就蹦开了,糯米和红枣顿时就洒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气地说:“我不包了。”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刚才是谁在那说简单的嘛,怎么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认真地去做,刚开始做不好,这是正常的,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结果。”听到爸爸的话,我非常羞愧,脸像红苹果一样红。

  我重新走到餐桌边,坐下来后全神贯注地包起来,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包的第一个粽子出炉了,看着它,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是呀!认认真真包的粽子就是漂亮!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节,真让人难忘呀!我不但学会了包粽子,还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节仍然期待。

端午节的文章9

  忙碌的日子最不经数。觉着才过了春节,人刚忙碌完松口气的功夫,这怎么转眼便近了端午。

  对于传统节日,我是极重视的,但却疏于看日历去专门标记。常常是某某节日眼看着要到了,我才在超市里商家促销的广告上,知道了这样一个节日的临近。尔后便是翻看日历,查找这以农历计算的传统节日,对照公历来算具体又该是哪一天,以便在这节日来临时,置备相应的物品,去郑重纪念一番。

  今年的端午也一样,日子未到,各粽子厂家的促销广告便已占据了商场的显著位置。对于这些广告本身,我向来是不屑于看的。在我的意识里,传统节日便应该有传统的味道,用这些工业化生产的东西来纪念传统,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一种亵渎。所以,我虽已从故乡来这异域的城市二十年余,无论再忙,却依旧会按了故乡的习俗去过传统节日。这样做的目的,为的便是一种对于传统的坚守,更是对故土的一种依恋。

  端午节也是这样。虽然大家早己把端午节过成了“粽子节”,我却依然会遵了故乡的习俗,在端午那天一早去煮蒜、煮鸡蛋。妻已经不会再像以前故乡女人那样,在端午节时给孩子绣荷包、缝香囊、拴五彩线。家里的门楣上,我也再找不到那长长的艾草来插,更不知如何去泡那驱虫的雄黄酒。只得将那些东西全部简化,仅煮了蒜和鸡蛋,以此来恪守传统。虽然极简单,却是怀了虔诚的心,为的便是那份对故乡端午节日的纪念。

  说实在话,那白水煮的鸡蛋并不好吃,煮蒜就更不用说。我从记事起,虽盼着过那端午节,却并不盼了吃那鸡蛋与蒜,盼的原因主要竟是为着好玩。好玩的'割艾草,好玩的抹雄黄酒,以及那好闻的香包和好看的五彩线。当然,这煮蒜和煮鸡蛋还必须得吃!

  煮鸡蛋好说,吃起来虽没什么味道,却不难下咽,我只是讨厌那蛋黄太过噎人。所以,常会吃了白白弹弹的蛋清,而把那面得噎人的蛋黄,象征性地咬上两小口,便半耍赖半是硬塞地送到了父亲嘴里。直到今天,我每每吃煮鸡蛋时,都会想起当时耍赖不吃蛋黄的情形,更会想起童年时光里的端午节。于是,这煮鸡蛋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成为过端午的标志性记忆

  可要说起煮蒜来,那味道真不好吃,但端午节的煮蒜必须得吃!父亲对我们吃煮蒜是有定量的,每人最少要吃掉一头煮大蒜。不吃肯定不行,吃吧又觉难以下咽,通常情况下便都是被大人们盯着,尔后硬了头皮吃下去。好在那样的年月,我们已经吃惯了难吃的各种东西,相比起这节日的快乐来,用吃上一头煮蒜来换取,我已经是相当地知足了。

  至后来上了小学,有篇课文里写端午节的事情,里面提到孩子们拿煮鸡蛋到学校利用课间玩碰鸡蛋,比赛看谁的鸡蛋壳最硬。最后得出的结果说是那红皮获胜,原因是红色的蛋壳比白鸡蛋壳要厚要硬。受了这样的启发,后来再过端午时,我们便都各自揣了鸡蛋来学校,学着那课文中的方式,在课桌上进行碰鸡蛋比赛。后来,这样的游戏便成了端午节当天孩子们的保留节目。在碰蛋过程中,随那蛋好与蛋碎,感受着游戏中的或悲或喜。碎了固然婉惜,但毕竟这是游戏,目的便是将那原本只能吃的煮鸡蛋,变成一种彼此交流嬉戏的玩具,在游戏的过程里去享受这样一段美好时光。

  而这样的游戏快乐,我的孩子是感受不到的,原因是这城市里的孩子过端午只吃粽子。

  儿子也喜欢吃粽子,那香香甜甜、软软糯糯的口感,非常投了嘴馋小孩子的胃口。这样的粽子不但孩子爱吃,我亦同样。只是在端午那天,我会依了故乡习俗,早早便起来将鸡蛋和蒜煮好,然后等他们起来吃早饭时,将这些东西一并端上。

  吃煮鸡蛋儿子能接受,可吃这煮蒜,便只能靠我的武力威慑。硬逼着让他吃上一瓣儿,还是只嚼两下便往下咽,其表情极为痛苦。再想让其吃第二瓣儿,已经捂了嘴巴,坚决不吃。一旁的妻看不下去,不让我再强逼儿子吃煮蒜,说:“过节本身就图个快乐,这一大早起来你就因为这个收拾孩子,值得不?吃煮蒜虽然是传统,可你不能拿自己的喜好,来强迫孩子去接受你认为应该坚守的东西,他只是个孩子,哪里能体会得到你对家乡的感情和对传统的那份儿坚守?”

  听了这样的话,我无以应对,只得默默低头将他们吃剩下的那两头煮大蒜吃掉。在那有些难吃的煮蒜味道里,去感受属于我童年时光中,那样一段端午记忆。

  吃完鸡蛋和粽子,儿子欢快地下楼找他的同伴们玩去了,剩下我和妻。妻去涮洗碗碟、收拾厨房。而我,则只能坐在沙发里,一个人沉默无语。这一刻,我只想静静地坐着,开启一段回忆,回忆童年时光里,故乡那富有浓重传统气息的端午节,那样的端午虽然没有粽子可吃,却有煮蒜和鸡蛋。那煮蒜同今天一样难吃,可我却愿意在吃过那难吃的煮蒜过后,去看四邻的女人们抱了各自的孩子,围坐在院场外面的石头上,比着谁的香囊更香,赛荷包谁绣得更好看,以及那五彩线谁又搭配得更艳。看完了这些,你还可以拿了自家的煮鸡蛋,找上几个小伙伴去相碰着玩。

  只可惜,这样的情形,永随了时光留在我脑海里,成为我对传统端午的一段记忆,若非有时光穿梭的机器,你便永远无法回去。

  如今,又近端午,超市里各样包装的粽子琳琅满目,将那特意腾挪出来的展区塞得满满当当,糯米和红枣也开始不失时机地写了大字海报进行促销。妻让我记得提早买点儿糯米和红枣回来,好给儿子包粽子吃,而我所想的,则是别忘了买几头新蒜和鸡蛋!在这样一个特殊而极富传统的节日里,我可以食无粽,但不能没有煮大蒜和鸡蛋。

  前两日,无意中读到汪曾琪先生所写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才知道他们高邮端午的习俗,竟也不是吃粽子,而是吃当地所特产的红心咸鸭蛋。从文中我看到他们那儿许多的端午习俗竟也与我们那儿的相仿。从那并不长的文字里,你能感受到他对儿时过端午吃鸭蛋,以及挂“鸭蛋络子”那样一种端午习俗的深深怀念。因为,这些习俗只属于记忆和故乡!

  至此,我才明白,这依附于故乡泥土上所衍生出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基因的,这基因通过泥土,渗透进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不论将来他走到哪里,那基因便会在某一个特定时刻显现。

  而今天,在端午将要来临的时候,它开始一点点显现,幻化成端午节的煮鸡蛋!

端午节的文章10

  家乡的端午佳节习俗基本上和别处一样,有吃粽子、悬艾、药浴、佩香囊等。

  每到端午佳节,大人们就到山坡上采艾叶、菖蒲,把艾草悬于堂中,菖蒲插于门榻,可以散发芳香,驱赶飞虫,清除污浊空气。小孩子则喜欢把艾叶带在身上,不时拿出来闻一闻香气。晚上,大人就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于身体健康。另外,在端午佳节时,小孩要佩香囊。这是听大人们讲的,我不知道我是否佩带过。现在,端午佳节前后,都有人在广场上卖香囊,但香味泛泛,我不喜欢。

  我最喜欢吃粽子。每到端午佳节,我都眼巴巴地盼着吃粽子。端午佳节的前一天,外婆将糯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再捞干与一定量的大米混合在一起作陷儿。然后准备好麻竹叶,将麻竹叶洗净、晾干。麻竹叶包出来的粽子有一股淡淡的竹叶的清香。我们学校在端午节前后卖的粽子也是竹叶包的粽子,个头虽小但味美。外公包的粽子很好看,他教我们包粽子。因为麻竹叶薄,所以我们用两片叠在一起来包。小小的竹叶在外公手里一晃就变成了一个个绿色的小粽子。我也学着外公的样子包起粽子来。先拿两片麻竹叶叠在一起,再把它们裹成一个倒立的锥型,然后我开始放陷儿。外婆看到了笑着说:“别贪心,小心你的`粽子‘吃’破了肚皮。”我一看,原来我把馅儿放得太多了,于是我倒出了一些馅儿,接着包起来,最后用绳子捆扎实,就这样我的第一只粽子就包好了。我得意地把粽子在表姐眼前晃了晃,表姐扑哧一下笑了出来,“你那也叫粽子?”我仔细地与外公包的粽子作比较,原来我不小心把粽子包走了样了,别的粽子有棱有角,而我包的只有一个角,成了蛋卷冰淇淋了,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我仔细地包了一个又一个,结果包得很好的没几个,管它呢,只要能吃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外婆很早就起来煮粽子了,等我们起来之后,外婆让我们把芝麻弄碎,我们几个小孩都抢着干,谁也不想在旁边打下手,于是我们就轮流起来干。小表妹在旁边看热闹,不知是谁提议放几颗花生在芝麻里,于是我们把花生、瓜子和芝麻混在一起弄碎,等我们忙完了,粽子也煮好了。我们一手抓一个,顾不上精挑细选,生怕自己看好的被别人抢了,也不怕烫手,抓起来就解开绳子,把竹叶剥开,沾点芝麻就开吃。结果饭都不想吃了,每个人都拿着粽子在饭桌上啃。我们还在粽子里放上猪肉混着吃,味道真是好极了。外婆叹了口气,说:“真是服了你们了,连粽子都能吃出个新花样。”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是呀,如今生活好了,连粽子的吃法也多了。超市里的粽子光陷不同的就有好多种,但吃起来终究没有家里自己包的粽子的那种味道。

端午节的文章11

  端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节,在民间,它的风俗之重不亚于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人们游山玩水的大好时光,久居市井的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涌上郊外的山头,尽情享受怡然自得的大自然恩宠,久而久之形成了百姓苍生心理上得到放纵的寄托。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每年的夏历五月五日,相传是纪念徇节汨罗江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中国的诗人又将这一天定为诗人节。百姓怀念屈子,倒不是从《楚辞》、《离骚》中读到了特殊的意味,而是钦佩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风亮节,欣赏他勇于牺牲奉献的无畏品质。民众只会记住造福苍生的先驱者,并把朴素的情怀化为自己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至于那些鱼肉乡邻的恶少,就算在生之年风光发迹,极尽无所不能的奢华,几十年短暂的尘嚣一过,便会失去在人们心中最轻浅的记忆。端午节的习俗最先在湖南省的汨罗江岸兴起,据说人们为了不让水族侵扰屈老先生的遗体,擂鼓划舟驱赶恶鱼,并用糯米做成的美味食品去饲喂鱼虾,祈求让他们心中的英灵长此安息,渐渐地,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随同屈子不羁的桀傲精神传遍了全国。楚国时期一段回肠荡气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活了两千多年,相比之下,纵然是帝王将相,“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忘却都会是黯淡的悲悯。

  民间纪念端午节还由来于另一个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救丈夫许仙,不惜甘冒九死一生的危险,赶往仙山绝地去盗灵芝草,由此感动神祗,续了一段艰辛曲折的奇缘。当然神话终归是神话,表达的也只是人们赞美浓情厚义的善良愿望,不过喝雄磺酒,插艾蒿菖蒲的习俗倒值得考究,国人的许多风俗习惯都与消灾避难联系在一起,图的是过宁静和美的生活,从一个民俗甚至可以反映出国民的思想境界。

  一种时尚流传久了就会夹杂与之无关的内容,后来有人又将端午这一节日补充进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百草皆可入药”的讹传又蔚然成风,进山的人们无止境地索取各种不知名的药草,用来医治奇形怪状的顽疾。这是一种缺乏科学性的愚蠢,尽管始作俑者的出发点未必都是想害人,但在一个民众相对蒙昧的国度,盲从历来都是贻害苍生的罪魁祸手,更何况人间尚有祸国殃民的异端邪说,值得每一个清醒的意识去时刻警惕。

  到了端午节人们就匆匆进山,有的甚至从天一见亮径直游到天黑,民间称作“游百病”,意为端阳一游,百病消顿。运动能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机能,这是人所共识的真理,但如果闲坐久了,仅靠一天的剧烈运动,想必会是适得其反的事。再加上不良饮食和酗酒,疾病究竟离我们又有多远?人生确实有很多时候是在花了开销引来痛苦。不过,适度地游上一游倒是件很惬意的事,平素慵懒惯了,找个理由放旷一番,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籍口了。

  我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都还是争取到郊外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并对屈原不朽的灵魂作一次潜心的瞻礼。为大众谋福利是我永生的追求,忧国忧民其实也就是一种主人公的态度,在我从小吟诵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里,那种公德意识一样具有强劲的牵引力,教我不泯、向善、追求,并把才能和智慧回馈于社会,反哺给滋养我成长的生命之根,我想这也是屈原用惨烈来写就的精神实质了。端午节,这个道德与良知对撞而生的历史清音,永远激励着每一颗乐于忘我奉献的心灵,从虚妄走进完美和充实。(

端午节的文章12

  寂寥端午寂寥心

  端午夜里,雨也似乎不甘寂寥起来,总爱在众人里表现出自己的吸引力来引起人类的关注,没丁点同情心地这样“撒野”着

  这是我大学生活中唯一一个不回家过的节,心里有点沉,也许是良心的发热吧,总觉得自己是那般地自私,为了自己得到的所谓的自由而忽视了最疼最爱自己的家人,虽然我得到了所谓的自由,但是心里却总是那样的不安,视频里,妈妈那为我准备的热热的粽子,心里也清楚地知道那份沉甸甸的爱!但最终我还是敌不过我那叛逆的心

  友人总是对我说,每一颗心都会寂寞!平时我对此话一笑致之罢了,此刻深思,豁然开朗!也许我还年轻,那种种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欲望也日益增长着,与现实的反差中一次次地磨去了我的信心,现实毫不留情地把我丢弃于某某失落的角落里,日积月累,我便很顺利地训练成一个“堕落高手”!无以致疑的,我便是掉队里头等的'“逃兵”!

  怀着散散心旷旷野的心态,我去了经常去的阳光沙滩里漫游,细雨中的大海,一点也不平静,恰恰相反的是波涛汹涌澎湃,浪使劲地打着岩石,像一个慈父冲着一个恨铁不成钢的孩子异常地恼羞成怒起来似的。恨不得一次性地把岩石“泡制”得完美无暇!雪白雪白的浪

  调皮地把目标转向于我的脚上,似乎友好地冲我的小脚拥抱,那是我第一次感觉到痒痒也是一种快乐!我下意识地用双手捧着满满的沙子向海里抛去,试图将自己成长里的所有不快事压缩作这渺小的沙粒,统统将它从心转移丢弃出去!“浪淘沙”的具体程序我并不稀罕自己投入体会,因为我要坚强,因为我得竖立起自信心,并不代表着要从感悟自我渺小才有动力,相反的,我更希望对自己散个善意的谎言来作为鼓励自己前进的动力,坚信自己的能力!

  夜的寂静总对我起不到衬托的作用,也许我不是典型的望物寄情者吧,夜静得可怕,也许我的生活中过多的“夜”导致我生活失调的原故吧,总让我爱撒野的习惯冲淡掉,少了那份嬉闹脑子也不例外地迟钝起来,想的总跟不上做的,抑或是做得不知何干心觉得好孤单,生活好寂寥,走下去的路好渺茫,接下来的对我又会是何种考验?我想像着,也担心着,疑惑着!

  寂寥的夜里有颗寂寥着的心,在对着死死的电脑诉说这个季节里一个女孩的心悸

端午节的文章13

  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端午节的文章14

  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又过端午节了。

  天刚亮,觉还没有睡醒,朦朦胧胧中,手机不住地响了起来,按下接听键,是远方的亲戚早早的送来节日的祝福。虽然吵醒了我的懒觉,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亲情嘛,总是人间最温暖的、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谁又少得了。

  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从前几年开始,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我国也规定这一天为法定的节日。对上班的人来讲,无疑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了。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挂艾草,划龙舟,抢鸭子……节目可谓是丰富多彩。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所生活的县城也不例外,这一天正举办龙舟节。

  久雨初晴的端午节令人神清气爽,起床以后,吃了两个头天买的粽子,带上妻女,一家人来到县城的滨江路,准备观看龙舟大赛。谁知道,滨江路两岸早已人山人海,可热闹了。

  记得小时候,我家住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生活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总是盼望着过节。因为,只有过节才能吃上一点好的东西。后来,我努力读书,总想脱掉“农”皮,改变祖祖辈辈以来的生活状况。经过多年的努力,理想实现了,我考上了学校,脱离了农村,参加工作了,有了工资,经济也比小时候好多了,小时候吃不上的东西都可以吃上了,但却找不到小时候过节的感觉了,那份盼望和高兴的劲头没有了;端午节的鸭子,粽子,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那种滋味了。

  人啊,就是这样。

端午节的文章15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我爱端午节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这一天有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等。听大人们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屈原,因为就在这一天,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跳江自杀。

  我很喜欢端午节,因为我喜欢吃粽子,端午节到了,我就有粽子可以吃啦! 家乡的端午节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我喜欢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节”。

  还有赛龙舟。一大早妈妈就煮起了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和妈妈要去参加龙舟大赛。我们吃完早饭,就去比赛场地了。比赛开始了,我和妈妈划呀划终于超过了1号。我们划了差不多1个小时。终于到了终点,我和妈妈很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赢了。奖品是

  大粽子。我们把大粽子抱回家给奶奶吃,奶奶说“我很喜欢”

  以上的说明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的文章】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文章精选15篇03-31

端午节的文章(精选15篇)03-31

端午节的文章15篇03-31

端午节的文章(15篇)03-31

端午节的文章合集15篇03-31

职场的文章_职场的文章有哪些09-24

关于职场的文章精选_职场励志文章精选09-24

有关职场的文章_关于职场的文章09-24

职场的文章精选_职场类文章有哪些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