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5-07 13:25:0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有关中班教案锦集九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中班教案锦集九篇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本活动取材于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下的主题《小鬼显身手》,它通过两段对比鲜明的歌词与速度,创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勤快人和懒惰人。引导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由此喜欢劳动。

  歌曲的主要特点是:

  1、两段旋律的速度对比,如第一段快、第二段慢。

  2、两段歌词的关系对应,如:第一段"他在……他在……他还在……"、第二段"他不……他不……他也不……"。此外歌曲还有需注意的细节:如歌词与日常口语有区别、重复乐句的末尾音高有区别。

  针对歌曲的特点,活动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通过厨师角色贯穿整个歌曲的学习过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通过歌曲的对比倾听、图谱的对比观察、动作的对比演示等感受歌词、速度以及细节的区别。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

  2.体验歌曲诙谐的情绪,愿意做个勤快人。

  活动准备:

  1.《勤快人和懒惰人》伴奏带、CD机、电子琴。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发声练习

  1.随音乐进厨房教师: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厨房,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2."厨师"和小朋友问好。教师:大厨师欢迎小朋友们,"小朋友们好……"

  3.出示图片说说厨师的本领教师:你知道厨师通常有什么本领?

  二、学习歌曲过渡:厨师有那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厨师的歌。

  1.完整欣赏歌曲录音,感知歌曲形象。

  教师:歌曲中有谁?

  过渡:我们再听听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2.完整欣赏歌曲清唱,感知歌曲速度。

  教师:两段歌曲速度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觉得为什么不一样?

  过渡:我们先来仔细听听勤快人是怎么劳动的?

  3.结合图谱欣赏第一段歌曲清唱。

  教师:勤快人在干什么?

  "他在 炒菜,他在 煮饭,他还在蒸 馒 头" (念一念、听一听、唱一唱)过渡: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勤快人"。

  4、完整学唱歌曲第一段。

  过渡:勤快人在劳动,可懒惰人却在?

  5.结合图谱欣赏第二段歌曲清唱。

  教师:懒惰人"他不 ?他不?他还不?" (念一念、听一听、唱一唱)过渡:我们来完整地唱一唱"懒惰人"。

  6、完整学唱歌曲第二段。

  过渡:两段歌曲都藏着同样的小秘密,请你仔细听把它找出来。

  7、结合图谱、动作感知并学唱细节:重复乐句末尾音的区别。

  过渡:我们把两段歌词完整地唱一唱(速度提示)

  8、完整学唱歌曲,初步尝试表现歌曲速度的差异。

  1)师生分角色唱教师:老师先唱"勤快人"、小朋友们唱?

  2)师生换角色唱教师:"勤快人和懒惰人"你喜欢哪一个?那么这次请小朋友唱"勤快人"……三、师生合作表演唱中班教学活动《勤快人和懒惰人》团队研修案例一、教材解构:

  本首歌曲在主题的中间阶段进行开展,当幼儿积累初步的劳动认知,感受劳动的辛劳与快乐,通过此歌曲的'引出,能让幼儿在模仿成人劳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和熟悉成人劳动的不同形象。《勤快人和懒惰人》是一首经典歌曲,本身歌曲结构比较工整,篇幅不长,歌曲关系单纯,一个字对一个音,曲调比较平稳,两段体的乐曲结构有重复节奏,只不过在两段结尾处旋律稍有高低区分;演唱音域也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歌词的形式和内容易于用动作来表现,歌词形象表现的是在厨房劳动的厨师,对幼儿来说也不惧陌生感,唯一具有挑战的是勤快人和懒惰人所表演唱的曲调速度有快慢之分,这对适当提升中班幼儿歌唱表现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战度。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喜欢音乐表现活动,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已经具备一定的歌唱表现能力,在控制声音,辨别音高、旋律、速度方面已经积累初步的经验,在演唱中经常喜欢借助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也有情感表达的需要,因此,为了让幼儿熟悉歌词,理解和感受歌曲形象,我们在歌唱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和动作表演还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相对比较容易兴奋,喜欢结构相对工整,有重复感,音乐关系较为简单,喜欢比较轻快活泼、速度稍快的歌曲。《勤快人和懒惰人》基本上很适宜中班幼儿年龄段幼儿演唱和表现,歌词形象也能清晰地引发幼儿模仿厨师劳动的场景,体验快乐劳动的成功感。

  研修过程:

  第一次集中研讨此次集中研讨主要根据主题《小鬼显身手》确定主题脉络,各个教学活动在主题行进中适合开展的时机,《勤快人和懒惰人》排在主题进程的中间时段,具有一定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来源于本身歌曲带有正面和负面两种形象的表现,也激发幼儿对积极劳动形象的肯定、欣赏和喜欢,让幼儿进一步获得劳动的快乐和自豪起到铺垫的作用,因此,通过此次集中研讨,我们初步确定了此歌唱活动在主题开展中的价值和在实施中主要表达的歌曲情感基调是正面快乐的。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开展有趣的学习方式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也符合了《纲要》中所指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活动目标

  为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节认识5以内的数字宝宝。首先设置情景“老母鸡生蛋”让幼儿认识1-5,然后让幼儿结合图片数数,最后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提供不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由浅入深的认识数字,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了知识。

  教学重点

  1、 认识数字1-5。

  教学难点

  2、 训练幼儿的记忆、判断、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数字卡片一套 苹果数字贴图一套。

  活动过程

  幼儿随音乐有序的取数字卡片,做律动

  游戏导入

  1、教师学母鸡生蛋时的叫声:这是什么声音啊?(母鸡的叫声)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农场,我们来看看老母鸡是怎么生蛋的好吗?数一数有几个鸡蛋?老师带领幼儿读儿歌。

  《真能干》

  老母鸡真能干,咯哒咯哒来生蛋。

  1个、2个、3个、4个,5个。

  小朋友来数一数,一共生了几个鸡蛋?

  小朋友们真棒!

  3、 重复读几遍儿歌,熟记数数中班教案认识数字1到5中班教案认识数字1到5。

  游戏一:数字宝宝

  1、 教师:哇!老师手里有很多的数字宝宝的.卡片,有小朋友认识吗?看看它像什么?师生共读儿歌。

  《数字宝宝》

  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来听话,

  4像红旗随风飘,

  5像秤钩来买菜。

  2、 重复教读儿歌,让幼儿熟识数字及形状。

  游戏二:找朋友

  老师挂上不同数量的苹果贴图,先引导幼儿数卡片上的苹果的数量,找出它的好朋友数字宝宝,贴在相应的苹果下面,小朋友数一数这里有几个苹果啊?幼儿从左到右点数苹果,一共有2个苹果,帮助幼儿贴上数字宝宝2。

  游戏反复进行,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数字1-5。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练习,数一数家里的水果,饼干等中班教案认识数字1到5文章中班教案认识数字1到5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认识数字1-5,它是在幼儿从说过渡到认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数字1-5。我设计的课堂可取之处在于:

  1、设计挖掘了幼儿的生活资源,创造性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设计通过创设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游戏,通过数鸡蛋、贴数字宝宝得游戏,从旧知引出新知,很好地调动了学习气氛。

  2、变抽象为直观,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数。

  通过幼儿亲自参与的母鸡生蛋、贴数字宝宝两项戏,将数字活生生地摆在幼儿面前,让幼儿直观感受数字的有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实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悟、活动中得到成功体验的教学理念。

  3、 练习具有针对性、开放性。

  4、 设计一是加深幼儿对数字宝宝1-5的印象,二是在游戏中认识数字,进一步提高能力,拓展思维中班教案认识数字1到5教案让数学为现实生活服务。

  5、 可是,数学活动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很遗憾的一点是没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幼儿参与活动。也就是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幼儿的学习动向。这让幼儿理解数字还只是停留在较浅的程度。另一点遗憾是自己的教学功底还不够深厚,缺乏教学机智,在评价幼儿时没能做到客观、到位。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认识10以内的序数,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这次活动我结合幼儿的这种感性认识,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设计了报数、听鼓声拿数字卡片,按要求放水果,涂色、排队等活动,让幼儿在这些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引导,把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区别基数与序数,感知序数的顺序性。

  2、激发幼儿观察、比较的兴趣,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3、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否知道并了解序数的概念,是否能够掌握10以序数的正、逆排序。

  难点:是否知道序数和基数的差异,因为知道数字在表示的数量的同时,数字还可以表示在一个数序中的位置。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作业纸、十个不同的水果、彩色铅笔、一个果篮、手鼓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游戏:报数(幼儿先从左往右报数,然后从右往左报数)

  2、老师敲鼓,幼儿听鼓声拿数字卡片。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出示水果,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水果?师生点数后回答,一共有10个水果。请幼儿依次说,第一个水果是苹果,第二个水果是桃子……第十个水果是草莓。

  2、请一名幼儿取3个水果放在篮子里,请另一名幼儿取第3个水果放在工作毯上……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取水果,从而感知比较3个水果与第3个水果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区分基数与序数。

  3、师生讨论说出结论,3个水果表示一共有3个水果,第3个水果指的是排在第三的水果。

  4、调换水果的位置,请幼儿尝试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看,说说水果的序数。

  5、送水果游戏:老师发出指令,幼儿按要求送水果,其余幼儿看他送得对不对。

  三、操作活动

  1、按要求涂色:听老师的要求将相应的物品涂色

  2、按要求画图形:听老师的要求在相应的格子里画图形。

  四、交流小结,收拾整理学具,结束教学活动

  五、活动延伸:利用排队、整理教玩具是巩固和复习序数,培养秩序感。在学会从左往右数、从右往左数的基础上尝试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前往后、从后往前数,让幼儿能从多方面感知序数。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中做到了层层递进,突出重难点。并充分挖掘了教学具的多功能性。在活动中,我除了引领幼儿学得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外、更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整个活动在教学的策略上倡导了以幼儿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等多种教育理念。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情境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活动的乐趣。

  但也有不足之处,因还有幼儿的左右分不太清楚,在从左往右报数时效果不错,单反过来从右往左报数时有些乱,送水果游戏时只让一部分孩子参与了,剩下的孩子就有点无所事事了。

  评课的教师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如果再上这堂课,还可以设计一些更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活动,比如上车找座位、逛超市等游戏环节,而且在幼儿参与面上会考虑都有事可做,都在参与中学习。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画信所表达的意思,并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结果。

  2、培养幼儿仔细听话的习惯。

  重点:通过观察,理解图画信所表达的意思,培养仔细听话的习惯。

  难点:将自己的思考结果清楚的表达出来,在听完电话后记住小兔的话,从而找到小兔的家。

  活动准备:

  大小图画信一份,小兔家的地图一份,小猫咪咪的.头饰,妈妈的肖像一张。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咪咪发现图画信

  1、(教师戴上头饰扮演小猫,作刚睡觉伸懒腰的动作)咦,妈妈怎么不在家?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会上哪儿去呢?(出示肖像)

  2、教师小结

  (低头思考,忽然发现了桌上有封信)哎,桌上有封信。(折开信封)上面画了很多图画,但是没有字,原来这是一封妈妈留下的图画信,妈妈究竟要告诉我什么事呢?

  二、幼儿帮咪咪看信,理解图画信的意思

  1、观察图画信。(教师拿掉头饰)

  教师把这封图画信放大了,请你们仔细观察,和小猫咪嘛一起动脑筋。

  2、幼儿互相讲座交流看法。

  3、幼儿在集体前交流自己对图画信的理解。

  刚才小朋友都仔细观察了图画信,教师请个别小朋友站起来告诉我,图画信到底说了什么呢?

  三、幼儿讲述图画信内容。

  集体讲述一遍再个别讲述

  四、小兔来电邀请咪咪和朋友去作客。

  咪咪:(电话响起)喂,请问你是谁呀?

  小兔:我是小兔,我想请你们到我家作客。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围绕故事的情节积极思维,主动发问。

  2、用较完整的语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活动准备】

  小鸡、小鳄鱼各一只,故事图片一套,不同的结尾图片若干,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介绍提要。

  将故事提要向幼儿作介绍,同时演示小鳄鱼和小鸡。(介绍故事提要,主要让幼儿了解故事大致内容,突出关键)

  这是一条小鳄鱼当当,它和一只小鸡交上了朋友。鳄鱼们听说后都说当当是个大傻瓜。当当的爸爸告诉它:鸡肉是最有营养的'美食。妈妈也劝当当和小鸡见面时就吃了它补补身体。当当和小鸡又在一起了。可是不管小鸡跟它说什么,当当就是不说话,因为它担心自己一张嘴就会把小鸡吃掉。最后小鸡生气地啄了当当一下,不愿和它玩了。

  二、设疑解答。

  (通过设疑,引发幼儿思考的内心需求,并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向思维,同时为欣赏理解作品作铺垫。)

  教师设疑,请你们想一想:

  1、为什么鳄鱼们都说当当是个大傻瓜?

  2、小鸡啄了当当,当当会怎么做呢?

  请幼儿围绕问题,参与解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作出不同解答。)

  三、看图思考

  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想象结果(尽情发挥幼儿想象力,提供充分想象的机会。)

  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结尾的小图片,边看图片边自由讨论、讲述故事的结尾。

  四、完整欣赏

  (通过视听结合欣赏,对故事情节内容有完整的印象,感知主要角色“小鳄鱼”的特殊性,产生积极的情感。)

  幼儿欣赏故事,听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一遍。(配合图片和实物投影仪)

  五、多向交流

  (启发幼儿积极设疑和参与讨论,既有利于激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也可及时反馈幼儿理解的程度,便于分层指导。)

  1、引导幼儿发问,积极参与讨论。

  师:有什么听不懂的或感兴趣的地方可以问、可以讲。

  2、教师设疑。

  当当为什么不说话?它到底是不是一个没礼貌的家伙?

  六、延伸活动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听听讲讲、看看讲讲、画画讲讲。)

  1、绘画情节:

  将自己感兴趣的情节画下来,并可制成不同结尾的画册,布置于语言区中讲述。

  2、意愿听讲:

  将故事录音录好后置于语言区中供幼儿听讲。

中班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在如今多元化的幼儿教育领域中,我认为最富有中国特色的是“田野课程”。它把幼儿当作有特殊需要和兴趣的个体,看作问题的发现者与探索者,用多种方式表达认识和感受。注重幼儿的兴趣、生活、活动的延伸和联系。因此,根据“田野课程”的理念,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我”这个主题,让幼儿去面对生活,在情境中学习,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主题选择: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特有的自我中心化特点,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由于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缺乏,很容易发生各种矛盾,并且不太会解决问题。鉴于幼儿上述一些情况,我选择了该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准则,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活动目标:

  1、尊重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

  2、体验“我”在游戏、生活中快乐的情感,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

  3、提供自由 活动的机会,鼓励幼儿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家庭幼儿园等教育因素,来共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流程:

  活动一:认知活动—我自己。

  通过认识自己的姓名、性别、测身高、自主绘画等一系列手段,从而让幼儿从多方面认识我的一些特征。

  活动二:家园活动—我的家。

  让幼儿了解自己的生长环境,然后把它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比较、讨论等形式,加深对“家”的印象,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生活活动—我会……

  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叠被、系鞋带……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表现力。

  活动四:语言活动—我喜欢……

  通过语言描述和肢体语言来介绍自己喜欢的人、事、物,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进行中的、可以改变的、开放的过程,根据幼儿经常在盥洗室、走廊边讲一些小秘密这一特点,我改变了原定教学活动的形式,更改为活动区活动—悄悄话:用屏风隔出一角,让幼儿在这个小天地里说悄悄话,从而培养孩子交往的技能。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幼儿对于“我”的一些特征、生长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在自信心和自我表现力方面都有所增强,但是合作、交往的技能还很不够,因此,我又设计了一项社会性活动:好朋友。这是我重点要讲的,设想通过这项活动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在此,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进入场景,通过《小鸡和熊》的故事,让幼儿知道要相互合作,接着让孩子分别扮演角色来进行“好朋友”的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蒙眼一人睁眼,互相帮助,共同跨过由多只可乐罐设置的小矮墙,到达小城堡。

  第一次游戏:失败。小矮墙被撞翻了,请幼儿讲一讲怎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有的说:“他没扶住我。”有的说:“他没说清楚。”再此教师引导孩子们展开激烈的讨论:怎样才能使小矮墙不被撞倒?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结果还是失败,再讨论、再尝试,通过反复的尝试来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当发现有个别幼儿能顺利地通过时,我及时让他们来讲一讲:你是怎样跨过小矮墙的,然后再让大家一起来试一试,通过尝试,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顺利通过到达了小城堡,好朋友手拉着手欢呼雀跃,在此同时既锻练了幼儿的身体,又增强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技能,孩子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活动七:采用家庭的教育因素,进行双休日“幼儿家庭结伴游戏”活动,让孩子们自由地、愉快地通过家庭结伴游戏活动,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活动八:美工活动—我的朋友

  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制作小镜框—我的朋友,进一步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

  活动效果:

  经过这次活动以后,我班幼儿在社会性方面、交往方面明显有不少进步。在活动中,开始会共同协商,解决同伴间发生的矛盾,家长们也反映,在家庭中自己的孩子与伙伴在玩时争吵的现象减少了,通过一系列活动,基本达到预期所定的目标。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2、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1---3的数字卡若干张。

  2、各种水果卡片若干张,各种实物水果若干。

  3、场景布置:水果超市。

  三、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

  四、活动难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活动教、学法:直观法、引导法、游戏法、操作法。

  六、活动过程:

  1、律动《转手腕》,集中幼儿注意力。

  2、游戏:拍拍手(复习数字1、2、3)

  (1)、教师拍手,让幼儿说出拍手的次数。

  (2)、教师说数字,幼儿根据数拍手。

  3、游戏:数物对应

  (1)、教师出示水果卡片,示范贴上相应的数卡。

  (2)、给幼儿发水果卡片,让幼儿给卡片贴上相应的数卡。

  (3)、给贴的好的幼儿带上动物头饰去买水果。(教师带上小猴的头饰)

  4、游戏:买水果

  (1)、故事《小猴》导入买水果环节。

  (2)、请带头饰的幼儿到水果超市买水果。

  a、教师提问:你喜欢什么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b、教师出示数卡,幼儿买(拿)相应数的水果。

  c、教师给个别买水果错误的幼儿给予纠正,让幼儿理解数物的关系。

  5、幼儿分享水果,结束活动。

  七、反思

  9月25日早晨第一节课我在中四班上了一节数学课《买水果》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根据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复习3以内的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引导法、游戏法、操作法等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习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第一个环节为游戏活动《拍手》导入(复习数字1、2、3)。第二个环节为基本活动,数物对应游戏、买水果游戏。第三个环节结束活动,幼儿分享水果。在这些活动环节中我觉得数物对应游戏环节放在基础活动中不够理想,使整个活动不够连贯,如放在最后让幼儿操作数物对应去掉幼儿分享水果这一环节,整个过程会更流畅,主题会更突出。

  在教授过程中我的语言不够生动,普通话不标准。特别是我站着授课,没有与幼儿平视,对幼儿有一些影响。在给幼儿戴头饰时没有提前准备好,临时才找合适的,既耽搁了时间又影响了幼儿情绪。整个活动也没有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整个活动是在游戏中让幼儿学习,感受数学的乐趣,幼儿的参与性较广,在游戏中都能按规则完成游戏,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这个集体中,教师们都很年轻,富有创造性及创新能力,思维灵活,乐岗敬业。我虽然比她们多干几年幼教工作但观念守旧,需要向这些向阳光一样的老师们多学习,以后多听她们的课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背景

  通过我的日常观察,幼儿能够独立入厕、洗手,但是洗手的方式很不规范,常常是洗好后,指甲里和手背上面还存在着脏乎乎的黑泥,纠正幼儿洗手方式,对幼儿的健康大有益处。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讲卫生的'重要性。

  2、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4、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手偶、正确洗手方法的课件、水盆、肥皂、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手偶表演:“哎呦,哎呦,肚子疼死了。”

  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兔子会肚子疼呢?她平时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吗?

  (引导幼儿说出手偶不讲卫生,不认真洗手。)

  2.教师提问:那我们小朋友知道该怎么样洗手才能不生病呢?跟身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集体讨论后,到讲台来给其他幼儿做示范。)

  3.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教师: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你们说的对不对啊?

  (2)出示洗手课件,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师与幼儿重复洗手的正确方法:

  袖子袖子卷卷好,水龙头儿忙打开,肥皂宝宝来帮忙,搓搓手心和手背,

  清水来把赃物冲,小小毛巾擦干净。

  教师边做动作边说自编儿歌。

  4.教师:那老师还要问问小朋友,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洗手呢?

  (饭前、便后、玩玩具等)

  5.幼儿实际练习: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将幼儿分成4组,分别进行洗手实践。

  二、结束部分: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对幼儿的洗手方式予以表扬和纠正。

  活动反思:

  活动对幼儿进行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洗手,鼓励幼儿自己来介绍洗手的方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走跑交替,发展动作的灵敏性。

  2.在游戏中能集中注意力,反应灵活。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小塑料圈人手一个(直径40厘米),红绿板(做红、绿灯用)各一块。

  2.场地上画上大圆圈。

  3、“蓝精灵”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们是一群蓝精灵,让我们一起锻炼锻炼身体吧。

  二、利用“圈”进行身体活动。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手持小塑料圈,模仿开车的动作跑进场地围成大圆圈。

  利用“圈”做身体准备运动,如:套圈、跨圈、跳圈、滚圈、抛圈等。

  三.游戏“汽车旅行团”。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玩法:今天老师要和小精灵玩一个新游戏――汽车旅行团,小精灵驾驶汽车外出旅行,我做交通警察。听到老师说“绿灯”,你们就启动车子向前开;听到老师说“红灯”,你们就停住不动。开汽车时,注意不要相互碰撞。

  2、集体游戏2~3次。

  3、教师出示“红绿灯”,再次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变化要求:“小司机”分散在大圆圈内,见到“绿灯”(教师举信号灯)就自由四散开车,听到“慢慢开”就边走边开车,听到“快快开”就边跑边开车,听到“倒车请注意”就倒退走着开车,见到“红灯”就立即停止开车。

  4、合作开车。

  教师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调节运动量,安排适宜的游戏次数。

  5、教师简单讲评,表扬按信号要求活动的幼儿。

  四.放松活动。

  幼儿排成一路纵队,后面的幼儿用圈套在前一幼儿腰间,排成一列火车,第一位幼儿掌握方向盘开车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运动锻炼了幼儿跑、跳、钻、爬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竞争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11-05

中班教案12-09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中班舞蹈教案03-02

中班《春雨》教案03-02

《过河》中班教案02-22

中班综合教案03-12

中班游戏教案11-04

中班礼仪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