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时间:2023-04-20 09:12:18 管理制度 我要投稿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9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9篇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1

  1、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防止伤亡事故,促进校园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2、特种作业人员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特种作业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危险的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与本种作业相应的身体条件和相应的文化程度,并且经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方可立作业。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期限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或未复审的,由市区安监局或质监局吊销其“特种作业操作证”,不得继续立从事特种作业。

  在我校,特种作业指电工作业(含运行和维修),从业人员指电工。

  4、电工必须负责合理、规范布设校园电源供应系统,任何部门调整、改用电源必须征得电工的同意。

  5、电工必须持有上岗证,无证者不得从事接电工作。拉接电源、安装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6、电工对学校的电器设备,必须经常检查,发现损坏、老化应及时修理,自身不能解决的要及时书面报告学校领导,请求尽快解决,严防发生触电事故。

  5、电工对师生发现的报修的`电器、电路,应及时前往修理,如不能修复,该暂停供电的则暂停供电,不得拖延耽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6、学校放假期间,电工对全校电路状况应进行一次全面性的检查,不需用电的部位统一切断电源,确保假期安全。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2

  第一条

  起重机械系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装卸桥、缆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升降机、电葫芦及简易起重设备和辅助用具(如吊篮)等,不包括浮式起重机、矿山井下提升设备、载人起重设备。

  第二条

  新购置的起重机械,其生产厂家应竖家政府主管部门颁发具有资质的专业制造厂,具有产品合格证和安全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

  第三条

  设计、制造、改制、维修、安装、拆除起重机械(包括临时、小型起重机械)时,需取得国家政府授权的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第四条

  起重作业应按工件重量划分为三个等级,型:100t以上;中型:40t至100t;小型:40t以下。

  第五条安全管理

  1、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起重机械进行日检、月检和年检。对在检查中发现问题的起重设备,应进行检修处理,并保存检修档案。

  2、起重指挥人员、司索人员(起重工)和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应持有国家政府规定的、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从事指挥和操作。

  3、在进行型起重作业前,直属企业安全部门应对施工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查。

  第六条起重作业前应进行以下项目的安全检查:

  1、安全监督部门应对从事指挥和操作的人员进行资格确认;

  2、对起重机械和吊具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3、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确认;

  4、对吊装区域内的安全进行检查(包括吊装区域的划定、标识、障碍);

  5、核实天气情况。

  第七条作业中安全措施

  1、起重指挥应严格执行吊装方案,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方案编制人协商解决。

  正式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地锚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先将工件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重新试吊,确认一切正常,方可正式吊装;

  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指挥者报告,没有指挥令,任何人不应擅自离开岗位;

  起吊重物就位前,不许解开吊装索具。

  2、起重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十不吊”原则,即:

  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清;

  指挥信号不明确;

  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动;

  被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

  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

  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件;

  工作场地阴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情况和指挥信号;

  重物梭角处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垫;

  歪拉斜吊重物;

  易燃易爆物品。

  3、司索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并及时报告险情;

  根据重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吊具与吊索;不准用吊钩直接缠绕重物,不应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的吊索、吊具混在一起使用;吊具承载不应超过额定起重量,吊索不应超过安全负荷;起升吊物,应检查其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

  吊物捆绑应牢靠,吊点和吊物的.重心应在同一垂直线;

  禁止随吊物起吊或在吊钩、吊物下停留;因特殊情况进入悬吊物下方时,应事先与指挥人员和起重机司机(起重操作人员)联系,并设置支撑装置,不应停留在起重机运行轨道上;

  吊挂重物时,起吊绳、链所经过的.棱角处应加衬垫;吊运零散的物件时,应使用专门的吊篮、吊斗等器具;

  不应绑挂、起吊不明重量、与其它重物相连、埋在地下或与地面和其它物体冻结在一起的重物;

  人员与吊物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放置吊物就位时,应用拉绳或撑竿、钩子辅助就位。

  第八条起重作业完毕,作业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

  1、将吊钩和起重臂放到规定的稳妥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对使用电气控制的起重机械,应将总电源开关切断;

  2、对在轨道上工作的起重机,应将起重机有效锚定;

  3、将吊索、吊具收回放置于规定的地方,并对其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8、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3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给生产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对生产作业环境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2条 工厂中所有涉及生产作业环境方面的相关工作均按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3条 本制度中的生产作业环境不仅包括生产的主要现场,也包括进行检验的辅助生产现常

  第2章 设备布局要求

  第4条 生产设备的布置首先要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其次要满足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第5条 在布置各种、中、小型生产设备时要综合考虑便于操作、安全、作业流动等因素,同时确保各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具体要求如下。

  1.生产设备的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范围计算,其中小型设备与中型设备的间距不小于一米,型设备的间距不小于两米。

  2.生产设备与生产现场的墙、柱之间的距离同样按活动机件达到最范围计算,小型或中型生产设备与墙柱的间距不小于0.8米,型生产设备与墙柱的间距不小于0.9米。

  3.小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0.6米,中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0.8米,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1.1米。

  第6条 在布置型机械设备时,应考虑操作设备时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废料如何摆放,同时确保操作者的动作不干扰别人,所以,必须留有宽敞的`通道和充足的出料空间。

  第7条 对于产生强烈噪声的设备,如不能采取减噪措施降低其噪音,则应将其布置在离生产现场较远的地方,同时需要注意不得影响其他部门的办公环境,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8条 对生产现场中高于两米的运输线,必须设置防护网或防护罩进行保护。若使用防护网,则其网格的小应以能阻止所运输的物件坠落于地面为标准,运输线的两端应设置防护栏,其高度不得低于一米。

  第3章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的摆放管理

  第9条 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必须按照操作顺序,整齐地放入指定的区域,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加以固定,禁止乱摆、乱放。

  第10条 生产所用的工位器具、模具、夹具、量具等必须放到指定的地方,以防止混乱或坠落伤人。

  第11条 生产用原材料必须限量放入生产现场,以免造成生产现场的拥挤或导致发生其他事故。存放量的具体标准如下。

  1.白班不超过加工额的1.5倍,夜班不超过加工额的两倍。

  2.件原材料必须按照额度领取,禁止超过当班的生产额度。

  第12条 在生产现场码放各种物料时不得超高,一般码放高度不允许超过2.5米(物品单位超高除外),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不超过2∶1;易滚动的物品要有垫块进行固定;堆垛的底部要牢靠,垛与垛之间的间距要合理,以便于吊装和搬运。

  第4章 地面状态管理

  第13条 合理地规划生产现场的地面,用不同的颜色将生产现场的地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安全通道必须以绿色、醒目的标志标示出来。

  第14条 生产现场所划定的各区域间距要合理,其中人行通道不得小于一米。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4

  一、作业编写

  1、制定计划

  每学期初,备课组全体教师应该开展作业专题研究活动,在集体备课时对校本作业的编排进行具体研究,备课组长分配好组内教师的编写任务,确定学期内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每位老师必须提前一周将下周要用的校本作业编写完成。两人一组合作,便于撰稿及审核。以上一届校本作业为范本,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届学生实际学情作精准修改,鼓励题目原创,定稿后存档,供下一届借鉴改进。

  2、明确题量

  (1)语文、数学、科学、英语每一课时一份校本作业,每一章(单元)一份综合性练习,提倡语文以布置拓展视野、提升素养的课外阅读作业为主。

  (2)每一课时版面为16K正一面,其中英语学科为8k一面,上下左右各空出2cm,字体为五号宋体,行间距不得低于16磅,标题写在页眉上,并编号,在标题旁边注明撰稿人和审核人。综合性练习8K双面,每两周一份。

  (3)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初三社会每一课时的习题量为:七、八年级中等生完成作业合计时间不超过20分钟,九年级中等生数学、科学不超过25分钟,语文、英语、社会不超过20分钟。双休日作业以日常两次校本作业的量编写。七、八年级社会、思品平时不布置回家作业,双休日可以适当布置(不超过25分钟)。

  3、各班主任要协调好本班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各任课老师要服从班主任的协调。

  4、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较为开放性的作业。寒暑假全校布置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创新创意作业,积极争取国家级的创造发明专利。

  5、严禁教师将书写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减少机械性的抄写作业。

  6、作业公示。每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在校网中公示,实际作业与公示必须保持一致,严禁弄虚作假。

  7、不允许使用除了与教材配套的练习之外的教辅资料,禁止集体购买或暗示学生购买各种样式的教辅资料。

  二、作业批改

  1、教师应该及时批改作业,鼓励个性化批改,可在批改中书面表扬、批评或指出存在的问题。批改时,要根据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如:是否做完、是否认真等)和准确度进行多维度评价,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2、对学生作业中错误,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并对学生订正的'情况进行检查,禁止把作业批改等任务转交给家长或学生。

  3、建议教师对学困生面批作业,通过面批及时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对作业进行有效订正。

  三、作业检查

  每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教学处对教师校本撰稿、作业布置、批改、馈等方面组织检查并进行评比,根据校本作业质量划定A、B、C三个等级,与教师的评先评优直接挂钩;每学期不定期开展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作业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作业量是否适当;

  2、作业内容是否太难或太易(即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纲要求);

  3、作业题型是否体现多样性,是否布置了分层作业;

  4、作业格式是否规范,基础知识、巩固练习、能力拓展内容比例是否合理;

  5、作业批改是否及时、认真;

  6、有无布置惩罚性作业;

  7、是否允许学生以自己思考问题的研究痕迹代替作业;

  8、有否违规购买教辅资料,

  9、有否抄袭现象,如何处理。

  10、有否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或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对作业调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将以通报形式提出严肃批评,以教学事故按《实验中学绩效考核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严重的将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5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给生产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对生产作业环境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2条 工厂中所有涉及生产作业环境方面的相关工作均按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3条 本制度中的生产作业环境不仅包括生产的主要现场,也包括进行检验的辅助生产现常

  第2章 设备布局要求

  第4条 生产设备的布置首先要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其次要满足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第5条 在布置各种、中、小型生产设备时要综合考虑便于操作、安全、作业流动等因素,同时确保各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具体要求如下。

  1.生产设备的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范围计算,其中小型设备与中型设备的间距不小于一米,型设备的间距不小于两米。

  2.生产设备与生产现场的墙、柱之间的距离同样按活动机件达到最范围计算,小型或中型生产设备与墙柱的间距不小于0.8米,型生产设备与墙柱的间距不小于0.9米。

  3.小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0.6米,中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0.8米,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1.1米。

  第6条 在布置型机械设备时,应考虑操作设备时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废料如何摆放,同时确保操作者的动作不干扰别人,所以,必须留有宽敞的通道和充足的出料空间。

  第7条 对于产生强烈噪声的设备,如不能采取减噪措施降低其噪音,则应将其布置在离生产现场较远的地方,同时需要注意不得影响其他部门的办公环境,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8条 对生产现场中高于两米的`运输线,必须设置防护网或防护罩进行保护。若使用防护网,则其网格的小应以能阻止所运输的物件坠落于地面为标准,运输线的两端应设置防护栏,其高度不得低于一米。

  第3章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的摆放管理

  第9条 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必须按照操作顺序,整齐地放入指定的区域,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加以固定,禁止乱摆、乱放。

  第10条 生产所用的工位器具、模具、夹具、量具等必须放到指定的地方,以防止混乱或坠落伤人。

  第11条 生产用原材料必须限量放入生产现场,以免造成生产现场的拥挤或导致发生其他事故。存放量的具体标准如下。

  1.白班不超过加工额的1.5倍,夜班不超过加工额的两倍。

  2.件原材料必须按照额度领取,禁止超过当班的生产额度。

  第12条 在生产现场码放各种物料时不得超高,一般码放高度不允许超过2.5米(物品单位超高除外),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不超过2∶1;易滚动的物品要有垫块进行固定;堆垛的底部要牢靠,垛与垛之间的间距要合理,以便于吊装和搬运。

  第4章 地面状态管理

  第13条 合理地规划生产现场的地面,用不同的颜色将生产现场的地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安全通道必须以绿色、醒目的标志标示出来。

  第14条 生产现场所划定的各区域间距要合理,其中人行通道不得小于一米。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6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给生产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对生产作业环境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2条 工厂中所有涉及生产作业环境方面的相关工作均按本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3条 本制度中的生产作业环境不仅包括生产的主要现场,也包括进行检验的辅助生产现常

  第2章 设备布局要求

  第4条 生产设备的布置首先要满足工艺流程的要求,其次要满足安全与卫生的要求。

  第5条 在布置各种大、中、小型生产设备时要综合考虑便于操作、安全、作业流动等因素,同时确保各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具体要求如下。

  1.生产设备的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其中小型设备与中型设备的间距不小于一米,大型设备的间距不小于两米。

  2.生产设备与生产现场的墙、柱之间的距离同样按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或中型生产设备与墙柱的间距不小于0.8米,大型生产设备与墙柱的.间距不小于0.9米。

  3.小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0.6米,中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0.8米,大型生产设备的操作空间不小于1.1米。

  第6条 在布置大型机械设备时,应考虑操作设备时原料、半成品、成品和废料如何摆放,同时确保操作者的动作不干扰别人,所以,必须留有宽敞的通道和充足的出料空间。

  第7条 对于产生强烈噪声的设备,如不能采取减噪措施降低其噪音,则应将其布置在离生产现场较远的地方,同时需要注意不得影响其他部门的办公环境,管理制度《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8条 对生产现场中高于两米的运输线,必须设置防护网或防护罩进行保护。若使用防护网,则其网格的大小应以能阻止所运输的物件坠落于地面为标准,运输线的两端应设置防护栏,其高度不得低于一米。

  第3章 工位器具、工件、材料的摆放管理

  第9条 生产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必须按照操作顺序,整齐地放入指定的区域,并采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加以固定,禁止乱摆、乱放。

  第10条 生产所用的工位器具、模具、夹具、量具等必须放到指定的地方,以防止混乱或坠落伤人。

  第11条 生产用原材料必须限量放入生产现场,以免造成生产现场的拥挤或导致发生其他事故。存放量的具体标准如下。

  1.白班不超过加工额的1.5倍,夜班不超过加工额的两倍。

  2.大件原材料必须按照额度领取,禁止超过当班的生产额度。

  第12条 在生产现场码放各种物料时不得超高,一般码放高度不允许超过2.5米(物品单位超高除外),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不超过2∶1;易滚动的物品要有垫块进行固定;堆垛的底部要牢靠,垛与垛之间的间距要合理,以便于吊装和搬运。

  第4章 地面状态管理

  第13条 合理地规划生产现场的地面,用不同的颜色将生产现场的地面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安全通道必须以绿色、醒目的标志标示出来。

  第14条 生产现场所划定的各区域间距要合理,其中人行通道不得小于一米。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7

  1、学校要和施工队签定治安和安全生产合同书,明确施工队具体的安全治安治理保障措施,明确学校监督协调安全管理的责任。双方必须遵守安全法律及规章制度。

  2、施工队进驻学校内部必须缴验每个队员的.居民身份证或其当地机关的证明,无身份证明者不得在学校内部住宿。

  3、施工人员须在学校内部居住三个月以上者,保卫干部必须协助他们办理“临时居住证”。

  4、保卫干部要回同施工队负责人,依据“身份证”编制施工人员花名册。并写名: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口所在地等,如施工人员有变动要及时更正。

  5、施工单位要给施工队伍安排固定的居住场所,并要求他们做好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用火,确保做好住所的安全和卫生工作。

  6、施工人员必须凭施工单位发给的'出入证进出门,出入证不准转借他人,遗失必须补办。

  7、施工队负责人必须指定易名治安人员配合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定期向队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严防违纪违法案件发生。

  8、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要求,学校有责任全面做好队施工队员的安全协调指导、监督管理工作。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8

  一、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1~2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年级不超过30分钟,四年级不超45分钟,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

  二、禁止留午间作业。节假日适当增加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倡导开展每周一天无作业日,让学生自行调整放松,鼓励学生利用好时间,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或体育锻炼。

  三、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教师设计作业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能由学生立完成,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在布置作业前及时沟通,确保学生完成作业不超时,朗诵、背诵、默写等作业统一纳入家庭作业总量时间,不得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家庭作业。学科教师可在基础作业以外,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布置微量的进阶类型作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不得强制所有学生完成。学校要定期检查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和批改情况,

  四、禁止教师利用手机布置作业,禁止教师布置需要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手机和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五、要求教师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及时批改、全批全改,及时向学生馈作业批阅结果,助学生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也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六、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争取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助中小学生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教师可在完成书面作业之余,安排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严禁将课后服务作业指导变为集体教学或集体补课。

  七、要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教师的批语书写要工整、规范、准确,对学生有示范性和指导性。

  八、提倡作业批改都写评语,语气要和蔼,对学生所存在的错误要用婉的语言表达出来,多用表扬、激励的语言。

  九、要培养学生自我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能力,要求学生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检查学生纠正作业的情况。

  十、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立、整洁地完成作业。教师要及时检查,对无故缺作业的学生应及时加以教育,对学生重做、改错的作业要认真及时批阅,对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

  十一、每月的30日前后将作业本收齐,接受教研组长和教导处的查阅。学期结束将学生的全部作业本交教导处查阅后,归还学生保存。

  十二、每学期,语、数教研组各产生2名优秀作业班级,经教导处认定,报校长室批准,表彰相关批阅教师。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9

  一、作业布置要求

  (一)教师布置作业坚持“精选、先做、精析”。

  教师要精心进行作业布置,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立性、责任心、创新精神。

  三、作业建设基本要求

  (一)总量要求

  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科目及作业量应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二)作业设计与布置要求

  1、学校各学科教研组必须坚持每周研究一次学生作业布置,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等方面,经过组内成员集体讨论,提出学生作业周布置计划。最后由教导处进行审批。

  2、精选作业内容,实施有效作业,确保作业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作业的布置要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课程目标要求,认真精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激活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3、丰富作业形式,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

  作业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除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书面作业外,应加强作业形式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既要有练习型、准备型作业,也要有扩展型、创造型作业。除书面作业外,要鼓励编制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4、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提倡“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5、建立教师“先做作业”制度。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教师在先做作业的过程中,了解作业的难易程度、所需时间、规范格式、容易出错的地方和适宜的学生群体,做到布置作业适量且具有针对性。

  6、坚决杜绝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难度过的作业。不允许教师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杜绝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教辅练习代替作业的现象。

  7、严禁教师布置学生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教师不得让学生或家长下载相关手机app,利用手机打卡等形式代替书面或实践作业。

  (三)作业批改要求

  1、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书面作业全批全改,鼓励教师对部分学生作业进行面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不得让学生、家长代为批改作业。

  2、注意作业批改规范。要根据学科作业特点,做到逐题批改,防止漏批、错批。批改符号要规范,要有等级、时间以及激励性和指导性评语。

  3、注重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要深入分析学生作业的过程表现,研究、归纳学生共性的作业错误,分析致错原因,为作业讲评和学习改进积累资料。

  4、关注不能及时完成并上交作业的学生。要深入分析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及时调整作业量。

  (四)作业讲评要求

  1、学生作业情况,教师要及时馈、及时讲评。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集中讲评,个性问题要面批校正或予以个别辅导。对作业中存在的错误应要求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

  2、把作业讲评作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作业错误找到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然后通过讲评来理清思路,克服障碍,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作业管理要求

  1、加强集体备课制。学校要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明确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要求,掌握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方法。

  2、实行作业统筹把关制。建立教导处牵头、年级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教师会商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工作,确保作业量、作业难度和完成时间的协调。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04-20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01-01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01-25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9篇01-01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6篇01-28

特种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篇01-25

环境卫生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01-20

环境保护生产管理制度02-03

作业管理制度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