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16 19:42:4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3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54页“能被2、5整除的数”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2、认识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研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偶数及奇数。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预设伏笔

  师:我听说四年四班的同学们很聪明,特别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想和四年四班的'同学们交个朋友,我们在这里共同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欢迎不欢迎?

  生:……

  师:好,现在我们是朋友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吉,同学们叫我吉老师好了。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大家认识你,在课堂上,看谁表现的最好,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看谁回答问题最响亮,好不好?

  生:……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同学们会报数吗?

  生:……

  师:好,现在我们从第一排这位同学开始报数,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二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学的数接着往下报,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三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学的数接着往下报,这样一直报到最后,听懂了吗?

  生:……

  师:别的同学报数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并且要记住自己的号码。现在听我口令:报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1册第三单元“较复杂分数应用题例7”开放式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出示例7:某工厂十月份用水480吨,比原计划节约了 。十月份原计划用水多少吨?)

  师生共同画出线段示意图(图略)

  师:请大家结合线段图,开动脑筋,利用已有知识求出十月份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学生各抒己见。)

  生1:我用方程解,数量关系是计划用水的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的吨数,所以设原计划用水x吨,得方程x- x=480

  生2:这样做是对的!而我列出的方程是x=480+ x

  生3:从线段图可以看出,实际用水的吨数相当于原计划的(1-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我认为也可以这样列方程:x×(1- )=480

  师:这三位同学都是从列方程的角度求出了解,你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生4:我用算术方法解。从线段图可以看出把十月份原计划用水的吨数看作9份,实际用水比原计划节约 ,那么实际用水 的吨数就是这样的8份,这正好是480吨。480÷8×9,先求每份的吨数,再乘9,就得实际用水的吨数。

  师:对他的解法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大部分学生点头认同。

  生5:我同意生4的解法,当然也可以这样列式:480÷8÷ 。先求出每份是60吨,这60吨相当于原计划用水的 ,所以再除以 就是原计划用水540吨。

  此时,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他们私下小声地议论着,过了一会儿,生6面带疑惑站起来说:老师,我也列了两个算式,不知对不?

  师:你先说出来,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生6:我的算式是480÷9÷ 和480÷9×8

  师:对这两个式子,你们议一议好吗?

  生7:这两个算式都是错误的。如果这两个算式是正确的,那么刚才列出的480÷8×9或480÷8÷ 就是错误的,而刚才的算式我们已经算过了,是正确的。

  生8:我来补充,我也认为这两个算式是错误的。从线段图来看,480吨与9份显然不相对应,所以480除以9是没有意义的。

  此时,生6略有所悟地点着头,表示接受。

  生9:老师,我从上面的对应关系受到启发,480吨的对应分率是(1- ),直接列式是480÷(1-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利用原有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解法。真了不起!你们对刚才的这些解法还有什么意见,或者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10:老师,我还有一种解法。

  此时其他学生都惊讶地看着生10,老师也为之一怔,但还是追问了一句:你是怎么想的?

  生10:我列的算式是480× 。

  师:对480× 你们理解吗?

  生11:我能理解。这是变换了思考角度,如果反过来把实际用水的480吨看着单位“1”,那么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就是480吨的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原计划用水的吨数就是480× 。

  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

  [反思]

  在题目本身不具备明显的开放性的情况下,教师善于挖掘解题策略的开放性,大胆放手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综观上面的教学过程,我认为主要体现了:

  1、不唯解题模式,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地思考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教师往往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具体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而上述教学片段,教师一开始就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民主的氛围,自由的放飞,唯此学生才会不断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加之教师的相机引导,学生探究的兴致越来越高,思维也越来越活,不同水平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他们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答案。尽管方式不同,但结果一样,这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的人本主义目标。

  2、不唯师不唯本,允许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获得自信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听讲的义务,而无评价的自由,唯师、唯上,这样大大地抑制了学生发表意见的愿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我们认为,只有积极思考的学生,才会提出不同的方案,才会评价别人的方法。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敢于解除对学生的束缚,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时,教师总是巧妙地把解答的“包袱”抛还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只是简要地搭条线然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自由地评价,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情境,呈现知识起点

  师:你们喜欢购物吗?这是小军在文具店购买学习用品(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出示购物

  情境图,先呈现小军来购物的情境,改动教材小军和小晴同时呈现的购物情境)。

  师: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呈现三种学习用品的标价)

  生:一本笔记本5元,一个书包20元,一盒水彩笔18元。

  师:小军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请你替小军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钱?

  生:53=15元,15+20=35(元)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有没有列不同算式的?

  有个别同学列成如下算式,并进行了计算。

  ①53+20=15+20=35

  ②53+20=15+20=35

  师:板书学生的算式作为后面交流的素材。

  师:黑板上这两个同学列的是一个算式,你同意他们这样的写法吗?你们也试着写一写(有了分步列式的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列出53+20的算式)。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哪两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再算什么?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第一步先算53,表示买3本笔记本用的钱。第二步再加上买书包的20元,表示一共用去多少钱。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53+20,能先算3+20吗?(学生基本上能结合实际情境说出不能先算3+20的道理)

  师:对比分步与综合算式,比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生:分步算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直接写在算式的后面,而综合算式要把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写在算式的下面。教师配合学生的发言在综合算式和分步算式算法中相机用红笔标出。

  【设计意图】:新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应是这样的。整改情境图分层出示数学问题,既便于突出学生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又便于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实现为了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景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

  二、丰富算、用材料,再次感悟运算顺序

  师:投影增添小晴来购物的动画情景。

  师:小晴付50元钱买2盒水彩笔,请你帮小晴算一算她带的钱够不够?(生马上回答:够了)

  师:为什么?应找回多少钱?(学生基本上能分步口算得出结果)

  师: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尝试解答。

  生:50-182

  师: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第二步算什么?又表示什么?

  生:第一步先算182,表示买2盒水彩笔的钱。第二步再用50去减182的积,表示应找回的钱。

  师:现在老师写两个算式,你能结合情境图说说分别在解决什么问题吗?

  师:18+53;182-20

  (由于情境图信息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结合情境图说出每道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师:请同学板书上面三道算式。

  师:比较53+20和18+53;182-20和50-182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体验不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道理。

  【设计意图】创设丰富的算、用材料,让学生通过情境提炼数学问题,;根据算式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以用引算,以算激用的过程。尤其是两组算式的对比,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实质,拓展了运算顺序的认知。

  三、抽象概括运算顺序

  师:黑板上有几道两部计算的综合算式,观察它们的运算符号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乘加(减)

  师:谁能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

  四、拓展延伸

  师:继续增添情境图信息:一套3本《格林童话》共36元。①小明买4本。②小红买2套。

  师:谁能结合情境图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分别是解决什么问题?该怎样去计算呢?

  3634 3626

  生:3634是小明买4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算式3626表示小红买一本《格林童话》要多少元?

  师: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算式3634要先算什么?能先算什么?

  师:算式3626呢?

  师:你觉得乘除在一起运算,他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结合情境图中的解决问题,大部分都能说出运算顺序)

  师:算式3634与算式3626在运算符号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乘除运算。

  师:对比黑板上的几道只有乘加(减)和上面两道乘除算式的运算顺序。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乘加(减)两部计算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或减;乘除两部计算顺序,要按照顺序(从左到右)计算。

  生:暂时不计算的数要把它移下来。

  生:等于号要在算式的下面写,两个等于号要对齐。

  师:配合学生的叙述,在算式的相应位置相机标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再次通过增添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再次以用引算、以算激用,为进一步拓展岸生对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沟通了练习题中的题组对比题之间的联系。

  五、突出重点训练

  第层次:质疑运算顺序,下面各组算式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1.15+32 2.100-253

  23+15 255-100

  3.6484

  6442

  第二层次: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33+50 166-9

  38+415

  第三层次:下面计算对吗?不对的请改正。

  50+507 44-74

  =l007 =28-40

  =700 =8

  153-25 3682

  =45-25 =364

  =20 =144

  六、全课总结

  1.有什么收获?

  2.有什么问题?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你想给同学哪些友情提示?

  3.你认为两步混合运算还会出现哪些情况?课后你能应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尝试解决吗?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27

小学数学教案08-31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1-31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5

小学数学教案【热】01-25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1-25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3-3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1-09

小学数学教案【荐】01-04

小学数学教案【精】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