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20 16:58:0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科学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科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章所阐述的数字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2. 比较阅读《我们这双手》和《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两文的异同。

  3.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课文讲解

  1、本文分别介绍了古尔德的哪两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硕大的脑袋,狭小的心灵》,古尔德介绍了一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论争。第二篇文章是《从生物学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古尔德研究了从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米老鼠形体比例的变化。

  答:

  2、这两篇文章似乎互不相干,那么作者选用这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大脑容量和智慧的关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脑袋与其躯体关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动地介绍两篇文章,而是从两篇文章中,把科学、文学泰斗与米老鼠的悬殊区别加以淡化,提炼出一个共同点来,不管是研究科学家、文学家的脑袋或是米老鼠的躯体,其成功都在于精确的数字。

  3、古尔德没有对脑量与智力的关系给出明确的结论,你认为这是不是文章的缺陷?为什么?

  这不是文章的缺憾。文章并不是在研究脑量与智力的关系,并不要对其最后作出什么结论,而不过是借此介绍、说明科学家喜欢用数字武器。

  4、文中抽象的数字为什么让人觉得兴趣盎然?

  数字之间的比较关系、数字提供的新颖知识、数字相关的结论和事实很有趣,让人感到兴味盎然。

  5、《我们这双手》读起来饶有趣味的原因和《科学家的数字武器》一样吗?具体说说?两文读来饶有趣味的共同原因是:科普作品给一般读者提供了鲜为人知的新颖知识。

  不同:《我》文得力于大量的解说、述说,使读者具体入微地生动地看到了人手的奇妙;《科》文是对象(数字武器,特别是数字的比较关系)本身及其所相关的结论、所依附的故事(米老鼠)本身就很有趣。

  小结

  文章以学术界著名的“脑袋大小是否与智力有关”的争议为切入点,然后又重点介绍了古尔德利用数字来证明自己的“幼态持续学说”,非常充分地说明了数字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独到的议论启发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成功。文章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思路清晰,生动有趣,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练习

  1.辨析词语。

  不厌其烦:不嫌麻烦的意思。 乐此不疲:对某事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觉疲倦。

  独具只眼: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常指文艺方面。

  2.《我们这双手》和《科学家的数字武器》都是说明性文体,其具体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文基本表达方式是说明,又分介绍、解说、述说等说明手法。《科》文是叙述加说明,说明也含介绍、解说、述说三种,同时有随笔笔调。

  3.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D )

  A. 学习委员猜测,新来的语文老师大概是二十三四岁左右。 B.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 C. 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 我们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错别字。

  4.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名称

  小小叶片来追我

  目标:

  1、能单手持物向前跑。

  2、能感受用树叶做游戏的乐趣。

  准备:

  1、不同颜色的树叶

  2、在树叶上系上绳子。

  流程:

  树叶宝宝找朋——观看教师运动——尝试活动——集体游戏

  过程:

  一、树叶宝宝找朋友

  1、请幼儿闭上眼睛,从教师的筐里抽取一片树叶。

  你是什么颜色的树叶宝宝?

  请相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做在一起,把小树叶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二、观看教师运动

  1、出示系有绳子的树叶,念完“小小树叶,和我比比,一二三四,谁拿第一“后,教师牵着树叶在场地上跑动。

  2、教师再次演示,请幼儿牵着树叶在场地上跑动。

  三、尝试活动

  1、请幼儿尝试:谁能让树叶飘起来追你?

  2、请几名探索成功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看。

  3、小结:朝着风,跑得快点,不要踩到树叶,就能让叶子飘起来了。

  四、集体游戏

  1、把不同颜色的树叶宝宝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同,进行比赛,看哪组宝宝最先一个到达终点,就算赢。

  生活活动:

  冬天不怕冷

  措施:

  1.讨论:冬天有什么办法才能热起来

  2.游戏:冬天不怕冷

  户外活动:

  分散活动:3号场地

  目标:愉快地参加集体游戏。

  集体活动:我是小小投篮手

  目标:锻炼两只手的手臂力量

  下午活动:梧桐树

  活动目标:学会用手掌印画的方法表现梧桐叶的特征。

  活动准备:铅画纸、抹布、各种颜料等

  活动流程:欣赏与讨论——制作——展示

科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喜欢玩水,在玩的过程中感知水会流动、水能溶解糖和盐等特点。

  2.乐意用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现象。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水会流动的特性。

  2.难点:用语言表达看到的现象。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塑料筐、杯子、瓶子、勺、叉、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

  四、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直觉行动向具体形象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往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来实现,因此,整个活动必须以幼儿的操作摆弄为主。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他们很难自觉发现水会流动的特性。所以活动中要借助某些材料设法使水的这一特性显露出来,使幼儿亲眼目睹这一现象,这样幼儿才容易理解。此外,小班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过程要比中大班幼儿长,一次活动不宜安排较多的内容,如水的流动性和水能溶解的东西幼儿往往不能同时都掌握。小班的活动更适宜于在横向上多展开,纵向发展则不能太快。

  五、活动进程

  操作感知一发现讲述一实验思考

  1.操作感知(个别活动)

  玩水感知水会流动的特性。

  (1)为幼儿提供塑料筐、瓶子、叉……,让幼儿玩水、体会水的流动性。

  (2)玩水感知水能溶解某些东西。

  为

  幼儿提供瓶子和糖、盐、石子、沙子等物品,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糖和盐被水溶解的现象。

  2.发现讲述(小组活动)

  (1)让幼儿用勺子往塑料筐和瓶子里灌水。然后说说灌水的结果,讨论筐里为什么盛不住水。

  (2)让幼儿用调羹、叉子舀水。然后谈谈发现了什么现象。讨论叉子为什么不能舀水。

  (3)让幼儿把糖、盐、沙子、石子分别装人四个瓶子里然后猜猜,如果往瓶子里灌水会发生什么。

  (4)让幼儿往每个瓶子里灌水,并用小棒搅拌,然后观察瓶内的变化,讨论四个瓶子里的东西是不是都不见了。哪些东西仍在瓶子中,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5)讨论水的用途和如何节约用水。

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手是非常常见的身体器官之一,小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用手来做游戏,但是要让他们说出自已的手能做什么,有什么用途,确实不知,这节课就是认识手,让幼儿通过这节课来认识他们的小手,手上有几个手指头,或是小手能够干什么,并且,两只手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让幼儿能进一步的了解手的用途及认识自已的小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已有两只手,而且还能做很多的事情。

  2、在活动室中增强幼儿和同伴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能力。

  活动准备小猪布偶 泡沫地毯若干 幻灯片活动过程:

  一、 出示布偶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小猪”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动吗?

  师:因为是老师的手在帮助小猪动起来。

  1、小手变魔术师:小朋友知道自已有几只手吗?(两只)师: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一直到五个手指头.

  2、认识手心、手背我们一起来和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手心手心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手心手心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手背手背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棒,给自已鼓鼓掌吧。

  3、出示小手能干的图片(幻灯片)比一比师:小朋友们把自已的小手伸出来,来和老师的手比下和自已的好朋友比下看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它们用自已的小手在做事情。

  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二、保护小手:

  总结: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已的小手,不让自已的小手受伤,并且讲卫生、勤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科学教案 篇5

  阶段一、蚂蚁在什么地方

  目标:

  认识蚂蚁生活的环境

  过程:

  1、猜想讨论:蚂蚁会生活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做猜想记录。,

  2、室外寻找蚂蚁洞,引导幼儿记录在记录纸上。

  3、讨论“蚂蚁喜欢在哪些地方跑来跑去,它们在干什么展示自己的寻找结果,一起总结蚂蚁生活的地方,蚂蚁的活动、工作。

  阶段二、猜想蚂蚁吃什么

  目标:

  能用自身的经验进行猜想,大胆提出蚂蚁吃什么的设想。

  准备:

  猜想记录表,验证记录表各一张。;

  1、讨论:人们都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吃什么?

  2、猜想:蚂蚁喜欢吃什么,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把幼儿的猜想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3、提问:你怎么知道它吃或不吃这些东西呢?与幼儿讨论验证的办法,总结幼儿方法。记录下自己的`所要验证的方法,鼓励幼儿积极去收集材料。

  4、阶段三、蚂蚁吃什么

  目标:

  了解蚂蚁的食性、知道蚂蚁的习惯。

  准备:

  收集的各种食物。如;盐、糖、饼干等

  过程:

  1将幼儿带来的饼干、糖、等食物分别撒在发现的蚂蚁洞旁。

  2、观察哪里的蚂蚁多那里蚂蚁少?哪里没有蚂蚁。

  5、记录蚂蚁喜欢吃的东西,在猜想图上为它们做行标记,不吃的画上生气的娃娃脸,爱吃的记录笑脸。

  6、观蚂蚁

  目标:认识蚂蚁的生活环境、外形特征、和习惯。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独特方式、认识蚂蚁的食性、理解害虫、益虫、的区别,了解昆虫的种类和生活方式,懂得保护益虫,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6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然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

  2、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勾玄提要的能力;

  3、激发、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筛选信息,勾玄提要

  教学过程

  导入

  自然科学是是基础科学,科学技术推动着我们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新世纪的学生,我们必须了解自然科学的有关知识,这一单元,我们就将阅读几篇自然科学的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能够通过勾玄提要从中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做好阅读笔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掌握文章所要传达的信息,才能逐渐积累我们的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

  第一课时《数学与文化》

  一、简介数学与文化

  简单介绍数学与文化的定义。

  数学: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一门学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文化:文化是一个包括人在社会中所习得的知识、信仰、美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任何其它的能力与习惯的整体。

  二、阅读课文

  学生默读课文,边阅读边将文章中的重点语段标注出来。

  三、总结文章要点

  师生共同总结:

  1、数学文化的几个特点

  2、数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3、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数学中逻辑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关系

  四、总结扩展

  快速阅读《论数学(节选)》或《关于数学和科学的随想》,结合自己学习数学的体会,谈谈对这一学科的认识。

  第二课时《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一、引入“熵”这一名词

  熵

  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

  二、阅读课文

  三、总结文章要点

  师生共同总结:

  找出作者论述的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四、扩展延伸

  熵在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三课时

  自读第三、四课,作阅读笔记,写出文章的内容提要。

  第四课时

  教师选取历年高考科技文阅读作为训练题目,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螺丝构造。

  2、体验为螺丝与螺帽配对的喜悦。

  3、尝试小组分工与合作。

  活动准备:

  不同种类和大小的铁制螺丝和螺帽若干,篮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发现

  1、教师:我们教室里变成了三大组,每个组的桌子上有螺丝和螺帽,请各组小朋友为螺丝和螺帽配对。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指导要点:对于个别不愿意参与的幼儿给予提醒与指导。

  二、交流共享

  1、请三个组的代表说说自己小组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

  2、说说在为螺丝和螺帽配对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3、提问

  (1)你们发现螺丝有哪些形状?请用手指给其他小朋友看。

  三个组进行抢答,获胜的一组得到一颗五角星。

  (2)你们发现螺帽有哪些形状?

  (3)你们觉得螺丝像什么?螺帽像什么?

  (4)你是怎样为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的?

  请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4、小结:螺丝和螺帽有的是圆形,有的是三角形,相同形状的螺丝和螺帽才可以配成对。

  三、模仿游戏

  1、教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螺丝和螺帽,

  我们大家一起玩一个关于螺丝和螺帽的`游戏好不好?

  2、螺丝和螺帽的要求:

  三个组自己推荐哪些小朋友当螺丝,哪些小朋友当螺帽。

  3、游戏设计:

  请几个当螺丝的小朋友站成横、竖两排,组成“丁”字形状。

  然后再请几个扮演螺帽的小朋友在“螺丝”纵排的空当中快乐地钻s形。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去找找螺丝和螺帽藏在家中的什么地方。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2、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2、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准备】

  每组: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使用色素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学过程】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教师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学生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

  3、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设计意图: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学生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2、教师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3、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4、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在外形和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关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经验。

  2、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的呼吸。

  4、学生观察并记录。

  5、教师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6、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设计意图: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的意识。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蚂蚁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金鱼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07-24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科学教案:蜗牛09-11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科学教案《病毒》10-16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精选】科学教案四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