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调研报告>《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3-04-02 19:35:08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旅游发展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

  xx草原,是一块传统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状况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人民以传统畜牧业生产为主。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畅,这里的环境保留了原生态的质朴,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表现出观念上的保守,使得这块美丽的草原未能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牧民提供了展示其生产生活和当地文化的新途径。为这里的人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加致富渠道提供了可能。

  7月11日至13日,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第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由前旗旅游局组织的xx苏木的两户牧民自己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服饰参加了展示。牧民的孩子也以模特身份登上了赛场。比赛结果,一户牧民获得现代服装组第七名,另外一户获得传统服装组第八名。首次参赛的牧民之子白音获得模特表演三等奖。

  参赛的服装承袭了传统风格,加入一定的现代元素,完全由xx苏木基层牧民自已设计、自已缝制,在场内外赢得了一致好评。两位牧民还接受了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的现场采访。

  这次参赛增强了牧民们通过民族服装服饰的生产参与旅游的信心,提高了利用当地资源和技艺发展旅游业,展示新牧民、新形象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我旗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群众基础。通过这次参赛,我们也看到了我旗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向,受到了重要启示。

  一、牧民是草原的主人,是发展草原旅游业的主体力量

  草原是蒙古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北方民族文化繁衍的'摇篮。世代生活在xx草原的牧民是这片草原的主人,草原因牧民而鲜活生动。在日益崇尚生态文明的今天,草原是xx旗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具有十分强烈的感召力,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xx草原是xx旗发展旅游业的依托,是众多旅游产品产生、发展的背景,是美丽的xx旗最重要的底色。因此,调动广大牧民投身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是我旗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二、草原旅游业要以传统的民俗风情为主,立足当地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至今仍对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挖掘科尔沁草原民间文化并发扬光大,是宏扬民族文化的需要,也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的需要。在这方面,xx草原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里,牧民的生活仍然保持了浓郁的传统风格。

  如:缝制马肚带、衲靴底、缝制民族服装服饰、编马绊子、组装套马竿等,是地地道道的牧民生活原貌再现。牧民群众利用自家奶食、自家肉食和自家天然草牧场的秀丽风光,使游客流连忘返。因此,我们要因势力导,一定要立足牧区生产生活实际,依托草原传统习俗,打造当地特色旅游品牌。

  三、加快观念转变,加强素质提升,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产业转型

  xx草原处在大兴安岭向科尔沁草原过渡带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林草丰茂,植物繁多,是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同时,xx草原位于乌兰浩特这个游客集散城市和阿尔山这个核心景区之间,是兴安盟最重要的旅游交通线上的关键节点。这里山川纵横、河流众多、草原丰美,且有上百种乔灌木杂处其间,地形起伏多变,景观层次感强,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天然高尔夫球场。

  xx草原旅游应该科学规划,政策引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及时引导当地牧民转换观念,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本地资源优势,用科学发展的观点谋求可持续发展,自觉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使牧民改变过去粗放的经营方式,实现牧民由一产向三产转移,减轻盲目追求种养数量所带来的生态压力,充分发挥草原的生态效益,追求绿色产业迅速扩张,取得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四、打造高品位草原旅游品牌,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

  自20__年开始,我们依据这里的资源禀赋,在xx草原规划了度假牧场、心灵牧场、xx自驾游营地、科尔沁草原驿站等围绕“科尔沁草原”核心品牌,设计出“一线串珠式”的系列景区景点。经科学规划,意欲使景区最终成为生态观光、民俗体验、文化展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区。逐步打造连接乌兰浩特这个集散地和阿尔山核心景区之间的aaaa以上草原民俗旅游区,成为充分展示科尔沁民俗、文化特征的特色景区。在品牌支撑下,动员千家万户参与旅游业,让千家万户在旅游业中受益,从而带动xx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为绿色兴安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充分感受到了xx草原上广大牧民积极投身旅游业的巨大热情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科学规划指导下的、全民参与的xx草原旅游业大发展的局面已经为时不远。同时,旅游业开发要坚持政府主导,民间主体,市场运作原则,切忌不顾规划的一哄而上。在征地、环保等方面,政府及时进入,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条件。避免出现一些违规的、非法的盲目建设,出现先天不足的景点,给今后管理留下隐患。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2

  如何借助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通车、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国家扩大内需等机遇,以旅游景区和小城镇为依托,加快发展适合我县特色的乡村旅游业,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我局于4月8日—5月5日,组织专题调研工作专班,深入到业州、高坪、红岩、花坪、景阳等乡镇实际调查走访,并到恩施、咸丰、利川等旅游业发展较快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学习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建始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概述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进行观光、度假、娱乐或购物的一种旅游形式。从乡村旅游发展上而言,其主要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对于我县而言,在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村就业岗位,提高农村居民收

  入,有效扩大内需及拉动消费,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以旅促农、以旅带农、以旅富农、以旅富农,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普遍青睐,成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二、建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一)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我县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快,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显现出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1、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植被,宜人的气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我县山岭纵横、河谷幽深、流泉飞瀑、植被繁茂、景致众多。这里有闻名全国的`南方最大的落叶松基地——长岭岗林场,有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野三河,有清江画廊之称的景阳河,有奥陶纪石林代陈沟,有山水风光独特的大沙河等等。县内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308米,立体气候明显。加之我县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既无严寒,又无酷暑。森林覆盖率达70%,是最适宜人类居住地,有湖北后花园之称,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2、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我县除了拥有“建始直立人”这一世界级特质旅游文化品牌外,这里还有蜚声中外的民歌《黄四姐》,有收入《中国名胜辞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观等名胜古迹,有被誉为土家交响乐的丝弦锣鼓、闹年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党政要吴国桢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阳书院等一批历史古迹。同时,我县属于少数民族集聚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纯朴、率性耿直、热情好客的民俗民风,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交通区位条件凸显。沪渝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即将建成通车,318国道、209国道、清江黄金水道贯通全境,全县已构成立体型交通网络。我县已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时经济圈,建始大部分的乡村距县城都在一小时车程内。乡村旅游的客户群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将为建始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气,从而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4、地域人文环境优越。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农家小院,慢节奏的农家生活方式,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乡村居民,这些都是极好的乡村旅游资源,适宜打造出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景区开发起步较快,发展平台初具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野三河景区由武汉志顺房地产公司投资开发,规划总投资2.2355亿元。该景区地跨花坪、景阳、高坪三个乡镇,规划总面积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区现已步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计划于2011年试营业,2012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业界认为是湖北省最具成长的旅游景区之一。云雾灵山景区由恩施今大集团投资开发,规划总投资1.32亿元,规划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计划2011年底试营业。该景区是恩施州最具后发优势的城郊公园,景区所在的代陈沟村已申报为湖北省旅游名村。长岭岗林场则是最具开发潜力的度假旅游圣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必将为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平台。

  (三)乡村旅游发展业已起步,发展势头良好

  我县通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发展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一部分农户依靠自家的基础条件,开办起了农家乐,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便应运而生,成为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形式。2000年,业州镇就与旅游局共同发起在野韭池村办起了农家乐试点。随着城里人到乡下休闲娱乐渐成时尚,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对应城区休闲需求的“野韭池农家乐”、红土坪的“泳丰山庄”等,对应景区观光游客食宿的“黄鹤桥农庄”、对应新农村建设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沟湾农庄”等。为引导乡村旅游的规范发展,高坪、花坪等乡镇还召集各农家乐主协商制订服务规范,举办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等。据统计,我县现有农家乐100多家,每年农家乐综合接待收入近千万元。农家乐从一产生就显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三、建始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够。根据调查走访,目前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现有的农家乐,基本上都是农户借助自己家的优势和基础条件,自发的发展起来的,乡镇政府和旅游职能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引导和指导,在发展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盲目引进都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盲目建设现代化的接待设施,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乡土特色不明显,致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出现了盲目趋同发展的现象。

  二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不到位,缺乏科学指导。我县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主要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自行设计、自主建设起来的。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目前还处在散乱状态,绝大多数农户一般是在原有基础设施上稍加改动就开始接待游客,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现象,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发展活力不强。近几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从目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而言,仅仅只能提供餐饮住宿、棋娱乐为主的短线经营服务。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3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加之由于假期结构调整,原来三个黄金周基本调整成两个黄金周,转换出了五个小长假,再加上双休日,总假日接近一年的三分之一,便于市民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去城市周边进行短期游。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收费也较为低廉,是城市工薪阶层出游的理想选择,商业竞争优势明显。

  3、“农家乐”具有挖掘潜力。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中心地带,为全市中心区,宝中铁路、312国道纵贯全境,随着“四高三铁一场”的陆续建设,距离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十分活跃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车时不到3小时,旅游潜在客源十分充足。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从发展经验看,依托风景名胜发展“农家乐”最为便捷有效。我区境内现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山)、3A级景区3处(太统山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另外还有北山森林公园、十万沟大峡谷、弹筝湖公园、古镇·问道驿站、龙隐寺公园、宝塔博物园、歇马殿、老林沟、观音殿、清福山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点所固有的人气可以提供基础客源,为“农家乐”进入市场搭上了顺风车。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我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较好,田园风光美丽,农产品特色鲜明,区内盛产“五爪菜”、“蕨菜”、“刺泡苔”等多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加之独具特色的“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这些都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发展水平来看,虽然我区“农家乐”发展态势较好,经营农户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总体规模较小。目前,我区“农家乐”的`发展基本上以自主开发为主,缺乏整体开发的科学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产业链条较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存在散、小、乱、弱现象。二是缺乏品牌特色。我区“农家乐”多数服务项目单一,特色不够明显,文娱活动匮乏,还局限在景区周边的农家餐馆这个层次,停留在打牌、观光、吃土菜这些低层次项目上,高档次、高品位、多功能的“农家乐”较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区“农家乐”多为农民利用自家住宅进行简单改造而成,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缺少停车场、垃圾场、厕所、洗浴等服务设施,许多地方即使有也不符合游客要求。比如,在卫生方面,部分“农家乐”经营户厨房设备简陋,卫生消毒设备短缺;在环保方面,排污网管建设滞后,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安全方面,随着“农家乐”经营户家用电器的增加,负荷加重,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使农村防火压力剧增。四是服务水平不高。“农家乐”一般是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都是家庭成员,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经营管理知识,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

  三、对加快我区“农家乐”发展的几点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旅游消费向休闲消费转型的关键时期,“农家乐”作为一种休闲养生旅游面着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我区“农家乐”的发展现状,应突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突出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农家乐”布局。科学的规划设计是指导和加快“农家乐”发展的“路线图”。应通过规划引导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雷同较多、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编制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并与产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相对接,做到量力而行,适度开发,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是合理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示范乡的综合开发建设,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总体要求,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和民俗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区”,“一心”即“农家乐”综合服务中心;“四区”即生态观光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民俗体验区和旅游新村示范区,大力发展不同定位方向的“农家乐”产业,在全区汇成有特色、有基地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吸引周边县市甚至外省市的游客。二是延伸链条。坚持把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完善旅游“六要素”相结合,重点把红牛、金果、武术等金字招牌融入到“农家乐”旅游项目中,延伸服务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一业兴旺、百业联动”的农村经济格局。三是错位发展。按照“高、中、特”三种档次进行优化组合,即高档“农家乐”进入古镇,中档“农家乐”分布在文化一条街,特色“农家乐”(背包旅游族“农家乐”)以陇东民居的形式集中到风情大道北侧,从而在不同区域集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农家乐”,使其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突出引导扶持,加快扩张“农家乐”体量。“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虽然主要利用农村现成的生态环境、农耕文化和农户闲置的住房,但要适应旅游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农户家庭收入有限,没有能力投入大量的改造资金。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扶持。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村集中布点建设“农家乐”项目。二是在土地上扶持。随着土地管理力度的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控制更趋严格。“农家乐”的一些辅助设施建设以及规模的扩大都受到了土地要素的制约。因此,对发展“农家乐”应出台比较灵活的土地政策,保证“农家乐”项目建设用地。三是在资金上扶持。对有条件发展“农家乐”的农户,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门应采取灵活、便捷的办法,积极为其办理小额贷款,帮助解决兴办“农家乐”融资难题。同时,可设立“农家乐”发展专项基金,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适当奖励。

  3、突出挖掘特色,着力打造“农家乐”品牌。特色和品牌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有特色,才有市场,才有竞争力、生命力。要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用“特色”树立起“农家乐”旅游品牌。一是突出“农”字特色。“农家乐”旅游的优势在“农”。农村特有的、传统的、陈旧的东西正是“农家乐”旅游中最有价值的资源。突出“农”字特色就在于:“吃”要突出土味、绿色,“游”要突出生态、自然,“购”要突出特产、实惠,“娱”要突出农本、参与,“行”要突出方便、快捷。所以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土特产资源,开发“五爪菜”、“蕨菜”、贵妃杏、“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绿色食品和地方风味小吃,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具有农村特色的旅游方式,满足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二是做足“乐”字特色。旅游的目的就是放飞心情,寻求乐趣。要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以及农村生产、生活乐趣,让都市游客在民俗体验、农事劳作中得到放松,享受快乐。同时,还可以“无中生有”的创意思维来谋划“农家乐”娱乐项目,把现代的理念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新的游乐项目,满足游客寻求快乐的目的。三是彰显文化特色。我区地处陇东东部,农耕文明积淀深厚,地坑庄子、社火、庙会、秧歌、眉胡、笑谈、民间传说等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农家乐”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形成欣赏性强的特色亮点,使“农家乐”休闲活动从单一的餐饮品尝和自然观光逐步向农事参与、民俗体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方式发展。

  4、突出规范管理,促进“农家乐”健康发展。为了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秩序和经营行为,防止恶性竞争和安全事故等现象的发生,应适时出台《“农家乐”经营管理办法》,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建立管理机构。重点建立以农办、旅游、食品药监、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单位为成员原“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具体指导管理全区“农家乐”的建设、发展。二是实行市场准入。根据“农村环境、农民家庭、农事活动”等有关认定条件,把“农家乐”经营户与小饭店、小餐馆区别开来。对符合认定标准的,由乡镇审核后,由区“农家乐”协调管理小组办公室审批发证,并建立档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挂“农家乐”标志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三是定期考核评比。对“农家乐”实行质量监管和动态管理,每年对“农家乐”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符合认定准则的,吊销相关证照;对设施完善,特色突出,具备一定规模的依据《“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进行评级授牌,并扶持其做大做强。四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依托劳动就业培训基地或委托职业院校,对“农家乐”从业人员加强旅游知识、规范服务、食品卫生、安全生产以及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农家乐”的服务水平。

  5、突出宣传推介,拓展“农家乐”客源市场。宣传是旅游业永恒的主题,只有把旅游产品的魅力宣传推介出去,游客才会慕名而来。一是典型宣传。在全区范围内选择2-3家具有代表性的“农家乐”经营户进行重点扶持、包装、宣传,以点带面,逐步形成“农家乐”特色品牌。二是媒体宣传。利用养生网、旅游网,或策划制作广告宣传牌、拍摄电视风光片、编辑风光画册、刻录宣传光盘等形式,充分展示我区“农家乐”的人文景观和特色。三是活动宣传。利用旅游文化节、西洽会、兰洽会等节会活动,大张旗鼓地专题推荐星级“农家乐”,切实提高我区“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4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1、旅游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目前,我县已建成了aa级景区皖东烈士陵园和aaaa级景区白鹭岛生态旅游区等2个旅游景点,打造了林桥苗木花卉生态园、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3个农业生态园。通往各主要景区、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2、旅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目前,我县已入驻了旅行社4家;发展了星级旅游饭店1家、星级农家乐8家、星级旅游餐馆3家、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3、旅游拉动作用逐渐增强。据统计,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2%;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33%。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餐饮、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35个,其中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23个。目前,黄大圩湿地公园、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16%以上。多次在xx、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目前,通往部分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3、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挖掘。部分旅游景区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以历史人物、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4、旅游产业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5、旅游行政执法开展困难。我县还没有成立旅游执法和监管机构,旅游行政执法、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1、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县政府要把旅游产业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各项措施,确保旅游产业实现科学发展;要强化旅游部门的职责,使旅游管理部门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2、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环境。认真研究制定税收、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4、进一步加大投入,切实增加旅游产业政策性投入。通过加强旅游项目编制上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5、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完善xxxx生态旅游区和xx烈士陵园接待设施和游乐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绿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紧密结合。督促指导白鹭岛大酒店、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6、进一步挖掘潜力,拓展丰富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内涵。坚持举办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7、进一步规范秩序,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行政执法。成立专门机构,配齐、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5

  XX县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境内有德天瀑布、明仕田园、龙宫仙境等高品位旅游景点40多处,素有“百里山水画廊”的美誉。加快旅游业发展,是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战略抉择。

  旅游产业发展得好不好,首先要看发展规划做得好不好。对于明显的区位优势和秀美怡人的山水风光,保持生态风貌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抓好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景点规划编制,是确保资源有序开发,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结合全区旅游发展趋势和发展定位,正加快推进《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德天瀑布景区旅游总体规划》、《雷平—恩城—堪圩—硕龙—下雷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县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全县旅游绿道总体规划》修编,强化规划意识,提高规划水平,坚持做到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主导作用和统筹作用,指导全域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开发水平。

  旅游服务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品质和发展水平。加快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环境、增加后劲。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必须注重抓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整体服务功能。

  一要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景区景点建设和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加强宾馆饭店、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对各旅游景区公共厕所进行改造提升,逐步完善明仕田园景区、德天瀑布景区、恩城山水等旅游沿线旅游公共厕所建设;完善宾馆饭店等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档次,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开展创“星”活动,满足游客需求。

  二要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抓住XX列入广西首批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工作,以项目建设带动旅游大发展。重点推进安平旅游景区、恩城山水度假区、恩城水上古镇、老木棉紫园景区、冠林及展鹏两家五星级酒店及摄影基地的规划建设,全面推进德天景区升级改造工程、德天瀑布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工作,尽快完成德天游客集散中心、服务中心和中越购物一条街建设。

  三要加速构建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围绕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切实改善和优化旅游交通条件。重点推进县城—那岭—硕龙、县城—恩城—堪圩—宝圩等2条旅游线路主干道建设,建设明仕—板价、恩城—格强、硕龙—德天、雷平—安平、全茗—乔苗等5条旅游公路连接线,建设硕龙—德天(沿归春界河)沿河游览步行绿道,提高县城区域内旅游通行能力。扎实推进崇靖高速公路(XX段)、隆安—硕龙高速公路、崇左—靖西铁路等交通项目的规划建设,不断强化与周边县(市、区)交通网络连接,构建联通内外旅游大通道。

  近年来,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依托丰富的山水、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扎实做好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与传承,促进旅游文化融合,进一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一要着力拓展“文化节庆”活动平台。着力在特色民俗文化包装上做文章,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思路,继续打造“边关国际文化旅游节”节庆平台,深入挖掘、包装下雷双降节、硕龙建街节、雷平观音出巡等节庆活动,扎实推进“边境大舞台·天天演”文化工程等,不断探索节庆活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营造“以节造势、以势聚客、以客促发展”氛围,以资源换市场,加快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化进程。

  二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挖掘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强化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挖掘开发,培育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点。以举行“三月三”侬垌文化旅游月为载体,通过举办文艺表演、摄影绘画、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山歌赛、民俗风情体验及木棉花、油菜花观赏等系列活动,扎实推进边关文化、侬垌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依托富有地域民族风情特色的“短衣壮”,在宝圩板价村和堪圩明仕村建设集观光、娱乐、美食、养生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村。结合安平旅游区等项目的落地挖掘土司文化,通过建设壮族博物馆等形式保存和开发土司文化,把保护民族文化与促进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组织实施“养利古城文化保护开发项目”和“壮族土司民俗文化村”建设,打造壮族社会历史文化展示基地。

  每个地方的.旅游资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开发旅游资源要充分考虑各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开发,才能形成特色品牌,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实现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一要打造文化旅游名片。要依托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和黑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及雷平镇“百镇建设”、硕龙镇创建全国景观旅游名镇,结合《花千骨》、《农民篮球队》等多个剧组取景拍摄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整合全县生态、红色、边关、民俗等资源,打造中越边关特色旅游品牌、生态休闲养生旅游品牌、主题度假旅游品牌和民族风情文化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旅游业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要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对于特色旅游产品的打造,必须紧紧围绕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两大要素,科学设计,精心包装。重点加大旅游与文化、体育、边贸、农业及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快传统民族手工艺品、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设计和包装“短衣壮”民族服饰等壮文化特色产品;依托地方旅游产品产销渠道,加大龙眼、苦丁茶、大米、珍珠鸭蛋、八角、蛤蚧、蔗糖等本土特色农副产品包装推广,逐步形成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为游客奉献精美可口的旅游大餐。

  XX县作为中国连接越南和东盟各国的重要节点,开发跨国旅游、边境旅游、边关风情游有巨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要积极推进中越德天—板约国际旅游合作区建设,推动中越两国政府尽快签订《中越德天—板约瀑布地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协定》,尽快开通中越边境“一日游”线路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业务,进一步融入北部湾大旅游圈。结合硕龙镇打造成民族边关风情小镇和硕龙口岸升格为国际口岸的需要,把硕龙、德天、岩应三个互市点和硕龙口岸一并纳入硕龙镇区总体规划,建设硕龙口岸经济区,形成大口岸就是大旅游格局,进一步推动旅游口岸协调发展。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6

  去年以来,长沙县旅游局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旅游业走访调研,先后召开了全县各镇(街)、相关县直部门、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县内开慧、金井、果园、白沙、福临、青山铺等镇(街)景区(点)和项目建设现场调研,赴广东新会区学习交流,开展旅游合作联盟,综合调查研究内容,进行了些许思考,形成了此调研报告。

  一、长沙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20xx年县旅游局单列设局以来,长沙县旅游局理顺管理体制,加大队伍建设,实现了县镇(街道)管理、点面管理和条块管理三个层面相结合,在全县构建了统一的旅游管理新格局,为加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保障。“期间”,长沙县旅游经济指标持续攀升,旅游产业综合总收入从20xx年的32.57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81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次数从20xx年的317.3万人次增长到20xx年的717万人次,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数均增长了两倍多,20xx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县GDP的5.6%。目前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有星级乡村旅游点52家(其中五星级乡村旅游点15个);有省级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购物点1个;旅行社3家;星级旅游饭店3家;星级餐馆1家。全县形成了结构合理、互相促进、互为补充的良性旅游格局。

  1、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期间”,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长沙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一翼,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优化了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措施和政策保障,制定了《长沙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了对旅游项目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旅游体制改革,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了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在产业转型发展上由接待观光型向生态休闲度假型转变,在景点建设上由全面开发向重点扶持转变,在资源利用上由控制资源向实际建设转变,在管理上实现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已初步形成。

  2、旅游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一是乡村旅游稳步发展。重点推动板仓慧润国际露营基地建设,新建露营木屋4栋共200平米,澳大利亚环保木屋100平米,帐篷酒店12间,打造了高端国际化的乡村旅游模式。开慧镇25公里和金井镇33公里环乡自行车绿道建设全面铺开,金井镇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出游理念,建成了一个游客接待中心和自行车投放系统,全镇已建立自行车投放点8个,配备自行车400台,环茶园自行车绿道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是景区建设不断提质。杨开慧纪念馆通过改建停车场、公厕,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标识标牌、旅游商品购物店和步行游道,景区品质大幅提升。三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开慧、金井、福临、青山铺、白沙等乡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福临镇影珠山抗战遗址和上山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已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青山铺镇刘少奇天华农村调查研究基地建设初具雏形。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标志标牌的制作标准,投入120万元新建全县主干道的43块旅游标识标牌,极大方便了游客出行。松雅湖新建环湖游道11公里,游道园林景观等美湖工程基本完工,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3、旅游整体形象不断提升。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政府宣传旅游形象与企业推介产品相结合、业界推广与公众宣传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扎实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利用高铁优势,北上北京南下广州进行宣传促销,利用机场优势,出境日本、韩国开展宣传推介。同时,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和省旅游局组织的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宣传推介长沙县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了长沙第三届乡村休闲旅游节、5.19首个中国旅游日活动、“首善携老区共进,幸福伴长寿齐行”旅游合作联盟、银企合作、工业旅游节、露营节、茶文化旅游节、葡萄文化节、“魅力星沙”摄影大赛、 “民厨争霸”等主题活动,中央七台、旅游卫视、湖南卫视、《中国旅游报》等40余家媒体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深入报道,吸引了众多眼球聚焦长沙县旅游业。

  二、旅游产业发展瓶颈

  1、创新意识不强。

  全县上下就依托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已形成共识,但对发展旅游业是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硬实力的认知度还不高,工作中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不强,现有政策措施激励作用不明显,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办法还不多。

  2、旅游品牌不响。

  全县旅游产品策划、建设、运营等方面较为落后,景区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旅游产品功能单一,基本停留在“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走一遍、生态旅游漂一趟、乡村旅游吃一顿”的观光旅游层面,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3、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业投入渠道相对单一,投资严重依赖政府,仅仅靠国家投入难以保证我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外地做法相比,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业比较滞后,旅游大项目不多,一些好的旅游资源至今尚未得到很好开发,没有发挥出应有效应。

  4、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投入不足,我县旅游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北部基础设施跟不上。县内景区(点)间通畅的交通网没有形成,部分景区(点)道路狭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高。娱乐与购物没有形成区域规模,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十三五”期间,我县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面落实省、市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三个共同”实现“三个共享”的发展理念,注重项目拉动、宣传营销、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转变旅游发展方式。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正确把握我县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我县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低碳环保游。“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意识,将旅游产业从“两型富民产业”的定位提升到与工业相提并论的高度进行统筹发展”。根据最新的长沙市的县(区)区划调整,长沙县南部三个镇(街)已划入天心区和雨花区,按照我县打造大城北的发展战略,将长沙县旅游业重心将向北延伸,我县北部生态资源优势突显,适宜于发展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

  2、理顺旅游管理体制。

  加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从宏观上把握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指导原则,组织制定激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进行组织、协调和督导,研究解决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等。针对新形势新要求出台加快全县旅游发展的意见,按照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3、加大旅游资金投入。

  设立长沙县旅游发展基金,建议县政府每年安排800—1000万的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补助旅游项目开发、奖励旅游企业等。制定土地、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旅游业开发,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旅游开发与经营新格局,改变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入不足的问题。

  4、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北部乡村旅游,打造以杨开慧纪念馆4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涵盖金井、开慧、白沙、双江、福临、青山铺的5A级旅游景区。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开慧板仓慧润国际露营基地为核心的“长沙市乡村旅游示范区”。结合乐和乡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好金井茶乡小镇、白沙水果之乡、春华田园水乡的乡村旅游。突出汽车产业优势,以广汽菲亚特、广汽三菱、上海大众等配套园区为载体,把工业旅游打造成为长沙县旅游新亮点。

  5、打造旅游知名品牌。

  精心策划,对重点景区进行重点包装推介,确保我县旅游形象包装宣传推介能有大作为,强力推出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旅游知名品牌。以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契机,重点打造影珠山抗战遗址等景点,力争用3年时间推出影珠山旅游风景名胜区这块名片。着眼长远,打造麻林温泉和田汉故里等旅游景区,提高我县景区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影响。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7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加速了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逐渐发展成为第三产业龙头。目前,国家已明确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推进,针对镇党委、政府以“南山竹海”为中心和龙头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华东知名旅游休闲观光区的决定,全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战略,按照“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原则,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形成特色生态旅游新格局,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游客越来越新、越来越奇、越来越高的欣赏品位,让我们这一新兴的旅游镇不得不立足镇情,正确分析旅游业现状,从而一步一步走好开发路,走上品牌路,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全镇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一、发展旅游业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理位置优越

  xx镇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是溧阳南部丘林山区开发特色镇,全镇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0万亩,辖10个行政村,1。8万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区30公里,距宁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内戴横公路(xx—xx)和平横公路(xx—xx)贯穿南北。虽身处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对接于各大城市旅游黄金通道网络之中。

  2、气候适宜

  xx镇隶属天目山脉,属丘林山区,大小山岭17座,吴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内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湿,季节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无霜期为235天。土壤为黄棕壤,呈微酸性,植被丰富,有常绿阔叶林、落叶林、常绿针叶林、毛竹林等广泛分布。自然条件适宜,形成发展生态旅游独特优势。

  3、自然资源富足

  作为xx南部丘陵山区开发特色镇,茶、桑、栗、果、竹五大优势产业成为我镇特色农业支柱与主导,在占全镇总面积70的山林中,共分布着4万余亩翠竹、3万余亩板栗、1万余亩桑园、1万余亩茶园、5千余亩果园,正在建设的南山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更是前景喜人。

  3、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国家4A级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度假区,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凭借2万余亩翠竹这一自然景观,该景区被外界称为“天然养吧”,其他还有古松园、南山寿泉、古兵营遗址、古石桥等20余处特色自然景点,与此同时,结合李家园中心村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田园风光区和投资8000万元的乡村旅游区的规划工作正式启动,以“农家乐”的形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不断提升xx旅游档次和内涵的重要内容。

  4、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大

  境内有野竹笋和板栗等真空包装食品系列,有李子、樱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鲜果系列,有香峰寿眉、南山寿眉、南山黄茶、珍稀白茶等茶叶系列,有土鸡、竹鸡、野鸭、野山羊等野味火锅系列,有竹席、竹帘、竹雕、竹鞋等竹制品系列,这些农副产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为各地游客购物和餐饮的首选,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竹木业、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业、蚕桑业等壮大发展,将为旅游食品、纪念品开发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场。

  5、政策优惠

  国家已经采取一系列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政策措施,对旅游业升温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我市多次召开旅游工作会议,详细研究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应出台。我镇全力以赴以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要项目广泛招商引资。这些都为我镇旅游业发展奠定基础。

  6、旅游投资热潮高涨

  凭借20xx年初南山竹海风景区与天目湖旅游公司的成功联营,为全镇旅游产业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镇旅游产业开发累计投资近亿元,国内外许多客商纷沓而至,积极加入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投资开发,推动了xx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劣势浅析

  1、旅游软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景区所在地群众和景区经营者之间在土地、山林征用及工程项目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游从业人员观念较为落后,对旅游业的认识还未能真正到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满足旅游业日益发展的需要;四是全镇群众普遍对旅游产业开发特别是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信心不足,旅游经营意识较差,这已成为制约我镇旅游业发展重要因素。

  2、旅游硬环境较差

  一是对现有景点完善开发投资力度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处鲜为人知的自然景点景观尚未开发;三是通往景区公路等级、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差,部分景区(点)未通公路或通讯不畅;四是配套设施如宾馆、饭店少且档低次。

  3、旅游资源开发迟缓,很难形成整体优势

  我镇境内除南山竹海等少许景点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园、宋朝古兵营遗址、唐代古石桥、清风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观景点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尚不具备接待能力,旅游文化内涵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形成横涧旅游业“资源富集、但亮点少”的格局。

  4、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旅游业宣传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地方特色,宣传广度、深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

  5、旅游商品开发不力。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经营比较落后,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游商品经营店和购物区域。

  6、资金投入不够

  xx镇是常州市级贫困乡镇,财政收入往往只能解决全镇机关干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业,而无力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旅游业投入,这也是制约横涧旅游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战略目标,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项目带动、整体推动”的生态旅游新机制,高起点做好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并认真按照xx镇旅游产业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认真进行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和景点建设工作,加大对全镇群众的旅游产业开发意识的宣传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游资源开发,个个愿意开发旅游资源的良好氛围,努力把横涧镇建成华东线上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新亮点。

  1、提高认识,加强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产业,具有拉动投资和消费双重效应,能够刺激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等社会问题,是发展生态经济、富民强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产业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大力配合支持,因此我们要加强旅游宣传和引导,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支持配合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兼备宏观调控手段,并有利于对旅游产业开发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又利于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方向发展,符合镇情的旅游管理体制,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为此,针对横涧镇情,成立专门旅游产业开发管理机构,负责对全镇旅游工作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并监督其实施,制定旅游开发规划并审批实施,同时,协调处理旅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并监督有关部门执行。

  3、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扶持。如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宣传工作等,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4、深挖旅游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

  文化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着旅游业发展方向和兴衰。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没有灵魂的旅游。我镇旅游资源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挖掘潜力很大。因此,必须加强旅游文化内涵发掘、提炼、利用,提高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横涧旅游独特亮点,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从而提高xx旅游的档次及市场占有份额。

  5、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提高横涧旅游业整体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以宾馆、饭店、旅行社为龙头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旅游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四是加强旅游宣传工作,提高xx旅游知名度。

  6、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一个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状况,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兴衰。结合我镇实际,目前应重点抓好特色农副产品等旅游食品深度开发。同时,立足横涧资源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竞争力和吸引力。

  7、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

  一是加强旅游产业开发制度建设,促使我镇旅游业走“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这一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依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和协调旅游产业投资经营者和景点所在地群众之间的矛盾;三是做好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严厉打击欺客宰客等违法行为,创好旅游业发展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加强涉旅安全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旅游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营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围,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8、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优势互补

  加快与天目湖旅游区、平桥石坝、蓄能电站等景点串成一线的速度,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本地旅游观光,使我镇成为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华东知名旅游胜地。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8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历史文化积淀较深,民族文化浓郁。“帝师故里,楹联之乡”的美誉、“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族文化的概括和总结以及保留完整的壮、彝、苗、瑶、回等少数民族的民居、服饰、语言、歌舞、礼仪习俗、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生产、生活场景使**乡村旅游发展底蕴不断增强。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关心扶持下,**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依托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新兴后续产业加以培育。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效益初步显现,200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1亿元。2007年7月,刘平副省长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调研时强调指出:虽是初步开发,但搞得很好,很有气魄,很有水平。按现在的发展思路,再精心规划,加大投入,重点建设,**就会快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要把**旅游列为旅游‘二次创业’的重点地区来支持、培育”。**旅游业已受到广大游客、旅游企业的广泛关注,市场前景广阔。

  五龙乡最高海拔2326.1米,最低海拔737米,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森林覆盖率达71%。由于气候湿热、生态植被好,天然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自然风光优美,山、林、水、峰、洞、峡、雾等自然景观,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融山水田园风光为一色。汇集了**的主要景区景点,不仅有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乡政府驻地1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还有天然大佛南丹山、亦真亦幻五龙云海,万亩柑桔圆、满目青衫林,芭蕉满坡、缅桂飘香,奔波不息的南盘江,万种风情的五龙河旁,火红的攀枝花,苍翠的楠竹林等等。

  五龙民族风情浓郁,壮族民俗文化保存完整,独特的壮族服饰、饮食文化体现了华夷交融与民族凝聚的缩影,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人的传统节日,也是壮家文化集中展示的大舞台,“三月三”也成为五龙乡村旅游中不可或缺的靓点。

  2005年8月8日在全省旅游集镇规划建设会上五龙被列为全省重点规划建设的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7年10月经考评验收被继续列为全省的重点旅游小镇。一是明确旅游发展思路。制定了“转变观念建新村、打牢基础兴旅游、依托优势强产业、改善环境引外资、明确责任保增收”的工作思路。近抓优质烟菜米,远抓特色林果畜,快抓基础水电路,稳抓三产游玩乐,达到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富乡、人才兴乡的目标。充分挖掘稻作文化,创造特色田园风光,巩固提升农业观光品位和档次。二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快民族文化广场建设,投资1500万元,建设集体闲、民族文化表演等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广场,并对水寨实行旧村改造,完善五龙集镇功能。三是做好旅游“水”文章。依托五龙丰富的水资源,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开设水上娱乐、漂流项目,创造名副其实的高原水乡。四是成立五龙文工团。大力挖掘以民族歌舞为主的民族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壮家独特的民居、民俗文化,营造浓郁的民族风情旅游氛围。五是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结合旅游业开发,走建管并重的路子,提升森林覆盖率。六是品牌营销、以节促旅不断提升五龙旅游知名度。自2001年以来,持续成功举办了九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在壮族传统的、盛大的、最具民族特色的“三月三”节日里,开展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情歌对唱,泼水狂欢,竹筏漂流等特色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已成为曲靖市知名度最高的节庆活动之一。七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抓好旅游文化产业“六个一”的开发利用,即开发好具有民族特色的一桌菜肴、一本画册、一个故事、一支舞蹈、一首歌曲、一份纪念品。加大民族手工艺品、壮族服饰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

  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采取政府扶持发展、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一批传承了壮族杆栏式建筑风格,兼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和家庭式“农家乐”迅速发展。由于独特的壮家风味和优质的服务,生意异常火爆,深受游客欢迎,五龙水寨、菌子山小法块80余家具有“农家乐”特色餐饮企业,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一是**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严重紧缺,以旅游开发公司等为业主单位开发建设的项目欠债3000余万元,欠债压力过大。

  二是对乡村旅游投入不足。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财政十分困难。在对主要景区投入的同时,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不足,不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

  三是对乡村旅游发展引导不够,农户投入自觉性较差。

  四是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还未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

  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把**乡村旅游列为全省重点地区给予项目资金扶持。

  请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特别是市场拓展方面的扶持帮助。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9

  一、xx县基本情况

  1、地理条件

  xx县位于四川南部宜宾市与泸州市之间,地理位置为北纬28ο22′20″~28ο56′45″、东经104ο57′40″~105ο14′33″,是川南地区交通网络的腹心地区。县城西面有“长江第一城”宜宾,北面紧邻“盐业之都”自贡,东面与酒乡泸州和古蔺毗邻,西南通珙县僰人悬棺,南面连接兴文石海洞乡,县域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蜀南竹海已开发建设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是拥有川南“旅游四绝”(竹海、恐龙、悬棺和石林)的四川旅游南环线的重要节点。县城内可通过水陆两路与宜宾、泸州机场、隆—纳高速公路、内—宜高速公路连接,在半日内快速抵达成都、重庆等旅游中心城市。

  xx属于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低山区,以长江为界,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平均海拔为347米,南部平均海拔为619米。县城分为三个地貌区,即北部低丘平坝区、长江沿岸平坝台地区、南部丘陵低山区,又分平坝、台地、丘陵、低山四个类型。

  xx属于中亚热带四川盆地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多偏北风,气候寒冷,降水少;夏多西风或偏南风,气候温和,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127.8毫米,降水172天,日照1199.3小时。

  县境内除长江北岸的利水河注入沱江外,其余河流均注入长江。长江横贯县境,流程全长45公里。境内溪流纵横,总长度507公里,河网密度0。55公里/平方公里,总径流量38087万立米。

  2、资源条件

  xx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的重要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达31.7%,农作物品种280多种,果树有17科、33个品种、140个品系,野生植物资源有用材林品种32个,竹类58个品种。此外,还富有豹、鹿、野兔、野鸡、猫头鹰、中华鲟等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

  与四川的其他农业县相比,xx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1903年,xx就开办了高等小学堂,开现代教育之先河。1931年4月,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由重庆北碚迁来xx,以文庙为校址,在xx办学6年多,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中国戏剧的圣地”。1919年,xx竹工艺师蔡金山创作的竹簧工艺品,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优胜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xx的竹工艺品已达到7大类,上千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远销东南亚一带。xx县的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区尤为突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充分展现出明清时期中国的民居建筑特点,体现出中国建筑中的风水文化。

  xx县旅游资源丰富,点多、面广、品位高。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1个(蜀南竹海中心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蜀南竹海自然保护区、仁和百竹海)、省级森林公园1个(青峰山森林公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xx县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立剧专旧址、留耕镇油榨坪祠堂)。

  3、现有景区景点

  ⑴夕佳山民俗博物馆

  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巴蜀民间建筑化石”、"神州民间建筑精粹"。它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史、民间艺术史、民间风俗史和川南社会史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夕佳山民俗博物始建于明万历40年(1612年),完善于清代,历经300年,保存完整。其占地105亩多,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有房屋108间,为悬山穿斗式木质结构,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整个庄园选址按照“左青龙、右白虎”、“千人拱首”、“万山来朝”的原理,极为考究。民俗博物馆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纵深三进,大门、正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又各错落有致地置有三进厢房,整个布局形如一展翅欲飞的仙鹤停于一个古瓶上,意为“平(瓶)安鹤祥(翔)"。庄园东三进厢房,利用房屋建筑与天井的虚实相生,构成"纸、墨、笔、砚"图形,匠心独运。庄园的前后左右各置有池塘、后花园、西花园、东花园等,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互为呼应,保留了明清以来民间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上的装饰庄严肃穆、妙趣横生,在突出主要性建筑的前提下,趋于多样性变化。柱础、驼峰多绘有云水、莲花、几何图形等吉祥图案,屋脊头上翘并辅以磁片嵌花纹装饰。西面有园中园小景,园中有一株200多年的古黄桷兰,一株参入古榕树与一株高约10米的古棕树相加相抱,树根相连,暗寓"中(棕)庸(榕)之道"之意。庄园四周有近百亩300年前种植的桢楠林,常年有近万只白鹭栖息其间,为庄园的一大景观。

  ⑵国立戏剧专科学校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旧中国戏剧专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抗战期间于1939年从重庆北碚迁至xx,以文庙为校址,并在此办学达六年之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余上沅、曹禺、吴祖光、吴晓帮、洪深、焦菊隐等在此执教,谢晋、张骏祥等大批戏剧和电影界的大师即在此学习成才。从1939年,剧专总共招生804人,其中有519人在xx上过学;剧专演出的剧目共241个,其中在xx就上演了144个,包括《雷雨》、《哈姆雷特》、《北京人》等著名话剧。由此xx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摇篮”、“中国戏剧的圣地”。

  ⑶其他资源

  xx的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在川南地区各县中最为突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夕佳山民俗博物馆是川南农耕文化的缩影,对研究中国民间建筑、民间艺术和川南民俗具有独特的价值。此外,还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xx县城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立剧专旧址,以及蕴涵其中的“长江第一渡”的古渡文化、竹文化、戏剧文化等等,将其融合为一体,丰富了资源的内涵,实现了资源的最优整合。

  二、xx县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xx县位于川南旅游环线的交汇点上,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以后,为了促进县城旅游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抓住机遇,形成共识,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蜀南竹海、夕佳山古民居两大金牌作用,坚持文化旅游相结合,以效益为中心,以蜀南竹海为龙头,以政府为保证”的旅游发展战略思想,投入资金用于旅游业的发展。现在,县域内的蜀南竹海景区已建设成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AAAA级景区。随着“蜀南竹海”品牌的逐渐建立,xx县旅游市场规模已逐渐扩大,旅游收入高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县旅游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从1990到2000的10年时间内,xx县共接待游客总量为139.5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3.457亿元人民币。其中2000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500万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全县GDP的6.2%,较大地拉动了县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xx旅游市场分析,xx作为旅游目的地,产品结构单一,客源市场规模小,年接待游客数量较低,游客的停留时间比较短,人均消费不高。同时客源市场相对狭小,主要是成都、重庆及本县、邻近县市的零散客人。

  三、xx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发展机遇

  ⑴四川省委省政府、宜宾市委市政府、xx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措施,为xx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⑵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圈迅速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居民经济收入和带薪假期的增多,旅游市场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为xx县的旅游开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空间。

  ⑶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同时,自驾车旅游的发展,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方便。开发xx生态旅游,符合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⑷随着“蜀南竹海”品牌的逐渐建立,xx县旅游市场规模已逐渐扩大,可以充分利用蜀南竹海的客源市场,在此基础上创建出自己的特色,不断开辟自己客源市场。

  2、外部压力

  ⑴旅游产品推陈出新。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求旅游产品具有一定的新奇性、观赏性和知识性,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动态性。这就对xx旅游产品的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

  ⑵客源市场争夺激烈。

  xx县四周紧邻的长宁、兴文、筠连、珙县等县,都十分重视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区域竞争非常激烈。长宁县作为宜宾市的“后花园”,其发展势头非xx可比;兴文县石海洞乡、珙县僰人悬棺等均有较高的知名度。这对xx旅游市场的形象宣传带来极大的压力。

  ⑶开发资金筹措困难。

  xx旅游开发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xx县地方财政能力有限,势难承受,招商引资的任务十分繁重。

  3、自身条件

  优势

  ⑴良好的区位条件。“夕佳山民俗文化风情园”位于xx县城xx镇东南20公里处的夕佳山乡坝上村,四周水陆交通发达,可进入性强,是川南旅游环线的重要接点。

  ⑵旅游资源具有特色。“夕佳山民俗文化风情园”是以夕佳山民俗博物馆为核心建设起来的,同时还利用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戏剧文化、风水文化和民俗文化,组合性强,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还注重了动静结合、观赏性与参与性相结合、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原则。

  ⑶xx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劣势

  ⑴区域旅游开发决定了xx旅游开发必须与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洞乡等景区景点串联,形成旅游环线,这固然可以“借光”,但也极易湮没在这些著名景区的光环中,不易打造成为终极旅游目的地。

  ⑵没有树立自己的旅游品牌形象。xx旅游的对外形象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缺乏消费者明确的认同。

  ⑶基础设施设备差,接待能力弱。从目前情况来看,整个xx县城内的住宿、医疗、通讯、环卫、交通等条件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这对xx县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⑷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一个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是建立在良好素质的人力资源基础上的,由此对景区的管理、经营、营销和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xx县旅游开发方向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xx县旅游开发建设,应通过对旅游产品的设计,树立起特色鲜明的旅游地形象,以求与周围的竞争对手相区别开来,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挖掘一些旅游资源的内涵,并以此为依托和基本条件,带动整个xx旅游业的发展。唯有如此,xx旅游产业才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随着蜀南竹海东景区划归景区管理局统一经营,xx县的旅游产业几成一片空白,必须从头再来。如果要想从大量投入资金进行开发的思路入手,以现在的情况看,不说完全不可能,至少也非常困难。要发展xx的旅游业,必须另辟蹊径。

  目前,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当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行业。我国休闲旅游业在经历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及其它商业性旅游将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休闲度假产业真正进入“掘金时代”。

  随着我国元旦、春节、五一、十一、清明、中秋、重阳、双休日等假日大幅度延长及国民休闲意识的增强,xx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时机已经成熟且潜力巨大。乡村休闲度假、风景旅游地度假、双休日及假期休闲度假、运动健康休闲度假、驾车休闲度假、家庭交友休闲度假等丰富多彩的休闲度假形式正在逐渐为中国百姓所接受,也为xx县发展休闲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xx县应着力加强生态保护,积极进行生态旅游规划,统一规划,统一要求,分步实施,分头进行,最终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遍地开花的态势,从而提升知名度,创造规模效益。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0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的要求。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和享受型极少;国内旅游热门地区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知名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4A级以上景区。自助旅游增多,团队出游减少;度假村的区域『生特征已经比较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西部、东北等区域的度假村经营都各显特色。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杭州、重庆等经济发达地区度假村数量明显比其他地区高很多。这说明我国旅游房地产度假村细分市场的区域格

  原发布者:韩晨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

  一、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二、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旅行社是从有组织地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模式开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一是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2001年度,在国内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达9410.5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2%,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业务收入为331.33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9.41%。在入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453.64万人次,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6.33%,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150亿元,约占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9.53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旅行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2001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4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5%;负债总额为199.08亿元,同比增长2.07%;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6.39亿元,同比增长26.64%;注册资本金额为130.63亿元,同比增长15.39%。三是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589.80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4995亿元的11.8%,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1%,但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为25.51%,远远大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旅行社行业在GDP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度,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为7.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的0.0466%,结汇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4%,占旅游外汇收入的4.4%。旅行社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收入主要在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人手中,第二个阶段地方财政开始增加,第三阶段中央财政开始增加,目前我国旅行社还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对各级财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三、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四、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服务质量

  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多数旅行社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一批服务水平高的企业逐步脱颖而出,成了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强了内部科学管理。大多数旅行社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等法规规章的同时,加强了内部质量管理。通过对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过程的控制,对地接社的选择与评价、出国领队管理、导游陪同规范、顾客投诉处理、门市部服务要求等容易存在隐患问题的环节加强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对社内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确定涉及服务质量的各个过程和环节,并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规定,从而达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有些旅行社还加强了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

  二是旅行社企业重视品牌的树立。“品牌揽顾客、质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并形成广泛影响。如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业率先导入CI,实施名牌战略,采用琅琅上口而又有丰富含义的“广之旅”简称,和让人怦然心动的广告词“广之旅无限风光带给您”,设计了新鲜活泼亮丽的新商标。导入CI后的广之旅不断通过外树形象、内抓质量,使“广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广泛的影响。2001年,广之旅被全国质协用户委员会评为用户满意服务单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与国际知名广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并创立了“青旅在线”网站和16家中青旅连锁营业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一批旅行社通过了IS0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自觉按照标准规程运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标准,投诉率明显下降,顾客满意率显著上升。如国旅总社,为实现旅游服务与国际接轨,在2000年积极开展了IS09001质量认证工作,明确了企业“诚信、优质、高效、安全”的质量方针,确定了质量发展目标,2000年底顺利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广义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与国际接轨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营业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此外,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使游客的满意率大大提高。如广之旅在公司内部推行“五心服务”,即热心的态度、贴心的服务、精心的安排、称心的导游、开心的旅程,使游客的满意率达到98.6%。

  世界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①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从全球范围看,现代旅游业开始于十九世纪中期,到上世纪50年代,世界旅游业开始具有一定的规模;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加快了发展速度,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统计数据,从1950年至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从0.25亿增加到9.8亿,增长了约38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长为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②金融危机及甲型H1NI流感等个体事件对世界旅游业的负面影响已逐步消除,世界各地的旅游业都呈现出积极增长的态势,亚洲地区旅游业的增长表现更为突出基于旅游行业的特性,旅游业受金融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为严重。受甲型H1N1流感和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旅游业曾受重创,但与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表现出的复苏势头也较为强劲。2011年世界各地的旅游业呈现出积极增长的态势,国际游客数量较2010年增长4,500万人次,增长了4.81个百分点,国际游客人数创下历史新高。

  中商情报网《2012-2016年中国旅游市场调查与产业投资分析报告》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经济体经济复苏程度不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略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率较高。在国际游客数量增长的所有地区中,新兴经济体为此次复苏的主要驱动力。2011年,亚太地区旅游业虽然遭受日本地震影响,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亚洲接待的国际游客数量达2.16亿人,较2010年的2.04亿人次增长6%。这符合全球经济形势的现状,亚洲地区将继续主导2012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行业表现。

  ③未来十年,旅游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达到9.8亿人次,同比增长4.4%。其中发达经济体增幅(5%)超过了新兴市场(3.8%)。旅游消费最多的是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该机构预测,2012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数增幅将在3%至4%之间,有可能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

  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所提供工作岗位达3亿个,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更多是人喜欢四处走走,旅游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快,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全面化人文化。

  但在发展的同时,也有许多的问题,过度的开发使一些地方的环境受到破坏,旅游消费越来越高,节假日涨价成为普遍现象。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1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这一目标,在加强旅游规划编制、重视旅游资源管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确立了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开展了省级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仙居县风景名胜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编制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和各分区规划、修建性详规、专项规划等35个规划。景区开发稳步推进,全县已开发景区(点)7处,“山水林古月”五大特色初步显现,神仙居景区深度开发的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重视旅游品牌建设,启动了神仙居景区5A级旅游区创建工作,神仙居景区获得了浙江省五十大精品景区等称号,皤滩古镇被列入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我县获得了浙江旅游城市金名片奖。

  (二)产业互动,旅游带动作用初显成效。旅游业对县域经济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在推动农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互动发展上成效明显。我县杨梅、油菜花、向日葵等休闲观光产业初步形成,既带动了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杨梅节期间,全县杨梅果园观光游客22。7万人次,门票收入305万元。“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以溪潭垂钓为主体的休闲渔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008年,全县旅游总收入16。1亿元。

  (三)完善配套,旅游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仙居旅游业整体水平有了一定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拥有星级酒店4家,各类宾馆、饭店240多家,总床位7000多张;旅行社13家,导游将近350人;旅游车船公司1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7000人。一批专营仙居土特产的旅游购物销售网点相继开业,休闲场所逐渐增加,服务体系初步形成。通过开展“旅行社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导游评比”、“行业培训”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行业管理。

  (四)宣传促销,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紧紧围绕“立足浙江、主攻长三角”的市场定位,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捆绑式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营销力度,旅游市场稳步拓展。通过利用主流媒体广告、举办大型节庆活动、邀请剧组来仙拍摄、组织参加旅交会等形式,进一步提升了仙居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区域联动营销,已与全国各地1000多家旅行社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网络。2008年,全县景区(点)接待游客402万人次。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发展氛围不够浓厚。一是合力兴旅有待加强。有的部门(乡镇)对自身职能与旅游业发展结合不够,大产业理念不强,主动配合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二是不诚信经营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旅游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存在宰客现象;在节假日期间,宾馆酒店房价普遍存在擅自大幅度涨价现象;部分宾馆饭店设施、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三是旅游整体氛围有待营造。少数干部群众对发展大旅游的认识不够到位,“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在县域范围内,对仙居旅游形象的宣传还不够到位,大型旅游广告牌还不够多,旅游氛围不够浓。

  (二)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滞后。一是规划的龙头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虽然编制了不少规划,但随着形势发展,有的规划存在不够科学现象,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精品景区较少。目前已开发的`景区普遍存在“低、小、散”现象,档次不够高,精品较少,核心景区品牌效应不明显。近年来,神仙居景区建设投入较少,景区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进展缓慢,大神仙居景区尚未形成。三是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到位。现有景区多以观光为主,产品类同,人文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三)旅游产业水平有待提升。一是旅游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旅游特色品牌还不够突出,主要以“游”的门票收入为主,其它五要素的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带动效应不够明显。以游兴贸战略有待进一步深入实施,各类工艺品和农果特产品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旅游纪念品缺乏。二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进展缓慢,景点专线班车较少,交通指示牌不够健全;部分景区休息处、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达不到要求;土特产销售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滞后;城区环境秩序与旅游休闲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县域范围内特色旅游休闲场所较少。三是接待档次和服务质量偏低。神仙居等景区容量小,接待能力有待提升;神仙居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星级宾馆酒店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住宿冷热矛盾仍然突出。

  (四)体制机制有待理顺。一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明显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有景区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淡竹休闲谷等景区经营困难,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投融资体制亟需完善。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问题急待破解,投融资平台有待搭建。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招商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景区存在投资商亏本经营和进退两难现象。三是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涉及政策处理、部门(乡镇)职责、关系协调、招商引资等方面,有的政策和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对旅行社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创新。我县旅游人才规模与整个产业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及学历层次偏低,旅游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三、几点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营造全力兴旅氛围。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景区、大平台、大景观”的发展理念,认真实施旅游富民战略,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大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统筹推进旅游业发展。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管理,总揽发展全局,认真研究做大旅游业的措施和办法,研究制定旅游发展工作方案,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二要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乡镇)要将自身职能工作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努力营造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兴旅的良好氛围。三要优化发展环境。以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县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区环境、生态环境和法治环境,营造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品牌建设,构筑大旅游格局。一要优化发展布局。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按照提升产业的要求,进一步修编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相应的具体专项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二要打造精品景区。增强精品意识,以资源整合、特色营造为核心,加大现有景区的整合提升和深度开发力度,加快蝌蚪崖景区开发,打造大神仙居景观链,全面提升仙居核心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客源竞争力。三要提升文化内涵。依托我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做足“仙”字文章,加快第十洞天等景点的开发。依托地方民间艺术和古迹,推出“人间灯彩”一台戏等一批具有风俗民情的文化旅游产品,推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人文特色的旅游品牌。四要拓展客源市场。创新旅游促销工作机制,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

  (三)完善配套功能,健全旅游服务体系。要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延长旅游产业链。加快推进神仙居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休闲设施,健全仙居旅游景区配套功能。“行”方面:实施旅游便捷工程,加快发展县内旅游交通,推进公共交通和通往各主要景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完善旅游路牌和指引标识。“吃、住”方面:规范宾馆餐饮业发展,加快酒店升级改造,加强规范化管理,着力提升服务水平。挖掘餐饮文化,做好小吃一条街这篇文章,提升特色餐饮的质量和品牌。“购”方面:实施旅游兴贸战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重点开发体现风土人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农果特产品,积极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商品街等项目建设,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娱”方面:大力扶持休闲娱乐业发展,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激发游客的消费激情。

  (四)坚持产业互动,提升旅游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融合力强的作用,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工业等相关产业的互动,加快培育和壮大产业新的增长点。一要打造休闲精品。以“生态仙居,休闲胜地”为主题,注重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产品开发,做大做强“农家乐”品牌,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和景观林观赏区。充分利用永安溪沿岸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成休闲景观带。二要打造节庆品牌。完善规划和相关政策,连片发展好景观农作物,并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依托,努力办好“杨梅节”、“油菜花”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提高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和综合效应。

  (五)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旅游发展活力。一要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探索建立与发展大旅游相适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旅游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要制定和完善旅游项目开发经营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流程,加强监管。二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深化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实行政企分开,逐步实现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努力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旅游管理体制。三要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融资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搭建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打造旅游精品,提升旅游档次。四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探索建立善纳人才、善用人才、善育人才机制,大力引进高端旅游人才,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人才支撑。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2

  海南建省以来,始终把旅游业作为龙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此,我们对海南旅游业发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希望能对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一、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过程

  海南旅游业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1988年至1991年,以中央批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一个以建设旅游景点和旅游饭店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开发热潮,旅游业随之迅速崛起。

  2、1992至1994年,是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契机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内外投资海南十分涌跃,房地产业高度放开,海南的旅游业进入了发展和快车道。

  3、1995至1998年,是由数量扩张型向结构优化型转变的调整提高阶段。这一时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所谓“阵痛期”。对盲目性投资、开发进行了遏制,对旅游业进行了调整和规范,使旅游业的发展稳步提高,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海南旅游业起步晚发展快。据了解,自1988年建省办特区以来至1998年,涉外宾馆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0倍,旅游外汇收入增长近10倍。因此,从海南发展旅游业的几个阶段来看,短短十年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海南发展旅游业的做法和经验

  海南省委省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省借鉴。

  1、超前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以尽快提高海南旅游业在国际旅游市场中的占有率。海南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特点是港澳同胞构成最大的客源市场,因此,在1993年初颁布的《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中,明确了海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方针、战略重点和目标。1994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又和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合作完成了《海南旅游业战略行动纲领》。同年,该院在考察美国夏威夷的基础上,形成了“海南发展绿色道路”的调查报告,对同处相同纬度的两地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些都为海南旅游业超前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寻找了论证,为省领导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打下了理论基础。

  2、按国际惯例办事,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特区特办,为海南的旅游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海南旅游业的发展,是在政府积极参与、宏观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在规划、开发、投资、经营、管理上和国际旅游市场接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为止,海南省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海南省旅游发展战略及风景区域规划》、《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大纲》、《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海南省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违规处罚规定》、《海口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实施方案》等若干地方性法规、条例。98年又颁布了《海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对旅行社的管理,旅游用品购物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法治旅”,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这是海南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用巨大代价换来的经验。

  3、确立“一省两地”符合海南经济发展规律的产业发展战略,使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必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才能保证这一地区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在建设休闲度假胜地中,针对游客停留时间短的问题,提出了把旅游通道变成旅游基地的设想,一手抓旅游景点、景区项目建设,一手抓旅游服务水平,突出市场营销,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总量的份额逐年上升。

  4、实施全社会共办大旅游,外引内联,使海南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海南在全国范围内,最早提出并大力推行全社会共办大旅游的发展方针,创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海内外,岛内外和省内各种经济成分及各行各业投资,介入海南的旅游业。十年中,海南累计外商直接投资54亿美元,另外,利用国外贷款等间接利用外资20亿美元。

  三、对发展我省旅游业提出几点建议

  通过对海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调研,对山东、海南两省旅游业发展和现状进行比较,对发展山东旅游业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行业管理,建立和完善我省地方旅游业法规、条例,努力营造文明、健康、有序的旅游环境。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尤其是在旅游市场的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有关的法规、条例建设尚不及时、不完备,也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

  2、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大力推行“全社会共办大旅游”的发展方针,外引内联,增强我省旅游业的整体实力。海南旅游业发展值得推广的经验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调控、约束作用,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权限;二是充分利用海内海外、岛内岛外的一切力量,吸引外资,动员各行各业共同参与,共办大旅游。值得注意的是,全社会共办大旅游,会给旅游业发展带来生机活力,同时也会出现众多小企业各自为政,削价竞争以及经营上的短期行为,导致旅游业效益低等诸多问题的产生。对这些中小旅游企业,政府部门应鼓励其以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兼并,变各自为政、分散经营为统一促销、统一报价、统一服务标准,从联合中出产品品牌,出经济效益。

  3、突破现有的管理体制,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革,实行资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使我省旅游企业的发展步入规模化经营。我省也应在旅游管理体制方面来一个突破,抓大放小,组建集体化的上市公司,开放搞活小企业,理顺旅游企业的管理体制。另外,可以尝试网络化经营管理,这将是旅游行业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尤其是旅行社行业推进网络化经营。还可以尝试把旅游景点景区与其它的经营单位组合在一起,形成区域性企业集团,这也是一种试验。

  4、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树立山东旅游新形象。

  (1)突出宣传山东旅游的整体形象,组合和包装一批适销对路的旅游精品,旅游名品,树立整体意识,品牌意识。

  (2)在销售模式上要有所转变,可根据山东的实际,多推小包价、散客异地成团、家庭式旅游等。在销售价格上可考虑基本构成加自由选择,以便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吸引客源。

  (3)针对海外的旅游考察促销活动,应统一归口管理,把有限的促销费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3

  为推动我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1月下旬起,在区政协副主席陈忠尧的牵头下,区政协城建人资环委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我区旅游业发展,采取听取汇报、交流座谈、现场视察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旅游局、区旅游发展公司及有关镇街的共同努力下,我区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狭义游客1511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狭义总收入153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85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0.4%,均高于全区GDP增幅。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7万人。

  纵观我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成绩斐然。

  目前,全区在建旅游项目36只,总投资283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50.6亿元。金沙·东方山水欢乐岛完成主体和外部装修,正在内部精装修和设备安装调试,部分场馆可望在5月份试运行。大香林·兜率天景区已完工并开放运营。若航直升机场进展顺利。天马汽车休闲广场项目施工进度过半。鉴湖江沿岸环境改造基本完成,正在配套建设慢行道和骑行道。

  二是乡村旅游借势起步发展迅速。

  2015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发展南部山区乡村休闲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南部山区全域“景区化”的目标和要求。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341万元,创建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民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汽车营地、台门旅馆、工业旅游等新业态逐步培育。

  三是有特色小镇谋篇布局势头良好。

  各镇街制定了有特色小镇创建计划,其中湖塘黄酒小镇、兰亭书法小镇、柯岩酷玩小镇已被列入省级创建名单,平水养生小镇、安昌明清街区文化小镇、漓渚春兰小镇、滨海蓝印时尚小镇、福全创客小镇、杨汛桥智小镇等正在探索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是宣传推介借力节庆营造概念。

  在利用传统宣传营销手段的同时,全力办好香雪梅海梅花节、小舜江亲水节、大香林樱花节、虞舜文化旅游节等具有鲜明地域有特色的乡村节庆节会,策划开展驴友会、茶友汇、骑行赛、乡村马拉松等新概念活动。此外,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等互联网载体,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

  五是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完善。

  目前,区旅游局负责全区旅游工作的行业管理和指导,鉴湖—柯岩旅游度假区负责柯南区域的旅游开发建设,旅发公司负责区财政本级出资的资源类旅游资产的经营与管理,相关镇街负责其他景点的建设管理与乡村旅游的管理指导,其他民企负责非资源类旅游资产的投资建设与经营管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旅游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对旅游业的地位作用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明显,且具有高就业率、几乎无污染的优势。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发展旅游业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2015年,我区旅游业总收入虽然已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2.7%,但仅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5.7%。

  二是对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研究不够。

  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的产业,需要进行深入、长远、仔细的总体谋划、个案研究和市场操作策划。而目前我区旅游产品不多,功能不全,有特色不明;旅游配套要素缺失,旅游带动作用不强;旅游企业各自为战,合力不足;营销推介手段创新不多,效果不佳。

  三是旅游业综合性规划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旅游业是一门战略性产业,需要从全局的高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把相关、相近、相似的行业规划、工作计划纳入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内,确立全区景区化、生态化的目标。而目前我区旅游业规划与新农村规划、水利规划、集镇规划等没有做到有机融合、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时互相掣肘,造成浪费,贻误时机。

  四是研究型和创意型的高素质旅游业人才相对缺乏。

  要把我区的自然环境、人文优势和现代社会互动类、参与类产品转化为旅游资源,必须经过改造、包装、重组、推介,而这需要专门人才队伍来研究、运作。虽然目前有关镇街正在开展相关资源的发掘与建设,但如何转化为旅游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需要抓紧研究。

  五是旅游业管理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要将相关、相近、相似的行业规划、工作计划纳入全区旅游业发展综合性规划内,就要有能够统领全局的机构来实施;要将各个旅游资源统筹运用,有机衔接,就要有能够跨越地域界限的机构来执行;要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长久培育和扶持,就要有拥有相应的政策手段和财物资源的机构来保障。而目前我区涉及旅游业发展的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虽已覆盖各个空间,但各自独立,各自为战,无法胜任这一任务。

  三、对策建议

  (一)全面深化旅游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推进旅游领域的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理顺政府、行业中介机构和企业关系,严格规范权力清单,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发展中介组织,搞好行业指导、规范、服务与自律,在强化行业监督自律、推进标准化建设以及质量评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逐步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有机衔接、良性互动的局面。

  2.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成立类似于区旅游业管理委员会的机构,统筹全区旅游业发展和管理,强化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等方面的参谋功能;辖下组建相应的投资公司或由现有的旅发公司担纲,解决体制机制矛盾,资源要素制约,整合分散在其他部门的美丽乡村、文物景观、江河湖泊等及周边空间资源,作为投资公司,要充分发挥在旅游产品开发、重要旅游线路策划和重大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建设的作用。进一步调整一些重要平台和重要环节的运作机制,探索建立投资公司与所在镇街共同出资、封闭运作的管理机构,完善统筹协调、灵活高效的开发机制;大胆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推进“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开发建设的积极性。

  3.不断扩大旅游开放。推动资源、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自由流动,尝试国有资本合理的退出机制,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民营资本全面开放,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重组兼并等途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旅游开发,吸引越商回归参与旅游开发,投资重大旅游项目,促进混合所有制旅游经济发展。放宽产业准入条件,建立完善公开、平等规范的旅游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与周边区域和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具有较强实力的旅游运营商和旅游专业集团投资开发。特别是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大胆引入民营资本,让专业的力量从事专门的事业。

  (二)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构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

  1.打造中心城区一级平台。中心城区要重点建设“两带三区”:一是建设鉴湖风光旅游带。西至湖塘西跨湖桥,东至区界的鉴湖水域,依托柯岩风景区,尽早开设夜鲁镇,渐次开发沿岸沿河街区、名人故居、文物古迹、内河等旅游资源,布置环湖慢行道和骑行道,开发水上旅游项目。二是建设会稽山佛教旅游带。东至大雾尖香山寺、西至大香林龙华寺的城区南部山脉,以大香林及龙华寺、兜率天景区为依托,逐步完善服务设施,并采用游步道、索道、景区摆渡车等方式,联通各佛院景区,积极打造第五大佛教名山。三是建设印象柯桥时尚区。在东方山水欢乐岛附近选址建设大型室内馆,作为印象柯桥时尚区。馆内开辟轻纺布料零售区、服装创意展示区、个人有特色定制区、快递物流保障区,同时在淘宝网上建立相应平台,现场下单,网上支付宝预付,事后通过快递完成一手交货签收、一手网上最终支付,努力将印象柯桥时尚区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个人服饰定制中心。四是建设江南古镇体验区。以柯桥古镇保护开发为依托,以最完善的设施和最优质的服务,完成向江南古镇的完美蜕变。对原居民散留结合,大力引进古镇所需的`各类人士和各类店坊,开设有特色水街、水上集市,开发有特色旅游纪念品,尽早完成柯桥古镇的开发建设任务。五是建设“两湖”市民休闲区。瓜渚湖和大、小坂湖是市民的休闲区,也是游客住宿市区后的消遣区。在“两湖”功能布局上,要充分兼顾两方面的需求。建议规划建设环瓜渚湖水文化娱乐休闲带,并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不断扩大柯桥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打造镇(街)村居二级平台。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建设有特色小镇。在重点建设省级有特色小镇的同时,鼓励各镇街、平台建设有特色小镇。当前,要尽快实质性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选商工作。在建设有特色小镇中,要坚持实业立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二是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城区南部型塘、漓渚、兰亭片和南部平水、王坛、稽东片中,选择条件较好的村落,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其中政府负责基础设施改造和拆迁拆违工作,引入民间资本负责民宿经济开发、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和周边环境改造。要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的客厅建设,以乡村客厅为纽带,加快集聚农家乐餐饮、运动、观光、休闲、农货出售、民宿等项目。三是精心培育旅游新业态。充分挖掘本土本乡已有的资源,依托政府中心工作,自觉植入旅游元素,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适应游客多元需求,大力发展养生、运动、修学等旅游业态,培育自由行、分时度假等出游新方式,开拓自驾车营地、游艇邮轮、温泉疗养等新兴旅游市场。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1.健全旅游交通网络系统。加强旅游交通组织,合理规划旅游交通线路,加快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外部交通有机衔接,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城市快速通道、地下交通、水路客运等立体交通网,解决交通进入性和旅游节点换乘问题,促进外部交通、城市公交与旅游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半小时旅游交通圈”,全力打造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网络型的交通标识导向系统,开发智能化路网管理系统,实现旅游度假区和A级景区全覆盖。加快旅游慢行系统建设,重点建设好环鉴湖江慢行系统,做好导向指示系统、信号灯规划,在重要节点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点。同时,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立体式停车库,增设旅游咨询服务点和旅行社超市,开通旅游公交班车,方便外地游客换乘,缓解景区及周边车辆拥堵状况。加快与各区、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的联网,组合旅游直通线路,实现游客互送。

  2.实施智旅游三年行动计划。以信息化为引导,以智旅游为手段,大力推进旅游“电商换市”,发展旅游智服务、智管理、智营销,重点培育在线旅游企业及淘宝旅行等第三方服务平台,扩大我区旅游在线交易的市场规模。积极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智能化,开发虚拟旅游系统,分层次构建静态地理信息系统、网上虚拟旅游系统和区域电商交易系统三大平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同时,支持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与携程、同程等国内知名旅游在线企业的合作,发展网上预订、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积极推进智景区、智旅行社、智酒店等试点工作。加快中心城区、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基站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配合推广市民卡,加快景区电子门禁应用,开发语音服务系统、景区流量监测系统,对景区游客量实施实时监控,在高峰时段发布景区承载量信息。推广旅行团队管理服务系统、旅游在线咨询投诉系统和导游管理年审网上系统,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3.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服务,发挥好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旅游投诉等作用,争取用三年时间建成旅游咨询网络系统,实现全区域覆盖、全系统联网。

  4.加强产业要素配套。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强产业配套和产业融合,推动旅游业泛产业化发展。适应旅游市场新常态,合理规划住宿设施的空间布局,继续发展标准性、引领性的高端酒店,调控一般性、普通型的星级酒店,鼓励发展文化主题型、休闲度假型、经营连锁型的有特色酒店,建设多层次组合的住宿产品体系。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大型餐饮集团,引进国内实力餐饮企业进驻,培育形成餐饮有特色街区;鼓励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企业,重点开发具有绍兴地域有特色的旅游商品系列,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附加值;依托大型购物中心和专业市场,规划建设集中的旅游购物市场或超市,鼓励在游客集中区域设立旅游商品购物店,在核心景区开设示范店,促进旅游商品产业化;挖掘绍兴历史文化潜力,发展各种有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民间博物馆。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4

  为策应××中心城“三大战役”的推进,市委党校20xx年第一期市直科干班在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异地培训、考察的具体情况,对打好××旅游升温作了一些探讨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

  建立重点旅游区域,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1、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初步确立。20xx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突破百万人大关,接待国内游客383.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65亿元,占全市gdp的5.33%。旅游业在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全市国民经济众多产业中,旅游业的产业形象鲜明确立。用支柱产业的一般标准衡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旅游产业加速升温。作为打响旅游升温战的今年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其中接待一日游客人和过夜旅游者分别为24.73万人次和13.8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5%和67.3%,人均花费分别为333.82元/人和414.33元/人;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32.1%。××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3、××旅游核心地位凸显。在“十一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实施××旅游升温战,是把××建成“赣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之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景区核心面积80平方公里,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峰险壑、温泉飞瀑、珍稀动植物和禅宗文化”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20xx中国光彩事业××行暨××森林温泉旅游节,温泉搭台、光彩联姻、经贸唱戏,签约项目28个,合同资金25.8亿元。今年2月,我市响亮地提出:以××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决定》,明确了××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和组织领导,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全面实施“13566”计划,××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五一”黄金周,××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二、促进旅游升温的几点思考

  今年,我市对××旅游提出了五年的明确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认为,要重点围绕旅游的“三大特性”解决好“三看问题”,即围绕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可留住性,解决好能看、好看和耐看的问题。可进入、可观赏和可留住是好的景区(点)应该具备的三大特征,也是游客到景区实现旅游行为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规划和精心打造,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可看性和可留性,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接待力。

  首先要把握旅游的可进入性,实现配套设施建设的飞跃,解决“能看”的问题。交通是发展旅游的重要问题,一个地方再好,如果交通不便、游客进不去就不行。近年来,随着沪瑞高速的通车,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完成,××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武吉高速、宜安公路的动工,××机场的筹建,都将有力地促进景区点开发。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好的景区点仍存在中路途远、路况差等情况。游客赶路的时间比观景的时间长得多。这些道路崎岖,让游客无法完全舒适地享受旅途的快乐。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也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道路改造,目前,进入××潭下景区的温潭公路拓宽改造虽已完成,并已开通××—温汤—××公交线路,但沿途个别非风景区管辖乡镇的公路两旁的村镇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这一视觉反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印象。因此,把握旅游的可进入性,解决“能看”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骨干路网、乡村公路建设、交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景区公路建设,增加公路通达深度,提高公路等级;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城镇的电水气配套,加强与旅游相关的生态环保工程建设。

  其次要把握旅游的可观赏性,实现景区(点)打造的飞跃,解决“好看”的问题。这是初始阶段发展旅游的根本。××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址有486处、名山名胜有54处,但这些景区点还处于简单、粗糙开发状态,景区点“散、小、弱、差、浅”,无法形成全市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创新思维,深化改革,切实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和体制,提升景区市场化经营水平,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强化景区的融资能力。目前,××境内的旅游线路的策划安排还是个薄弱环节,必须集中全社会智力、财力打造旅游精品系列,旅游线路的策划,无论是在我市的旅游发展规划,还是在各级政府的旅游发展工作中都曾提及,譬如:以××、三爪仑、天柱

  峰为主的生态游,以铜鼓、万载为主的红色游,以樟树、丰城为主的古文化游,以宝峰寺、百丈寺为主的宗教文化游,以奉新、宜丰、高安为主的名人文化游,以及××中心城的.体育文化游等等,但这些线路的安排至今还停留在设想层面,××各大旅行社此类线路的安排甚至还是个空白。因此,如何精心选择、择优开发、不断拓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风景区作为旅游升温战的主战场,一方面,要“核心辐射”,以其为核心拓展市内线路,另一方面,要“远拓近联”,在积极对接市外周边市场的同时,与××中心城有效对接,这对于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至关重要,不久前,“××城区文化名胜一日游”线路的出炉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其三是把握旅游的可留住性,实现内涵发掘利用的飞跃,解决“耐看”问题。这是旅游发展到一定时期,实现旅游经济高位越升的唯一出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想把“过路游”变成“目的游”,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和旅游产出,不仅需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山美水美景形成“亮度”,还要发掘美景的文化内涵,增加“厚度”,让游客可以去玩味、去探究,提高旅游单位绩效。旅游业发展初始阶段,旅游经济靠拼景区点的多少和游客的数量,但发展到一定时期,旅游经济就靠拼景区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拼旅游单位绩效,发掘景区点文化内涵成了旅游经济实现高位越升的唯一出路。如何在发掘历史、丰富内涵等方面找准切入点?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山东蓬莱以海洋文化和神仙文化为核心,把两大特色文化渗透进景区,其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温泉文体、禅宗文化、农耕文化作为××特有的、人无我有的资源,要全力包装,提高旅游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打造月亮文化作为创造性的举措,既富开拓性,更具挑战性,项目设计、景点设置都必须细致、精巧,否则,无中生有便可能适得其反。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5

  __镇位于__县西部,境内群山绵延,林木繁盛,溪流蜿蜒入境,风景秀美。尤其是双峰片,接天台华顶山东麓,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天然氧吧,适宜人们在旅游中放松身心,愉悦精神,回归自然。近年来,__镇农民在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发展自身特色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农家休闲旅游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的“农家乐”之路。

  一、 发展现状

  __镇农家乐发展主要以双峰片为主,分布在__、__、里__和__四村。自20__年至今,这四村有6户人家,20人经营“农家乐”,经营场所已达500多平方米。农家乐经营初具规模。为了使“农家乐”健康发展,20__年6月到10月,镇成校与农技服务中心对各经营户进行了经营方式、烹调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并在10月下旬组织他们到四明山实地考察学习,提高了他们的经营水平,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目前,__镇农家乐的主要客源是来自__、__、__等周边地区的客人,年游客量达到2万人次左右,经营利润5万余元。因这些游客大都是自带干粮为主,很少在“农家乐”场所就餐,故经营状况不甚理想,这些游客大多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来双峰游玩,欣赏自然美景,感受农村气息,体验农家生活。

  二、发展农家乐优势

  (一)自然风光“原汁原味”

  双峰风景明丽,林木繁茂,翠竹漫山,山中混交林形成了一个天然氧吧,空气纯净。境内有清水溪与混水溪,两条溪流相邻,泾渭分明,穿境而过。螺丝潭潭水清澈见底,清幽秀美。

  (二)农家资源丰厚多样

  “农家乐”以丰盛可口的农家菜吸引众多的游客。农家菜主要有笋干菜、马铃薯、山芋、家鸡、野味等。游客多来自城市,喜欢品尝这些“土生土长”的菜式。各经营户也注重在烹调方式上“出奇制胜”,尽量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潜在市场十分可观

  随着现代人对重返自然的渴求进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一步增强,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利,随着自驾游的进一步盛行,喜欢到山村体验农家生活的人们越来越多。从长远来看,__离__、、__等城市的距离也较近,只要经营得当,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观光。

  三、存在问题

  (一)经营不够规范,缺乏科学管理。营业执照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制约了农家乐的良性发展。经营者注重农家风味的特色,但人居环境和服务质量并没有跟上。经营者的组织及管理能力不足,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作出决策,跟不上市场对其发展的要求,在农家小院环境美化、服务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二)布局不够合理,缺乏准确规划。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农家乐总体规划还可以,但由于休闲农业具有分散的特点,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统一、适用的规范标准和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开发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开发缺乏创新意识,就着眼于在原有基础上经营,装修不够有特色,卫生设施也不够完善。

  (三)资金准备不足,缺乏保障支持。农家乐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要求更多的资金投入以进一步建设配套设施,改善环境。农家乐经营场所都是由经营户自身居屋改建而来,本身投入有限,对高要求的建设资金显得有心无力。

  (四)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品牌效应。在吸引客源上,经营户往往是被动地进行宣传,如在经营场所前竖立招牌,向游客分发传单(名片)等。宣传方式不够新颖,不够吸引人,不够规范化,宣传范围也仅仅局限在各自的接待范围内。 “走出去”的意识不强,利用媒体、网络做大宣传,参加旅游节进行促销等要求还不明显,没有利用品牌产业带动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管理,强化对农家乐发展的服务。党委、政府要把农家乐生态游当作该镇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从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角度出发,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城建、农办等部门要积极对这一产业进行把关、帮扶,发展好这一农村经济新亮点。

  (二)以农为本,夯实农家乐发展的基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同时提高农民的经营组织技能,利用农家乐集“吃、住、游、乐”于一体的窗口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建设。

  (三)加大投入,建设农家乐发展的设施。一是要改善农家乐服务场所的环境,改变卫生状况,如清洁消毒设备要配齐,排污排水通道要通畅,服务人员要有必要的健康保障,要定期进行检查。二是要提高安全保障,要对老化的电路进行检修和改造,建设好必要的消防设施,拓宽道路,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扩大宣传,打造农家乐发展的品牌。通过各种媒体推介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及相关“农家乐”系列品种,突出“健康、绿色、休闲”三大主题,进一步拓宽市场,扩大__镇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影响力。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其农耕文化、乡土气息、民俗风情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极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该镇的自然风光和乡土资源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布局,通过积极的投入和广泛的宣传,在近几年内,“农家乐”将可持续地发展起来。通过这一纽带,农村可以接受更多的新观念、新思想,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农家乐将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山区农村旅游发展调研报告01-30

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12-25

发展旅游调研方案范文参考09-23

旅游调研报告12-15

旅游调研报告01-20

旅游-行业的调研报告01-30

旅游-行业调研报告01-30

对旅游-行业的调研报告01-31

乡村旅游调研报告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