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3-05-15 19:07:5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七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必备】中班教案模板七篇

中班教案 篇1

  事情发生在春天。蜗牛妈妈对孩子说:"到小树林里去玩玩,树叶儿发芽了。"小蜗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小树林里的小树长满了叶,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采几只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儿全变黄了。"妈妈说:"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只蘑菇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儿全掉了。"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里过冬吧。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读这篇故事,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放慢了速度,因为故事中弥漫着一股平静、悠闲的气氛。而故事中对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为故事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这样精致的小故事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欣赏。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夸张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风格。

  2、 学习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征的语言,并能模仿迁移。

  活动准备

  1、 幼儿作画用的纸和笔。

  2、课件PPT小蜗牛(春夏秋冬变化图片)

  活动过程

  1、 播放PPT图片,教师与幼儿一同讨论蜗牛的特点,增进幼儿对蜗牛动作慢这一特征的了解,然后引出故事。

  2、观看PPT 教师讲述故事,注意语调平缓,不宜太快。然后提问: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风格。

  3、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幼儿边看PPT中四季的不同边听。

  讲述之前提出问题:故事里的小蜗牛去树林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出发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时候树林里的景色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4、 教师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描述各个不同季节景色的语言。

  5、 进一步迁移语言经验。

  我们这儿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树林的景色一样吗?我们这儿的四季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讨论发言,肯定那些语言运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准确的句子。

  6、 幼儿作画。

  鼓励幼儿将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用美好的语言描述它。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看图讲故事,进一步了解蔬菜的名称,感知故事中数量递增以及对话重复的特点。

  2、探索根据故事的结构,续编故事,清楚地讲出参加蔬菜的数量,名称以入与南瓜房子的对话。

  3、表演故事,并根据故事情节创编故事并作画。

  二、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图画和头饰、笔、录音机、《卡通的歌》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1、音乐活动:卡通的.歌

  师生随着音乐,表演歌曲《卡通的歌》。

  歌曲里有谁呢?《南瓜房子》。我们一起和南瓜房子打招呼(南瓜房子你好!你好!)

  老师戴手套(南瓜房子)说:小朋友们好,今天我邀请大家来参加一个蔬菜各舞会,你们想请哪些蔬菜来参加舞会呢?(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蔬菜宝宝)

  幼儿讲出一个蔬菜,出示一个。

  师:蔬菜宝宝都开心地来了,看看都有几个呢?南瓜房子不喜欢大家拥挤,我们给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按顺序去参加舞会吧!

  (一个红蕃茄、二根绿黄瓜、三个洋葱头、四个小土豆、五个红辣椒)

  师:哎哟哟,哎哟哟,等等我呀,香蕉、紫葡萄、红樱桃也来了。

  (对不起,你们不可以进来。)师:咦?怎么了香蕉、紫葡萄、红樱桃南瓜房子不欢迎它们吗?(因为它们是水果。)师:哦,香蕉、紫葡萄、红樱桃知道自己不能参加,有礼貌的和南瓜房子说:再见!

  2、看图讲故事

  带领幼儿看图完整的讲述故事,重点讲述蔬菜的数量、名称和对话。

  (二)、表演游戏

  师:南瓜房子的蔬菜舞会开始啦,我们也一起去参加吧!请到蔬菜房子里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蔬菜,谁来扮演有礼貌的水果娃娃呢!那我们一起来表演吧!

  交换角色表演一遍。

  (三)创编故事,幷知道数量的递增,按顺序创编故事。

  师:今天我邀请了蔬菜宝宝来参加舞会,你们也可以带一些别的蔬菜宝宝来一起参加,你们想带谁来呢?

  幼儿自由说:(萝卜、青菜、茄子……)

  师:别忘了哦,戴头饰的蔬菜宝宝要按原来的数字顺序排队进去的哦,那刚刚小朋友说的蔬菜宝宝是几个呢?谁先进去。

  鼓励幼儿接着往下续编故事,不断增加蔬菜的数量。

  5个红辣椒后面会是数量几呢?

  (6个茄子、7个萝卜、8棵青菜……)

  师:我们把刚才想带的蔬菜宝宝先画出来,组订成一本南瓜房子图书。

  幼儿作画:分成四组,每组5人。

  师:画好了和你的好朋友交流,相互说说自己的蔬菜宝宝去参加南瓜房子的舞会该怎么说。

  出示手套南瓜房子;师:小朋友们,我把你们画的蔬菜宝宝做成好看的图画书,一起去参加蔬菜舞会。

  听音乐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曲线跑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力和灵活性。

  2、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有初步的竞争意识。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平衡木2条、梅花桩若干、月饼图片若干、月饼盒2个。

  2、布置游戏场地。

  【活动过程】

  一、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出示月饼图片若干:小朋友说八月十五什么节日?我们吃什么?小朋友看一看这里有什么样的月饼?请幼儿观看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二、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这些月饼真漂亮,我们一起和爷爷打月饼吧!(听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带领幼儿随意做动作)

  三、曲线跑动作技能的尝试和练习。

  我们打了这么多的月饼,要送给谁呢?(请幼儿自由说说)咱们送给爷爷,让爷爷看一看你做的月饼香不香,但是去爷爷家路非常远,要经过小桥,还要绕过一片树林,小朋友要小心啊!咱们先练习一下吧!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

  教师演示:曲线跑要注意:身体前倾微微侧;脚前掌外蹬要用力;同时别忘变方向;外侧手臂使劲摆;看谁跑得快又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曲线跑的方法,教师指导。

  3、分组练习正确的曲线跑动作,在跑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动作要领。拐弯时身体要稍侧体,手臂要摆动起来,并注意脚部的安全。

  四、游戏“送月饼”综合练习。

  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分组: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场地一端的起跑线上。

  玩法: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拿月饼(图片),跑到小桥前,走过小桥,曲线跑过森林,将月饼放到月饼盒里,快速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规则:一是如果在走的过程中人或月饼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二是每名幼儿一次放一个月饼,返回时要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游戏才能继续。

  五、游戏“吃月饼”。放松运动

  一名教师扮演爷爷上来和小朋友一起吃送去的月饼,幼儿随音乐变成一个大月饼,然后一口一口变小,最后吃完的时候放松躺在地上,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六、收拾物品,归放到原来的地方。

  带领幼儿一起收拾场地的器械,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带领幼儿一起走出游戏场地。

  【活动反思】

  正值中秋佳节,孩子们对月饼比较熟悉,利用送月饼来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孩子很感兴趣,曲线跑还是比较容易的,孩子们能按照曲线跑的方法完成的`,但是只有几个孩子没认真听口令,曲线跑的时候走错了路线,大部分孩子还是有竞争意识的,但是由于孩子的体质有的差,在跑的过程中会出现漫不经心的样子,看来竞争意识还需要培养的,通过活动锻炼了幼儿身体机能,提高了身体的协调力和灵活性,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4

  一、背景夏天的雷阵雨过后,幼儿园的塑胶操场上爬了许多的蚯蚓。

  孩子们看到了,有的幼儿用脚踩、跺,有的小心翼翼地捡起送到草坪中,还有的围着观看,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蚯蚓真讨厌,把操场弄脏了。""蚯蚓爬出来了,是不是嫌土里热啊?

  "你把蚯蚓踩断了,它多疼呀,会死的。""蚯蚓吃什么?""蚯蚓用什么走路?"……可爱的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猜测着。

  孩子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非常感兴趣。捕捉孩子的兴趣点,找准时机,不断地贯穿下去。这样,幼儿才能从自身需求出发,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研究不断推进。有了兴趣,幼儿才会更主动地探索学习。孩子们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这是一次很好的探索机会,还是让他们自己寻找、发现吧!

  二、叙事与分析

  活动一:蚯蚓怎么走路?

  孩子们兴趣很浓,我说:"我们把蚯蚓带到我们班怎么样?"好!"大家高兴极了。在我的建议下,大家齐动手,我们找来玻璃瓶、玻璃箱、马粪纸,有的运土和沙子。回到教室后,我在大玻璃瓶里放了三层不同质地土,将几条健壮的蚯蚓放入其中,教幼儿在玻璃箱外做了记号,有捡了两条被踩断的蚯蚓分别放入两只盛有黑土的玻璃瓶中。几个人围成一组,把蚯蚓放在马粪纸上,观看蚯蚓"走路"。在放大镜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发现蚯蚓腹下有刚毛,当后部的刚毛附着在纸上时,身体就向前伸长,当身体的前部的刚毛附着在纸上时,身体就向前收缩。就这样,一身一缩前进了。孩子们高兴地喊起来"我知道了,原来蚯蚓是这样走路的呀。"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能主动参与,积极性高,且认真专注,观察的非常细致。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发现了某些问题,就是我们课题所述由幼儿自己"生成"的课程,它的确是很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样也是最佳的教育契机。而作为教师应该敏锐地抓住这些"生成性问题",以幼儿感兴趣为切入口,适时地设疑。让孩子们的学习引向最深处......

  活动二:蚯蚓的特征"蚯蚓走路真有趣,我们学学吧!"孩子们说。这时许多孩子都学起蚯蚓走路来,高鑫说:"我们把手伸到头顶上吧!""真有意思呢!"孩子们一起学高鑫把手伸到头顶上做蚯蚓。

  我问:"蚯蚓长的什么样?""蚯蚓长的像个蛇了,细细的、圆圆的。""粗的一边是蚯蚓的尾,细的一边是它的头部。""被踩断的蚯蚓活了。只有头得那条长得快,只有尾的那条长的慢。"教师介绍: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孩子们对蚯蚓的构造只是了解表面的,对一些深入的问题他们并不能做一个很好的回答。所以,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进行了情感交流和行为上的学习。

  三、蚯蚓的用途。

  "看,黑土黄沙搅和了,土里还有缝隙。蚯蚓能松土!""蚯蚓是好人?""蚯蚓是庄稼的好朋友,它能松土!"教师简单介绍蚯蚓的其它本领(蚯蚓能预报天气,粪便可做肥料等)。

  在探索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整个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一直在旁边观察着,孩子们是这个活动中的主体,幼儿在尽情的谈论中,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学着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在玩中发现的问题。于此同时,孩子的观察、分析、推理、判断、交往、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这样的探索也能让孩子真正感到轻松和愉快。

  四、蚯蚓爱吃什么?

  孩子们每天去看望瓶子箱子中的蚯蚓,给他们洒点水,放些叶子、米粒、饼干。几天后,大家有说开了:

  "看,黑土黄沙搅和了,蚯蚓吃泥土呢!""蚯蚓也吃叶子。""还吃饼干呢?"教师介绍: 蚯蚓每天靠吞食大量的泥土,将泥土中的腐叶和很小的生物吸收,然后将泥土排泄出来。这样能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利于自己的自长。

  科学活动体现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教师应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探索。将老师的经验直接灌输给他们,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五、反思与启示

  1、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纲要》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首先,我们应创造一个安全、愉快、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敢于提出问题,对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其次是师生共同探索,寻找解决方案。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幼儿会在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

  这次"蚯蚓来到我们班"的主题探索活动,它源于生活,孩子们在自然的情景下探究,不但获取了知识,而且萌发了爱护小动物的情感。由此,我想到孩子们课程的社会化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师引导作用与孩子们的主体地位。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时刻发生着细微而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乐此不疲。

  孩子们的课程完全可以紧随孩子们生活,在生活化地情景中进行的。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支持探索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好问、爱探索的。他们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非常感兴趣。他们清澈的眼睛里,有许许多多的好奇。他们天真的头脑中,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为什么",教师如何对待这样或那样的好奇,对待这样或那样的"为什么",这一次次的探索行为,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线的教师应正确利用、尊重幼儿的提问保护和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要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他们的不同意见,尽可能地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我是一名年轻的一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用继续学习,希望能跟紧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用心体会多元智能的精髓,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知道自己长大了,是中班的小朋友了,有做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2. 学习、讨论、制定活动规则,并知道这是小朋友们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活动准备:

  1.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多个开放式的活动区域,如:图书区、积木区、美术区等,使幼儿明显感受到中班的活动室与小班的不同。

  2. 设计能体现活动规则与要求的图示(具体内容可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来定)。

  活动过程:

  1. 观察班级环境的变化,引发升班的认识。

  师:看看现在的活动室与以前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1) 提问:

  ① 我们现在是那个班的小朋友?

  ② 现在的教室与小班时有什么不同?

  (2) 引导幼儿观察,然后在集体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2. 发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

  师:我们长大了,升中班了。你从哪里发现自己长大了呢?(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变化)

  3. 了解中班幼儿应该怎样做,知道做中班幼儿的要求。

  师:我们已经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怎样才能当好哥哥姐姐呢?

  (如: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看到地上有脏东西怎么做?看到玩具乱了应该怎么做?等)

  4. 讨论、制定中班幼儿的活动规则。

  (1) 提问:我们在这些地方应该怎样活动呢?

  (2) 教师参与幼儿讨论,并根据幼儿的讨论为相应的区域贴上或画出相应的图标。

  如:

  图书区:保持安静,图书摆放整齐,轻轻翻看等。

  积木区:积木分类摆放,仔细整理,不乱扔等。

  美术区:废纸放入纸箱,物品放回原处等。

  5. 启发幼儿思考:中班小朋友除了遵守活动规则以外,还应该做到哪些?引导幼儿从有礼貌、爱劳动、关心同伴等方面讲述。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体验家园活动的乐趣。

  2、通过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互动,增进亲子之情,夫妻之情、家园之情,实现“家园同步”教育。

  [活动准备]

  1、教师与“爸爸家长”拟订活动内容。

  2、了解爸爸和孩子准备礼物的情况。

  [活动实况]

  “三八”节快要到了。怎样才能把这个节日过得既有意义而又富有情趣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爸爸”这个特殊的人群。于是,我们召开了“爸爸家长会”。会议决定进行一次家园活动:和妈妈一起放风筝,并送妈妈一份礼物。为了让活动更有新意,我们还约定这次活动事前不让妈妈们知道,要给她们一个惊喜,同时礼物的准备以孩子为主。

  秘密行动开始了。我们每天都向爸爸们了解准备情况。孩子们也兴奋地、神秘地谈论着各自的打算。细心的妈妈莫名其妙:“幼儿园到底要搞什么活动?为什么要召开‘爸爸家长会’?”子昊的妈妈说:“这几天晚上孩子总在和他爸爸嘀咕。问儿子在谈论什么,谁知儿子回答说‘这是秘密’。”彦君的妈妈也说:“女儿星期天非要她爸爸带她去商店买东西,也不说买什么东西。”……看到妈妈们着急的.样子,我们感到活动已成功了一半。个别爸爸有些特殊原因,不能参加送礼物的活动,我们便主动承担了保管礼物的责任,到那天转交给妈妈。

  盼望已久的“三八”节终于来到了。那天,我们在“五四广场”举行了庆祝活动。当接过孩子和丈夫送的礼物,听到孩子真诚的祝福时,许多妈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礼物各式各样,有戒指、胸花、巧克力、还有孩子和爸爸亲手制作的工艺品。小小的礼物包含了多少情意!这其中有孩子对妈妈的爱,也有丈夫对妻子的爱。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亲情,那种合家欢乐的情景,令我们教师感动不已。

  活动后,有的爸爸感慨地说:“真没想到幼儿园能组织这样的活动。这种充满亲情的家园活动,使我们家长真正感到了自身的教育价值。以后我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中班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感受筷子的多样性,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筷子若干。

  2、小纸团、黄豆若干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

  三、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

  (二)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

  (1)特点:(出示一双筷子)请幼儿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多样性:(出示多双筷子)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筷子,说一说有什么不同?(长短,颜色,材料)

  (3)作用: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

  (三)介绍筷子的起源。

  你们知道筷子是怎么来的吗?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吃东西都是用手抓,可是煮熟的'食物很烫手。于是人们就随手采摘细竹子和树枝来捞熟食吃。那时候的人们都住在荒野、茂密的森林和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就是树木、竹枝了,所以,小棍、细竹枝经过人们一代一代的传递,筷子就逐渐出现了。

  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使人越来越聪明。小朋友,你们想来学用筷子吗?

  (四)学习使用筷子。

  1、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先将筷子像老师这样拿在手上,细的一头向下,粗的一头向上,且两只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夹住,将中指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我们的筷子就能够自由的开合,夹取东西了。

  2、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小纸团,老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会夹纸团的小朋友尝试夹黄豆,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

  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

  3、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一样新本领,能用筷子夹住这么小的豆粒,真是不容易。要是你们天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都用它,你们的小手会越来越灵巧,脑子会越来越聪明。

  4、讨论:

  平时我们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

  (筷子不能指到别人的脸上,以免划伤。不能拿着筷子跑,以免碰伤别人和自己。不咬筷子、不把筷子含嘴里,以免戳伤喉咙。)

  (五)欣赏筷子舞。

  筷子除了用来当餐具,还能做什么呢?老师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筷子还可以用来打节奏呢。(欣赏筷子舞)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使筷子,还增强了自己要动手的勇气和信心,使幼儿在比赛中增强了动手的乐趣和会用筷子的自豪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11-05

中班教案12-09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中班常识教案06-11

《买菜》中班教案06-25

小猫中班教案06-26

中班画画教案03-02

《磁铁》中班教案12-13

《问路》中班教案12-11