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3-04-24 19:23:3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社会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小班社会教案三篇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哭闹。

  2、知道会笑的孩子大家都喜欢。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视频《巧虎上幼儿园》。

  2、多媒体《笑娃娃哪里去了》

  活动过程:

  一、看动画片《巧虎上幼儿园》

  师:

  1、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个好看的`动画片,想不想看啊?

  看完了,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想考考你们。这是什么地方?谁在哭?她为什么哭?后来呢?

  2、那我们上幼儿园能不能哭啊?不能哭,那我们应该什么样子呢(上幼儿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说的都很好,我们上幼儿园不能哭也不能闹,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赚钱给你们买好东西吃,买好玩的玩具玩,爸爸妈妈好不好,辛不辛苦呀?那我们上幼儿园能不能让爸爸妈妈担心呀?我们怎么做爸爸妈妈就不会担心了呢?你们说得都很好,把你们上幼儿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样子做给老师看看,你们都是漂亮的笑脸娃娃。嘘!还有一个笑脸娃娃藏起来了,我们把它找出来好吗?

  二、游戏《笑娃娃藏起来了》

  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笑娃娃藏在哪一个的后面?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娃娃?早上上幼儿园应该怎样?

  三、歌曲《宝宝哭了不好看了》

  师:笑娃娃终于找到了,你们高不高兴呀?我们和笑脸娃娃一起唱一首歌吧。

  笑脸娃娃和我们玩了一天累了,要回家了,我们和笑脸娃娃说再见!。

  小百科:笑脸,指含笑的面容。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由来:

  每一次午点吃独立包装的食品时,总会有小朋友跑来要求我帮她打开食品包装、而有点小朋友不会寻求帮助,干脆就做在小椅子上掉眼泪。我有意识想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小朋友首先想到用牙齿咬,或是找人帮忙,就再也想不到打开包装的其他办法了,其实只是很简单的齿形封口,用手自己就能剥撕开。但是由于家长包办多,照顾过多,如常常可看到幼儿正在吃已剥好壳的蛋,已剥了皮的水果,或者是已剥了包装纸的点心。其实这种潜意识里,是把幼儿的独立动手的机会剥夺了,不仅如此,幼儿的依赖性也会滋生而长,而当他们身边没有辅助工具的时候,更不知道如何是好。因此,便借助这次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引导他们学习一些生活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有信心。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打开包装”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自信心。

  2.尝试遇到困难(不会打开包装)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

  3.初步学习打开各种食品包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的手部小肌肉已经有一定的力量。

  2.物质准备:

  1)过生日图片、《生日歌》音乐、多种不同包装的食品、小盘子、纸巾等。

  2)餐桌已消过毒、幼儿已经洗手。

  活动重点:在动手打开包装的过程中建立自信。

  活动难点:掌握多种打开食品包装的方法,尝试打开双重包装的食品。

  活动过程概述:

  在创设“狗宝宝过生日”的.情境后,将幼儿按能力强弱分成四组,按幼儿能力高低分别摆放打开包装难易程度不同的食品。我采用“突然出现”的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接着在请幼儿介绍怎样打开不同的包装后,幼儿自己动手打开包装并品尝。

  品尝的同时交流自己吃到的食物的味道、感受等,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食物的味道、打开包装的方式。

  接着第二次尝试打开包装,这次打开双重包装的食物增加难度,然后请幼儿将食物送给“客人”分享。同时鼓励幼儿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打开食物包装。

  最后表扬并鼓励每一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感受的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析:

  1.这是一次根据幼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生成的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活动中培养自信”的目标基本实现。

  2.活动中发现第一次尝试打开包装前后都请幼儿做了打开方法的介绍,浪费时间的同时,也限制了幼儿打开包装的思维,因此在第二次打开包装时,我调整了活动过程,在拿出食物后,请全体幼儿一起说一说怎样打开这些双重包装的食物。

  3.对于目标二“尝试遇到困难(不会打开包装)时,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我试图引导幼儿寻找工具、向老师寻求帮助等方法,但幼儿并没有采纳,因此“多种途径”这一目标没有实现。

  4.社会领域的目标更多的是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实现的,但在本次集体教育活动中,我试图在一次活动中渗透更多的社会领域目标,但活动中预设的目标过多,结果是难以全部实现的。

  调整措施:

  1.减省第一次打开包装前的讨论环节,让幼儿自由探索打开包装的方法,在品尝食物后交流自己的方法。

  2.活动中引导幼儿边品尝边交流自己吃到的食物的味道,这样不利于幼儿咀嚼与消化,更容易噎到,这是很危险的,如果提醒幼儿“将口中的食物咽干净后再说话”就比较安全了,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3.“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更多的倾向于科学领域,即便是作为社会领域的目标,也应该通过其他活动来实现,

  4.在幼儿尝试打开包装前,可以请全体幼儿回忆并讨论以前吃过的东西是怎样打开的,在尝试探索的环节中就可以直接请幼儿操作了。

  5.活动中发现有幼儿争抢、不与他人分享的情况,这是今后在活动中需要重点培养的目标。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出小鸡出壳、走路找食等模仿动作;

  2.探索小鸡在壳里睡觉、揉眼和破壳而出的模仿动作。

  活动准备:

  看过并认识鸡蛋和小鸡;母鸡头饰、音乐《小鸡走》、较宽敞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节奏律动

  (一)播放音乐《小鸡走》,幼儿倾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节奏的拍手。

  二、情境引入

  (一)倾听音乐,熟悉旋律,了解动作的含义

  幼儿边听边看教师按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并听《小鸡出壳》的故事。

  师:故事:鸡妈妈生了许多鸡蛋,门躲在蛋壳里睡着了。过了几天,小鸡醒了,他们揉揉眼睛,伸伸懒腰,终于顶破蛋壳,钻了出来。饿了几天的小鸡跟着鸡妈妈在草地上边走边学着找食吃。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鸡出壳》

  三、小鸡出壳

  (一)探索小鸡在鸡蛋里睡觉、揉眼睛、破壳而出的模仿动作

  师:“你们喜欢小鸡吗?我们来变成可爱的小鸡学本领吧?”

  1.探索小鸡在鸡蛋里睡觉的模仿动作,并随教师唱的曲谱练习

  师:“小鸡刚出生的时候躲在哪里的?鸡蛋是什么形状的?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动作才像躲在蛋壳里呢?”

  2.探索小鸡揉眼的.模仿动作,并随教师唱的曲谱合拍地进行练习

  师:“小鸡醒了、揉揉眼、伸伸懒腰,谁能用动作来学一学?”

  3.探索小鸡破壳而出的模仿动作,并随教师唱的曲谱合拍地进行练习;

  师:“终于顶破了蛋壳钻了出来,小鸡会怎么样出来呢?谁能用动作学一学?”

  4.跟随教师唱的曲谱或磁带音乐做小鸡边走边找食吃的模仿动作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的教案03-28

小班社会教案06-26

小班社会课教案06-28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9-22

小班社会课教案11-16

小班社会教案11-14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01-22

小班社会你好教案03-31

小班社会春游教案04-01

小班社会抱抱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