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5-08 19:10:2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学习“十、木、禾”3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感受汉字的形象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记生字,会写“十木禾”3个字。

  2、建立图、古象形字、汉字之间的联系,帮助识记汉字。

  三、教学准备:

  录像带、生字、字母卡片及挂图、四线格的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在“游乐场”里,认识的字“朋友”已经不少了,大家还认识这几位“朋友”吗?(大屏幕出现13个学过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鱼 雨 飞 风 土 云 马 牛 山 水 下 火 土

  2、新授:现在“游乐场”的叔叔们又带来了几位有趣的新“朋友”正等待着跟小朋友认识呢!瞧,他们随着美妙的音乐来了。

  (随着美妙的音乐声大屏幕出现12个生字及彩图)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请小朋友找出你自己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并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①自由上台点击读、说给小朋友听。

  ②同桌互教互读。

  ③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结过渡:小朋友既懂得观察,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科学家在一座山洞里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刻着许多不同形状的字你们瞧:

  (大屏幕出现一块刻有古象形的`石头,大家边看边议论。)

  三、引导观察、学习探究

  1、让学生观察“羊”“目”两个容易辨认的古象形字,请问:你们能不能帮助老 师认一认吗?是怎样认出来的?

  (屏幕出现相对应的图)

  2、有时候的人就是看看东西的形状来造字的,当时把这些字称它为象形字,过了好多年以后,这些字就变成了现在的文字,多有意思啊!

  (课件演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屏幕出示:羊、目,请学生把这两个字和象形字对应起来

  3、认读生字“羊、目”

  ①认读生字卡片

  ②了解“目”就是眼睛

  ③拓展:你还知道与“目”有关的字吗?

  四、师生互动,游戏识字

  1、小朋友真聪明,现在咱们一起高兴地进游乐场玩玩好吗?但是进游乐场需领一张门票,怎样才能领到门票呢?

  2、讲游戏规则:

  ①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带图门票

  ②每个小朋友用自己的带图的门票到老师这里来领汉字门票

  ③领到门票后,左右手同时出示门票,确认后大声读出汉字

  3、学生认读汉字(同桌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五、尝试识字,小组合作

  1、出示生字,同桌相互认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巡视)

  2、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引导。

  ①介绍象形字的特点。举例“兔”,并认识新偏旁“ #11912;”,你还认识哪些带“角字头”的字。

  ②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容易忽略的笔画:“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兔子长着长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③引导学生看图说一个简短的话,并用上量词

  一张 一轮 一个 一团 一棵 一只等

  六、巩固生字:

  1、去掉拼音出示生字卡片比赛认读。

  2、找朋友游戏,组词语认读

  七、书写指导:

  1、书写“十”

  ①屏幕出现生字“十”认读。

  ②学生观察生字:哪一笔我们已经写过?红色的一笔叫什么?

  ③认识新笔画“竖”,书空注意笔顺及“竖”的写法。

  ④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十”

  ⑤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八、实践性操作: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连”。

  2、找一找我们生活本中还有哪些象形字,然后在爸妈的帮助下模仿本课

  的自制卡片(字和实物)

  如:山 水 田 雨 风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字娃娃戴红花

  ① 出示12个“字娃娃”和12朵红花(即制成娃娃状的字卡和15朵花状的音节卡片,其中3个音节非本课生字的音节)字卡与音节卡各自打乱顺序。

  ② 指名给“字娃娃”戴红花。

  ③ 开火车认读上述带拼音的生字。

  2、齐读生字

  3、猜字谜,编字谜

  ①教师编,学生猜

  如:a.有时挂在天边,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

  b.东边升,西边落。看时圆,写时方(日)

  ②各自编,大家猜。

  如:“口”加一笔变成什么字?(中日) 加两笔呢? (目 田 白 右)

  “木”加一笔变成什么字?(禾、本) 加两笔呢? (米、机)

  4、小组合作,读、组、说游戏。

  各组准备:第一人正确读出生字,第二人组词,第三、第四人分别从所组的词语中选一个说一句话。

  二、书写指导

  1、复习“十”的书写,巩固笔画“竖”及不同的写法。(先横后竖)

  2、书写“禾 木”

  ①认识新笔画“撇”“捺”,观察“木 禾”有两个相同的笔画,朝左是“撇”朝右是“捺”,书空。(先撇后捺)

  ②教师范写“撇”讲述书写规则:从右上向左下,起笔重后渐轻,收笔快形成尖子状。

  ③学生用食指在桌上练写,感受用力的轻重变化。

  ④同时认识“捺”。

  ⑤书写“木”“禾”重点指导“撇”

  “捺”的写法:先撇后捺,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

  ⑥指导学生书空,注意笔顺。

  ⑦学生练习写,教师巡回指导。

  三、评议

  四、扩展练习

  1、把你学会的字写在卡片上,放在识字袋里。

  2、阅读课外片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感悟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

  1、课前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谁能简要的说说?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并不 是描写长城的雄伟壮丽,而且有关长城砖的一件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读书,提醒注意读准生字:羡慕、允许、妄自菲薄等。

  2、说说看,读完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阅读,理解线索。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砖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填空:

  开始,长城砖觉得(),因而( );后来(),长城砖感到( ),这些引起了它的( )。

  2、练习朗读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长城砖中描写长城砖自卑的句子。

  3、是什么促使长城砖由自卑变得自信了呢?

  四、表演,体会情感。

  1、各自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读读课文,再在小组里表演。

  2、教师指导:要传达出人物的情感,必须注意不同人物的神态、语气。同时运用人物的. 语气表现人物的话语。

  大教授的“激动”;宇航员的“神采飞扬”;金发女郎的“崇拜”;小男孩的兴奋。

  学生练习,表演。

  指数名学生表演。

  2、再读课文,读出长城砖的价值。

  (展览受到的待遇,参观人数之多)

  四、想象情景,领悟内涵。

  1、同学们,如果你是长城砖,就是那块原先自惭形形秽的砖,听到了赞美,你想对谁说此刻心声呢?对自己?对游客?同伴。

  2、指名读最后一段。

  说说你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自尊、自信、自强的理解。

  五、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自信、自尊、自强的格言警句,与同学交流。

  2、你自己有不够自信的地方吗?身边有不够自信的人吗?请试着劝他。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歌曲“上学歌”学唱;

  2、综合训练

  3、欣赏:快乐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熟悉同学情况,建立课堂常规。

  2、通过学唱《上学歌》和欣赏《快乐的一天》,培养同学听音乐与唱歌的良好习惯,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

  3、指导同学听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表示《上学歌》活泼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感受到歌曲愉快的情绪,能通过演唱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情绪,能自编动作表示出音乐的情绪。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常规培训(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世界学习音乐)

  1、老师先讲今后上音乐课的要求。手平放在腿上,两脚平放在地上,不要乱动,背要挺直,有利于正确的发声。书放在乐椅的扶手上,今后带一只笔一块橡皮,不要在带其他东西。要保护音乐书这个朋友。再请同学自身说一说今后应怎样表示。(调动积极性,自身感受到应遵守的纪律和要求)

  2、发声动作应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全体起立,跟老师找到双手放的位置,放的方式,再跟老师体会吸气和呼气的变化,引导同学自身找到腹部变化的规律。

  跟教师练唱小乐段,感受正确发声方法的运用。

  (第12页发声练习曲,谱例略)

  3、进教室的要求:听音乐并根据音乐节奏自编动作边做边走到自身的位置。

  听音乐练习

  将同学带到教室外练习,看谁做的好。

  二、新授

  1、导入:

  “同学们,今天大家都是第一次上学,高兴吗?那谁能说一说你的这一天是怎样过的,你都经历了那些事。”

  “好,接着,我们来听一首“快乐的一天”,看是不是你做的事情。”

  2、听音乐的'第一段“早早起”

  请生说一说这一段听过后有何感受

  看图,这一段表示了小朋友早晨起来的情景,请生根据音乐表示的内容,边听边用动作表示。

  “早晨起床后应该做什么?”“上学去”“这时你的心情怎样?路上看到什么景色?”

  3、直接听第二段,请生边听边做动作表示。

  “那么在上学途中,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4、学唱《上学歌》

  ① 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跟琴用“Lu”模唱歌曲。

  ② 读歌词,注意咬字要清楚。

  ③ 跟琴唱歌词,注意情绪,要活泼欢快。

  ④ 歌曲处置:

  中速、充溢朝气地演唱。

  “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 连贯舒展

  “小鸟说:早早早” 轻松、亲切、富有弹性

  “我去上学校……爱劳动” 情绪丰满、富有激情、

  节奏明快。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坚实有力,表示出决心

  注意以上几点,教师范唱后,同学练唱。

  ⑤ 请同学根据歌词给歌曲编舞蹈,

  边唱边跳,看谁扮演的好。

  5、分别听“来学习”、“做游戏”、“放学了”、“静静睡”,

  并请生边听边根据乐曲情绪、表示的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听后,让同学说一说每一段的情绪是怎样。

  6、完整复听乐曲,并做动作。演奏到“上学歌”处齐唱,做动作。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上学歌”,也欣赏了“快乐的一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好好学习;长大立功劳;养成良好习惯;热爱学习等)

  希望同学们今后向歌曲唱的那样好好学习、快快乐乐。

  板书设计:

  第一课 上学歌

  情绪 欢快、富有朝气

  中速演唱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感受两首诗歌的不同风格,体悟不同诗人其不同的心境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诗风。

  2。 研习文本,比较探究,交流讨论。

  3。 引导和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在争辩中加深对不同诗人的不同风格及同一诗人在不同心境下表现出来的不同诗人的整体认识,允许多种见解并存。

  4。 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人不同的处境和心境下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教学重点

  探究两首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并以此诗为切入点,比较探究这两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所存在的差别。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诗歌的协作风格,并且比较探究其中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准备《鹊桥仙》对比阅读的材料纸。

  一、阅读材料中的两首诗歌

  1.播放背景音乐:《美丽的神话》。

  2.材料纸:《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比较阅读

  3.导语:我们说人类的情感一般可以分为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亲情和友情我想大家都已经拥有了,唯独这个爱情,是我们还需要用来向往的一件东西,当有一天我们也拥有爱情的时候,我想大家就不会想过六一儿童节了,那时最想过的应该会是情人节了。七夕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每年七月,牛郎和织女可以名正言顺地会面。这个自魏晋以来就流传的魅力深化,引起了许多诗人的咏叹,最早传唱这一神话题材的就是汉魏时的古诗《迢迢牵牛星》,但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绝唱,当推背诵秦观的《鹊桥仙》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一诗一词。(板书:迢迢牵牛星)

  二、 整体感知,赏析探究

  1. 全体朗读(幻灯片:诗歌内容)

  师:据传说,这年的七夕,喜鹊不知什么原因,忘了到天上搭桥去了,害得我们的织女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我们先一起来朗读一下《迢迢牵牛星》,体会一下那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生)

  师:那年的七夕,牛郎和织女因故没能相会,只能脉脉无语。经过几年的等待,有情人终于在鹊桥上相会了,这又是怎样的一幅怎样的天堂相会图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鹊桥仙》。

  2.求同过程

  师:从两首诗中读出什么?自己再默读,然后回答你读出了什么?大家也可以小声地朗读。

  师:我们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形容,你来说说用哪个字来形容?

  生:怨、忧、思、悲……

  师:表达了诗人内心中最深层次的情,那么这两首诗传达了一种相同的情感。

  3.求异过程

  师:两首诗一个是民歌,一个是文人作品,语言情感上肯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他们都表达了哪些不同的情感?语言上或者说艺术上有何特点呢?结合两首诗的具体的语句,你从两首诗中读出了哪些不同?前后桌、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生:《迢》隔河相望,可望而不可及,怨恨。

  师:那你来把那种怨恨的感情给大家读出来好吗?(作稍微的朗读指导,并让全体学生朗读体会这种情感)

  生:泪如雨下。(让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织女思念牛郎的悲苦之情)

  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坚贞、乐观、忠贞。

  生:柔情似水,美好的相会(每年一次的相会,突出爱情的珍贵)

  4.总结:求异(幻灯片)

  《迢》:怨恨、悲苦,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离愁别恨(板书:离愁别恨: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鹊》:忠贞、坚定、珍贵、对高尚爱情的赞颂(板书忠贞,坚定:对爱情的忠诚与坚贞)

  三、 拓展延伸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选段,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师:那么,下面我们也按照这样对比的`句式,就这两首诗歌,来仿写几个句子,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调动你的创新意识和文采。

  (朗读学生作品,范读自己的作品)

  师:上面,我们对这两首诗,进行求同和求异,这主要是为了能够凸显这两首诗的个性。明代有人评价《鹊桥仙》的时候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19世纪英国诗人济慈曾说:听得见的音调是优美的,听不见的音调更是优美的。

  四、教师配乐朗读(美丽的神话)

  1.师:你们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是否相同?要做到对古诗情感的把握确实不容易,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朗读一下这两首诗歌。注意,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感情细胞都调动起来,把握好诗歌的节奏、轻重音。

  2.师:爱是什么?有首歌叫做《爱如潮水》,还有一首歌叫做《死了都要爱》,可见爱情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是不可或缺,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涉及爱情,但我们却拥有诠释爱情的权利。那么,你是怎样理解爱情的?

  生:爱情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同的事情的爱情,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生:爱情是不加任何砝码的……

  3.全班配乐朗读

  五、课堂小结1。这节课上下来,大家也许注意到了,特别关注的就是朗读,反复的涵咏,来增强语感,这就是学习古诗文最主要的途径。

  2。比较阅读:比较诗歌的情感,比较语言特点,抓住一些比较点,进行多元对比,体会爱情不仅有欢乐,而且有泪水,从短暂的相逢中,体现出的亘古与忠贞。

  3。亘古一爱,万千情怀。当我们再次抬头看那熟悉的夜空时,我们也许会多了浪漫的联想,诗意的感受。所以这堂课我们不仅收获了语言,收获了感动,也收获了诗意。

  4。全体学生再次朗读。

  六、板书设计

  迢迢牵牛星

  《迢》:离愁别恨

  《鹊》:忠贞坚定 爱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文名句

  1、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2、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

  (1)配乐朗读或自由朗读。

  (2)给文章每个段落标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2、分析结构

  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概括每段内容。

  观荷缘起: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观荷塘: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河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7、8、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三、文本研习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

  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可能回答“找到”或者“没有找到”

  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问题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环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明确线索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四、找出文眼、理清脉络、分析情感

  1、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2、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3、情感:

  不满现实(求静)—寻求超脱(得静)—回到现实(出静)

  反映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悦仍是淡淡的哀愁

  五、赏析语句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情况,说明作者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

  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蕴含对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4、5、6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

  二、新课导入

  提问:由课题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写“荷塘”和“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三、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诵读、鉴赏第4段

  1.指明一个学生朗读。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4个方面。

  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4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1)思路点拨:手法、作用、分析

  示例: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2)小组合作

  (3)成果展示(选)

  (第1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赋予物以人的感情。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2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江苏省淮安中学《荷塘月色》教案28,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5.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味其写景特点。

  (二)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可分成4组讨论后回答)

  明确: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5.齐声朗读第5段,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

  (三)诵读、鉴赏第6段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阅读比较后回答)

  明确: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

  不同: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

  3.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学生阅读后回答)

  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

  4.师生共同小结。

  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5.齐声朗读第6段,体会其特点。

  四、课堂小练笔《雨中校园》

  1、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2、美文选读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成语故事。理解寓言内容,懂得其中的道理。通过看书,查资料,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掌握两个成语。

  教学难点:懂得其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滥竽充数》。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注释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练习朗读

  二、学习《滥竽充数》

  1、默读根据注释理解古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试说意思。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语言讲听吗?

  5、从这则语言中你体会带了什么?

  6、生活中你看过滥竽充数的事例吗?

  7、试背寓言。

  质疑。

  作业:背诵《滥竽充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掌握《狐假虎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通过注释自学,小组合作等形式理解寓言内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其中道理。

  教学过程:

  读《狐假虎威》。

  1、默读根据注释理解古文。

  2、小组交流。提出不懂问题

  3、看课件帮助理解内容

  4、指名试说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

  5、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则寓言讲听吗?

  6、从这则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7、生活中你看过狐假虎威的事例吗?

  8、试背寓言

  9、想象故事的发展情况,续写

  作业:背诵《狐假虎威》

  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狐假虎威

  (冒充)(借着)

语文教案 篇8

  一、导入新课:

  期中考试我们班有位同学写了篇作文,题目是“我欣赏农民工”。他写了“10月23日南昌农民工抬车救人”这件事,突出了农民工“总不能见死不救”的信念。表达了这位同学对于善良的农民工的敬意和热爱。小小年纪他便懂得尊重生活中所有值得尊重的人,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发现一颗颗金子般的心,让我们为他鼓掌。而著名作家杨绛关注的同样是一位只有姓、没有名的普通人,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杨绛,了解老王。(板书课题)

  (1)解题

  1、作者简介(ppt演示)

  2、写作背景(ppt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本文内容及思想感情,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一家的善良,学会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3、品味文章语言的深意。

  三、字词和释义(ppt展示)——齐声朗读2遍

  四、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下列3个问题:

  (1)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对老王进行刻画?)——苦、善

  (2)别人是怎样对待老王的?

  (3)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2、分段朗读,归纳段意

  (1—4)(5—7)(8—22)

  五、研讨探究:

  1、研讨老王之“苦”

  (1)精读课文1—4自然段,学习明确文中交待了老王的哪些情况?

  课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职业————谋生手段

  课文第2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家庭情况————孤苦无依

  课文第3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身体状况————生理缺陷

  课文第4自然段:交代了老王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

  (2)老王仅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单干勉强谋生,生理的缺陷对他偷蹬三轮车谋生无疑是雪上加霜,困难重重,由于老王收入少,所以居住条件极差,这些写的是老王生活之“苦‘。

  (3)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4)老王除在生活上“艰苦”外,还在精神上“凄苦”。我们说,老王是一个苦的人。

  2、研讨老王之“善”

  (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为人)如何?(填下表)

  事件老王的品质

  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通过这三件事充分体现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善心,关心人,知恩图报等特点,说明老王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善良的。

  ③最能打动你的片段是什么,为什么?

  老王“临死前送鸡蛋、送香油”知恩图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最能体现老王心地善良,最能令人感动。

  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片段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肖像、神态、动作、语言……

  3、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问题一:老王之所以在离世前的一天还抱病来到作者家里送来香油、鸡蛋表示感谢,说明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关照,老王至死不忘。通读全文,思考作者一家人对老王的“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按照课文顺序概括回答)

  ①②③④⑤

  问题二: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关爱够了没有?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同情和怜悯。对他的关爱不够和自己无力改善老王的境遇感到愧怍,呼吁关爱不幸人。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怎样理解?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三:作者为什么能够那么关心老王?

  1)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眼中,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包括了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得出感悟: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作者才会对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而感到抱歉。

  2)人道主义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总是感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

  六、品读精短,换位体验

  教师提示:老王与“我”一家的交往正体现了“以善良去体察善良”。用心阅读“老王送蛋、送香油”这一片段,请同学们换位体验。

  ①假设你是作者“我”,生命垂危的老王给你送蛋时,你会怎么做?

  ②试揣测“我付钱给老王”时老王的心理:杨先生那样对我,我会怎么想?

  七、品味语言

  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比较下边每组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表达效果最好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①②③

  八、关注我们周围的“老王”,不要有旁观者效应和从众心理,善待他人。

  九、作业布置

  仿句练习:爱心是……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2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园地教案09-27

语文雷雨教案07-12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草原》教案03-01

语文高效教案04-21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赵州桥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