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案

时间:2023-04-12 18:26:1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热门】三个儿子教案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三个儿子教案4篇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

  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

  能让梨

  小孔融

  手足谊

  记心中

  孝与悌

  须继承

  长与幼

  骨肉亲

  亲养儿

  多苦辛

  报春晖

  寸草心

  亲有教

  儿恭听

  做错事

  即改正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片段

  ●1.拓展。

  (1)如果前面两个孩子,听了老爷爷的话,看了第三个孩子的表现,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是啊,这三个儿子都是妈妈的好孩子。

  (2)那你们呢?把你的特别的表现先告诉你的同桌。

  2.读文与学文。

  (1)学习妈妈的话。小朋友的表现都很好,这么短的时间里记住了所有生字,妈妈看了一定会夸奖你的.她会说些什么?

  (2)看了第三个孩于的表现,听了老爷爷的话,前两个孩子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

  (3)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在家里是爸妈的好孩子吗?告诉你的同桌吧!

  ●1.重点读第6自然段: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1: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聪明,也没有力气。

  生2:也许是说她的儿于既不会唱歌,嗓子也不好听。

  生3:也许是她的儿子太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4:也许是她妈妈不愿在别人面前夸耀她的儿子,要留一手。

  (2)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个妈妈。

  生二:你的儿子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吗?

  2.表演(想象补充,四人小组合作)。

  当这个孩子接过沉甸甸的水桶时,这三个妈妈会怎么说。

  生1:瞧,您的孩子多么疼你!唉,您有一个好儿子。

  生2(羡慕地):您还说您儿子没有什么特别的。

  生3(微笑着):他还经常帮我干活,经常对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

  3.实践活动。

  小记者访谈:实话实说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学了这篇课文,你又有什么新想法。

  (山西省太原市大南关小学

  李海萍)《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片段

  1.实物演示,合作交流,共同体验。

  拿出你们准备的小镜子,让我们一起试试看,当时爱迪生是怎样做的。(以小组为单位把镜子拿到窗前让镜子反射太阳光,再把镜子放到灯光下.老师和学生一起观察,一起说说发现了什么?)

  2.作业建议。

  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跟他们说说这个故事的感受、想法并写下来。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你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读课文。

  三、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案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2、师生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制定学习、续演的方案。

  1)理解课文,体会老爷爷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像。

  4)场景中的布置、人员的安排。

  5)表演中,组员如何默契配合,灵活应变。

  3、汇集意见,筛选、确定方案。

  四、根据学习方案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地读出来。

  2、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要求,边读边思考,并将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标记。

  3、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相机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情况,由学生质疑,教师组织讨论交流。

  5、小结。

  6、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五、将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

  1、小组讨论。

  1)根据课文情节、环境、人物的言、行、情等进行合理想象。

  2)确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3)设计场景的布置。

  2、各小组演练,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3、课本剧表演。

  4、互评互议。

  六、课后拓展

  将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拎、桶”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两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个下文理解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3.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板书:儿子,你是妈妈的儿子吗?是的请起立。

  2.揭题:今天这节课,金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见识三个儿子,加板书:三个。生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步感知。

  1.课前预习过课文吗?(出示词语)

  (1)请你自由地再读读这些词语吧,注意要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小老师领读。

  师(中引导):“晃荡”是轻声词语,范读;开一列小火车读。

  师(中引导):“拎”这个字的读音有些特殊,要引起重视。你能给这个字换换偏旁吗?(相机板书,有意识地将前后鼻音分开书写)借助形声字的声旁是一个区分前后鼻音的好方法!

  师(中引导):“沉甸甸”这个叠词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像这样ABB的词语后面的`两个字一般可以变调读第一声。再读一遍。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吗?

  (3)齐读带拼音的词语两遍。

  2.这些红色的生字,你有特别好的办法来记一记吗?

  (1)指生说;

  (2)还有什么好办法,与同桌分享。

  3.记住了生字,再来读读词语吧。双轨火车读;齐指读。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一)在妈妈眼中,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呢?

  1.请你朗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 ”划出来。

  2.交流。

  (1)第一句:指名读,你觉得这位妈妈说这话时心情如何?就请你高兴地来读;你还想怎么读?

  (2)第二句:指名读,在妈妈眼里这个儿子怎么样?学着妈妈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3)第三个妈妈怎么自己的儿子?

  3.有一位老爷爷一直在听着、看着,他老人家又是怎样“三个儿子”的呢?

  (二)老爷爷是怎么这三个儿子的呢?

  1.找出老爷爷说的话,读一读。

  2.你有什么疑问吗?

  指生说;明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

  (三)老爷爷何出此言?先来看看他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读课文第7——11自然段)老爷爷看到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她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是为什么呀?

  (1)指生说。生:因为水太重了。(板书:水重)

  (2)出示:一桶水可重啦!从哪里可以看出一桶水重呢?

  自由读读,指名说。

  (3)(出示第8自然段)特别是哪些词给你这样的感受,请你圈圈点点。

  指生交流。

  (4)你能用自己的声音、表情把刚才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现读出来吗?指生——齐读。

  2.这桶水好重啊!三位妈妈拎得好辛苦啊!这些妈妈,此时最需要什么?

  3.她们的三个儿子看见了,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划上“____” (指三名同学回答,相机板书)

  如果这三个儿子就站在你们面前,你想对他们中间的谁说些什么?

  我想对第 个儿子说: 。

  4.现在你知道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了吧?

  在老爷爷看来,真正的儿子应该是——板书:孝顺 勇于承担

  5.是啊!爸爸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多辛苦呀!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只有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四)《三字经》选文

  1.《三字经》也有教导——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师领读;简要解说;齐读。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吧!

  四、指导书写

  1.拎、桶、停。

  (1)说说发现了什么?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哪个字需要老师指导?

  (3)写这个字,你想提醒我们什么?

  2.自由练写,师巡视。

三个儿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这组教材围绕人物的优秀品质来选编课文,以诚信,孝敬贯穿始终,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生动有趣,感人肺腑的故事中。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复习生字、词语。

  2、真诚地表扬:哎哟,小朋友们真能干呀,这么多的生字都可以顺利解决了,真了不起。

  3、你的妈妈是怎么表扬你的吗?

  (学生自由表达)

  4、提高要求:

  你能把妈妈的表情和动作也做一做吗?

  (学生自由表演)

  5、导入新课:

  今天,有三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了,请你自己去读读课文,找出妈妈表扬孩子的话。

  二、 自读自悟,合作研讨,体验阅读内容

  1、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请你仔细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妈妈表扬的话。

  2、你把自己就当成妈妈,去读一读,妈妈的话,读出妈妈的感情来。

  3、交流:

  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指名朗读三个妈妈的话。

  4、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相互交流)

  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

  反馈:

  你都找到了哪几句话?

  1、交流一: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大家听听,他把自己当成妈妈了没有。

  (指名生读)

  ⑴ 采访刚才读的同学:

  师:这位妈妈,您刚才在夸奖您的儿子,一边说,一边在想些什么呀?

  生:我在想,我的孩子真了不起。

  生:我想,我的孩子是很能干的,要是他表现好的话,我要好好表扬他。

  生:我为我的孩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⑵ 交流提高:

  师(面带微笑):我也为你们的儿子感到骄傲,各位妈妈能夸奖地更自豪一点吗?

  (学生练读)

  师:把你们练习的结果表现给你的同桌看看。

  (同桌相互读这句话)

  2、交流二: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⑴ 师生共建交流平台:

  另外一个妈妈是怎么说自己的孩子的?也请几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大家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指名学生朗读)

  ⑵ 朗读、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的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

  师:那你能帮助他来改善一下吗?

  (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

  师:哦,你的想法很棒,你能来读读吗?

  (生自信地朗读)

  ⑶ 自由练读,感悟提高:

  大家提的意见都很有水平,像他们这样,其他的同学也去练习一下,争取读得更好。

  3、交流三: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的话:“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⑴ 提出疑问: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第三个妈妈却什么也没有说,这是为什么呀?

  ⑵ 找到情感共鸣:这个妈妈在说这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

  ⑶ 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四、 自主发现,从细小见真情

  1、自读发现:

  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自己去读读课文的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反馈:

  师:读了两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水很重)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水很重的?

  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水的重吗?

  3、朗读提高。

  4、这样重的水,三个儿子看见了,他们分别是怎么做的?请你去读读书,用笔划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五、 体会感悟,挖掘孩子内心的想法

  小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孩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六、 指明中心,升华主题

  1、自由表演:

  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你和你的同桌一起准备一下,一个当妈妈,一个做老爷爷,来表演对话。

  2、上台表演:

  指名两个组来表演。

  随即采访:

  奇怪了,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您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呀?

  3、全班参与讨论。

  提炼出中心:

  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

  4、拓展练习: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你们能把故事编下去吗?

  七、小结课文,读读议议

  你认为该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

  你觉得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

  说说你是怎么样帮助父母做事情的?

  【教学反思】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掘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1、阅读教学生活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2、阅读教学自主化。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老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最后几个环节的时候,学生争论哪个孩子更好,向谁学习时,教师的引导地位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在续编故事时,教师的引导、点拨还不够到位等等。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实现这样大幅度的转变,教师的角色需要至少发生这样的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个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教案01-13

《三个儿子》教案07-19

三个儿子的教案01-20

《三个儿子》 教案03-08

三个儿子优秀的教案03-07

关于《三个儿子》的教案03-05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3篇04-06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4篇04-07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四篇10-13

三个儿子教案10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