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14 14:42: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集锦5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非式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能根据模式排序,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名称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卡车若干、苹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种蔬菜、食品等、货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 、小兔开了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可是超市里没有水果怎么办呢?(幼儿议论)请小朋友帮忙去运水果。

  2、运水果时要仔细的看一看卡车上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二)尝试操作

  每位幼儿自选一辆汽车装运水果。 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请幼儿把汽车开到停车场。

  2、幼儿和老师一起验证

  (1)看一看红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一个苹果一个生梨……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看一看绿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二个苹果二个生梨……是二个隔二个排的。

  (3)比较

  红汽车上的水果排队与绿汽车上的水果排队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找错)

  小兔给物品排队,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请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然后补上去。

  1、幼儿在货架上找错,找到了说一说,再补上去。

  2、请幼儿找个朋友讲一讲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找到哪里错了?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五)迁移

  出示ABC模式,让幼儿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下次在角落活动时再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10以内数的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与难点:

  幼儿联系v实际情境,体会连加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

  幼儿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活动准备:

  PPT课件、操作练习、笔和橡皮擦。

  教学过程

  一、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PPT展示算式《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作答算式答案,可以以个别提问的方式进行。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是谁啊?他们在做什么?

  教师导入:新学期开学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羊村的这些小羊们正在积极准备去春游呢!你们看,喜羊羊不是在指定春游计划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喜羊羊的队伍,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三、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播放PPT:我们发现了没有?喜羊羊首先去摘了南瓜,看看他们摘了几个南瓜?这里的工作人员又运来了几个南瓜?

  2、幼儿探索计算,教师展示计算方法4+2+1=?

  3、教师讲述计算方法,计算答案。

  像这样在一个算式中不止一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做连加。连加首先计算前面两个数字加起来是多少,然后用这个加起来的数继续和后面的数字相加。

  教师要求幼儿算出答案,并展示答案,表扬计算正确的幼儿。

  4、继续PPT展示。他们摘了南瓜以后,正当准备继续去玩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喂小鸡呢!

  教师:草丛中有5只小鸡,跑来了1只,后面又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教师继续PPT展示5+1+2=8的计算方法。

  5、大家玩得很累了,他们去过很多的地方,准备回家的时候,美羊羊大声的叫道,"你们看,小鸟!"教师:大家看到树上有几只小鸟?飞来了3只,后面又飞来了3只,那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呢?我们怎么列式计算?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

  4+3+3=10 动画播放计算过程。

  四、幼儿操作教师:羊村长说,羊村里面最聪明的就是喜羊羊了,那下面我们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练习,看看你们会不会也像喜羊羊一样,也能计算连加了呢?

  分组练习看图写算式并正确计算。

  1、看图列式计算;

  2、看看你们记住了吗--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

  3、计算号列车--直接写出得数;

  4、帮动物找家--连线题。

  五、小结羊村的村长告诉老师,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可爱。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学到了10以内数的连加了,记得回家去多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喜羊羊呢?还是懒羊羊呢?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对于日历,大班幼儿需要结合重大节日及生活经验,在反复观察、验证中熟练掌握。幼儿通过工作日与周末、每个月的节日与四季的变化,感受到时间的一去不复返,进而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生日册”的方式,引导幼儿记住自己和他人的生日并学会运用日历。借助重大节日和活动,让幼儿在多次翻阅査找中了解日历的内容和作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在査阅讨论游戏竞赛、设计制作等活动中逐步了解日历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日历中不同符号的意义,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星期有7天及它们的排列顺序。

  2.学习看日历的方法,能迅速找出日历中的具体日期。

  3.通过制作班级生日册,萌发关爱身边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挂历、台历等多种形式的日历,制作生日册的日历表格12张,幼儿每人1张自己的小照片,“幼儿学习材料”一《拥抱冬天》。

  2.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日历并帮助幼儿记住生日。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观察、翻阅各种日历,感知日历的多种形式,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小结:有挂历、台历等多种多样的日历。日历的每一页可以看到一天的信息,周历的每一页看到一周的日子,月历的每一页可以看到这个月所有的日子,年历可以看到全年所有的日子。

  2.请幼儿观察日历、了解日历的内容,学习看日历的方法。

  (1)请幼儿翻看日历,了解日历上的内容。提间:日历上有什么?

  引导幼几发现日历中有不同的数字(同拉伯数字、大写的数字)、文字、符号色等,了解它们分别表示年份、月份、星期、节假日等

  提同:一年有几个月、一个星期有几天?它们是怎样排列的?昨天、今天、明天各是星期几?

  启发幼几发现1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从1月排列到12月。启发幼儿发现每个星期有7天,7天的排列顺序是:星期日一星期一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一星期五一星期六,知道今天是星期二、昨天是星期一,明天是星期三等

  (2)请生目在1月份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生日,引导全体幼儿探索查日历的方法

  指导全班幼几在日历上帮助查找这位同伴的生日日期,先找月、再找日、最后看是星期几。在操作中引导幼儿再次发现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能说出几月几日是星期

  几等。指导幼儿将《拥抱冬天》第1页中的日历填写完整。

  3.开展“看谁找得又对又快”游戏,进一步加深对日历及节日的认识。

  (1)引导幼儿国忆自己知道的节日,说出节日的`名称、时间、意义等。

  例如:元旦、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

  (2)引导幼儿分小组在日历中查找出1个节日,说出这个节日是星期几。

  (3)请幼儿在日历上找出各自生日的日期并说出是星期几。

  4.请幼儿制作班级生日册,学着关爱身边的人。

  (1)提供日历表格,按生日月份给幼儿分组

  (2)播放背景音乐《生日歌》,请幼儿在日历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贴上自己的照片,说一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儿。引导其他幼儿为这个月过生日的幼儿送上祝福。

  (3)引导幼儿讨论“班级生日册”的作用,激发幼儿关心、关爱身边人的情感。展示制作好的班级生日册,请幼儿找出自己好朋友的生日。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绘本中心思想: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一群小动物都想让自己先吃到桃子,为了吃到桃子,每个动物都要显示自己的优势来和他人比,弱势的毛毛虫在每一次比的过程中都落在了最后。但毛毛虫最后以自己的智慧折服了大家,先吃到了桃子。作者让我们明白:第一,看事情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更多的发现;第二,不要因为自己弱小而小看自己,拥有自信和智慧才是最重要的。

  融入的数学元素:

  这个有趣的故事除了蕴含排序的数学元素外,还隐含着很多的数学内容,如:高:矮测量的方法、天平秤的理解、数量转换成重量的理解、逆向思维的方法等。从大班第一学期幼儿的认知水平来分析,将活动中关于高矮、长短、轻重的比较与排序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且从顺向排序转向逆向排序的探究是适宜的。

  活动目标:

  1、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基础上,尝试逆向排序。

  2、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不要小看自己,树立自信心。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操作材料,磁性底板。

  话动过程:

  一、进入故事情境,了解问题。

  重点提问:有哪些动物想吃这只大桃子?

  小结:长颈鹿、犀牛、猴子、毛毛虫和兔子都想吃这只桃子,它们为了先吃到桃子,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今天就和你们说说它们的故事。

  二、欣赏故事,尝试按动物身体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设计目的: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设想帮助动物第一个吃到桃子的方法。

  (一)动物比身高

  重点提问:故事中长颈鹿和动物们比了什么就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幼儿自由讲述排序的方法。)

  小结:长颈鹿和动物们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它可以第一个吃到桃子。

  (二)动物尾巴、耳朵比长短

  1、重点提问:兔子和猴子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们会和同伴比什么?

  小结:兔子可以和大家比耳朵的长短,猴子可以和大家比尾巴的长短。

  2、幼儿操作:提示幼儿选一个喜欢的动物(兔子或猴子),排序比长短。

  3、幼儿交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排队的顺序)。

  小结:按照尾巴、耳朵的'长短排队,兔子和猴子都能第一个吃到桃子。

  (三)动物比轻重

  1、重点提问:犀牛也想先吃桃子,它会和大家比什么?

  看看犀牛有多重?这幅图你看得懂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动物们分别有多重?(幼儿观察讨论。)

  辅助提问:仔细观察跷跷板,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操作排序(提示幼儿仔细看图)。

  3、幼儿交流(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排队的顺序)。

  小结:犀牛和动物们比轻重,从重到轻排队,它也能第一个吃到桃子。

  三、帮助故事中的毛毛虫最先吃到桃子。

  设计目的:在按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的基础上,尝试逆向排序。

  师:不起眼的毛毛虫大叫了起来,前面你们比过的地方,我都能比出第一来。大家都愣住了,怎么可能呢?

  1、重点提问:你们能不能帮毛毛虫先吃到桃子呢?(幼儿设想毛毛虫排队的方法。)

  2、幼儿操作:再次帮动物们排排队。

  3、共享交流。

  重点提问:谁能帮毛毛虫先吃到桃子,你是用了什么办法?

  小结:毛毛虫真聪明,所有比过的它都倒过来比,最后获得了4个第一名,它能最先吃到桃子了。瞧,毛毛虫“嗖”一下钻进了桃子里,一会儿,毛毛虫探出了脑袋,笑着对动物们说:“嗨!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吃桃子吧!”

  附故事内容:

  动物们都想先吃到又香又甜的桃子,你一句我一句地吵了起来,谁也不让谁,怎么办呢?最后,动物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它们要举行比赛。谁在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就先吃桃子;第二名,就第二个吃桃子,……谁比了最后一名,就只能最后一个吃桃子,只能吃到一点点了。

  长颈鹿想先吃到桃子,他就动起了脑筋。它觉得伙伴们高矮不同,自己是动物中个子最高的,和大家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一定能得第一,于是就对大家说:我们来比高矮吧谁最高谁排在第一哦!”大家都同意了。长颈鹿可得意了,说:“看见了吧、看见了吧,我个子最高,所以就该我长颈鹿先吃桃子。”

  兔子和猴子不乐意了,它们一起跳了出来,说:“不行不行,我们也想先吃到桃子。”它们边说边看看自己身上,它们想:我身上有什么可以和同伴们比一比,可以得到第一名的?

  毛毛虫再也坐不住了,它想:比高矮,从高到矮排队,长颈鹿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耳朵长短,耳朵从长到短排队,兔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尾巴长短,尾巴从长到短排队,猴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轻重,从重到轻排队,犀牛可以先吃到桃子;我每次都排在最后,最后一个吃桃子,只能吃到一点点。毛毛虫说:“你们知道吗?你们排的方法我都能够排出第一名的,我能够得到4个第一名,应该我先吃到桃子。”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发生兴趣。为此,就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形体进行等分。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逐渐加深,并支持、鼓励幼儿独立、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来完成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物体进行等分的兴趣。

  2、让幼儿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学习将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3、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大卡纸,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片PPT,已经等分的纸片,固体胶

  学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以小狗分匹萨的情景作为导入,复习图形二等分的方法。

  二、基本部分。

  (一)实物四等分。

  1、引入四等分的问题,让幼儿思考圆形四等分的方法。

  2、教师引入分四等分的方法,让幼儿学习通过二次对折得到四等分。

  3、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四等分的含义,即把一个物体分成一样大的四份。

  (二)图形四等分(PPT)。

  1、分发正方形的纸,让每位幼儿动手探索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

  2、启发幼儿想出不一样的分法。并让幼儿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分的.。

  3、通过邀请幼儿代表将长方形用上面的几种方法进行四等分,总结将图形四等分的方法,使幼儿巩固理解四等分的含义。

  4教师出示一些等分、不等分的图形,让幼儿判断四等分。

  (三)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大小,部分拼成整体(实物)。

  1、以圆形为例,比较等分前后整体与部分的大小,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和其四等分纸片,幼儿动手操作将不同的四等分拼成原来的整体。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四等分的含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组成。

  2、延伸:让幼儿思考如何把图形进行八等分。

  【活动反思】

  《四等分》这节活动课是接着《二等分》而设计的,孩子们在对二等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提出四等分,他们就迅速的回答出来:将一样东西平均分给四个(份)就是四等分。!.快思.教案网!对于他们的这样回答我非常满意,这也就自然的导入了我的这节课的重点。

  接下来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将一个正方形四等分呢?孩子们都互相讨论着,最后由每一组选一个代表上来将正方形四等分的方法画下来。

  结果孩子们又画出了两种方法:对边和对角分。后面的圆形和长方形也就自然的有了方法四等分了。

  可是到了将三角形四等分的时候,小朋友就有点不清楚了。小朋友们还是将其对边分,经过我们大家的实验发现是不对的,待我告诉他们正确的分法后,他们也都还是一知半解的。因为这也涉及到了等边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在这一个环节上幼儿大概能理解意思我就没有再继续讲解了。只要幼儿明白了四等分的定义和会将简单的物体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四等分就可以了。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大班的数学教案11-29

大班数学教案10-30

大班数学教案08-20

大班蒙氏数学教案01-27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1-29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03-10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02-24

《图形》大班数学教案03-01

大班《8的组成》数学教案03-29

优秀大班数学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