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3-05-21 12:38:56 晓怡 公开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火烧云》公开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早晨与傍晚的天空。有时,天空的云朵色彩缤纷,很美丽,那就是朝霞与晚霞,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霞、彩霞。有些云彩红得像火烧一样,所以人们把它们叫做火烧云。

  播放火烧云媒体资源,让学生获得关于火烧云的感性认识。

  请学生介绍火烧云形成的原理,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可参考媒体资源《火烧云形成的原理》)

  (提示: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混合而成,当太阳光穿透大气层照射到地球上时,会受到大气层中空气的分子阻拦,空气中的灰尘和水滴也会使它们散射开来,使它们的光减弱。这七色光的波长各不一样,波长短的,比如紫色、蓝色光很容易被减弱;波长长的,比如红色、橙色光不容易散射。

  中午,空气层较薄,红、橙、黄、绿几种色光几乎全部通过,只把青、蓝、紫几种色光拦住,其中,蓝色光反射得最多,所以呈现蓝色。

  早晨或傍晚,太阳光是斜射的,通过空气层的路程比较长,空气层厚,黄、绿、青、蓝、紫几种光受到散射,减弱得很厉害,不能穿过空气层。只有红、橙色光可以穿过空气层,因此,天空呈现红色。)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檀、盈、惚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5、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恍恍惚惚:形容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

  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

  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二、朗读课文,思考与讨论问题

  1、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给课文分段。

  师:《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作者观察到的天空中火烧云的变化。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上来→变化→下去

  第一段(1-2)

  第二段(3-6)

  第三段(7)

  三、学习第一段(1-2)

  师:这一段是写火烧云刚现出时的情景。请大家思考:火烧云上来时,地面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上来:霞光照,地面景物变颜色

  作者是怎样写的?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

  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小金猪

  白胡子——金胡子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提示:与事物原本颜色有关,与火烧云变幻的颜色有关。

  四、学习第二段(3-6)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段,火烧云上来时,可神奇了,竟然使地面的人啊、小动物啊全变了颜色,把它们染成了红色的、金色的、紫檀色的。火烧云的戏法还不止这些。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同学们思考:

  (1)这篇课文写火烧云主要是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那么,火烧云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提示:颜色、形状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变化?先变什么,后变什么?

  提示:先写颜色变化,后写形态变化。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这一段主要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请同学们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把它们划下来。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的变化:

  (1)颜色: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同学们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种颜色?

  师:作者还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大家想想,这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么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变化多

  师:课文写火烧云变化多,用了几个“一会儿”?一会儿这种颜色,一会儿又另一种颜色,说明火烧云的变化怎么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变化快

  师: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颜色,你会用什么词语?

  提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3、学习第4-6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4-6段

  (2)师:第4、5、6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火烧云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把它们划下来,并且把表示动作的词加上着重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火烧云的变化:

  (2)形状:马——跪、站、伸

  狗——跑

  狮子——蹲

  (3)师:课文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啊、狗啊、狮子啊,并且,大家看,变成狗的时候,还不止是一条狗,大狗后来还有几条小狗。说明火烧云变化的形态怎么样?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变化多

  师:课文写火烧云形态变化多,而且变化快。板书:

  变化快

  师:课文中哪些词和句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变化快。

  提示:一会儿、过了两三秒、忽然、一转眼

  师:火烧云的形态远远不止课文中提到的这些。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你向别人描绘火烧云的形态,你会用什么词语?

  提示: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奇形怪状、千变万化……

  师:从第二段,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火烧云的变化,主要是写了火烧云两方面的变化: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火烧会变成马,变成狗,变成狮子,而且这些马啊、狗啊、狮子啊会跑、会跳。作者用的是动态描写。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词。

  檀盈凶庙惚

  镇静 梨黄 紫檀色 百合色 葡萄灰 茄子紫 金灿灿 笑盈盈 恍恍惚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想象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品读、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晚霞的变化,可以画下来。搜集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2、建议:读一遍书,画出生字、生词;查工具书,用铅笔在书上写出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自己喜欢的段落前做记号。

  3、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交流,问题导入

  1、谈话

  钱塘江大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像一幅幅画,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作者笔下美丽的晚霞。板书课题。

  2、交流

  (1)读题目,请说出看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大家进行了预习,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吗?特别是你标画的生字词,一定要读正确。检查学生读第1、3、4、5、6自然段。指导学生读正确“笑盈盈”等ABB结构的词。

  在预习中,你们有什么问题,请举手?集体交流。

  预设:火烧云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的?……

  生成:

  3、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的?

  二、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小提示;围绕课题,找关键句子。

  2、交流

  预设::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火烧云下去了。

  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关键词。

  生成:

  三、品读课文,交流收获

  1、课文从三个方面写火烧云的。你最喜欢哪些内容。

  预设;火烧云的变化。

  生成;

  2、仔细地读你喜欢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眼前可能出现的画面,

  3、交流

  预设:

  学生交流观察晚霞的变化情况。

  播放课件

  (颜色)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形态)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

  生成;

  4、背诵展示

  要求: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看谁的感情最丰富。看谁展示得又多,又正确。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总结课文

  请你总结课文。

  预设:可以参考: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的?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生成:

  2、课外延伸

  预设:写朝霞或晚霞美景。积累好词佳句。写家乡奇特景物:如云台山等。可以仿照本课的写法。

  生成:

  板书设计:

  4 火烧云

  上来 烧

  变化 颜色 多 奇妙

  形态 快

  下去 快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3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自然界有许多瑰丽的景象,有无数作家描绘过它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散文《火烧云》。

  2、启发质疑: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出现火烧云?

  3、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日出或日落时,云被太阳光照得像火一样红,就叫“火烧云”。通过云层的光则叫“霞光”。火烧云又称“红云”“红霞”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从文中找出一句句子来说明什么叫“火烧云”。

  3、用一个词语说说对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印象

  三、学习课文重点内容。

  1、朗读课文,思考:什么叫“火烧云”?用文中的一句句子来回答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质疑:烧?红?

  烧——避免与红彤彤重复;与课题相呼应;呈现向东蔓延的状态;与着了火相呼应,突出火烧云的颜色和动态

  (2)指导朗读句子

  (3)引读课文第一节

  小结:红彤彤的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红的变成金的,黑的变成紫檀色的,真是神奇而美丽的景色啊!

  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语说说。

  板书:

  变化 颜色

  形状 多而快

  (1)颜色变化多而快。

  ①默读课文第3节,找出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齐读这些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可以根据叠词、颜色互糅、以实物比拟分成三类。

  ②想象“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照样子写几个,注意火烧云的基本色彩为红色。

  ③引读句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一会儿——。

  这几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火烧云瞬息万变。

  (2)形状变化多而快。

  ①默读课文第4-6节,找出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多而快的词语。

  一会儿 马

  过了两三秒钟 大狗

  忽然 大狮子

  接着

  一转眼

  ②读第4节,思考:天空出现了什么?马的样子是如何变化的?是怎么消失的'?同桌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第5、6节。

  小结:作者在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让人感到这三种动物接二连三地在我们面前出现——変化——消失。

  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而快。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变化无穷、变幻莫测、千变万化…

  ④齐读第4-6节。

  四、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第7节。

  2、学生质疑。

  (1)“恍恍偬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恍恍愡偬”?

  “恍恍惚偬”是指不真切,不清楚。因为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多而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无法看清楚。

  (2)“沉静”与“沉浸”的意思一样吗?区别在哪儿?

  不一样。“沉静”是指寂静或(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静;“沉浸”是指浸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3、总结:作者在写火烧云时,从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多而快两方面着手,把瞬息万变的火烧云写得如此美妙、壮观,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多姿。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像火烧云这样迷人的景象,呎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验,一定能发现!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4

  教材简析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边读课文边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地描写火烧云的颜色及形态的变化的;并能边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

  进行汉字加笔画组成新字游戏。教师出示汉字“二”,要求加两笔变成新字,从而引出“云”字;

  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看到过一些什么颜色的云?从而引出“火烧云”。

  3、课题板书:火烧云学生齐读课题。

  4、学习教师补充的火烧云的资料。从中明白什么叫火烧云?火烧云的作用!并积累和理解关与天气的谚语“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导读:

  找出本课的学习要求。

  在指名学生回答后学生齐读要求。

  ⑴认真读课文:

  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⑵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⑴读不准的字音借助拼音读正确。

  ⑵请学生范读带拼音的词语并教读。

  ⑶读通句子,难句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要求:

  ⑴自由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

  (火烧云的变化)

  ⑵全文围绕重点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精读,要求:

  ⑴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的画面景象。

  ⑵边读边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①地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火烧云的颜色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可能有那些?

  ③火烧云的形状有那些变化,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形状?火烧云的.形状按()──()──()三步顺序介绍的?

  3、汇报展示,深入感悟:

  ⑴地面景物的变化、使人心情激动,读出这种感情。

  ⑵火烧云的颜色还可能有苹果红、橘黄……

  ⑶火烧云的形状按“出现什么──是什么样──变模糊了”的顺序介绍的。

  【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畅谈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学生很容易抓住了这一特点。空白最容易激发人的想像力。

  四、总结延伸、指导背诵

  1、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提升情感:

  本文主要描写了火烧云上来时地面景物的变化、自身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有顺序地向我们展现了火烧云的奇妙景象。让人感觉无比的眷恋与喜爱。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背诵,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天空

  (1~2)上来了(静态)

  地上

  火烧云

  颜色多快美

  (3~6)变化(动态)

  形状多快奇

  (7)下去了

  作业布置

  必做【同步达标】:

  在组长处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选做【创造实践】:

  继续查阅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6自然段。

  潜力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述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火烧云的图片和动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构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课文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感兴趣的问题,试试自己能解决多少问题。(允许同桌或小组讨论。)

  (二)检查、反馈、交流

  1.通过自学,你已经会读哪些生字和词语了(指名中下生读一读)根据朗读状况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檀"读tán,不读tái;"彤"读tóng,但“红彤彤”是读第一声。

  2.会读还要会写,把这些生字工工整整地在旁边写一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或要提醒同学们的,请你把它写到黑板上来。

  3.同学们学得不错,想不想跟着录音轻声读一读课文呀?(播放课文录音)

  4.火烧云很美,课文写得也很美,请你再读一读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读完后指名几位同学读。

  (三)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1.作者观察火烧云的顺序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回答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你对火烧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霞光、颜色、形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认识火烧云

  1.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提醒学生不能一概搬抄,添加适当的词语,使回答完整)

  2.全班齐读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向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烧"是什么意思?那里可不能够换成"红"?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

  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②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避免重复、点题、与后文照应,写出火烧云动感。"烧"字用得贴切,在句子中有扩展、蔓延的意思,既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是红色的,又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和气势。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提醒学生从文中找出依据,完整而准确地说)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潜力。通过词语的变换,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四、感受霞光

  1.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你发现地面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你能用笔把这些变化找出来吗?(板书:

  大白狗--红,红公鸡--金,黑母鸡--紫檀色,白胡子--金)

  从这些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是霞光照在地面上使颜色在变)这些颜色为什么变得不样?

  3.是呀,霞光映照在大地上,一切都变了,你能想象出还会有哪些变化吗?用"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在大地上,()变成()的了。"的句式说一说。

  4.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呀,霞光映照地面的景色这么美,简直是一个童话世界,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你的情绪怎样,你又想说什么呢?说得真好,你们能把这些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尽情地朗读后,指名读一读,齐读)

  5.作者不是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写了霞光,你觉得这样写好吗?(这样写不仅仅准确细致地描绘了霞光的颜色,而且描述了霞光映照在地上的生动景象,具有渲染烘托的作用和先声夺人的效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霞光"这部分的资料,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教时(公开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火烧云上来时,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颜色都变了,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你瞧--(出示句子:天空的云从西边一向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

  二、学习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部分

  ①: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述火烧云的变化?自由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写了火烧云的颜色,还写了它的形状。(板书:颜色、形状)

  ②: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火烧云颜色变化个性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从"一会儿"这个词体会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仅快,而且还很多。)

  ③:都有哪些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师:你们看,这些颜色多漂亮啊!

  (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的图片。)

  ④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导: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举例),你还能用其它几种形式来说说天空中的颜色吗?

  导: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学生自由发言--)

  ⑤: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

  (6)、火烧云颜色除了多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个一会儿)

  过渡:火烧云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①:读读4~6自然段,思考: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自由读)

  (火烧云的形状变化很多。)

  火烧云的形状像什么?(像马、狗、狮子。)

  形状变化除了多以外,还有什么特点?(个性快。)

  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从"一会儿"、"忽然"体会到的。"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之后""正在")

  ②:你们明白吗?作者在描述马的样貌时,描绘得精彩,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师:读一读这两句话,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第二句话中少了"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再读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书上为什么选用第一句?(自由读)

  生:"马是跪着的"是看到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是作者想象到的。

  ③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仅使文章的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再来读4~6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的写作方法。(自由读)

  师: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读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三个自然段。我们先读第四自然段,怎样读呢?我来提问题,你们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咱们一起读书。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板书:出现)

  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一匹马,

  师:它是什么样貌的?--(板书:样貌)

  马头向南,……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它是怎样变化的?--(板书:变化)

  过了两三秒钟,……尾巴可不见了。

  师:消失了吗?--(板书:消失)

  看的人……变模糊了。

  (写狗和狮子的两个自然段,教师也这样引读。)

  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火烧云形状变化的?

  (按"出现、样貌、变化、消失"顺序来写的。)

  作者按"出现、样貌、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叙述的,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突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这种写法很值得大家学习啊!

  ⑤想象一下,火烧云还像些什么呢?想象它的形状,并按照它的"出现、样貌、变化、消失"这一顺序与同桌一起练习说话,一会儿我们群众交流。

  【设计意图】:学习作者在仔细观察的`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述景物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火烧云下去的部分

  1.默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孩子们看累了,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想沉静一会儿再看,火烧云却下去了,这时他们的情绪怎样?(留恋、惋惜)谁能把孩子们那种留恋的情绪读出来?指名读。

  导:是呀,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但是,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记录了下来。让我们随着录音再一次去领略一下吧。(播放课文情景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完课文之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想象,把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以及作者那优美的文字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四、请学生配音

  播放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录像,请三位同学分别为"马"、"狗"、"狮子"这三部分资料配音。

  五、总结课文: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领略了火烧云绚丽缤纷的色彩和千姿百态的形状,相信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你们的脑海中了。是呀,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奇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原先是这样美丽。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我们身边的美景(出示图片){目的有二:一是结合课本中“泡泡处”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学会积累、做个有心人;二是为下一节课的口语交际做准备}。同学们,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完美的心灵不断地去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

  附板书:

  上来了

  颜色↘

  火烧云变化着{多快奇

  形状↗

  下去了

  教学反思:

  一、这是我到新的学校第一节公开课。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经过专家和领导的点评,找出了本节课不成功的原因。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小学语文新课标的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没做到因材施教。

  且至这天为止,我虽已和该班孩子共同学习了13天,但对孩子的知识层面和理解水平了解不够,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不敢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互相讨论、大胆尝试,没能因材施教;对教材把握不准确,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却安排了两课时(公开课讲的第二课时)。

  2、教学方式转变不到位。

  我忽视了初中和小学两阶段学生年龄特点的差异、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学习要求及侧重点的差异(同样是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似乎更注重情感领悟更关注人文信息,而中学语文课,更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没能及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没调整好教学思路;没把握教学特点。从而导致本节课课堂容量过大,讲述资料过多,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许多知识只能一笔带过,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

  3、没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

  没体现出学生是探究者,没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整节课总是我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没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自主感和职责感

  4、最后的图片展示纯属画蛇添足,目的性不是很明确。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身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身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考虑:“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推荐。(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推荐,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身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出现画面。)

  3、教师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五、指导书写

  1、学生完成作业。

  2、背诵喜欢的段落。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梳理问题。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只回答出“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3、霞光照耀下地面的景色是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里的“烧”可以换成什么字?比较一下为什么在这里用“烧”字?(一个烧字用得好,写出了火烧云范围之大,气势之宏,颜色之艳,给人以动感。)齐读,火烧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体会到?(板书:快、多)

  3、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褐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4、“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用“像一样的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5、天空还有哪些颜色?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

  6、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呀!你能用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7、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与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板书:快、多)

  3、作者在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描绘的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段话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得读给同桌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请你学者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说一说。

  9、火烧云变化这么多,你能用哪些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多。(变化莫测、变化多端、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欣赏一翻?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呢?(留恋,惋惜)指导朗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时刻描绘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图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质疑再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

  3、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

  预设: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

  四、拓展运用

  1、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3)在班级交流典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补充题

  观潮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3、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2.帮助学生会认“寿、秒、恍”等生字,会写“霞、紫、寿”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是怎么描写火烧云形状、色彩变化的。

  2、领悟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

  难点:1、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2、掌握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火烧云图片,学生欣赏。

  2.火烧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红彤彤、多姿多彩.....)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词,积累关于颜色的词语

  a:正音:一模一样(mu)

  b:结合图片理解颜色的.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等等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在你的阅读中火烧云都有什么特点?(生:色彩多形态变化丰富)

  b:课文主要写的是火烧云色彩和形态的什么?(生:变化)

  3、 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的变化

  3、 精读课文,品味变化

  1、 学习活动一:找到最能体现火烧云色彩变化的词语填在气泡图内。引出“动态变化”描写方法

  2、 学习活动二:先默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体现火烧云形态变化的词语,再填入气泡图

  分析里面的关键词表达(起来、跑着跑着模糊等)

  4、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延伸各种类型的“变化”

  1、学习活动三:选择你喜欢的变化方式对雁荡山展开想象,写一个片段。

  板书:

  站起来、大起来、伸开、模糊、跑、跑着跑着、一转眼、找不着

  形态

  色彩

  动态变化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9

  [教学目标]

  (1)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背诵第三自然段。

  (2)学习火烧云开关变化的特点,仿写一段话。

  (3)感情朗读,感受火烧云的景色美,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展开想像,尝试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尝试铺垫

  看图回顾火烧云上来时霞光映照在大地上的生动现象,交代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尝试学习,学会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1)激发兴趣,尝试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尝试题(一):

  ①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②尝试背诵这一段。

  (2)学生尝试练习。

  (3)指名背诵,交流学习方法,揭示色彩词语的特点:

  (4)小结学法,抓住特点完整提纲。

  (5)第二次尝试:按提纲背诵第三自然段。

  指导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齐背)

  (6)小结学法,并用一个词来说说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

  三、尝试学习火烧云形状的变化特点,指导感情朗读

  (1)出示投影,观察火烧云变化时不同的形状,再次激发尝试学习的兴趣。

  尝试题(二)①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

  ②火烧云形状变化有哪些特点;③说说你最喜欢的一种火烧云的样子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尝试学习,进行四人组讨论。

  (3)交流学习过程:

  一会儿 过了两三秒钟 马

  变化快 忽然 形状变化多 狗

  一转眼(静态-动态) 狮子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小结,再用一个词说说火烧云形状变化又多又快的特点。

  四、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尝试写一段话

  (1)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接着还会像什么呢?展开想像......你想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

  尝试题(三):(任选一题)

  ①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快的特点,写一种你最喜欢的火烧云样子的变化过程。

  ②抓住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又快的特点,用上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段话。

  (2)学生尝试写,教师个别指导。(指名写在投影片上)

  (3)投影反馈,订正。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 10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日出或日落的时候,天空出现的绚丽多彩的红色云霞,就是火烧云。火烧云属于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瞬息万变的。要想写好自然景象,首先得学会细致地观察大自然。看看课文是怎样把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看看可以分成几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烧”的读音是shāo,声母是sh,不是s; “镇”的读音是zhèn,声母是zh,不是z;“盈’’的读音是yíng,是整体认读的音节。

  2.熟记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生字。

  烧、喂、茄、跪、骑、猛、庙、蹲、镇、揉

  (2)重点分析生字。

  盈:上边“乃”里面有个“又”,下边是皿字底,合在一起是“盈”字。

  须:左边三撇要竖着写,右边是“页”,合在一起是“须”字。

  3.理解词意。

  笑盈盈:盈,充满。满脸笑容的样子。

  百合: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白色或粉红色,花白色带紫色

  条纹。百合色就是像百合那样的颜色。

  茄子紫:像茄子那样的紫色。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四、巩固练习。

  1.按左右结构说本课学的生字,写时应注意什么?(要写得左窄右宽。)

  2.“庙”是什么结构的字?写时应注意什么?(半包围结构,写时撇要包住“由”。)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了什么?(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2.读第一句话,说说它告诉了我们什么?(火烧云上来的时间——晚饭过后。)

  3.霞光照得人和动物有什么变化呢?(小孩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小白猪变成小金猪。老爷爷的胡子成了金色。)

  4.这变化是因为什么引起来的呢?什么叫霞光?(变化是由于霞光的照射引起的。傍晚,部分阳光穿透云层射出的彩色的光芒形成霞光。)

  二、理解第二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2—6自然段,说说讲了什么?(讲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读读课文,说说是怎样描述颜色的变化的?(先讲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艳。接着讲颜色的变化:“极多”,连着用了四个“一会儿”,不仅突出颜色多,而且强调变化快。)

  3.课文具体写了哪些种颜色? (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4.读读课文,说说是怎样描述形状的变化的?(把火烧云想象成各种动物:马、狗、狮子……)

  5.哪些词语突出形状变化的快?(一会儿、过了两:秒钟、正在、忽然、跑着跑着、一转眼)

  6.读第4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是怎样把火烧云想象成“马”的变化?(四句话。先写整匹马的出现:马头向南,马尾向西。再写马的姿态:跪着等人骑。然后写马变大了:腿伸开,脖子长了,尾巴不见了。最后写马变模糊了。)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说说霞光照在地上的情景。

  2.读课文,想象火烧云都出现了哪些种颜色?

  3.读课文,想象火烧云的形状,突出一个什么字?

  第三课时

  一、理解第三部分课文内容。

  1.读第7自然段,这段告诉我们什么?(火烧云下去了。)

  2.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是什么意思?(有四句话。第一句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第二句写眼睛看的时间长了,眼睛发花,从而表现火烧云变化的快。第三句进一步写出火烧云变化的快: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第四句写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还是强调火烧云是在迅速变化中消失的。)

  3.说说“恍恍惚惚”的意思?为什么是这样的`感觉呢?(指看得不真切。因为自然景象的变化真是太快了,还没来得及想就又变了,所以才有恍恍惚惚的感觉。)

  二、总结课文。

  1.读课文,说说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写自然景观的文章。)

  2.写景物的文章,应该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细致观察自然现象的全过程;其次要善于抓住特点,如:颜色、形状、声音……动态、静态等;最后要展开合理的想象。)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地方。(如: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一切都变了,变中蕴含着“美”。)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时,要读出“变”的语气。

  2.背诵课文。背诵是积累的一种好办法。要在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和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读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用横线画出重点词语。

  (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4.看课文插图,说说哪些语句是写图的内容的?

  板书设计:

  火烧云

  上来 霞光 变成

  颜色 变化极多:红通通 金灿灿 半紫半黄

  变化 葡萄灰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

  形状 像马 像狗 像狮子

  下去 一时 又……又…… 其实 什么 什么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烧( ) 跪( ) 秒( )

  浇( ) 跑( ) 妙(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单叠词(ABB)

  2.双叠词(ABAC)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一( ) 镇静一( ) 上来一( )

  西边一( ) 天上一( ) 凶猛一( )

  四、比较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句子写得好,为什么?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多。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2.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再看。

  必须低下头,揉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

  五、读读精彩语句,说说写得怎样好。

  1.晨光曦微,万道金光射穿玫瑰红色的彩霞,给大海撒下一层碎金,微波漾动,像是金蛇起舞。

  2.落霞宛如鲜艳夺目的彩缎,装饰着碧蓝的天空,和青山绿水媲美。

  3.满天的彩霞染红了天空,仿佛为缓缓上升的朝阳驱散迷雾。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火烧云》公开课教案03-24

《火烧云》的教案02-25

火烧云的教案03-06

《火烧云》教案04-07

火烧云教案11-16

《火烧云》优秀教案03-03

火烧云教案(15篇)02-26

火烧云教案14篇03-13

火烧云教案15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