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教案

时间:2023-05-09 11:10:29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华】三个儿子教案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个儿子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三个儿子教案3篇

三个儿子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①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③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②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③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④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②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①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②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③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

  自主识字

  ①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②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③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①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②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③全班汇报交流。(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④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

  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①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②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③“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④“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了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三个儿子》教案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像,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③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④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①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②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信”“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独生子应该纯朴。

  课后拓展

  ①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

  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

  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

  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

  ②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个儿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出孩子应该成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能将课文变成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老爷爷的话。

  1.教育学生认识到要关心父母、体贴父母。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爷爷说话的意思。

  3.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说:三个妈妈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这时她们的三个儿子迎面跑了过来。同学们想想三个儿子会有什么表现呢?

  2.板书课题。

  二、指导自学。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沉甸甸(diān)胳膊(bo)

  2.理解词语。

  特别: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四、指导阅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2.从书中画出三个妈妈说的话,出声读一读。

  (1)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分组讨论:她们的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她们各自用怎样的语气说?

  (从“谁也比不过他”,看出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最聪明、最有力气;从“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看出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歌声最好听。两位妈妈用夸奖,甚至夸耀的语气说。从“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看出第三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的儿子是—一样的,没有超出一般的。这位妈妈用平常的语气。)

  4.指导读三个妈妈说的话,体会语气。

  采取分组练读、集体赛读的形式。

  五、巩固:分角色有感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三个妈妈在打水时,怎么说自己的儿子?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另一个妈妈说:“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二、指导阅读第七至十三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七自然段,想:主要讲什么?

  (1)完成填空。

  一桶水可重了!水__________,三个妈妈__________,胳膊都了__________,腰也了__________。

  (2)你从填上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水桶里的水很满,三个妈妈提着水很吃力。)

  (3)假如是是你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此时你在想什么?

  (真想有人来帮忙……)

  2.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他们各自有什么表现呢?

  (1)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

  A.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B.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C.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2)抓动词,体会最后一个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A.找动词。(跑到、接过、提着走。)

  B.最后一个孩子是怎么想的?

  (觉得妈妈特别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来帮助妈妈提水吧!)

  (3)看到这个孩子的做法,他的妈妈在想什么?一直跟在后边的老爷爷心里在想什么?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说。(他的妈妈在想: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虽然比不上第一个孩子翻跟头,比不上第二个孩子歌

  声动听,但是他知道关心妈妈,知道帮助妈妈分担。老爷爷心里在想:只有这个儿子看到了自己的妈妈吃力地拎着水桶,主动地接过水桶。他真是一个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好儿子。)

  3.理解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的意思。

  三、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我们很不容易。作为儿女,我们要处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向课文中的最后一个儿子学习。)

  四、练习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分组练习。

  2.指名汇报。

  3.集体评议。

  五、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内练习

  一、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聪明——()

  特别一—()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歌声

  ()的水桶

  ()的地方

  ()的孩子

  三、理解词语的两种意思,分别造句。

  特别:(1)特殊、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2)格外。

  1.特别——

  2.特别——

  四、阅读课文片断,并按要求作答。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那个老爷爷跟在后边慢慢走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1.给未点标点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慢一—()重——()后——()

  3.从什么地方看出一桶水很重?

  4.看到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你会怎么做?

三个儿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复习生字。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

  (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

  (二)、生活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

  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

  (三)、朗读指导:

  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

  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

  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 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几生读)

  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

  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

  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

  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

  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

  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生朗读)

  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

  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自由朗读)

  l 交流展示:

  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

  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

  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

  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五)、小结:读读、议议

  你认为我们要学习哪个孩子,为什么?该怎么样孝敬父母亲?说说你是怎么帮助父母亲做事的?

【三个儿子教案】相关文章:

《三个儿子》 教案03-08

《三个儿子》教案07-19

三个儿子教案01-13

三个儿子的教案01-20

关于《三个儿子》的教案03-05

三个儿子优秀的教案03-07

三个儿子教案15篇09-20

三个儿子教案10篇10-30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三篇05-03

精选三个儿子教案三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