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22 10:59:5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八篇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玩抓玩空气的游戏中,感知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2、运用多种感官,学习寻找空气的简单方法。

  教学准备:

  透明的盆若干、透明塑料杯若干、手绢若干、塑料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手绢为什么不湿?

  1、教师举起塑料杯,请幼儿看被子里有东西吗?(没有。是空的)

  2、杯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教师把手绢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请幼儿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3、到底湿了还是没有湿?我们拿出来看看。(教师拿出手绢,请幼儿摸一摸,手绢没有湿)。

  4、手绢为什么没有湿呢?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多奇怪呀!杯子里有什么东西挡着不让水进去呢?(请幼儿讨论,说说原因)。

  5、教师进行第二次实验,将杯子压入水下后倾斜,使气泡冒出。

  6、引起幼儿注意:哎呀!什么跑出来了?

  7、猜一猜,手绢湿了吗?

  8、请一个幼儿拿出来看看,到底湿了没有?让大家都来摸一摸。

  9、再请幼儿讨论,手绢为什么湿了?

  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空杯子里为什么会跑出泡泡来?第一次实验有泡泡吗?杯子里是空的吗?

  小结:第一次手绢没湿是因为空气在杯子里,水进不去。

  第二次杯子倾斜空气跑出来,冒出气泡,水就进去了,手绢也就湿了。

  原来杯子不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看不见的空气。当空气在水里变成了气泡,我们才能看见它。

  二、找空气(操作)。

  用塑料袋抓空气,把塑料袋抓紧,看看塑料袋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

  将塑料袋打开来,挤压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有什么感觉吗?

  三、找一找

  让幼儿找一找,什么东西里、什么地方还有空气。

  四、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空气的作用

  幼儿将嘴闭上,用手捂住鼻子,说一说有什么感觉?为什么难受?

  引导幼儿想一想,如果没有空气会怎样?

  小结:空气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空气,不要让空气受到污染,清新干净的空气对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五、拓展延伸

  游戏:把空气吹出来

  玩法:幼儿每人一个吸管,对着盆里的水,把吸管插入里面,轻轻地吹一吹。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清水、手帕、塑料杯、每人一个塑料袋、每人一根塑料吸管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作用及特征。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一)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让幼儿观察:

  (1)杯子里有什么?

  (2)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

  (3)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师:杯子里还有其他的东西,是它把水挡住,不让水流进杯子里,所以手帕没有湿。)(二)杯子里有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往下看: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空气)(三)杯子里有空气,空气把水挡在了杯子的外面,所以手帕没湿。

  二、寻找空气:

  1.空气是个淘气的小娃娃,平时最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了,今天我们一起把空气娃娃找出来,好不好?

  2.幼儿试验:

  (1)将幼儿分成三组,其中两组每人一个瓶子,将瓶子横放到水里,观察现象。

  (2)第三组幼儿每人一根塑料吸管,用吸管往水里吹气,观察现象。

  3.水里冒出了什么?是谁在吹泡泡?空气藏在了哪里?(瓶子里、我们的身体里)。

  4.除了这些地方有空气,还有哪里有空气?幼儿讨论后回答问题。

  三、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1.空气娃娃每天都围绕在我们的周围,谁来说一说空气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幼儿讲述)请小朋友一人拿一个塑料袋,我们来玩“抓空气”的'游戏。请小朋友拿起塑料袋,把袋口张开,然后用力一晃,迅速的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塑料袋里有什么?

  (1)我们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2)张开口袋看一看,我们能看见空气吗?

  (3)能闻到气味吗?

  (4)能摸得着吗?

  师小结:空气娃娃一直都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空气娃娃很会变魔术,平时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

  2.我们生活在空气当中,如果我们离开了空气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3.我们一起闭紧小嘴巴,捏住小鼻子,试一试有什么感觉,当你坚持不住的的时候就把小手拿下来。

  4.为什么会有难受的感觉呢?因为空气不能进入到我们身体里了,我们不能呼吸了,所以会觉得很难受。如果时间长了,人就会慢慢死去的。你说空气对我们的作用重要吗?(非常重要)

  5.如果没有了空气,我们就没法呼吸,没法生活了。所以说空气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那如果空气变脏了,我们呼吸了变脏了的空气会怎么样呢?(幼儿讲述)小朋友知道怎样来保护空气不受污染吗?(多种树,让树木来帮助我们净化空气;少开车,减少废气的排放等)

  四、结束部分和幼儿一起到院子里呼吸新鲜空气,做运动。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纸巾、毛巾的特性,了解毛巾、纸巾吸水的快慢多少。

  2、积极参与探索,愿意表达实验、观察中的发现。

  3、体验实验发现后的快乐,懂得节约用纸。

  活动准备:

  毛巾、纸巾若干,杯子(两种颜色、透明)、4个装水的盆,1个小盆,抽纸盒,装毛巾的小筐。

  活动过程:

  1、师:老师的椅子上有水怎么办?谁想办法用什么来擦一下?

  (一幼儿用纸巾擦)请幼儿上来擦

  咦,桌子上也有水怎么办? (用纸巾、毛巾、抹布擦)

  师小结:小小的纸巾、毛巾帮我们解决了困难,把桌子、椅子都擦干净了。让我们看看,纸巾、毛巾他们都长得什么样子?

  2、师发毛巾和纸巾,说: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比一比他们长得什么样?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幼儿人手一条毛巾,一张纸巾比一比。

  3、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毛巾上有许多东西-----标记,纸巾没有;纸巾薄、毛巾厚。

  4、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集体记录。(根据观察的'不同,进行比较)

  5、还有两个格子说明毛巾和纸巾还有不同,请你们把纸巾放在手上使劲团一团,发现怎么样?(变成一个团,像小元宵)

  毛巾团一团,变成什么?

  使劲撕一撕毛巾,(撕不动,要用刀)

  使劲撕一撕纸巾,(很容易就撕开了,撕成了一根根小面条)

  6、师再次引导幼儿回忆刚才观察的情况并记录在后面两格中。

  7、毛巾和纸巾都能吸水,想一想谁吸水比较快?

  两人合作商量一下,谁拿毛巾,谁拿纸巾。

  8、幼儿两两面对面站好,分别拿毛巾、纸巾实验。(师喊一二三再放)(放盆里)

  9、幼儿实验

  10、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哪个吸得多?

  谁先吸完水?(纸巾)毛巾吸得慢。

  谁吸得水(毛巾、纸巾)

  11、幼儿分别把纸巾、毛巾从水里捞出来,把水挤在杯子里。

  12、幼儿把杯子分类摆放

  13、看看纸巾变成什么样了?打开看看还能用啦?

  看看毛巾变成什么样了?打开看看还能用啦?

  14、比较毛巾、纸巾谁吸得多?(毛巾多、纸巾少)

  师:一条毛巾吸这么多水,这么多水用纸巾来吸,要多少张纸巾呢?

  师实验,幼儿观察

  师:以后,我们在家里,在幼儿园发现桌子上、椅子上有水用什么吸水呢?(毛巾、抹布)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用鼻子闻,识别各种气味,了解鼻子的用处。

  2、尝试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探索,对识别气味有兴趣。

  准备:

  1、装有醋、酒、香水的小瓶若干,纱布封口。

  2、瓶装醋、酒、花露水各一瓶。

  3、白醋、酸黄瓜、葡萄酒、黄酒、酒精、酒酿、香皂、洗发香波、护肤霜、茶叶、花、巧克力等。

  过程:

  1、谈话激趣:

  ——“闻到什么气味?”

  “怎么会闻到香味的?”

  2、操作感知:

  了解鼻子的用处:

  ——“小鼻子上有什么?用手捏住鼻孔,闻得到气味吗?”

  幼儿自由选择,识别纱布封口瓶子里散发出的不同气味:

  ——“桌上放着许多小瓶子,里面装着一些东西,用鼻子闻一闻,然后告诉大家。”

  交流自己闻到的不同气味:

  ——“你闻到什么气味吗?这个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这两个瓶子里装的东西看上去差不多,它们是一种东西吗?为什么?”

  小结幼儿闻到的几种气味:花露水是香水味、黄酒有股酒香味、醋有酸酸的醋香味儿。

  3、比较分类:

  出示各种带气味的物品:

  ——“用鼻子闻一闻,识别一下这些物品是什么气味,如果闻到的气味和刚才闻到的花露水、黄酒、醋的气味差不多,就把物品分别送到相应的.放置酒、醋、香水的桌上去。”

  分类和验证:

  ——“放有花露水、黄酒、醋的三张桌上都放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什么气味的东西?为什么它们在一起做朋友?”

  小结:这些物品尽管看上去不同,但它们的气味相似。香皂、洗发香波有股香水味,酒酿有酒香味儿,酸黄瓜有醋的酸味,能把各种气味分得清清楚楚,你们的小鼻子本领真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对称的概念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一点难度,如单纯性让幼儿练习对称方式进行装饰,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考虑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幼儿对袜子比较熟悉,让幼儿通过这一活动,在巩固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概念。

  活动采用游戏为手段,结合时代特征创设了有趣的情节,让幼儿在“帮助娃娃家的妈妈”过程中轻松无负担的完成任务,最后以“设计师”形式请幼儿设计袜子并将幼儿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幼儿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感受袜子的不同用途和特征,逐步形成“双”的概念。

  2、能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的经验。

  3、尝试自己整理袜子。

  活动准备:

  各种袜子、放袜子的盒子或篮子2~~3个、干净的活动场地、贴有袜子的画面、一个装有一双袜子的漂亮盒子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和幼儿席地而坐,教师取出装有各种质地、大小不等袜子的盒子并做晃动状,请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宝贝。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瞧,这是什么呀?

  3、你们猜猜这盒子里面有什么宝贝?

  4、你为什么这么猜?

  5、猜了那么多我们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吧。(教师取出盒子里的袜子。)

  二、欣赏老师的袜子。

  1、老师的袜子漂亮吗?穿一只袜子,我的袜子穿好了吗?

  2、哦,原来袜子要两只一起穿的,那我得穿上另一只。(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只小袜子套在脚上。)

  3、这样对了吗?

  4、原来袜子的大小也要一样呀,那再换一只吧。(教师箱子里取出一只同样颜色但是花纹不一样的`袜子套在脚上。)

  5、这样对了吗?

  三整理袜子。给袜子找朋友

  1、教师作接电话状,提供盒子或篮子供幼儿整理袜子用。

  2、喂,你好,我是汤老师,你找我有事吗?哦,可以的,我相信他们会愿意帮助你的,好的,再见!

  3、知道刚才是谁打我电话吗?告诉你们,是娃娃家的妈妈打我电话了。她要我们帮她一个忙,

  你们知道她要我们帮什么忙吗?

  4、你们都猜错了,她是要我们帮她整理袜子,把袜子叠好放进篮子

  里。因为她家的袜子好多,

  而且很乱。我们一起来帮妈妈整理袜子好吗?(幼儿从分散的筐里取出袜子配对。)

  5、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整理的真棒,那么你们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整理的吗?发现2只袜子

  图案一样.

  四认识袜子,感受袜子。

  1、我们来比比谁的袜子好看。(教师每个幼儿的袜子看一遍)

  2、你的袜子哪里好看呀?色彩图案

  3、原来我们的袜子上有花纹、图案,还有美丽的花边,真好看。可是为什么我们要穿袜子?

  4、原来穿袜子可以保暖、把小脚保护好;穿上袜子很卫生,让脚变得干干净净;袜子还很漂

  亮,穿在脚上很美。

  5摸摸袜子,感觉一样吗?发现材料不同:有厚的,

  薄的,有长的,有短的,根据不同需要选择袜子.

  五折叠袜子.

  1娃娃家的妈妈说:”这里的袜子太多了很乱,如果能一双放在一起就好了,你们能帮帮她吗?”2教师示范折叠袜子,重点讲解包袜子的方法.

  3幼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我们小朋友真聪明,整理的真棒,妈妈说谢谢你们。这些袜子乱了整理起来真不方便,以

  后我们脱下的袜子要放在一起,这样找起来就方便了。

  六、活动延伸:设计袜子

  师:今天大班的哥哥姐姐送了很多图画给我们,想看看是什么画吗?看过那么多的袜子,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双袜子,然后把它画出来。幼儿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对场地上的小虫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观察那些最小最小的动物。户外草地上、花丛中小朋友被那些飞舞的小虫所吸引着,《指南》的学习告诉我们,中班的孩子有亲近大自然,有观察、了解动物的兴趣与意识。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运用多种手段设计这一活动,也是非常有趣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活动课件

  活动重难点:

  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活动流程

  一、小蚂蚁过生日了,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1、出示海报:请你们来猜猜海报上写了些什么?

  2、教师念海报:小蚂蚁明天要过生日了,请所有的昆虫朋友都来参加。

  3、教师提问:小蚂蚁要过生日了,他想邀请哪些朋友来参加呢,谁会来呢?

  二、昆虫朋友都来了,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故事(开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问1:哪些好朋友来参加小蚂蚁的生日会了?

  提问2:为什么小蚂蚁要请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蚂蚁是怎么说的呢?(小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虫)

  3、出示蚕宝宝,教师提问

  (1)、蚕宝宝来了,它能参加生日会吗?为什么?

  (2)、到底小蚂蚁有没有让蚕宝宝参加生日会了呢?听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4、教师边操作图片并继续讲故事,请幼儿进一步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1)蚕宝宝有没有参加生日会呢,为什么?(出示蚕宝宝变成蚕蛾的过程)

  5、请你说一说:小蚂蚁请的昆虫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蚂蚁长的一样呢?(都有六条腿)

  6、教师以儿歌总结昆虫特征:小蚂蚁,过生日。昆虫朋友来参加。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要数错了。

  三、小蚂蚁送蛋糕,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小蚂蚁今天真高兴,它还准备了香喷喷的蛋糕请大家吃。可是还有许多昆虫朋友也要来参加生日会,小蚂蚁来不及送蛋糕,你们愿意帮助它吗?”

  1、介绍玩法:(电脑上出现参加生日会的.小客人)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是昆虫朋友,能送蛋糕给它,就请你拍三下手,如果你觉得这位客人不是昆虫朋友,不能送蛋糕给它,就请拍一下手。

  2、请你边找边说说,为什么蛋糕要请这个昆虫吃呢?

  四、活动结束,祝小蚂蚁生日快乐。

  我们一起来和昆虫朋友们一起来送一首《生日歌》给小蚂蚁,祝它生日快乐吧!

  设计意图

  出示了海报,让幼儿猜一猜,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利用课件,讲述故事,并出示昆虫图片的形式,加深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运用图片,使孩子们了解了蚕宝宝变成蚕蛾的有趣过程,也知道蚕宝宝是不是昆虫。

  利用儿歌总结了昆虫的特征,这样幼儿知道了昆虫的特征,也是使他们对昆虫产生了兴趣。

  列举动物,让幼儿说一说是不是昆虫,并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更加深了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附: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

  明天小蚂蚁要过生日了,它想请昆虫朋友来参加自己的生日会。

  第二天下午,大树下热闹极了,蜜蜂来了,蜻蜓来了,蝴蝶来了,瓢虫也来了。小蚂蚁热情地招待他们。这时,蜈蚣和蜘蛛也来了。小蚂蚁礼貌地对它们说:“对不起,你们不是昆虫,请下次来玩吧!”蜈蚣说:“我们也是昆虫,为什么不能进来?”蚂蚁说:“昆虫只有六条腿,你们的腿太多了。所以你们不是昆虫!”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一条蚕宝宝一扭一扭地过来了。小蚂蚁说:“对不起,你的脚太多了,也不是昆虫呀!”“在一旁的蚂蚁妈妈赶紧说:“孩子,你错了!蚕宝宝长大会变成一只蚕蛾,那时它就有头、胸、腹,还有六只脚和翅膀,它也是昆虫呀!”

  小蚂蚁和许多昆虫朋友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会!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游戏棒架起彩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乐意解决问题。

  3、喜欢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操作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游戏棒、橡皮泥、扭扭棒、竹签、铃鼓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初次尝试用筷子把彩泥撑起来。

  1、出示游戏棒和橡皮泥。

  (1)这是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玩的?

  (2)看谁能用一些筷子把橡皮泥稳稳地撑在桌上,想接受挑战吗?

  那待会就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可以多选几根游戏棒哦,然后稍稍用点力插进橡皮泥里,

  插完后要稍稍调整角度,松开手试试会不会倒,会倒就说明还没有成功,还需要在继续试,

  如果能撑起来不倒,说明你成功了,那就请你把成功的作品放桌上不动,人走到座位上休息一下,好吗?

  现在就请小朋友用桌上的材料去试试看,谁能用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让橡皮泥稳稳地站在桌上?

  看看你用了几根筷子?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交流尝试结果。

  (1)你们都成功了吗?你用了几根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的?

  (2)教师:谁来介绍下,你成功了没有?你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的?

  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筷子起来的'?上面怎么插的?下面呢?

  (3)教师小结:我们在做的时候,每根游戏棒的一头插在橡皮泥的中间,

  要靠靠拢,高度一样高,下面呢,要分分开,才能将橡皮泥撑起来的哦。

  (比较幼儿的作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站起来。)

  二、第二次探索,尝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

  1、交代操作要求。

  师:刚刚大部分小朋友都成功了,没成功的也不用灰心,等会老师给你们机会继续完成!那接下来我们要接受新的挑战咯!你准备好了吗?那听清楚了:我想请你们试一试,用最少的游戏棒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用最什么的游戏棒将橡皮泥撑起来?是要比一比谁用的游戏棒最少哦?再试试看吧!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

  你最少用了几根游戏棒把橡皮泥撑起来了?(3根) 有没有比3根更少的了?

  4、小结。

  我们发现,围绕一个中心点,把三根游戏棒搭成一个三角形,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把橡皮泥撑起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三脚架”。

  三、介绍各种“三脚架”,结合生活,谈谈三脚架的作用。

  1、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很多有用的架子,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看见过三脚架?它有什么用?

  2、用课件演示各种三脚架。

  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看看它们的三脚架在哪里?请你找出来? (请幼儿用笔划出三脚架的位置)

  (1)出示相机三脚架图片

  师:看看这是什么三脚架?他有什么用啊?

  (拍照的时候可以把照相机放在上面,这样拍照就更稳更方便了)

  (2)出示画画三脚架

  师:那这个是什么三脚架?

  (可以在上面画画,有了这个三脚架啊,就可以把纸架在上面画画了,很方便)

  (3)出示三脚凳图片

  师:看看这张凳子和我们坐的不一样吧,它有几只脚?所以我们叫它三脚凳。

  (4)出示多层三脚架

  师:这个呀是多层三脚架,它的每一层都可以用来放一些生活用品,可以放很多东西,不占地方,非常方便。

  (5)出示架子鼓图片

  师:看看这张图片中哪里有三脚架?圆圆的那个可以敲出声音来的是什么啊?(鼓)

  在鼓的下面有三脚架,所以叫它架子鼓。

  四、用三脚架原理制作“架子鼓”,体验成功的乐趣。

  1、介绍材料及制作要求。

  这里有一些竹签和扭扭棒,请你们用“三脚架”的原理,三人合作制作一个鼓架,把铃鼓撑起来。

  一个人拿住竹签,一个人用扭扭棒把竹签扎紧,注意要多扭几圈。 再把三根竹签撑开来,摆成三脚架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配合示范)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一定要把竹签扎紧。

  3、展示作品,请幼儿演奏,感受成功的乐趣。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到了,班上的孩子时不时在野外摘些菊花来玩,小朋友们玩得很高兴却又叫不出花的名字。于是想趁孩子们对菊花很感兴趣时,开展认识菊花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能正确地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菊花的大小、颜色、气味、叶子的形状)和用途。

  2、 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培养幼儿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叫出菊花的名称,知道其明显的外形特征;

  难点:使幼儿初步掌握从上到下有顺序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养成爱护花草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 准备几盆菊花;瓶插菊花几枝;

  2、 印有菊花或菊花叶子的小卡片(事先放在桌上;)

  3、 干菊花若干、幼儿园用的小茶杯(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看卡片、找菊花

  师:今天,老师带了很多好看的卡片,小朋友们想知道这些卡片上画的`是什么吗?那就请每个小朋友 把桌子上的卡片翻过来,看看卡片上画的是什么?(花、叶子)对了,上面画的是花和叶子,老师想请小朋友到院里去找一找,看看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跟卡片上一样的花和叶子。找到后,就请你站在你找到的花和叶子的前面,老师看哪些小朋友找得最对最快。(幼儿到室外园地中找菊花,老师把盆栽搬进教室里放在桌子上)。

  二、认识菊花

  1、认识花

  问: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些花的呢?

  答:根据图片上画的花和叶子,图片上的花是一丝一丝的,像一个拳头,叶子边上是弯弯曲曲的。。。。。。

  问:哪个小朋友告诉老师,我们搬到教室里的叫什么花?

  答:菊花。

  师:我们都找对了吗?请小朋友先把刚才老师发给你们的卡片翻过去,放在桌子上,让小卡片睡一会儿。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除黄的、白的颜色,我们还看到菊花有什么颜色?

  答:红的、紫的。。。。。。

  问:菊花的中间是什么颜色?长得怎么样?

  答:黄色的、密密的、细细的。。。。。。

  问:菊花像什么?

  答:像毛线团,像分开的桔子。。。。。。

  问:菊花是一样大小吗?

  答:不一样大小的,有的菊花大,有的菊花小。

  老师闻花(手在鼻前轻轻的扇)

  问:你们也想闻花吗?就请小朋友像老师一样地闻花,闻到什么味了?(清香味)。

  小结:菊花真美丽。菊花有很多颜色,有。。。有。。。还有。。。;菊花的形状也很多。有的像。。。有的像。。。;菊花不是一样大小的,有的大,有的小。

  2、 认识叶。

  问:菊花的叶子 有没有颜色,是什么颜色的?

  答:绿色的。

  问:菊花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答:叶子的边是弯弯曲曲的。

  3、 认识茎和根。

  问:花和叶子是长在什么上的?是不是菊花和叶子都长在这上面呢?

  答:花和叶子都 是长在茎上的。

  问:茎是什么样的?

  答:长长的,细细的。

  问:菊花有没有根?怎么我们看不到根呢?没有根菊花还会长大吗?

  答:菊花有根,根是长在土里的,没有根菊花不会长大。

  教师小结:菊花真美丽,有的在有的小,菊花有各种颜色,有各种形状。菊花的叶子是绿色的,叶子的边是弯曲的,闻菊花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菊花的根被埋在土里,没有根,菊花就长不大。

  4、 菊花的功用

  菊花还可以做成好吃的东西呢!你们知道菊花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东西吗?

  (菊花茶、药。。。。。。)

  5、 品尝菊花茶

  (1) 让幼儿揭开杯子,看看杯子里放着什么?(干菊花)这些干菊花是工人叔叔、阿姨把新鲜的菊花晒干做成的。

  (2) (老师给幼儿冲水)问:看看干菊花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你们闻到了什么味儿?(清香味)

  老师尝菊花花样,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你们也想尝一尝 吗?水很烫,请小朋友慢慢地喝,不要把菊花喝下去,喝的时候闻一闻有什么味儿。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一节课,幼儿对菊花的认识比较到位,能清楚的知道菊花的形态和作用。

  2、 介绍菊花的功用环节太薄弱,菊花的功用比较多,还可以插在瓶里欣赏,制成干花作装饰等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0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0-31

中班科学活动《水》教案03-29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3篇10-1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5篇11-16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五篇10-31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篇08-09

【精选】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12-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过冬08-25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