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3-05-12 19:41:0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美术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美术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小班美术教案汇总五篇

小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愿望。

  2.能用曲线大胆随意表现绵羊身上卷曲的羊毛。

  活动准备:

  1. 创意绘本,油画棒。

  2.和幼儿事先收集一些绵羊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谜语导入活动:“身穿大皮袄,山坡去吃草。为了别人暖,献上自己毛。”请小朋友猜猜,谜语里说的谁?

  2.请大家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绵羊的图片,鼓励幼儿说说绵羊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

  教师根据幼儿发言,进行小结:绵羊是常见的饲养动物,雄性绵羊有螺旋状的大角,雌性绵羊没有角或仅有细小的角。它们的毛一般为卷曲的白色,剪下加工后可以为人们提供轻薄而保暖的衣物。绵羊的性情温和,十分胆小,是我们的好朋友。

  3.打开创意绘本,请幼儿观察这里的3只绵羊。它们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它们身上缺了些什么?

  介绍这3只绵羊,告诉小朋友它们是一家,分别是绵羊爸爸、绵羊妈妈和小绵羊丁丁。请小朋友说说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丁丁?为什么它们身上没有卷卷的毛了?你想给他们画出什么样的毛?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4.请幼儿在黑板上示范自己想画出什么样的绵羊毛,教师给予小结和讲评:我们可以画出长长的、短短的、螺旋状等等各种曲线表现羊毛。

  5.幼儿在绘本上绘画,教师鼓励大家画出多种式样、多种颜色的羊毛。

  6.展示作品,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评价。

  丁丁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它长着一身白白的、卷卷的毛,就像白白的云朵,又像软软的棉花。这天早上, 丁丁和爸爸妈妈正在草地上吃草,突然一阵龙卷风吹过来,把丁丁卷走了。

  龙卷风过后,丁丁醒过来发现自己身上的白白的、卷卷的毛都不见了,它伤心地哭了。它一个人走啊走,走到了农场,遇见了小鸡奇奇。奇奇看见没有毛的丁丁,吓了一跳。奇奇听丁丁讲了自己的遭遇,也为他感到难过,于是带丁丁回到了自己的家。用香喷喷的肉虫子招待丁丁。可是丁丁觉得肉虫子太可怕了,他告诉奇奇,小绵羊都是吃草的。于是奇奇就带丁丁来到草地上,让它尽情地吃。

  第二天一大早,奇奇叫醒了丁丁,送给它一件新衣服。这件衣服是用许多只公鸡的羽毛织成的。丁丁穿上这件花花绿绿的'羽毛衣服,怎么看都觉得自己不像是一只绵羊。看到丁丁不开心的样子,奇奇问:“那你的衣服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丁丁指着白云说:“我的衣服是白白的、卷卷的,就像天上的白云。”这下奇奇明白啦,他带着丁丁跑到了棉花地。丁丁一看到白白的棉花可开心了,在棉花堆里来回地打滚儿,粘了一身的棉花。这回他终于像小绵羊啦。

  正当丁丁为新衣服高兴的时候,他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抬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做着热气球来找他了。丁丁跳上热气球,和爸爸妈妈抱在一起,一家人开心地笑了。

  丁丁回到家,不久就长出白白的、卷卷的新毛。可是他还是会想起奇奇和那件花花绿绿的羽毛衣服。

小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美术活动,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简单的造型能力,用漂亮的材料装饰手套。

  活动准备:

  剪裁好的手套样品、水彩笔、油画棒、固体胶、各种粘贴装饰材料(剪裁好的图形纸、皱纹纸等)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冬天的早晨真是冷啊,尤其是这几天,下过雨的.早晨更是冷飕飕的,那么冷的天,小朋友们来幼儿园时,手上都多了一件东西,(教案:)是什么呀?(幼儿回答)戴上了小手套暖和吗?(幼儿回答)小朋友们的手套都是什么样子的啊?请小朋友们说说自己的手套。(小朋友们形容自己的手套)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手套,给幼儿一一介绍。

  二、教师出示活动材料,告诉幼儿本次活动的内容,并出示剪裁装饰好的手套样品。

  1、教师分别介绍装饰手套的工具用品。

  2、教师给幼儿做师范,让幼儿看,告诉幼儿可以用不同的材料来装饰,多种多样。

  三、让幼儿自选材料进行装饰手套活动,教师做巡回指导。

  1、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尽量和别人不一样。

  2、可以多种材料一起使用四、作品展示根据幼儿的装饰情况,把装饰的较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引导幼儿互相学习。

小班美术教案 篇3

  小班美术教案:花儿朵朵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纸团大胆地进行操作活动。

  2、通过印画,体验玩色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图片:花田 1.雏菊4 野花4

  2、报纸印团,画纸,颜料,小盘。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童趣的口吻:勤劳的小熊在花园里种了很多的花,现在花园里的花都开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教师:请小朋友上车了,我们去小熊的花园喽!

  好的,请小朋友下车吧,花园到了。

  二、欣赏漂亮的`花

  1.请下朋友看看,有哪些颜色的花朵?

  2.小熊的花园漂亮吗?

  你们想不想种一些漂亮的花呢?

  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想种什么颜色的花呀?

  (请幼儿说一说。)

  花。

  1.

  2.

  三、教师示范 教师:我也想有一个漂亮的花园,我喜欢红颜色的花,喜欢黄颜色的我先种红颜色的花儿 教师边说边用纸团蘸上红颜料,在纸上印出一朵红花。 教师以喜悦的口吻:红花真漂亮呀,再种一朵。 好的,红花种好了。 (教师边说边把蘸有红颜料的纸团放在控盘里。) 我再种黄颜色的花儿

  教师以同样的方法演示花黄花。

  3.教师:我的花园漂亮吗?你们想来试试吗?

  四、幼儿创作

  幼儿自主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作品展示

  教师:请你来说说你花园里有什么养的花呀?

小班美术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小班幼儿刚入园,对美术活动的感受往往停留在“好玩”“喜欢”的层面,他们关心活动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所以小班美术活动应侧重游戏化、情景化。小班幼儿喜欢玩泡泡,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大胆地在纸上创作泡泡,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感受和体验。

  【活动目标】

  1、愿意用多种材料自由表现小鱼吹泡泡。

  2、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玩过吹泡泡;会用油画棒画圆形或涂画圆形;会用棉签蘸胶水粘贴纸片。

  材料准备:事先拍摄的幼儿吹各种泡泡的图片;每人一张印有小鱼及水草的绘画底图;用胡萝卜制作的印章,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泡泡枪、瓶盖、胶水、棉签、海绵、颜料、抹布、炫彩棒等。环境创设:布置“海底世界”展板。

  【活动过程】

  1.教师吹泡泡导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泡泡的外形特征。师:小朋友们,前几天你们玩过了吹泡泡,好不好玩啊?幼:好玩。师:今天老师要吹泡泡,等会你们来玩泡泡,看泡泡,好不好?教师吹泡泡,幼儿观察泡泡,玩泡泡。师:你们看,泡泡好多呀,飞起来了,你们看看泡泡的形状,还有泡泡的颜色。找一找大泡泡,也找一找小泡泡。师:现在我们让泡泡枪休息一下,小朋友也找个位置坐下来。引导幼儿对泡泡形状、大小、色彩等进行观察,让幼儿有初步的审美感知,为后续的活动奠定基础。

  2.借助泡泡照片激活幼儿已有经验,师幼交流泡泡的特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一起来说说。(出示泡泡图片)这里有你们吹泡泡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圆圆的。幼:有的大,有的小。师:有什么颜色?幼:有红的、黄的。幼:是五颜六色的。师:说得真好。你们看看,泡泡多不多?幼:很多。师:(出示图片)这位小朋友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幼:有的好多个粘在一起了。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泡泡的这么多秘密。师:(小结)泡泡是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许多许多个(配动作);还有很多种颜色,真好看。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年龄特点,教师抓拍有代表性的照片:有许多个单个的泡泡,也有重叠在一起的泡泡照片,直观地引发幼儿交流。

  3.鼓励幼儿帮助小鱼吹泡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创作和表现。

  (1)引出小鱼,激发幼儿创作兴趣。

  师:这些漂亮的泡泡引来了一位朋友,看看它是谁?幼:小鱼。

  师:我们跟小鱼打声招呼。师幼一起和小鱼打招呼。

  师:(模仿小鱼)我想请你们帮我吹泡泡。

  师:哦,小鱼想请你们帮它吹泡泡,你们愿意吗?幼:愿意。创设“小鱼吹泡泡”的.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2)介绍材料,讲解用法。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工具,一起来看看。(教师逐一介绍)师:这里还有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圆形纸片,还有胶水,你们也可以来贴泡泡。师:这里有胡萝卜、瓶盖印章,可以醮颜料印泡泡。怎么印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试试。师:(引导幼儿操作)拿印章、醮颜料、压一下、放回去,换种颜色试试。活动要求:从哪个盘里拿出印章,印完后就放回刚才的盘子里;要注意别把颜料弄到身上;如果手弄脏了可以用抹布擦。师:下面请你们站起,轻轻地走到桌子旁边找自己喜欢的工具来帮小鱼吹泡泡吧。

  (3)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大胆表现。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在底图上“帮小鱼吹泡泡”,教师尊重幼儿的表现和创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观察幼儿印的情况,并适时给予具体的帮助与指导,提醒幼儿注意保持桌面和衣服的整洁。师:用完胶水的手可以用布擦一下再拿印章。师:如果你觉得印好了就把东西放好。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不用范例,不具体讲解示范画面的要求,而是在强调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教师创设的丰富艺术环境中自主与多种材料互动。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注意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对材料的操作以及艺术活动中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评价创作过程,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4.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感受泡泡的美感,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泡泡。师:吹好泡泡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小鱼送上来。教师帮助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海底世界”展板上。

  师:你们可以和你的小鱼说说话,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泡泡。师:小鱼们都来了,上面的泡泡吹得真多,你们喜欢哪些泡泡?

  师:谁来说说你的泡泡?你吹的泡泡在哪里,颜色是什么样的,大的在哪里,小的在哪里。幼儿根据自己作品来说泡泡。

  幼:我的泡泡是红红的,粘在一起。

  师:你是用什么材料来帮小鱼吹泡泡的?

  幼:炫彩棒、纸片、瓶子。师:她的泡泡有用炫彩棒画的,有粘的,还有印的,各式各样的,真棒。…………

  师:老师都喜欢你们每个人的泡泡,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帮小鱼吹的泡泡有大的、小的,有红泡泡、黄泡泡、蓝泡泡,有的是一个一个的,有的好几个泡泡像好朋友一样靠在一起。活动自然结束。在活动结果的评价方面,教师不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而是利用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幼儿和小鱼说说吹了什么样的泡泡,看看同伴吹了什么泡泡,在此基础上肯定和接纳幼儿的作品,尊重幼儿的表现,让幼儿逐渐喜欢美术活动。

小班美术教案 篇5

  给朋友画像

  活动目标

  1、以同伴为绘画对象,仔细观察和描述其特征。

  2、以绘画方式大胆表现同伴。

  活动准备

  1、事先学会儿歌“找呀找”。

  2、幼儿活动材料《美术》每人一本,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找朋友。

  1、“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拉拉手,抱一抱,你是我的好朋友”,幼儿边念儿歌边找朋友,找到后面对面坐在一起。

  2、你的好朋友是谁?你觉得好朋友的脸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描述好朋友的特点。

  二、好朋友什么样。

  1、你的好朋友的脸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如椭圆形或圆形脸,尖下巴,有点瘦。)

  2、你的好朋友的.头发是什么样的?提示幼儿可运用长短不同的线条、曲直不同的线条表现好朋友的不同发型。

  3、你的好朋友的眼睛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提示幼儿可用运用图形、线条表现好朋友不同形状的眼睛。

  4、你的好朋友的鼻子是什么样的?嘴唇是什么颜色的?笑起来会怎样?

  5、你的好朋友是胖胖的(或是瘦瘦的,或是高高的)?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

  三、画画好朋友。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在画页上表现同伴的五官以及全身特点。

  2、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表现,鼓励其在进一步观察的基础上表现绘画对象与众不同的特点。

  3、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同伴,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同伴的五官,能说出同伴的特点。

  四、猜猜好朋友。

  1、展示幼儿作品,猜猜同伴画的好朋友是谁?

  2、引导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小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美术教案11-02

小班美术教案09-23

小班美术教案羊毛教案06-08

简单小班美术教案03-01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06-08

小班美术球教案04-24

小班美术伞教案04-25

小班美术教案《手》04-25

小班美术雨教案04-25

精品小班美术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