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时间:2023-04-06 11:17:5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小蝌蚪找妈妈》课文原文内容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

  教案介绍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

  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

  活动重、难点:

  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课题。

  “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

  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

  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提问:

  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

  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

  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

  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

  三、整体欣赏故事情节。

  四、分段欣赏故事内容。

  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

  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用图表示。

  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

  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

  五、熟悉掌握故事

  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六、活动延伸:

  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

  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备课构想: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 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教具准备:

  粘贴纸、幻灯片、头饰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

  二、用谜语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启发法)

  2.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青蛙是什么样的?

  (2)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3)这篇课文共六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结合学习课文。

  1. 找一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幅图的投影)

  (1)师:这群小蝌蚪在班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的脑袋什么样?身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提问法)

  (3)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

  (4)师:指导学生用粘贴纸粘贴出游动的小蝌蚪的粘贴画,并让仔细观察。(指导观察法)

  2.操作投影出现第二幅图。

  (1)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读小蝌蚪,女生读鲤鱼妈妈,教师读旁白。

  (2)师: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有什么变化?他们遇到了谁?(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们遇到了鲤鱼妈妈)(启发法)

  (3)师:小蝌蚪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

  (4)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变→长出两 条后脚。

  找→鲤鱼

  (5)师 :看投影,小蝌蚪见到鲤鱼的时候心情怎样?(学生发挥回答)

  (6)指导学生用粘贴纸长出后退的小蝌蚪和鲤鱼的粘贴画。

  (7)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激趣法)

  3.投影打出第三副图。

  (1)分角色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名男生读乌龟,找一名女生读小蝌蚪,教师读旁白。

  (2)师:过了几年,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他们又看见了谁?(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他们看见了一只乌龟)(启发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引出板书:(长出两条前腿,乌龟)

  (5)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内容,粘贴出长着四条腿,小尾巴的小蝌蚪和乌龟粘贴画。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他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激趣法)

  4.操作投影,出现第四副图。

  (1)教师范读第四、五自然段。

  (2)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尾巴变短了,他们遇到了一只青蛙)(提问法)

  (3)师: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读)

  (4)通过读第四、五自然段,从而引出板书:(尾巴变短了,青蛙)

  (5)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学生粘贴出青蛙的粘贴画。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要求边读边思考。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引出板书:(尾巴不见了)

  四、巩固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1)找同学,根据自己的粘贴画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讲的有趣(激趣法)

  (2)带上头饰,将这个童话演出来(表演法)

  五、总结全文

  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这个月来,我们班开展的是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春天到了,到处是春意浓浓。一天,我发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的可热闹了,我悄悄的走过去想偷听她们在说什么。原来,李乐涵昨天和她的爸爸散步时,在田埂边发现了青蛙的卵,几个孩子正热闹的讨论小蝌蚪呢。于是我决定选取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开展一次活动。这篇童话故事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配有图文形式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以及最后变成青蛙的有趣过程。从教材编排看,童话中动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幼儿进行表演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童话中对话较多、重复式结构较多,幼儿很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范例。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活动准备: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在班级的自然角里饲养小蝌蚪。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然角里饲养的小蝌蚪,组织幼儿观察并谈论小蝌蚪。

  二、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的妈妈,那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 教师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 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 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 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 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2、小蝌蚪看到鸭妈妈,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蝌蚪变成青蛙的挂图。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墨画的工具,学习使用毛笔画水墨画。

  2.尝试用大小毛笔,使用浓、淡墨表现蝌蚪和荷叶。

  3.体验画水墨画带来的不同感受。

  活动准备: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欣赏ppt,水墨画所需工具,范画

  活动过程:

  1、迁移幼儿经验,导入活动,播放ppt图片。

  教师:还记得故事《小蝌蚪找妈妈》里的小蝌蚪吗?它们的是什么样子的?池塘里还有什么?(荷叶和荷花)

  2、出示范画,引导幼儿探索水墨画的画法。

  (1)欣赏观察水墨画,了解水墨画的特征。

  教师:荷叶、荷花和蝌蚪是什么样的?哪里用浓墨?哪里用淡墨?哪里用淡彩?

  :荷叶的中心有一个小圈,旁边还有细细的'叶脉;荷花的花瓣是尖尖的;蝌蚪是圆圆的脑袋后面拖着细细的尾巴。

  (2)认识了解工具:粗细不同的笔、浓墨、淡墨和淡彩。

  (3)探索画蝌蚪荷叶的方法。

  教师:我们可以怎样画呢?大笔画什么?小笔画什么?用什么方法画?

  教师引导幼儿大笔淡墨画荷叶和茎;小笔淡彩用按的方法画荷花;小笔浓墨画叶脉、茎上的刺和蝌蚪。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提出要求。

  教师:先画荷叶,再画荷花,最后画蝌蚪。注意浓墨淡墨的区别,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7-31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0-30

小蝌蚪找妈妈的教案01-1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8-2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04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12-13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教案11-01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10-20

《小蝌蚪找妈妈》小班教案12-15

【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