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4-09 14:35:45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汇总五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

  (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

  1、提出问题:

  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

  2、幼儿猜想并记录:

  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

  (1)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

  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

  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

  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

  4、结果与讨论:

  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

  (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

  五、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对平衡现象感到好奇,有探索的欲望。

  2、尝试保持平衡的方法。

  活动准备

  水彩笔,蝴蝶20只,每组回型针、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操作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蝴蝶想稳稳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吗?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引导幼儿观察手指抵在蝴蝶的什么部位,才能保持平衡,并在此位置上用笔作上标记。

  二、第二次操作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不抵在这个部位,但能让蝴蝶稳稳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行吗?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结论:将手指抵在加上重量的翅膀一侧。

  三、第三次操作

  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探索兴趣。

  师:在蝴蝶的`一侧加上重量,蝴蝶还能稳稳地停在我的手指尖上吗?

  2、操作探索。

  3、相互交流并演示自己的方法。

  4、得出结论:在蝴蝶另一侧加上相同重量的物品。重心移动,将手指抵在加重的翅膀一侧。

  四、结束部分

  1、给蝴蝶涂上颜色。

  2、在音乐声中,蝴蝶停在幼儿手指尖上翩翩起舞。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探究发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尝试记录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2. 知道把镜子放在具有对称性的图案的对称轴上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3. 体验玩镜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有照镜子的'经验。

  2. 物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四方镜子、记录表以及水彩笔,各种舞会装扮道具若干,《生日舞会》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加舞会"激趣,感知镜子成像特点。

  1. 幼儿自由装扮自己。

  2. 提问:你用什么道具装扮自己?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装扮好呢?

  3. :镜子有成像的特点,所以当我们站在镜子前面就可以看到自己。

  二、"寻找小动物",利用镜子感知物体的对称。

  1. 引发幼儿猜想:把镜子立在图片的哪一条边能使小动物变完整?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3. 师幼共同验证并:把镜子放在对称图案的对称轴上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图像。

  三、"寻找礼物",进一步感知不对称物体的成像特点。

  1. 引发幼儿猜想:(教案:)利用镜子能让汽车变完整吗?

  2. 幼儿自由探索并记录。

  3. 师幼交流验证并:镜子放在两边不对称的图案上虽然能成像但不能变完整,只有把镜子放在两边对称的图案的对称轴上才能变完整。

  四、参加舞会,结束活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辨别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了解耳朵的用处非常大。

  2.分贝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3-5只能发出不同声音的响罐,感受他们声音的不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易拉罐、纸、沙、木珠、米等。

  活动过程

  1.响罐在小朋友的手中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有时像下大雨的声音,有时像下小雨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这些响罐里装的是什么?

  2.摇一摇,听一听不同的物体在易拉罐里发出的声音。

  分别将纸放进易拉罐、沙放进易拉罐、木珠放进易拉罐、大米放进易拉罐,让幼儿辨析声音。

  3.教室里海藏着许多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请你把这些物品找出来吧!

  4.听辨打击乐器的声音。

  小建议

  1.请用响罐为好听的乐曲加上优美的伴奏。

  2.关注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尝试模仿各种声音。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探索将长条形纸制作成麦比乌斯圈,并等分不同的次数后会产生不同的现象。

  2、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发现,对科学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三张长条形的蜡光纸,剪刀一把,固体胶,每组若干个麦比乌斯圈供幼儿观察。

  2、视频、过山车录像一段、图片立交桥。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集体制作圆圈,发现圆圈等分后变成了两个一样的圈。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请你想想纸条怎样变成一个圈?猜猜从中间剪开它会变成什么?

  集体制作纸圈,再将纸圈沿中线剪开。

  二、探索麦比乌斯圈。

  1、观察麦比乌斯圈是怎样制作成的,猜测沿中线剪开会是怎样的。老师记录。

  2、幼儿尝试制作麦比乌斯圈。

  3、观察二等分麦比乌斯圈后的变化,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老师记录操作结果:一个象八字的大圈。

  4、猜测三等分麦比乌斯圈的结果,并尝试探索发现圈的变化,激发对麦比乌斯圈现象的'兴趣。

  5、观察和交流探索结果并作记录。一个大圈连着一个小圈。

  三、拓展并了解麦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运用。播放过山车的视频和城市立交桥的图片,感受麦比乌斯圈带给人类的方便和快乐。

  四、延伸:展示画有三条等分线和四条等分线的麦比乌斯圈,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发现等分不同次数后麦比乌斯圈变化,感受圈的神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02-17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02

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12-12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四篇04-07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圈》教案08-23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要下雨了10-03

大班科学公开课神奇的桥教案06-22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9篇04-08

精选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4篇04-06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三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