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27 19:32:0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推荐】科学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科学教案汇总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了解春天的季节特征。

  2、学说故事的语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活动准备】

  1、PPT《熊宝宝找春天》,各种春天特征的头饰。

  2、音乐《今天天气真好》。

  【活动过程】

  一、谈论有关春天的话题价值取向:

  通过讨论,幼儿回忆一些春天的季节特征。

  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有那些朋友呢,春天的朋友有很多,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老师带来的关于春天的故事吧。

  二、按照画面线索,欣赏散文诗。

  1、价值取向:逐步欣赏散文,学说散文中的句子。

  欣赏故事:妈妈说:“春天来了,快去欢迎春天吧!”熊宝宝说:“春天是谁呀,她在哪里呢?”就出门去寻找。

  画面一:桃花观察讨论: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花是什么颜色?

  欣赏故事:熊宝宝问桃花,你是春天吗?桃花说,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粉色的春天。

  画面二:蝴蝶观察讨论:谁来了,她是春天吗?

  欣赏故事:熊宝宝问蝴蝶,你是春天吗?蝴蝶说,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会飞的春天。

  画面三:小草观察讨论:熊宝宝爬上小山坡,他的脚踩到了什么?

  欣赏故事:熊宝宝问小草,你是春天吗?小草说,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嫩嫩的春天。

  画面四:小花观察讨论:熊宝宝走到山顶上,看到了什么?

  欣赏故事:熊宝宝问小花,你是春天吗?小花说,是的是的,我是春天,我是五颜六色的春天。

  山顶上好暖和呀,熊宝宝走累了,就在暖洋洋的春天里睡着了。

  暖洋洋的春天是谁呢?熊宝宝抬头看到的春天是谁呢?

  小结:现在是春天,因为树叶绿了,小草发芽了,桃花开了,小朋友脱掉厚厚地棉衣,换上轻便的春装。

  三、回忆诗歌内容。

  1、熊宝宝找到几个春天的朋友。她们是谁呢?

  2、用好听的词回答是什么样的春天?

  四、表演诗歌内容。

  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熊宝宝、桃花、小草等,并学说诗歌中的话。

  熊宝宝找到了这么多春天,小朋友能找到那些春天呢?继续寻找春天,用好听的词说一说。

  (蜜蜂是嗡嗡叫的春天,小鱼是会游泳的春天。布谷鸟是会唱歌的春天。柳条是轻轻飘的春天。)五、音乐,请小朋友邀请后面听课的老师一起来唱歌跳舞吧。

  小结: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都喜欢春天。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尝试大胆用肢体语言表现。

  2、乐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蝴蝶的各种资料,并丰富幼儿有关蝴蝶的知识。

  2、蝴蝶的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扮演蝴蝶姐姐与幼儿一起跳蝴蝶舞。

  师说:“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黄老师变成什么?(蝴蝶)“对了,我是蝴蝶姐姐,蝴蝶漂亮吗?你们喜欢蝴蝶吗?(喜欢)那我们一起来跳个蝴蝶舞吧!”

  分析:此环节由教师通过扮演蝴蝶姐姐,让幼儿对蝴蝶产生兴趣,跳蝴蝶舞加深幼儿对蝴蝶的印象,让幼儿有想探究蝴蝶的欲望。

  二、交流资料,分享各自收集的资料。

  师:小朋友这么喜欢蝴蝶,老师布置你们回家找蝴蝶的资料,你们记得吗?请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你的资料是哪里找到的,他告诉你蝴蝶有什么小秘密?(老师把幼儿带来的资料布置成一块板块上,幼儿交流后,请幼儿上来介绍)

  幼:我是听妈妈讲“我们爱科学”的故事里告诉我蝴蝶的品种非常多,还知道蝴蝶是由蝴蝶妈妈的卵变出来的。

  幼:我是在网上发现蝴蝶有两只触角,六只脚,还有蝴蝶喜欢吃的植物。

  幼:我是在《动物乐园》书里看到蝴蝶喜欢在花丛中飞舞,蝴蝶妈妈把卵产在花里让宝宝长大。等等

  师小结:噢!小朋友们可真够厉害的,找到蝴蝶这么多的秘密。

  分析:教师通过幼儿找材料的准备和幼儿自由交流、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探究心理的作用下,主动参与活动中来。

  三、借助课件,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1.完整观看课件

  (1)引入:老师也找到了许多关于蝴蝶长大的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引导幼儿讨论:你发现了蝴蝶的什么小秘密,它是按照什么顺序生长的?

  幼:我发现了蝴蝶是蝴蝶妈妈的卵变出来的。

  幼:我发现毛毛虫喜欢吃叶子,等他长大后还要脱皮。

  幼:我知道蝴蝶生长的顺序:卵-毛毛虫-蛹-蝴蝶。

  师小结:小朋友看的很仔细,也发现蝴蝶许许多多小秘密,都知道了蝴蝶的长大顺序是从卵-毛毛虫-蛹-蝴蝶,那我们一起来猜猜看蝴蝶妈妈把卵产在哪里,卵是怎样的?

  2.分别观看卵、虫、蛹、蝶四个画面,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四个阶段的特征。

  (1)观看画面一,师提问:卵是什么样的'?蝴蝶妈妈把卵产在哪里?

  (2)观看画面二,师提问:谁从卵里钻出来了?它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观看画面三,师提问: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蛹的?蛹是什么样的?

  (4)观看画面四,师提问:蛹是怎样变成蝴蝶的,刚刚钻出来的蝴蝶是怎样的?

  师小结:小朋友了解了蝴蝶的这么多的秘密,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我准备了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把蝴蝶的四个生长过程拼出来。

  分析: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视频以及动画课件,视听结合,调动幼儿的感官参与,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层层递进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探索中了解蝴蝶的生长规律和变化,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使活动充满了情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幼儿拼图,教师巡视观看,评价

  分析:在这一环节,以形象的操作图片拼图逐渐加深幼儿这方面的知识,让孩子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与自豪,进一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五、游戏:“变变变”

  1.教师用语言启发幼儿表现出蝴蝶生长的四个变化过程。

  教师结合语言及背景音乐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师:太棒了、太精彩了,蝴蝶终于自由自在地在空中飞翔。小朋友们觉得有趣吗?(有趣)我们一起来用身体学学蝴蝶长大的过程吧。

  分析:游戏给孩子带来了许多乐趣,孩子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强化,在游戏中乐此不疲。

  活动结束:

  师:“哇,这么漂亮的蝴蝶,我们一起去花园采花蜜吧!”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伴着音乐把自己喜欢的蝴蝶画下来。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原因。

  2、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3、激发幼儿对自然之谜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有些物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具备沉浮的概念。

  2、物质准备:鸡蛋、小盆每人一个、盐每人一份。

  3、录音、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不会游泳的人掉进水里会怎样?

  2、会游泳的人躺在水面上不游泳会怎么样?

  二、出示图片。

  1、老师今天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想看看吗?

  2、为什么他不沉下去呢?

  三、教师实验:魔术"鸡蛋浮起来"。

  1、教师放下魔术粉。

  2、鸡蛋有了什么变化。

  四、幼儿实验。

  1、出示三种魔术粉

  2、幼儿分组操作

  五、交流小结。

  1、浮起来了吗?用的.什么魔术粉?

  2、知道死海里原来是盐让人们浮在水面的。

  六、幼儿操作:了解死海海水与其他大海的水的不同。

  1、品尝死海与其他海水的不同。

  2、幼儿操作实验

  七、活动小结。

  死海为什么会有这些奇迹之处呢,死海之所以能让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海水里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盐,是普通大海海水含盐量的七倍。

  八、自然结束活动。

  死海让人漂浮的原因还不止这一个,感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去发现它的更多秘密。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寻找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

  2、会运用材料使物体变稳。

  3、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材料主动探索,解决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1、非自然物:鹌鹑蛋、鸡蛋(生的)、卡片、轮胎、胶带、瓶盖、积木等材料。

  2、自然物:石头、树枝、大树、水等材料。

  经验准备:事先观察生活中具有稳定性的物体

  活动过程:

  提出问题、认真思考

  1、妈妈在做饭时一不小心经常摔碎鸡蛋,我们怎样帮妈妈解决这个问题让鸡蛋不滚呢?有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怎样让鸡蛋不滚到地上摔破,有的小朋友说用盘子装着,有的'小朋友说用布垫着......)

  2、 想一想你设计的漂亮的贺卡怎样能够立起来,让小朋友们都能看到。有多少种办法?

  3、 出去玩时,一个小朋友从轮胎里钻过去,轮胎差点倒了砸着小朋友,想一想有多少种方法能让轮胎变得稳定?

  寻找材料、探索实践

  4、分三组同时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观察孩子选择、运用材料情况,及时指导。

  各抒己见、深入讨论

  6、在过程中讨论增强稳定性的不同方法,教师不给定论。

  7、找到焦点性问题指导孩子展开讨论。

  解决问题、再次实践

  8、延伸:快速寻找我们周围站的稳和站不稳的物体下一次继续探索。

  (1)找一找我们周围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

  它们为什么能站稳?

  (2)不能站稳的物体都有哪些?怎样让他们能够使他们站稳?

  9、设想:如果离开地球,这些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设想画在纸上,或大胆讲述出来。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用脑思维与科学探索的整合活动,选取的都是来源于孩子周围生活的实例,我改变了以往材料的投放方式,实验用的辅助材料全部由孩子自己准备,让孩子通过寻找材料找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欲望,让孩子成为活动中的主人,在活动中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实施自己的猜想。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教育幼儿懂得爱护大自然。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松鼠,树林1,鸟窝,

  2.各种动植物、自然环境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我见过的`大树

  1.教师:小朋友,我们都见过很多的大树,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大树?

  2.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的知识讲述各种各样的大树。

  3.教师:小朋友见过这么多大树,你知道这些大树有哪些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思考大树和动物、自然环境有哪些联系。

  二、了解:大树的朋友

  1.出示图片:大树和啄木鸟

  (1)画面上有什么?(大树,啄木鸟)

  (2)大树和啄木鸟是好朋友吗?为什么说它们是好朋友?

  2.引导幼儿观察树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1)出示图片:鸟窝

  提问:树上有什么?(鸟窝)

  鸟窝是谁的家?为什么安置在大树上?

  鸟窝和大树是不是好朋友呢?

  (2)出示图片:阳光和大树

  引导幼儿讨论:阳光和大树是好朋友吗?如果没有阳光大树会长成什么样子呢?

  3.幼儿操作:找找好朋友

  让幼儿在卡片中找出大树的好朋友,并说明理由,为什么和大树是好朋友。

  如:花在树旁静静地开放,一只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一头熊在树洞里东面,

  一只啄木鸟在为树捉虫等等。

  4.拓展活动

  启发幼儿给大树找到更多的好朋友。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够认识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能够准确地说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3、能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种材质的纸张;鞭炮图片一张;指南针图片一张,书本若干本。

  活动过程

  1、出示不同材质的纸,说说纸的用处。

  老师:这些都是什么?它们都长得一样吗?(通过视觉和触觉)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设置问题。

  (1)世界上为什么会有纸?纸是怎么来的?

  (2)是谁最早发明了造纸的技术?

  引出其它三样发明。

  3、出示鞭炮的图片。

  老师:这些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做的?

  4、出示指南针的图片。

  老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能不能说出它的用途呢?

  5、出示此次活动准备的所有物品。

  老师:看看这些书和纸,有什么不一样?(一些纸是空白的,一些是有图和字的。)这些字是怎么在上面的?是写的吗?(是印上去的。) 6、总结。

  老师:我们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活动结束老师:

  请小朋友们回到家考考爸爸妈妈,看看爸爸妈妈知不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如果不知道,请小朋友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感到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四大发明的介绍重点不够突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如 “造纸术”和“印刷术”应该定为重点详细介绍,而离幼儿生活较远的“指南针”、“火药”,应该简单介绍。在教具准备上,除了利用图片教学外,对于能够收集到的材料,还是应该以实物呈现为佳,这样能够幼儿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感受。

  小百科: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关于科学教案11-03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冬天科学教案02-1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有关科学教案03-01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病毒》10-16

关于科学教案07-24

好喝的饮料科学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