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3-04-05 08:13: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科学教案模板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和感受科学技术给我们家庭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2.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1---2种家电工作原理.

  3.激发幼儿了解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绘画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认识几种常见的高科技家电产品.

  1.请幼儿认一认画面上的高科技家电产品,鼓励幼儿说出产品的`名称.

  2.组织幼儿讨论:这些高科技家电产品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高科技家电产品有什么用途?

  3.启发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你还知道哪些高科技家电产品,它们有什么用途?

  二.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高科技家电产品画在框子里,再向同伴介绍.

  三.组织幼儿观看幼儿用书上的观察统计表,并进行记录:

  认一认图上的高科技家电产品, 想一想: 你们家里有哪些高科技家用电器?它们有什么用途?请幼儿对照图表在相应的高科技家电产品下面打或打 .

  引导幼儿在空格中添画自己家的高科技家电产品,并与同伴交流.

  四. 组织幼儿交流活动, 我家有哪些高科技家用电器?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好处?

  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展示幼儿的调查结果.

  五. 组织幼儿讨论,激发幼儿爱动脑,爱科学.

  1.你知道其中一些电器工作的原理吗?

  2. 这些高科技家电是谁发明创造的?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一个什么高科技家电产品?用来做什么?

  六.幼儿绘画自己想象的高科技家电产品,教师指导.

  七.欣赏作品,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想作品.

  小结: 高科技家电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他们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科学道理,希望我们小朋友绘制的新型高科技家电产品在未来都能梦想成真.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背景:

  孩子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特别是对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神奇有趣的科学现象充满着好奇。“风雨雷电”这些既普遍存在而又有无穷奥秘的自然现象,孩子们是渴望认识的。特别是“风”,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玩过许多风的玩具和游戏。但他们对“风”的认识只停留在直观的现象,这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根据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大班孩子围绕“风”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风的秘密”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存在,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2、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周围事物和现象,在探究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以客观的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4、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活动准备:气球、风车、扇子、电风扇、吹风机、塑料瓶、塑料玩偶、针筒、雪花和课件

  活动过程

  一、感受风的存在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小朋友,今天有一位神秘的'小客人要和我们一起活动,请小朋友猜一猜他会是谁呢?(展示气球)可不是气球,气球只是它穿的衣服,让老师松开气球的扎口处,它快出来了。

  2、亲身体验,引出主题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能猜出我们的朋友是谁吗?

  二、风的基本特征

  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今天请来的“风”朋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请小朋友相互合作,两人用扇子对着扇风,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我们的“风”朋友。

  教师小结:风是看不到、闻不到、摸不到、尝不到的一种气体。

  三、尝试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并会初步制造风

  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的“风”朋友是哪里来的吗?(幼儿自由回答)

  2、投放风车、扇子、塑料瓶、气球、针筒、电风扇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各种方法“制造风”。

  3、交流讨论

  (1)你是用什么方法“造”出风来的?

  幼儿边回答边演示自己如何制造风的。

  (2)幼儿互相尝试自己的同伴造风的方法,进一步感觉风的形成。

  幼儿模仿同伴的操作,并思考风的形成。

  (3)提问:小朋友为什么用扇子扇、空瓶子捏、针管挤、风叶转动就会有风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当我们用扇子扇时、捏空瓶子时、挤压针管时和打开开关时,空气就流动了,空气一流动就产生了风。

  四、游戏:雪花飘飘

  有白纸做成小雪花,让幼儿运用刚才制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看谁使雪花飘得又高又远。

  五、通过课件了解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1)炎热的夏天,微风吹来,我们会感到很凉爽;

  (2)风会把我们晾晒的湿衣服吹干;

  (3)风能吹动帆船前行;

  (4)风能传播花粉,让果树和庄稼结出果实来;

  (5)风能发电,让人们用上电灯、看上电视;

  (6)风能吹散烟雾,使空气清洁;

  (通过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动画)。

  2、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灾害

  (1)台风、龙卷风能吹翻海上的船、吹倒陆地上的房屋、树木、庄稼;

  (2)特别寒冷的风能冻坏蔬菜和庄稼;

  (3)大风能吹起沙尘形成沙尘暴。

  向幼儿介绍人们预防风沙的措施:植树造林、观看天气预报。

  (通过课件展示相对应的动画)。

  六、教师总结

  我们也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风”,它很热情,它想邀请你们和风筝弟弟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出去玩吧。

  七、活动延伸:请家长带幼儿去参观风能发电的大风车

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让幼儿知道小动物是人类的亲密朋友,小鸟是师母的医生,大树是小鸟的家

  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鸟类的意识。

  2.引导幼儿用圆形制作小鸟。

  准备:

  1.在墙上画出大地和天空的背景图,用纸揉搓,拉出树干。

  2.彩色圆片、彩色笔、小鸟图片、小鸟范例等。

  过程:

  1.出示小鸟图片,进行有关爱护鸟类的谈话。

  2.引导幼儿学用圆形纸一次对折折出小鸟的身体、两次对折折出小鸟的头、三次对折折出小鸟的嘴巴,掌握小鸟的制作方法。

  3.帮助幼儿将做好的小鸟粘贴在大树上和天空中。 请景表演:谁打了小鸟 提问:打小鸟的`人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鸟? 教师小结:小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能伤害它,有了小鸟和其他动物,大自然才能和谐相处,生活才能生机勃勃。万物才有生气。

  环保实验课 爱护小鸟(评析) 本次活动教师准备很充足,环境布置很美,对教育效果产生作用,有自己特点的创意。通过引导幼儿谈爱护小鸟的话题,再指导幼儿用纸、彩笔来制作小鸟,幼儿很感兴趣,当把制作的小鸟挂到天空和大树后很有成就感。 然后再通过让幼儿看情景表演,“谁大小鸟”让幼儿产生对打鸟人的行为的愤怒和要保护小鸟的愿望,从而产生了好好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有保护鸟类和怎样了保护犀鸟的想法。如:看见打鸟的人要制止不良行为,给犀鸟制作房子,给小鸟喂食等等。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斜面与滚动现象,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

  2.引导幼儿分析操作录表并概括实验结果,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

  3.体验与同伴分工合作以及动手操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会翻跟头的电池娃娃(图1)。

  (1)制作材料

  废旧1号电池人手一个;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人手一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人手四张;透明胶、水彩笔、剪刀等。

  (2)制作方法

  a.将1号废旧电池横着包在长20厘米、宽7厘米的卡纸中间;

  b.两头用两张长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封口;

  c.在另两张8厘米、宽6厘米的即时贴上画上两个可爱的娃娃,剪下来贴在卡纸中间。

  2.同等长度的pvc扣板或木板和同样高度的水彩笔盒子若干,铅笔,吸管,粉笔,记录单等。

  活动过程

  1.设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请幼儿自由地在板子上玩电池娃娃,看看有什么发现?

  幼儿:只要用力一推,电池娃娃就会在板子上翻跟头,很有趣。

  (2)教师:如果不用力推,怎样使电池娃娃从板子的一头很快地滚到另一头?

  幼儿讨论并合作尝试,交流探索后的发现:只要把板子的一头用积木或水彩笔盒垫高,然后把电池娃娃放在高的一头,就是不用力推,电池娃娃也会很快地从板子高的一头滚到另一头。

  (3)教师分别请几位幼儿进行演示:有的.幼儿用一盒水彩笔盒子垫在板子的一头,有的用了两盒,也有的用了三盒,这样就出现了高度不同的斜坡。

  2.探索斜坡的高度和电池娃娃滚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的电池娃娃,从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下来,速度一样吗?

  幼儿:可能是一样快;也可能是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也许是从低的斜坡上滚下来更快……

  教师出示记录表(表1),引导幼儿用水彩笔盒数的多少来区别斜坡的高低,并记录自己的猜想。(在相应的表格中打“√”)

  (2)教师:这些都是小朋友猜想的。用什么办法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到底是从高坡上滚下来滚得快,还是从低坡上滚下来滚得快?或者是一样快呢?

  幼儿:可以两个小朋友一组来做实验,只要把电池娃娃放在高低不同的两块板子上,同时松开手,让屯池娃娃从高的一头滚下去,比一比,就知道结果了。

  (3)幼儿合作实验,教师提示幼儿:两位小朋友要同时松开手,并且大家都不能用力推,最后要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里(图2、图3)。

  (4)幼儿交流、讨论实验情况

  教师: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你们的猜想和实验结果一样吗?有什么发现?

  幼儿:我们两人每人拿一个电池娃娃,同时松开手,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和我们猜想的不一样。

  幼儿:我们两人轮流玩的,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分别拿一个电池娃娃,两手同时松开,另一个小朋友记录。我们也发现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实验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

  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从高的斜坡上滚下来的电池娃娃速度快,而且高度相差越大,结果越明显。有时候我们的猜想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科学的实验才能知道答案。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油和水倒在一起,

  油在上水在下互相不相溶的现象。

  2、用较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初步尝试用绘画记录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每人水、油各一小杯、备用的油和水

  2、筷子若干

  3、记录单、记录笔、黄色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

  1、

  杯子里有什么?

  2、如果把水和油倒在一起,可能会怎样?

  二、猜想记录

  1、简单介绍记录表

  2、幼儿记录并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进行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认真观察,把你看到

  的记录下来。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实验情况,提醒

  幼儿进行记录。

  四、交流、讨论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

  幼儿讲述自己想到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

  的讲述让幼儿或教师进行演示。

  五、提出新问题

  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我

  们下次再来研究。

  活动三:让油和水混在一起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把油和水混在一起的'方法。

  2、体验实验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油水混合物数瓶

  2、洗洁精、肥皂粉、盐、筷子若干

  3、记录表、记录笔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生共同回忆“油和水”的实验情况。

  上次我们做了一个油和水的实验,知道油是

  浮在水上面,那有什么办法让油和水混在一起呢?

  3、提出问题

  老师这里有三样东西,请你们猜猜看,哪样

  加到油和水里会让它们混在一起?

  二、猜想、记录

  1、幼儿猜想、记录

  2、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三、幼儿进行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

  (1)每种材料都要试到。

  (2)试一样记一样。

  (3)可以用筷子等材料进行搅拌。

  2、幼儿实验,老师观察指导

  四、交流、讨论

  1、你刚才试了几种材料?

  2、那几种材料加到油和水里会混在一起?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发现、比较事情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干木耳、茶叶每组1盘,杯子每两人1个。

  2、用水浸泡过的黄豆、木耳若干。

  3、电磁炉、电沙锅、微波炉各1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探究。

  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发现膨胀现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黄豆、木耳,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发现没浸泡过的黄豆、木耳与它们的区别。

  2、观察后请哟额说出它们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问幼儿: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会变化?

  4、做一做:请幼儿用杯子盛一些茶叶,倒入一些温水,发现茶叶遇水后的膨胀现象。

  5、教师制作"爆米花",幼儿观察玉米的.变化过程。

  三、生活中的膨胀。

  启发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利用膨胀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

  幼儿品尝膨化食品,并说一说吃的感觉是怎样的。

  五、看画册《有趣的膨胀》

  1、让幼儿发现物体膨胀的现象与生活的关系。

  2、提问:你知道图上的这些食物是怎样变化的吗?

科学教案 篇8

  一、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愿意干的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动手操作的恰当运用,将会收到异想不到的效果。雪花片是幼儿桌面游戏中百玩不厌的玩具,在拼摆活动中我看见有的孩子把雪花片放在一起按颜色进行分类、比较,并有规律的进行排列;有的孩子用雪花片进行加减运算,让我有所感悟!同时,新《纲要》提出: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为幼儿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为此我把活动设计定位于大班科学领域活动——花儿与花瓣。根据《纲要》中“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在整个活动中,主要采用了游戏、动手操作的方法,配上写有10以内加减算式花蕊图卡、生活中的夹子以及幼儿爱玩的雪花片,让幼儿在探索、操作、游戏中达到教学目标,使整个过程生动有趣、环环相扣。

  二、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探索有规律的排序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2.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运用算式卡片迅速准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3.通过“花儿与花瓣”游戏,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椭圆形雪花片(替代“花瓣”)、自制有规律“花瓣”(雪花片)的花儿若干,展示在泡沫板上。

  2.色彩各异的圆形花蕊卡(其中一半反面写有10以内的加减算式),数量分别与幼儿人数相等。

  3.各种颜色夹子、10以内加减算式卡若干、彩色工字钉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给“花瓣”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出示自制有规律“花瓣”的花儿,引导幼儿观察花瓣排列的规律、特征

  (1)教师:这些花瓣中藏着一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2)教师引导幼儿从花瓣的颜色排列顺序找规律,并说说每朵花儿上花瓣的排列规律。 (红黄红黄……红蓝黄绿红蓝黄绿……红红绿绿红红绿绿……红蓝黄红蓝黄……红红红绿绿绿红红红绿绿绿……)

  2.幼儿给“花瓣”排队,感受探索排序的乐趣。

  (1)每组一桶雪花片(替代“花瓣”),幼儿给“花瓣”有规律地排队。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给“花瓣”排序的。

  (3)教师展示幼儿多种排序方式,通过反馈—讨论—归纳,引导幼儿掌握排序的基本方法。

  (二)“花瓣变变变”,复习10以内的加减,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游戏:花儿变变变。(看算式,算得数,摆花瓣。)

  教师任意出示10以内加减的算式卡,幼儿按得数用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在桌上摆各种图形或图案,并用语言表达。(例:6+2=8. 我用8片“花瓣”摆了一个正方形……)

  2.引导幼儿初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出示算式卡,引导幼儿迅速准确地算出结果,并用与结果相同数量的“花瓣(雪花片)进行排序。

  (三)幼儿游戏“花儿与花瓣”,进一步尝试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

  1.游戏:花儿与花瓣。

  (1)每人一张圆形花蕊卡、每组一盒夹子,教师出示算式卡幼儿计算,并用对应的方法把相同得数的夹子按排序规律夹在花蕊上。(视幼儿掌握情况,重复数次)

  (2)幼儿每人一张写好算式题的花蕊卡,各自算手中花蕊上的题卡,把相应得数的夹子用排序的方法夹在花蕊上。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把与算式相应的夹子有规律地夹在花蕊上。

  (四)验证并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1.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例:10-4=6.我用6个夹子按红黄蓝红黄蓝的规律夹在花蕊上。)

  2.把幼儿夹好夹子的花蕊用彩色工字钉锭在泡沫板上,组成一幅美丽图画。

  五、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利用幼儿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把单调、枯燥的加减算式题与色彩鲜艳的花儿与花瓣排序进行了整合,通过探索活动、操作游戏,让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幼儿能够主动学习,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在教学方法上以“花儿与花瓣”为主线,利用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寓教于乐。整节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层次清楚,条理分明。通过探索与操作活动达到复习10以内的加减以及用算式结果进行排序的目标,从而激发幼儿对分类、排序和对应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整节活动中,我能始终尊重、关注每一个孩子,在肯定幼儿有规律的排序方式的同时,还通过反馈—讨论—归纳,积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和同伴的不同的排序方式。

  此活动孩子们既喜欢又感兴趣,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因此比较成功。然而活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本次活动中让幼儿用雪花片和夹子探索排序,只局限于从颜色特征方面探索。排序也可从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图形等特征进行。在下次活动中,我会不断改进,完善,扬长避短,借鉴本次活动的优势,开展一次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排序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知道除了按颜色规律排序,还可按图形、大小、长短、高矮等规律进行排序,并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实物,按一定数量、摆放顺序等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看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纸。

  2、尝试用团、抛、踢等不同的动作玩纸,体验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餐巾纸、手工纸(红黄蓝绿)、报纸、超市的广告纸;纸箱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这是——出示纸袋。可以放什么?我在纸袋里放了,宝宝喜欢

  的纸,猜猜看是什么纸?

  2.看看讲讲。

  (1)餐巾纸(生活)---边出示边说这是---餐巾纸。

  提问:餐巾纸帮宝宝擦什么?你是怎么擦的?

  儿歌:餐巾剑?

  (擦过的餐巾纸放哪里?)

  (2)我的纸袋里还有——出示手工纸(颜色)

  提问:这是什么颜色的手工纸?(红黄蓝绿)手工纸可以干什么?(可以 剪、可以撕)

  游戏:手工纸变变变,变架飞机飞飞飞……

  (3)超市的'广告纸(认说日常用品)---

  提问:小朋友在广告纸上看到了什么?

  讨论:你想到超市买什么东西?

  (4)我们再看看,纸袋里还有——报纸(新闻)

  提问:报纸是谁看的?报纸上有什么?

  小结:宝宝长大了,也来看新闻、看故事。

  3.玩报纸

  (1)超级捏捏捏!(团成球)

  捏捏捏,用力捏。谁的球小?谁的球大?

  (2)抛——我的报纸球,飞起来喽!

  踢——我的报纸球,踢起来喽!

  滚——我的报纸球,滚过来喽!

  4.送纸球宝宝回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摸等感官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在这里课前我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以便让幼儿们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去发现、去观察。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梳理和巩固对动物外形特征的正确认识,理解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喜欢探究,愿意问为什么。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PPT、问题板等。

  活动过程:

  一、找找“为什么”

  1.(出示图书)孩子们,还记得这本书吗?书名叫《为什么》,里面藏着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我们来看看,书里到底问了哪些为什么,好吗?

  2.说出自己找到的“为什么”(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动物,并将问题呈现出来)。把你找到的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二、想想“为什么”

  1、想想、议议“为什么”

  孩子们,在这些问题中,你知道哪个问题的答案,并告诉大家。

  从长颈鹿、大象入手

  (1)从长颈鹿入手:为什么长颈鹿有很长的脖子。(图片验证)

  (2)从大象入手: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大象有嘴巴,为什么还需要用鼻子来吃树上的香蕉和喝地上的水(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片发现大象脖子短、腿粗短的特点)?

  [体验]如果没有那根长鼻子,大象会面临什么(让孩子们学做没有鼻子的大象,并尝试摘树上的香蕉,从而体会长鼻子对于大象生存的重要性)?

  大象会用这根灵巧的鼻子做什么(鼓励孩子说出大象鼻子的多种用途)?

  [过渡问题]还有谁也像长颈鹿、大象一样,长得很特别,是为了吃到食物、不饿肚子?

  从斑马入手

  (1)为什么斑马身上要有黑白条纹(鼓励孩子大胆说出答案)?

  (2)(邀请孩子们看斑马在草原上生活的照片)黑白色在草原上很明显,怎么能保护自己呢(引导孩子讨论分析)?让孩子谈谈盯着看斑马花纹后的感觉。

  [体验]我们来做狮子吧,草原上烈日当头,在旁边紧盯不舍的狮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成群奔跑的斑马群时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孩子大胆想象)?

  [小结及过渡]用皮毛的颜色来保护自己真是聪明的办法,像这样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来保护自己的动物还有谁?

  从蜗牛入手

  (1)为什么蜗牛身上要“背”座大房子(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答案,并出示图片来完善答案)?

  (2)看来背着走的房子真是个好东西,好东西要拿来跟大家分享,把“房子”送给谁呢?送给狮子、送给长颈鹿(让孩子自由选择动物“背房子”,并尝试考虑合理性)……

  (3)凶猛的狮子不需要房子保护,长颈鹿个子很大也不需要房子保护,为什么唯独蜗牛离不开这坚硬的小壳呢(蜗牛个子小、身体软)?

  (4)还有哪些软体动物也是用背着壳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从骆驼入手

  (1)为什么骆驼背上要有驼峰(看视频验证答案)?

  (2)驼峰里面藏了什么?里面的东西能供使用多长时间(鼓励孩子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回答)?

  2、梳理小结“为什么”的.原因

  教师呈现梳理板:边出示六个动物的外形特征,边进行梳理和总结。

  每一种动物都有奇特的外形:有的有长长的鼻子,有的有长长的脖子,这是为了吃到食物;有的有坚硬的外壳,有的有刺眼的皮毛,有的有威风的鬃毛,这都是为了保护自己;骆驼有驼峰是为了适应环境吃到食物、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适应自己生活的环境,在大自然中生存下来。

  三、看看“为什么”

  孩子们,《为什么》里还有很多你知道或者还不知道的“为什么”,还有许多你想知道的问题答案,我们回教室再去找找问题、看看答案,好吗?

  活动反思: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务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透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职责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构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构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忙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构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科学教案03-01

冬天科学教案02-14

关于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范文02-14

优秀的科学教案11-14

科学教案:蜗牛09-11

科学教案《病毒》10-16

手的科学教案11-03

关于科学教案11-03

中班动物科学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