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时间:2023-04-11 10:57:3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有关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模板6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在学习完角的认识之后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巩固对直角的认识。学生画直角有一定的困难,方法虽然会了,但在一些细节方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力不从心。如,在画另一条直角边时,由于尺子不好按牢,画出的边不直;又如:从顶点出发画另一条直角边,因为尺子有厚度,画出的边不能和边相交。要让学生多练习画,熟练后就能找到技巧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课件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⑶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⑷: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

  ⑴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

  ①学生试做

  ②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⑴抽象出角的图形

  课件: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会是什么图形?

  ⑵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条线又叫什么吗?

  ①看书第43页

  ②反馈。板书:顶点、边、边

  4、: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4、练习十第2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3、例4以及练习十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感受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三角尺上的`直角,会判断直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课。我们还继续学习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认识直角。指一指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分别说一说。

  ⑶教师:这些角都是直角。

  2、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

  ⑴学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吗?

  ⑵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并画上直角符号。告诉学生这是直角符号。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⑴拿出小朋友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观察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

  小组活动,相互说一说。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4、折直角

  ⑴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试折,你是怎样折的?

  ⑵说一说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想知道它们是不是直角,怎么办?

  ⑵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⑶教给学生比的方法。

  ⑷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6、: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十第3题。指出图中的直角,并标出直角。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第4题,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5题。议一议有几个直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说一说有几个直角?数一数。

  四、课堂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例1、例2。第40页中“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

  【素质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录象。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象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 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三)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学生回答)

  (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五)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谁表现最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4

  一、教学设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及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以后,教材编排了认识直角。教科书上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及用三角板画直角。尤于在认识角的时候,学生就是先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课我改变了这一模式,在学生介绍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识直角标注符号。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使学生正确感知直角。而后通过“折一折”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的多个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经历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等多种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直角。整节课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特别注重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操作体验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发展的无限空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多种操作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四、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纸各一张; 不规则纸和白纸若干张。

  六、教学环节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介绍“角”,说说有关角的知识。

  接着引入直角,并简单概括了角与直角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探索求知:

  第一层次,初步认识直角。首先给出标准的直角图形,并说明直角是角家族中的一名特殊成员,它有自己独特的直角标记,且标好以后就像个“口”字——这就解决了学生作直角符号不标准这一问题。同时,作为角的一员它又有角的特性。认识直角后,我设计的交流活动是“找直角”。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直角,既能巩固直角的判断方法又能体会直角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直角的美感,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接着通过直角的不同摆放位置,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通过折直角的活动,发现这些角大小都没有改变,得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判断:1、直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大小有关,叉开越大直角就越大,叉开越小直角就越小。

  2、放大镜下的直角与其它角一样,只是边变长了,大小没变。这又是它们的相通之处。)进一步形成直角的表象,对概念理解得更深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二层次,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出示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1-08

《角初步认识》教案03-1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1-0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6-12

《角的初步认识》小学教案03-1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热】04-01

【精】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01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荐】04-01

【热门】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01

【荐】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